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9199U - 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99199U
CN209299199U CN201921135735.XU CN201921135735U CN209299199U CN 209299199 U CN209299199 U CN 209299199U CN 201921135735 U CN201921135735 U CN 201921135735U CN 209299199 U CN209299199 U CN 209299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riable cross
section
photovoltaic
photovoltaic module
mai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3573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承军
陈创修
李春阳
李科庆
罗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Astronergy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stronergy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stronergy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stronergy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3573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99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99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99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该转子包括主轴、多个变截面横梁、多个次梁及多排光伏组件,其中:变截面横梁以两个为一组对应设置于主轴两侧,多组变截面横梁沿主轴等间距设置,变截面横梁的截面面积从与主轴的连接端向外端由大至小的改变;多个次梁均与主轴平行设置,与变截面横梁相连接;各相邻的两组变截面横梁间具有一排光伏组件,一排内多个光伏组件沿变截面横梁方向依次连接于次梁之上。该转子提出了具有变截面横梁及次梁的组件固定结构,可以沿变截面横梁方向设置多个光伏组件,提升了转子的组件容纳量及发电量,变截面横梁根据弯矩分布设计,受力合理,在保证强度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光伏平价上网。

Description

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跟踪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
背景技术
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光伏组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作为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核心部件,光伏组件的安装摆放十分重要。由于光伏发电的发电效率受到太阳光照射角度的影响较大,因而利用光伏跟踪装置随阳光照射角度移动光伏组件可以有效的提升光电转换效率。
光伏跟踪装置一般是将光伏组件设置在与驱动机构连接的转轴之上形成转子,从而跟踪阳光光线的入射角度。由于光伏跟踪器转子在工作中需要跟随光线转动,为了保证其工作可靠性,现有的光伏跟踪器转子上设置的光伏组件数量一般较小,如果光伏发电项目的规模较大,则需要设置较多的光伏跟踪器以满足光伏组件的逐日需求;大规模设置具有较少组件的光伏跟踪器,不仅成本高,且安装复杂、施工周期长,不利于光伏平价上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用以提升光伏跟踪器转子的组件容纳量及发电量,所述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包括主轴、多个变截面横梁、多个次梁及多排光伏组件,其中:
所述变截面横梁以两个为一组对应设置于所述主轴两侧,多组所述变截面横梁沿所述主轴等间距设置,所述变截面横梁的截面面积从与所述主轴的连接端向外端由大至小的改变;多个所述次梁均与所述主轴平行设置,与所述变截面横梁相连接;
各相邻的两组所述变截面横梁之间设置有一排所述光伏组件,一排内多个所述光伏组件沿所述变截面横梁方向依次连接于所述次梁之上。
具体实施中,各所述光伏组件通过后撑杆具有倾斜角度的连接于所述次梁,其中:所述后撑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次梁,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光伏组件背部。
具体实施中,各组内两个所述变截面横梁通过U形螺栓及螺母抱固于所述主轴两侧。
具体实施中,所述变截面横梁设置有与所述次梁位置匹配的固定通孔,所述次梁贯穿所述固定通孔连接于所述变截面横梁。
具体实施中,所述光伏组件通过组件固定扣连接于所述次梁及所述后撑杆,所述组件固定扣的顶端通过卷边内扣卡合于所述光伏组件底部,底端通过螺栓及螺母连接于所述次梁或所述后撑杆。
具体实施中,所述组件固定扣包括固定边扣和固定中扣,其中:
所述固定边扣设置于一排中两侧的所述光伏组件底部,顶端一所述卷边内扣卡合于一排中两侧的所述光伏组件底部的侧边;所述固定中扣设置于一排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组件底部之间,顶端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卷边内扣分别卡合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光伏组件底部的邻边。
具体实施中,所述卷边内扣设置有弹性体材质减震垫。
具体实施中,所述后撑杆为角钢后撑杆。
具体实施中,所述变截面横梁的截面呈H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包括主轴、多个变截面横梁、多个次梁及设置于次梁之上的多排光伏组件,变截面横梁以两个为一组对应设置于主轴两侧,多组变截面横梁等间距设置,变截面横梁的截面面积从与主轴的连接端向外端由大至少的改变;多个次梁均平行于主轴的连接于变截面横梁;各相邻的两组变截面横梁间均设置有一排光伏组件。该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与现有的跟踪器转子相比,创造性的提出了具有变截面横梁及次梁的组件固定结构,可以沿变截面横梁方向设置多个光伏组件,大幅度的提高了跟踪器转子的组件安装数量及发电量,变截面横梁根据弯矩分布设计,受力合理,在保证强度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光伏平价上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变截面横梁及固定通孔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U形螺栓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光伏组件通过固定边扣与后撑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光伏组件通过固定边扣与次梁及后撑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中扣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边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中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具体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申请人考虑到目前具有跟踪器的光伏发电项目成本高,跟踪器的可靠性差且前期施工工期长,尚未能实现平价上网,因而提出了一种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用以提升光伏跟踪器转子的组件容纳量及发电量,如图1、图2所示,所述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包括主轴100、多个变截面横梁200、多个次梁300及多排光伏组件400,其中:
所述变截面横梁200以两个为一组对应设置于所述主轴100两侧,多组所述变截面横梁200沿所述主轴100等间距设置,所述变截面横梁200的截面面积从与所述主轴100的连接端向外端由大至小的改变;多个所述次梁300均与所述主轴100平行设置,与所述变截面横梁200相连接;
各相邻的两组所述变截面横梁200之间设置有一排所述光伏组件400,一排内多个所述光伏组件400沿所述变截面横梁200方向依次连接于所述次梁300之上。
具体实施中,光伏组件400与次梁300的连接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如图1所示,各所述光伏组件400可以通过后撑杆500具有倾斜角度的连接于所述次梁300,其中:所述后撑杆50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次梁300,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光伏组件400背部。安装光伏组件400时,光伏组件400沿光线入射方向的前端可以直接连接于次梁300,后端则可以通过后撑杆500连接于次梁300,此时,次梁300、光伏组件400及后撑杆500可以构成三角形,其结构稳定性高,同时还可以达到光伏组件400起倾角的目的,从而提高单个光伏组件400的发电量。进一步的,各次梁300之间的间距可以等于各光伏组件400的宽度,从而使得各光伏组件400的一侧分别连接于一次梁300,提升光伏组件400的连接稳定性。
具体实施中,变截面横梁200与主轴100的连接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如图1、图3所示,各组内两个所述变截面横梁200可以通过U形螺栓210及螺母抱固于所述主轴100两侧。安装时,可以首先将两个变截面横梁200设置于主轴100两侧,然后将U形螺栓210依次探入两个变截面横梁200上的通孔,最后将螺母在U形螺栓210的两端旋紧,从而将两个变截面横梁200有效进行固定。
具体实施中,次梁300与变截面横梁200的连接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如图2、图3所示,所述变截面横梁200可以设置有与所述次梁300位置匹配的固定通孔220,所述次梁300贯穿所述固定通孔220连接于所述变截面横梁200。
具体实施中,光伏组件400与次梁300及后撑杆500的连接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如图1、图4及图6所示,所述光伏组件400可以通过组件固定扣510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次梁300及所述后撑杆500,所述组件固定扣510的顶端通过卷边内扣511卡合于所述光伏组件400底部,底端通过螺栓及螺母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次梁300或所述后撑杆500。具有卷边内扣511的组件固定扣510设计,可以使得光伏组件400的安装“易进难出”,在提高结构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光伏组件400的安装效率,减少施工工期。通过螺栓及螺母可拆卸的连接次梁300或后撑杆500,则可以对光伏组件400的位置进行微调,在调整至适当位置时再旋紧螺母,对各零部件的生产误差要求不高,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中,组件固定扣510的设置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如图4、图5、图6、图7及图8所示,所述组件固定扣510可以包括固定边扣520和固定中扣530,其中:如图4、图5及图7所示,所述固定边扣520设置于一排中两侧的所述光伏组件400底部,顶端一所述卷边内扣511卡和于一排中两侧的所述光伏组件400底部的侧边;如图6及图8所示,所述固定中扣530设置于一排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组件400底部之间,顶端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卷边内扣511分别卡合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光伏组件400底部的邻边。通过设置固定中扣530,可以有效连接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400,进一步的提升系统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中,卷边内扣511的设置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由于卷边内扣511在安装中与光伏组件400直接接触,如安装不慎,容易碰伤光伏组件400,因而所述卷边内扣511可以设置有弹性体材质减震垫512,提升安全性。
具体实施中,后撑杆500的选用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如图4、图5及图6所示,由于角钢具有良好的支撑性能,同时成本低,因而所述后撑杆500可以为角钢后撑杆。
具体实施中,变截面横梁200的选用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如图1所示,由于H形钢梁具有良好的抗弯性能,因而所述变截面横梁200的截面可以呈H形。
具体实施中,主轴100的横截面形状在设置时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主轴100与驱动机构连接的稳定性,所述主轴100的横截面可以为正方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包括主轴、多个变截面横梁、多个次梁及设置于次梁之上的多排光伏组件,变截面横梁以两个为一组对应设置于主轴两侧,多组变截面横梁等间距设置,变截面横梁的截面面积从与主轴的连接端向外端由大至少的改变;多个次梁均平行于主轴的连接于变截面横梁;各相邻的两组变截面横梁间均设置有一排光伏组件。该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与现有的跟踪器转子相比,创造性的提出了具有变截面横梁及次梁的组件固定结构,可以沿变截面横梁方向设置多个光伏组件,大幅度的提高了跟踪器转子的组件安装数量及发电量,变截面横梁根据弯矩分布设计,受力合理,在保证强度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光伏平价上网。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包括主轴(100)、多个变截面横梁(200)、多个次梁(300)及多排光伏组件(400),其中:
所述变截面横梁(200)以两个为一组对应设置于所述主轴(100)两侧,多组所述变截面横梁(200)沿所述主轴(100)等间距设置,所述变截面横梁(200)的截面面积从与所述主轴(100)的连接端向外端由大至小的改变;多个所述次梁(300)均与所述主轴(100)平行设置,与所述变截面横梁(200)相连接;
各相邻的两组所述变截面横梁(200)之间设置有一排所述光伏组件(400),一排内多个所述光伏组件(400)沿所述变截面横梁(200)方向依次连接于所述次梁(300)之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光伏组件(400)通过后撑杆(500)具有倾斜角度的连接于所述次梁(300),其中:所述后撑杆(50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次梁(300),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光伏组件(400)背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其特征在于,各组内两个所述变截面横梁(200)通过U形螺栓(210)及螺母抱固于所述主轴(100)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截面横梁(200)设置有与所述次梁(300)位置匹配的固定通孔(220),所述次梁(300)贯穿所述固定通孔(220)连接于所述变截面横梁(20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400)通过组件固定扣(510)连接于所述次梁(300)及所述后撑杆(500),所述组件固定扣(510)的顶端通过卷边内扣(511)卡合于所述光伏组件(400)底部,底端通过螺栓及螺母连接于所述次梁(300)或所述后撑杆(50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固定扣(510)包括固定边扣(520)和固定中扣(530),其中:
所述固定边扣(520)设置于一排中两侧的所述光伏组件(400)底部,顶端一所述卷边内扣(511)卡合于一排中两侧的所述光伏组件(400)底部的侧边;所述固定中扣(530)设置于一排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组件(400)底部之间,顶端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卷边内扣(511)分别卡合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光伏组件(400)底部的邻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边内扣(511)设置有弹性体材质减震垫(512)。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撑杆(500)为角钢后撑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截面横梁(200)的截面呈H形。
CN201921135735.XU 2019-07-19 2019-07-19 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 Active CN209299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35735.XU CN209299199U (zh) 2019-07-19 2019-07-19 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35735.XU CN209299199U (zh) 2019-07-19 2019-07-19 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99199U true CN209299199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41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35735.XU Active CN209299199U (zh) 2019-07-19 2019-07-19 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991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034575A1 (en) Solar Panel Mounting Structure
US9169649B2 (en) Photovoltaic module attached to guardrail
US7877937B2 (en) High-stiffness, lightweight beam structure
US11881534B2 (en) Solar module clamp
US20130153007A1 (en) Torque tube with outrigger
KR102114258B1 (ko) 태양광의 확산투과를 통해 음영지역을 해소하여 태양광부지를 농지로 활용할 수 있는 태양광 발전장치
CN209299199U (zh) 具有多组件的光伏跟踪器转子
CN211579923U (zh) 一种多角度可调光伏支架
KR200441732Y1 (ko) 태양광발전 모듈의 고정장치
CN216390902U (zh) 适于双面组件的光伏支架
CN202633331U (zh) 光伏支架
CN206611366U (zh) 光伏双玻组件的安装机构及光伏系统
CN209057154U (zh) 一种太阳能跟踪器的光伏板的锚固结构
CN208353262U (zh) 太阳能电池板组件
CN210839421U (zh) 一种集成农业的太阳能光伏系统
CN207184397U (zh) 一种光伏立柱的连接结构
CN212435635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纵梁结构
US20120031471A1 (en) Solar panel module
CN205754157U (zh) 一种固定可调节光伏支架
KR102511858B1 (ko) 무음영 태양광 발전 시스템
CN220291905U (zh) 钢索式反光安装结构及光伏组件
CN208572000U (zh) 一种能够调节角度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结构
CN210431290U (zh) 一种高强度光伏支架
CN214205396U (zh) 光伏组件支架和光伏电站
KR20170111947A (ko) 태양 전지판 지지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