CN209357795U - 储能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储能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57795U
CN209357795U CN201920229852.6U CN201920229852U CN209357795U CN 209357795 U CN209357795 U CN 209357795U CN 201920229852 U CN201920229852 U CN 201920229852U CN 209357795 U CN209357795 U CN 2093577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nergy storage
cabinet
storage containe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2985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阳超波
赵大勇
胡荣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Aite Network C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Aite Network C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Aite Network C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Aite Network C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2985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577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577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577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能集装箱,包括箱体、安装在所述箱体顶部的一体式变频空调、安装在所述箱体内的储能载体;所述箱体的顶板上设有送风口和回风口,所述送风口和回风口分别与所述一体式变频空调的出风口和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箱体内设有与所述送风口相连通的送风腔室、与所述回风口相连通的回风腔室,从而所述回风腔室、一体式变频空调和送风腔室相连通形成一个空气循环回路;所述储能载体位于所述回风腔室内。本实用新型的储能集装箱,设置一体式变频空调对箱体内温度进行智能控制调节,并且一体式变频空调外置于箱体的顶部,不占用箱体内部空间,同时可以大面积送风,满足箱体内储能载体的温控要求。

Description

储能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集装箱。
背景技术
随着近几年光伏、电池技术的高速发展,储能载体已经由蓄电池向高性能充放电倍率的锂电池发展,储能载体防护和存放平台由具有防护性高、便于移动优势的储能集装箱替代原有的固定式建筑结构。储能载体锂电池在高倍率的充放电过程中有大量的热量产生,为了使储能载体锂电池处于一定的温度下,目前行业内都采用在储能集装箱内安装家用分体式空调或大尺寸工业空调,为了满足储能集装箱内对温控的要求需要安装多台分体式空调(分体式空调的室外机和室内机分别安装在储能集装箱外侧和内侧),或在储能集装箱内安装大功率、大尺寸的工业空调。分体式空调和工业空调要占用储能集装箱内的空间,同时受限于空调的送风方式和送风距离,储能集装箱内的储能载体锂电池温度存在不均匀性,导致储能载体锂电池的寿命不一致,整体锂电池报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对于偏远地带的储能集装箱,周边没有民用电源的提供,导致分体式空调和工业空调无法进行运行,因此使光伏储能集装箱无法建设在偏远的地带。
中国专利CN201720419487.6公开了一种电池集装箱空调,包括箱体、空调和存放电池的电池架,电池架和空调安放在箱体内,箱体内设有冷风道和热风道。空调的蒸发器出风口与冷风道联通,空调的蒸发器进风口与热风道联通,电池架的一侧与冷风道项链,电池架的另一侧与热风道项链,经过空调蒸发器的风依次经过冷风道和电池架,对电池架上的电池进行降温后,进入热风道然后返回空调蒸发器,如此循环。上述专利中的设置方式一方面增加箱体内的冷风道和热风道以及空调本身的安装空间,占用箱体内的空间较大,同时市场常规的空调无法满足大面积的送风扬程,以至于无法真正满足集装箱内储能载体电池的温控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温控效果的储能集装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储能集装箱,包括箱体、安装在所述箱体顶部的一体式变频空调、安装在所述箱体内的储能载体;所述箱体的顶板上设有送风口和回风口,所述送风口和回风口分别与所述一体式变频空调的出风口和进风口相连通;
所述箱体内设有与所述送风口相连通的送风腔室、与所述回风口相连通的回风腔室,从而所述回风腔室、一体式变频空调和送风腔室相连通形成一个空气循环回路;所述储能载体位于所述回风腔室内;
所述回风腔室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回风口和进风口进入所述一体式变频空调内,经制冷或加热后再通过所述出风口和送风口进入所述送风腔室内,通过所述送风腔室送至所述回风腔室内,对所述储能载体降温或升温。
优选地,所述储能集装箱还包括送风板,所述送风板将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隔成所述送风腔室和回风腔室;所述送风板上分布有多个连通所述送风腔室和回风腔室的送风孔。
优选地,所述送风口和回风口并排在所述箱体的顶板上;所述送风板的顶部位于所述送风口和回风口之间连接所述箱体的顶板,所述送风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箱体的底板。
优选地,所述回风腔室位于所述箱体内中部,所述送风腔室位于所述送风板和箱体的箱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储能载体为锂电池模组。
优选地,所述储能集装箱还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在所述箱体的箱壁上并与所述送风腔室相连通的应急风机;所述一体式变频空调与所述应急风机电连接,控制所述应急风机的启停。
优选地,所述一体式变频空调包括底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冷源循环系统、风机系统、辅助加热系统和电控系统,盖合在所述底座上的顶盖;
所述冷源循环系统、风机系统和辅助加热系统均与所述电控系统电连接;所述出风口和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风机系统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设有两个,位于所述进风口的相对两侧;
所述风机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的第一风机组、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出风口处的两组第二风机组。
优选地,所述辅助加热系统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组和第二风机组之间。
优选地,所述电控系统设有交流单元、直流单元或混合交直流单元。
优选地,所述电控系统设有与指挥平台或管理中心通讯连接的远程监控单元,指挥平台或管理中心通过所述远程监控单元实时监控所述一体式变频空调的运行状态及所述箱体内部温度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储能集装箱,设置一体式变频空调对箱体内温度进行智能控制调节,并且一体式变频空调外置于箱体的顶部,不占用箱体内部空间,从而可以大面积送风,满足箱体内储能载体的温控要求。
另外,通过一体式变频空调内电控系统设置交流单元、直流单元或混合交直流单元,使一体式变频空调不仅可以采用工业用电源供电,还可以从储能载体取电,进而实现储能集装箱在偏远地带的建设。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储能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储能集装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储能集装箱的变频空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变频空调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储能集装箱中送风板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储能集装箱,包括箱体10、安装在箱体10顶部的一体式变频空调20、安装在箱体10内的储能载体30。
箱体10的顶板11上设有送风口101和回风口102,送风口101和回风口102分别与一体式变频空调20的出风口201和进风口202相连通。箱体10内设有送风腔室103和回风腔室104,储能载体30位于回风腔室104内。送风腔室103与送风口101相连通,回风腔室104与回风口102相连通,从而回风腔室104、一体式变频空调20和送风腔室103相连通形成一个空气循环回路,空气在空气循环回路中循环。其中,回风腔室104内的空气通过回风口102和进风口202进入一体式变频空调20内,经制冷或加热后再通过出风口201和送风口101进入送风腔室103内,通过送风腔室103送至回风腔室104内,对储能载体30降温或升温,将储能载体30在充电、放电过程产生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储能载体30整体温度的均匀性。
一体式变频空调20具体设置在箱体10的顶板12外侧上,不占用箱体10内的空间,满足大面积送风;较于分体式的变频空调省去了分体机之间的管道连接及安装空间。一体式变频空调20可根据箱体10内部或储能载体20温度负荷自动调节制冷或制热能力的输出,从而实现空调的节能。
如图2-4所示,一体式变频空调20可包括底座21、顶盖22、冷源循环系统23、风机系统24、辅助加热系统25和电控系统26;冷源循环系统23、风机系统24和辅助加热系统25均与电控系统26电连接。冷源循环系统23、风机系统24、辅助加热系统25和电控系统26有序地安装在底座21上。顶盖22盖合在底座21上,组成一体式变频空调20的外壳,将冷源循环系统23、风机系统24、辅助加热系统25和电控系统26封闭在外壳内。
出风口201和进风口202设置在底座21上并与风机系统24相对应。风机系统24包括设置在进风口202处的第一风机组241、设置在出风口201处的第二风机组241。第一风机组241进一步可包括多个第一风机,通过进风口202及与进风口202相连通的回风口102进行抽气,将回风腔室104内的空气吸入一体式变频空调内以进行制冷或加热。第二风机组242可包括多个第二风机,将经过制冷或加热后的空气通过出风口201和送风口101送至送风腔室103内。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底座21上设有两个出风口201,分别位于进风口202的相对两侧,形成左进风口和右进风口。对应地,风机系统24包括两组第二风机组242,分别设置在两个出风口201处。
如图2所示,对应两个出风口201,箱体10的顶板11上也设有两个送风口101,分别与两个出风口201对接连通。回风口102位于两个送风口101之间,与进风口202对接连通。
底座21可分成两个区域,面积较大的第一区域和面积较小的第二区域。冷源循环系统23用于对空气进行制冷,可与电控系统26相邻安装在底座21的第二区域上。出风口201和进风口202设置在第一区域上,风机系统24对应安装在第一区域上。辅助加热系统25用于对空气进行加热,设置在第一风机组和第二风机组之间。辅助加热系统25可包括PTC辅助加热器。
电控系统26设有交流单元、直流单元或混合交直流单元,使得一体式变频空调20可以采用工业用电源供电形式和储能载体取电供电方式,进而实现该储能集装箱在偏远地带的建设。在储能集装箱所在地带没有提供交流工作电源情况下,电控系统26可以将储能载体30输出电源进行处理后直接提供直流工作电源,一体式变频空调20能正常制冷或加热。
进一步,电控系统26还设有远程监控单元,与指挥平台或管理中心通讯连接,从而可以在指挥平台或管理中心实时监控一体式变频空调20的运行状态和箱体10内部的温度情况。
储能载体30可为锂电池模组。
进一步地,如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储能集装箱还包括送风板40,送风板40将箱体10的内部空间隔成送风腔室103和回风腔室104。送风板40上分布有多个连通送风腔室103和回风腔室104的送风孔41,从而送风腔室103内的空气通过送风孔41均匀进入回风腔室104吹向储能载体30。
送风口101和回风口102并排在箱体10的顶板11上。送风板40的顶部位于送风口101和回风口102之间连接箱体10的顶板11,送风板40的底部连接箱体10的底板12。
具体地,如图2所示,送风板40包括有两个,在箱体10内设置在储能载体30的相对两侧,从而两个送风板40之间的空间形成回风腔室104,该回风腔室104位于箱体10内中部。送风腔室103则位于送风板40和箱体10的箱壁之间。送风口101在顶板11上对应在送风腔室103的上方并与其相连通,回风口102对应在回风腔室104上方并与其相连通。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储能集装箱还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在箱体10的箱壁13上的应急风机50。应急风机50与送风腔室103相连通,箱体10内的热量可通过应急风机50的运行排出外部环境中,这样可以降低一体式变频空调20的整体功耗。
一体式变频空调20与应急风机50电连接,控制应急风机50的启停。当一体式变频空调20探测到从箱体10回风口102进入的空气需要处理时,一体式变频空调20向应急风机50发出指令控制应急风机50启动运行,并控制持续运行时间,同步再次探测箱体10里面的空气质量,直到空气质量满足要求时一体式变频空调20向应急风机50发出指令控制应急风机108停止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储能集装箱的一体式变频空调20工作时,一体式变频空调20可以根据箱体10的内部温度或储能载体30的温度进行智能控制。当箱体10内部温度或储能载体30温度过高时(超过预设第一温度),一体式变频空调20开启制冷模式,给箱体10内部提供冷量,直到箱体10内部或储能载体30温度降低至设定的温度;当箱体10内部温度或储能载体30过低(低于预设第二温度)时(储能载体30无法充电),一体式变频空调20开启加热模式,给箱体10内部提供热量,直到箱体10内部或储能载体30温度升高至设定的温度。当箱体10内部温度或储能载体30温度相比箱体10外部空气温度高出设定的范围时,一体式变频空调20控制应急风机50启动运行,应急风机50将箱体10内部的热量排向外部环境,从而可以降低一体式变频空调20的整体功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安装在所述箱体(10)顶部的一体式变频空调(20)、安装在所述箱体(10)内的储能载体(30);所述箱体(10)的顶板(11)上设有送风口(101)和回风口(102),所述送风口(101)和回风口(102)分别与所述一体式变频空调(20)的出风口(201)和进风口(202)相连通;
所述箱体(10)内设有与所述送风口(101)相连通的送风腔室(103)、与所述回风口(102)相连通的回风腔室(104),从而所述回风腔室(104)、一体式变频空调(20)和送风腔室(103)相连通形成一个空气循环回路;所述储能载体(30)位于所述回风腔室(104)内;
所述回风腔室(104)内的空气通过所述回风口(102)和进风口(202)进入所述一体式变频空调(20)内,经制冷或加热后再通过所述出风口(201)和送风口(101)进入所述送风腔室(103)内,通过所述送风腔室(103)送至所述回风腔室(104)内,对所述储能载体(30)降温或升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集装箱还包括送风板(40),所述送风板(40)将所述箱体(10)的内部空间隔成所述送风腔室(103)和回风腔室(104);所述送风板(40)上分布有多个连通所述送风腔室(103)和回风腔室(104)的送风孔(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101)和回风口(102)并排在所述箱体(10)的顶板(11)上;所述送风板(40)的顶部位于所述送风口(101)和回风口(102)之间连接所述箱体(10)的顶板,所述送风板(40)的底部连接所述箱体(10)的底板(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腔室(104)位于所述箱体(10)内中部,所述送风腔室(103)位于所述送风板(40)和箱体(10)的箱壁(1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载体(30)为锂电池模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集装箱还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在所述箱体(10)的箱壁上并与所述送风腔室(103)相连通的应急风机(50);所述一体式变频空调(20)与所述应急风机(50)电连接,控制所述应急风机(50)的启停。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变频空调(20)包括底座(21),安装在所述底座(21)上的冷源循环系统(23)、风机系统(24)、辅助加热系统(25)和电控系统(26),盖合在所述底座(21)上的顶盖(22);
所述冷源循环系统(23)、风机系统(24)和辅助加热系统(25)均与所述电控系统(26)电连接;所述出风口(201)和进风口(202)设置在所述底座(21)上并与所述风机系统(24)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201)设有两个,位于所述进风口(202)的相对两侧;
所述风机系统(24)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口(202)处的第一风机组(241)、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出风口(201)处的两组第二风机组(24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加热系统(25)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组(241)和第二风机组(24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系统(26)设有交流单元、直流单元或混合交直流单元;和/或,
所述电控系统(26)设有与指挥平台或管理中心通讯连接的远程监控单元,指挥平台或管理中心通过所述远程监控单元实时监控所述一体式变频空调(20)的运行状态及所述箱体(10)内部温度情况。
CN201920229852.6U 2019-02-21 2019-02-21 储能集装箱 Active CN2093577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29852.6U CN209357795U (zh) 2019-02-21 2019-02-21 储能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29852.6U CN209357795U (zh) 2019-02-21 2019-02-21 储能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57795U true CN209357795U (zh) 2019-09-06

Family

ID=67803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29852.6U Active CN209357795U (zh) 2019-02-21 2019-02-21 储能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5779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4364A (zh) * 2019-02-21 2019-06-18 中山市艾特网能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集装箱
CN111609473A (zh) * 2020-05-07 2020-09-01 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储能风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4364A (zh) * 2019-02-21 2019-06-18 中山市艾特网能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集装箱
CN109904364B (zh) * 2019-02-21 2024-03-08 中山市艾特网能技术有限公司 储能集装箱
CN111609473A (zh) * 2020-05-07 2020-09-01 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储能风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04364A (zh) 储能集装箱
CN109546261A (zh) 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9357795U (zh) 储能集装箱
CN208352492U (zh) 预制舱中用于储能系统的通风散热装置
CN110936836B (zh) 一种可移动的汽车充电集装箱
CN209375168U (zh) 一种集成有充电模块的大功率移动电源
CN106080099B (zh) 车载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车载空调系统
CN209418721U (zh) 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11890968A (zh) 充电仓的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它的换电站
CN201652690U (zh) 通信机房用智能节能通风系统
CN109548368A (zh) 一种储能机柜及其控制方法
CN110588439B (zh) 机动车的能源温度调节装置及控制该装置的方法
KR20200023023A (ko) 온도 제어가 용이한 태양광 에너지 저장 장치
CN102694138B (zh) 一种乘用车电池仓及乘用车电池仓组件
CN109649200A (zh) 一种汽车充电设备智能降耗温度调节系统
CN211150627U (zh) 一种储能电池散热系统
CN202109610U (zh) 高压变频器电气室通风冷却装置
CN111416372A (zh) 一种户外箱式储能电池电站及方法
CN207021361U (zh) 可自动调节风门的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
CN218299925U (zh) 储能集装箱簇间隔离式温控系统
CN208904190U (zh) 一种锂电池集装箱温控系统
CN213228369U (zh) 充电仓的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它的换电站
CN212783578U (zh) 一种电池箱冷却系统、车辆及换电站
CN206401778U (zh) 一种多开门自动控温配电柜
CN201327859Y (zh) 蓄电池恒温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