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63293U - 一种三腔混合低阻力出风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腔混合低阻力出风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63293U
CN209263293U CN201821806239.8U CN201821806239U CN209263293U CN 209263293 U CN209263293 U CN 209263293U CN 201821806239 U CN201821806239 U CN 201821806239U CN 209263293 U CN209263293 U CN 209263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panel
shell
hole
plate
media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0623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cheng County Crown Chi Informat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cheng County Crown Chi Informat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cheng County Crown Chi Informat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cheng County Crown Chi Informat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0623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632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63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6329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的出风装置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腔混合低阻力出风口装置,包括:壳体、第一中板、第二中板、左半圆槽、右半圆槽、负压孔、下支撑条、下导流板、固定框;所述左弧形板设置在壳体的左侧,所述右弧形板设置在壳体的右侧;本实用新型空调气流从进口出到下端口,截面不断减少,形成气流加速,增加了服务面积;高速气流在壳体的腰部,利用流速产生负压,室内气流进入负压孔,与空调气流一起向下推动;贯通孔一与贯通孔二和负压孔的气流交错进入内腔,和空调气流形成多角度,而形成湍流,进一步对室内气流和空调气流形成混合。

Description

一种三腔混合低阻力出风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的出风装置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三腔混合低阻力出风口装置。
背景技术
出风口装置主要应用于中央空调的末端,通常固定在天花板上或送风管道的出风口的钣金件上;目前市面上的空调出风口装置普遍存在一些缺点:现有出风口装置主要采用固定式结构,只是采用导流板,导流板虽然可以把气流扩散出去,但与室内气流混合方式单一,混合效率较低;
由于出风口气流压力固定,服务面积小,不能有效扩散到更远的服务区,造成同一空间,温差大。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腔混合低阻力出风口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三腔混合低阻力出风口装置,包括:壳体、第一中板、第二中板、左半圆槽、右半圆槽、负压孔、下支撑条、下导流板、固定框;
所述壳体包括:后板、前板、左弧形板、右弧形板;
所述后板与前板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左弧形板设置在壳体的左侧,其两端分别与壳体的后板及前板垂直固定连接,为了达到最小的气流阻力,左弧形板上端到中间部板体以符合最速曲线形式弯曲,中间部垂直过度,腰部到下端也采用最速曲线设置;
所述右弧形板与左弧形板呈镜面对称设置在壳体右侧,左右弧形板弯曲的板体部分相对设置;
左弧形板及右弧形板与后板及前板组成上端大,中段小,下端大的结构;
所述连接板为框架体结构,其四周分别与后板及前板及左弧形板及右弧形板的外壁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中板为板状体,其两端分别与后板及前板垂直固定连接,并靠近左弧形板;
所述第二中板与第一中板结构相同,其分别与后板及前板垂直固定连接,并靠近右弧形板;
所述第一中板、第二中板、后板、前板、左弧形板、右弧形板共同组合形成三个腔体,左腔、中腔和右腔;
所述左半圆槽,设置在第一中板下部中腔一侧,为内部中空的半圆柱体,半圆剖面朝左,为开方面,抵接在第一中板上,其上部侧面靠近第一中板设置有细长的开放部,与左半圆槽中空部相对的第一中板上开设贯通孔一;
所述右半圆槽为多个,与左半圆槽结构相同,均匀设置在第二中板下部中腔一侧,为内部中空的半圆柱体,半圆剖面朝右,为开方面,抵接在第二中板上,其上部侧面靠近第二中板设置有细长的第二开放部,右半圆槽内靠近第二中板设置有贯通第二中板的贯通孔二;
所述负压孔为多个贯穿左弧形板、右弧形板的孔,每个孔结构相同,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在左、右弧形板的中部,且与贯通孔一和贯通孔二的位置错位设置;
所述下支撑条为两个细长圆柱体,设置在壳体下部分别与后板及前板固定连接;
所述下导流板包括:边导流、中心导流;
所述边导流设置在壳体的下端口,沿着壳体下端口角度,向左右延伸,用于引导空调气流流出;
所述中心导流为近似三棱柱体,设置在壳体下端,其两侧面为弧形面,边导流与中心导流形成了截面逐渐缩小的空腔;
所述固定框为方形框,其内壁与壳体外壁固定连接,固定框上顶面,下底面设置有通孔,便于将整个出风口装置固定在所需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孔设置为由室内到壳体内部腔体渐缩的椎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导流两侧面以符合最速曲线形式弯曲。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孔设置为向下倾斜的管状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贯通孔一与贯通孔二指向负压孔的下方,和负压孔的气流形成交叉喷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利用高速气流从进口出到下端口,截面不断减少,形成气流加速,增加了服务面积;
高速气流在壳体的腰部,利用流速产生负压,室内气流进入负压孔,与空调气流一起向下推动时,气流形成了合力,对空调气流形成增流加速,并且增加了与服务区空气的混合效率;
2、贯通孔一与贯通孔二和负压孔的气流交错进入内腔,且为水平偏下方向进入壳体中下部,和空调气流形成多角度,而形成湍流,进一步对室内气流和空调气流形成混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部剖视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孔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半圆槽、右半圆槽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与本实用新型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
如图1-3所示,一种三腔混合低阻力出风口装置,包括:壳体1、第一中板2、第二中板3、左半圆槽4、右半圆槽5、负压孔6、下支撑条7、下导流板8、固定框9;
所述壳体1包括:后板11、前板12、左弧形板13、右弧形板14;
所述后板11与前板12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左弧形板13设置在壳体1的左侧,其两端分别与壳体1的后板11 及前板12垂直固定连接,为了达到最小的气流阻力,左弧形板13上端到中间部板体以符合最速曲线形式弯曲,中间部垂直过度,腰部到下端也以符合最速曲线形式弯曲,最速曲线式弯曲使气流平均流速更快;
所述右弧形板14与左弧形板13呈镜面对称设置在壳体1右侧,左右弧形板弯曲的板体部分相对设置;
左弧形板13及右弧形板14与后板11及前板12组成上端大,中段小,下端大的结构;
所述第一中板2为板状体,其两端分别与后板11及前板12垂直固定连接,并靠近左弧形板13;
所述第二中板3与第一中板2结构相同,其分别与后板11及前板12垂直固定连接,并靠近右弧形板14;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中板2、第二中板3、后板11、前板12、左弧形板13、右弧形板14共同组合形成三个腔体,左腔、中腔、右腔;
如图4所示,所述左半圆槽4,设置在第一中板2下部中腔一侧,为内部中空的半圆柱体,半圆剖面朝左,为开方面,抵接在第一中板2上,其上部侧面靠近第一中板2设置有细长的开放部41,与左半圆槽中空部相对的第一中板2 上开设贯通孔一42;
所述右半圆槽5为多个,与左半圆槽4结构相同,均匀设置在第二中板 3下部中腔一侧,为内部中空的半圆柱体,半圆剖面朝右,为开方面,抵接在第二中板3上,其上部侧面靠近第二中板3设置有细长的第二开放部51,右半圆槽5内靠近第二中板3设置有贯通第二中板3的贯通孔二52;
所述负压孔6为多个贯穿左弧形板13、右弧形板14的孔,每个孔结构相同,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在左、右弧形板的中部,且与贯通孔一42与贯通孔二52的位置错位设置;
所述下支撑条7为两个细长圆柱体,设置在壳体1下部分别与后板11 及前板12固定连接;
所述下导流板8包括:边导流81、中心导流82;
所述边导流81设置在壳体1的下端口,沿着壳体1下端口角度,向左右延伸,用于引导空调气流流出;
所述中心导流82为近似三棱柱体,设置在壳体1下端,其两侧面为弧形面,边导流81与中心导流82形成了截面逐渐缩小的空腔,该空腔对流出的空调气流形成加速效果;
所述固定框9为方形框,其内壁与壳体1外壁固定连接,固定框9上顶面,下底面设置有通孔,便于将整个出风口装置固定在所需位置。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负压孔6设置为由室内到壳体1内部腔体渐缩的椎形,椎形小端靠近与壳体1内部,利于负压的形成,锥形大端减少进气阻力。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中心导流82两侧面以符合最速曲线形式弯曲,以获得最快气流扩散速度。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负压孔6设置为向下倾斜的管状体,防止空调气流的回灌,使气流方向相同,容易形成合力,也更容易形成负压。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贯通孔一42与贯通孔二52指向负压孔6的下方,和负压孔6的气流形成交叉喷射,形成湍流,增加混合效率。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如图1及图2、图3所示,壳体1内部被第一中板2和第二中板3隔成了左、中、右三个腔体,空调气流流入壳体1时,也被切分成三部分。由于左、右腔体上端大,中部小,进入左、右腔体,气流先被压缩,并在左、右腔体腰部,提高了流速。此时负压孔6和贯通孔一42与贯通孔二52附加会产生负压,负压孔6的负压会引导室内气流进入壳体1内,与空调气流混合,一起向下推动,即对空调气流形成增流和加速,并提高了混合效率;
进入中腔的气流,部分气流在附壁效应下,沿着第一中板2、第二中板3 表面回灌左半圆槽4和右半圆槽5内,气流经贯通孔一42与贯通孔二52被压缩送入左腔和右腔。由于贯通孔一42与贯通孔二52和负压孔6处的气流交错进入左右腔,且为水平偏下方向进入,和空调气流形成多角度,由于气流不断的变向,产生小漩涡,层流被破坏,这种不规则运动,有垂直于流管轴线方向的分速度产生,形成湍流,进一步对室内气流和空调气流形成混合;
经混合后加速气流经下导流板8,在边导流81、中心导流82之间逐渐缩小的截面作用下,形成流速加速度,向室内扩散,以服务更远的扩散效果。

Claims (5)

1.一种三腔混合低阻力出风口装置,包括:壳体(1)、第一中板(2)、第二中板(3)、左半圆槽(4)、右半圆槽(5)、负压孔(6)、下支撑条(7)、下导流板(8)、固定框(9);
所述壳体(1)包括:后板(11)、前板(12)、左弧形板(13)、右弧形板(14);
所述后板(11)与前板(12)相互平行设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弧形板(13)设置在壳体(1)的左侧,其两端分别与壳体(1)的后板(11)及前板(12)垂直固定连接,为了达到最小的气流阻力,左弧形板(13)上端到中间部板体以符合最速曲线形式弯曲,中间部垂直过度,腰部到下端也采用最速曲线设置;
所述右弧形板(14)与左弧形板(13)呈镜面对称设置在壳体(1)右侧,左右弧形板弯曲的板体部分相对设置;
左弧形板(13)及右弧形板(14)与后板(11)及前板(12)组成上端大,中段小,下端大的结构;
所述第一中板(2)为板状体,其两端分别与后板(11)及前板(12)垂直固定连接,并靠近左弧形板(13);
所述第二中板(3)与第一中板(2)结构相同,其分别与后板(11)及前板(12)垂直固定连接,并靠近右弧形板(14);
所述第一中板(2)、第二中板(3)、后板(11)、前板(12)、左弧形板(13)、右弧形板(14)共同组合形成三个腔体,左腔、中腔、右腔;
所述左半圆槽(4),设置在第一中板(2)下部中腔一侧,为内部中空的半圆柱体,半圆剖面朝左,为开方面,抵接在第一中板(2)上,其上部侧面靠近第一中板(2)设置有细长的开放部(41),与左半圆槽中空部相对的第一中板(2)上开设贯通孔一(42);
所述右半圆槽(5)为多个,与左半圆槽(4)结构相同,均匀设置在第二中板(3)下部中腔一侧,为内部中空的半圆柱体,半圆剖面朝右,为开方面,抵接在第二中板(3)上,其上部侧面靠近第二中板(3)设置有细长的第二开放部(51),右半圆槽(5)内靠近第二中板(3)设置有贯通第二中板(3)的贯通孔二(52);
所述负压孔(6)为多个贯穿左弧形板(13)、右弧形板(14)的孔,每个孔结构相同,沿水平方向,均匀分布在左、右弧形板的中部,且与贯通孔一(42)和贯通孔二(52)的位置错位设置;
所述下支撑条(7)为两个细长圆柱体,设置在壳体(1)下部分别与后板(11)及前板(12)固定连接;
所述下导流板(8)包括:边导流(81)、中心导流(82);
所述边导流(81)设置在壳体(1)的下端口,沿着壳体(1)下端口角度,向左右延伸;
所述中心导流(82)为近似三棱柱体,设置在壳体(1)下端,其两侧面为弧形面,边导流(81)与中心导流(82)形成了截面逐渐缩小的空腔;
所述固定框(9)为方形框,其内壁与壳体(1)外壁固定连接,固定框(9)上顶面,下底面设置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腔混合低阻力出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一(42)与贯通孔二(52)指向负压孔(6)的下方,和负压孔(6)的气流形成交叉喷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腔混合低阻力出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孔(6)设置为由室内到壳体(1)内部腔体渐缩的椎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腔混合低阻力出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流(82)两侧面以符合最速曲线形式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腔混合低阻力出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孔(6)设置为向下倾斜的管状体。
CN201821806239.8U 2018-11-07 2018-11-07 一种三腔混合低阻力出风口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632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06239.8U CN209263293U (zh) 2018-11-07 2018-11-07 一种三腔混合低阻力出风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06239.8U CN209263293U (zh) 2018-11-07 2018-11-07 一种三腔混合低阻力出风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63293U true CN209263293U (zh) 2019-08-16

Family

ID=67559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0623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63293U (zh) 2018-11-07 2018-11-07 一种三腔混合低阻力出风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632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17046A1 (zh) * 2020-07-24 2022-01-27 波音公司 送风散流器及其构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17046A1 (zh) * 2020-07-24 2022-01-27 波音公司 送风散流器及其构造方法
EP4186795A4 (en) * 2020-07-24 2024-01-03 The Boeing Company AIR SUPPLY AIR DIFFUS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00092U (zh) 一种空调送风装置
CN21243109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5546778B (zh) 一种实现均匀送风的静压箱
CN112113274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6290465U (zh) 扇头及无叶风扇
WO2022037304A1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空调风道
CN105333504A (zh) 一种空调器
CN212431089U (zh) 用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射流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9263293U (zh) 一种三腔混合低阻力出风口装置
CN205505332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5864998B (zh) 出风组件和空调器
CN105485762B (zh) 一种分体壁挂式空调器
CN209165717U (zh) 一种三腔湍流出风口装置
CN206683193U (zh) 基于科恩达效应的中央空调出风终端
CN105351230A (zh) 科恩达翼片换气扇
CN209165716U (zh) 一种主动室内循环出风口装置
CN213272866U (zh) 用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射流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08920216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4076352A (zh) 用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射流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086138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503637A (zh) 一种适用于柱/壁的贴附射流末端送风装置及通风系统
CN207146600U (zh) 空调器和导风结构
CN220355552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4060914A (zh) 用于柜式空调室内机的射流装置及柜式空调室内机
CN104315688A (zh) 一种用于睡姿的个性化节能送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6

Termination date: 202011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