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18015U - 喷涂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喷涂生产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318015U CN209318015U CN201821996902.5U CN201821996902U CN209318015U CN 209318015 U CN209318015 U CN 209318015U CN 201821996902 U CN201821996902 U CN 201821996902U CN 209318015 U CN209318015 U CN 2093180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ea
- rail assembly
- finishing coat
- spray
- spra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pray Contro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涂生产线,包括变轨组件、底漆喷涂线和面漆喷涂线,喷涂线分别包括传动链装置、清洁区、喷涂区、流平区、烤漆区和上下料区,清洁区、喷涂区、流平区和烤漆区依次通过传动链装置连接,变轨组件的输入端与底漆烤漆区的输出端连接,变轨组件的第一输出端与面漆清洁区的输入端连接,变轨组件的第二输出端与和上下料区的下料端连接。通过传动链装置依次连接漆清洁区、喷涂区、流平区、烤漆区和上下料区,实现全面自动化的喷涂烤漆,同时利用变轨组件实现可选择地进行单层漆或双层漆的喷涂,提高喷涂生产线的泛用性灵活性,且清洁、喷涂和烤漆全程不用工人参与,有效降低作业强度,且有效避免油漆污染,有效保证产品的喷涂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涂烤漆生产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涂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对工件进行喷漆涂装,表面喷涂是提高工件性能及外观美观性的一个重要加工工序,如塑胶件、金属件的胚件加工成型后,则需送至喷涂区进行喷涂处理,继而进行烤漆处理,而传统的喷涂方式是:人工将坯件从逐个放进喷漆房,进行人工喷涂,再逐个取出放置在烤漆房,最后取出放置在下料区。这种人工高强度的重复性劳动,这种重复性的高强度劳动导致生产效率低和产品合格率低,且喷漆的漆料有损工人的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全自动化单双层漆面的喷涂生产线。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涂生产线,包括第一变轨组件、底漆喷涂线和面漆喷涂线,底漆喷涂线包括第一传动链装置、底漆清洁区、底漆喷涂区、第一底漆流平区、底漆烤漆区和第一上下料区,底漆清洁区、底漆喷涂区、第一底漆流平区和底漆烤漆区依次通过第一传动链装置连接,第一上下料区的上料端通过第一传动链装置与底漆清洁区连接,第一上下料区的下料端通过第一传动链装置与底漆烤漆区的输出端连接;面漆喷涂线包括第二传动链装置、面漆清洁区、面漆喷涂区、面漆流平区、面漆烤漆区和第二上下料区,面漆清洁区、面漆喷涂区、面漆流平区和面漆烤漆区依次通过第二传动链装置连接,第二上下料区的上料端通过第二传动链装置与面漆清洁区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上下料区的下料端通过第二传动链装置与面漆烤漆区连接;第一变轨组件的输入端与底漆烤漆区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变轨组件的第一输出端与面漆清洁区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变轨组件的第二输出端与和第一上下料区的下料端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传动链装置依次连接漆清洁区、喷涂区、流平区、烤漆区和上下料区,使得本案喷涂生产线可实现全面自动化的喷涂烤漆,同时利用第一变轨组件实现可选择地进行单层漆或双层漆的喷涂,提高喷涂生产线的泛用性灵活性,且清洁、喷涂和烤漆全程不用工人参与,有效降低作业强度,且有效避免油漆污染,同时由于采用全自动化的生产,有效保证产品的喷涂质量。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喷涂生产线包括第二变轨组件和第三变轨组件,所述第二变轨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底漆流平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变轨组件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变轨组件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变轨组件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底漆烤漆区连接,所述第三变轨组件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变轨组件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变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面漆清洁区的输入端连接。
由上可见,在底漆喷涂完毕后,经过第一底漆流平区的短暂流平后,如不需要进行底漆的烤漆,则可以通过第二变轨组件和第三变轨组件转至面漆喷涂线进行第二层的漆面喷涂,本案可为产品的实际喷涂应用提供良好的适配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底漆喷涂线包括第二底漆流平区,所述第二变轨组件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底漆流平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变轨组件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底漆流平区的输出端连接。
由上可见,在第二变轨组件和第三变轨组件之间增设第二底漆流平区,可时底漆的流平效果更为良好,继而能够提高面漆的喷涂效果,从而提高整体的喷涂质量。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喷涂生产线包括第四变轨组件,第四变轨组件的输出端与面漆清洁区的输入端连接,第四变轨组件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上下料区的上料端连接,第四变轨组件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三变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
由上可见,通过增设第四变轨组件,使得底漆喷涂线和面漆喷涂线能够组成并行的单层漆喷涂生产线,通过灵活的组合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产能效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喷涂生产线包括第五变轨组件和第六变轨组件,第五变轨组件的输入端与第二上下料区的上料端连接,第五变轨组件的第一输出端与第四变轨组件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五变轨组件的第二输出端与第六变轨组件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六变轨组件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变轨组件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六变轨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一上下料区的下料端连接。
由上可见,通过第五变轨组件和第六变轨组件的设置,使得上下料区连通,继而能够灵活地对单层漆喷涂或双层漆喷涂进行选择切换。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喷涂生产线设置有变轨区,第一变轨组件、第二变轨组件、第三变轨组件、第四变轨组件、第五变轨组件和第六变轨组件均设置在变轨区内,变轨区位于底漆喷涂线和面漆喷涂线之间。
由上可见,通过变轨区的集中布置,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使生产线得布局更为高效合理。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喷涂生产线包括呈相对封闭设置的底漆喷涂区,底漆清洁区、底漆喷涂区、第一底漆流平区和底漆烤漆区均位于底漆喷涂区内,第一上下料区位于底漆喷涂区外。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底漆清洁区、底漆喷涂区和第一底漆流平区均布置在底漆烤漆区的外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喷涂生产线包括呈相对封闭设置的面漆喷涂区,面漆清洁区、面漆喷涂区、面漆流平区和面漆烤漆区均位于面漆喷涂区内,第二上下料区位于面漆喷涂区外。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面漆清洁区、面漆喷涂区和面漆流平区均布置在面漆烤漆区的外周。
由上可见,通过将封闭设置的底漆喷涂区和面漆喷涂区,可有效防止油漆污染,且可方便地进行空气过滤、废气处理等,有效提高环保水平,同时利用清洁区、喷涂区和流平区布置在烤漆区的外周,可有效地提高空间利用率,使生产线得布局更为高效合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喷涂生产线实施例的平面布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喷涂生产线实施例中底漆喷涂线的平面布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喷涂生产线实施例中面漆喷涂线的平面布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喷涂生产线实施例中喷涂区的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作业工位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喷涂装置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喷涂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喷涂装置实施例在锁定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喷涂载具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作业工位实施例处于停止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作业工位实施例处于行走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作业工位实施例的喷涂载具配合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轨道组件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轨道组件实施例中切换组件的结构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轨道组件实施例中切换件的第一切换状态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轨道组件实施例中切换件的第二切换状态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喷涂作业间实施例位于挡板组件处的爆炸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喷涂作业间实施例设备分布的剖面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喷涂作业间实施例中第三防护板处的结构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喷涂作业间实施例中第三防护板处的侧面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转接治具实施例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喷涂生产线实施例:
参照图1,喷涂生产线包括底漆喷涂线1、面漆喷涂线2、第一变轨组件31、第二变轨组件32、第三变轨组件33、第四变轨组件34、第五变轨组件35和第六变轨组件36。参照图2,底漆喷涂线1包括第一传动链装置10、底漆清洁区、底漆喷涂区12、第一底漆流平区131、第二底漆流平区132、底漆烤漆区14和第一上下料区15,底漆清洁区、底漆喷涂区12、第一底漆流平区131和底漆烤漆区14依次通过传动链装置10连接,第一上下料区15的上料端151通过传动链装置10与底漆清洁区连接,第一上下料区15的下料端通过传动链装置10 与底漆烤漆区14的输出端152连接。
底漆清洁区包括除湿区111、静电自动除尘区112、干冰清洁处理区113 和自动除尘区114,除湿区111设置有除湿装置,静电自动除尘区设置有静电除尘器,干冰清洁处理区113内设置有干冰清洗机,干冰清洗机可通过三维机械手进行喷射控制,通过干冰清洁可深度清洁坯件。自动除尘区114可设置三维机械手和气体喷头,可在进一步的进行除尘。底漆清洁区位于底漆烤漆区14 的外周。底漆喷涂区12内设置有三维机械手,在三维机械手上设置至油漆喷涂头,传动链装置10经过底漆喷涂区12,在传动链装置10上设置有喷涂载具,在底漆喷涂区12对坯件进行油漆喷涂。
第一底漆流平区131用于给坯件进行预设时间的停留,停留后可送至第而底漆流平区132或底漆烤漆区14中,第二变轨组件32的输入端与第一底漆流平区13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变轨组件32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底漆流平区132 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变轨组件32的第二输出端与底漆烤漆区14连接,第二底漆流平区132的输出端与第三变轨组件33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底漆烤漆区14 包括依次设置的底漆预热区141、底漆固化炉区142和底漆冷却区143,底漆预热区141、底漆固化炉区142和底漆冷却区143的温度不同,各个区是通过传动链装置10连接,底漆烤漆区14的传动链呈盘旋布置,可有效节省空间。
第一变轨组件31的输入端与底漆烤漆区14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变轨组件 31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三变轨组件33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变轨组件31的第二输出端与和第一上下料区15的下料端152连接。
参照图3,面漆喷涂线2包括传动链装置20、面漆清洁区、面漆喷涂区22、面漆流平区23、面漆烤漆区24和第二上下料区25,面漆清洁区、面漆喷涂区 22、面漆流平区23和面漆烤漆区24依次通过传动链装置20连接,第二上下料区25的上料端通过传动链装置20与面漆清洁区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上下料区 25的下料端通过传动链装置20与面漆烤漆区24连接。
面漆清洁区包括依次布置的除湿区211、静电自动除尘区212和自动除尘区213,除湿区211设置有除湿设备,除湿区211除了除湿外还能够其流平作用,面漆喷涂区22的配置与底漆喷涂区12相同。面漆流平区23用于放置坯件在面漆喷漆完毕进行流平。
面漆烤漆区24包括依次设置的面漆预热区241、面漆固化炉区242和面漆冷却区243,面漆预热区241、面漆固化炉区242和面漆冷却区243的温度不同,各个区是通过传动链装置20连接,面漆烤漆区24的传动链呈盘旋布置,面漆烤漆区24的输出端与第二上下料区25的下料端252连接。
第四变轨组件34的输出端与面漆清洁区的输入端连接,第四变轨组件34 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三变轨组件33的输出端连接。第五变轨组件35的输入端与第二上下料区25的上料端251连接,第五变轨组件35的第一输出端与第四变轨组件34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五变轨组件35的第二输出端与第六变轨组件 36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六变轨组件36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一变轨组件3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六变轨组件36的输出端与第一上下料区15的下料端152连接。
喷涂生产线包括呈相对封闭设置的底漆喷涂区12和面漆喷涂区22,底漆清洁区11、底漆喷涂区12、第一底漆流平区131和底漆烤漆区14均位于底漆喷涂区12内,从图2可见,除湿区111、静电自动除尘区112、干冰清洁处理区113、自动除尘区114、底漆喷涂区12、第一底漆流平区131、第二底漆流平区132依次地分布在底漆烤漆区14的外周,第一上下料区15位于底漆喷涂区 12外。从图3可见,面漆清洁区、面漆喷涂区22、面漆流平区23和面漆烤漆区24均位于面漆喷涂区22内,除湿区211、静电自动除尘区212、自动除尘区 213、面漆喷涂区22和面漆流平区23依次地分布在面漆烤漆区24的外周,第二上下料区25位于面漆喷涂区22外。并且,第一上下料区15和第二上下料区 25位于同一侧上,且呈共线布置。
喷涂生产线还设置有变轨区,第一变轨组件31、第二变轨组件32、第三变轨组件33、第四变轨组件34、第五变轨组件35和第六变轨组件36均设置在变轨区内,变轨区位于底漆喷涂线1和面漆喷涂线2之间,并且位于第一上下料区15和第二上下料区25之间。
上述清洁区、喷涂区、流平区、烤漆区和上下料区均设置有作业工位,作业工位均配置有运载车、轨道组件、阻挡组件和传动链装置,另外还可根据实际工艺进行配置选择,如烤漆区需要配置停留作业工位、加热装置和通风装置,清洁区需要配置相应的清洁装置和清洁作业工位,喷涂区则配置相应的喷涂组件,参照图4和图5,图4是喷涂区内的配置示意图,图5是喷涂装置的结构图,喷涂区包括相对封闭的喷涂间,在喷涂间布置有喷涂作业工位,喷涂作业工位包括喷涂装置、喷涂载具、轨道组件、阻挡组件和传动链装置,传动链装置和轨道连接在不同的作业工位之间,运载车在轨道组件上行走,传动链装置沿前进方向移动,继而实现将运载车运输至不同的作业工位进行相应的工艺处理。
参照图6和图7,喷涂装置4包括承载组件45、旋转组件、喷涂组件121 和锁定组件47,喷涂组件121包括三维移动机械手和喷头,喷头设置在三维移动机械手的自由端上,其能够实现多角度和多方位的调节,喷头朝向承载组件 45的旋转支架46地设置。
承载组件45包括固定支架451和旋转支架46,固定支架451设置在传动链装置上,固定支架451具有底座和位于底座上的柱体,固定支架451的柱体沿纵向设置有安装孔452,旋转支架46包括盘体部461和定位柱462,盘体部 461呈盘状水平布置,定位柱462连接在盘体部461的下方,且盘体部461和定位柱462共轴线布置,盘体部461的外周设置有齿部,齿部包括多个驱动齿部463和多个缺齿部464,缺齿部464和驱动齿部463呈交错分布,定位柱462安装在安装孔452内,使得旋转支架46可绕自身轴线自由转动,且盘体部461 在横向面转动,挂具48设置在盘体部461上,挂具48上用于挂载胚件,挂具 48随旋转支架46的转动而转动。盘体部461上还设置有多个锁孔465,多个锁孔465均位于齿部的内侧,在本实施例中,锁孔采用方孔设置,且两个锁孔作为一组,一组的锁孔平行设置,相邻组的锁孔相互垂直,一个锁孔465位于靠近对应一个缺齿部464地布置。
旋转组件包括旋转驱动装置43、转盘组件41、连接支架441、轨道442和连接驱动装置443,转盘组件41包括盘体411、盘体412和多个转柱413,旋转驱动装置43设置有驱动轴431和编码器42,编码器42用于监测旋转驱动装置43的转动情况,即旋转驱动装置43采用电机驱动时,能够获知旋转驱动装置43的转动圈数和转动方向,旋转驱动装置43的驱动轴431沿纵向布置,驱动轴431与盘体411、412共轴连接,继而实现驱动盘体在横向面转动。
多个转柱413设置在盘体411、盘体412的外周,转柱413可转动地连接在盘体411和盘体412之间,盘体411和盘体412之间通过多个均匀布置的固定螺钉414固定连接,固定螺钉414外套有可自转的转套,转柱413绕自身轴线转动,转柱413沿周向均匀分布,且与固定螺钉414等间隔分布,在本实施例中每五个转柱设置一个固定螺钉和转套,旋转驱动装置43驱动盘体411和盘体412在横向面转动,多个转柱413与齿部啮合连接,通过转柱413绕盘体的中心线转动,继而实现转柱带动旋转支架46转动。
旋转驱动装置43和转盘组件41均设置在连接支架441上,连接支架441 的下方连接有轨道442,轨道442沿横向延伸布置,连接支架441设置在轨道 442上并可沿轨道442横向移动,连接驱动装置443采用气缸进行驱动,连接驱动装置443驱动连接支架441朝向或远离承载组件45移动,继而实现转盘组件41和旋转支架46的连接与分离,当需要进行旋转喷涂时,则转盘组件41 驱动旋转支架46转动,喷头朝向旋转支架46喷涂油漆,当需要定点喷涂,则转盘组件41与旋转支架46分离,喷头可定点进行喷涂或可移动的喷涂进行扫喷。
锁定组件47包括两个锁定架471、锁定驱动装置48、连杆476和配重块 474,锁定架471呈片状布置,锁定架471分别设置在固定支架451的径向两侧上,且锁定架471位于盘体部461的下方,锁定架471设置有铰接部473和锁定部472,铰接部473为沿横向布置的通孔,铰接部473位于锁定架471的中部,固定支架451在周壁沿径向也设置有通孔,螺钉沿横向穿过铰接部和固定支架451的通孔,继而实现锁定架471可在纵向面转动。
锁定部472和配重块474分别设置在锁定架471的两端,铰接部473位于锁定部472和配重块474之间的位置上,配重块474位于盘体部461的外侧,锁定部472位于盘体部的下方,配重块474连接在两个锁定架471之间,配重块474包括连接轴和转套,连接轴连接在两个锁定架471之间,转套可转动地套在连接轴外。
锁定部472呈钩状布置,通过钩状的锁定部472与锁孔465锁定配合,两根连杆476位于靠近锁定部472的处连接在两个锁定架471之间,继而实现提高锁定部472的锁定强度。
锁定架471还设置有朝外伸出的驱动杆475,驱动杆475和锁定部472分别设置在铰接部473的两侧,驱动杆475位于配重块474的同一侧上。锁定驱动装置48设置在承载组件45的一侧上,且位于旋转组件相对的一侧上,锁定驱动装置48包括承托架481和气缸驱动装置482,气缸驱动装置482的驱动端与承托架481连接,气缸驱动装置482驱动承托架481沿纵向移动,承托架481 用于与驱动杆475连接。
参照图7和图8,进行平喷时,承托架481位于移动至下方,与驱动杆475 分离,锁定部472与锁孔465配合,转动支架461实现位置固定,继而可移动的喷头对胚件进行平喷。进行位置调节时,承托架481位于移动至上方,承托架481承托驱动杆475使驱动杆475往上移动,继而驱动锁定架471绕铰接部 473转动,锁定部472与锁孔465分离,再通过旋转组件的转动实现旋转支架的位置调节,最后承托架481位于移动至下方,再次实现锁定,喷头可就不同位置或不同角度进行平喷,故喷涂装置4可根据工艺需求选择旋转喷涂或平喷。
参照图9和图10,喷涂载具包括运载车5和承载台53,运载车5包括前车 51和后车52,前车51包括第一支撑台511、第一基座513、多个纵向前滚轮 515和四个横向前滚轮516,第一支撑台511设置在第一基座513上,第一支撑台511呈圆柱状布置,第一支撑台511沿横向贯穿地设置有第二定位孔512,多个纵向前滚轮515可在纵向面转动地设置第一基座513上,多个纵向前滚轮 515分布在第一基座513的四周,纵向前滚轮515用于支撑前车51在轨道件上的行走。横向前滚轮516可在横向面转动地设置第一基座513上,横向前滚轮 516分别设置在前车51在前进方向上的两侧上,在前车51在前进方向上的一侧的横向前滚轮516的数量为两个,在前车51在前进方向上的一侧的纵向前滚轮515的数量为两个,同一侧的来个呢过横向前滚轮516均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纵向前滚轮515之间,横向前滚轮516用于与轨道件邻接,其用于在轨道件内的横向限位。
前车的结构和后车的结构基本相同,后车52包括第二支撑台521、第二基座523和四个纵向后滚轮525、四个横向后滚轮526,第二支撑台521设置在第二基座523上,第二支撑台521沿横向贯穿地设置有第四定位孔522,多个纵向后滚轮525可在纵向面转动地设置第二基座523上,横向后滚轮526可在横向面转动地设置第二基座523上,横向后滚轮526分别设置在后车52在前进方向上的两侧上,在后车52在前进方向上的一侧的横向后滚轮526的数量为两个,在后车52在前进方向上的一侧的纵向后滚轮525的数量为两个,同一侧的横向后滚轮526均位于同一侧的纵向后滚轮525之间。在后车52在前进方向的后端部上设置有挡板55,操作部541和挡板55在水平方向上对应设置,挡板55包括位于外侧的引导面551和内侧的槽部552,引导面551呈倾斜面设置,引导面551和槽部552连通,引导面551的位置高于槽部552的位置。
承载台53呈框体922、923设置,承载台53设置有安装槽531,承载台53 在中部具有安装位534,安装位534用于与固定支架451固定连接,承载台53 设置有前端部和后端部,安装槽531在前端部沿横向贯穿设置有第一定位孔 532,安装槽531在后端部沿横向贯穿设置有第三定位孔533,第一支撑台511 和第二支撑台521均位于安装槽531内,第一销钉514穿过第一定位孔532和第二定位孔512,承载台53的前端部与第一支撑台511铰接,第二销钉524穿过第三定位孔533和第四定位孔522,承载台53的后端部与第二支撑台521铰接,继而使得承载台53可在纵向面转动,当前车和后车在不同高度的轨道组件中行走时,通过可转动的设计,使得承载台53和固定支架451发生相应的转动,以适应高度的稳定切换。
参照图10并结合图9、图5,轨道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轨道件61和 62,以轨道件61举例说明,轨道件61设置有滑槽611,滑槽611的开口呈横向朝内开设,两个轨道件61、62的开口相对设置,由于纵向前滚轮515分别设置在前车51在前进方向上的两侧上,纵向后滚轮525分别设置在后车52在前进方向上的两侧上,故前车和后车在轨道件行走时,纵向前滚轮515分别设置在对应一侧上的滑槽中,纵向后滚轮525分别设置在对应一侧上的滑槽中。
在前车和后车之间还设置有止退装置,止退装置包括驱动装置661、滑块 663和止退块664,驱动装置661的驱动端662与滑块663铰接,并驱动滑块 663沿横向移动,其与前车的行进方向平行,参照图11和图10,止退块664 包括位于中部的铰接部、位于下部的止退面和位于侧面的引导斜面部,止退块 664的铰接部铰接于滑块663,止退面用于与滑块663的顶面邻接,引导斜面部可用与前车或后车的基座滑动配合,当前车或后车的基座沿前进方向经过止退块664时,铰接部位于引导斜面部的前进方向的前端,其可使止退块664转动,并顺利通过,当后退时,由于止退块664位于前车和后车之间,且铰接部位于止退面的前进方向的前端,故前车的基座后退时则与止退块664邻接,而止退面的阻挡使得止退块664不能够转动,继而实现止退功能。
传动链装置65设置在轨道组件的下方,传动链装置65的延伸方向与轨道组件的延伸方向相同,传动链装置65的外周设置有外壳64,传动链装置65在外壳64的运转,传动链装置65包括多个驱动块653、多个纵向滚轮651、链条、和多个横向滚轮652,纵向滚轮651和横向滚轮652均匀间隔地设置在链条上,驱动块653也呈均匀间隔地设置在链条上,驱动块653的上端部设置有驱动部 664,驱动部664呈驱动台阶设置。
在前车51的下方还设置有转动杆54、转件575、驱动件56、固定板517 和固定板518,固定板517和固定板518沿纵向布置,且固定板517和固定板 518分别固定在基座513的下方两侧上,驱动件56位于固定板517和固定板518 之间,固定板517和固定板518之间还设置有四个滚轴571、滚轴572、滚轴 573和滚轴574,滚轴571和滚轴572相对,滚轴573和滚轴574相对,四个滚轴之间形成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沿纵向延伸布置,驱动件56位于第一限位槽内纵向移动。上述的滚轴均包括固定设置的限位柱和套在限位柱外的滚套,滚套可自由转动设置。
驱动件56包括杆体564、驱动部、第二限位槽563、外伸部92567和受动部565,驱动部位于驱动件56的下端部,驱动部包括中挡部561和两个侧挡部 562,两个侧挡部562分别位于中挡部561的横向两侧,杆体564位于中部,杆体564位于第一限位槽并位于滚轴之间地沿纵向移动,受动部565位于驱动件 56的上端部,受动部565呈横向伸出,第二限位槽563位于靠近下端处,滚轴 572位于第二限位槽563内,第二限位槽563在上侧设置有限位面,下侧设置有开口。
转件575设置有槽部,并在槽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勾部,转件575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板517和固定板518之间,转件575可在纵向面转动,外伸部92567 位于第二限位槽563的一侧上并位于转件575的槽部内,驱动件56的纵向移动可带动转件575的转动。
转动杆54包括操作部541、铰接部542和转动部543,铰接部542位于中部,操作部541和转动部543位于铰接部542的两侧,转动杆54通过铰接部 542铰接在前车的固定板517和固定板518之间,操作部541和转动部543分别绕铰接部542在纵向面转动,前车的第一基座513在前端部设置通孔,操作部541穿过该通孔,操作部541位于前车51外,且操作部541位于运载车5 在前进方向的前端部上,转动部543与受动部565的下表面邻接,通过转动杆54带动转动部543转动,而转动部543的转动驱动驱动件56沿纵向移动。
在前车51的下方还设置有横向滚轮581和横向滚轮582,横向滚轮581和横向滚轮582均可在横向面转动,横向滚轮581和横向滚轮582分别位于前进方向的前端和后端,横向滚轮581的转轴和横向滚轮582的转轴固定在固定板 517和固定板518之间,横向滚轮581位于转动杆54的下方,横向滚轮581的转轴和横向滚轮582位于同一高度上,横向滚轮581的转轴的外周面和横向滚轮582的外周面均位于固定板517和固定板518之外,而固定板517和固定板 518分别设置相应的避让槽。在后车52的下方设置有横向滚轮583、横向滚轮 584、固定板527和固定板528,横向滚轮583和横向滚轮584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板527和固定板528之间,横向滚轮583和横向滚轮584分别位于前进方向的前端和后端。
阻挡组件固定设置在运载车5的下方,阻挡组件包括阻挡驱动装置621、两个阻挡件63和连接架634,阻挡件63设置有阻挡部631、引导面632和铰接部633,阻挡部631设置在引导面632位于前进方向的前端,引导面632呈倾斜设置,引导面632的高度沿前进方向由小连续增大,两个阻挡件63设置在传动链装置65位于前进方向的两侧,连接架634呈框型布置,两个阻挡件63分别与连接框634固定连接,铰接部633与传动链装置65的外框64连接,阻挡驱动装置621采用气缸驱动装置,阻挡驱动装置621的驱动端622与连接框634 铰接,在阻挡驱动装置621的横向伸缩驱动下,阻挡件63在纵向面转动,实现阻挡部631和引导面632在纵向上的位置移动。
参照图11,在喷涂载具需要通过传动链装置65运送时,阻挡件63转动至靠下方的位置,并与驱动件56的驱动部分离,由于在驱动件56的重力作用下,驱动件56的驱动部沿纵向可移动至行走位,此时,传动链装置65的驱动部664 将与驱动件56驱动连接,具体是驱动部664与中挡部561驱动连接,通过传动链装置65的行走驱动驱动件56的行走,继而实现带动前车和整个喷涂载具移动。
参照图12,在喷涂载具需要停止在作业工位处时,有可能单一喷涂载具停止在作业工位处,也有可能是两辆或两辆以上的喷涂载具同时停留在作业工位处,当两辆或两辆以上的喷涂载具相邻时,前一辆的喷涂载具的挡板55将与后一辆的喷涂载具的转动杆54的操作部541连接配合。
前一辆的喷涂载具停止时,阻挡件63转动至靠上方的位置,阻挡件63的引导面632和阻挡部631与驱动件56的驱动部连接配合,具体是两个阻挡部 631与两个侧挡部562邻接,并驱动驱动件56沿纵向向上移动,驱动件56驱动部沿纵向可移动至停止位,此时,传动链装置65的驱动部664将与驱动件 56分离,继而实现前一辆的喷涂载具的停止。
当后一辆的喷涂载具的转动杆54与前一辆的喷涂载具的挡板55连接配合,转动杆54可沿引导面551邻接并滑入至槽部552中,继而使转动杆54发生转动,并使驱动驱动件56沿纵向向上移动,驱动件56驱动部沿纵向可移动至停止位,也使得传动链装置65的驱动部664将与驱动件56分离,继而也实现后一辆的喷涂载具的停止。由于传动链装置65在正常运行当中的保持不断沿前进方向运输的,而通过传动链装置65与驱动件56的分离,从而实现喷涂载具的停止。
参照图13和图14,图13是轨道组件的结构图,图14是切换组件的结构图,该轨道组件可作为上述的变轨组件使用在变轨区内,继而实现轨道的切换。轨道组件包括主轨道、分轨道、第一传动链装置65、第二传动链装置66和切换组件75,主轨道和分轨道均沿横向延伸,分轨道在变轨位置70处与主轨道连接。
主轨道包括第一轨道件71、第二轨道件72和第三轨道件73,分轨道包括第四轨道件74,轨道件可采用上述的轨道件61和62的结构,即具有滑槽和相对的横向开口,第一轨道件71和第二轨道件72的直线部分之间构成主轨道,第一轨道件71和第三轨道件73之间构成主轨道,主轨道是沿直线延伸的,第四轨道件74和第二轨道件72的弯曲部分之间构成分轨道,分轨道在变轨位置处弯曲延伸,故第一轨道件71设置在靠近主轨道的一侧上,第二轨道件72设置在靠近分轨道的一侧上。第一传动链装置65位于主轨道的下方并随主轨道的延伸方向布置,第二传动链装置66位于分轨道的下方并随分轨道的延伸方向布置。
切换组件75包括支架752、切换件751和切换驱动装置753,切换驱动装置753可采用气杆进行伸缩驱动,切换件751设置在变轨位置70处,切换件 751在端部的横向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第一引导部朝向主轨道,第二引导部朝向分轨道,切换件751在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之间设置有尖端部7515,第一引导部呈第一台阶设置,第一台阶包括第一底面7512 和第一引导侧面7511,第一引导侧面7511呈直面布置,第一引导侧面7511与前进方向呈锐角夹角布置(见图15),第二引导部呈第二台阶设置,第二台阶包括第二底面7514和第二引导侧面7513,第二引导侧面7513呈弧面设置,第二引导侧面7513与第四轨道件74呈同向弯曲布置(见图16),第一底面7512和第二底面7514呈共面布置。
切换件751设置有铰接部和连接部917516,铰接部和连接部917516位于远离引导部的一端上,铰接部位于中部,铰接部可采用通孔或圆柱等常规设置,连接部917516位于铰接部的外周,支架752设置在变轨位置70处且位于第三轨道和第四轨道的交汇处,支架752的固定架7521与第三轨道件73固定连接,支架752的固定架7522与第四轨道件74,切换件751可绕中心的铰接部转动地设置在支架752上,切换驱动装置753的驱动端754与连接部917516铰接,在切换驱动装置753的伸缩驱动下,实现驱动切换件751在横向面绕铰接部转动,继而实现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的位置转动调节。
参照图15并结合图9和图10,当喷涂载具沿主轨道直线运行时,切换件转动至靠近分轨道的一侧上,而第二轨道件72的第二滑槽设置有第二底壁和第二横向开口,故切换件的第二底面7514嵌入至第二底壁下方,第二引导侧面 7513位于第二横向开口处,第一引导侧面7513与第一轨道71构成主轨道的引导。切换件75的设置高度与前车51的横向滚轮581相匹配设置,故前车51 的横向滚轮581行走至第一引导侧面7511处并被第一引导侧面邻接配合引导,后续的横向滚轮582、横向滚轮583、横向滚轮584均被相应地引导,继而实现喷涂载具的主轨道正确引导。
参照图16,当喷涂载具需要从主轨道切换至分轨道时,切换件转动至靠近第一轨道件71的一侧上,而第一轨道件71的滑槽设置有第一底壁和第一横向开口,故切换件的第一底面7512嵌入至第一底壁下方,第一引导侧面7511位于第二横向开口处,第二引导侧面7513与第二轨道72构成分轨道的引导。前车51的横向滚轮581行走至第二引导侧面7513处并被第二引导侧面邻接配合引导,使得前车51转弯移动并驶入分轨道中,后续的横向滚轮582、横向滚轮 583、横向滚轮584均被相应地引导,继而实现喷涂载具的分轨道切轨引导。
上述的使用方式是采用一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其是其中的一种使用方式,上述的轨道组件还能够作为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地使用,即满足上述变轨组件的使用需求。
上述清洁区、喷涂区、流平区、烤漆区和上下料区内分别设置相应有相互独立的作业间,作业间之间通过轨道组件连接,作业间通过端壁进行相应的密闭,在作业间设置相应的作业工位,作业工位内设置相应的设备以实现该区域所要实现的加工工艺,参照图17并结合图4,其为喷涂作业间,下面将以喷涂作业间进行具体说明。
喷涂作业间包括多个端壁,多个端壁围成相对密闭的作业空间,作业空间设置有喷涂作业工位,其中两个相对的端壁811和端壁812分别设置有出入口,位于端壁811的出入口包括位于上方的产品出入口812和位于下方的轨道出入口813,产品出入口812和轨道出入口813上下连通,位于端壁821的出入口包括位于上方的产品出入口822和位于下方的轨道出入口823,产品出入口822 和轨道出入口823上下连通。轨道组件和传动链装置从轨道出和入口813和轨道出入口823穿过并连接作业工位,而挂具48以及位于其上的胚件则经产品出入口812和产品出入口822出入。
作业间还包括两个挡板组件,挡板组件分别设置在产品出入口812和产品出入口822处,以产品出入口812的挡板组件举例说明,挡板组件还包括第一轨道814、两个第一连接件831、第二轨道815和第二连接件832,第一轨道814 沿横向地设置在出入口812的上方,第二轨道815沿横向地设置在出入口812 靠下方的侧部处,第一连接件831设置在挡板驱动装置816的上方处,第二连接件832设置在挡板驱动装置816的下方处,第一连接件831与第一轨道814 连接配合,第二连接件832与第二轨道815连接配合,连接件采用滑块布置,在滑块上设置有滑槽,滑槽与轨道配合滑动,当然这是其中一种实施例,轨道和连接件的配合还可采用:轨道设置有滑槽,连接件则采用滚轮的方式进行滑动配合,当然还有一些常规的限位滑动的实现方案。
挡板驱动装置816驱动装置采用气杆或液杆,挡板驱动装置816驱动装置,挡板驱动装置816驱动装置在纵向上位于第一轨道814和第二轨道815之间,挡板驱动装置816驱动装置在横向上位于挡板驱动装置816和端壁811、812 之间。挡板驱动装置816的驱动端817与挡板83连接,参照图18,在挡板驱动装置816的伸缩驱动下,挡板83可沿轨道朝向或远离产品出入口812横向移动,并实现挡板83用于遮蔽产品出入口812。
参照图18至图20,喷涂作业工位还设置有防护板组件84,防护板组件84 包括第一防护板841、第二防护板842、第三防护板843和防护板驱动装置844,第一防护板841和第二防护板842分别设置在传动链装置的前进方向上的两侧上,第一防护板841的上端部和第二防护板842的上端部之间形成滑槽85,滑槽85呈上下贯穿设置,第一防护板841的上端部在滑槽85内设置第一弹性格挡件851,第二防护板842的上端部在滑槽85内设置第二弹性格挡件852,弹性格挡件可采用扫刷条或橡胶片对滑槽85进行遮挡。防护板组件84的第一防护板841和第二防护板842连接在轨道出入口813和轨道出入口823之间,防护板组件84也能够对轨道出入口813和轨道出入口823实现封闭遮挡。
承载组件、旋转组件、锁定组件、喷涂载具、阻挡组件、轨道组件和传动链装置均设置在防护板组件84内,挂具48设置有杆体部、外端部和内端部,杆体部连接在外端部和内端部之间,挂具48的内端部固定连接在承载组件的旋转支架46上,杆体部穿过滑槽85并可沿滑槽85移动,挂具48的外端部可用于连接挂载治具49,挂载治具49可用于挂载胚件,挂具48的外端部位于防护板组件84外侧,挂具48的内端部位于防护板组件84的内侧,喷涂组件位于防护板组件84外,喷头可朝向挂具48的外端部。
第三防护板843和防护板驱动装置844均位于防护板组件84内,第三防护板843设置有避让槽845,避让槽845的延伸方向垂直于传动链装置的前进方向,防护板驱动装置844驱动第三防护板843横向移动并使避让槽845与挂具 48的杆体部配合,继而实现杆体部的避让,并通过第三防护板843位于避让槽 845外侧的遮挡部对下方的设备进行更加直接的遮挡。当然除了横移外,可以驱动第三防护板转动,即避让槽可采用弧形设置,通过第三防护板的转动,也能够实现避让槽嵌入至杆体部处,也能够实现相应的避让和遮挡。
参照图21,挂具48还可采用多功能转接治具9对胚件进行挂载,多功能转接治具9设置有连接部91、外伸部92和多个挂载部93,连接部91位于外伸部92的下方中部,连接部91呈柱状布置,连接部91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连接孔,竖直延伸的杆体部插入至连接孔中,连接孔内设置有驱动面,驱动面可围成三角形或矩形等。
外伸部92呈框体布置,具体包括位于外侧的框体922、位于内侧的框体923 布置和连接在框体之间的连板924,框体呈圆环形布置并呈同心圆分布,框体 922、框体923和连板924之间形成有多个镂孔,在框体922在外周设置有多个安装孔925,挂载部93呈柱体布置,一个挂载部93安装在一个安装孔中,柱体的外端部设置有定位台阶931,定位台阶931分布沿径向朝外地布置,挂载部93用于挂载胚件并通过定位台阶931对胚件进行定位,旋转喷涂时,挂具的转动将驱动多功能转接治具9在横向面转动,喷头朝向多功能转接治具9喷涂。
由上可见,通过传动链装置依次连接漆清洁区、喷涂区、流平区、烤漆区和上下料区,使得本案喷涂生产线可实现全面自动化的喷涂烤漆,同时利用第一变轨组件实现可选择地进行单层漆或双层漆的喷涂,提高喷涂生产线的泛用性灵活性,且清洁、喷涂和烤漆全程不用工人参与,有效降低作业强度,且有效避免油漆污染,同时由于采用全自动化的生产,有效保证产品的喷涂质量。在底漆喷涂完毕后,经过第一底漆流平区的短暂流平后,如不需要进行底漆的烤漆,则可以通过第二变轨组件和第三变轨组件转至面漆喷涂线进行第二层的漆面喷涂,本案可为产品的实际喷涂应用提供良好的适配性。在第二变轨组件和第三变轨组件之间增设第二底漆流平区,可时底漆的流平效果更为良好,继而能够提高面漆的喷涂效果,从而提高整体的喷涂质量。通过增设第四变轨组件,使得底漆喷涂线和面漆喷涂线能够组成并行的单层漆喷涂生产线,通过灵活的组合方式,能够有效提高产能效率。通过第五变轨组件和第六变轨组件的设置,使得上下料区连通,继而能够灵活地对单层漆喷涂或双层漆喷涂进行选择切换。通过变轨区的集中布置,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使生产线得布局更为高效合理。通过将封闭设置的底漆喷涂区和面漆喷涂区,可有效防止油漆污染,且可方便地进行空气过滤、废气处理等,有效提高环保水平,同时利用清洁区、喷涂区和流平区布置在烤漆区的外周,可有效地提高空间利用率,使生产线得布局更为高效合理。
并且,通过旋转组件驱动旋转支架,并且利用锁定架的锁定部与锁孔配合以实现旋转支架位置固定,继而实现旋转支架的位置旋转调节以及位置固定,继而通过喷头的油漆喷涂可实现不同位置的平喷,通过自动化的喷漆处理保证胚件的漆面质量。通过将锁定架设置在盘体部的下方,从而不妨碍盘体部上方的胚件喷涂,布局更为合理,通过两个锁定架设置和配重块的设置,使得锁定部在正常状态下是保持对旋转支架的锁定,且配重块是可转动地设置可方便于工人对锁定架的操作。通过连杆的设置,使得两个锁定部连接在一起,从而提高对旋转支架的锁定稳定性。通过齿部和缺齿部的设置,利用缺齿部可有效提高连接是的容错性,同时也利用缺齿部进行旋转支架的位置校正,并且锁块的位置与缺齿部的位置对应设置,可提高锁定接入稳定性,有效避免锁定部和锁块错位的出现。对于锁定架的转动驱动,还可设置外伸驱动杆,利用外设的锁定驱动装置进行位置调节驱动,并可实现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的保持。
另外,通过转盘组件中的转柱与旋转支架的齿部配合连接,由于转柱自身可转动地设置,故将有效提高转盘组件和转动支架的传动连接稳定性,且连接容错性高,可有效提高设备耐用性,利用喷头朝向转动的旋转支架进行喷漆处理,通过自动化的喷漆处理保证胚件的漆面质量。通过至少两个盘体将多个转柱夹持在中部,通过这种方式对转动支架进行转动驱动,其能够大大提高转盘组件的耐用性,和提高连接时的容错性。通过齿部设置在盘体部上,并设置有缺齿部,利用缺齿部可有效提高连接是的容错性,同时也利用缺齿部进行旋转支架的位置校正,并且设置有挂具,使得配件可挂载在挂具上进行漆面喷涂。通过连接支架和连接驱动装置的设置,使得旋转组件是可分离地与承载组件连接,既可实现匀速转动喷涂,亦可实现定点喷涂,分离后的承载组件可被运送到下个工艺流程去,而定点设置的旋转组件和喷涂组件可与下一个的承载组件连接并进行喷涂。
再者,通过前车和后车的分离设置,并且前车和后车可行走在预设轨道上,再通过前端部和后端部的铰接设置,在不同的高低轨道的切换处行走时,利用纵向面的可转动设置,使得喷涂载具能够地进行爬坡或落坡,不仅提高喷涂载具的适配性,且也提高喷涂载具的行走稳定性。通过安装槽的限位,从而提高承载台的连接稳定性。通过横向的定位孔,通过销钉进行铰接连接,其安装连接方便,且结构稳定。纵向的滚轮是用支撑前车或后车的行走,而横向的滚轮则用于横向限位,使得前车或后车可以根据预设的轨道行走,且利用滚轮的布置,降低前车或后车对于轨道的侧面摩擦,和通过位于中部的位置设置,提高前车和后车的运行稳定性。通过开口相对的轨道件,使得前车和后车均能够稳定地位于轨道件内行走,而通过开口横向的开设,有利于结构的优化布置,为下方的设备布置预留设计空间。
以及,运载车可承载待喷涂的胚件或已经完成喷涂的胚件,通过运载车在轨道组件中行走,实现胚件在生产流水线上方便流转,同时利用位于下方的阻挡件,通过阻挡件的纵向升降能够实现对运载车的工位位置固定或位置锁定释放,继而可稳定地进行工艺操作。通过转动链装置能够驱动运载车在轨道组件中运转,并且通过驱动件的纵向移动,实现驱动件可选择性地与阻挡件连接,或与传动链装置连接,继而实现作业工位的位置简便锁定或解锁。通过阻挡件和传动链装置的结构优化布置,提高作业工位的运载车的锁定、解锁和运转稳定性。通过第一限位槽的设置限制驱动件的纵向移动,以及通过第二限位槽的设置限制驱动件的活动行程,从而能够有效提高驱动件的工作稳定性。通过转动杆的设置,转动杆的转动能够驱动驱动件的纵向移动,继而能够实现驱动件与传动链装置的分离或连接,并且利用操作部的外部设置,可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通过在运载车的后端部设置挡板,而前端部设置操作部,使得在于同一轨道组件上的两辆运载车前后临近时,前一辆的运载车的挡板能够与后一辆的运载车的操作部发生配合,继而使操作部和转动杆发生转动,在相邻接时,则转动杆的转动能够实现驱动件与传动链装置分离,在相分离时,则转动杆的转动能够实现驱动件与传动链装置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能够解决运载车的运转次序问题。
另外,通过分轨道的设置,利用可转动的切换件的引导部,继而实现轨道的切换,由于轨道可连接不同的作业工位,使得结构简单和操作方便的轨道组件能够使胚件或产品可选择地进行不同工艺处理。通过尖端部的设置能够稳定地将载具进行轨道切换,也能够减少在轨道切换时的摩擦,减少磨损。通过台阶的底面与滑槽的底壁配合,并且将引导侧面设置在横向开口处,使得引导部能够稳定地转动到位,且引导侧面能够提供稳定的切换支撑力。通过支架的设置,使得切换件可稳定地在横向面转动,并且利用切换驱动装置的铰接驱动,使得切换件与轨道的配合连接更为稳定,避免切换件转动错位。
并且,轨道组件、传动链装置的连接位于作业间内的作业工位,胚件利用轨道运转至工位处进行相应的工艺处理,其有效提高喷涂生产线的自动化作业程度,同时为了提高作业空间的密闭程度,需要对胚件进出的出入口进行相应的遮蔽处理,故采用可自动化控制移动的挡板进行遮蔽,从而能够有效提高作业空间的密闭程度,在对作业间的游离的油漆进行抽风处理时,可缩小抽风面积,大大地节约能耗,同时也能够提高废料的回收率,从而实现作业间的节能环保。通过轨道的设置可为挡板的移动提供稳定的支撑平台,并且由于出入口的上方为不需设备避空的空间,故将第一轨道设置在出入口的上方,能够使挡板稳定地移动至出入口进行遮蔽。而由于出入口的下方为设备避让空间,故只能将第二轨道设置在出入口靠下方的侧部处,并且通过与第一轨道的配合使用,使得挡板的上下端均能够稳定地移动至出入口处,继而实现良好的遮蔽。将挡板驱动装置内藏设置,不仅可以优化设备布局,还能够通过挡板对挡板驱动装置进行遮挡保护,避免油漆、清洁剂的外溅影响到挡板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通过两个出入口的流水线作业布置,能够提高流通效率和作业效率,并通过挡板组件的遮蔽,以及防护板组件对轨道组件和传动链装置的保护,能够确保轨道和传动链的清洁度,使作业间的设备故障率降低,使用寿命延长。
而且,通过防护板对承载组件、轨道组件和传动链装置的保护,使得喷涂组件对挂具的外端部的胚件进行喷涂作业时,尽可能地减少喷涂的油漆洒落至承载组件、轨道组件和传动链装置上,通过良好的运作环境能够提高设备的耐用性和稳定性。通过两侧的防护板形成的滑槽,使得挂具能够穿过滑槽并沿滑槽移动,使得挂具能够随轨道组件流转至不同工位。通过弹性格挡件对滑槽的进行弹性密封,而挂具能够穿过弹性格挡件不影响正常的喷涂作业,其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防护性能。通过第三防护板嵌入至杆体部的位置处,继而第三防护板能够更进一步的提高位于转动支架处的防护。
最后,通过外周的多个挂载部,继而能够承载更多的胚件参与到旋转喷涂中,其能够提高喷涂效率,也节省了涂料,同时通过镂孔的设置,使得涂料不再治具上积累,以及通过定位台阶的朝外设置,使得胚件的方位在旋转时是固定的,从而能够提高喷涂质量。
Claims (10)
1.喷涂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变轨组件、底漆喷涂线和面漆喷涂线;
所述底漆喷涂线包括第一传动链装置、底漆清洁区、底漆喷涂区、第一底漆流平区、底漆烤漆区和第一上下料区,所述底漆清洁区、所述底漆喷涂区、所述第一底漆流平区和所述底漆烤漆区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链装置连接,所述第一上下料区的上料端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链装置与所述底漆清洁区连接,所述第一上下料区的下料端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链装置与所述底漆烤漆区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面漆喷涂线包括第二传动链装置、面漆清洁区、面漆喷涂区、面漆流平区、面漆烤漆区和第二上下料区,所述面漆清洁区、所述面漆喷涂区、所述面漆流平区和所述面漆烤漆区依次通过所述第二传动链装置连接,所述第二上下料区的上料端通过所述第二传动链装置与所述面漆清洁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上下料区的下料端通过所述第二传动链装置与所述面漆烤漆区连接;
所述第一变轨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底漆烤漆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变轨组件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面漆清洁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变轨组件的第二输出端与和所述第一上下料区的下料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涂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涂生产线包括第二变轨组件和第三变轨组件;
所述第二变轨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底漆流平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变轨组件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变轨组件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变轨组件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底漆烤漆区连接,所述第三变轨组件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变轨组件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变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面漆清洁区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涂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漆喷涂线包括第二底漆流平区,所述第二变轨组件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底漆流平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变轨组件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底漆流平区的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涂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涂生产线包括第四变轨组件,所述第四变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面漆清洁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变轨组件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上下料区的上料端连接,所述第四变轨组件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三变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涂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涂生产线包括第五变轨组件和第六变轨组件,所述第五变轨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上下料区的上料端连接,所述第五变轨组件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变轨组件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变轨组件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六变轨组件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变轨组件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变轨组件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变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上下料区的下料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涂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涂生产线设置有变轨区,所述第一变轨组件、所述第二变轨组件、所述第三变轨组件、所述第四变轨组件、所述第五变轨组件和所述第六变轨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变轨区内,所述变轨区位于所述底漆喷涂线和所述面漆喷涂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喷涂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涂生产线包括呈相对封闭设置的底漆喷涂区,所述底漆清洁区、所述底漆喷涂区、所述第一底漆流平区和所述底漆烤漆区均位于底漆喷涂区内,所述第一上下料区位于所述底漆喷涂区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涂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漆清洁区、所述底漆喷涂区和所述第一底漆流平区均布置在所述底漆烤漆区的外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喷涂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涂生产线包括呈相对封闭设置的面漆喷涂区,所述面漆清洁区、所述面漆喷涂区、所述面漆流平区和所述面漆烤漆区均位于面漆喷涂区内,所述第二上下料区位于所述面漆喷涂区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涂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漆清洁区、所述面漆喷涂区和所述面漆流平区均布置在所述面漆烤漆区的外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96902.5U CN209318015U (zh) | 2018-11-29 | 2018-11-29 | 喷涂生产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96902.5U CN209318015U (zh) | 2018-11-29 | 2018-11-29 | 喷涂生产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318015U true CN209318015U (zh) | 2019-08-30 |
Family
ID=67712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99690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18015U (zh) | 2018-11-29 | 2018-11-29 | 喷涂生产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31801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61419A (zh) * | 2018-11-29 | 2019-01-25 | 三威塑胶制品(珠海)有限公司 | 喷涂生产线 |
-
2018
- 2018-11-29 CN CN201821996902.5U patent/CN20931801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61419A (zh) * | 2018-11-29 | 2019-01-25 | 三威塑胶制品(珠海)有限公司 | 喷涂生产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351524A (zh) | 一种可转动的喷涂装置和喷涂生产线 | |
JP6808003B2 (ja) | 対象物の表面処置のためのステーション及びプラント | |
CN109261419A (zh) | 喷涂生产线 | |
CN109332054A (zh) | 轨道组件和喷涂生产线 | |
CN209317987U (zh) | 轨道组件和喷涂生产线 | |
CN209715523U (zh) | 喷涂载具和喷涂生产线 | |
US20060068094A1 (en) | Production paint shop design | |
CN208018833U (zh) | 一种喷涂生产线 | |
CN102892515A (zh) | 用于物体的表面处理的模块式设备 | |
CN109277243A (zh) | 作业工位和喷涂生产线 | |
JP2008520411A (ja) | ロールコータアセンブリシステム | |
CN209318015U (zh) | 喷涂生产线 | |
CN209715525U (zh) | 作业工位和喷涂生产线 | |
CN209317989U (zh) | 一种可转动的喷涂装置和喷涂生产线 | |
EP3184179A1 (en) | Plant for the horizontal painting of shaped doors | |
CN111057991A (zh) | 一种风力发电用齿圈渗氮工艺及设备 | |
CN209318016U (zh) | 一种可平喷的喷涂装置和喷涂生产线 | |
CN109317344A (zh) | 喷涂载具和喷涂生产线 | |
CN209715526U (zh) | 喷涂作业工位和喷涂生产线 | |
CN209317988U (zh) | 一种具有多功能转接治具的喷涂装置 | |
CN209715524U (zh) | 作业间和喷涂生产线 | |
CN202087465U (zh) | 一种平板工件喷涂机 | |
CN109290113A (zh) | 一种可平喷的喷涂装置和喷涂生产线 | |
JPS6025565A (ja) | 自動吹き付け塗装方法及びその塗装装置 | |
CN207480864U (zh) | 一种自动喷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30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