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6674U - 带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便携车 - Google Patents

带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便携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96674U
CN209296674U CN201820707129.XU CN201820707129U CN209296674U CN 209296674 U CN209296674 U CN 209296674U CN 201820707129 U CN201820707129 U CN 201820707129U CN 209296674 U CN209296674 U CN 2092966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quality
portable vehicle
detecting device
quality det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071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是蓉珠
张良
陆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IYING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RIYING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RIYING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RIYING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0712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966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966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966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带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便携车,其中一空气质量检测装置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便携车,以使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能够方便在户外使用。所述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能够被安装于各种便携车,例如婴儿车,轮椅,手推车等,以对所在位置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并提供相关空气质量信息。

Description

带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便携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空气检测领域,尤其涉及到带有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的便携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和健康的追求,对于空气质量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尤其是在雾霾多发的冬季。空气质量检测系统是用于检测空气质量的常用仪器,一般的家用空气质量检测系统是固定式的或者是具有较大的体积和质量。也就是说,当用户在室外活动时,并不方便携带空气质量检测系统,使得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能够根据用户所在位置实时检测空气质量。然而,虽然每时每刻都可以在相关空气质量软件上获取当地的空气质量数据,但是其无法反应具体到某个地理地点的空气质量,用户依然存在随时知晓自己所在的位置的空气质量的迫切需求,比如说带有儿童在户外玩耍的家长,身体抱恙但是希望去户外活动的老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厂家将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的体积和质量缩小以使其便于携带,然而这仅仅方便了用户手持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在室内四处走动以检测整个房间内各个位置的空气质量。对于用户来说,在外走动时手持一个空气检测器是一种可能带来困扰的行为,比如说遇到熟人打招呼的时候。再者,手持一个空气检测器也限制了用户的双手的活动范围,而一旦用户想要解放双手,把空气质量检测系统放在随着携带的包袋内,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的工作效率可能在相对封闭的包袋内受到限制,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占据了包袋的空间,用户还需要注意空气质量检测系统需要被保持在上方位置,以避免被其他物品挤压。用户需要长时间内提着一定重量的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还增加了手臂的负担。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注意个人形象的用户来说,这可能是难以接受的,因为时尚的手袋本身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储物空间,而普通的大空间的购物袋的外观又可能无法达到其审美上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带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便携车,其中所述空气质量检测系统提供至少一空气质量检测装置,所述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能够被安装于各种便携车,例如婴儿车,轮椅,手推车等,以对所在位置空气质量进行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带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便携车,其中所述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能够被单独使用,也可以被安装于各种便携车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带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便携车,其中所述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能够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便携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带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便携车,其中所述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被设计为一小型结构以适于被安装在一便携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带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便携车,其中所述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被设计有多个功能模块,其中各个所述功能模块被可拆卸地相互连接,以方便后续的更换和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带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便携车,其中不同种类的所述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能够检测空气的不同质量参数,藉由更换相关的所述功能模块,所述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能够从检测关于空气质量的一参数变为检测关于空气质量的另一参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带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便携车,其中不同种类的所述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能够检测空气的不同质量参数,藉由安装不同类型的所述空气质量检测系统于所述可外出运输工具可同时获得关于空气的不同质量参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带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便携车,其中多个所述空气质量检测系统能够被相互可拆卸地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便携车,其包括:
一便携车本体;以及
至少一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便携车。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被水平、或倾斜或竖直地安装于所述便携车。
根据一些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一连接装置,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通过所述连接装置被连接于所述便携车。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装置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连接件和一连接夹,其中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夹。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第一连接件和一第二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被设置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所述第二连接件被设置于所述便携车。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包括一过滤单元,一检测单元,一处理单元,一供能单元以及一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一空气入口,一空气出口以及一容纳腔,其中所述过滤单元,所述检测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以及所述供能单元被容纳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过滤单元被可连通地连接于所述检测单元,空气自所述空气入口进入所述过滤单元,然后被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后自所述空气出口离开,所述处理单元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检测单元,所述供能单元被分别可供能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检测单元。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显示单元,其中所述显示单元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单元并且被可供能地连接于所述供能单元,其中所述显示单元被朝外地设置于所述壳体。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一壳体主体和一盖体,其中所述显示单元被设置于所述盖体,所述壳体主体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盖体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主体。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检测单元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过滤单元。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进一步包括一风机,其中所述风机被可连通地连接于所述过滤单元和所述检测单元。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所述检测单元以及所述过滤单元形成一三角结构。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供能单元被设置有对外供能的一供能接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检测单元一PM2.5传感器、一PM10传感器、一温湿度传感器、一风速传感器和一化学气体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过滤单元包括一水气分离器,可连通地连接于所述检测单元,其包括一外壳体和一过滤件,其中所述外壳体具有一通风通道,一第一开口以及一第二开口,所述过滤件被保持于所述通风通道,并且在所述外壳体和所述过滤件之间形成一通风腔,其中所述过滤件具有一过滤腔和连通于所述过滤腔的多个微孔,其中所述第一开口是一入口,所述第二开口适于连通于所述过滤件的所述过滤腔。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开口直接连通于所述过滤腔,使需要过滤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一开口进入过滤腔,经由所述过滤腔进入所述通风通道后到达所述第二开口;或者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直接连通于所述通风通道,使需要过滤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通风通道,并经所述通风通道进入所述过滤腔后到达所述第二开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水气分离器具有至少一排水口,其中所述排水口形成于所述外壳体。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水气分离器进一步包括一排水阀,其中所述排水阀被可往复移动地容纳于所述排水口以使所述排水口在一打开状态和一封闭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打开状态,所述排水口连通于外界,在所述封闭状态,所述排水口不与外界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带有一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的一轮椅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水气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图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水气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带有一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的一手推车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水气分离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附图1和附图2以及参考附图3A和3B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带有一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的一便携车1和一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 被阐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便携车1是一轮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便携车1还可以是但是并不限制于手推车,购物车,行李推车,滑轮车,平衡车等适于外出运输使用的便携式车辆。
所述便携车1包括一便携车本体100,一空气质量检测系统,以及一连接装置300,其中所述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包括至少一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其中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用于检测空气质量,所述连接装置300将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连接于所述便携车本体100。通过这样的方式,用户在外出散步或者是游玩的时候可以方便地利用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实时获取所在位置的一空气质量数据。用户不需要特意手持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能够借助所述便携车1的运动而移动式地实时检测空气质量。
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便携车本体100。也就是说,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是否需要安装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或者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需要安装的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的类型。反应空气质量的参数不止一种,用户可按照自己关注的空气质量参数选择符合要求的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
所述连接装置300包括一第一连接件310和一第二连接件320,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310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20被可拆卸地连接相互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 310被连接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所述第二连接件320被连接于所述便携车本体100。
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310被实施为一接头,所述第二连接件320被实施为一接口,其中所述接头被适配于所述接口。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连接件 310被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20。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310被卡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20。
所述接头被设置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所述接口形成于所述便携车本体100。可选地,所述接口被竖直朝下地形成于所述便携车本体100,从而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可被从一上方位置安装至所述接口位置。
可选地,所述接口形成于所述便携车1体的一支撑面,当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通过所述连接装置300被安装于所述便携车本体100,所述支撑面能够对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起到一支撑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装置300的所述接头被设置于所述便携车本体100,所述连接装置300的所述接口形成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被水平地安装于所述便携车本体100。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被水平倾斜地安装于所述便携车本体100,也就是,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自一水平位置稍微倾斜地安装于所述便携车本体100。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倾斜是指相对于地面或者是所述便携车本体100的一行走平面而言的。
进一步地,所述接头被设置有螺纹,所述接口位置被匹配于所述接头。也就是说,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能够被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便携车本体100。
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包括一过滤单元10,一检测单元20,一处理单元30以及一供能单元40,其中所述过滤单元10用于过滤空气中可能对于检测结果或者是对于后续检测精度造成影响的杂质,所述检测单元20用于对于进入到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的一空气质量进行一检测,所述处理单元30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检测单元20以根据所述检测单元20获得一空气质量数据处理得到一结果,所述供能单元40用于提供能源以使各部件正常工作,所述供能单元40被分别可供能地连接于所述检测单元20和所述处理单元30。
所述过滤单元10包括一水气分离器10A,其中所述水气分离器10A能够对于空气中的大颗粒物进行过滤以及能够对于空气中的水分进行分离,尤其是在高湿度的环境中。
具体地说,所述水气分离器10A包括一外壳体110A和一过滤件120A,其中所述外壳体110A围绕形成一通风通道1100A,其中所述外壳体110A具有一第一开口1101A和一第二开口1102A,其中所述过滤件120A被保持于所述通风通道1100A。所述水气分离器10A具有一通风腔1110A,其中所述通风腔1110A 形成于所述过滤件120A的一外壁和所述外壳体110A的一内壁之间。
所述过滤件120A包括一过滤侧壁121A和一底壁122A以及具有一过滤腔 1200A和多个微孔1210A,其中所述微孔1210A形成于所述过滤侧壁121A,所述过滤侧壁121A和所述底壁122A围绕形成了所述过滤腔1200A,所述微孔 1210A形成于所述过滤侧壁121A,所述过滤腔口被直接连通于所述第一开口 1101A,所述底壁122A形成于所述过滤侧壁121A邻近所述第二开口1102A的一端,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开口1101A进入所述过滤腔1200A,通过所述过滤侧壁121A的所述微孔1210A后达到所述通风腔1110A,再从所述第二开口1102A 离开所述水气分离器。
也就是说,空气从所述外壳体110A的所述第一开口1101A直接进入到所述过滤腔1200A,所述过滤件120A的所述底壁122A在所述空气前进方向上对于所述空气的流动起到阻挡的作用,所述空气沿所述过滤件120A径向方向流出继而进入到所述外壳体110A和所述过滤件120A之间的所述通风腔1110A。在这个过程中,所述过滤件120A的所述过滤侧壁121A对于空气起到一过滤作用。
换句话说,空气自所述第一开口1101A进入所述过滤腔1200A,由于所述过滤件120A的所述底壁122A的阻挡作用和所述过滤侧壁121A的所述微孔1210A 的导通作用,使得空气沿所述过滤件120A的径向流动。相对于所述外壳体110A 的所述通风通道1100A来说,空气在所述通风通道1100A内以径向流动的方式穿过所述过滤件120A的所述过滤侧壁121A。此处的径向是相对于所述通风通道1100A的轴线而言的。优选地,所述外壳体110A和所述过滤件120A位于同一轴线。
具体地说,当空气自所述外壳体110A的所述第一开口1101A被吸入所述过滤腔1200A,受到所述过滤件120A管壁的影响,空气中的较大颗粒能够被截留于所述过滤件120A,而大部分能够通过所述过滤件120A的所述过滤侧壁121A 的所述微孔1210A进入到位于所述过滤件120A和所述外壳体110A之间的所述通风腔1110A。所述微孔1210A为设置为具有预定的大小,当所述微孔1210A 较大,能够通过所述微孔1210A的颗粒直径也相应较大,当所述微孔1210A较小,能够通过所述微孔1210A的颗粒直径也相应较小。
进一步地,当空气中的水分在从所述过滤腔1200A流动到所述通风腔1110A 的过程中遇到所述过滤件120A的阻挡作用时,水分在和所述微孔1210A周围的所述过滤件120A的所述过滤侧壁121A部分接触的过程中产生了相互作用,使得空气中部分水分会附着在所述过滤侧壁121A,减少了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从而在后续的操作中减少了对于一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工作准确度的影响。
所述水气分离器10A进一步包括一第一连接件130A和一第二连接件140A,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被连接于所述外壳体110A的所述第二开口1102A位置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的一端被连通于外界,另一端被连通于所述通风腔 1110A,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140A被连接于所述外壳体110A的所述第一开口 1101A位置并且所述第二连接件140A的一端被连通于外界,另一端被连通于所述过滤腔1200A。
通过位于所述外壳体110A两端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和第二连接件140A,所述水气分离器10A能够和连接于其他的装置配合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包括一侧壁131A和一顶壁132A以及具有至少一通孔133A,其中所述顶壁132A形成于所述侧壁131A邻近所述过滤件 120A的一端,所述通孔133A形成于所述侧壁131A的邻近所述顶壁132A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的所述通孔133A被直接连通于所述通风腔1110A,以使空气从所述第一开口1101A进入到所述过滤腔1200A后到达所述通风腔 1110A,再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的所述侧壁131A的所述通孔133A离开所述水气分离器。
具体地说,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具有一第一送风通道1300A,其中所述侧壁131A和所述顶壁132A围绕形成了所述第一送风通道1300A,空气通过所述通孔133A进入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的所述第一送风通道1300A。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的所述顶壁132A和所述侧壁131A对于空气产生了阻挡作用,空气仅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的所述通孔133A去往外界。
所述第二连接件140A具有一第二送风通道1400A,其中所述第二送风通道 1400A连通于外界和所述过滤腔1200A,并且所述第二送风通道1400A并不与所述通风腔1110A直接连通,而是通过所述过滤腔1200A和所述通风腔1110A 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过滤件120A被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 140A。所述过滤件120A可以是被一体延伸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40A,也可以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40A。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过滤件120A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所述过滤件120A可以是被一体延伸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也可以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
进一步地,所述水气分离器10A具有一存储腔1120A,其中所述存储腔用于存储截留自所述过滤件120A的水分。
进一步地,所述水气分离器10A包括一排水阀150A和具有至少一排水口 1500A以及一接口1510A,其中所述接口1510A用于连接所述排水阀150A,所述排水口1500A形成于所述接口1510A的周围用于朝外排水。所述排水口1500A 和所述接口1510A都形成于所述外壳体110A的一侧壁131A,所述排水阀150A 被可往复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接口1510A位置。随着所述排水阀150A的移动,所述排水阀150A在一关闭状态和一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排水阀150A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水分能够从所述排水口1500A流至外界,当所述排水阀150A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水分无法从所述排水口1500A流至外界。
值得一提的是,当较多水分积蓄在所述排水阀150A,所述排水阀150A在水分的重力作用下移动使得水分从所述排水口1500A排出,当较少水分积蓄在所述排水阀150A,所述排水阀150A封闭所述排水口1500A以积蓄更多的水分。
具体地说,所述排水阀150A包括一连接杆151A和一封闭盖152A,所述连接杆151A被设置为自所述封闭盖152A的一侧朝外延伸而成。所述连接杆151A 包括一连接杆主体1511A和一阻止端1512A,其中所述阻止端1512A被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主体1511A的一端,并且所述阻止端1512A的大小大于所述接口 1510A,所述连接杆主体1511A的大小被适配于所述接口1510A以使所述连接杆主体1511A能够在所述接口1510A来回移动。所述封闭盖152A被设置为大于所述接口1510A。所述阻止端1512A和所述封闭盖152A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杆主体 1511A的两端,以使所述排水阀150A能够被保持在所述接口1510A,无法从所述接口1510A脱出。当所述排水阀150A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所述封闭盖152A 覆盖所有所述排水口1500A以使水分无法排出,当所述排水阀150A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所述排水阀150A的所述封闭盖152A离开所述排水口1500A以使水分从所述排水口1500A排出。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排水阀150A能够自动排水。这样的方式减少了用户关注所述水气分离器10A是否需要排水的时间成本。
具体地说,所述排水阀150A的所述阻止端1512A位于所述外壳体110A的所述通风通道1100A内,所述封闭盖152A位于所述外壳体110A的外侧,并且所述封闭盖152A的朝向所述外壳体110A的一侧连通于所述通风通道1100A,所述封闭盖152A的背向所述外壳体110A的一侧连通于外界。
当所述水气分离器10A在工作时,由于气体流速的影响,所述外壳体110A 内外两侧的压力不同,所述外壳体110A外侧的压力大于所述外壳体110A内侧的压力,从而所述封闭盖152A受到自所述外壳体110A外侧朝向所述外壳体 110A内侧的作用力,使得所述封闭盖152A能够紧密贴附于所述外壳体110A。在这个过程中,所述封闭盖152A能够阻止水分从所述排水口1500A流出。
对于所述封闭盖152A来说,其维持在所述关闭状态主要依靠所述封闭盖 152A自身重力和内外空气压力差提供的作用力之间的平衡,一旦所述封闭盖 152A处存留的水分的重力加上所述封闭盖152A自身重力超过了内外空气压力差能够提供的作用力,所述封闭盖152A将离开所述排水口1500A位置使得水分从所述排水口1500A自动排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随着车辆车门或者是车窗被开关的过程中,所述车辆内外压力差的变化也会使得所述封闭盖152A在所述封闭状态和所述打开状态之间切换。
优选地,所述水气分离装置10A适于在一水平状态下使用以使水分通过重力作用达到所述排水阀150A。此处的水平状态是指所述外壳体110A和所述过滤件120A在一水平位置以使空气以水平方向进入所述水气分离器10A。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被倾斜地安装于所述便携车本体100,更具体地,以所述第一开口1101A高于所述第二开口1102A 方式倾斜地安装于所述便携车本体100以使所述水气分离器10A分离到的水分能够被更好地收集至所述排水口1500A。
所述过滤单元10可以进一步包括一固体过滤器,其中所述固体过滤器被可连通地连接于所述水气分离器10A,所述固体过滤器用于过滤可能大颗粒物质或者是有可能对于所述检测单元20或者是所述水气分离器10A造成损害的物质,比如说堵塞所述水气分离器10A的所述微孔1210A。所述固体过滤器被设置于一空气入口610和所述水气分离器10A之间以使空气首先通过所述固体过滤器的过滤后到达所述水气分离器。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2,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进一步包括一壳体60,其中所述壳体60具有一空气入口610和一空气出口620以及具有一容纳腔630,其中所述过滤单元10,所述检测单元20,所述处理单元30以及所述供能单元 40都被容纳于所述容纳腔,所述过滤单元10被设置于所述空气入口610附近,所述检测单元20被设置于所述空气出口620附近以使进入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的空气先达到所述过滤单元10,然后被所述检测单元20检测后通过所述空气出口620离开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
优选地,所述空气入口610,所述过滤单元10,所述检测单元20以及所述空气口620位于同一直线以使空气能够以最短路径进入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 200然后被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包括一显示单元70,其中所述显示单元70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单元30并且被可供能地连接于所述供能单元 40,所述显示单元70能够直接向用户展示当前空气质量信息。所述显示单元70 被设置于所述壳体60并且部分被暴露在所述壳体外以方便被观察。可选地,所述显示单元70是一液晶显示屏。可以理解的是,当当前空气质量超过预设等级时,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会发出警示信息如所述显示单元70上的提示信息,或发出语音报警信息或灯光报警信号。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也可包括一通信模块,其无线连接于一电子设备,如一智能手机,从而将获取的空气质量信息实时传送至该智能手机,该智能手机的一处理器可以分析该空气质量信息并判断当前空气质量等级并发出警示信息。
所述壳体60进一步具有一开口640,其中所述开口640形成于所述壳体60 的底部,所述开口640位置被适配于所述过滤单元10的所述水气分离器的所述排水口1500位置,所述排水口1500被对准于所述开口640,以使所述水气分离器截留的水分能够通过所述开口640被直接排放至外界。
所述壳体60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以及多个侧面,其中所述顶面高于所述地面,所述侧面位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之间并且自所述顶面至所述底面延伸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装置300被设置于所述壳体60的所述顶面,也就是说,所述壳体60被以一朝下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便携车本体100,所述开口640形成于所述壳体60的所述底面,所述显示屏形成于所述壳体60的侧面,以使所述水气分离器产生的水分能够直接朝地面排放。优选地,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被倾斜地安装于所述便携车本体100。
参考附图4至附图7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带有一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的一便携车1和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被阐明。
本实施例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之一在于所述便携车1的所述连接装置 300A。
具体地说,在本示例中,所述连接装置300A包括一连接件310A和一连接夹320A,其中所述连接件310A的一端被连接于所述连接装置300A,所述连接件310A的另一端被连接于所述连接夹320A,其中所述连接夹320A具有一闭合状态和一打开状态,并且所述连接夹320A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使所述连接夹320A本身能够从所述打开状态自动切换至所述闭合状态。当所述连接夹320A 在外力作用下自所述闭合状态切换至所述打开状态,由于弹力作用,所述连接夹 320A具有向所述闭合状态切换的趋势。所述连接夹320A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便携车本体100,比如说所述便携车本体100的一车体框架或者是所述便携车本体100的边缘位置,以将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固定于所述便携车本体 100。
在本示例中,所述连接装置300A被设置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以使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通过所述连接装置300A被连接于所述便携车本体 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装置300A可被设置于所述便携车本体100,所述连接夹320A可用于夹持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
所述连接件310A可以是一刚性杆件,也可以是一柔性的可弯曲的连接部件,也可以是具有一定刚性但是在一定力作用下可弯曲的连接部件。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连接装置300A的所述连接件310A被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连接夹320A,以使位于所述连接件310A另一端的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 200被相对于所述连接夹320A位置可调整。或者是,所述连接装置300A的所述连接件310A被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以使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相对于所述连接件310A位置可调整,比如说根据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结构调整至一适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工作的位置。
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包括一过滤单元10,一检测单元20,一处理单元30,一供能单元40,一壳体60以及一风机50,其中所述壳体60具有一空气入口610,一空气出口620,一开口640以及一容纳腔630,其中所述过滤单元 10,所述检测单元20,所述处理单元30以及所述供能单元40都被容纳于所述壳体60,其中所述壳体60对于所述过滤单元10,所述检测单元20,所述处理单元30以及所述供能单元40起到保护作用以避免杂质进行影响到内部电子器件的工作,其中所述过滤单元10,所述检测单元20以及所述风机50位于同一直线,并且所述风机50被设置为靠近所述空气出口620位置。
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具有一气流通道,其中所述气流通道形成于所述空气入口610位置,所述过滤单元10,所述检测单元20,所述风机50以及所述空气出口620位置。所述风机50能够将空气从所述空气入口610位置推入所述过滤单元10,所述检测单元20然后自所述空气出口620送出。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60包括一壳体主体61和一盖体62,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包括一显示单元70,其中所述显示单元70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单元30,所述供能单元40被可供能地连接于所述显示单元70,其中所述显示单元70被设置于所述盖体62。
参考附图8所示,所述盖体62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主体61。所述过滤单元10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检测单元20,所述检测单元20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风机50,以使所述检测单元20被方便地更换。
举例说明,所述检测单元20可具有至少二接口,其中一所述接口被连接于所述过滤单元10的一接头,另一所述接口被连接于所述风机50的一接头,用户仅需要通过一简单操作即可将所述检测单元20从所述过滤单元10以及所述风机 50拆卸,将所述检测单元20更换为另一类型的所述检测单元20,比如说检测 PM2.5的传感器更换为检测甲醛的传感器。所述供能单元40和所述检测单元20 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一无线连接,也可以通过一线路板直接接触式连接。
可选地,所述供能单元40被设置有对外供能的一供能接口,其中所述供能接口形成于所述壳体60并且被电连接于所述供能单元40,比如说USB接口,以给外界的电子设备供电。
可选地,所述过滤单元10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60,所述风机50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60,所述处理单元30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60,所述供能单元40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60。所述供能单元40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风机50,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整个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易于更换和维修。所述过滤单元10包括一水气分离器10A,其中所述水气分离器10A 能够过滤空气中的水分,以减少水分对于空气质量检测结果的影响。
参考附图6所示,所述水气分离器10A包括一外壳体110A,一过滤件120A 和具有一通风通道1100A,一第一开口1101A以及一第二开口1102A,其中所述外壳体110A围绕形成了所述通风通道1100A,所述过滤件120A被保持于所述通风通道1100A,空气自所述第一开口1101A进入所述通风通道1100A,自所述第二开口1102A离开所述通风通道1100A。所述过滤件120A包括一过滤侧壁 121A和一底壁122A以及具有一过滤腔1200A,其中所述底壁122A覆盖于所述过滤侧壁121A的一端,所述过滤侧壁121A围绕形成所述过滤腔1200A,并且在所述过滤侧壁121A的另一端形成所述过滤腔口。
所述过滤腔口朝向所述第二开口1102A,所述过滤件120A的所述底壁122A 朝向所述第一开口1101A。所述水气分离器10A具有一通风腔1110A,其中所述通风腔1110A形成于所述过滤件120A和所述外壳体110A之间,所述通风腔 1110A被直接连通于所述第一开口1101A以使空气直接通过所述第一开口1101A 进入到所述过滤件120A和所述外壳体110A之间。所述通风腔1110A被间接连通于所述第二开口1102A以使空气进行到所述通风腔1110A后通过所述过滤腔1200A再达到所述第二开口1102A。
具体地说,所述过滤件120A具有多个微孔1210A,其中所述微孔1210A形成于所述过滤件120A的所述过滤侧壁121A。在所述水气分离器10A被使用的过程中,当空气自所述第一开口1101A直接进入到所述通风腔1110A,受到所述过滤件120A的所述过滤侧壁121A的阻挡,部分水分被阻挡于所述微孔1210A 附近,其余空气通过所述过滤件120A的所述过滤侧壁121A的所述微孔1210A 进入到所述过滤件120A的所述过滤腔1200A内,然后经所述第二开口1102A 离开所述水气分离器10A。
在这个过程中,空气中的一些大颗粒物也被阻挡在所述过滤件120A外,比如说毛发,砂砾等大颗粒物。所述过滤件120A不仅对于空气中的水分起到了过滤作用,也对于空气中粒径大于所述微孔1210A的大颗粒物杂质起到了过滤作用。
优选地,在本示例中,所述水气分离器10A被竖直放置使用,即,空气的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都在一竖直方向。被阻挡于所述过滤件120A的所述过滤侧壁 121A的水分随着数量的增大重量随之变大,在积累到一定体积后就沿着所述过滤侧壁121A下落至所述外壳体110A的低端。
所述外壳体110A具有一存储腔1120A,其中所述存储腔1120A形成于所述外壳体110A的邻近所述第一开口1101A的一端,被所述过滤件120A截留的水分被留存至所述存储腔1120A。当所述水气分离器10A在一竖直使用状态下,既所述过滤件120A位于一竖直位置,所述外壳体110A邻近所述第一开口1101A 的一端位于低端,被所述过滤件120A截留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至所述存储腔1120A。所述存储腔1120A形成于所述第一开口1101A的周围,并且是由所述外壳体110A的邻近所述第一开口1101A的一端的端部形成。
所述水气分离器10A进一步包括一第一连接件130A和一第二连接件140A,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被连接于所述外壳体110A的所述第一开口1101A位置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的一端被连通于外界,另一端被连通于所述通风腔 1110A,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140A被连接于所述外壳体110A的所述第二开口 1102A位置并且所述第二连接件140A的一端被连通于空气检测本体,另一端被连通于所述过滤腔1200A。
通过位于所述外壳体110A两端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和第二连接件140A,所述水气分离器10A能够和连接于其他的装置配合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包括一侧壁131A和一顶壁132A以及具有至少一通孔133A,其中所述顶壁132A形成于所述侧壁131A邻近所述过滤件 120A的一端,所述通孔133A形成于所述侧壁131A的邻近所述顶壁132A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的所述通孔133A被直接连通于所述通风腔1110A。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被容纳于所述第一开口1101A,空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 130A的所述通孔133A直接进入所述通风腔1110A,再通过所述过滤件120A的所述过滤侧壁121A的所述微孔1210A离开所述水气分离器10A。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的所述顶壁132A被支撑于所述过滤件120A的所述底壁 122A。
具体地说,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具有一第一送风通道1300A,其中所述侧壁131A和所述顶壁132A围绕形成了所述第一送风通道1300A,空气通过所述通孔133A进入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的所述第一送风通道1300A。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的所述顶壁132A和所述侧壁131A对于空气产生了阻挡作用,空气仅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的所述通孔133A去往所述外壳体110A的所述通风通道1100A。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对于进入的空气起到了一缓冲的作用,并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的所述通孔133A使得空气的流动方向改变,从沿着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的所述第一送风通道1300A变为沿着所述第一送风通道1300A的径向方向,使得空气沿着一角度通过所述过滤件120A的所述过滤侧壁121A的所述微孔1210A。也就是说,在所述通风腔1110A内,空气流动方向和所述过滤侧壁121A呈一角度。随着空气在所述通风腔1110A的流动方向的突然改变,空气运动更加剧烈,空气中的水分更加容易凝聚以便于被所述过滤侧壁 121A截留。换句话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增大了所述过滤件120A的水分过滤效率。
所述第二连接件140A具有一第二送风通道1400A,其中所述第二送风通道 1400A连通于外界和所述过滤腔1200A,并且所述第二送风通道1400A并不与所述通风腔1110A直接连通,而是通过所述过滤腔1200A和所述通风腔1110A 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过滤件120A被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40A。所述过滤件120A可以是被一体延伸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40A,也可以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140A。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所述过滤件120A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所述过滤件120A可以是被一体延伸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也可以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30A。
进一步地,所述水气分离器10A包括一排水阀150A和具有至少一排水口 1500A以及一接口1510A,其中所述接口1510A用于连接所述排水阀150A,所述排水口1500A形成于所述接口1510A的周围用于朝外排水。所述排水口1500A 和所述接口1510A都形成于所述外壳体110A的邻近所述第一开口1101A的一端,即形成于所述外壳体110A的邻近所述第一开口1101A的一端壁1112A,所述排水阀150A被可往复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接口1510A位置。随着所述排水阀150A 的移动,所述排水阀150A在一关闭状态和一打开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排水阀 150A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水分能够从所述排水口1500A流至外界,当所述排水阀150A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水分无法从所述排水口1500A流至外界。
值得一提的是,当较多水分积蓄在所述排水阀150A,所述排水阀150A在水分的重力作用下移动使得水分从所述排水口1500A排出,当较少水分积蓄在所述排水阀150A,所述排水阀150A封闭所述排水口1500A以积蓄更多的水分。
具体地说,所述排水阀150A包括一连接杆151A和一封闭盖152A,所述连接杆151A被设置为自所述封闭盖152A的一侧朝外延伸而成。所述连接杆151A 包括一连接杆主体1511A和一阻止端1512A,其中所述阻止端1512A被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主体1511A的一端,并且所述阻止端1512A的大小大于所述接口 1510A,所述连接杆主体1511A的大小被适配于所述接口1510A以使所述连接杆主体1511A能够在所述接口1510A来回移动。所述封闭盖152A被设置为大于所述接口1510A。所述阻止端1512A和所述封闭盖152A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杆主体 1511A的两端,以使所述排水阀150A能够被保持在所述接口1510A,无法从所述接口1510A脱出。当所述排水阀150A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所述封闭盖152A 覆盖所有所述排水口1500A以使水分无法排出,当所述排水阀150A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所述排水阀150A的所述封闭盖152A离开所述排水口1500A以使水分从所述排水口1500A排出。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排水阀150A能够自动排水。这样的方式减少了用户关注所述水气分离器是否需要排水的时间成本。
具体地说,所述排水阀150A的所述阻止端1512A位于所述外壳体110A的所述通风通道1100A内,所述封闭盖152A位于所述外壳体110A的外侧,并且所述封闭盖152A的朝向所述外壳体110A的一侧连通于所述通风通道1100A,所述封闭盖152A的背向所述外壳体110A的一侧连通于外界。
当所述水气分离器10A在工作时,由于气体流速的影响,所述外壳体110A 内外两侧的压力不同,所述外壳体110A外侧的压力大于所述外壳体110A内侧的压力,从而所述封闭盖152A,其可实施为弹性材料如胶体材料,受到自所述外壳体110A外侧朝向所述外壳体110A内侧的作用力,使得所述封闭盖152A能够紧密贴附于所述外壳体110A。在这个过程中,所述封闭盖152A能够阻止水分从所述排水口1500A流出。
对于所述封闭盖152A来说,其维持在所述关闭状态主要依靠所述封闭盖 152A自身重力和内外空气压力差提供的作用力之间的平衡,一旦所述封闭盖 152A处存留的水分的重力加上所述封闭盖152A自身重力超过了内外空气压力差能够提供的作用力,所述封闭盖152A将离开所述排水口1500A位置使得水分从所述排水口1500A自动排出。
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适于被放置于一竖直位置使用,以使所述水气分离器10A的排水。
所述壳体60的所述开口640位置被适配于所述水气分离器10A的所述排水口1500A,以方便排水。也就是说,所述壳体60的所述开口640位置被对准于所述排水口1500A。在本示例中,所述壳体60的所述开口640和所述空气开口 640位于所述壳体60的同一侧。
所述过滤单元10可以进一步包括一固体过滤器,其中所述固体过滤器被可连通地连接于所述水气分离器10A,所述固体过滤器用于过滤可能大颗粒物质或者是有可能对于所述检测单元20或者是所述水气分离器10A造成损害的物质,比如说堵塞所述水气分离器的微孔1210A。所述固体过滤器被设置于所述空气入口610和所述水气分离器10A之间以使空气首先通过所述固体过滤器的过滤后到达所述水气分离器10A。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所述便携车1而言,一台所述便携车1可被设置有多个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每个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被直接连接于所述便携车1,也可以是,一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通过被连接于另一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的方式被连接于所述便携车1。比如说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 200被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装置300,以和其他被设置有所述连接装置300的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相互连接。
参考附图9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空气质量检测装置 200被阐明。
本实施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内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排布和连接。
在本示例中,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包括一过滤单元10,一检测单元 20,一供能单元40,一处理单元30以及一风机50,其中所述过滤单元10和所述检测单元20在同一轴线,所述风机50和所述检测单元20在同一轴线,但是所述过滤单元10和所述风机50并不在同一轴线。空气经过所述过滤单元10以及所述检测单元20后经过一转角到达到所述风机50,然后被送出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降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的长度尺寸,所述供能单元40被设置于所述风机50附近。
所述过滤单元10和所述检测单元20位于同一轴线,所述供能单元40、所述处理单元30和所述风机50位于同一轴线,两条轴线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包括一壳体60,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包括一显示单元70,其中所述壳体60包括一壳体主体61和一盖体62,其中所述显示单元70被设置于所述盖体62,其中所述盖体62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主体6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显示单元70也可以被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61。
所述壳体60具有一空气入口610,一空气出口620,一容纳腔630以及一开口640,其中所述过滤单元10靠近于所述空气入口610位置并且所述风机50靠近于所述空气出口620位置。所述开口640位置被对准于所述过滤单元10的一排水口。
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具有一气流通道,其中所述气流通道形成于所述空气入口610位置,所述过滤单元10,所述检测单元20,所述风机50以及所述空气出口620位置。
在本示例中,所述过滤单元10,所述检测单元20以及所述风机30形成了一三角结构,使得所述过滤单元10,所述检测单元以及所述风机30在长度方向的尺寸被降低,从而有利于整个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的小型化。
参考附图10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被阐明。
本实施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内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排布和连接。
在本示例中,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包括一过滤单元10,一检测单元 20,一供能单元40,一处理单元30以及一风机50,其中所述过滤单元10和所述检测单元20,所述风机50位于同一轴线,但是所述过滤单元10和所述供能单元40并不在同一轴线。空气依次经过所述风机50,所述过滤单元10以及所述检测单元20,然后被送出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所述供能单元40被平行地设置于所述风机50,所述过滤单元10以及所述检测单元20。通过这样的设计,所述供能单元40能够被设计有一较大的尺寸,以存储有更多的能源。
所述过滤单元10和所述检测单元20,所述风机50位于同一轴线,所述供能单元40和所述处理单元30位于同一轴线,两条轴线相互平行。或者说,所述过滤单元10,所述检测单元20和所述风机50被并行地设置于所述供能单元40和所述处理单元30。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10,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包括一壳体60,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包括一显示单元70,其中所述壳体60包括一壳体主体61 和一盖体62,其中所述显示单元70被设置于所述盖体62,其中所述盖体62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主体6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显示单元70也可以被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61。
所述壳体60具有一空气入口610,一空气出口620,一容纳腔630以及一开口640,其中所述过滤单元10靠近于所述空气入口610位置并且所述风机50靠近于所述空气出口620位置。所述开口640位置被对准于所述过滤单元10的一排水口。
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具有一气流通道,其中其中所述气流通道形成于所述空气入口610位置,所述过滤单元10,所述检测单元20,所述风机50以及所述空气出口620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供能单元40可被设置有一朝外供能接口,其中所述朝外供能接口能够被形成于所述壳体60,为外界的电子设备的工作提供能量,比如说一USB接口,以供手机充电。
参考附图11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被阐明。
本实施和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内功能模块之间的排布和连接。
在本示例中,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包括一过滤单元10,一检测单元 20,一供能单元40,一处理单元30以及一风机50,其中所述过滤单元10和所述风机50被并行地设置于所述供能单元40,所述处理单元30和所述检测单元 20。空气经过所述过滤单元10到达到所述风机50,然后经过所述检测装置后离开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所述风机位于一转角位置,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降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的长度尺寸,所述供能单元40被设置于所述检测单元20附近。
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包括一壳体60,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包括一显示单元70,其中所述壳体60包括一壳体主体61和一盖体62,其中所述显示单元70被设置于所述盖体62,其中所述盖体62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主体6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显示单元70也可以被设置于所述壳体主体61。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显示单元70也可以被设置于所述壳体60 的其他位置。
所述壳体60具有一空气入口610,一空气出口620,一容纳腔630以及一开口640,其中所述过滤单元10靠近于所述空气入口610位置并且所述风机50靠近于所述空气出口620位置。所述开口640位置被对准于所述过滤单元10的一排水口。
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200具有一气流通道,其中所述气流通道形成于所述空气入口610位置,所述过滤单元10,所述检测单元20,所述风机50以及所述空气出口620位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6)

1.一带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便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便携车本体;
一连接装置;以及
至少一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通过所述连接装置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便携车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车,其中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被水平、或倾斜或竖直地安装于所述便携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车,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连接件和一连接夹,其中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车,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第一连接件和一第二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被设置于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所述第二连接件被设置于所述便携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车,其中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包括一过滤单元,一检测单元,一处理单元,一供能单元以及一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具有一空气入口,一空气出口以及一容纳腔,其中所述过滤单元,所述检测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以及所述供能单元被容纳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过滤单元被可连通地连接于所述检测单元,空气自所述空气入口进入所述过滤单元,然后被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后自所述空气出口离开,所述处理单元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检测单元,所述供能单元被分别可供能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单元和所述检测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车,其中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显示单元,其中所述显示单元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处理单元并且被可供能地连接于所述供能单元,其中所述显示单元被朝外地设置于所述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车,其中所述壳体进一步包括一壳体主体和一盖体,其中所述显示单元被设置于所述盖体,所述壳体主体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盖体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主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车,其中所述检测单元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过滤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车,其中所述空气质量检测装置进一步包括一风机,其中所述风机被可连通地连接于所述过滤单元和所述检测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车,其中所述风机,所述检测单元以及所述过滤单元形成一三角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车,其中所述供能单元被设置有对外供能的一供能接口。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车,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一PM2.5传感器、一PM10传感器、一温湿度传感器、一风速传感器和一化学气体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车,其中所述过滤单元包括一水气分离器,可连通地连接于所述检测单元,其包括一外壳体和一过滤件,其中所述外壳体具有一通风通道,一第一开口以及一第二开口,所述过滤件被保持于所述通风通道,并且在所述外壳体和所述过滤件之间形成一通风腔,其中所述过滤件具有一过滤腔和连通于所述过滤腔的多个微孔,其中所述第一开口是一入口,所述第二开口适于连通于所述过滤件的所述过滤腔。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车,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直接连通于所述过滤腔,使需要过滤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一开口进入过滤腔,经由所述过滤腔进入所述通风通道后到达所述第二开口;或者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直接连通于所述通风通道,使需要过滤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一开口进入所述通风通道,并经所述通风通道进入所述过滤腔后到达所述第二开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车,其中所述水气分离器具有至少一排水口,其中所述排水口形成于所述外壳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车,其中所述水气分离器进一步包括一排水阀,其中所述排水阀被可往复移动地容纳于所述排水口以使所述排水口在一打开状态和一封闭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打开状态,所述排水口连通于外界,在所述封闭状态,所述排水口不与外界连通。
CN201820707129.XU 2018-05-11 2018-05-11 带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便携车 Active CN2092966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07129.XU CN209296674U (zh) 2018-05-11 2018-05-11 带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便携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07129.XU CN209296674U (zh) 2018-05-11 2018-05-11 带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便携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96674U true CN209296674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51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07129.XU Active CN209296674U (zh) 2018-05-11 2018-05-11 带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便携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966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0794A (zh) * 2018-05-11 2019-11-19 江苏日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便携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0794A (zh) * 2018-05-11 2019-11-19 江苏日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便携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88151B1 (ko) 휴대용 공기정화기
WO2017185938A1 (zh) 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机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空气净化系统
CN209296674U (zh) 带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便携车
CN107800941A (zh) 一种便于清洁的球形摄像机
CN104723843A (zh) 车载智能沉香空气净化器
CN211042870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监测环境空气的臭氧分析仪
CN105059197B (zh) 多功能通用车载扶手箱
CN110470794A (zh) 带有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的便携车
CN206095878U (zh) 一种pm2.5检测装置
CN206561757U (zh) 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
CN204937376U (zh) 一种自行车把立
KR100972119B1 (ko) 대기 부유진 포집 시스템
CA2709914A1 (en) Platform for a portable vacuum and shredder apparatus
CN208821772U (zh) 一种带空气检测装置的口罩
CN107940594B (zh) 一种自动巡航式空气清洁设备
CN208399474U (zh) 一种智能终端
CN206378485U (zh) 一种化学实验室的有毒气体检测装置
CN211650651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空调器
CN211478236U (zh) 一种空气质量监测装置
CN207185996U (zh) 一种带有智能监控空气质量的口罩
CN210220130U (zh) 智能家居控制的新风设备
CN216926756U (zh) 一种环境分析检测用灰尘收集装置
CN210513221U (zh) 一种太阳能空气质量检测仪
CN214408854U (zh) 一种大气检测设备辅助装置
CN204187741U (zh) 智能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