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44499U - 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 - Google Patents

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44499U
CN209244499U CN201821650175.7U CN201821650175U CN209244499U CN 209244499 U CN209244499 U CN 209244499U CN 201821650175 U CN201821650175 U CN 201821650175U CN 209244499 U CN209244499 U CN 2092444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lling tool
power
linkage
tool
lea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5017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广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65017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444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444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444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该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包括:依次同轴套设的导位联动钻具、中动力钻具和上动力钻具;所述上动力钻具和中动力钻具分别配备有一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能够单独驱动其对应钻具进行旋转;所述导位联动钻具配备有导位装置,所述导位装置能够使所述导位联动钻具与所述中动力钻具之间实现导位联动。该复合钻具进行施工时,各个钻具由传统的联动方式转化为主动驱动加联动辅助的方式,并可一次性完成成孔和砼压灌成桩,自动化程度高,实现了工效的提高;桩身的变径,合理的工法,使得单桩承载力更进一步得提高,从而降低了成本;以上综合因素缩短了工期。

Description

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
背景技术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建筑业有了飞速发展,建筑工程对地基基础的设计、施工要求越来越高,砼桩和钢筋砼桩基础和复合地基在高层建筑、桥梁、港口、铁路、公路、机场、水利水电设施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使砼桩和钢筋砼桩满足抗弯、抗剪切,提高承载力和抗震等设计要求,人们不断对砼桩和钢筋砼桩的形状进行改进,以期进一步满足设计要求,节约原材料用量,提高工程质量及缩短施工进度。以现有设备与工艺建造的传统桩型,其纵横切面通常是不随桩长而变化的圆柱形或方柱形桩,其承载力主要由桩侧的摩阻力及桩端的端阻力组成。现有设备功能较为单一,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不能因地制宜处理地基土,造成了一定的成本浪费,影响了单桩承载力发挥效果。
本专利涉及的导位联动装置技术引用:实用新型专利: 201820159509.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导位装置以及钻具。(实用新型专利在实审阶段)
本专利涉及的挤排土复合钻具技术引用:实用新型专利: 201820124401.1,实用新型名称:一种挤排土复合钻具以及CFG挤排土桩。(实用新型专利在实审阶段)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设备自动程度低,工法单一,桩型单一,适应性差,以及单桩承载力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其包括:依次同轴套设的导位联动钻具、中动力钻具和上动力钻具;
所述上动力钻具和中动力钻具分别配备有一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能够单独驱动其对应钻具进行旋转;所述导位联动钻具配备有导位装置,所述导位装置能够使所述导位联动钻具与所述中动力钻具之间实现导位联动。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位联动钻具包括:外套筒钻具和第一导位联动装置—导位联动杆;所述第一导位联动装置—导位联动杆外周面设置有导向柱。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套筒钻具上设置有护筒,通过护筒上的卡瓦与钻塔固定、保持外套筒钻具垂直度;采取排土工法时,所述外套筒钻具上开设若干排土孔;采取挤土工法时所述外套筒钻具上无需开设排土孔。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中动力钻具包括:中动力头、中间套筒钻具和中提升装置;所述中动力头设置于所述中间套筒钻具的上端,用于驱动所述中间套筒钻具进行旋转动作;所述中提升装置设置于所述中动力头的下端,用于带动所述导位联动钻具进行升降动作;所述导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中间套筒钻具上的第二导位联动装置—导位联动槽,所述第二导位联动装置—导位联动槽的上部设置有导位槽和导位坎面;所述导位坎面与导位联动杆上导向柱接触时,导向柱能够沿所述导位坎面旋转进入导位槽入口,被动上移至所述导位槽喇叭口处,促使导位联动杆准确进入导位联动槽内,完成联动装置相套锁定工作。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中动力钻具还包括:中排土槽,所述中排土槽设置于所述中动力头的上端。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动力钻具包括:上动力头、中心钻具和上提升装置;所述上动力头设置于所述中心钻具的上端,用于驱动所述中心钻具进行旋转动作;所述上提升装置设置于所述上动力头的下端,用于带动所述中动力钻具进行升降动作。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动力钻具还包括:上限位装置;所述上限位装置设置于所述上动力头的下端。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包括: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设置于所述上动力钻具和所述中动力钻具之中的任意一者。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根据所述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制备的型桩,其包括:主体桩身;
所述主体桩身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倒锥台阶型体;
所述倒锥台阶型体的倒圆锥盘斜面延长线与所述主体桩身中心轴线的夹角角度范围为:5°~90°。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根据所述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以制备型桩的方法,其包括:
依照地层对工法的需求,所述上动力钻具、中动力钻具和导位联动钻具依次陆续钻至各自设计深度,从而能够形成多个倒锥台阶型钻孔;启动砼泵,开始压灌砼,边压灌砼边依次提升上动力钻具、中动力钻具和导位联动钻具,各个钻具底端依次平齐后同步提升,直至提到孔口标高,同时砼也压灌成桩至设计标高,实现一次性完成成孔和砼压灌成桩。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该钻具包括导位联动钻具、中动力钻具和上动力钻具,该钻具的中动力钻具和上动力钻具分别配备有一动力机构,该导位联动钻具配备有导位装置,导位装置能够使导位联动钻具与中动力钻具之间实现导位联动。通过该复合钻具进行施工,使得各个钻具由传统的联动方式转化为主动驱动加联动辅助的方式,并可一次性完成成孔和砼压灌成桩,自动化程度高,实现了工效的提高,单桩承载力的提高,同时降低了成本,缩短了工期;适应性强,利于推广与应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根据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制备的型桩,其承载力不但包括传统桩体的桩侧摩阻力及桩端端承力,而且倒锥台阶型体的倒锥圆盘斜面,可把部分垂直竖向向下的力分解为锥面的切向力和法向力,桩周土形成被动受压应力状态和挤扩状态,增加了桩周摩阻力,提高了单桩的承载力,可降低沉降量。该桩浅部倒锥台部分承载力可用太沙基(Terzaghi)的浅基础承载力公式计算。通过该复合钻具叠加相套组合施工,可一次性完成成孔和砼压灌成桩,实现了工效的提高,单桩承载力更进一步的提高,同时降低了成本,缩短了工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根据多动力复合钻具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依照地层对工法的需求,上动力钻具、中动力钻具和导位联动钻具依次陆续钻至各自设计深度,从而能够形成多个倒锥台阶型钻孔;启动砼泵,开始压灌砼,边压灌砼边依次陆续提升上动力钻具、中动力钻具和导位联动钻具,各钻具底端依次平齐后同步提升,直至提到孔口标高,同时砼也压灌成桩至设计标高,实现一次性完成成孔和砼压灌成桩,从而形成具有上述结构和功能的型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钻进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动力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动力头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动力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动力头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排土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位联动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位装置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位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机钻具对正桩位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钻机上动力钻具准备钻进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动力钻具钻进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中动力钻具同步钻进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动力钻具与导位联动钻具通过导位联动装置实现相套锁定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中动力钻具及导位联动钻具同步钻进至各自预设桩深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砼泵压灌砼,同时提升上动力钻具至与中动力钻具底端平齐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砼泵压灌砼,同时、同步提升上、中动力钻具至与导位联动钻具底端平齐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砼泵压灌砼,同时、同步提升上、中动力钻具及导位联动钻具至桩孔口标高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桩身非螺纹变径桩的上下两个倒锥台阶型体均为倒圆台桩型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桩身非螺纹变径桩的仅下个倒锥台阶型体可为圆平台桩型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桩身部分螺纹变径桩的上下两个倒锥台阶型体均为倒圆台桩型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桩身部分螺纹变径桩的仅下个倒锥台阶型体可为圆平台桩型示意图。
图标:1-上动力钻具;2-中动力钻具;3-导位联动钻具;4-型桩;5- 砼泵;11-上动力头;12-中心钻具;13-上提升装置;14-上限位装置; 15-加压装置;21-中动力头;22-中间套筒钻具;23-中提升装置;26- 中排土槽;27-导位联动槽;32-外套筒钻具;37-导位联动杆;38- 护筒;41-主体桩身;42-倒锥台阶型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其包括:依次同轴套设的导位联动钻具3、中动力钻具2和上动力钻具1(由外向内依次叠加相套);所述上动力钻具和中动力钻具2分别配备有一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能够单独驱动其对应钻具进行旋转;所述导位联动钻具3配备有导位装置,所述导位装置能够使所述导位联动钻具3与所述中动力钻具2之间实现导位联动。可见,各个钻具由被动的联动方式转化为主动驱动加联动辅助的方式,自动化程度高,适应性强,利于推广与应用。
优选的,所述导位联动钻具3包括:外套筒钻具32和第一导位联动装置—导位联动杆37;所述第一导位联动装置—导位联动杆37 外周面设置有导向柱。
所述外套筒钻具32上设置有护筒38,通过护筒38上的卡瓦与钻塔固定、保持外套筒钻具32垂直度;采取排土工法时,所述外套筒钻具上开设若干排土孔;采取挤土工法时所述外套筒钻具上无需开设排土孔。
对于外套筒钻具32而言,外套筒钻具32上设置有第三螺旋叶片,所述第三螺旋叶片沿所述外套筒钻具32的轴向设置于所述外套筒钻具32的外壁上。外套筒钻具32的尺寸和具体形状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优选的,所述中动力钻具2包括:中动力头21、中间套筒钻具 22和中提升装置23;所述中动力头21设置于所述中间套筒钻具22 的上端,用于驱动所述中间套筒钻具22进行旋转动作;所述中提升装置23设置于所述中动力头21的下端,用于带动所述导位联动钻具3进行升降动作;所述导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中间套筒钻具22上的第二导位联动装置—导位联动槽27,所述第二导位联动装置—导位联动槽27的上部设置有导位槽和导位坎面;所述导位坎面与导位联动杆37上导向柱接触时,导向柱能够沿所述导位坎面旋转进入导位槽入口,被动上移至所述导位槽喇叭口处,促使导位联动杆37准确进入导位联动槽27内,完成联动装置相套锁定工作。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位槽沿所述导位联动槽27的轴向开设于所述导位联动槽27的外壁上,所述导位槽具有呈扩张状的底部,例如:喇叭口状,联动装置工作时,保护导向柱避免碰撞损伤,联动装置脱开时导向柱与导位槽减小摩擦。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位坎面的上边缘具有呈倾斜弧形的坡道,用于与所述导向柱接触。
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位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位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导位联动槽周向的二等分点位置。
对于中提升装置23而言,可以有多种方式。
例如:该中提升装置23包括:卷扬机,该卷扬机设置于所述中动力头21的下端,该卷扬机的牵引绳与导位联动钻具(优选为护筒 38)相连。
又例如:该中提升装置23包括:伸缩缸(油缸),伸缩缸设置于所述中动力头21的下端,该伸缩缸的伸缩杆与导位联动钻具(优选为护筒38)相连。
对于中间套筒钻具22而言,该中间套筒钻具22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二螺旋叶片沿所述第一套筒钻具的轴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筒钻具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中动力钻具2还包括:中排土槽26,所述中排土槽26设置于所述中动力头21的上端。对于中排土槽26而言,该中排土槽26包括一排土箱以及设置于排土箱一侧且呈倾斜设置的导土槽。该排土箱的底部可通过中动力头21的壳体与中间套筒钻具22 相连通,即中心钻具12的部分旋排土经中间套筒钻具22内侧、中排土槽26导出。对于中动力头21而言,该中动力头21的壳体可为中空圆筒状,其内部具有与中排土槽26相通的排土空间。
值得说明的是,中动力钻具2可根据设计需求由多个叠加相套组成。中动力钻具2由多个叠加相套时,除与导位联动钻具3相接触的中动力钻具2设有导位联动槽外,其他中动力钻具均不设导位联动槽,另外增设中限位装置;结构上除套筒钻具直径及长度不同外,其他均相同。
进一步说明,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整体构造上,依次同轴套设的导位联动钻具3、中动力钻具2和上动力钻具1,导位联动钻具3也可以同轴套设于中动力钻具2和上动力钻具1之间,也能够正常使用,但考虑制造、组装、操作等因素,优选整体构造由上到下为:依次同轴套设上动力钻具1、中动力钻具2和导位联动钻具3。
优选的,所述上动力钻具1包括:上动力头11、中心钻具12和上提升装置13;所述上动力头11设置于所述中心钻具12的上端,用于驱动所述中心钻具12进行旋转动作;所述上提升装置13设置于所述上动力头11的下端,用于带动所述中动力钻具2进行升降动作。优选的,所述上动力钻具1还包括:上限位装置14;所述上限位装置14设置于所述上动力头11的下端。
对于上动力头11而言,其结构、形式与其动力头21基本类似外,另外增设注浆(混凝土)弯管接头(弯管一端与中心钻具中芯管相通,另一端与混凝土输送高压软管相接),动力头顶上部还设有吊点,与钻机主卷扬通过钢丝绳连接,无排土槽设置。
对于上提升装置13而言,可以有多种方式。
例如:该上提升装置13包括:卷扬机,该卷扬机设置于所述上动力头11的下端,该卷扬机的牵引绳与中动力钻具2(优选为中动力头21)相连。
又例如:该上提升装置13包括:伸缩缸(油缸),伸缩缸设置于所述上动力头11的下端,该伸缩缸的伸缩杆与中动力钻具2(优选为中动力头21)相连。
对于上限位装置14而言,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该上限位装置14可以为刚性连接杆,该刚性连接杆的长度根据实际灵活设置。也可以为伸缩式连接杆,其长度根据要求任意调节。
此外,本实施例还包括:加压装置15,所述加压装置15设置于所述上动力钻具1和所述中动力钻具2之中的任意一者。
当然,对于加压装置15而言,可根据动力装置自重、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灵活设置,优选的,该加压装置15可以为卷扬机,卷扬机设置于钻机平台之上,卷扬机的牵引绳通过一导向轮与所述上动力钻具1(上动力头11)和所述中动力钻具2(中动力头21)之中的任意一者连接。加压装置15也可以为液压油缸,油缸缸筒固定设置于钻塔合适位置,油缸活塞杆顶端与所述上动力钻具1(上动力头11) 和所述中动力钻具2(中动力头21)之中的任意一者连接。
实施例二
图11至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三又提供一种根据实施例一所述多动力复合钻具以制备型桩4的方法,其包括:依照地层对工法的需求,所述上动力钻具1、中动力钻具2和导位联动钻具3依次陆续钻至各自设计深度;启动砼泵5,开始压灌砼,边压灌砼边依次提升上动力钻具1、中动力钻具2和导位联动钻具3,直至各钻具底端依次平齐后同步提升出孔口标高,同时砼也压灌成桩至设计标高。
在建筑结构或铁路、公路等软基处理中,需要进行处理场地土的地基土由浅到深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值变化规律一般可划分为软弱场地土(土层平均剪切波速≤140m/s)、中软场地土(140m/s<土层平均剪切波速≤250m/s)、中硬场地土(250m/s<土层平均剪切波速≤ 500m/s)、坚硬场地土(500m/s<土层剪切波速)。
对于变径桩而言:
例如:对于处理桩长范围内地层均为中硬场地土(或绝大部分为中硬场地土),采用排土工法,由中心钻具12—中间套筒钻具22—外套筒钻具32依次分别钻进排土成孔。进一步的,该种工艺流程加压装置15加压点设置于上动力头11上最佳。
例如:对于处理桩长范围内地层均为软弱、中软场地土(或绝大部分软弱、中软场地土),采用挤土工法,由中心钻具12—中间套筒钻具22—外套筒钻具32依次分别钻进挤土成孔。进一步的,该种工艺流程加压装置15加压点设置于上动力头11上最佳。桩顶第一变径桩身成孔工法亦可采用排土方式(主要看中间套筒钻具22对孔壁土挤密程度)。
例如:处理桩长范围内地层上部为软弱—中软场地土,下部为中硬场地土,采用挤排土兼备工法,由中间套筒钻具22(此时中心钻具12钻头伸出中间套筒钻具22底端,钻进时为反转,防止旋排土,仅起到为中间套筒钻具22定位、破土钻进功能,)—外套筒钻具32 依次分别在软弱—中软场地土钻进挤土成孔,(或中间套筒钻具22 底端略穿透挤土区),停钻,然后由中心钻具12正转,继续钻进旋排土成桩孔,在中硬场地土内达到设计深度。进一步的,桩顶第一变径桩身成孔工法亦可采用排土方式(主要看中间套筒钻具22对孔壁土挤密程度)。该种工艺流程加压装置15加压点设置于中动力头21上。
对于螺纹变径桩而言:
例如:处理桩长范围内地层均为软弱、中软场地土(或绝大部分软弱、中软场地土),采用部分螺纹挤土工法,由中心钻具12采用同步技术钻进挤土成螺纹桩孔;中间套筒钻具22—外套筒钻具32依次分别采用以挤土为主的挤排土钻具钻进成孔。中间套筒钻具22、外套筒钻具32在软弱、中软场地土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停钻,(中间套筒钻具22、外套筒钻具32在挤土区成孔钻进时,中心钻具12钻头伸出中间套筒钻具22底端,钻进时为反转,防止土被中心钻具12 旋排至孔口外,仅起到为中间套筒钻具22、外套筒钻具32定位、破土钻进功能),然后由中心钻具12正转,采用同步技术钻进挤土成螺纹桩孔。进一步的,该种工艺流程加压装置15加压点设置于中动力头21上。进一步的,桩顶第一变径桩身成孔工法亦可采用排土方式 (主要看中间套筒钻具22对孔壁土挤密程度)。
实施例三
图20至图2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根据所述多动力复合钻具制备的型桩4,其包括:主体桩身41;所述主体桩身4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倒锥台阶型体42;所述倒锥台阶型体42的变径处的所在斜面延长线与所述主体桩身41中心轴线的夹角角度范围为:5°~ 90°。例如:所述倒锥台阶型体42的变径处位于桩身浅部,所述倒锥台阶型体42的变径处的所在斜面延长线与所述主体桩身41中心轴线的夹角角度范围值宜为30°~45°。又例如:所述倒锥台阶型体 42的变径处位于桩身深部,所述倒锥台阶型体42的变径处的所在斜面延长线与所述主体桩身41中心轴线的夹角角度范围为5°~90°, (例如:30°、45°、60°、75°)。
此外,对于主体桩身41而言,也可以有多种形式。
例如,非螺纹型变径桩:所述主体桩身41上设置有两个倒锥台阶型体42,所述倒锥台阶型体42的变径处的所在斜面延长线与所述主体桩身41中心轴线的夹角5°~900。
又例如,螺纹型变径桩:所述主体桩身41上设置有两个倒锥台阶型体42,自上而下分为第一桩身、第二桩身和第三桩身,其中第三桩身具有螺纹结构。所述倒锥台阶型体42的变径处的所在斜面延长线与所述主体桩身41中心轴线的夹角5°~90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同轴套设的导位联动钻具、中动力钻具和上动力钻具;
所述上动力钻具和中动力钻具分别配备有一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能够单独驱动其对应钻具进行旋转;所述导位联动钻具配备有导位装置,所述导位装置能够使所述导位联动钻具与所述中动力钻具之间实现导位联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位联动钻具包括:外套筒钻具和第一导位联动装置—导位联动杆;
所述第一导位联动装置—导位联动杆外周面设置有导向柱;
所述外套筒钻具上设置有护筒,通过护筒上的卡瓦与钻塔固定、保持外套筒钻具垂直度;采取排土工法时,所述外套筒钻具上开设若干排土孔;采取挤土工法时所述外套筒钻具上无需开设排土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动力钻具包括:中动力头、中间套筒钻具和中提升装置;
所述中动力头设置于所述中间套筒钻具的上端,用于驱动所述中间套筒钻具进行旋转动作;所述中提升装置设置于所述中动力头的下端,用于带动所述导位联动钻具进行升降动作;所述导位联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中间套筒钻具上的第二导位联动装置—导位联动槽,所述第二导位联动装置—导位联动槽的上部设置有导位槽和导位坎面;所述导位坎面与导位联动杆上导向柱接触时,导向柱能够沿所述导位坎面旋转进入导位槽入口,被动上移至所述导位槽喇叭口处,促使导位联动杆准确进入导位联动槽内,完成联动装置相套锁定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动力钻具还包括:中排土槽,所述中排土槽设置于所述中动力头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动力钻具包括:上动力头、中心钻具和上提升装置;所述上动力头设置于所述中心钻具的上端,用于驱动所述中心钻具进行旋转动作;所述上提升装置设置于所述上动力头的下端,用于带动所述中动力钻具进行升降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动力钻具还包括:上限位装置;所述上限位装置设置于所述上动力头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设置于所述上动力钻具和所述中动力钻具之中的任意一者。
CN201821650175.7U 2018-10-11 2018-10-11 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 Active CN2092444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50175.7U CN209244499U (zh) 2018-10-11 2018-10-11 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50175.7U CN209244499U (zh) 2018-10-11 2018-10-11 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44499U true CN209244499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24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50175.7U Active CN209244499U (zh) 2018-10-11 2018-10-11 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444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5808A (zh) * 2018-10-11 2018-12-18 李广信 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制备方法及桩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5808A (zh) * 2018-10-11 2018-12-18 李广信 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制备方法及桩型
CN109025808B (zh) * 2018-10-11 2024-02-06 李广信 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制备方法及桩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63328A (zh) 一种液压扩孔循环钻机及其扩孔桩施工工艺
CN102226342B (zh) 旋喷沉桩多功能桩机
CN208293568U (zh) 挤排土复合叠加相套钻具
CN102383431A (zh) 中掘预应力离心管桩(方桩)沉桩装置及其新型沉桩法
CN102182180B (zh) 利用制作锚杆的装置进行施工的工法
CN108035341A (zh) 挤排土复合叠加相套钻具、cfg变径倒锥台阶型桩及方法
CN102312427A (zh) 半挤土螺杆挤扩成桩工法
CN209244499U (zh) 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
CN209244498U (zh) 多动力复合钻具
CN209228300U (zh) 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
CN106836202A (zh) 高效管桩内钻土、压桩、喷粉、喷浆一体机及其施工工艺
CN202039369U (zh) 旋喷沉桩多功能桩机
CN205025364U (zh) 一种旋挖钻具
CN209244509U (zh) 多动力复合钻具
CN109025808A (zh) 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制备方法及桩型
CN109098655B (zh) 多动力复合钻具、制备方法及型桩
CN109025809B (zh) 多动力导位联动复合钻具、制备方法及桩型
CN206562910U (zh) 一种螺旋钻孔机
CN113338273B (zh) 基于富水有机质软土层河道的搅拌桩施工方法
CN210105746U (zh) 螺纹配合式复合钻具及型桩
CN204627406U (zh) 一种液压扩孔循环钻机
CN105239575B (zh) 一种钻孔扩底灌浆静压管桩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05116168U (zh) 一种钻孔扩底灌浆静压管桩施工装置
CN211623318U (zh) 一种可伸缩式钻杆和多功能可伸缩式高压旋喷钻机
CN106978974A (zh) Cfg变径倒锥台阶型桩以及制备方法和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