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08151U - 一种可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截污井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截污井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08151U
CN209308151U CN201821770556.9U CN201821770556U CN209308151U CN 209308151 U CN209308151 U CN 209308151U CN 201821770556 U CN201821770556 U CN 201821770556U CN 209308151 U CN209308151 U CN 2093081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ty
section
cuts
concrete
f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7055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华
赵兴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77055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081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081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0815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截污井结构,包括:混凝土截污蓄水井和第二橡胶密封圈;所述连通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圆形开口结构的直径;所述混凝土截污蓄水井顶部开口端放置有一个所述截污漏斗,所述截污漏斗顶端放置有一块所述雨水篦子,且所述雨水篦子顶端面与地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本实用新型截污漏斗内端面设置有一块由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拌制而成多孔混凝土截污块,且当多孔混凝土截污块放置于所述截污漏斗内端后,多孔混凝土截污块封闭截污漏斗的底部开口端,故日常使用时,雨水穿过雨水篦子流入至截污漏斗内,进入后的雨水将首先经由多孔混凝土截污块过滤,可有效的阻隔雨水内所包含的杂物进入到混凝土截污蓄水井内端。

Description

一种可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截污井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雨水排灌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可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截污井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截流井是合流制管道中一个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其主要功能是将城市旱流污水和初期雨水截流入污水截流管,以免城市水体受到更为严重的污染。
基于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的发现,现有的城市截污井在日常使用时存在以下不足:1、现城市截污井内多采用截污篮对雨水中所携带的杂物进行拦截过滤,但截污篮本身所开设的通水孔直接与截污井内部相连通,故雨水中所携带的细小杂物极易穿过截污篮进入到截污井内,过滤性不佳;2、当雨水经由截污篮过滤进入到截污井内后,将会直接排入地下水管内,当处于暴雨条件下,截污井所起到的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作用微乎其微,少量不直接排入地下水管内,而是存储起来作为自然资源使用的截污井,在当处于暴雨条件下时,雨水的不断涌入,截污井内水位逐渐升高,极易发生溢流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截污井结构,以解决现城市截污井内多采用截污篮对雨水中所携带的杂物进行拦截过滤,但截污篮本身所开设的通水孔直接与截污井内部相连通,故雨水中所携带的细小杂物极易穿过截污篮进入到截污井内,过滤性不佳;当雨水经由截污篮过滤进入到截污井内后,将会直接排入地下水管内,当处于暴雨条件下,截污井所起到的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作用微乎其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截污井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可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截污井结构,包括混凝土截污蓄水井、圆环柱结构、圆形开口结构、雨水篦子、截污漏斗、多孔混凝土截污块、塑料提手、圆桶外管结构、圆筒内管结构、连通管、地下排水管、固定连接杆结构、第一橡胶密封圈和第二橡胶密封圈;所述混凝土截污蓄水井采用圆桶状结构,且所述混凝土截污蓄水井底端面轴心部位开设有一处所述圆形开口结构;所述混凝土截污蓄水井底端面轴心部位设置有一个与所述混凝土截污蓄水井为一体结构的所述圆环柱结构,且所述圆环柱结构的内径大于所述圆形开口结构的直径;所述地下排水管外表面连通有一根所述连通管,且所述连通管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二橡胶密封圈密封连接在所述圆环柱结构内端面;所述连通管的内径大于所述圆形开口结构的直径;所述混凝土截污蓄水井顶部开口端放置有一个所述截污漏斗,所述截污漏斗顶端放置有一块所述雨水篦子,且所述雨水篦子顶端面与地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截污蓄水井内端设置有一根所述圆筒内管结构,且所述圆筒内管结构底端通过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圈密封连接在所述圆形开口结构内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圆筒内管结构外表面通过两根呈环形阵列状分布所述固定连接杆结构固定连接有一个所述圆桶外管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圆桶外管结构的封闭端位于所述圆筒内管结构顶端上方,且所述圆桶外管结构的内径大于所述圆筒内管结构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圆桶外管结构开口端高于所述混凝土截污蓄水井内端底面两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截污漏斗内端面设置有一块由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拌制而成所述多孔混凝土截污块,且所述多孔混凝土截污块的结构与所述截污漏斗内端结构相匹配,且所述多孔混凝土截污块顶部内端镶嵌有一块所述塑料提手;
进一步的,当所述多孔混凝土截污块放置于所述截污漏斗内端后,所述多孔混凝土截污块封闭所述截污漏斗的底部开口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截污漏斗内端面设置有一块由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拌制而成多孔混凝土截污块,且当多孔混凝土截污块放置于所述截污漏斗内端后,多孔混凝土截污块封闭截污漏斗的底部开口端,故日常使用时,雨水穿过雨水篦子流入至截污漏斗内,进入后的雨水将首先经由多孔混凝土截污块过滤,可有效的阻隔雨水内所包含的杂物进入到混凝土截污蓄水井内端;进一步的,多孔混凝土截污块顶部内端镶嵌有一块塑料提手,故清洁人员在清理完多孔混凝土截污块表面上的杂物后,可通过塑料提手将多孔混凝土截污块提出,通过清洁工具冲洗多孔混凝土截污块,以便于将少量堵塞在多孔混凝土截污块缝隙内的杂质冲洗出,以保证多孔混凝土截污块的透水性。
本实用新型在暴雨条件下,首先经由混凝土截污蓄水井大量存储雨水,先不排入地下排水管内,以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当水位高于圆筒内管结构顶端时,通过虹吸作用,使存储的雨水迅速排入地下排水管内,可避免出现溢流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A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多孔混凝土截污块去除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截污蓄水井内剖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孔混凝土截污块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平面高于圆桶外管结构顶端状态下雨水流动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混凝土截污蓄水井,101-圆环柱结构,102-圆形开口结构,2-雨水篦子,3-截污漏斗,4-多孔混凝土截污块,401-塑料提手,5-圆桶外管结构,6-圆筒内管结构,7-连通管,8-地下排水管,9-固定连接杆结构,10-第一橡胶密封圈,11-第二橡胶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截污井结构,包括有:混凝土截污蓄水井1、圆环柱结构101、圆形开口结构102、雨水篦子2、截污漏斗3、多孔混凝土截污块4、塑料提手401、圆桶外管结构5、圆筒内管结构6、连通管7、地下排水管8、固定连接杆结构9、第一橡胶密封圈10和第二橡胶密封圈11;混凝土截污蓄水井1采用圆桶状结构,且混凝土截污蓄水井1底端面轴心部位开设有一处圆形开口结构102;混凝土截污蓄水井1底端面轴心部位设置有一个与混凝土截污蓄水井1为一体结构的圆环柱结构101,且圆环柱结构101的内径大于圆形开口结构102的直径;地下排水管8外表面连通有一根连通管7,且连通管7的顶端通过第二橡胶密封圈11密封连接在圆环柱结构101内端面;连通管7的内径大于圆形开口结构102的直径;混凝土截污蓄水井1顶部开口端放置有一个截污漏斗3,截污漏斗3顶端放置有一块雨水篦子2,且雨水篦子2顶端面与地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其中,混凝土截污蓄水井1内端设置有一根圆筒内管结构6,且圆筒内管结构6底端通过第一橡胶密封圈10密封连接在圆形开口结构102内端面。
其中,圆筒内管结构6外表面通过两根呈环形阵列状分布固定连接杆结构9固定连接有一个圆桶外管结构5。
其中,圆桶外管结构5的封闭端位于圆筒内管结构6顶端上方,且圆桶外管结构5的内径大于圆筒内管结构6的外径。
其中,圆桶外管结构5开口端高于混凝土截污蓄水井1内端底面两厘米。
其中,截污漏斗3内端面设置有一块由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拌制而成多孔混凝土截污块4,且多孔混凝土截污块4的结构与截污漏斗3内端结构相匹配,且多孔混凝土截污块4顶部内端镶嵌有一块塑料提手401。
其中,当多孔混凝土截污块4放置于截污漏斗3内端后,多孔混凝土截污块4封闭截污漏斗3的底部开口端。
使用时:
日常使用时,雨水穿过雨水篦子2流入至截污漏斗3内,进入后的雨水首先经由多孔混凝土截污块4过滤,可有效的阻隔雨水内所包含的杂物进入到混凝土截污蓄水井1内端;经过一时间段使用后,清洁人员拿起雨水篦子2,以便于对拦截在截污漏斗3和多孔混凝土截污块4之间的杂物进行清理,进一步的,多孔混凝土截污块4顶部内端镶嵌有一块塑料提手401,故清洁人员在清理完多孔混凝土截污块4表面上的杂物后,可通过塑料提手401将多孔混凝土截污块4提出,通过清洁工具冲洗多孔混凝土截污块4,以便于将少量堵塞在多孔混凝土截污块4缝隙内的杂质冲洗出,以保证多孔混凝土截污块4的透水性;
当暴雨时,混凝土截污蓄水井1内的水位逐渐升高,而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截污蓄水井1内端设置有一根圆筒内管结构6,且圆筒内管结构6底端通过第一橡胶密封圈10密封连接在圆形开口结构102内端面,且圆筒内管结构6外表面通过两根呈环形阵列状分布固定连接杆结构9固定连接有一个圆桶外管结构5,并且圆桶外管结构5的封闭端位于圆筒内管结构6顶端上方,且圆桶外管结构5的内径大于圆筒内管结构6的外径,并且圆桶外管结构5开口端高于混凝土截污蓄水井1内端底面两厘米,故圆桶外管结构5与圆筒内管结构6之间的空腔构成一个虹吸管结构,当水位高于圆筒内管结构6顶端时,满足虹吸条件(可参考“公道杯”原理),在虹吸作用下,混凝土截污蓄水井1内的雨水将沿圆桶外管结构5与圆筒内管结构6持续从圆筒内管结构6内端流出,最终通过连通管7排入到地下排水管8内;本实用新型在暴雨条件下,首先经由混凝土截污蓄水井1大量存储雨水,先不排入地下排水管8内,以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当水位高于圆筒内管结构6顶端时,通过虹吸作用,使存储的雨水迅速排入地下排水管8内,可避免出现溢流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7)

1.一种可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截污井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一种可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截污井结构包括:混凝土截污蓄水井(1)、圆环柱结构(101)、圆形开口结构(102)、雨水篦子(2)、截污漏斗(3)、多孔混凝土截污块(4)、塑料提手(401)、圆桶外管结构(5)、圆筒内管结构(6)、连通管(7)、地下排水管(8)、固定连接杆结构(9)、第一橡胶密封圈(10)和第二橡胶密封圈(11);所述混凝土截污蓄水井(1)采用圆桶状结构,且所述混凝土截污蓄水井(1)底端面轴心部位开设有一处所述圆形开口结构(102);所述混凝土截污蓄水井(1)底端面轴心部位设置有一个与所述混凝土截污蓄水井(1)为一体结构的所述圆环柱结构(101),且所述圆环柱结构(101)的内径大于所述圆形开口结构(102)的直径;所述地下排水管(8)外表面连通有一根所述连通管(7),且所述连通管(7)的顶端通过所述第二橡胶密封圈(11)密封连接在所述圆环柱结构(101)内端面;所述连通管(7)的内径大于所述圆形开口结构(102)的直径;所述混凝土截污蓄水井(1)顶部开口端放置有一个所述截污漏斗(3),所述截污漏斗(3)顶端放置有一块所述雨水篦子(2),且所述雨水篦子(2)顶端面与地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截污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截污蓄水井(1)内端设置有一根所述圆筒内管结构(6),且所述圆筒内管结构(6)底端通过所述第一橡胶密封圈(10)密封连接在所述圆形开口结构(102)内端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截污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内管结构(6)外表面通过两根呈环形阵列状分布所述固定连接杆结构(9)固定连接有一个所述圆桶外管结构(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截污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桶外管结构(5)的封闭端位于所述圆筒内管结构(6)顶端上方,且所述圆桶外管结构(5)的内径大于所述圆筒内管结构(6)的外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截污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桶外管结构(5)开口端高于所述混凝土截污蓄水井(1)内端底面两厘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截污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漏斗(3)内端面设置有一块由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拌制而成所述多孔混凝土截污块(4),且所述多孔混凝土截污块(4)的结构与所述截污漏斗(3)内端结构相匹配,且所述多孔混凝土截污块(4)顶部内端镶嵌有一块所述塑料提手(40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截污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孔混凝土截污块(4)放置于所述截污漏斗(3)内端后,所述多孔混凝土截污块(4)封闭所述截污漏斗(3)的底部开口端。
CN201821770556.9U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可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截污井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081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70556.9U CN209308151U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可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截污井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70556.9U CN209308151U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可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截污井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08151U true CN209308151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71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7055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08151U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可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截污井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081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5490A (zh) * 2020-03-30 2020-07-10 中山市果度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建筑排水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5490A (zh) * 2020-03-30 2020-07-10 中山市果度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建筑排水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89170U (zh) 将前期雨水与中后期雨水分流的自动分流装置
CN109322378A (zh) 一种可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截污井结构
CN111576133B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道路排水装置
CN209308151U (zh) 一种可缓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的截污井结构
CN202401516U (zh) 一种雨水收集分质利用装置
CN206042992U (zh) 一种蓄水灌溉节能园林系统
CN210395570U (zh) 一种雨水渗透系统
CN207660069U (zh) 海绵城市雨水分流式阻污防逆流排放装置
CN107524222B (zh) 具有弃流、截污和自动清洗功能的雨水口结构
CN207749602U (zh) 用于建筑小区内绿地和人行道的雨水渗井
CN206477214U (zh) 一种海绵城市路面透水结构
CN208430430U (zh) 一种公路桥路面排水装置
CN209227730U (zh) 一种二次沉泥渗透型道路雨水口
CN206599925U (zh) 屋面雨水收集、承压过滤、排放模块化组装系统
CN208933777U (zh) 一种地库上方海绵园路结构
CN211057976U (zh) 一种市政污水智能排水系统
CN109024831A (zh) 一种用于雨水下渗和净化的生物洼池系统
CN205348374U (zh) 一种路面环保排水器
CN211646545U (zh) 一种雨水收集二次利用系统
CN207436208U (zh) 一种便于疏导的截污弃流装置
CN212104423U (zh) 一种虹吸式地漏及网格型雨水回收系统
CN211571912U (zh)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水位控制系统
CN210031499U (zh) 一种桥梁排水系统
CN207919702U (zh) 一种可防堵塞的市政排水管
CN209162935U (zh) 一种海绵型广场雨水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7

Termination date: 202010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