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11924U - 一种复合降温玻璃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降温玻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11924U
CN209311924U CN201821834654.4U CN201821834654U CN209311924U CN 209311924 U CN209311924 U CN 209311924U CN 201821834654 U CN201821834654 U CN 201821834654U CN 209311924 U CN209311924 U CN 2093119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layer
coating
thickness
radiation refrig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3465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绍禹
袁丹
曹鹏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Ruiling New Energy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Rui Ling 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novation And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Rui Ling 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novation And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Ningbo Rui Ling 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novation And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2183465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119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119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119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降温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层以及与第一玻璃层间隔设置的第二玻璃层,第一玻璃层与第二玻璃层之间形成一密封腔体,第一玻璃层包括至少一辐射制冷玻璃,辐射制冷玻璃在7~14μm波段具有高的红外辐射率。本实用新型复合降温玻璃可以控制室内温度,将室内的热量以红外辐射的方式发射出去,其有利于降低室内的制冷成本,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降温玻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降温玻璃。
背景技术
玻璃是重要的建筑材料,随着对建筑物装饰性要求的不断提高,玻璃在建筑行业中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大。然而,当今人们在选择玻璃屋顶时,除了考虑其美学和外观特征外,更注重玻璃的隔热效果。目前玻璃隔热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贴隔热玻璃膜;第二,选用Low-E玻璃;第三,选用遮阳产品。隔热玻璃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室内温度过高,但是其不具备降温的功能。
在申请号为201710601686.3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辐射制冷玻璃幕墙,由室内到室外依次包括普通玻璃层、纳米辐射制冷复合材料涂层、内含空气的密封夹层空腔和镜面玻璃层。该玻璃幕墙的虽然具备一定的辐射制冷效果,但是其整体性能仍然有待进一步地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降温玻璃,其具有辐射制冷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复合降温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层以及与所述第一玻璃层间隔设置的第二玻璃层,所述第一玻璃层与所述第二玻璃层之间形成一密封腔体,所述第一玻璃层包括至少一辐射制冷玻璃,所述辐射制冷玻璃在7~14μm波段具有高的红外辐射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玻璃层与所述第二玻璃层的边缘之间设置间隔条,所述间隔条外侧利用密封胶密封,从而在所述第一玻璃层、所述第二玻璃层以及间隔条之间形成所述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内填充气体,所述间隔条的厚度为6~22mm。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条内填充干燥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玻璃层包括两玻璃以及设于两所述玻璃之间的PVB薄膜,所述玻璃的厚度为3~10mm,所述PVB薄膜的厚度为0.5~2mm。
进一步地,所述辐射制冷玻璃包括依次设置的玻璃基板、至少一氧化物层以及涂布层,所述氧化物层具有一定的可见光透过率以及高的近红外反射率,所述涂布层包括可透光的高分子材料和分散在所述高分子材料中的无机粒子,所述无机粒子在7~14μm波段具有高发射率。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基板处于靠近所述密封腔体的一侧,所述辐射制冷玻璃还包括位于所述玻璃基板与所述涂布层之间的至少一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具有一定的可见光透过率以及高的近红外反射率,所述金属层与所述涂布层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所述氧化物层。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层与所述玻璃基板之间设有至少一所述氧化物层。
进一步地,所述辐射制冷玻璃的厚度为3~12mm,其中所述玻璃基板的厚度3~10mm,所述氧化物层的厚度为6~100nm,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6~100nm,所述涂布层的厚度为4~30μm。
进一步地,所述氧化物层为Al2O3层、TiO2层、SiO2层、Nb2O3层或HfO2层;所述无机粒子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SiO2、SiC、TiO2、CaCO3、BaSO4,所述无机粒子的粒径为4~20μm。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层为Ag层、Al层、Cr层或Ti层。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降温玻璃可以保证对可见光有较好的透过率,并可以阻隔大量的紫外线,将其作为建筑材料制作屋顶时,可以很好地满足室内对采光的需求,使得室内具有更好的视野,而且其外观也可以满足对装饰性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复合降温玻璃可以控制室内温度,将室内的热量以红外辐射的方式发射出去,其有利于降低室内的制冷成本,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降温玻璃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降温玻璃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辐射制冷玻璃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辐射制冷玻璃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玻璃层;11、辐射制冷玻璃;111、玻璃基板;112、氧化物层;113、涂布层;114、金属层;2、第二玻璃层;21、玻璃;22、PVB薄膜;30、密封腔体;4、间隔条;5、密封胶;6、干燥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降温玻璃,包括第一玻璃层1以及与第一玻璃层1间隔设置的第二玻璃层2,第一玻璃层1与第二玻璃层2之间形成一密封腔体30,第一玻璃层1包括至少一辐射制冷玻璃11,辐射制冷玻璃11在7~14μm波段具有高的红外辐射率。
值得一提是,在实际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降温玻璃时,第二玻璃层2面向室内。
对大气光谱透过特性的分析可以知道,大气层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有不同的透射率,透射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其中7~14μm波段是人们最感兴趣的,因为常温下的黑体辐射主要集中在这一段,地表物体的热能就是通过辐射换热,将自身热量以7~14μm电磁波的形式通过“大气窗口”排放到温度接近绝对零度的外部太空,达到自身冷却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降温玻璃主要利用辐射制冷玻璃11实现辐射制冷功能,辐射制冷玻璃11可以将室内的热量以红外辐射的方式发射至外太空,从而实现对室内的降温。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玻璃层1包括一个辐射制冷玻璃11。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玻璃层1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辐射制冷玻璃11以及常规玻璃(图中未示出),其中辐射制冷玻璃11为一层,常规玻璃可以为一层或多层。值得一提的是,此处的常规玻璃是相对于辐射制冷玻璃而言的,指不具备辐射制冷能力的玻璃。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玻璃层2包括一层玻璃21。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玻璃层2包括两层玻璃21以及设置在两层玻璃21之间的PVB(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22。在一些实施例中,玻璃21的厚度为3~10mm,PVB薄膜22的厚度为0.5~2mm。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玻璃层2包括多层玻璃21,各层玻璃21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玻璃21可以是有机玻璃或无机玻璃,可以是透明玻璃或半透明玻璃,还可以是有色玻璃,本实用新型对玻璃21的具体材料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腔体30内填充气体。
如图1、2所示,第一玻璃层1与第二玻璃层2的边缘之间设置间隔条4,间隔条4的外侧利用密封胶5进行密封,从而在第一玻璃层1、第二玻璃层2以及间隔条4之间形成密封腔体30。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隔条4的厚度为6~22mm,也即第一玻璃层1的内表面到第二玻璃层2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6~2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隔条4内还填充有干燥剂6。干燥剂6用于保持密封腔体3内干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种类的干燥剂6,本实用新型对干燥剂6的组分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降温玻璃在7~14μm波段的红外辐射率≥93%,380~780nm波段的可见光透光率为50%~80%,380~780nm波段的可见光反射率为20%~50%,200~400nm波段的紫外线透过率≤5%,780~2500nm波段的反射率≥92%,780~2500nm波段的热吸收率≤8%,300~2500nm波段的热吸收量≤40W/m2
如图3所示,辐射制冷玻璃11包括依次设置的玻璃基板111、至少一氧化物层112以及涂布层113,氧化物层112具有一定的可见光透过率以及高的近红外反射率。涂布层113包括可透光的高分子材料和分散在高分子材料中的无机粒子,无机粒子在7~14μm波段具有高发射率。
值得一提的是,玻璃基板111处于靠近密封腔体30的一侧。
图3显示了辐射制冷玻璃11的氧化物层112为一层时的示例。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氧化物层112可以为多层,当氧化物层112为多层时,各氧化物层112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通过改变氧化物层112的厚度、选择不同材料的氧化物层112或者其他手段,可以调整氧化物层112的可见光透过率,因此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可见光透过率的氧化物层112。
涂布层113中的无机粒子为辐射体,是实现辐射制冷的关键。涂布层113的无机粒子可以将室内的热量以红外辐射的方式发射至外太空,实现对室内的降温。涂布层113除了实现辐射制冷作用外,还可以起到保护氧化物层112的作用,可以避免氧化物层112受到损坏。为了减少涂布层113对辐射制冷玻璃11光学性能的影响,涂布层113选择可透光的高分子材料为基材。
如图4所示,辐射制冷玻璃11还包括位于玻璃基板111与涂布层113之间的至少一金属层114,金属层114具有与氧化物层112基本相同的作用,金属层114具有一定的可见光透过率以及高的近红外反射率。金属层114的抗腐蚀能力较氧化物层112差,因此在金属层114与涂布层113之间设置至少一氧化物层112,利用氧化物层112保护金属层114。
金属层114的增加可以进一步提高辐射制冷玻璃11对近红外光的反射率。此外,通过改变金属层114的厚度、选择不同的金属材料或者其他手段可以改变金属层114的可见光透过率,因此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可见光透过率的金属层114。
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层114与玻璃基板111之间还设有至少一氧化物层112。
在一些实施例中,辐射制冷玻璃11包括多个金属层114,各金属层114之间均设置至少一氧化物层112。当辐射制冷玻璃11包括多个金属层114时,各金属层114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玻璃基板111的厚度为3~10mm,氧化物层112的厚度为6~100nm,涂布层113的厚度为4~30μm,金属层114的厚度为6~100nm。
在一些实施例中,氧化物层112的材料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Al2O3、TiO2、SiO2、Nb2O3、HfO2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布层113的可透光的高分子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酯类胶黏剂。优选地,可透光的高分子材料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布层113中的无机粒子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SiO2、SiC、TiO2、CaCO3、BaSO4,无机粒子的粒径为4~2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布层113中还包括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有利于提高涂布层113的耐老化性能。优选地,紫外线吸收剂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水杨酸苯酯、2-(2ˊ-羟基-5ˊ-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UV-P)、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UV-9)。
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层114的材料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Ag、Al、Cr、Ti。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玻璃基板111可以是透明玻璃或有色玻璃。玻璃基板111的材料可以是无机材料或有机材料,也即玻璃基板111可以是无机玻璃或有机玻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辐射制冷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一玻璃基板111;
S2,于玻璃基板111上沉积氧化物材料,形成至少一氧化物层112,氧化物层112具有一定的可见光透过率以及高的近红外反射率;
S3,于最外侧的氧化物层112上设置树脂材料,固化形成涂布层113,树脂材料包括可透光的高分子材料和分散在上述高分子材料中的无机粒子,无机粒子在7~14μm波段具有高发射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涂布层113的无机粒子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SiO2、SiC、TiO2、CaCO3、BaSO4,无机粒子的粒径为4~2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可透光的高分子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类胶黏剂,优选地,可透光的高分子材料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树脂材料还包括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水杨酸苯酯、2-(2ˊ-羟基-5ˊ-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
上述步骤S3中,树脂材料可以采用喷涂、刷涂或旋涂的方式设于最外侧的氧化物层112上。
进一步地,步骤S2中,采用离线真空溅射法沉积氧化物材料,氧化物材料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Al2O3、TiO2、SiO2、Nb2O3、HfO2
进一步地,步骤S2包括:
S21,于玻璃基板111上或沉积在玻璃基板111上的氧化物层112上沉积金属材料,形成至少一金属层114;
S22,于金属层114上沉积氧化物材料,形成至少一氧化物层112。
值得一提的是,步骤S21、S22可以重复进行多次,从而形成多层交替设置的金属层114和氧化物层112。
进一步地,步骤S21中,采用离线真空溅射法沉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Ag、Al、Cr、Ti。
步骤S21以及S22中的氧化物层112,采用离线真空溅射法沉积氧化物材料形成。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采用离线真空溅射法沉积材料时,根据玻璃传输位置的不同有水平法和垂直法,以下分别简单介绍垂直法与水平法。
垂直法:
(1)玻璃垂直放置在架子上,送入优于8*10-3帕数量级的真空环境中,通入适量的惰性气体Ar或反应气体O2、N2,并保持真空度稳定;
(2)将靶材嵌入阴极,并在与阴极垂直的水平方向置入磁场从而构成磁控靶,以磁控靶为阴极,加上直流或交流电源,在高电压的作用下,工艺气体发生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其中,电子在电场和磁场的共同作用下,进行高速螺旋运动,碰撞气体分子,产生更多的正离子和电子;正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达到一定的能量后撞击阴极靶材,被溅射出的靶材沉积在玻璃基片上形成薄膜;
(3)为了形成均匀一致的膜层,阴极靶靠近玻璃表面来回移动,为了取得多层膜,必须使用多个阴极,每一个阴极均是在玻璃表面来回移动,形成一定的膜厚。
水平法:
水平法与垂直法的主要区别在玻璃的放置,玻璃由水平排列的轮子传输,通过阴极,玻璃通过一系列销定阀门之后,真空度也随之变化,当玻璃到达主要溅射室时,镀膜压力达到要求,金属阴极靶固定,玻璃移动,在玻璃通过阴极过程中,膜层形成。
【实施例1】
辐射制冷玻璃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提供一厚度为5mm的无机透明玻璃作为玻璃基板111;
采用离线真空溅射法于玻璃基板111上沉积Al2O3,得到厚度为50nm的氧化物层112;
将包括97.5质量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质量份的SiO2粒子以及0.5质量份的水杨酸苯酯的树脂混合物涂覆于氧化物层112上,固化后得到厚度为10μm的涂布层113,其中SiO2粒子的粒径为4μm。
【实施例2】
辐射制冷玻璃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提供一厚度为5mm的无机透明玻璃作为玻璃基板111;
采用离线真空溅射法于玻璃基板111上沉积TiO2,得到厚度为50nm的氧化物层112;
将包括94质量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5.5质量份的TiO2粒子以及0.5质量份的水杨酸苯酯的树脂混合物涂覆于氧化物层112上,固化后得到厚度为10μm的涂布层113,其中SiC粒子的粒径为8μm。
【实施例3】
辐射制冷玻璃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提供一厚度为5mm的无机透明玻璃作为玻璃基板111;
采用离线真空溅射法于玻璃基板111上沉积SiO2,得到厚度为50nm的氧化物层112;
将包括92.8质量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7质量份的SiC粒子以及0.2质量份的UV-P的树脂混合物涂覆于氧化物层112上,固化后得到厚度为10μm的涂布层113,其中SiC粒子的粒径为12μm。
【实施例4】
辐射制冷玻璃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提供一厚度为5mm的无机透明玻璃作为玻璃基板111;
采用离线真空溅射法于玻璃基板111上沉积Nb2O3,得到厚度为50nm的氧化物层112;
将包括93.8质量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5.8质量份的CaCO3粒子以及0.4质量份的UV-9的树脂混合物涂覆于氧化物层112上,固化后得到厚度为10μm的涂布层113,其中CaCO3粒子的粒径为16μm。
【实施例5】
辐射制冷玻璃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提供一厚度为5mm的无机透明玻璃作为玻璃基板111;
采用离线真空溅射法于玻璃基板111上沉积HfO2,得到厚度为50nm的氧化物层112;
将包括95质量份的聚甲基丙烯酸丁酯、4.9质量份的BaSO4粒子以及0.1质量份的水杨酸苯酯的树脂混合物涂覆于氧化物层112上,固化后得到厚度为10μm的涂布层113,其中BaSO4粒子的粒径为20μm。
【实施例6】
辐射制冷玻璃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提供一厚度为5mm的无机透明玻璃作为玻璃基板111;
采用离线真空溅射法于玻璃基板111上沉积Al2O3,得到厚度为20nm的氧化物层112;
采用离线真空溅射法于氧化物层112上沉积Al,得到厚度为10nm的金属层114;
采用离线真空溅射法于金属层114上沉积Al2O3,得到厚度为20nm的氧化物层112;
将包括94.5质量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5.0质量份的SiO2粒子以及0.5质量份的水杨酸苯酯的树脂混合物涂覆于氧化物层112上,固化后得到厚度为10μm的涂布层113,其中SiO2粒子的粒径为8μm。
【实施例7】
辐射制冷玻璃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提供一厚度为5mm的无机透明玻璃作为玻璃基板111;
采用离线真空溅射法于玻璃基板111上沉积TiO2,得到厚度为20nm的氧化物层112;
采用离线真空溅射法于氧化物层112上沉积Ag,得到厚度为10nm的金属层114;
采用离线真空溅射法于金属层114上沉积TiO2,得到厚度为20nm的氧化物层112;
将包括93.4质量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6质量份的SiO2粒子以及0.6质量份的水杨酸苯酯的树脂混合物涂覆于氧化物层112上,固化后得到厚度为10μm的涂布层113,其中SiO2粒子的粒径为12μm。
【实施例8】
辐射制冷玻璃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提供一厚度为5mm的无机透明玻璃作为玻璃基板111;
采用离线真空溅射法于玻璃基板111上沉积Al2O3,得到厚度为20nm的氧化物层112;
采用离线真空溅射法于氧化物层112上沉积Cr,得到厚度为10nm的金属层114;
采用离线真空溅射法于金属层114上沉积Al2O3,得到厚度为20nm的氧化物层112;
将包括97.0质量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7质量份的SiO2粒子以及0.3质量份的水杨酸苯酯的树脂混合物涂覆于氧化物层112上,固化后得到厚度为10μm的涂布层113,其中SiO2粒子的粒径为4μm。
【实施例9】
辐射制冷玻璃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提供一厚度为5mm的无机透明玻璃作为玻璃基板111;
采用离线真空溅射法于玻璃基板111上沉积Al2O3,得到厚度为20nm的氧化物层112;
采用离线真空溅射法于氧化物层112上沉积Ti,得到厚度为10nm的金属层114;
采用离线真空溅射法于金属层114上沉积Al2O3,得到厚度为20nm的氧化物层112;
将包括91质量份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8质量份的SiO2粒子以及1质量份的水杨酸苯酯的树脂混合物涂覆于氧化物层112上,固化后得到厚度为10μm的涂布层113,其中SiO2粒子的粒径为16μm。
对以上各实施例制备的辐射制冷玻璃进行以下性能测试:
热吸收量的测量:将辐射制冷玻璃放进Perkin Elmer,Lambda 950型UV/Vis/NIRSpectrometer中,测量波长范围为300~2500nm波段中辐射制冷玻璃的透光率和反射率、测量间隔为1nm,将300~2500nm波段中辐射制冷玻璃的透光率和反射率计算得到辐射制冷玻璃的热吸收量;
热吸收率的测量:将辐射制冷玻璃放进Perkin Elmer,Lambda 950型UV/Vis/NIRSpectrometer中,测量波长范围为780~2500nm波段中辐射制冷玻璃的透光率和反射率、测量间隔为1nm,将780~2500nm波段中辐射制冷玻璃的透光率和反射率计算得到辐射制冷玻璃的热吸收率;
紫外线透过率:将辐射制冷玻璃放进Perkin Elmer,Lambda 950型UV/Vis/NIRSpectrometer中,测量波长范围为200~400nm波段中辐射制冷玻璃的透过率、测量间隔为1nm;将200~400nm波段中辐射制冷玻璃的透过率的平均值作为辐射制冷玻璃的透过率;
可见光透光率:将辐射制冷玻璃放进Perkin Elmer,Lambda 950型UV/Vis/NIRSpectrometer中,测量波长范围为380~780nm波段中辐射制冷玻璃的透光率、测量间隔为1nm,将380~780nm波段中辐射制冷玻璃的透光率的平均值作为辐射制冷玻璃的透光率;
可见光反射率的测量:将辐射制冷玻璃放进Perkin Elmer,Lambda 950型UV/Vis/NIR Spectrometer中,测量波长范围为380~780nm波段中辐射制冷玻璃的反射率、测量间隔为1nm,将380~780nm波段中辐射制冷玻璃的反射率的平均值作为辐射制冷玻璃的反射率;
红外发射率E的测量:使用SOC-100Hemispherical Directional Reflectometer测试7~14μm波长的红外辐射率。
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将实施例1-9的辐射制冷玻璃作为第一玻璃层1、以常规的无机玻璃作为第二玻璃层2时,测得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降温玻璃在7~14μm波段的红外辐射率≥93%,380~780nm波段的可见光透光率为40%~80%,380~780nm波段的可见光反射率为20%~50%,200~400nm波段的紫外线透过率≤5%,780~2500nm波段的反射率≥92%,780~2500nm波段的热吸收率≤8%,300~2500nm波段的热吸收量≤40W/m2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复合降温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玻璃层以及与所述第一玻璃层间隔设置的第二玻璃层,所述第一玻璃层与所述第二玻璃层之间形成一密封腔体,所述第一玻璃层包括至少一辐射制冷玻璃,所述辐射制冷玻璃在7~14μm波段具有高的红外辐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降温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层与所述第二玻璃层的边缘之间设置间隔条,所述间隔条外侧利用密封胶密封,从而在所述第一玻璃层、所述第二玻璃层以及间隔条之间形成所述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内填充气体,所述间隔条的厚度为6~22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降温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条内填充干燥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降温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玻璃层包括两玻璃以及设于两所述玻璃之间的PVB薄膜,所述玻璃的厚度为3~10mm,所述PVB薄膜的厚度为0.5~2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复合降温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制冷玻璃包括依次设置的玻璃基板、至少一氧化物层以及涂布层,所述氧化物层具有一定的可见光透过率以及高的近红外反射率,所述涂布层包括可透光的高分子材料和分散在所述高分子材料中的无机粒子,所述无机粒子在7~14μm波段具有高发射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降温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基板处于靠近所述密封腔体的一侧,所述辐射制冷玻璃还包括位于所述玻璃基板与所述涂布层之间的至少一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具有一定的可见光透过率以及高的近红外反射率,所述金属层与所述涂布层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所述氧化物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降温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与所述玻璃基板之间设有至少一所述氧化物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复合降温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制冷玻璃的厚度为3~12mm,其中所述玻璃基板的厚度3~10mm,所述氧化物层的厚度为6~100nm,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6~100nm,所述涂布层的厚度为4~30μm。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复合降温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物层为Al2O3层、TiO2层、SiO2层、Nb2O3层或HfO2层;所述无机粒子选自以下一种或多种:SiO2、SiC、TiO2、CaCO3、BaSO4,所述无机粒子的粒径为4~2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复合降温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为Ag层、Al层、Cr层或Ti层。
CN201821834654.4U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复合降温玻璃 Active CN2093119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34654.4U CN209311924U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复合降温玻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34654.4U CN209311924U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复合降温玻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11924U true CN209311924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72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34654.4U Active CN209311924U (zh) 2018-11-08 2018-11-08 一种复合降温玻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1192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5482A (zh) * 2018-11-08 2019-03-08 宁波瑞凌节能环保创新与产业研究院 一种复合降温玻璃
CN110901182A (zh) * 2019-11-29 2020-03-24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基于仿生蛾眼微纳结构的近红外过滤性节能玻璃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5482A (zh) * 2018-11-08 2019-03-08 宁波瑞凌节能环保创新与产业研究院 一种复合降温玻璃
CN110901182A (zh) * 2019-11-29 2020-03-24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基于仿生蛾眼微纳结构的近红外过滤性节能玻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37596A (zh) 一种辐射制冷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US4883721A (en) Multi-layer low emissivity thin film coating
KR101352869B1 (ko) 다중 공동 저방사형 코팅
Jelle et al. Low-emissivity materials for building applications: A state-of-the-art review and future research perspectives
CN210030461U (zh) 一种辐射制冷玻璃
Ding et al. Silver-based low-emissivity coating technology for energy-saving window applications
KR101914449B1 (ko) 창호용 기능성 건축 자재
CA2654576A1 (en) Carbon nanotube glazing technology
KR101499288B1 (ko) 저방사 코팅막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건축 자재
CN209311924U (zh) 一种复合降温玻璃
CN104354393A (zh) 可钢化低辐射镀膜玻璃
JP2020180044A (ja) 寒い気候における窓のための低放射率被覆
CN109445482A (zh) 一种复合降温玻璃
CN103396013B (zh) 离线高透净色低辐射可钢镀膜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CN105269893A (zh) 一种低反射耐高温可钢化耐磨的镀膜玻璃及生产方法
CN108455875A (zh) 一种低辐射镀膜玻璃的制备方法
CN102336529A (zh) 高透可钢化低辐射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KR102433169B1 (ko) 창호용 기능성 건축 자재 및 복층 유리
CN116438148A (zh) 反射式太阳能控制涂层及其涂覆制品
CN206418032U (zh) 一种低辐射镀膜玻璃
MXPA02004955A (es) Revestimientos de coeficiente de oscurecimiento bajo y de baja enmisividad y articulos revestidos.
RU2811705C2 (ru) Оконное стекло с покрытием
KR102531278B1 (ko) 창호용 기능성 건축 자재 및 복층 유리
KR20190083822A (ko) 금속과 산화물질 증착막을 포함하여 이루어지는 로이 반사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16005667U (zh) 一种低反射率的低辐射镀膜玻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31

Address after: 315000 No.88, Dongfeng Road, Yuelin street, Fenghua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ingbo Ruiling New Energy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5000 2nd Floor, 88 Dongfeng Road, Fenghua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RUILING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NOVATION AND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