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38629U - 一种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38629U
CN209338629U CN201822123508.7U CN201822123508U CN209338629U CN 209338629 U CN209338629 U CN 209338629U CN 201822123508 U CN201822123508 U CN 201822123508U CN 209338629 U CN209338629 U CN 2093386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dust
zinc
reduction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2350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菊艳
范小刚
刘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filed Critical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2350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386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386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386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包括间接加热式还原炉和铅雨冷凝器,间接加热式还原炉包括至少一个还原室,每一还原室均相邻布置有对其加热的至少一个燃烧室,且还原室与相邻的燃烧室之间采用炉墙分隔,各还原室顶部均设有排气管且各排气管均连接至铅雨冷凝器,各还原室底部均设有卸料。采用间接加热式还原炉,粉尘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发生还原反应,保证竖式还原室的排气中锌以锌蒸气的形式存在,可通过铅雨冷凝器回收其中的锌蒸气并得到粗锌,实现了将锌与铁氧化物及碱金属卤化物分离开来的目的,避免了氧化锌与卤素、碱金属等一起冷凝进入二次粉尘中,可以适用于各种碱金属卤化物含量范围的粉尘的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尤其涉及钢铁企业产生的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的粉尘的处理。
背景技术
我国是钢产量大国,钢铁生产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钢铁生产中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污泥,产生量一般为钢产量的10%左右,按照目前的钢产量,我国钢铁行业每年产生的粉尘量达上千万吨。占总粉尘量30%左右的粉尘(污泥)中,除Fe之外还含有大量Zn元素,并且一些粉尘粒度非常细小,这些粉尘被称为难利用粉尘或含锌粉尘,其所蕴含的锌约7.2万吨/年。
利用这些粉尘/污泥制造还原铁的还原工艺较多,其中,在竖式还原室、转底炉、回转窑式还原炉等还原炉中还原这些粉尘/污泥的方式应用较为广泛。特别是在钢铁企业产生的粉尘及淤泥中含有锌、铅及碱金属卤化物等杂质,它们在还原反应中将被蒸发,因此,这些还原炉是除去杂质并回收铅锌的有效手段。竖式还原室是将含铁原料进行造粒而得到的颗粒用煤在间接加热的情况下还原;也就是说煤不与含铁原料混合造球,而是含铁原料造球后再与煤混合入炉还原。转底炉和回转窑是向还原炉供应热、通过混合在颗粒中的碳来进行还原反应,也即转底炉或回转窑是对煤、焦炭等碳和粉状金属氧化物相混合并成形的成形体(颗粒)进行还原,其中转底炉为辐射传热,回转窑主要使用窑头产生的高温烟气加热。
在使用除含有锌和铅外、还内含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粉体原料时,还需要特别考虑内含于氧化铁中的挥发性物质。当还原炉的排气中大量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钾等碱金属卤化物时,因为存在如下问题,即(i)这些物质作为粉尘附着在排气处理装置的内部而成为影响操作的主要原因;(ii)粉尘中的锌浓度低下,作为锌原料的价值较低。
因此有文献报道,使原料中锌和铅的总摩尔数、钾和钠的总摩尔数以及氯和氟的总摩尔数满足一定的条件。通过调整原料使其满足条件,可以抑制粉尘在排气处理装置内部的附着,并且进行长期稳定的操作。另外也有文献报道通过改善排气处理装置的构造以及控制排气温度来抑制粉尘的附着。这些技术都通过事前分析还原炉用原料的成分,限定原料条件如锌和铅、卤素和碱金属的含量,且对排气处理装置进行改善,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上述技术手段所伴生的问题是:原料被限定为含有较少锌、卤素和碱金属的原料,而这类原料来源较少、价格较高,尤其是钢铁企业产生的粉尘/污泥种类较多,对原料成分进行限定会导致原料处理量显著减少。
结果,用还原炉处理这些粉尘及淤泥时,产生的问题是粉尘附着在废热回收用锅炉和热交换器气体通路等排气处理装置的内部。也就是说,结果是在氧化锌及氧化铅中,内含有某比率或以上的碱金属和卤族元素。
由还原炉中产生的粉尘(以下称二次粉尘)中,有时也含有高达20~45质量%左右的碱金属和卤族元素。这样高比例地含有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结果,导致了内含有氧化锌、氯化锌、氯化钠、氯化钾等的无机混合物的形成。该物质的熔点低至600℃或以下。含有这样高浓度的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二次粉尘,在400~600℃的条件下表现出极高的附着性,它们附着在锅炉及热交换器的气体通路等中,堵塞排气流路,妨碍还原炉的操作。这样一来,在使用大量含有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原料的情况下,如果只采用现有技术,则受到这些元素的不良影响,不能进行稳定的操作。
在氯化钠、氯化钾等对氧化锌(一部分为氯化锌)的比率高的情况下,该粉尘的附着性增强,另外,氯化钠、氯化钾等本身的比例大时,该粉尘的附着性也增强。
另外,上述回收的二次粉尘中,因为锌以氧化锌的形式高浓度浓缩在二次粉尘中,故而将二次粉尘作为锌原料加以使用。如果该含锌的二次粉尘中的锌浓度为50~55%或以上,则其质量达到了可以直接用于锌用熔矿炉的程度,该二次粉尘作为锌原料,其价值是比较高的。但是,当使用上述碱金属和卤族元素多的原料时,原料中的氯化钠及氯化钾等转移到二次粉尘中,导致二次粉尘的锌浓度低下;其中,碱金属和卤族元素达到30质量%或以上,T.Zn为30~40质量%的低值,便不能将二次粉尘直接利用在锌用熔矿炉中;特别是卤族元素,会阻碍锌精炼时的反应。
因此,为了以回收的二次粉尘为锌原料进行再利用,需要对低锌浓度、高卤素浓度的二次粉尘进行预处理,由此除去有害物质并对锌进行浓缩。并且在该预处理中,因为需要极大的成本,故而降低了在氧化锌的回收中本来应该获得的减少成本和节约能源的效果,在不好的情况下,效果有时相互抵消。
为此,成为原料的炼铁废弃物,以前只选择氯成分少的物质作为原料,氯成分多的炼铁废弃物没有处理价值,不能作为再利用原料加以使用。另外,在进行铅的再利用时,也存在和锌的情况几乎相同的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便即使采用大量含有锌、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原料,也可以经济地实现稳定操作和锌、铅的有效回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包括间接加热式还原炉和铅雨冷凝器,所述间接加热式还原炉包括至少一个还原室,每一所述还原室均相邻布置有对其加热的至少一个燃烧室,且所述还原室与相邻的所述燃烧室之间采用炉墙分隔,各所述还原室顶部均设有排气管且各所述排气管均连接至所述铅雨冷凝器,各所述还原室底部均设有卸料口。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铅雨冷凝器设有煤气出口管,所述煤气出口管与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燃烧室的燃烧器连接。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煤气出口管上布置有除尘器。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铅雨冷凝器包括铅池和铅锌分离池,各所述排气管均连接于所述铅池上,所述铅池上部设有扬铅转子,所述铅池与铅锌分离池通过溢流槽和回铅槽连通,其中,所述溢流槽分别连接于所述铅池与所述铅锌分离池上部,所述回铅槽入口端连接于所述铅锌分离池下部。
作为实施例之一,该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还包括通过输送带衔接的混匀装置和成型装置,所述成型装置通过输送带与各所述还原室顶部的加料装置衔接。
作为实施例之一,各所述加料装置均为气密性加料装置。
作为实施例之一,该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还包括烘干装置,所述成型装置、所述烘干装置和所述间接加热式还原炉通过输送带依次衔接。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铅雨冷凝器设有煤气出口管,所述煤气出口管依次连接所述烘干装置和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燃烧室。
作为实施例之一,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燃烧室的烟气出口管连接至所述烘干装置。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成型装置包括球团挤压成型机或圆盘造球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的是间接加热式还原炉,粉尘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发生还原反应,因此还原室内气氛易于控制,保证竖式还原室的排气中锌以锌蒸气的形式存在,而非以氧化锌的形式存在,则在后续的排气处理中可以通过铅雨冷凝器回收其中的锌蒸气并得到粗锌,实现了将锌与铁氧化物及碱金属卤化物分离开来的目的,避免了氧化锌与卤素、碱金属等一起冷凝进入二次粉尘中,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处理系统可以适用于各种碱金属卤化物含量范围的粉尘的处理,适用范围较广,可显著增大含锌粉尘的处理量。而且,省去了粉尘原料的预处理步骤及后续的湿法提锌步骤,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包括间接加热式还原炉5和铅雨冷凝器6,所述间接加热式还原炉5包括至少一个还原室,每一所述还原室均相邻布置有对其加热的至少一个燃烧室,且所述还原室与相邻的所述燃烧室之间采用炉墙分隔,各所述还原室顶部均设有排气管且各所述排气管均连接至所述铅雨冷凝器6,各所述还原室底部均设有卸料口。
可以理解地,上述燃烧室可对还原室提供热量以加热该还原室,保证还原反应所需温度,由于二者之间通过炉墙分隔,也即采用了隔焰加热的方式,因此还原室内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发生还原反应。上述间接加热式还原炉5可采用申请人提交的申请号为CN201510550196.6及申请号为CN201710552715.1等专利中涉及的直接还原炉,具体结构此处不作赘述。
基于上述结构,将还原剂与含有铁氧化物、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的粉尘一并投入至各还原室内,即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发生还原反应,其中,铁氧化物被还原得到直接还原铁,氧化锌被还原而得到锌蒸气,碱金属卤化物也得以挥发,锌蒸气及挥发气一并进入至还原炉煤气中,随排气管排出。易于理解地,上述间接加热式还原炉5可采用一排气总管,各还原室的排气口分别通过排气支管与该排气总管连通,该排气总管即与上述铅雨冷凝器6连接。
由于采用的是间接加热式还原炉5,粉尘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发生还原反应,因此还原室内气氛易于控制,保证竖式还原室的排气中锌以锌蒸气的形式存在,而非以氧化锌的形式存在,则在后续的排气处理中可以通过铅雨冷凝器6回收其中的锌蒸气并得到粗锌,实现了将锌与铁氧化物及碱金属卤化物分离开来的目的,避免了氧化锌与卤素、碱金属等一起冷凝进入二次粉尘中,因此,本申请提供的处理系统可以适用于各种碱金属卤化物含量范围的粉尘的处理,适用范围较广,可显著增大含锌粉尘的处理量。而且,省去了粉尘原料的预处理步骤及后续的湿法提锌步骤,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同样适用于含铅/含铅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的粉尘的处理。
在上述的还原室内气氛的控制中,优选为控制竖式还原室的排气中CO/CO2>1,保证排气中气氛的还原性,从而保证排气中锌以锌蒸气的方式存在。而这种还原室气氛的控制可以通过原料中碳、氧元素含量的限定来实现,如控制加入的碳质还原剂粉料的量等。
对于上述还原剂采用碳质还原剂粉料的方式,可以将该还原剂与待处理粉尘混合后投入至所述竖式还原室内。而其中的待处理粉尘可以先制粒/造团后再与还原剂粉料混合。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将上述还原剂粉料与待处理粉尘混合成型后投入至各还原室内,还原效果较佳;如图1,即上述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还包括通过输送带衔接的混匀装置2和成型装置3,所述成型装置3通过输送带与各所述还原室顶部的加料装置衔接,其中,混匀装置2和成型装置3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相应的常规设备,如成型装置3可以为球团挤压成型机、圆盘造球机等成型设备,具体此处不一一详述。
对于上述的还原室顶部的加料装置,其优选为是气密性加料装置,避免煤气泄漏,同时保证还原室内隔绝空气的氛围。
进一步地,成型原料优选为经烘干装置4烘干处理后再投入至各还原室内,保证球团结构强度。如图1,即上述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还包括烘干装置4,所述成型装置3、所述烘干装置4和所述间接加热式还原炉5通过输送带依次衔接。
进一步优选地,可以采用铅雨冷凝器6排出的煤气(本实施例中,其温度大致具有500~600℃)或燃烧室产生的高温烟气提供烘干装置4所需热量,充分地利用系统自身剩余热量,节约能耗。具体地,所述铅雨冷凝器6设有煤气出口管7,该煤气出口管7连接至烘干装置4,或者,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燃烧室的烟气出口管连接至所述烘干装置4。
进一步优化上述处理系统,上述铅雨冷凝器6用于冷凝回收还原室排气中的锌蒸气及铅蒸气。该铅雨冷凝器6可采用现有常规的铅雨冷凝器6,本实施例中,采用如下的优选结构:其包括:
铅池及位于铅池上部的扬铅转子,用于快速冷却含锌和/或含铅蒸气的还原室排气,铅池温度保持在500~600℃范围内,还原室排气进入铅雨冷凝器6内,被由扬铅转子扬起的铅雨冷却,还原室排气中的锌蒸气受冷进入铅池内;
铅锌分离池,其利用铅在不同温度下温度下锌的饱和度不同,而使铅锌分离,得到粗锌;该铅锌分离池的工作温度优选为控制在400~500℃,以保证铅锌分离;
可以理解地,该铅锌分离池与上述铅池连通,具体地,二者通过溢流槽和回铅槽连通,其中,溢流槽分别连接于二者上部,用于将铅池内的铅锌混合液导入至铅锌分离池内,回铅槽一端连接于铅锌分离池下部或底部,另一端连接于铅池上部或下部,用于将铅锌分离池内的铅导回至铅池内。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铅雨冷凝器6的出口煤气可作为燃烧室所用燃料,可降低能耗,而且,该出口煤气温度较高,具有较好的燃烧效果。也即铅雨冷凝器6的煤气出口管7与至少其中一个燃烧室的燃烧器连接。对于上述的煤气出口管7与烘干装置4连接的结构,其可在连接烘干装置4之后再连接对应的燃烧室,既充分利用了该部分煤气的余热,又保证其继续应用至竖炉5中以降低能耗。进一步地,该出口煤气可经除尘器除尘处理后再通入上述燃烧室,保证燃烧效果,即所述煤气出口管7上布置有除尘器。
进一步优选地,碱金属及其卤化物挥发进入排气中,因不与铅、锌互溶,可随所述铅雨冷凝器6的出口煤气一起进入除尘器,在除尘器中冷凝,并进入除尘灰中而得以回收。
上述除尘器可以是重力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等常规的除尘设备,或者为上述除尘设备的组合等,具体应用此处不作详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系统主要应用于钢铁企业含锌粉尘和/或污泥的处理,即上述待处理粉尘包括钢铁企业产生的含锌粉尘和/污泥。
以下例举几个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对上述处理系统进行说明:
具体实施例1
如图1,含氧化铁和氧化锌原料及碳质材料进入原料仓1,然后经混匀装置2混匀,压制成型并烘干,利用间接加热式还原炉5,将还原温度设定为1100℃,处理5-6小时,还原炉5排出含有锌蒸汽的煤气,煤气温度1000℃,煤气成分为CO体积比57%,CO2体积比30%,进入铅雨冷凝器6,被由扬铅转子扬起的500-600℃的铅雨冷却,煤气中的锌受冷进入铅池,在铅锌分离池分离得粗锌,冷却后煤气约500℃排出。
具体实施例2
含氧化铁和氧化锌原料及碳质材料进入原料仓1,然后经混匀装置2混匀,圆盘造球并烘干,利用间接加热式还原炉5,将还原温度设定为1050℃,处理6-7小时,还原炉5排出含有锌蒸汽的煤气,煤气温度1020℃,煤气成分为CO体积比45%,CO2体积比35%,进入铅雨冷凝器6,被由扬铅转子扬起的500-600℃的铅雨冷却,煤气中的锌受冷进入铅池,在铅锌分离池分离得粗锌,冷却后煤气约500℃排出。
具体实施例3
含氧化铁和氧化锌原料及碳质材料进入原料仓1,然后经混匀装置2混匀,圆盘造球并烘干,利用间接加热式还原炉5,将还原温度设定为1150℃,处理4-5小时,还原炉5排出含有锌蒸汽的煤气,煤气温度1050℃,煤气成分为CO体积比40%,CO2体积比40%,进入铅雨冷凝器6,被由扬铅转子扬起的500-600℃的铅雨冷却,煤气中的锌受冷进入铅池,在铅锌分离池分离得粗锌,冷却后煤气约500℃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间接加热式还原炉和铅雨冷凝器,所述间接加热式还原炉包括至少一个还原室,每一所述还原室均相邻布置有对其加热的至少一个燃烧室,且所述还原室与相邻的所述燃烧室之间采用炉墙分隔,各所述还原室顶部均设有排气管且各所述排气管均连接至所述铅雨冷凝器,各所述还原室底部均设有卸料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雨冷凝器设有煤气出口管,所述煤气出口管与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燃烧室的燃烧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出口管上布置有除尘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雨冷凝器包括铅池和铅锌分离池,各所述排气管均连接于所述铅池上,所述铅池上部设有扬铅转子,所述铅池与铅锌分离池通过溢流槽和回铅槽连通,其中,所述溢流槽分别连接于所述铅池与所述铅锌分离池上部,所述回铅槽入口端连接于所述铅锌分离池下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输送带衔接的混匀装置和成型装置,所述成型装置通过输送带与各所述还原室顶部的加料装置衔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料装置均为气密性加料装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烘干装置,所述成型装置、所述烘干装置和所述间接加热式还原炉通过输送带依次衔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雨冷凝器设有煤气出口管,所述煤气出口管依次连接所述烘干装置和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燃烧室。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燃烧室的烟气出口管连接至所述烘干装置。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装置包括球团挤压成型机或圆盘造球机。
CN201822123508.7U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 Active CN2093386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23508.7U CN209338629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23508.7U CN209338629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38629U true CN209338629U (zh) 2019-09-03

Family

ID=67757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23508.7U Active CN209338629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386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4957A (zh) * 2019-10-21 2019-12-13 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从钢铁企业含锌除尘灰中高效去除锌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4957A (zh) * 2019-10-21 2019-12-13 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从钢铁企业含锌除尘灰中高效去除锌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93867B (zh) 一种隔焰竖炉处理含锌铁料粉尘回收锌的方法
CN105441687B (zh) 钢铁厂粉尘回收利用工艺以及系统
CN101893387B (zh) 一种烟气处理工艺
CN104034175B (zh) 一种节能减排型烧结工艺
US4396424A (en) Method for recovering useful metals from dust discharged from metal refining metallurgical furnace
CN105087947B (zh) 从高炉瓦斯泥中提取锌的方法
CN103614562A (zh) 一种熔融炉处理钢铁厂固体废料工艺方法
CN108796217B (zh) 一种含锌含铁尘泥资源化利用的装置及方法
CN109306407B (zh) 一种冶金含锌除尘灰治理及利用的装置和方法
CN110283996A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含铜污泥的冶炼方法
CN102839249A (zh) 一种转底炉直接还原高铁赤泥生产铁精粉的方法
CN106282467B (zh) 一种铁矿粉煤基生产直接还原铁设施及方法
CN110669942A (zh) 一种处理钢铁厂含锌粉尘的方法
CN105803205B (zh) 一种高效节能再生铅冶炼工艺
CN107227411A (zh) 一种回转窑富氧燃烧制备高品位次氧化锌的方法
CN209338629U (zh) 一种含锌及碱金属卤化物粉尘的处理系统
CN103952540B (zh) 利用含铁尘泥和高硅铁精矿生产金属化炉料的工艺
CN209210896U (zh) 一种含铁锌粉尘的处理系统
US4209322A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dust-like matter from metallurgical waste gases
CN110616334B (zh) 一种协同处理半焦和含锌粉尘的方法
CN101749931A (zh) 冶炼熔炉
CN103409646B (zh) 一种利用铸铁除尘灰制造高等级氧化锌的方法
CN105970000A (zh) 一种通过回转窑提高含锌危险废物利用率的方法和装置
CN209292440U (zh) 一种冶金含锌除尘灰治理及利用的装置
CN109457123B (zh) 含铁锌粉尘的处理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