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50242U - 供电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供电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50242U
CN209250242U CN201920050783.2U CN201920050783U CN209250242U CN 209250242 U CN209250242 U CN 209250242U CN 201920050783 U CN201920050783 U CN 201920050783U CN 209250242 U CN209250242 U CN 2092502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breaker
incoming line
line cabinet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507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强
楚敬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TOU ZHANHAO ELECTRICAL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TOU ZHANHAO ELECTRICAL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TOU ZHANHAO ELECTRICAL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BAOTOU ZHANHAO ELECTRICAL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507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502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502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502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 Y04S10/52Outage or fault management, e.g. fault detection or location

Landscapes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供电控制系统,涉及供电技术领域。本公开提供的供电系统,包括第一进线柜、第二进线柜以及母联柜,第一进线柜包括第一断路器,第二进线柜包括第二断路器,母联柜包括第三断路器以及控制器,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分别与第三断路器电连接,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和第三断路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采集第一进线柜、第二进线柜以及母联柜的电压,根据采集的电压控制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以及第三断路器合闸或分闸,实现供电控制系统的自投自复,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供电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供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供电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人们的工作生活对电能的依赖越来越高,对供电可靠性、连续性的要求越来越严。目前,大多数双电源供电控制系统均采用各类继电器组合实现,其元件和接点比较多,因此,采用各类继电器组合的双电源供电控制系统操作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供电控制系统。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供电控制系统,包括第一进线柜、第二进线柜以及母联柜,所述第一进线柜包括第一断路器,所述第二进线柜包括第二断路器,所述母联柜包括第三断路器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分别与所述第三断路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和第三断路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采集所述第一进线柜、第二进线柜以及母联柜的电压,根据采集的电压控制所述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以及第三断路器合闸或分闸,实现供电控制系统的自投自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线柜包括第一转换开关、继电器1KP、继电器 3KP以及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继电器1KP、继电器3KP以及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电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分别与所述继电器1KP、继电器3KP电连接。
所述第二进线柜包括第二转换开关、继电器2KP、继电器4KP以及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二转换开关、继电器2KP、继电器4KP以及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电连接,所述第二断路器分别与所述继电器2KP、继电器4KP电连接。
所述母联柜包括第三转换开关、继电器5KP以及继电器6KP,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三转换开关、继电器5KP以及继电器6KP电连接;所述第三断路器分别与所述继电器5KP以及继电器6KP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第二转换开关和第三转换开关包括手动、自动以及停止三个挡位。
当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第二转换开关和第三转换开关转至自动挡位,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分别用于监视所述第一进线柜以及所述第二进线柜的电压。
若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监视到所述第一进线柜失电,所述第二进线柜有电且电压正常时,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 失电,并将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继电器3KP断开,所述第一断路器分闸,并控制所述继电器5KP闭合,所述第三断路器合闸,以使所述第二进线柜供电,实现所述供电控制系统的自投。
若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监视得到所述第一进线柜电压恢复且电压正常,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继电器6KP断开,所述第三断路器分闸,并控制所述继电器1KP闭合,所述第一断路器合闸,以使所述第一进线柜和所述第二进线柜供电,实现所述供电控制系统的自复。
若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监视到所述第一进线柜有电且电压正常时,所述第二进线柜失电时,所述第二监视继电器 2YJ1失电,并将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继电器4KP 断开,所述第二断路器分闸,并控制所述继电器5KP闭合,所述第三断路器合闸,以使所述第一进线柜供电,实现所述供电控制系统的自投。
若所述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监视得到所述第二进线柜电压恢复且电压正常,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继电器6KP断开,所述第三断路器分闸,并控制所述继电器2KP闭合,所述第二断路器合闸,以使所述第一进线柜和所述第二进线柜供电,实现所述供电控制系统的自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线柜还包括故障继电器1KA1,所述故障继电器 1KA1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第一断路器连接,若所述第一进线柜的负载侧发生故障,所述第一断路器跳闸,所述故障继电器1KA1闭合,将故障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进行闭锁,停止自投动作。
所述第二进线柜还包括故障继电器2KA1,所述故障继电器2KA1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连接,若所述第二进线柜的负载侧发生故障,所述第二断路器跳闸,所述故障继电器2KA1闭合,将故障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进行闭锁,停止自投动作。
所述母联柜还包括故障继电器3KA1,所述故障继电器3KA1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第三断路器连接,若所述第三断路器发生过流故障时,所述第三断路器跳闸,所述故障继电器3KA1闭合,将故障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进行闭锁,停止自复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线柜包括连锁中间继电器1KA,所述第二进线柜包括连锁中间继电器2KA,所述母联柜包括连锁中间继电器3KA,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1KA分别与所述第二进线柜和母联柜连接,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2KA分别与所述第一进线柜和母联柜连接,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 3KA分别与所述第一进线柜和第二进线柜连接。
若所述第一断路器合闸,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1KA断开,所述第一断路器分闸,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1KA闭合。
若所述第二断路器合闸,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2KA断开,所述第二断路器分闸,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2KA闭合。
若所述第三断路器合闸,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3KA断开,所述第三断路器分闸,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3KA闭合。
进一步的,所述母联柜还包括操作电源切换继电器3KA2,所述操作电源切换继电器3KA2包括第一常开触点、第二常开触点、第一常闭触点以及第二常闭触点,所述第一常开触点和第二常开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一进线柜连接,所述第一常闭触点和第二常闭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二进线柜连接。
当所述第一进线柜和第二进线柜均有电或只有所述第一进线柜有电,所述第一常开触点和所述第二常开触点闭合,所述第一常闭触点和所述第二常闭触点断开。
当所述第一进线柜失电,所述第二进线柜有电,所述第一常开触点和所述第二常开触点断开,所述第一常闭触点和所述第二常闭触点闭合。
进一步的,所述母联柜还包括控制电源切换继电器3KA3,所述控制电源切换继电器3KA3包括第三常开触点、第四常开触点、第三常闭触点以及第四常闭触点,所述第三常开触点和第四常开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一进线柜连接,所述第三常闭触点和第四常闭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二进线柜连接。
当所述第一进线柜和第二进线柜均有电或只有所述第一进线柜有电,所述第三常开触点和所述第四常开触点闭合,所述第三常闭触点和第四常闭触点断开。
当所述第一进线柜失电,所述第二进线柜有电,所述第三常开触点和所述第四常开触点断开,所述第三常闭触点和所述第四常闭触点闭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线柜包括第一合闸按钮以及第一分闸按钮,所述第一合闸按钮和第一分闸按钮分别与所述第一断路器连接。
所述第二进线柜包括第二合闸按钮以及第二分闸按钮,所述第二合闸按钮和第二分闸按钮分别与所述第二断路器连接。
所述母联柜包括第三合闸按钮以及第三分闸按钮,所述第三合闸按钮和第三分闸按钮分别与所述第三断路器连接。
当所述第一转换开关转至手动挡位,所述第一合闸按钮闭合,所述第一断路器合闸,当所述第二转换开关转至手动挡位,所述第二合闸按钮闭合,所述第二断路器合闸,当所述第三转换开关转至手动挡位,所述第三合闸按钮闭合,所述第三断路器合闸。
若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监视到所述第一进线柜失电,所述第二进线柜有电且电压正常时,所述第一断路器断开,将所述第三转换开关转至手动挡位,闭合所述第三合闸按钮,所述第三断路器合闸,以使所述第二进线柜供电。
若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监视到所述第一进线柜有电且电压正常时,所述第二进线柜失电时,所述第二断路器断开,将所述第三转换开关转至手动挡位,闭合所述第三合闸按钮,所述第三断路器合闸,以使所述第一进线柜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第二转换开关和第三转换开关包括手动、自动以及停止三个挡位。
当所述第一转换开关转至手动挡位,闭合所述第一分闸按钮,所述第一断路器跳闸,所述第一转换开关将跳闸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进行闭锁,停止自投动作,保持断电状态。
当所述第二转换开关转至手动挡位,闭合所述第二分闸按钮,所述第二断路器跳闸,所述第二转换开关将跳闸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进行闭锁,停止自投动作,保持断电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线柜包括第一合闸指示灯、第一分闸指示灯以及第一储能指示灯;所述第一合闸指示灯与所述第一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一分闸指示灯与所述第一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一储能指示灯与所述第一断路器连接。
当所述第一断路器合闸后,所述第一合闸指示灯变亮,当所述第一断路器分闸后,所述第一分闸指示灯变亮,当所述第一断路器的储能电机完成储能后,所述第一储能指示灯变亮。
所述第二进线柜包括第二合闸指示灯、第二分闸指示灯以及第二储能指示灯;所述第二合闸指示灯与所述第二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二分闸指示灯与所述第二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二储能指示灯与所述第二断路器连接。
当所述第二断路器合闸后,所述第二合闸指示灯变亮,当所述第二断路器分闸后,所述第二分闸指示灯变亮,当所述第二断路器的储能电机完成储能后,所述第二储能指示灯变亮。
所述母联柜包括第三合闸指示灯、第三分闸指示灯以及第三储能指示灯;所述第三合闸指示灯与所述第三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三分闸指示灯与所述第三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三储能指示灯与所述第三断路器连接。
当所述第三断路器合闸后,所述第三合闸指示灯变亮,当所述第三断路器分闸后,所述第三分闸指示灯变亮,当所述第三断路器的储能电机完成储能后,所述第三储能指示灯变亮。
本公开提供的供电系统,包括第一进线柜、第二进线柜以及母联柜,第一进线柜包括第一断路器,第二进线柜包括第二断路器,母联柜包括第三断路器以及控制器,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分别与第三断路器电连接,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和第三断路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采集第一进线柜、第二进线柜以及母联柜的电压,根据采集的电压控制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以及第三断路器合闸或分闸,实现供电控制系统的自投自复,操作方便。
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所提供的供电控制系统的一种方框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所提供的供电控制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所提供的供电控制系统中第一进线柜的一种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所提供的供电控制系统中第二进线柜的一种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所提供的供电控制系统中母联柜的一种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所提供的供电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一种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所提供的供电控制系统中第一进线柜的另一种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所提供的供电控制系统中第二进线柜的另一种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所提供的供电控制系统中第一进线柜的又一种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所提供的供电控制系统中第二进线柜的另一种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所提供的供电控制系统中母联柜的另一种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所提供的供电控制系统中第一进线柜的又一种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所提供的供电控制系统中第二进线柜的又一种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所提供的供电控制系统中母联柜的又一种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所提供的供电控制系统中母联柜的又一种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16为本公开所提供的供电控制系统中母联柜的又一种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17为本公开所提供的供电控制系统中控制器的一种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标:100-供电控制系统;10-第一进线柜;20-第二进线柜;30-母联柜; 31-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中附图,对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公开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公开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公开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人们的工作生活对电能的依赖越来越高,对供电可靠性、连续性的要求越来越严。目前,大多数双电源供电控制系统均采用各类继电器组合实现,其元件和接点比较多,因此,采用各类继电器组合的双电源供电控制系统不仅维护量较大、切换不够快速,而且可靠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用电的连续性。
基于上述研究,本公开提供一种供电控制系统,以改善上述问题。
请结合参阅图1,本公开提供的供电控制系统100包括第一进线柜10、第二进线柜20以及母联柜30,所述第一进线柜10包括第一断路器QF1,所述第二进线柜20包括第二断路器QF2,所述母联柜30包括第三断路器QF3以及控制器31,所述第一断路器QF1和所述第二断路器QF2分别与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电连接,所述控制器31分别与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第二断路器QF2和第三断路器QF3电连接。
其中,在本公开中,所述控制器31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Controller,PLC),请结合参阅图2,图2是本公开所提供的供电控制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断路器QF1通过一段母线与所述第三断路器QF3连接,所述第二断路器QF2通过二段母线与所述第三断路器QF3 连接。所述控制器31通过导线分别与所述第一断路器QF1、所述第二断路器QF2以及所述第三断路器QF3连接。
所述控制器31用于采集所述第一进线柜10、第二进线柜20以及母联柜30的电压,根据采集的电压控制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第二断路器QF2 以及第三断路器QF3进行合闸或分闸,进而实现供电控制系统100的自投自复。
进一步的,请结合参阅图3,图3为所述第一进线柜10(1#进线柜) 的电路连接示意图。所述第一进线柜10包括第一转换开关1SA、继电器1KP 以及继电器3KP。所述控制器31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1SA、继电器1KP 以及继电器3KP电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QF1分别与所述继电器1KP以及继电器3KP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转换开关1SA有三个挡位,分别是手动挡位、自动挡位和停止挡位,当所述第一转换开关1SA在手动挡位时,只允许手动操作,所述控制器31不能操作,在停止挡位时,手动和所述控制器31都不允许操作,在自动挡位时,只允许所述控制器31操作,手动不能操作。
所述继电器1KP通过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合闸线圈XF的第一端子 A2与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合闸线圈XF连接,所述继电器3KP通过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分闸线圈MX的第一端子C2与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分闸线圈MX连接。
所述继电器1KP与所述母联柜30中的控制器31连接,所述继电器3KP 与所述母联柜30中的控制器31连接;当所述第一转换开关1SA在自动挡位时,所述控制器31通过控制所述继电器1KP和所述继电器3KP,实现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合闸或分闸。
进一步的,请结合参阅图4,图4为所述第二进线柜20(2#进线柜) 的电路连接示意图。所述第二进线柜20包括第二转换开关2SA、继电器2KP 以及继电器4KP。所述控制器31分别与第二转换开关2SA、继电器2KP 以及继电器4KP电连接,所述第二断路器QF2分别与所述继电器2KP以及继电器4KP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转换开关2SA有三个挡位,分别是手动挡位、自动挡位和停止挡位,当所述第二转换开关2SA在手动挡位时,只允许手动操作,所述控制器31不能操作,在停止挡位时,手动和所述控制器31都不允许操作,在自动挡位时,只允许所述控制器31操作,手动不能操作。
所述继电器2KP通过所述第二断路器QF2的合闸线圈XF的第一端子 A2与所述第二断路器QF2的合闸线圈XF连接,所述继电器4KP通过所述第二断路器QF1的分闸线圈MX的第一端子C2与所述第二断路器QF2的分闸线圈MX连接。
所述继电器2KP与所述母联柜30中的控制器31连接,所述继电器4KP 与所述母联柜30中的控制器31连接;当所述第二转换开关2SA在自动挡位时,所述控制器31通过控制所述继电器2KP和所述继电器4KP,实现所述第二断路器QF2的合闸或分闸。
进一步的,请结合参阅图5,图5为所述母联柜30的电路连接示意图。所述母联柜30包括第三转换开关3SA、继电器5KP、继电器6KP。所述控制器31分别与所述第三转换开关3SA、继电器5KP以及继电器6KP电连接;所述第三断路器QF3分别与所述继电器5KP以及继电器6KP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转换开关3SA有三个挡位,分别是手动挡位、自动挡位和停止挡位,当所述第三转换开关3SA在手动挡位时,只允许手动操作,所述控制器31不能操作,在停止挡位时,手动和所述控制器31都不允许操作,在自动挡位时,只允许所述控制器31操作,手动不能操作。
所述继电器5KP通过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合闸线圈XF的第一端子 A2与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合闸线圈XF连接,所述继电器6KP通过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分闸线圈MX的第一端子C2与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分闸线圈MX连接。
所述继电器5KP与所述母联柜30中的控制器31连接,所述继电器6KP 与所述母联柜30中的控制器31连接;当所述第三转换开关3SA在自动挡位时,所述控制器31通过控制所述继电器5KP和所述继电器6KP,实现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合闸或分闸。
在本公开中,所述第一进线柜10还包括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和故障继电器1KA1,所述第二进线柜20还包括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和故障继电器2KA1,所述母联柜30还包括故障继电器3KA1。进一步的,请结合参阅图6,图6为所述控制器31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控制器 31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1SA、继电器1KP、继电器3KP、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以及故障继电器1KA1电连接,所述控制器31分别与所述第二转换开关2SA、继电器2KP、继电器4KP、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以及故障继电器2KA1电连接,所述控制器31分别与所述第三转换开关3SA、继电器5KP、继电器6KP以及故障继电器3KA1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转换开关1SA与所述控制器31的I3接口连接,所述继电器1KP与所述控制器31的Q0接口连接,所述继电器3KP与所述控制器31的Q2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与所述控制器31的I2接口连接,所述故障继电器1KA1与所述控制器31的I1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QF1与所述控制器31的I0接口连接;所述第二转换开关2SA与所述控制器31的I7接口连接,所述继电器2KP与所述控制器31的Q1接口连接,所述继电器4KP与所述控制器31的Q3接口连接,所述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与所述控制器31的I6接口连接,所述故障继电器2KA1与所述控制器31的I5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断路器QF2与所述控制器31的I4接口连接;所述第三转换开关3SA与所述控制器31的I10接口连接,所述继电器5KP与所述控制器31的Q4接口连接,所述继电器6KP与所述控制器 31的Q5接口连接,所述故障继电器3KA1与所述控制器31的I9接口连接,所述第三断路器QF3与所述控制器31的I8接口连接。
图6中,3FU6、3FU7、3FU8和3FU9为熔断器。
进一步的,在本公开中,当所述第一转换开关1SA、第二转换开关2SA 和第三转换开关3SA转至自动位置,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分别用于监视所述第一进线柜10以及所述第二进线柜20的电压,所述控制器31采集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 的监视情况,根据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的监视情况控制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第二断路器QF2以及第三断路器QF3合闸或分闸,实现供电控制系统100的自投自复。
若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监视到所述第一进线柜10失电,所述第二进线柜20有电且电压正常时,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失电,并将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31,所述控制器31控制所述继电器3KP断开,所述第一断路器QF1分闸,并控制所述继电器5KP闭合,所述第三断路器QF3合闸,以使所述第二进线柜20供电,实现所述供电控制系统100的自投。
在本公开中,当所述第一转换开关1SA、第二转换开关2SA和第三转换开关3SA转至自动挡位时,所述第一转换开关1SA、所述第二转换开关 2SA、所述第三转换开关3SA分别将自动控制信号传输到所述控制器31输入端M2.1、M2.2、M1.4,当所述第一进线柜10的进线电压有电,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将动作信号传输得到所述控制器31输入端M0.3,所述第二进线柜20的进线电压有电,所述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将动作信号传输到所述控制器31输入端M0.6,同时,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合闸信号传输到所述控制器31输入端M0.1,所述第二断路器QF2的合闸信号传输到所述控制器31输入端M0.4,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合闸信号没有传输到所述控制器31输入端M0.7,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故障信号没有传输到所述控制器31输入端M0.2,所述第二断路器QF2的故障信号没有传输到所述控制器31输入端M0.5,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故障信号没有传输到所述控制器31输入端M0.7,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断路器QF1合闸和所述第二断路器QF2合闸,所述第三断路器QF3分闸为所述供电控制系统100的正常供电状态。
进一步的,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7,当所述第二进线柜20有电且电压正常,所述第一进线柜10失电,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监测到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1L11、1L12、1L13三相电压无电时,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失电,并将失电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31,所述控制器31输入端 M0.3的信号从有到无时,所述控制器31开始备自投动作,所述控制器31 输出端Q0.2和输出端Q1.4输出信号,所述继电器3KP和所述继电器5KP 得电动作,所述继电器3KP断开,所述第一断路器QF1分闸,所述继电器 5KP闭合,所述第三断路器QF3合闸,所述控制器31输入端M0.1(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信号从有到无,所述控制器31输入端M0.7(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信号输入,所述控制器31的备自投动作完成,由所述第二进线柜 20供电。
若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监视得到所述第一进线柜10电压恢复且电压正常,所述控制器31控制所述继电器6KP断开,所述第三断路器QF3 分闸,并控制所述继电器1KP闭合,所述第一断路器QF1合闸,以使所述第一进线柜10和所述第二进线柜20供电,实现所述供电控制系统100的自复。
其中,当所述第一进线柜10的电源恢复供电时,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 1YJ1监测到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1L11、1L12、1L13三相电压有电,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动作,并将得电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31,所述控制器31输入端M0.3有信号输入,所述控制器31输出端Q0.0和输出端Q1.5 信号输出,所述继电器1KP和所述继电器6KP得电动作,所述继电器1KP 闭合,所述第一断路器QF1合闸,所述继电器6KP断开,所述第三断路器 QF3分闸,所述控制器31输入端M0.1(所述第一断路器QF1)有信号输入,所述控制器31输入端M0.7(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信号由有到无,所述控制器31的自复动作完成,由所述第一进线柜10和所述第二进线柜20供电。图7中,1FU11、1FU12和1FU13为熔断器。
若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监视到所述第一进线柜10有电且电压正常时,所述第二进线柜20失电时,所述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失电,并将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31,所述控制器31控制所述继电器4KP断开,所述第二断路器QF2分闸,并控制所述继电器5KP 闭合,所述第三断路器QF3合闸,以使所述第一进线柜10供电,实现所述供电控制系统100的自投。
进一步的,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8,当所述第一进线柜10有电且电压正常时,所述第二进线柜20失电,所述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监测到所述断路器QF2的2L11、2L12、2L13三相电压无电时,所述第二监视继电器 2YJ1失电,并将失电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31,所述控制器31输入端M0.6 的信号从有到无,所述控制器31开始备自投动作,所述控制器31输出端Q0.3和输出端Q1.4输出信号,所述继电器4KP和所述继电器5KP得电动作,所述继电器4KP断开,所述第二断路器QF2分闸,所述继电器5KP 闭合,所述第三断路器QF3合闸,所述控制器31输入端M0.4(所述第二断路器QF2)的信号从有到无,所述控制器31输入端M0.7(所述第三断路器 QF3)的信号输入,所述控制器31的备自投动作完成,由所述第一进线柜10 供电。
若所述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监视得到所述第二进线柜20电压恢复且电压正常,所述控制器31控制所述继电器6KP断开,所述第三断路器QF3 分闸,并控制所述继电器2KP闭合,所述第二断路器QF2合闸,以使所述第一进线柜10和所述第二进线柜20供电,实现所述供电控制系统100的自复。
其中,当所述第二进线柜20的电源恢复供电时,所述第二监视继电器 2YJ1监测到所述断路器QF2的2L11、2L12、2L13三相电压有电时,所述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动作,并将失电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31,所述控制器31输入端M0.6有输入信号,所述控制器31输出端Q0.1和输出端Q1.5 信号输出,所述继电器2KP和所述继电器6KP得电动作,所述继电器2KP闭合,所述第二断路器QF2合闸,所述继电器6KP断开,所述第三断路器 QF3分闸,所述控制器31输入端M0.4(所述第二断路器QF2)有信号输入,所述控制器31输入端M0.7(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信号由有到无,所述控制器31的自复动作完成,由所述第一进线柜10和所述第二进线柜20供电。图8中,2FU11、2FU12和2FU13为熔断器。
进一步的,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9,所述故障继电器1KA1分别与所述控制器31和所述第一断路器QF1连接,若所述第一进线柜10的负载侧发生故障,所述第一断路器QF1跳闸,所述故障继电器1KA1闭合,将故障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器31,所述控制器31进行闭锁,停止自投动作。
进一步的,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10,所述故障继电器2KA1分别与所述控制器31和所述第二断路器QF2连接,若所述第二进线柜20的负载侧发生故障,所述第二断路器QF2跳闸,所述故障继电器2KA1闭合,将故障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器31,所述控制器31进行闭锁,停止自投动作。
进一步的,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11,所述故障继电器3KA1分别与所述控制器31和所述第三断路器QF3连接,若所述第三断路器QF3发生过流故障时,所述第三断路器QF3跳闸,所述故障继电器3KA1闭合,将故障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器31,所述控制器31进行闭锁,停止自复动作。
在所述控制器31备自投动作过程中,如果所述控制器31输入端M0.2、 M0.5、M0.8有所述第一断路器QF1、所述第二断路器QF2、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故障信号输入时,所述控制器31都闭锁信号输出,停止备自投动作。
进一步的,请返回结合参阅图9,所述第一进线柜10还包括连锁中间继电器1KA,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1KA分别与所述第二进线柜20和母联柜30连接,若所述第一断路器QF1合闸,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1KA断开,所述第一断路器QF1分闸,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1KA闭合。
进一步的,请返回结合参阅图10,所述第二进线柜20包括连锁中间继电器2KA,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2KA分别与所述第一进线柜10和母联柜30连接,若所述第二断路器QF2合闸,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2KA断开,所述第二断路器QF2分闸,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2KA闭合。
进一步的,请返回结合参阅图11,所述母联柜30包括连锁中间继电器 3KA,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3KA分别与所述第一进线柜10和第二进线柜 20连接,若所述第三断路器QF3合闸,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3KA断开,所述第三断路器QF3分闸,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3KA闭合。
请结合参阅图3、图9和图12,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1KA分别引至所述母联柜30和所述第二进线柜20的合闸回路和欠压回路,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3KA、连锁中间继电器2KA是由所述母联柜30和所述第二进线柜 20引来的断路器辅助信号,与所述第一进线柜10的合闸回路和欠压回路连接,主要是实现电气连锁,防止3台断路器同时合闸,只允许同时有2台断路器合闸。当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1KA闭合时,所述第一断路器QF1分闸,所述母联柜30中的第三断路器QF3和所述第二进线柜20中的第二断路器QF2合闸。在所述第三断路器QF3、所述第二断路器QF2合闸时,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3KA、连锁中间继电器2KA断开,所述第一断路器QF1 的欠压线圈MN失电,所述第一断路器QF1不能合闸。
图9中,1FU1为熔断器,1JT为急停按钮,当所述急停按钮1JT闭合时,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欠压线圈MN失电,所述第一断路器QF1不能合闸。图12中,ZK2为所述控制器31的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ZK2作为控制器31的控制电源。
请结合参阅图4、图10和图13,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2KA分别引至所述母联柜30和所述第一进线柜10的合闸回路和欠压回路,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3KA、连锁中间继电器1KA是由所述母联柜30和所述第一进线柜10引来的断路器辅助信号,与所述第二进线柜20的合闸回路和欠压回路连接,主要是实现电气连锁,防止3台断路器同时合闸,只允许同时有2台断路器合闸。当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2KA闭合时,所述第二断路器QF2 分闸,所述母联柜30中的第三断路器QF3和所述第一进线柜10中的第一断路器QF1合闸。在所述第三断路器QF3、所述第一断路器QF1合闸时,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3KA、连锁中间继电器1KA断开,所述第二断路器 QF2的欠压线圈MN失电,所述第二断路器QF2不能合闸。
图10中,2FU1为熔断器,2JT为急停按钮,当所述急停按钮2JT闭合时,所述第二断路器QF2的欠压线圈MN失电,所述第二断路器QF2不能合闸。图13中,ZK2为控制器31的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ZK2作为控制器31的控制电源。
请结合参阅图5、图11和图14,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3KA分别引至所述第二进线柜20和所述第一进线柜10的合闸回路和欠压回路,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2KA、连锁中间继电器1KA是由所述第二进线柜20和所述第一进线柜10引来的断路器辅助信号,与所述母联柜30的合闸回路和欠压回路连接,主要是实现电气连锁,防止3台断路器同时合闸,只允许同时有2台断路器合闸。当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3KA闭合时,所述第三断路器QF3分闸,所述第二进线柜20中的第二断路器QF2和所述第一进线柜 10中的第一断路器QF1合闸。在所述第二断路器QF2、所述第一断路器 QF1合闸时,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2KA、连锁中间继电器1KA断开,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欠压线圈MN失电,所述第三断路器QF3不能合闸。
图11中,3JT为急停按钮,当所述急停按钮3JT闭合时,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欠压线圈MN失电,所述第三断路器QF3不能合闸。
所述母联柜30还包括继电器7KP、继电器8KP、备自投投入指示灯 3HR2以及备自投故障报警指示灯3HY2,所述继电器7KP与所述备自投投入指示灯3HR2连接,所述继电器8KP与所述备自投故障报警指示灯3HY2 连接,所述继电器7KP与所述控制器31的Q6接口连接,所述继电器8KP 与所述控制器31的Q7接口连接。
当所述控制器31备自投投入时,所述继电器7KP动作,所述继电器 7KP闭合,所述备自投投入指示灯3HR2变亮,当所述控制器31备自投没有正常投入时,所述继电器8KP动作,所述继电器8KP闭合,所述备自投故障报警指示灯3HY2变亮。
进一步的,请结合参阅图15,所述母联柜30还包括操作电源切换继电器3KA2,所述操作电源切换继电器3KA2包括第一常开触点3KA2(11,14)、第二常开触点3KA2(31,34)、第一常闭触点3KA2(21,22)以及第二常闭触点3KA2(41,42),所述第一常开触点3KA2(11,14)和第二常开触点3KA2(31, 34)分别与所述第一进线柜10连接,所述第一常闭触点3KA2(21,22)和第二常闭触点3KA2(41,42)分别与所述第二进线柜20连接。
当所述第一进线柜10和第二进线柜20均有电或只有所述第一进线柜 10有电,所述第一常开触点3KA2(11,14)和所述第二常开触点3KA2(31, 34)闭合,所述第一常闭触点3KA2(21,22)和所述第二常闭触点3KA2(41,42)断开,3L、3N电源有输出。
当所述第一进线柜10失电,所述第二进线柜20有电,所述第一常开触点3KA2(11,14)和所述第二常开触点3KA2(31,34)断开,所述第一常闭触点3KA2(21,22)和所述第二常闭触点3KA2(41,42)闭合,3L、3N电源有输出,通过所述操作电源切换继电器3KA2,即可保证只要有一路进线有电,就可以保证两进线一母联正常操作。图15中,3FU2和3FU3为熔断器。
进一步的,请结合参阅图16,所述母联柜30还包括操作电源切换继电器3KA2',所述操作电源切换继电器3KA2'作为所述母联柜30欠压回路控制电源,当所述第三断路器QF3进线电源3L1和出线电源3L11都有电或者只有进线电源3L1有电时,所述操作电源切换继电器3KA2'得电,其常开辅助触点3KA2'(11,14)闭合,常闭辅助触点3KA2'(21,22)打开,302a、3N电源有输出,当所述第三断路器QF3进线电源3L1失电,出线电源3L11 有电时,继电器3KA2'失电,其常开辅助触点3KA2'(11,14)打开合,常闭辅助触点3KA2'(21,22)闭合,302a、3N电源也有输出,通过所述操作电源切换继电器3KA2',即可保证只要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进线端和出线端一端有电,就可以保证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正常合闸和分闸操作。图16中,3FU4和3FU5为熔断器。
进一步的,请结合参阅图17,所述母联柜30还包括控制电源切换继电器3KA3,所述控制电源切换继电器3KA3包括第三常开触点3KA3(11,14)、第四常开触点3KA3(31,34)、第三常闭触点3KA3(21,22)以及第四常闭触点3KA3(41,42),所述第三常开触点3KA3(11,14)和第四常开触点3KA3(31, 34)分别与所述第一进线柜10连接,所述第三常闭触点3KA3(21,22)和第四常闭触点3KA3(41,42)分别与所述第二进线柜20连接。
当所述第一进线柜10和第二进线柜20均有电或只有所述第一进线柜10有电,所述第三常开触点3KA3(11,14)和第四常开触点3KA3(31,34) 闭合,所述第三常闭触点3KA3(21,22)和第四常闭触点3KA3(41,42)断开, L531、N531电源有输出,通过开关电源KDY变为直流24V供给所述控制器31。
当所述第一进线柜10失电,所述第二进线柜20有电,所述第三常开触点3KA3(11,14)和第四常开触点3KA3(31,34)断开,所述第三常闭触点 3KA3(21,22)和第四常闭触点3KA3(41,42)闭合,L531、N531电源有输出,通过所述控制电源切换继电器3KA3,即可保证只要有一路进线有电,就可以保证所述控制器31有电正常工作。图17中,3FU21、3FU22、3FU23和3FU24为熔断器。
进一步的,请返回结合参阅图3,所述第一进线柜10包括第一合闸按钮1SBG以及第一分闸按钮1SBR,所述第一合闸按钮1SBG和第一分闸按钮1SBR分别与所述第一断路器QF1连接。当所述第一转换开关1SA转至手动挡位,所述第一合闸按钮1SBG闭合,所述第一断路器QF1合闸。
其中,所述第一合闸按钮1SBG通过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合闸线圈 XF的第一端子A2与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合闸线圈XF连接,所述第一分闸按钮1SBR通过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分闸线圈MX的第一端子C2 与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分闸线圈MX连接。
当所述第一转换开关1SA在手动挡位时,闭合所述第一合闸按钮 1SBG,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合闸线圈XF得电吸合,所述第一断路器 QF1合闸;闭合所述第一分闸按钮1SBR,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分闸线圈MX得电吸合,所述第一断路器QF1分闸。
请返回结合参阅图4,所述第二进线柜20包括第二合闸按钮2SBG以及第二分闸按钮2SBR,第二合闸按钮2SBG以及第二分闸按钮2SBR分别与所述第二断路器QF2连接,当所述第二转换开关2SA转至手动挡位,所述第二合闸按钮2SBG闭合,所述第二断路器QF2合闸。
其中,所述第二合闸按钮2SBG通过所述第二断路器QF2的合闸线圈 XF的第一端子A2与所述第二断路器QF2的合闸线圈XF连接,所述第二分闸按钮2SBR通过所述第二断路器QF1的分闸线圈MX的第一端子C2 与所述第二断路器QF2的分闸线圈MX连接。
当所述第二转换开关2SA在手动挡位时,闭合所述第二合闸按钮 2SBG,所述第二断路器QF2的合闸线圈XF得电吸合,所述第二断路器 QF2合闸;闭合所述第二分闸按钮2SBR,所述第二断路器QF2的分闸线圈MX得电吸合,所述第二断路器QF1分闸。
请返回结合参阅图5,所述母联柜30包括第三合闸按钮3SBG以及第三分闸按钮3SBR,所述第三合闸按钮3SBG以及第三分闸按钮3SBR分别与所述第三断路器QF3连接;当所述第三转换开关3SA转至手动挡位,所述第三合闸按钮3SBG闭合,所述第三断路器QF3合闸。
其中,所述第三合闸按钮3SBG通过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合闸线圈XF的第一端子A2与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合闸线圈XF连接,所述第三分闸按钮3SBR通过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分闸线圈MX的第一端子C2 与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分闸线圈MX连接。当所述第三转换开关3SA在手动挡位时,闭合所述第三合闸按钮3SBG,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合闸线圈XF得电吸合,所述第三断路器QF3合闸;闭合所述第三分闸按钮 3SBR,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分闸线圈MX得电吸合,所述第三断路器 QF3分闸。
在本公开中,若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监视到所述第一进线柜10失电,所述第二进线柜20有电且电压正常时,所述第一断路器QF1断开,将所述第三转换开关3SA转至手动挡位,闭合所述第三合闸按钮3SBG,所述第三断路器QF3合闸,以使所述第二进线柜 20供电。
若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监视到所述第一进线柜10有电且电压正常时,所述第二进线柜20失电时,所述第二断路器QF2断开,将所述第三转换开关3SA转至手动挡位,闭合所述第三合闸按钮3SBG,所述第三断路器QF3合闸,以使所述第一进线柜10供电。
在本公开中,当所述第一转换开关1SA转至手动挡位,闭合所述第一分闸按钮1SBR,所述第一断路器QF1跳闸,所述第一转换开关1SA将跳闸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器31,所述控制器31进行闭锁,停止自投动作,保持断电状态。
在本公开中,当所述第二转换开关2SA转至手动挡位,闭合所述第二分闸按钮2SBR,所述第二断路器QF2跳闸,所述第二转换开关2SA将跳闸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器31,所述控制器31进行闭锁,停止自投动作,保持断电状态。
进一步的,请返回结合参阅图9,所述第一进线柜10包括第一合闸指示灯1HR、第一分闸指示灯1HG以及第一储能指示灯1HY;所述第一合闸指示灯1HR与所述第一断路器QF1连接,所述第一分闸指示灯1HG与所述第一断路器QF1连接,所述第一储能指示灯1HY与所述第一断路器QF1 连接。
当所述第一断路器QF1合闸后,所述第一合闸指示灯1HR变亮,当所述第一断路器QF1分闸后,所述第一分闸指示灯1HG变亮,当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储能电机完成储能后,所述第一储能指示灯1HY变亮。
其中,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储能电机MCH在储能时,所述储能电机MCH的第一端子B2和第二端子B1接通,当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储能电机MCH完成储能后,所述储能电机MCH的第二端子B1和第三端子 B3接通,储能指示灯1HY变亮,同时所述第一断路器QF1可以进行电动合闸操作;当所述第一断路器QF1合闸后,所述合闸指示1HR指示灯变亮,当所述第一断路器QF1分闸后,所述分闸指示灯1HG变亮。
图9中,A1为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合闸线圈XF的第二端子,C1 为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分闸线圈MX的第二端子,D2为所述第一断路器 QF1的欠压线圈的第一端子,D1为所述第一断路器QF1的欠压线圈的第二端子,图3中,3L、3N为电源,ZK1为电源开关。
请返回结合参阅图10,所述第二进线柜20包括第二合闸指示灯2HR、第二分闸指示灯2HG以及第二储能指示灯2HY;所述第二合闸指示灯2HR 与所述第二断路器QF2连接,所述第二分闸指示灯2HG与所述第二断路器连接QF2,所述第二储能指示灯2HY与所述第二断路器QF2连接。
当所述第二断路器QF2合闸后,所述第二合闸指示灯2HR变亮,当所述第二断路器QF2分闸后,所述第二分闸指示灯2HG变亮,当所述第二断路器QF2的储能电机MCH完成储能后,所述第二储能指示灯2HY变亮。
其中,所述第二断路器QF2的储能电机MCH在储能时,所述储能电机MCH的第一端子B2和第二端子B1接通,当所述第二断路器QF2的储能电机MCH完成储能后,所述储能电机MCH的第二端子B1和第三端子 B3接通,储能指示灯2HY变亮,同时所述第二断路器QF2可以进行电动合闸操作;当所述第二断路器QF2合闸后,所述合闸指示2HR指示灯变亮,当所述第二断路器QF2分闸后,所述分闸指示灯2HG变亮。
图10中,A1为所述第二断路器QF2的合闸线圈XF的第二端子,C1 为所述第二断路器QF2的分闸线圈MX的第二端子,D2为所述第二断路器 QF2的欠压线圈的第一端子,D1为所述第二断路器QF2的欠压线圈的第二端子,图4中,3L、3N为电源,ZK1为电源开关。
请返回结合参阅图11,所述母联柜30包括第三合闸指示灯3HR、第三分闸指示灯3HG以及第三储能指示灯3HY;所述第三合闸指示灯3HR与所述第三断路器QF3连接,所述第三分闸指示灯3HG与所述第三断路器连接QF3,所述第三储能指示灯3HY与所述第三断路器QF3连接。
当所述第三断路器QF3合闸后,所述第三合闸指示灯3HR变亮,当所述第三断路器QF3分闸后,所述第三分闸指示灯3HG变亮,当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储能电机MCH完成储能后,所述第三储能指示灯3HY变亮。
其中,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储能电机MCH在储能时,所述储能电机MCH的第一端子B2和第二端子B1接通,当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储能电机MCH完成储能后,所述储能电机MCH的第二端子B1和第三端子 B3接通,储能指示灯3HY变亮,同时所述第三断路器QF3可以进行电动合闸操作;当所述第三断路器QF3合闸后,所述合闸指示3HR指示灯变亮,当所述第三断路器QF3分闸后,所述分闸指示灯3HG变亮。
图11中,A1为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合闸线圈XF的第二端子,C1 为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分闸线圈MX的第二端子,D2为所述第三断路器 QF3的欠压线圈的第一端子,D1为所述第三断路器QF3的欠压线圈的第二端子,图5中,3L、3N为电源,3FU1为熔断器。
综上,本公开提供的供电系统,包括第一进线柜、第二进线柜以及母联柜,第一进线柜包括第一断路器,第二进线柜包括第二断路器,母联柜包括第三断路器以及控制器,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分别与第三断路器电连接,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和第三断路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采集第一进线柜、第二进线柜以及母联柜的电压,根据采集的电压控制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以及第三断路器合闸或分闸,实现供电控制系统的自投自复,操作方便、动作迅速、可靠性高且维护成本低。
除此之外,在本公开中,第一进线、第二进线以及母联通过第一转换开关1SA、第二转换开关2SA以及第三转换开关3SA,不仅可以实现手动的分合闸动作,也可以通过控制器实现自动的分合闸动作。基于控制器实现自投自复的供电控制系统,对两路进线的双电源能够稳定、迅速、可靠的进行投切,并且投切方案通过控制器来实现,不用改变外部接线,操作方便,并且还可以进行故障判断和闭锁自投功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降低后续的维护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Claims (10)

1.一种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进线柜、第二进线柜以及母联柜,所述第一进线柜包括第一断路器,所述第二进线柜包括第二断路器,所述母联柜包括第三断路器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断路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分别与所述第三断路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和第三断路器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采集所述第一进线柜、第二进线柜以及母联柜的电压,根据采集的电压控制所述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以及第三断路器合闸或分闸,实现供电控制系统的自投自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线柜包括第一转换开关、继电器1KP、继电器3KP以及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继电器1KP、继电器3KP以及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电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分别与所述继电器1KP、继电器3KP电连接;
所述第二进线柜包括第二转换开关、继电器2KP、继电器4KP以及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二转换开关、继电器2KP、继电器4KP以及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电连接,所述第二断路器分别与所述继电器2KP、继电器4KP电连接;
所述母联柜包括第三转换开关、继电器5KP以及继电器6KP,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三转换开关、继电器5KP以及继电器6KP电连接;所述第三断路器分别与所述继电器5KP以及继电器6KP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第二转换开关和第三转换开关包括手动、自动以及停止三个挡位;
当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第二转换开关和第三转换开关转至自动挡位,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分别用于监视所述第一进线柜以及所述第二进线柜的电压;
若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监视到所述第一进线柜失电,所述第二进线柜有电且电压正常时,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失电,并将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继电器3KP断开,所述第一断路器分闸,并控制所述继电器5KP闭合,所述第三断路器合闸,以使所述第二进线柜供电,实现所述供电控制系统的自投;
若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监视得到所述第一进线柜电压恢复且电压正常,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继电器6KP断开,所述第三断路器分闸,并控制所述继电器1KP闭合,所述第一断路器合闸,以使所述第一进线柜和所述第二进线柜供电,实现所述供电控制系统的自复;
若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监视到所述第一进线柜有电且电压正常时,所述第二进线柜失电时,所述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失电,并将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继电器4KP断开,所述第二断路器分闸,并控制所述继电器5KP闭合,所述第三断路器合闸,以使所述第一进线柜供电,实现所述供电控制系统的自投;
若所述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监视得到所述第二进线柜电压恢复且电压正常,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继电器6KP断开,所述第三断路器分闸,并控制所述继电器2KP闭合,所述第二断路器合闸,以使所述第一进线柜和所述第二进线柜供电,实现所述供电控制系统的自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线柜还包括故障继电器1KA1,所述故障继电器1KA1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第一断路器连接,若所述第一进线柜的负载侧发生故障,所述第一断路器跳闸,所述故障继电器1KA1闭合,将故障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进行闭锁,停止自投动作;
所述第二进线柜还包括故障继电器2KA1,所述故障继电器2KA1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断路器连接,若所述第二进线柜的负载侧发生故障,所述第二断路器跳闸,所述故障继电器2KA1闭合,将故障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进行闭锁,停止自投动作;
所述母联柜还包括故障继电器3KA1,所述故障继电器3KA1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第三断路器连接,若所述第三断路器发生过流故障时,所述第三断路器跳闸,所述故障继电器3KA1闭合,将故障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进行闭锁,停止自复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线柜包括连锁中间继电器1KA,所述第二进线柜包括连锁中间继电器2KA,所述母联柜包括连锁中间继电器3KA,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1KA分别与所述第二进线柜和母联柜连接,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2KA分别与所述第一进线柜和母联柜连接,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3KA分别与所述第一进线柜和第二进线柜连接,
若所述第一断路器合闸,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1KA断开,所述第一断路器分闸,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1KA闭合;
若所述第二断路器合闸,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2KA断开,所述第二断路器分闸,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2KA闭合;
若所述第三断路器合闸,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3KA断开,所述第三断路器分闸,所述连锁中间继电器3KA闭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联柜还包括操作电源切换继电器3KA2,所述操作电源切换继电器3KA2包括第一常开触点、第二常开触点、第一常闭触点以及第二常闭触点,所述第一常开触点和第二常开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一进线柜连接,所述第一常闭触点和第二常闭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二进线柜连接;
当所述第一进线柜和第二进线柜均有电或只有所述第一进线柜有电,所述第一常开触点和所述第二常开触点闭合,所述第一常闭触点和所述第二常闭触点断开;
当所述第一进线柜失电,所述第二进线柜有电,所述第一常开触点和所述第二常开触点断开,所述第一常闭触点和所述第二常闭触点闭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联柜还包括控制电源切换继电器3KA3,所述控制电源切换继电器3KA3包括第三常开触点、第四常开触点、第三常闭触点以及第四常闭触点,所述第三常开触点和第四常开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一进线柜连接,所述第三常闭触点和第四常闭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二进线柜连接;
当所述第一进线柜和第二进线柜均有电或只有所述第一进线柜有电,所述第三常开触点和所述第四常开触点闭合,所述第三常闭触点和第四常闭触点断开;
当所述第一进线柜失电,所述第二进线柜有电,所述第三常开触点和所述第四常开触点断开,所述第三常闭触点和所述第四常闭触点闭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线柜包括第一合闸按钮以及第一分闸按钮,所述第一合闸按钮和第一分闸按钮分别与所述第一断路器连接;
所述第二进线柜包括第二合闸按钮以及第二分闸按钮,所述第二合闸按钮和第二分闸按钮分别与所述第二断路器连接;
所述母联柜包括第三合闸按钮以及第三分闸按钮,所述第三合闸按钮和第三分闸按钮分别与所述第三断路器连接;
当所述第一转换开关转至手动挡位,所述第一合闸按钮闭合,所述第一断路器合闸,当所述第二转换开关转至手动挡位,所述第二合闸按钮闭合,所述第二断路器合闸,当所述第三转换开关转至手动挡位,所述第三合闸按钮闭合,所述第三断路器合闸;
若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监视到所述第一进线柜失电,所述第二进线柜有电且电压正常时,所述第一断路器断开,将所述第三转换开关转至手动挡位,闭合所述第三合闸按钮,所述第三断路器合闸,以使所述第二进线柜供电;
若所述第一监视继电器1YJ1、第二监视继电器2YJ1监视到所述第一进线柜有电且电压正常时,所述第二进线柜失电时,所述第二断路器断开,将所述第三转换开关转至手动挡位,闭合所述第三合闸按钮,所述第三断路器合闸,以使所述第一进线柜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开关、第二转换开关和第三转换开关包括手动、自动以及停止三个挡位;
当所述第一转换开关转至手动挡位,闭合所述第一分闸按钮,所述第一断路器跳闸,所述第一转换开关将跳闸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进行闭锁,停止自投动作,保持断电状态;
当所述第二转换开关转至手动挡位,闭合所述第二分闸按钮,所述第二断路器跳闸,所述第二转换开关将跳闸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进行闭锁,停止自投动作,保持断电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线柜包括第一合闸指示灯、第一分闸指示灯以及第一储能指示灯;所述第一合闸指示灯与所述第一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一分闸指示灯与所述第一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一储能指示灯与所述第一断路器连接;
当所述第一断路器合闸后,所述第一合闸指示灯变亮,当所述第一断路器分闸后,所述第一分闸指示灯变亮,当所述第一断路器的储能电机完成储能后,所述第一储能指示灯变亮;
所述第二进线柜包括第二合闸指示灯、第二分闸指示灯以及第二储能指示灯;所述第二合闸指示灯与所述第二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二分闸指示灯与所述第二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二储能指示灯与所述第二断路器连接;
当所述第二断路器合闸后,所述第二合闸指示灯变亮,当所述第二断路器分闸后,所述第二分闸指示灯变亮,当所述第二断路器的储能电机完成储能后,所述第二储能指示灯变亮;
所述母联柜包括第三合闸指示灯、第三分闸指示灯以及第三储能指示灯;所述第三合闸指示灯与所述第三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三分闸指示灯与所述第三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三储能指示灯与所述第三断路器连接;
当所述第三断路器合闸后,所述第三合闸指示灯变亮,当所述第三断路器分闸后,所述第三分闸指示灯变亮,当所述第三断路器的储能电机完成储能后,所述第三储能指示灯变亮。
CN201920050783.2U 2019-01-11 2019-01-11 供电控制系统 Active CN2092502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50783.2U CN209250242U (zh) 2019-01-11 2019-01-11 供电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50783.2U CN209250242U (zh) 2019-01-11 2019-01-11 供电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50242U true CN209250242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36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50783.2U Active CN209250242U (zh) 2019-01-11 2019-01-11 供电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5024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9429A (zh) * 2019-12-12 2020-02-21 中环天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进线柜和一母联柜的自动连锁控制系统及操作方法
CN113595223A (zh) * 2021-07-29 2021-11-02 陈佃鹏 一种多台区互为备用电源的断电切换系统
CN117375208A (zh) * 2023-11-01 2024-01-09 希格玛电气(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自投设备的控制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9429A (zh) * 2019-12-12 2020-02-21 中环天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两进线柜和一母联柜的自动连锁控制系统及操作方法
CN113595223A (zh) * 2021-07-29 2021-11-02 陈佃鹏 一种多台区互为备用电源的断电切换系统
CN113595223B (zh) * 2021-07-29 2023-10-17 陈佃鹏 一种多台区互为备用电源的断电切换系统
CN117375208A (zh) * 2023-11-01 2024-01-09 希格玛电气(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自投设备的控制系统
CN117375208B (zh) * 2023-11-01 2024-05-24 希格玛电气(珠海)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自投设备的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50242U (zh) 供电控制系统
CN101262144A (zh) 同轨道模数化双电源转换开关装置
CN104122790A (zh) 冷却系统
CN201174618Y (zh) 微机电源快速切换控制装置
CN201413941Y (zh) 变压器智能风冷控制柜
CN109693689B (zh) 一种用于牵引切断的安全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9709746U (zh) 一种双电源切换电路及装置
CN218243096U (zh) 一种高温堆应急母线的电源控制回路及电力系统
CN103647280A (zh) 双路供电智能联络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CN101728773B (zh) 基于光耦控制的全适应高压开关控制器
CN202353016U (zh) 二进线一母联的自投自复电路
CN208158232U (zh) 一种用于消防水泵控制柜的智能低压系统
CN213782957U (zh) 一种ups外部维修旁路开关锁定控制电路
CN201590352U (zh) 新型智能联锁装置
CN204271746U (zh) 备用电源自投装置
CN113140971A (zh) 一种防震动高压开关柜断路器防跳跃系统
CN201388081Y (zh) 两套直流母线故障自动互投装置
CN203761037U (zh) 线路不停电保护装置消除缺陷配合仪
CN2222979Y (zh) 备用电源自投控制装置
CN201075659Y (zh) 具有自检功能的铁路信号专用智能断路器
CN204858744U (zh) 断路器两侧隔离开关操作电源智能投入装置
CN220107565U (zh) 一种防止断路器控制回路断线误报警的电路
CN214481406U (zh) 一种智能消防照明用市电故障停电监测装置
CN215870907U (zh) 一种微型智能开关设备
CN215897139U (zh) 多功能配电控制抽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