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55712U - 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55712U
CN209355712U CN201822202699.6U CN201822202699U CN209355712U CN 209355712 U CN209355712 U CN 209355712U CN 201822202699 U CN201822202699 U CN 201822202699U CN 209355712 U CN209355712 U CN 2093557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ype burner
pot type
component
j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026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庆刚
崔正华
张延柱
曹望勇
付迎春
吴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OTONG DEVELOPMENT Co Ltd
Sunston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OTONG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OTONG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OTONG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026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557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557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557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包括与罐式炉冷却水套连通的热水引出组件;与罐式炉冷却水套连通的冷水引入组件;所述热水引出组件将冷却水套内与罐式炉热交换后的热水引出;所述冷水引入组件将经冷却后的冷水回流至冷却水套内;所述热水引出组件的工艺下游连通有供热首站集水箱;所述冷水引入组件的工艺上游连通有供热首站分水箱。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在煅烧炉附近设计了第一现场取送热水子系统,缩短了回水流程,减少热量散失;本实用新型的冷水泵直接取送取暖回水子系统,不使用热水泵、冷却塔和冷水池,减少行程热量散失。

Description

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素铝用阳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罐式炉煅烧石油焦是碳素铝用阳极生产的首个重要工序。在该工序中,原料石油焦经过1200~1300℃的高温煅烧,完成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后,从料罐底部进入水套经冷却排出炉外,同时,水套内的冷却循环水将被加热升温6℃左右。目前,从水套出来的热水依次经炉下管道、地下管道排入热水池内,由热水泵输送至冷却塔降温后变为冷水流向冷水池,冷水经冷水泵、管道再打入水套,如此反复循环;在此循环过程中,热水经炉下管道、地下管道、热水池、冷却塔、冷水池时,热量被散失掉,达到降温的目的。按8台大型罐式炉冷却循环水流量2000m3/h、取暖用热60W/㎡、每户住房面积100㎡计算,冷却回水单词循环散失的热量约为13.95MW,如回收利用该部分可观资源,在不增加燃煤消耗的前提下,可供暖232556㎡,可满足2325个用户取暖,单个采暖季可节约标煤量4936吨,减少粉尘排放6.9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7.22吨,减少NOx排放51.66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罐式煅烧炉水套循环水热量散失的工艺流程现状,提供的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包括:
与罐式炉冷却水套连通的热水引出组件;
与罐式炉冷却水套连通的冷水引入组件;
所述热水引出组件将冷却水套内与罐式炉热交换后的热水引出;
所述冷水引入组件将经冷却后的冷水回流至冷却水套内;
所述热水引出组件的工艺下游连通有供热首站集水箱;
所述冷水引入组件的工艺上游连通有供热首站分水箱。
进一步的,所述热水引出组件包括与所述罐式炉冷却水套连通的热水管、以及与所述热水管连通并为引出水提供动力的变频给水泵,所述变频给水泵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所述供热首站集水箱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热水管和所述变频给水泵之间连通有缓冲水箱,所述缓冲水箱的工艺上游和工艺下游均安装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变频给水泵与所述供热首站集水箱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控制热水引出流量、流速的电动调节阀,所述电动调节阀受控于外部控制器;
所述变频给水泵与所述供热首站集水箱之间安装有显示热水引出流量的流量计。
进一步的,所述冷水引入组件包括通过冷水管与所述罐式炉冷却水套连通的冷水泵,所述冷水泵通过管路与所述供热首站分水箱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冷水泵和所述供热首站分水箱之间安装有煅烧循环水热水池。
进一步的,所述煅烧循环水热水池通过支路与所述缓冲水箱连通,且所述支路置于所述缓冲水箱内部的部分形成为溢流管。
进一步的,所述冷水引入组件的管路上至少安装一组电动调节阀和流量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在煅烧炉附近设计了第一现场取送热水子系统,缩短了回水流程,减少热量散失;本实用新型的冷水泵直接取送取暖回水子系统,不使用热水泵、冷却塔和冷水池,减少行程热量散失。
2、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利用系统变频调节阀以及外部控制系统实现对外供热源和水套降温的稳定控制。
3、本实用新型在不增加燃煤消耗的前提下,通过回收低品位清洁余热资源,满足民生取暖工程,节约燃料,减少环境污染,满足国家相关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的工艺流程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煅烧炉冷却水套;2、缓冲水箱;3、溢流管;4、变频给水泵;5、电动调节阀;6、流量计;7、供热首站集水箱;8、供热首站分水箱;9、煅烧循环水热水池;10、冷水泵;11、热水管;12、冷水管;13、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包括:
与罐式炉冷却水套1连通的热水引出组件;
与罐式炉冷却水套1连通的冷水引入组件;
热水引出组件将罐式炉冷却水套1内与罐式炉热交换后的热水引出;
冷水引入组件将经冷却后的冷水回流至罐式炉冷却水套1内;
热水引出组件的工艺下游连通有供热首站集水箱7;
冷水引入组件的工艺上游连通有供热首站分水箱8。
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与煅烧炉的循环水套连通的余热利用系统,其中,该余热利用系统包括与罐式炉冷却水套1连通的热水引出组件和冷水引入组件;其中,通过罐式炉冷却水套1内水与煅烧炉进行的热交换,循环水套内的水逐渐升温,而该升温后的热水通过上述热水引出组件引出,并供工艺下游的需热设备使用,同时,需要向罐式炉冷却水套1内补充冷水,以便能够确保煅烧炉冷却正常进行,罐式炉冷却水套1的冷却水由上述的冷水引入组件提供。
优选的,上述的热水引出组件包括与罐式炉冷却水套1连通的热水管11、以及与热水管11连通并为引出水提供动力的变频给水泵4,变频给水泵4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供热首站集水箱7连通。
其中,更进一步的是:热水管11和变频给水泵4之间连通有缓冲水箱2,缓冲水箱2的工艺上游和工艺下游均安装有阀门。
本实施例具体介绍了热水引出组件的结构和组成,其中,变频给水泵4能够为热水引出提供动力,同时,变频给水泵4受控于外部控制器,可以根据工艺要求调节流量和流速。而本实施例的缓冲水箱2的设计能够为水流提供缓冲空间,提高组件的使用寿命。
另外,上述的变频给水泵4与供热首站集水箱7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控制热水引出流量、流速的电动调节阀5,电动调节阀5受控于外部控制器;
变频给水泵4与供热首站集水箱7之间安装有显示热水引出流量的流量计6。
对于热水引出组件的进一步限定为:为了实现自动化以及更加精准的控制,本实施例的管路上需要安装受控于外部控制器,实现调节流量和流速的电动调节阀5,以及能够显示流量值供作业人员实时监控的流量计6。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冷水引入组件包括通过冷水管12与罐式炉冷却水套1连通的冷水泵10,冷水泵10通过管路与供热首站分水箱8连通。其中,上述的冷水泵10和供热首站分水箱8之间安装有煅烧循环水热水池9。
作为本实施例冷水引入组件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上述的煅烧循环水热水池9通过支路13与缓冲水箱2连通,且支路13置于缓冲水箱2内部的部分形成为溢流管3。
为了实现自动控制以及实时监控,本实施例中冷水引入组件的管路上至少安装一组电动调节阀5和流量计6。
工作时:需要打开冷水泵10或变频给水泵4时,作业人员检查泵两端的阀门是否都打开,并启动对应的水泵;按照工艺要求,设定好电动调节阀5的开度,以便能够调节好流量和流速。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出水和回水的流量需要尽量相等,而实现两者流量相等可以同时各自管路上安装电动调节阀5实现,这样就能够实现给水、回水量平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在煅烧炉附近设计了第一现场取送热水子系统,缩短了回水流程,减少热量散失;本实用新型的冷水泵10直接取送取暖回水子系统,不使用热水泵、冷却塔和冷水池,减少行程热量散失。
本实用新型的余热利用系统电动调节阀5以及外部控制系统实现对外公热源和水套降温的稳定控制。
本实用新型在不增加燃煤消耗的前提下,通过回收低品位余热资源,满足民生取暖工程,节约燃料,减少环境污染,满足国家相关要求。
按8台大型罐式炉冷却循环水流量2000m3/h、取暖用热60W/㎡、每户住房面积100㎡计算,冷却回水单词循环散失的热量约为13.95MW,如回收利用该部分可观资源,在不增加燃煤消耗的前提下,可供暖232556㎡,可满足2325个用户取暖,单个采暖季可节约标煤量4936吨,减少粉尘排放6.90吨,减少SO2排放17.22吨,减少NOx排放51.66吨。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与罐式炉冷却水套(1)连通的热水引出组件;
与罐式炉冷却水套(1)连通的冷水引入组件;
所述热水引出组件将罐式炉冷却水套(1)内与罐式炉热交换后的热水引出;
所述冷水引入组件将经冷却后的冷水回流至罐式炉冷却水套(1)内;
所述热水引出组件的工艺下游连通有供热首站集水箱(7);
所述冷水引入组件的工艺上游连通有供热首站分水箱(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引出组件包括与所述罐式炉冷却水套(1)连通的热水管(11)、以及与所述热水管(11)连通并为引出水提供动力的变频给水泵(4),所述变频给水泵(4)的输出端通过管路与所述供热首站集水箱(7)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管(11)和所述变频给水泵(4)之间连通有缓冲水箱(2),所述缓冲水箱(2)的工艺上游和工艺下游均安装有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给水泵(4)与所述供热首站集水箱(7)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控制热水引出流量、流速的电动调节阀(5),所述电动调节阀(5)受控于外部控制器;
所述变频给水泵(4)与所述供热首站集水箱(7)之间安装有显示热水引出流量的流量计(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引入组件包括通过冷水管(12)与所述罐式炉冷却水套(1)连通的冷水泵(10),所述冷水泵(10)通过管路与所述供热首站分水箱(8)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泵(10)和所述供热首站分水箱(8)之间安装有煅烧循环水热水池(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煅烧循环水热水池(9)通过支路(13)与所述缓冲水箱(2)连通,且所述支路(13)置于所述缓冲水箱(2)内部的部分形成为溢流管(3)。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引入组件的管路上至少安装一组电动调节阀(5)和流量计(6)。
CN201822202699.6U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 Active CN2093557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02699.6U CN209355712U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02699.6U CN209355712U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55712U true CN209355712U (zh) 2019-09-06

Family

ID=67800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02699.6U Active CN209355712U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557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7661A (zh) 空压机余热利用系统及空压机余热利用方法
CN102102962A (zh) 一种工业冷却水上塔泵的节能调控方法和装置
CN203998973U (zh) 多晶硅还原炉热能利用系统
CN200986259Y (zh) 循环冷却水采暖供热系统
CN207935045U (zh) 高效防垢恒温型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
CN205002378U (zh) 一种油田污水余热回收系统
CN203796339U (zh)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CN202501759U (zh) 炭素煅烧炉余热供暖系统
CN104653241A (zh) 一种间接空冷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CN108895858A (zh) 一种锅炉定排扩容器的乏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回收利用方法
CN209355712U (zh) 一种罐式炉水套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
CN111536806A (zh) 一种具有酸露点在线监控的水媒式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202119095U (zh) 余热回收换热装置
CN204756887U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高效热媒水系统
CN202924954U (zh) 一种焦炉煤气初冷器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102911679B (zh) 一种焦炉煤气初冷器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2297162U (zh) 低温无热真空制盐装置
CN204214136U (zh) 导热油锅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3798205U (zh) 工业废气余热回收换热装置
CN206959625U (zh) 一种自动调节温度的节能冷却循环水装置
CN205079635U (zh) 一种翅片管冷却水蒸汽热回收系统
CN203669945U (zh) 一种间接空冷机组余热回收装置
CN220083795U (zh) 一种对蒸汽冷凝水热能进行二次利用并回收的装置
CN204788018U (zh) 一种焦化装置与胺液再生装置换热网络优化系统
CN208804940U (zh) 循环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