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01946U - 心脑复苏抢救装置 - Google Patents

心脑复苏抢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01946U
CN209301946U CN201820981614.6U CN201820981614U CN209301946U CN 209301946 U CN209301946 U CN 209301946U CN 201820981614 U CN201820981614 U CN 201820981614U CN 209301946 U CN209301946 U CN 2093019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sputum
wall
sputum aspirator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8161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体军
闵叶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82098161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019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019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0194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脑复苏抢救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心脑复苏抢救装置包括气囊、吸痰管和设置于吸痰管内壁上的氧气管与麻醉管,吸痰管的一端具有吸痰端头,另一端设有连接接头,且吸痰端头具有吸痰孔,氧气管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麻醉管包括进液端和出液端,其中,出气端和出液端均位于吸痰管靠近吸痰端头的一侧,且两者的端口均与吸痰管的外壁齐平,气囊包括气阀、包裹于吸痰管外壁的囊体和设置于吸痰管内壁上的充气管,气阀、充气管和囊体依次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心脑复苏急救装置具有麻醉、吸痰和供氧能够同时进行的特点。

Description

心脑复苏抢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脑复苏抢救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术是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术能够及时吸出气管内的分泌物或异物,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防止患者缺氧。
目前,在进行气管插管术前,手术医生需要先使用喉麻管对患者的喉部和声门处喷洒局部麻醉药物,然后移除喉麻管再置入气管导管至气管内合适深度。利用喉麻管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咽喉部和气管上段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置入气管导管过程中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但是,此操作不仅增加了手术前的准备时间,而且置入和移除喉麻管还会增加患者脱氧窒息时间,尤其在肥胖和小儿患者还可能增加气管插管术过程中低氧血症的发生几率。
除此之外,在进行急救时,还需要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清理,其中,抽吸痰液往往需要0.5~2min的供氧暂停,若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不稳定,将对患者的抢救造成不利影响。有的呼吸机设有抽吸痰液前先给予纯氧,再抽吸痰液,但对痰多的患者,会影响痰液的及时清除。
因此,在进行气管插管术过程中存在麻醉、吸痰和供氧不能同时进行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脑复苏急救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进行气管插管术时存在麻醉、吸痰和供氧不能同时进行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心脑复苏抢救装置,包括气囊、吸痰管和设置于所述吸痰管内壁上的氧气管与麻醉管,所述吸痰管的一端具有吸痰端头,另一端设有连接接头,且所述吸痰端头具有吸痰孔;
所述氧气管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麻醉管包括进液端和出液端;
其中,所述出气端和所述出液端均位于所述吸痰管靠近所述吸痰端头的一侧,且两者的端口均与所述吸痰管的外壁齐平;
所述气囊包括气阀、包裹于所述吸痰管外壁的囊体和设置于所述吸痰管内壁上的充气管,所述气阀、所述充气管和所述囊体依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端和出液端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出气端和多个所述出液端均沿所述吸痰管周向设置,且多个所述出液端较多个所述出气端更靠近所述吸痰管的端头。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出液端和多个所述出气端均周向设置于所述吸痰管内壁,且均与所述吸痰管内壁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麻醉管上连通有用于为患者输入药液的药液腔体,所述药液腔体连接有加药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组件包括注射管和注射器,所述药液腔体为相对密闭腔体,所述注射管的一端与所述注射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药液腔体连通。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设在所述吸痰管外壁上的隔膜,所述隔膜将所述囊体隔绝为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
所述气阀包括第一气阀和第二气阀;
所述充气管包括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且所述第一充气管和所述第二充气管的端口均与所述吸痰管的外壁齐平;
所述第一气阀、所述第一充气管和所述第一气囊依次连通,所述第二气阀、所述第二充气管和所述第二气囊依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阀与所述第一充气管之间连通有第一指示囊,所述第二气阀与所述第二充气管之间连通有第二指示囊。
进一步的,所述吸痰管的长度方向上设有刻度线。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吸痰管内壁紧密贴合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吸痰管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脑复苏抢救装置,包括气囊、吸痰管和设置于吸痰管内壁上的氧气管与麻醉管,其中,气囊包括气阀、包裹于吸痰管外壁的囊体和设置于吸痰管内壁上的充气管。进行插管操作前,气囊处于干瘪状态,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将囊体通过患者口腔伸入会厌部并且位置固定后,其中,吸痰管位于患者呼吸道内,吸痰管具有吸痰端头,吸痰端头具有吸痰孔,吸痰操作时,在吸痰器的作用下,能够将患者喉部的痰液由吸痰孔,并通过吸痰管吸出。
当患者需要进行辅助呼吸时,打开气阀并通过充气管向囊体中充气,囊体鼓起对患者的会厌和声门进行密封,防止呼吸机进入患者气管内的气体从吸痰管与患者气管之间的缝隙漏出,同时还保证了呼吸机潮气量的供给,进行氧气补给时,将呼吸机与氧气管的进气端连接,其中,由于氧气管的出气端与吸痰管的外壁齐平,因此,呼吸器的氧气能够有效的进入患者的呼吸道,以保证患者的氧气补给。
进一步的,在吸痰管置入患者气管内的过程中时,由于麻醉管的出液端与吸痰管的外壁齐平,因此,医生能够通过麻醉管的进液端将麻醉药喷洒到患者的喉部和声门处以进行局部麻醉,即在吸痰管置入患者气管内能够同时将麻醉管置入患者口腔内,以完成对患者咽喉部和气管部的局部麻醉,有效的缓解了置入气管导管的过程中对气管粘膜造成的机械性刺激,进而降低了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同时,还避免单独置入麻醉管实施咽喉部和气管粘膜局部麻醉额外器具的准备和操作,有效的缩短了患者麻醉诱导时的脱氧窒息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心脑复苏急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麻醉管与加药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与吸痰管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气囊;11-第一气阀;12-第二气阀;13-第一充气管;14-第二充气管;15-第一气囊;16-第二气囊;17-隔膜;2-吸痰管;3-氧气管;31-进气端;32-出气端;4-麻醉管;41-进液端;42-出液端;5-吸痰端头;6-连接接头;7-第一指示囊;8-第二指示囊;9-加药组件;91-注射器;92-注射管;10-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心脑复苏抢救装置,包括气囊1、吸痰管2和设置于吸痰管2内壁上的氧气管3与麻醉管4,吸痰管2的一端具有吸痰端头5,另一端设有连接接头6,且吸痰端头5具有吸痰孔,氧气管3包括进气端31和出气端32,麻醉管4包括进液端41和出液端42。
其中,出气端32和出液端42均位于吸痰管2靠近吸痰端头5的一侧,且两者的端口均与吸痰管2的外壁齐平;
气囊1包括气阀、包裹于吸痰管2外壁的囊体和设置于吸痰管2内壁上的充气管,气阀、充气管和囊体依次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心脑复苏抢救装置,包括气囊1、吸痰管2和设置于吸痰管2内壁上的氧气管3与麻醉管4,其中,气囊1包括气阀、包裹于吸痰管2外壁的囊体和设置于吸痰管2内壁上的充气管。进行插管操作前,气囊1处于干瘪状态,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将囊体通过患者口腔伸入会厌部并且位置固定后,其中,吸痰管2位于患者呼吸道内,吸痰管2具有吸痰端头5,吸痰端头5具有吸痰孔,吸痰操作时,在吸痰器的作用下,能够将患者喉部的痰液由吸痰孔,并通过吸痰管2吸出。
当患者需要进行辅助呼吸时,打开气阀并通过充气管向囊体中充气,囊体鼓起对患者的会厌和声门进行密封,防止呼吸机进入患者气管内的气体从吸痰管2与患者气管之间的缝隙漏出,同时还保证了呼吸机潮气量的供给,进行氧气补给时,将呼吸机与氧气管3的进气端31连接,其中,由于氧气管3的出气端32与吸痰管2的外壁齐平,因此,呼吸器的氧气能够有效的进入患者的呼吸道,以保证患者的氧气补给。
进一步的,在吸痰管2置入患者气管内的过程中时,由于麻醉管4的出液端42与吸痰管2的外壁齐平,因此,医生能够通过麻醉管4的进液端41将麻醉药喷洒到患者的喉部和声门处以进行局部麻醉,即在吸痰管2置入患者气管内能够同时将麻醉管4置入患者口腔内,以完成对患者咽喉部和气管部的局部麻醉,有效的缓解了置入气管导管的过程中对气管粘膜造成的机械性刺激,进而降低了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同时,还避免单独置入麻醉管4实施咽喉部和气管粘膜局部麻醉额外器具的准备和操作,有效的缩短了患者麻醉诱导时的脱氧窒息时间。
其中,吸痰孔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吸痰孔可设置在吸痰端头5的轴线上,或设置在吸痰端头5的周侧面上。
吸痰管2的外径小于吸痰端头5的外径,且出气端32和出液端42均位于吸痰管2靠近吸痰管2端头的一侧,因此,在吸痰操作时,出气端32和出液端42会被吸痰端头5阻挡,因而不会有痰液从出气端32和出液端42进入相应的氧气管3和麻醉管4,从而避免了痰液对氧气管3和麻醉管4的污染和阻塞,保证了管道的清洁、卫生,减少了患者发生感染的可能。
进一步,出气端32与出液端42的端口可以沿吸痰管2的外壁穿出,在本实施例中,为防止气管插管述中,氧气管3与麻醉管4对人体呼吸道造成损伤,出气端32和出液端42的端口均与吸痰管2的外壁齐平。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出液端42和出气端32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为能够保障供氧量,提高供氧效率,其中,出气端32为多个,进一步的,为保障对患者的咽喉部和气道粘膜处同时进行局部麻醉,出液端42也为多个,其中,多个出气端32和多个出液端42均沿吸痰管2周向设置,同时,为了更好的输送氧气,多个出液端42较多个出气端32更靠近吸痰管2的端头。
其中,出液端42与出气端32可以与吸痰管2的内壁分开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因管路较多引起的管路缠绕、杂乱等问题,多个出液端42和多个出气端32均周向设置于吸痰管2内壁,且均与吸痰管2内壁紧密贴合。
其中,氧气管3与麻醉管4也可以贴合与吸痰管2的外壁,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气管插管术过程的舒适度,氧气管3和麻醉管4均贴合于吸痰管2的内壁上。
其中,为便于麻醉管4的药物输送,麻醉管4上连通有用于为患者输入药液的药液腔体,药液腔体连接有加药组件9。
如图3所示,具体的,加药组件9包括注射管92和注射器91,药液腔体为相对密闭腔体,注射管92的一端与注射器91连通,另一端与药液腔体连通。使用时,注射器91将药液注入注射管92,药液沿着出液端42流出并被患者吸入。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具体的,该心脑复苏急救装置还包括固设在吸痰管2外壁上的隔膜17,隔膜17将囊体隔绝为第一气囊15和第二气囊16,气阀包括第一气阀11和第二气阀12。
充气管包括第一充气管13和第二充气管14,且第一充气管13和第二充气管14的端口均与吸痰管2的外壁齐平。
第一气阀11、第一充气管13和第一气囊15依次连通,第二气阀12、第二充气管14和第二气囊16依次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医生将注射器91与第一气阀11或者第二气阀12连接,通过第一充气管13或者第二充气管14分别向第一气囊15或者第二气囊16内注入空气,注射器91能够使得第一气囊15与第二气囊16交替充气,以实现在保证气道密闭性的同时,不断改变囊体对气管粘膜的受力点,缓解了在长时间的手术过程中,囊体对患者气管粘膜固定位置的定点压迫,造成严重的压力性损伤,甚至导致气管粘膜缺血性坏死、穿孔的情况发生。
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第一气阀11与第一充气管13之间连通有第一指示囊7,第二气阀12与第二充气管14之间连通有第二指示囊8。其中,第一指示囊7能够与第一气囊15同步扩大或者缩小,第二指示囊8能够与第二气囊16同步扩大或者缩小,医生能够根据第一指示囊7或者第二指示囊8了解患者体内第一气囊15或第二气囊16的气体量,进一步提高了该心脑复苏急救装置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隔膜17也可以设置为平直的或者折叠的薄膜
在本实施例中,吸痰管2的长度方向上设有刻度线。刻度线能够便于手术医生观察了解吸痰管2、氧气管3及麻醉管4进入患者体内的深度,使得气管插管术实施的更加准确安全。
如图4所示,具体的,该心脑复苏急救装置还包括与吸痰管2内壁紧密贴合的支撑件10,支撑件10用于支撑吸痰管2的内壁。撑件能够保证吸痰管2外形结构完整、气流畅通,防止在手术过程中,气管侧壁或者医生手指对吸痰管2的压力而造成管壁内凹影响手术实施。
其中,支撑件10可以为柱弹簧、金属杆等,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件10为柱弹簧。
实施例二
其中,因为上述实施例一中的心脑复苏急救装置在医院不能针对单人进行使用,多人使用的情况下,心脑复苏急救装置的内外表面会变得脏污,为了便于对心脑复苏急救装置进行清洁,为此在心脑复苏急救装置的内外表面上还涂覆有一层防污涂层,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心脑复苏急救装置内外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短,制备流程简单,其中防污涂层由如下方法制备:
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28份、丙烯酸树脂20份、铜粉3份、氧化铁红粉末3份、二氧化钛粉末3份、磷酸三甲酚酯1份、环己酮10份、乙醇适量;
S1、预制有机溶剂:将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磷酸三甲酚酯和环己酮混合后较热至62℃,搅拌均匀后,保温2.4h;
S2、制备防污涂料;将铜粉、氧化铁红粉末、二氧化钛粉末依次加入到S2中的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将温度加热至72-74℃后保温3.5-4h;
S3、清洗:将心脑复苏急救装置加热至32-38℃后用乙醇进行清洗去污;
S4、喷涂:将心脑复苏急救装置悬挂在漆房,利用超声波雾化器将S2得到的防污涂料均匀喷涂到心脑复苏急救装置的内外表面;
S5、干燥:将S4得到的心脑复苏急救装置放置到烘箱内部,在40℃的环境下进行烘干5h。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污涂层的制备,其制备流程如下:
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环氧树脂34份、丙烯酸树脂24份、铜粉7份、氧化铁红粉末8份、二氧化钛粉末7份、磷酸三甲酚酯5份、环己酮14份、乙醇适量;
S1、预制有机溶剂:将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磷酸三甲酚酯和环己酮混合后较热至68℃,搅拌均匀后,保温3h;
S2、制备防污涂料;将铜粉、氧化铁红粉末、二氧化钛粉末依次加入到S2中的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后,将温度加热至75-80℃后保温3-3.5h;
S3、清洗:将心脑复苏急救装置加热至34-38℃后用乙醇进行清洗去污;
S4、喷涂:将心脑复苏急救装置悬挂在漆房,利用超声波雾化器将S2得到的防污涂料均匀喷涂到心脑复苏急救装置的内外表面;
S5、干燥:将S4得到的心脑复苏急救装置放置到烘箱内部,在40℃的环境下进行烘干5h。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

1.一种心脑复苏抢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吸痰管和设置于所述吸痰管内壁上的氧气管与麻醉管,所述吸痰管的一端具有吸痰端头,另一端设有连接接头,且所述吸痰端头具有吸痰孔;
所述氧气管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麻醉管包括进液端和出液端;
其中,所述出气端和所述出液端均位于所述吸痰管靠近所述吸痰端头的一侧,且两者的端口均与所述吸痰管的外壁齐平;
所述气囊包括气阀、包裹于所述吸痰管外壁的囊体和设置于所述吸痰管内壁上的充气管,所述气阀、所述充气管和所述囊体依次连通,所述出气端和出液端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出气端和多个所述出液端均沿所述吸痰管周向设置,且多个所述出液端较多个所述出气端更靠近所述吸痰管的端头,多个所述出液端和多个所述出气端均周向设置于所述吸痰管内壁,且均与所述吸痰管内壁紧密贴合,所述麻醉管上连通有用于为患者输入药液的药液腔体,所述药液腔体连接有加药组件,所述加药组件包括注射管和注射器,所述药液腔体为相对密闭腔体,所述注射管的一端与所述注射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药液腔体连通,还包括固设在所述吸痰管外壁上的隔膜,所述隔膜将所述囊体隔绝为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气阀包括第一气阀和第二气阀;所述充气管包括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且所述第一充气管和所述第二充气管的端口均与所述吸痰管的外壁齐平;所述第一气阀、所述第一充气管和所述第一气囊依次连通,所述第二气阀、所述第二充气管和所述第二气囊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气阀与所述第一充气管之间连通有第一指示囊,所述第二气阀与所述第二充气管之间连通有第二指示囊,所述吸痰管的长度方向上设有刻度线,还包括与所述吸痰管内壁紧密贴合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吸痰管的内壁。
CN201820981614.6U 2018-06-25 2018-06-25 心脑复苏抢救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019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81614.6U CN209301946U (zh) 2018-06-25 2018-06-25 心脑复苏抢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81614.6U CN209301946U (zh) 2018-06-25 2018-06-25 心脑复苏抢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01946U true CN209301946U (zh) 2019-08-27

Family

ID=67669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81614.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01946U (zh) 2018-06-25 2018-06-25 心脑复苏抢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019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71354A (zh) 心脑复苏抢救装置
CN107362428B (zh) 一种通气导管
CN209301946U (zh) 心脑复苏抢救装置
WO2018107567A1 (zh) 一种压力指示器
CN104784796A (zh) 一种可发声且保湿的气管导管
CN207323810U (zh) 气管导管及呼吸机
CN203227174U (zh) 内科用多功能气管导管
CN203634618U (zh) 一种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用氧气雾化器
CN110237390A (zh) 人工气道
CN115738005A (zh) 一种气道管理系统
CN207237066U (zh) 一种双层气囊多功能气管插管
CN205181956U (zh) 多腔可冲洗气管通气管
CN204193243U (zh) 一次性多功能气管插管
CN212214341U (zh) 一次性使用无菌硅胶气管插管
CN203989325U (zh) 医用雾化器
CN208959124U (zh) 多功能气管导管接头装置
CN203169785U (zh) 气管切开导管
CN215024512U (zh) 一种新型气管插管装置
CN215653243U (zh) 一种气管插管套件
CN203447603U (zh) 一种气管插管
CN218890026U (zh) 一种气管导管
CN212090353U (zh) 一种气管插管术中杀菌祛痰装置
CN209253731U (zh) 一种密闭式吸痰管
CN215841072U (zh) 气管切开金属套管湿化接头
CN2595392Y (zh) 多功能气管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