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25305U - 电子设备支架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25305U
CN209325305U CN201822119378.XU CN201822119378U CN209325305U CN 209325305 U CN209325305 U CN 209325305U CN 201822119378 U CN201822119378 U CN 201822119378U CN 209325305 U CN209325305 U CN 2093253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lamping piece
shell
clamping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1937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宜成
陈林松
陈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imes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mes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mes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mes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1937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253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253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253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支架。所述电子设备支架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包括壳体、收容壳体内部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及伸出壳体外部并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一一对应夹持件;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之间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之间啮合;夹持件受电子设备重力时,所述第三齿轮沿第一方向转动,第四齿轮沿第二方方向转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同时所述第三齿轮通过连动作用带动第一齿轮沿与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四齿轮通过连动作用带动第二齿轮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持件夹紧电子设备。通过齿轮间的连动配合可实现电子设备的自动夹持。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随身物品,电子设备支架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的电子设备支架大多需要使用者双手操作手动加紧固定,仅有少数是自动夹紧设计的,现有自动夹持电子设备支架一般是通过微控感应传感器检测是否电子设备是否置入,这种微控感应传感器的结构复杂、制备成本较高、耗电、稳定性欠佳,不适用于广泛应用。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亟待提供一款新型电子设备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电子设备支架使用时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支架,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包括壳体、收容壳体内部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及伸出壳体外部并与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一一对应的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对称设置,第三夹持件与第四夹持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之间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之间啮合;当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受电子设备重力作用时,所述第三齿轮沿第一方向转动,第四齿轮沿第二方向转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同时所述第三齿轮通过连动作用带动第一齿轮沿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四齿轮通过连动作用带动第二齿轮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夹紧电子设备。
优选的,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之间啮合;当第三夹持件受电子设备重力,所述第三齿轮沿第一方向转动,并通过连动作用依次带动第四齿轮及第一齿轮沿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四齿轮进一步通过连动作用带动第二齿轮沿第一方向转动;或当第四夹持件受电子设备重力,所述第四齿轮沿第二方向转动,并通过连动作用依次带动第三齿轮及第二齿轮沿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三齿轮进一步通过连动作用带动第一齿轮沿第二方向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三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二齿轮的直径;所述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的质量大于所述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的质量;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夹持件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三夹持件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四夹持件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子设备支架进一步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分别设于所述第四夹持件及第三夹持件分别与壳体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分别包括两端,其中一端抵持于壳体,另一端抵持于所述第四夹持件或第三夹持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上分别设置四个固定孔;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分别设置与四个所述固定孔对应的定位柱,四个所述固定孔分别套设在四个所述的定位柱上,以实现所述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分别与所述壳体的转动连接;或所述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上分别设置四个定位柱,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分别设置与四个所述定位柱对应的固定孔,四个所述固定孔分别套设在四个所述的定位柱上,以实现所述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分别与所述壳体的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远离壳体的一端分别滑动设置第一伸缩部及第二伸缩部;所述第一伸缩部及第二伸缩部相对所述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可拆卸;所述第一伸缩部、第二伸缩部、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远离壳体的一端设置爪子;所述爪子由硅胶、橡胶或弹性塑料中任一种材料制得,用于固定电子设备的边缘。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设于远离壳体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延伸部或所述第一伸缩部两者之一上设置第一定位卡槽,另一者上设置与所述第一定位卡槽对应的第一定位卡块,第一定位卡槽包括多个卡接位,第一定位卡块在多个卡接位之间滑动;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设于远离壳体的一端,在所述第二延伸部或所述第二伸缩部两者之一上设置第二定位卡槽,另一者上设置与所述第二定位卡槽对应的第二定位卡块。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延伸部或第一伸缩部两者之一上开设特定长度的第一滑槽,另一者上设置与所述第一滑槽匹配的第一凸块,通过所述第一凸块与第一滑槽之间的配合,防止所述第一伸缩部滑动过程中从第一夹持件脱落;在所述第二延伸部或第二伸缩部两者之一上开设特定长度的第二滑槽,另一者上设置与所述第二滑槽匹配的第二凸块,通过所述第二凸块与第二滑槽之间的配合,防止所述第二伸缩部滑动过程中从第而夹持件脱落。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组装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扣合形成内部容置的空腔,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收容于所述空腔内部;所述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从所述空腔内部伸出所述壳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电子设备贴合的端面设有软质防滑层,以保护电子设备表面;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面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在所需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支架包括壳体、收容壳体内部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及伸出壳体外部并与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一一对应的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的质量大于所述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的质量;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之间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之间啮合,通过所述齿轮间的连动关系带动夹持件转动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支架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支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支架之弹簧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支架之第一夹持件与第一伸缩部的配合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支架之第一夹持件与第一伸缩部的另一种配合关系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
10、电子设备支架;12、第一夹持件;121、第一齿轮;18、第一伸缩部;1221、第一定位卡槽;122、第一延伸部;1225、末端;123、第一定位卡块;16、转动组件;161、第一定位柱;162、第一固定孔;17、爪子;124、第一滑槽;1222、第一凸块;13、第二夹持件;131、第二齿轮;19、第二伸缩部;135、固定孔;14、第三夹持件;141、第三齿轮;142、固定孔;143、第一弹簧;15、第四夹持件;151、第四齿轮;152、固定孔;11、壳体;111、第一壳体;1111、软质防滑层;112、第二壳体;1121、连接部;B、第一方向;C、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支架10,所述电子设备支架10包括壳体11及与壳体11转动连接的四个夹持件,四个夹持件之间相互配合以固定电子设备。四个夹持件进一步包括第一夹持件12、第二夹持件13、第三夹持件14及第四夹持件15。所述第一夹持件12及第二夹持件13用于夹持电子设备;所述第三夹持件14及第四夹持件15用于支撑电子设备。
壳体11包括相互配合组装的第一壳体111及第二壳体112,所述第一壳体111及第二壳体112扣合形成内部容置的空腔,第一夹持件12、第二夹持件13、第三夹持件14及第四夹持件15从空腔内部伸出所述壳体2之外。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述第一壳体111靠近电子设备的一端设有软质防滑层1111,以保护电子设备表面。所述第二壳体112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11的一端设置连接部1121,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在所需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电子设备支架10还包括收容于壳体11内部的第一齿轮121、第二齿轮131、第三齿轮141、第四齿轮151。
所述第一齿轮121与第三齿轮141之间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31与第四齿轮151之间啮合;所述第三齿轮141与第四齿轮151之间啮合;当第三夹持件14受电子设备重力时,所述第三齿轮141沿第一方向B转动,并通过连动作用依次带动第四齿轮151及第一齿轮121沿第二方向C转动,所述第四齿轮151进一步通过连动作用带动第二齿轮131沿第一方向B转动;或当第四夹持件15受电子设备重力时,所述第四齿轮151沿第二方向C转动,并通过连动作用依次带动第三齿轮141及第二齿轮131沿第一方向B转动,所述第三齿轮141进一步通过连动作用带动第一齿轮121沿第二方向C转动,以使第一夹持件12及第二夹持件13夹紧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当电子设备重力消失,由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2及第二夹持件13自身的重力,带动所述第一齿轮121及第二齿轮131分别同时沿第一方向B和第二方向C转动,并分别带动第三齿轮141及第四齿轮151沿第二方向C和第一方向B转动。
所述第一齿轮121及第二齿轮131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三齿轮141及第四齿轮151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三齿轮14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131的直径。
所述第一齿轮121、第二齿轮131、第三齿轮141及第四齿轮151与第一夹持件12、第二夹持件13、第三夹持件14及第四夹持件15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夹持件12及第二夹持件13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三夹持件14及第四夹持件15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夹持件12大于第三夹持件14的长度。所述第一夹持件12的质量大于第三夹持件14的质量;所述第二夹持件13的质量大于第四夹持件15的质量。
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可满足电子设备的长边方向的夹持,同时也能实现电子设备短边方向的夹持,保证所述第一夹持件12及第二夹持件13的转动幅度较大,而且当电子设备重力消失时,由于第一夹持件12及第二夹持件13的自身的重力作用,带动电子设备支架10复位。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夹持件12与壳体11通过转动组件16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组件16包括第一固定孔162和第一定位柱161。
具体地,所述第一夹持件12上设置第一固定孔162,所述壳体11的内壁上设置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62对应的第一定位柱161,所述第一固定孔162套设在所述的第一定位柱161上,以实现所述第一夹持件12与所述壳体11的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12上设置第一定位柱(未图示),所述壳体11的内壁上设置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对应的第一固定孔(未图示),所述第一固定孔套设在所述的第一定位柱上,以实现所述第一夹持件12与所述壳体11的转动连接。
第一齿轮121设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2与所述壳体11的转动连接处,并围绕所述转动组件16转动。第一齿轮121与所述第一夹持件12为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
请继续参阅如图4,第二夹持件13、第三夹持件14及第四夹持件15分别与壳体11的固定方式跟所述第一夹持件12与壳体11的固定方式类似;所述第二齿轮131与所述第二夹持件13,所述第三齿轮141与所述第三夹持件14,所述第四齿轮151与所述第四夹持件15的连接关系与所述第一齿轮121与所述第一夹持件12的连接关系类似,因此不作赘述。
如图5所示,所述电子设备支架10进一步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143及第二弹簧(未图示)。
其中,第一弹簧143设于所述第四夹持件15与壳体11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弹簧143包括两端,其中一端固定于壳体11,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四夹持件15。第二弹簧设于所述第三夹持件14与壳体11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弹簧包括两端,其中一端固定于壳体11,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夹持件14。
当电子设备置于电子设备支架10时,所述第三夹持件14及第四夹持件15在电子设备重力作用下沿重力方向运动,此时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当移除电子设备,重力作用消失,所述弹性件的回弹力使所述第三夹持件14及第四夹持件15复位。
所述第一夹持件12及第二夹持件13远离壳体11的一端分别滑动设置第一伸缩部18及第二伸缩部19,以满足不同电子设备的使用需求;所述第一伸缩部18及第二伸缩部19相对所述第一夹持件12及第二夹持件13可拆卸。
请继续参阅图5,所述第一伸缩部18、第二伸缩部19、第三夹持件14及第四夹持件15远离壳体11的一端设置爪子17,所述爪子17为侧壁凹陷的圆柱结构,所述凹陷处以卡故电子设备;所述爪子17由硅胶、橡胶或弹性塑料中任一种材料制得。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夹持件12包括第一延伸部122,所述第一延伸部122的设于远离壳体11设置。
所述第一延伸部122远离壳体11的一端设置第一定位卡块123。具体地,定义所述第一延伸部122远离壳体11的一端包括末端1225,所述第一定位卡块123位于所述末端1225。所述第一伸缩部18上设置与所述第一定位卡块123对应的第一定位卡槽1221。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一定位卡槽1221为连续的波浪形定位卡槽。
如图5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卡块123位于第一延伸部122远离壳体11的一端且与所述末端1225保持一定距离。所述第一伸缩部18上设置与所述第一定位卡块123对应的第一定位卡槽1221。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一定位卡槽1221为连续的波浪形定位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122远离壳体11的一端设置第一定位卡槽(未图示),所述第一伸缩部18上设置与所述第一定位卡槽对应的第一定位卡块(未图示)以实现所述第一伸缩部18相对第一夹持件12的相对运动时的定位作用。
请继续参阅图6,所述第一延伸部122或第一伸缩部18两者之一上进一步设置特定长度的第一滑槽124,另一者上设置与所述第一滑槽124匹配的第一凸块1222,通过所述第一凸块1222与第一滑槽124之间的配合,防止所述第一伸缩部18在滑动过程中从第一夹持件12之上脱落。
所述第二夹持件13与第一夹持件12的结构类似,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电子设备支架(未图示),其与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支架10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齿轮121、第二齿轮131、第三齿轮141及第四齿轮151之间仅所述第一齿轮121与第三齿轮141之间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31与第四齿轮151之间啮合。
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同时受电子设备重力时,所述第三齿轮沿第一方向转动,第四齿轮沿第二方向转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同时所述第三齿轮通过连动作用带动第一齿轮沿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四齿轮通过连动作用带动第二齿轮沿第一方向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支架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包括壳体、收容壳体内部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及伸出壳体外部并与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一一对应的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之间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之间啮合;当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受电子设备重力时,所述第三齿轮沿第一方向转动,第四齿轮沿第二方方向转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同时所述第三齿轮通过连动作用带动第一齿轮沿与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四齿轮通过连动作用带动第二齿轮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夹紧电子设备。通过齿轮间的连动配合可实现电子设备的夹持。
(2)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支架之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三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二齿轮的直径;这中结构设计保证所述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的活动幅度大以更好的夹持电子设备。
(3)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子设备支架进一步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及第二弹设于所述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分别与壳体的连接处;所述弹簧分别包括两端,一端固定于壳体,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夹持件或第四夹持件。当电子设备置于所述支架上时,所述弹性处于压缩状态,当电子设备移除时,所述弹性件的回弹力是夹持件复位。
(4)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上分别设置四个固定孔;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分别设置与四个所述固定孔对应的定位柱,四个所述固定孔分别套设在四个所述的定位柱上,以实现所述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分别与所述壳体的转动连接。
(5)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远离壳体的一端分别滑动设置第一伸缩部及第二伸缩部;所述第一伸缩部及第二伸缩部相对所述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可拆卸;所述第一伸缩部、第二伸缩部、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远离壳体的一端设置爪子;所述爪子由硅胶、橡胶或弹性塑料中任一种材料制得,以保护电子设备边框。
(6)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夹持件远离壳体的一端或所述第一伸缩部两者之一上设置第一定位卡槽,另一者上设置与所述第一定位卡槽对应的第一定位卡块,以实现所述第一伸缩部相对第一夹持件的相对运动时的定位作用。
(7)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进一步设置特定长度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伸缩部上进一步设置与特定长度的所述第一滑槽匹配的第一凸块,通过所述第一凸块与特定长度的所述第一滑槽之间的配合,防止所述第一伸缩部滑动过程中从第一夹持件之上脱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包括壳体、收容壳体内部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及伸出壳体外部并与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一一对应的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对称设置,第三夹持件与第四夹持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之间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之间啮合;当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受电子设备重力作用时,所述第三齿轮沿第一方向转动,第四齿轮沿第二方向转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同时所述第三齿轮通过连动作用带动第一齿轮沿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四齿轮通过连动作用带动第二齿轮沿第一方向转动,以使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夹紧电子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之间啮合;当第三夹持件受电子设备重力,所述第三齿轮沿第一方向转动,并通过连动作用依次带动第四齿轮及第一齿轮沿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四齿轮进一步通过连动作用带动第二齿轮沿第一方向转动;或当第四夹持件受电子设备重力,所述第四齿轮沿第二方向转动,并通过连动作用依次带动第三齿轮及第二齿轮沿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三齿轮进一步通过连动作用带动第一齿轮沿第二方向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三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二齿轮的直径;所述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的质量大于所述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的质量;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夹持件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三夹持件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四夹持件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支架进一步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分别设于所述第四夹持件及第三夹持件分别与壳体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分别包括两端,其中一端抵持于壳体,另一端抵持于所述第四夹持件或第三夹持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上分别设置四个固定孔;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分别设置与四个所述固定孔对应的定位柱,四个所述固定孔分别套设在四个所述的定位柱上,以实现所述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分别与所述壳体的转动连接;或所述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上分别设置四个定位柱,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分别设置与四个所述定位柱对应的固定孔,四个所述固定孔分别套设在四个所述的定位柱上,以实现所述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分别与所述壳体的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远离壳体的一端分别滑动设置第一伸缩部及第二伸缩部;所述第一伸缩部及第二伸缩部相对所述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可拆卸;所述第一伸缩部、第二伸缩部、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远离壳体的一端设置爪子;所述爪子包括硅胶、橡胶或弹性塑料中任一种材料制得,用于固定电子设备的边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设于远离壳体的一端;在所述第一延伸部或所述第一伸缩部两者之一上设置第一定位卡槽,另一者上设置与所述第一定位卡槽对应的第一定位卡块,第一定位卡槽包括多个卡接位,第一定位卡块在多个卡接位之间滑动;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设于远离壳体的一端,在所述第二延伸部或所述第二伸缩部两者之一上设置第二定位卡槽,另一者上设置与所述第二定位卡槽对应的第二定位卡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延伸部或第一伸缩部两者之一上开设特定长度的第一滑槽,另一者上设置与所述第一滑槽匹配的第一凸块,通过所述第一凸块与第一滑槽之间的配合,防止所述第一伸缩部滑动过程中从第一夹持件脱落;在所述第二延伸部或第二伸缩部两者之一上开设特定长度的第二滑槽,另一者上设置与所述第二滑槽匹配的第二凸块,通过所述第二凸块与第二滑槽之间的配合,防止所述第二伸缩部滑动过程中从第而夹持件脱落。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组装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扣合形成内部容置的空腔,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收容于所述空腔内部;所述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第三夹持件及第四夹持件从所述空腔内部伸出所述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电子设备贴合的端面设有软质防滑层,以保护电子设备表面;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面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固定在所需位置。
CN201822119378.XU 2018-12-14 2018-12-14 电子设备支架 Active CN2093253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9378.XU CN209325305U (zh) 2018-12-14 2018-12-14 电子设备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9378.XU CN209325305U (zh) 2018-12-14 2018-12-14 电子设备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25305U true CN209325305U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27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19378.XU Active CN209325305U (zh) 2018-12-14 2018-12-14 电子设备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253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7470A (zh) * 2021-01-25 2021-06-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夹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7470A (zh) * 2021-01-25 2021-06-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背夹和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24057U (zh) 背夹
CN204901237U (zh) 一种小型显示设备固定支架装置
CN209325305U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104653974B (zh) 一种多功能支架组件及显示设备套件
CN202521187U (zh) 手机固定座
CN208209135U (zh) 电源适配器
CN206613117U (zh) 一种新型羽毛球拍
WO2018132954A1 (zh) 可拆卸旋转的手机通用固定装置
CN203933739U (zh) 一种便携式手机支架装置
CN209414889U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07283628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手机指环支架
CN215387293U (zh) 一种瑜伽训练用拉伸装置
CN207744010U (zh) 一种防磨损通用型塑胶手机支架
CN208474823U (zh) 一种夹持装置及自拍装置
CA2411875A1 (en) Hat tether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11632140U (zh) 运动手机夹
CN209500673U (zh) 一种便携式新型手臂康复训练器
CN208984925U (zh) 含有滤镜系统的镜头转接环
CN108366157B (zh) 一种户外用多功能手机保护壳
CN208773577U (zh) 可穿戴助力外骨骼用动力装置
CN201636507U (zh) 摄像机固定装置及摄像装置
CN207200812U (zh) 电子产品保护壳
CN205946399U (zh) 显示设备外壳和显示设备
CN207083132U (zh) 一种便于取下手机的自拍杆
CN205956684U (zh) 一种新型夹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