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83437U - 耳罩及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罩及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83437U
CN209283437U CN201920032119.5U CN201920032119U CN209283437U CN 209283437 U CN209283437 U CN 209283437U CN 201920032119 U CN201920032119 U CN 201920032119U CN 209283437 U CN209283437 U CN 209283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seat
control line
touch control
auricular conch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3211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福
吴海全
郭世文
余新
彭久高
师瑞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3211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834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83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83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耳罩,包括听筒,触摸按键结构,以及线路板,触摸按键结构包括:耳壳座,固定于听筒的外侧;触控线路板,设于耳壳座上且电连接于线路板;导光组件,设于触控线路板外侧,电连接于触控线路板;按键显示组件,位于导光组件外侧,安装于耳壳座上并与耳壳座围合形成一容置空间,触控线路板以及导光组件设于容置空间内,按键显示组件设有按键光标,显示导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遮光件,套设于导光组件上,且抵接于按键显示组件及触控线路板之间,且安装于耳壳座的内侧壁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耳罩。通过触碰按键显示组件可触发触控线路板及按键光标,结构简单,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耳罩及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罩及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等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电子产品使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特别是使用电子产品时的舒适度以及使用体验。例如头戴式耳机,按键是使用者使用最多的耳机结构之一,因此,人们在追求使用体验的同时,对按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市面上的头戴式耳机的按键通常使用的是按压式的按键,功能标识贴在按键的表面,需要用力按压按键才能使用,且头戴式耳机的按键一般设在与用户耳朵接触的另一侧,按压时会按压到耳朵,导致使用体验不高;另外,粘贴的标识使用时间长会模糊,导致看不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罩,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耳机的按压式按键按压操作导致的用户使用体验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罩,包括听筒,触摸按键结构,以及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听筒及所述触摸按键结构的线路板,所述触摸按键结构包括:
耳壳座,固定于所述听筒外侧;
触控线路板,设于所述耳壳座上且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
导光组件,设于所述触控线路板外侧,并电连接于所述触控线路板;
按键显示组件,位于所述导光组件外侧,安装于所述耳壳座上并与所述耳壳座围合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触控线路板以及所述导光组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按键显示组件上设有按键光标,用于显示所述导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
遮光件,套设于所述导光组件上,且抵接于所述按键显示组件及所述触控线路板之间,且安装于所述耳壳座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组件包括导光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导光板的发光灯,所述发光灯电连接于所述触控线路板,所述发光灯设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显示组件包括光标显示件以及固定于所述光标显示件的面板,所述面板安装于所述耳壳座上,所述光标显示件抵接于所述导光组件与所述面板之间,所述按键光标设于所述光标显示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的表面设置有白色涂覆层,所述光标显示件的内壁面与外壁面均设有黑色涂覆层,所述按键光标为设置于所述光标显示件的内壁面与外壁面对应位置处的白色涂覆层,所述白色可显示所述导光组件发出的光线。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一侧设有凸沿,所述凸沿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凹部,所述光标显示件的边缘延伸有第一凸部,所述光标显示件的边缘抵接于所述凸沿的内侧壁,且所述第一凸部伸入所述第一凹部。
进一步地,所述耳壳座包括套筒结构,所述套筒结构内侧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限位块,所述面板的边缘设有第一凸件,所述第一凸件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凸件伸入所述凹槽中,所述第一限位槽卡在所述限位块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耳壳座还包括自所述套筒的内侧壁延伸的挡板,所述挡板沿轴向分布有第二凸件,所述触控线路板边缘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触控线路板设于所述挡板上且所述第二凸件穿过所述第二限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遮光件设置为环状结构,所述遮光件的外圈边缘设置有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二凸件可穿过所述第三限位槽;
所述遮光件的内圈边缘设有第二凸部,所述导光板外边缘设有第二凹部,所述导光板的外边缘抵接于所述遮光件的内圈,且所述第二凸部伸入所述第二凹部。
进一步地,所述耳罩还包括:
电源开关,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
外壳,套设于所述耳壳座外侧,所述耳壳座及所述外壳沿周向对应设有开孔,所述开关可部分穿过所述开孔并同时伸出所述耳壳座及所述壳体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耳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依次设置触控线路板、导光组件以及按键显示组件,遮光件套设于导光组件上,触控线路板电连接线路板,使用者通过触碰按键显示组件可以触发触控线路板及按键光标,使导光组件发出光线并且显示在按键光标上;此时,可以根据按键光标的指示,通过触摸按键显示组件以触发触控线路板,带动耳机工作。当不触碰按键显示组件时,由于导光组件不发出光线,按键光标为不可见,处于隐藏状态;则该耳罩的按键结构简单,可以隐藏,不占用额外空间,触摸即可触发,提高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罩的触摸按键结构及线路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面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图2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罩的按键显示组件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耳罩;100-听筒;200-触摸按键结构;300-线路板;400-电源开关;500-外壳;21-耳壳座;22-触控线路板;23-导光组件;24-按键显示组件;25-遮光件;211-套筒结构;212-挡板;221-第二限位槽;222-触控点;231-导光板;232-发光灯;241-按键光标;242-光标显示件;243-面板;251-第三限位槽;252-第二凸部;2111-凹槽;2112-限位块;2121-第二凸件;2311-第二凹部;2421-第一凸部;2431-凸沿;2432-第一凹部;2433-第一凸件;2434-第一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罩1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耳罩1包括听筒100、触摸按键结构200及线路板300。
具体地,线路板300分别电连接于听筒100及触摸按键结构200;触摸按键结构200包括耳壳座21、触控线路板22、导光组件23、按键显示组件24及遮光件25。具体为,耳壳座21固定于听筒100的外侧;触控线路板22设于耳壳座21上,且电连接于线路板300;导光组件23设于触控线路板22外侧,并电连接于触控线路板22;按键显示组件24位于导光组件23外侧,按键显示组件24安装于耳壳座21上并与耳壳座21围合形成一容置空间,触控线路板22以及导光组件23设于容置空间内,按键显示组件24上设有按键光标241,用于显示导光组件23所发出的光线;遮光件25套设于导光组件23上,且抵接于按键显示组件24及触控线路板22之间,且安装于耳壳座21的内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罩1通过依次设置触控线路板22、导光组件23以及按键显示组件24,遮光件25套设于导光组件23上,触控线路板22电连接线路板300,使用者通过触碰按键显示组件24可以触发触控线路板22及按键光标241,使导光组件23发出光线并且显示在按键光标241上;此时,可以根据按键光标241的指示,通过触摸按键显示组件24以触发触控线路板22,带动耳机工作。当不触碰按键显示组件24时,由于导光组件23不发出光线,按键光标241为不可见,处于隐藏状态这种按键结构简单,不占用额外空间,触摸即可触发,提高使用体验。
具体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触摸按键结构200设置在听筒100的外侧,也就是听筒100与接触使用者耳朵的相反的一侧;触摸按键结构200不接触使用者的耳朵,使用时主要是触碰按键显示组件24,不需要挤压,十分方便、舒适。请继续一并参阅图2及图3,耳壳座2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部及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安装在听筒100的外侧,即背面一侧,触控线路板22安装在第二安装部上。按键显示组件24安装在耳壳座21的第二安装部上,并与第二安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触控线路板22及导光组件23依次设置在该容置空间内,触控线路板22直接抵接并安装在第二安装部上,导光组件23抵接于触控线路板22及按键显示组件24之间;容置空间内还设有遮光件25,该遮光件25套设在导光组件23的外圈位置上,同时也位于按键显示组件24的接近边缘的外圈上。使用者在触碰按键显示组件24时,触控线路板22得到触发,启动导光组件23发出光线且将该光线导出充满整个容置空间。值得说明的是,只有按键显示组件24上的按键光标241显示该光线,使得在光线的作用下,按键光标241亮起且跟随触控线路板22同时启动。因此,使用者在触碰按键光标241时,触控线路板22能够直接感应到相应的指令,并发送至线路板300以完成相应的工作。且整个触摸按键结构200的结构十分简单。
具体地,在触碰按键显示组件24之前,按键光标241处于黑暗不可见的状态,即按键光标241得到隐藏;在触碰按键显示组件24之后,按键光标241被唤醒亮起且启动,处于工作状态。按键光标241可隐藏或者显示工作,只需要轻松触碰即可,增强科技感与使用体验。
具体地,请并参阅参阅图3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触控线路板22上具有触控点222,该触控点222的位置与按键光标241的位置相对应,触控线路板22电连接于线路板300,不同的触控点222可以触发不同的功能。本实施例中,触控线路板22上具有五个触控点222,按键显示组件24上具有五个按键光标241,具体包括设置在按键显示组件24的上下左右以及中间的五个位置,分别表示音量增大、音量减小、上一曲、下一曲以及暂停键。该五个不同按键光标241的不同功能为最常见的实施例,对于按键光标241与触控点222的数量、位置及对应的不同的功能,这里不做唯一限定。
具体地,导光组件23连接触控线路板22,能够在触控线路板22触发时启动发出光线且将光线导出到整个容置空间中。遮光件25设置在导光组件23的外圈以及抵接于按键显示组件24接近边缘的外圈,当导光组件23将光线导出到整个容置空间中时,遮光件25可用于遮住按键显示组件24边缘的光线,防止溢光以及光线方向不稳定导致按键光标241显示不均匀或无法清楚看见按键光标241的情况。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提到的触控线路板22的触发的产生,可以是通过电容式触摸感应的方式以及电阻式触摸感应方式,但是对此,这里不唯一限定,只要能够实现人体触碰按键显示组件24时,触控线路板22能够及时感应到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即可。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导光组件23包括导光板231以及连接于导光板231的发光灯232,发光灯232电连接于触控线路板22,发光灯232设于导光板231的一侧。人体触碰到按键显示组件24时,触控线路板22得到触发,并启动电连接于触控线路板22的发光灯232,发出光线。导光板231连接于发光灯232,导光板231的一侧设置在触控线路板22的顶端且遍布遮盖住整个触控线路板22的触控点222,另一侧抵接于按键显示组件24,将发光灯232发出的光线导出至充满整个容置空间,使得按键光标241的位置上能够充满光线,亮起并启动。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按键显示组件24包括光标显示件242以及面板243,面板243安装于耳壳座21上,并与耳壳座21的第二安装部围合形成了容置空间,光标显示件242及导光组件23均设置在该容置空间中,光标显示件242抵接于导光组件23及面板243之间,即导光板231的另一侧抵接于光标显示件242,按键光标241设置在光标显示件242上。光标显示件242固定在面板243的一侧,使用者通过触碰面板243从而触碰到光标显示件242,以触发触控线路板22。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面板243一侧设有凸沿2431,该凸沿2431向面板的内侧延伸,并指向耳壳座21;凸沿2431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凹部2432,光标显示件242的边缘向外侧延伸有第一凸部2421,光标显示件242固定在面板243上,具体为,光标显示件242的边缘抵接于凸沿2431的内侧壁,且第一凸部2421伸入第一凹部2432,实现稳固的安装效果。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面板243的表面设置有白色涂覆层,光标显示件242的内壁面与外壁面均设有黑色涂覆层,按键光标241为设置于光标显示件242的内壁面与外壁面对应位置处的白色涂覆层,白色可显示导光组件23发出的光线。
具体地,面板243表面喷白色的油漆,设置为白色;光标显示件242整体喷白色油漆,再加上一层黑色的油漆,但在按键光标241的位置做镭射雕刻,去除黑色的油漆但保留白色的油漆,即设置为黑色且按键光标241的位置表面呈现为白色,其中,导光组件23发出的光线可通过显示在白色的面板243以及按键光标241上,便于人体肉眼识别。这里介绍的按键光标241的镭射雕刻的方式,以及按键光标241及面板243设置为白色只是其中的一种实现方法,但不做唯一的限定,对于其他的实现方式,这里不多做解释。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耳壳座21包括套筒结构211,套筒结构211内侧壁设有凹槽2111,凹槽2111内设有限位块2112,面板243的边缘设有第一凸件2433,第一凸件2433于水平方向,向外侧延伸,第一凸件2433上设有第一限位槽2434,第一凸件2433伸入凹槽2111中,第一限位槽2434卡在限位块2112两侧。使得第一凸件2433水平方向延伸并伸入凹槽2111中,同时第一限位槽2434与限位块2112共同作用,实现面板243稳固地安装在耳壳座21上,且不能转动,按键光标241的位置固定不会轻易移动,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处,限位块2112的数量与位置与第一限位槽2434相对应,但是数量与位置不做唯一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设定。
可选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例,该第一凸件2433可以设置为多块,设置在面板243的边缘上,相邻两第一凸件2433之间具有空隙,具体为,第一限位槽2434,该第一限位槽2434可卡在限位块2112的两侧,同时每个第一凸件2433都能伸入到凹槽2111中。
具体地,套筒结构211的凹槽2111与挡板212之间还设有间隔,也就是说,套筒结构211的内侧壁于凹槽2111与挡板212之间设有多个凸块,凸块之间设置有间隔,面板243的凸沿2431设置有固定块,该固定块朝向挡板212延伸,并且能够伸入该间隙中。因此,由于多个凸块的作用,使得固定块只能固定在间隙中,不能转动。因此,实现面板243更加稳固地固定于耳壳座21上。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耳壳座21还包括自套筒211的内侧壁延伸的挡板212,挡板212中间还设有形状不做限定的通孔,用于线路板300与触摸按键结构200之间的电性连接。挡板212沿轴向分布有第二凸件2121,第二凸件2121向上延伸,并指向触控线路板22。触控线路板22边缘设置有第二限位槽221,触控线路22板设于挡板212上且第二凸件2121穿过第二限位槽22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遮光件25设置为环状结构,遮光件25的外圈边缘设置有第三限位槽251,第二凸件2121可穿过第三限位槽251;值得说明的是,第二限位槽221的位置与第三限位槽251的位置上下相对应,且第二凸件2121同时穿过第二限位槽221及第三限位槽251,第二凸件2121为固定在挡板212上的部件,可以得到,触控线路板22以及遮光件25固定于耳壳座21上,且不会轻易移动,使得触控线路板22上的触控点222的位置固定,且与按键光标241始终相对应。限位方式十分简单,且能使得按键光标241及触控点222的位置都不变,准确地进行相应的功能的触碰。
具体地,遮光件25的内圈边缘设有第二凸部252,导光板231外边缘设有第二凹部2311,导光板231的外边缘抵接于遮光件25的内圈,且第二凸部252伸入第二凹部2311。因此,导光板231固定在遮光件25的内圈,且不能转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面板243、光标显示件242及遮光件25的外圈均为圆形,遮光件25为环状结构,其内圈也为圆形;并且,套筒结构211为圆柱形筒状结构,使得面板243、光标显示件242及遮光件25能够配合安装在耳壳座21上。值得说明的是,面板243、光标显示件242及遮光件25的外圈形状与耳壳座21的套筒结构211的内圈的结构相对应,实现稳固地安装,但是对于具体形状,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耳罩1还包括开关400及外壳500。相应的,外壳同样为筒状结构,外壳500与耳壳座21的套筒结构211的外圈相对应,外壳的内圈为圆形。
具体地,电源开关400电连接于线路板300;外壳500套设于耳壳座21外侧,耳壳座21及外壳500沿周向对应设有开孔,电源开关可部分穿过开孔并同时伸出耳壳座21及壳体500外。具体地,开孔的数量与电源开关400的数量相对应,且位置对应,但数量由实际情况而定。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开关400包括蓝牙开关及电源开关,但开关400的类型及位置不做唯一限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这里的耳机指的是头戴式耳机,包括两个耳罩1以及连接于两个耳罩1的头戴组件,其中一个耳罩1包括触摸按键结构200。可选的,触摸按键结构200也可以同时设置在两个耳罩1上,这里不作唯一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通过在其中一个耳罩1上设置触摸按键结构200,用户可以通过触碰面板243,从而使得光标显示件242被触碰,并触发触控线路板22以启动按键光标241及发光灯232,导光板231将发光灯232发出的光线导出至容置腔内,并通过遮光件25的外圈遮光作用,使得光线显示在按键光标241上,即启动按键光标241并使其亮起。线路板300电连接于触控线路板22,触控线路板22中的触控点222可以控制不同的功能,触碰不同的按键光标241以触发不同的触控点222可完成不同的工作,实现不同的效果。触摸按键结构200的结构简单,且工作方便,使得耳机结构相应简单,按键光标241还可出现隐藏或者显示的两种状态,使用体验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耳罩,包括听筒,触摸按键结构,以及分别电连接于所述听筒及所述触摸按键结构的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按键结构包括:
耳壳座,固定于所述听筒的外侧;
触控线路板,设于所述耳壳座上且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
导光组件,设于所述触控线路板外侧,并电连接于所述触控线路板;
按键显示组件,位于所述导光组件外侧,安装于所述耳壳座上并与所述耳壳座围合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触控线路板以及所述导光组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按键显示组件上设有按键光标,用于显示所述导光组件发出的光线;
遮光件,套设于所述导光组件上,且抵接于所述按键显示组件及所述触控线路板之间,且安装于所述耳壳座的内侧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包括导光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导光板的发光灯,所述发光灯电连接于所述触控线路板,所述发光灯设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显示组件包括光标显示件以及固定于所述光标显示件的面板,所述面板安装于所述耳壳座上,所述光标显示件抵接于所述导光组件与所述面板之间,所述按键光标设在所述光标显示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表面设置有白色涂覆层,所述光标显示件的内壁面与外壁面均设有黑色涂覆层,所述按键光标为设置于所述光标显示件的内壁面与外壁面对应位置处的白色涂覆层,所述白色可显示所述导光组件发出的光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一侧设有凸沿,所述凸沿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凹部,所述光标显示件的边缘延伸有第一凸部,所述光标显示件的边缘抵接于所述凸沿的内侧壁,且所述第一凸部伸入所述第一凹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壳座包括套筒结构,所述套筒结构内侧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限位块,所述面板的边缘设有第一凸件,所述第一凸件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凸件伸入所述凹槽中,所述第一限位槽卡在所述限位块两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壳座还包括自所述套筒的内侧壁延伸的挡板,所述挡板沿轴向分布有第二凸件,所述触控线路板边缘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触控线路板设于所述挡板上且所述第二凸件穿过所述第二限位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件设置为环状结构,所述遮光件的外圈边缘设置有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二凸件可穿过所述第三限位槽;
所述遮光件的内圈边缘设有第二凸部,所述导光板外边缘设有第二凹部,所述导光板的外边缘抵接于所述遮光件的内圈,且所述第二凸部伸入所述第二凹部。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耳罩还包括:
电源开关,电连接于所述线路板;
外壳,套设于所述耳壳座外侧,所述耳壳座及所述外壳沿周向对应设有开孔,所述开关可部分穿过所述开孔并同时伸出所述耳壳座及所述壳体外。
10.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耳罩。
CN201920032119.5U 2019-01-07 2019-01-07 耳罩及耳机 Active CN209283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32119.5U CN209283437U (zh) 2019-01-07 2019-01-07 耳罩及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32119.5U CN209283437U (zh) 2019-01-07 2019-01-07 耳罩及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83437U true CN209283437U (zh) 2019-08-20

Family

ID=67605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32119.5U Active CN209283437U (zh) 2019-01-07 2019-01-07 耳罩及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834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52755B1 (ko) 백라이팅이 가능한 터치 및 푸시 입력 방식의 휴대폰
CN203910618U (zh) 应用于键盘背光模块破孔处的防漏光微结构
TW201316204A (zh) 觸控按鍵模組
CN102841730A (zh) 模式切换的触摸输入法及装置
CN205211633U (zh) 侧键、侧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230231555A1 (en) Photoelectric switch key and keyboard
CN209283437U (zh) 耳罩及耳机
KR101344048B1 (ko) 발광기능이 구비된 스마트폰 커버
US9738114B2 (en) Writing device with input unit
CN201732353U (zh) 手持式触控输入装置
CN203040050U (zh) 透明遥控器
CN202306454U (zh) 能切换模式的触摸鼠标
CN210743834U (zh) 智能插座及其开关按键
CN204707168U (zh) 手机
CN103472896A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电脑
CN207625614U (zh) 多键位演示用电容笔及投影手机
CN214377097U (zh) 一种新型智能触摸开关电量数显激光指示器
CN205723283U (zh) 一种面光源式超薄型按钮
CN215220566U (zh) 一种桌面插座的开关指示装置
CN210573687U (zh) 智能语音鼠标
CN204009786U (zh) 主动触控笔
CN209658944U (zh) 一种充电器
TWI557600B (zh) 電子裝置
CN210694018U (zh) 具有防尘防误触功能手机
KR20190000670U (ko) 한 손으로 휴대단말기를 용이하게 조작하고 사용할 수 있게 해주는 휴대단말기의 보호케이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