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84945U - 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84945U
CN209284945U CN201821547011.1U CN201821547011U CN209284945U CN 209284945 U CN209284945 U CN 209284945U CN 201821547011 U CN201821547011 U CN 201821547011U CN 209284945 U CN209284945 U CN 2092849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 lip
liner
cover
axial seal
cooking utens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470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方华峰
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4701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849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849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849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属于烹饪电器领域,解决了现有小型烹饪器机盖与机体密封性能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密封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包括机体和机盖,所述机体上部形成开口,所述机盖可分离地盖合于所述机体的开口处,所述机体内设有内胆和加热装置,所述机盖包括上盖、内盖和安装在所述内盖上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圈体和由所述圈体向下延伸的轴向密封唇,所述内盖经所述开口伸入所述机体内并与所述机体旋合连接,所述轴向密封唇贴靠于所述内胆的内侧面。

Description

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电器领域,尤其涉及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饭煲主要是为家庭使用而设计,虽然功能齐全,但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为此,市场上出现了诸如车载电饭煲、迷你饭煲、焖烧杯等一系列小型烹饪器具,以方便旅游、出差、上班、户外运动等人士外出携带,但这些小型烹饪器具在产品设计上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无法兼顾到上述用户的多种需求,例如:大多数车载电饭煲、迷你饭煲仅仅是将目前的家用电饭煲小型化,产品结构、操作方式等仍沿用了家用电饭煲的设计,即煲盖铰接在煲体上无法分离,煲盖上的操作装置需要通过导线电连接到煲体内的控制板,对于部分煲盖可分离的产品来说,操作装置、控制板和加热装置都设置在了煲体上,不利于用户操作。另外,对于这种小型烹饪器具,其密封性能也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密封结构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烹饪器具的使用效果,特别是小型烹饪器具外出携带时可能伴随着剧烈晃动,这就对其密封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家用电饭煲煲盖上的密封结构并不适用于这种小型烹饪器具上,针对这一问题,本申请提出了适合便携式烹饪器具使用的密封结构,以保证便携式烹饪器具的密封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包括机体和机盖,所述机体上部形成开口,所述机盖可分离地盖合于所述机体的开口处,所述机体内设有内胆和加热装置,所述机盖包括上盖、内盖和安装在所述内盖上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圈体和由所述圈体向下延伸的轴向密封唇,所述内盖经所述开口伸入所述机体内并与所述机体旋合连接,所述轴向密封唇贴靠于所述内胆的内侧面。
在上述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中,所述轴向密封唇与所述内胆的内侧面过盈配合,二者过盈量为0.2mm~0.5mm。
在上述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中,所述轴向密封唇与所述圈体之间设有提供所述轴向密封唇形变空间的凹槽。
在上述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中,所述轴向密封唇的外侧设有导向斜面。
在上述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中,所述内盖旋合到位状态下,所述轴向密封唇的下端与所述内胆的上端面间距为H1,0<H1≤6mm。
在上述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中,所述密封圈还包括由所述圈体向远离密封圈中心方向延伸的径向密封唇,所述内胆上端设有翻边,所述径向密封唇贴靠于所述翻边上。
在上述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中,所述径向密封唇上表面、所述轴向密封唇内侧面与所述圈体连接处的间距为H2,0.8mm<H2≤2mm。
在上述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中,所述内胆内侧面与所述翻边上表面之间形成圆弧过渡面,所述密封圈还包括过渡密封面,所述内盖旋合到位状态下,所述过渡密封面贴靠于所述圆弧过渡面上。
在上述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中,所述过渡密封面位于所述径向密封唇下表面和所述轴向密封唇外侧面之间并将二者圆弧过渡连接。
在上述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中,所述内盖外周设有卡环,所述圈体上设有与所述卡环配合的卡槽,所述密封圈卡装在所述内盖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包括机体和机盖,所述机体上部形成开口,所述机盖可分离地盖合于所述机体的开口处,所述机体内设有内胆和加热装置,所述机盖包括上盖、内盖和安装在所述内盖上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圈体和由所述圈体向下延伸的轴向密封唇,所述内盖经所述开口伸入所述机体内并与所述机体旋合连接,所述轴向密封唇贴靠于所述内胆的内侧面。
上述便携式烹饪器具,采用机盖可分离设计,增加用户使用便利性,如方便机盖的单独清洗;机体设有内胆和用于加热内胆的加热装置,使得烹饪器具具备了加热功能,满足了食物加热的需要,从而能将电饭煲、焖烧杯、保温杯功能集于一身,产品功能多样化,兼顾到用户的多种需求。
针对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烹饪器具的机盖分离及其旋合连接设计,采用了特有的密封结构,即密封圈包括圈体和由圈体向下延伸的轴向密封唇,在机盖与机体的旋合过程中,轴向密封唇先接触到内胆,随着机盖旋合行程增加,轴向密封唇逐渐伸入内胆口部并最终贴靠于所述内胆的内侧面,实现了机盖与内胆之间的轴向密封。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1、机盖相对机体旋合时会产生轴向位移,而轴向密封唇贴靠于内胆的内侧面实现轴向密封,内胆与轴向密封唇的配合不会对机盖旋合运动造成过大阻力,以保持机盖开合盖的顺畅性;2、机盖相对机体旋合时也带动轴向密封唇旋转,轴向密封唇旋转过程中能根据内胆内侧面形状产生适应性形变,从而保证轴向密封唇与内胆内侧面紧密贴合且周向方向密封效果的一致性。
所述轴向密封唇与所述内胆的内侧面过盈配合,二者过盈量为0.2mm~0.5mm。利用过盈配合来保证轴向密封唇与内胆的内侧面的贴紧度,同时限定二者过盈量为0.2mm~0.5mm,如果过盈量小于0.2mm,过盈配合程度较弱,二者间的密封将变得不可靠甚至失效,如果过盈量大于0.5mm,轴向密封唇会产生较大的形变,从而在轴向方向对机盖旋入造成较大阻力,因此,限定二者过盈量为0.2mm~0.5mm。
所述轴向密封唇与所述圈体之间设有提供所述轴向密封唇形变空间的凹槽。凹槽的设计使得轴向密封唇有了更大的弹性形变空间,在实现与内胆内侧面过盈配合的同时减小轴向方向上对机盖旋入的阻力,由此可以增加轴向密封唇与内胆内侧面的过盈量,即增强二者的贴紧度,以提升轴向密封效果。
所述轴向密封唇的外侧设有导向斜面。鉴于轴向密封唇与内胆内侧面的过盈配合,在机盖旋合过程中,轴向密封唇的导向斜面最先接触内胆,通过斜面导向确保轴向密封唇受到内胆压迫时只会向内胆中心方向产生形变而进入内胆中,避免机盖旋合过程中轴向密封唇下端与内胆口部干涉导致机盖合盖困难、轴向密封失败的问题。
所述密封圈还包括由所述圈体向远离密封圈中心方向延伸的径向密封唇,所述内胆上端设有翻边,所述径向密封唇贴靠于所述翻边上。径向密封唇与内胆的翻边上表面形成径向密封,结合上述轴向密封唇与内胆内侧面的轴向密封,达到双重密封效果,增加密封圈与内胆的密封接触面积,大大提升了机盖与内胆间的密封可靠性。
所述径向密封唇上表面、所述轴向密封唇内侧面与所述圈体连接处的间距为H2,0.8mm<H2≤2mm。径向密封唇上表面与圈体连接处位于径向密封唇与圈体连接的根部位置,轴向密封唇内侧面与圈体连接处位于轴向密封唇与圈体连接的根部位置,在同时设置径向密封唇和轴向密封唇的情况下,H2的距离直接关系到径向密封唇和轴向密封唇的形变能力及其强度,如果H2小于0.8mm,径向密封唇和轴向密封唇与圈体连接的根部位置强度小,径向密封唇和轴向密封唇受挤压容易撕裂,耐久性差,如果H2大于2mm,会大幅降低径向密封唇和轴向密封唇的形变能力,减弱径向密封唇、轴向密封唇与内胆的贴紧度,同时也会在轴向方向上增加机盖旋入的阻力,因此,限定H2的距离为0.8mm~2mm。
所述内胆内侧面与所述翻边上表面之间形成圆弧过渡面,所述密封圈还包括过渡密封面,所述内盖旋合到位状态下,所述过渡密封面贴靠于所述圆弧过渡面上。在实现轴向密封和径向密封的基础上,增加二者之间过渡部分的密封,提升密封强度。
所述过渡密封面位于所述径向密封唇下表面和所述轴向密封唇外侧面之间并将二者圆弧过渡连接。使径向密封唇下表面和轴向密封唇外侧面之间形成圆滑过渡连接,顺应内胆内侧面至翻边上表面的弧度变化,使得机盖旋合后密封圈与内胆口部更好地贴合,提升密封可靠性。
所述内盖外周设有卡环,所述圈体上设有与所述卡环配合的卡槽,所述密封圈卡装在所述内盖上。方便密封圈拆装,以便密封圈损坏时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便携式烹饪器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便携式烹饪器具的组装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便携式烹饪器具合盖后密封圈与内胆的配合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便携式烹饪器具合盖后密封圈与内胆的配合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机体、110外壳、120隔热圈、130底座;
200机盖、210上盖、220内盖、221卡环;
300内胆、310翻边、320圆弧过渡面;
400密封圈、410圈体、420轴向密封唇、421导向斜面、430凹槽、440径向密封唇、450过渡密封面;
500机盖线圈;
600机体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包括机体和机盖,所述机体上部形成开口,所述机盖可分离地盖合于所述机体的开口处,所述机体内设有内胆和加热装置,所述机盖包括上盖、内盖和安装在所述内盖上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圈体和由所述圈体向下延伸的轴向密封唇,所述内盖经所述开口伸入所述机体内并与所述机体旋合连接,所述轴向密封唇贴靠于所述内胆的内侧面。针对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烹饪器具的机盖分离及其旋合连接设计,采用了特有的密封结构,即密封圈包括圈体和由圈体向下延伸的轴向密封唇,在机盖与机体的旋合过程中,轴向密封唇先接触到内胆,随着机盖旋合行程增加,轴向密封唇逐渐伸入内胆口部并最终贴靠于所述内胆的内侧面,实现了机盖与内胆之间的轴向密封。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便携式烹饪器具,包括机体100和机盖200,机体100上部形成开口,机盖200可分离地盖合于所述机体100的开口处,以形成烹饪空间,机体100内设有内胆300,机体100包括外壳110、底座130和隔热圈120,外壳110为上下敞开的筒状体,内胆300安装于外壳110内,底座130安装在外壳110底部形成用于收容内胆300的壳体,隔热圈120安装在外壳110上部。为方便内胆300在外壳110中的安装固定,本实施例的外壳110上部设有内胆连接部,该内胆连接部内侧与内胆300旋合连接,隔热圈120覆盖在内胆连接部上并与内胆连接部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机盖200包括上盖210和设置在上盖210内侧的内盖220,内盖220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隔热圈120的内周面上设有内螺纹,内螺纹和外螺纹配合,以使内盖220与隔热圈120旋合连接,采用螺纹配合连接,机盖200开合盖方便;由于隔热圈120的内周面上设置内螺纹,机体100侧面看不到该螺纹结构,提升产品外观质量,隔热圈120外部可以做成光滑的表面,造型简洁,触感舒适。虽然本实施例提出螺纹连接方式,但并不以此为限,机体和机盖还可以旋扣和旋合槽配合等其他旋合连接结构实现可拆式连接。
为实现机盖200与机体100连接后的密封,本实施例在内盖220上设置密封圈400,该密封圈400包括圈体410和由圈体410向下延伸的轴向密封唇420,内盖220经机体100的开口伸入机体100内并与机体100(即上述的隔热圈120)旋合连接,轴向密封唇420贴靠于内胆300的内侧面。机盖200相对机体100旋合时会产生轴向位移,而轴向密封唇420贴靠于内胆300的内侧面实现轴向密封,内胆300与轴向密封唇420的配合不会对机盖200旋合运动造成过大阻力,以保持机盖200开合盖的顺畅性;机盖200相对机体100旋合时也带动轴向密封唇420旋转,轴向密封唇420旋转过程中能根据内胆300内侧面形状产生适应性形变,从而保证轴向密封唇420与内胆300内侧面紧密贴合且周向方向密封效果的一致性。在内盖220旋合到位状态下,轴向密封唇420的下端与内胆300的上端面(内胆300的翻边310上表面)间距为H1,兼顾密封性能、机盖200开合性能及其成本,限定0<H1≤6mm,最佳为2mm≤H1≤4mm,例如:2mm、2.5mm、3mm、3.5mm、4mm等。
为保证密封强度,本实施例的轴向密封唇420与内胆300的内侧面采用过盈配合,二者过盈量为0.2mm~0.5mm,如果过盈量小于0.2mm,过盈配合程度较弱,二者间的密封将变得不可靠甚至失效,如果过盈量大于0.5mm,轴向密封唇420会产生较大的形变,从而在轴向方向对机盖200旋入造成较大阻力,因此,限定二者过盈量为0.2mm~0.5mm,例如:0.2mm、0.25mm、0.3mm、0.35mm、0.4mm、0.45mm、0.5mm等。基于上述的过盈配合,在轴向密封唇420与圈体410之间设置能提供轴向密封唇420形变空间的凹槽430,凹槽430的设计使得轴向密封唇420有了更大的弹性形变空间,在实现与内胆300内侧面过盈配合的同时减小轴向方向上对机盖200旋入的阻力,由此可以增加轴向密封唇420与内胆300内侧面的过盈量,即增强二者的贴紧度,以提升轴向密封效果。为保证轴向密封唇420有足够的形变空间,凹槽430的宽度不小于0.5mm。
鉴于轴向密封唇420与内胆300内侧面的过盈配合,本实施例还在轴向密封唇420的外侧上设有导向斜面421,在机盖200旋合过程中,轴向密封唇420的导向斜面421最先接触内胆300,通过斜面导向确保轴向密封唇420受到内胆300压迫时只会向内胆300中心方向产生形变而进入内胆300中,避免机盖200旋合过程中轴向密封唇420下端与内胆300口部干涉导致机盖200合盖困难、轴向密封失败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内盖220外周设有卡环221,圈体410上设有与卡环221配合的卡槽411,密封圈400卡装在内盖220上,方便密封圈400拆装,以便密封圈400损坏时更换。当然,密封圈也可以采用已知的其他固定连接或者可拆连接方式安装到内盖上,例如注塑固定或者是通过密封圈支架安装等等。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烹饪器具具有加热功能,机体100内还设有用于加热内胆300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元件和电源板,机体100上可设置与电源板电性连接的电源输入端(电源插座或者电源线),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加热元件包括但不限于电热丝、电热管、加热膜、电磁线圈等现有已知的电器元件,加热元件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内胆的方式提供内胆加热。本实施例的机盖200上还设有操作装置,操作装置主要包括操作面板和电路板,通过操作面板可以完成加热时间、温度设定等操作。本实施例的便携式烹饪器具还包括电磁耦合装置,该电磁耦合装置包括设于机盖200上的机盖线圈500和设于机体100上的机体线圈600,机盖线圈500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机体线圈600与电源板电性连接,操作装置通过机盖线圈500与机体线圈600的电磁耦合获取电能。在本实施例机盖200可分离设计的基础上,采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通过电磁耦合以非接触式方式向负载传递能量),将加热和操控两部分分开设置,即机盖200上设置操作装置,机体100上设置加热装置,利用机盖线圈500和机体线圈600之间的电磁耦合为操作装置提供电能,同时也可以进行控制信号的传输,以控制加热装置的工作。
实施例二
参照图5-7,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基础上优化密封圈400结构,实现对内胆300的径向密封和轴向密封,具体的:密封圈400还包括由圈体410向远离密封圈400中心方向延伸的径向密封唇440,内胆300上端设有翻边310,径向密封唇440贴靠于翻边310上,径向密封唇440与内胆300的翻边310上表面形成径向密封,结合轴向密封唇420与内胆300内侧面的轴向密封,达到双重密封效果,增加密封圈400与内胆300的密封接触面积,大大提升了机盖200与内胆300间的密封可靠性。
径向密封唇440和轴向密封唇420均由圈体410外侧下部向外延伸而出,径向密封唇440上表面与圈体410连接处位于径向密封唇440与圈体410连接的根部位置,轴向密封唇420内侧面与圈体410连接处位于轴向密封唇420与圈体410连接的根部位置,在同时设置径向密封唇440和轴向密封唇420的情况下,径向密封唇440上表面、轴向密封唇420内侧面与圈体410连接处的间距H2直接关系到径向密封唇440和轴向密封唇420的形变能力及其强度,如果H2小于0.8mm,径向密封唇440和轴向密封唇420与圈体410连接的根部位置强度小,径向密封唇440和轴向密封唇420受挤压容易撕裂,耐久性差;如果H2大于2mm,会大幅降低径向密封唇440和轴向密封唇420的形变能力,减弱径向密封唇440、轴向密封唇420与内胆300的贴紧度,同时也会在轴向方向上增加机盖200旋入的阻力,因此,限定H2的距离为0.8mm~2mm,最佳为1.2mm~1.5mm,例如:1.2mm、1.25mm、1.3mm、1.35mm、1.4mm、1.45mm、1.5mm等。
内胆300口形成翻边310后,内胆300内侧面与翻边310上表面之间会形成圆弧过渡面320,为此,本实施例的密封圈400还包括过渡密封面450,在内盖220旋合到位状态下,该过渡密封面450贴靠于圆弧过渡面320上,在实现轴向密封和径向密封的基础上,增加二者之间过渡部分的密封,提升密封强度。进一步的,过渡密封面450位于径向密封唇440下表面和轴向密封唇420外侧面之间并将二者圆弧过渡连接,以使径向密封唇440下表面和轴向密封唇420外侧面之间形成圆滑过渡连接,这样就能顺应内胆300内侧面至翻边310上表面的弧度变化,使得机盖旋合后密封圈400与内胆300口部更好地贴合,提升密封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包括机体和机盖,所述机体上部形成开口,所述机盖可分离地盖合于所述机体的开口处,所述机体内设有内胆和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盖包括上盖、内盖和安装在所述内盖上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包括圈体和由所述圈体向下延伸的轴向密封唇,所述内盖经所述开口伸入所述机体内并与所述机体旋合连接,所述轴向密封唇贴靠于所述内胆的内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密封唇与所述内胆的内侧面过盈配合,二者过盈量为0.2mm~0.5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密封唇与所述圈体之间设有提供所述轴向密封唇形变空间的凹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密封唇的外侧设有导向斜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旋合到位状态下,所述轴向密封唇的下端与所述内胆的上端面间距为H1,0<H1≤6mm。
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还包括由所述圈体向远离密封圈中心方向延伸的径向密封唇,所述内胆上端设有翻边,所述径向密封唇贴靠于所述翻边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密封唇上表面、所述轴向密封唇内侧面与所述圈体连接处的间距为H2,0.8mm<H2≤2mm。
8.如权利要求6所述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内侧面与所述翻边上表面之间形成圆弧过渡面,所述密封圈还包括过渡密封面,所述内盖旋合到位状态下,所述过渡密封面贴靠于所述圆弧过渡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密封面位于所述径向密封唇下表面和所述轴向密封唇外侧面之间并将二者圆弧过渡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外周设有卡环,所述圈体上设有与所述卡环配合的卡槽,所述密封圈卡装在所述内盖上。
CN201821547011.1U 2018-09-20 2018-09-20 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 Active CN2092849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47011.1U CN209284945U (zh) 2018-09-20 2018-09-20 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47011.1U CN209284945U (zh) 2018-09-20 2018-09-20 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84945U true CN209284945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53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47011.1U Active CN209284945U (zh) 2018-09-20 2018-09-20 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849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0738A (zh) * 2020-12-21 2021-03-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盖组件及饭煲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0738A (zh) * 2020-12-21 2021-03-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开盖组件及饭煲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84945U (zh) 密封可靠的便携式烹饪器具
CN208909882U (zh) 一种小巧便携的空气炸锅
CN109907637A (zh) 一种便携式榨汁机
CN203914476U (zh) 新型电饭煲
CN206761455U (zh) 电压力锅
CN201977418U (zh) 一种便携加热杯
WO2016189897A1 (ja) 蓋および調理器
CN209547768U (zh) 一种降低糖分的煮饭装置
CN209284947U (zh) 防烫便携式烹饪器具
CN205493517U (zh) 电饭煲
CN203226621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电饭煲
CN208259553U (zh) 电水壶
CN207604800U (zh) 电水壶
CN214017229U (zh) 一种可锂电池加热的无线豆浆机
CN214341659U (zh) 一种可视化的烹饪器具
CN210989681U (zh) 一种带绝缘隔热可拆卸的壶梁
CN216724157U (zh) 多功能锅盖
CN206006871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炒菜机
CN2889082Y (zh) 双胆电饭锅
CN210493755U (zh) 便携式咖啡机
CN214341746U (zh) 便携电水壶
CN209709243U (zh) 电源耦合器、超声波振子组件、上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9284937U (zh) 便携式烹饪器具
CN209360363U (zh) 非金属内胆电饭锅
CN215502427U (zh) 一种真空电饭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31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52, 22nd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