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37030U - 一种泵用输液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泵用输液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37030U
CN209237030U CN201821192682.0U CN201821192682U CN209237030U CN 209237030 U CN209237030 U CN 209237030U CN 201821192682 U CN201821192682 U CN 201821192682U CN 209237030 U CN209237030 U CN 209237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ing string
tube
sock
pump
connection tu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9268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爱民
刘维华
赵海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ak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ak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ak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ak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9268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37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37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37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泵用输液管,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一端装有穿刺针的进液管、一端装有静脉针的出液管,以及位于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的医用蠕动泵管,医用蠕动泵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相连通,进液管的另一端固定有与进液管相通的第一连接管柱,出液管的另一端固定有与出液管相通的第二连接管柱,第一连接管柱和第二连接管柱分别由透明的硬质塑料材质制成,医用蠕动泵管的两端分别套装在第一连接管柱和第二连接管柱的外部并通过绑紧组件将医用蠕动泵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管柱和第二连接管柱捆绑固定。其具有将医用蠕动泵管与进液管和出液管固定连接,从而避免在使用的时候,医用蠕动泵管与进液管或出液管分离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泵用输液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泵用输液管。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方面的操作越来越严格,而输液作为医疗过程的基础,大多数医疗过程都需要用到输液。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在输液时对输液的浓度和输液的速度控制要求越来越高,某些特殊的药物需要严格控制输液时的流速,现在医疗上控制输液时药液的流速一般通过点滴控制器对输液管进行压力的控制,从而对输液的速度进行调节。
通过在输液管中加设医用蠕动泵管,并将医用蠕动泵管安装到点滴控制器上,从而对医用蠕动泵管的内部压力进行调节,从而控制输液管的药液的流速。现有的医用蠕动泵管在与进液管和出液管相连的时候,多数都是插接,在将医用蠕动泵管安装到点滴控制器上时,医用蠕动泵管与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因压力出现分离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用输液管,其具有将医用蠕动泵管与进液管和出液管固定连接,从而避免在使用的时候,医用蠕动泵管与进液管或出液管分离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泵用输液管,包括一端装有穿刺针的进液管、一端装有静脉针的出液管,以及位于进液管和出液管之间的由硅胶材质制成的医用蠕动泵管,医用蠕动泵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相连通,进液管的另一端固定有与进液管相通的第一连接管柱,出液管的另一端固定有与出液管相通的第二连接管柱,第一连接管柱和第二连接管柱分别由透明的硬质塑料材质制成,医用蠕动泵管的两端分别套装在第一连接管柱和第二连接管柱的外部并通过绑紧组件将医用蠕动泵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管柱和第二连接管柱捆绑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绑紧组件将医用蠕动泵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管柱和第二连接管柱捆绑固定,从而将医用蠕动泵管与进液管和出液管固定连接,避免在使用的时候,医用蠕动泵管与进液管或出液管出现分离的状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医用蠕动泵管包括中空的泵管管体以及位于泵管管体两端的管状的第一套接部和第二套接部,第一套接部和第二套接部均与泵管管体一体成型,第一套接部和第二套接部的内孔直径比泵管管体的内孔直径大,第一套接部的内孔的直径尺寸与第一连接管柱的外圈直径尺寸相匹配,第二套接部的内孔的尺寸与第二连接管柱的外圈直径尺寸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套接部和第二套接部加大医用蠕动泵管两端的内孔直径,从而在将医用蠕动泵管与第一连接管柱和第二连接管柱套接在一起的时候,医用蠕动泵管不会出现被涨裂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套接部与泵管管体之间设置有锥形的导流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流段对药液进行导流,避免药液存于第一套接部和泵管管体的交界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二套接部的内部设置有伸入到第二连接管柱内部的导流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流管对药液进行导流,从而避免药液存于第二套接部与第二连接管柱连接的缝隙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导流管伸入到第二连接管柱内部的一端外圈直径逐渐变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流管直径逐渐变小,从而在将第二套接部与第二连接管柱对接的时候,导流管容易伸入到第二连接管柱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绑紧组件包括固定在第一套接部或第二套接部上的座体,座体与第一套接部或第二套接部相贴合的表面为座体的底端表面,座体上开设有贯穿座体相对的侧壁的方形孔,方形孔的开口朝向第一套接部或第二套接部的圆周方向,座体的外侧沿着方形孔的开口方向延伸有绑紧带,绑紧带绕过第一套接部或第二套接部并穿过座体上的方形孔。绑紧带通过卡接结构卡接固定在方形孔的内部从而将第一套接部绑紧固定在第一连接管柱上或将第二套接部绑紧固定在第二连接管柱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绑紧带与座体的配合,并通过卡接结构将绑紧带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快速的将第一套接部和第二套接部与第一连接管柱和第二连接管柱进行绑紧固定;通过将座体以及绑紧带固定在第一套接部或第二套接部上,从而不需要单独准备绑紧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卡接结构包括位于方形孔内部底端的弹性卡齿,卡齿向方形孔的其中一侧开口方向倾斜,卡齿的自由端与方形孔的顶端壁板之间留有间隔,绑紧带的延伸方向与卡齿的倾斜方向相同,绑紧带的厚度比卡齿与方形孔顶端壁板之间的间隔距离大,绑紧带朝向第一套接部或第二套接部方向转动并从座体上的方形孔中穿过,绑紧带朝向第一套接部或第二套接部的一侧表面沿绑紧带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与绑紧带一体成型的卡棱,卡棱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且直角三角形的斜面在绑紧带穿过方形孔时位于迎向卡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绑紧带上的卡棱与方形孔内的卡齿配合,随着将绑紧带穿过方形孔,卡齿自动卡住卡棱,在使用绑紧带绑紧时,只需拉动绑紧带即可完成绑紧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绑紧带的边缘处均设置有圆弧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绑紧带的边缘处设置圆弧倒角进行过渡,避免在拉动绑紧带的时候将手割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连接管柱和第二连接管柱的外部壁板上相对绑紧带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环状的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的宽度大于绑紧带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在第一套接部和第二套接部在被绑紧绳绑紧发生变形的时候,变形的位置分别伸入到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中,从而增加第一套接部和第一连接管柱以及第二套接部和第二连接管柱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连接管柱和进液管相连的一端以及第二连接管柱和出液管相连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凸缘和第二定位凸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定位凸缘和第二定位凸缘,从而保证在将第一套接部和第二套接部分别套装的第一连接管柱和第二连接管柱上时,位于第一套接部和第二套接部上的绑紧绳能够分别位于相对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的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绑紧组件将医用蠕动泵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管柱和第二连接管柱捆绑固定,从而将医用蠕动泵管与进液管和出液管固定连接,避免在使用的时候,医用蠕动泵管与进液管或出液管出现分离的状况;
2、通过绑紧带上的卡棱与方形孔内的卡齿配合,在使用绑紧带绑紧时,只需拉动绑紧带即可完成绑紧固定;
3、通过在绑紧带的边缘处设置圆弧倒角进行过渡,避免在拉动绑紧带的时候将手割伤;
4、通过设置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使第一套接部和第二套接部在被绑紧绳绑紧发生变形的时候,变形的位置分别伸入到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中,从而增加密封性;
5、通过设置第一定位凸缘和第二定位凸缘,从而保证第一套接部和第二套接部上的绑紧绳能够分别位于相对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泵用输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医用蠕动泵管的轴向剖视图;
图5是医用蠕动泵管与第一连接管柱和第二连接管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液管;11、第一连接管柱;111、第一嵌槽;112、第一定位凸缘;2、穿刺针;3、滴斗;4、流速调节器;5、过滤器;6、医用蠕动泵管;61、泵管管体;62、第一套接部;63、第二套接部;631、导流管;64、导流段;7、绑紧组件;71、座体;711、方形孔;72、卡齿;73、绑紧带;731、卡棱;8、出液管;81、第二连接管柱;811、第二嵌槽;812、第二定位凸缘;9、静脉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泵用输液管,如图1所示,包括一端装有穿刺针2的进液管1以及一端装有静脉针9的出液管8,其中进液管1上安装有穿刺针2的一端为进液管1的进液端,进液管1的另一端为进液管1的出液端;出液管8上庄有静脉针9的一端为出液管8的出液端,出液管8的另一端为出液管8的进液端。在进液管1的出液端以及出液管8的进液端之间设置有将进液管1的出液端和出液管8的进液端相连通的医用蠕动泵管6,其中医用蠕动泵管6采用硅胶材质制成。医用蠕动泵管6的两端分别套装在进液管1的出液端以及出液管8的进液端上并通过绑紧组件7进行捆绑固定。
在进液管1的管身上,固定连接有与进液管1内部相通的滴斗3以及安装有过滤膜的过滤器5,其中滴斗3位于进液管1上靠近穿刺针2的位置上。通过滴斗3以及过滤器5,从而将进液管1分为三段,滴斗3和过滤器5分别位于进液管1的三段管体中相邻的两段管体之间。滴斗3和过滤器5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管体热熔固定固定相连,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在滴斗3和过滤器5之间的管体上,套装有流速调节器4,通过流速调节器4上的调节件对进液管1内的药液流速进行调节控制。
如图1、图5所示,在进液管1的出液管以及出液管8的进液端上分别固定有与进液管1和出液管8内部相通的第一连接管柱11和第二连接管柱81,其中第一连接管柱11和第二连接管柱81均由透明的硬质塑料材质制成。第一连接管柱11和第二连接管柱81分别通过热熔的方式与进液管1和出液管8固定相连。
如图4所示,医用蠕动泵管6包括中空的泵管管体61,在泵管管体6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泵管管体61一体成型的第一套接部62和第二套接部63。第一套接部62和第二套接部63均为管状结构且第一套接部62和第二套接部63的内孔直径大于泵管管体61的内孔直径。第一套接部62和第二套接部63的内孔直径分别与第一连接管柱11以及第二连接管柱81的外径尺寸相匹配。
通过将第一套接部62和第二套接部63分别套装在第一连接管柱11和第二连接管柱81上,从而将进液管1、医用蠕动泵管6以及出液管8相连通。在第一套接部62与泵管管体61之间设置有一体成型的锥形的导流段64,导流段64自连接第一套接部62的一端向泵管管体61的方向内孔直径逐渐减小。在第二套接部63的内部设置有伸入到第二连接管柱81内孔内部的导流管631。导流管631与第二套接部63一体成型并与泵管管体61的内部相连通。导流管631伸入到第二连接管柱81内部的一端外圈直径自靠近泵管管体61的一端向伸入第二连接管柱81内部的一端逐渐减小。
如图2、图3所示,绑紧组件7包括固定在第一套接部62或第二套接部63外部壁板上的呈矩形的座体71,其中座体71贴合第一套接部62或第二套接部63外部壁板的一侧表面为座体的底端。在座体71上,开设有贯穿座体71上相对的侧壁的方形孔711,其中方形孔711的开口朝向第一套接部62或第二套接部63的圆周方向。
在方形孔711的底端固定有弹性的卡齿72,其中卡齿72向方形孔711的一侧开口方向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卡齿72延着第一套接部62的顺时针方向倾斜。卡齿72的一端与方形孔711的底壁固定相连,另一端为卡齿72的自由端。卡齿72的自由端与方形孔711的顶端之间留有间隔。
在座体71的侧壁上,位于方形孔711的下方延着方形孔711的开口方向延伸有绑紧带73,绑紧带73与座体71热熔固定相连。绑紧带73的延伸方向与卡齿72的倾斜方向相同。在使用绑紧带73时,将绑紧带73延着顺时针转动,并穿过座体71上的方形孔711并从卡齿72与方形孔711顶端之间的间隔处穿过。在绑紧带73朝向第一套接部62或第二套接部63的一侧表面延着绑紧带73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排一体成型的卡棱731,卡棱731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且直角三角形的斜面在绑紧带73穿过方形孔711时位于迎向卡齿72的一侧。
为保证卡棱731与卡齿72能够配合在一起,绑紧带73的厚度相较卡齿72与方形孔711顶端之间间隔的距离大,从而使绑紧带73在穿过方形孔711的时候,卡棱731推动卡齿72向方形孔711的底端方向发生变形,从而使卡棱731通过卡齿72,在卡棱731通过卡齿72后,卡齿72通过自身弹力复位,并与卡棱的直角面相抵触,从而将绑紧带73锁住。为防止医护人员在拉动绑紧带73时被绑紧带73割伤,绑紧带73的边缘处均通过圆弧角进行过渡。
结合图5所示,在第一连接管柱11和第二连接管柱81的外部壁板上相对绑紧带73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嵌槽111和第二嵌槽811。第一嵌槽111和第二嵌槽811的宽度相较绑紧带73的宽度大。当绑紧带73绑紧第一套接部62或第二套接部63的时候,随着绑紧带73的拉紧,绑紧带73带动第一套接部62或第二套接部63发生变形,从而使第一套接部62相对第一嵌槽111的位置嵌入到第一嵌槽111中或将第二套接部63相对第二嵌槽811的位置伸入到第二嵌槽811中,从而保证其第一连接管柱11与第一套接部62以及第二连接管柱81与第二套接部63之间的密封性。
在第一连接管柱11和第二连接管柱81分别连接进液管1和出液管8的一端外部壁板上分别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向外伸出的第一定位凸缘112以及第二定位凸缘812,通过第一定位凸缘112和第二定位凸缘812,从而使第一套接部62套装在第一连接管柱11上时、第二套接部63套装在第二连接管柱81上时,位于第一套接部62和第二套接部63上的绑紧带73分别预留第一嵌槽111和第二嵌槽811的位置相对。
在使用的时候,将医用蠕动泵管6的第一套接部62和第二套接部63分别套装在进液管1上的第一连接管柱11和出液管8上的第二连接管柱81上,直至第一套接部62和第二套接部63分别与第一定位凸缘112和第二定位凸缘812相抵触。顺时针转动绑紧带73,并将绑紧带73穿过座体71上的方形孔,拉动绑紧带73穿过方形孔711的一端,直至不能拉动,从而分别将第一套接部62和第一连接管柱11绑紧固定在一其,将第二套接部63与第二连接管柱81绑紧固定在一起。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泵用输液管,包括一端装有穿刺针(2)的进液管(1)、一端装有静脉针(9)的出液管(8),以及位于进液管(1)和出液管(8)之间的由硅胶材质制成的医用蠕动泵管(6),所述医用蠕动泵管(6)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1)和出液管(8)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1)的另一端固定有与进液管(1)相通的第一连接管柱(11),所述出液管(8)的另一端固定有与出液管(8)相通的第二连接管柱(81),所述第一连接管柱(11)和第二连接管柱(81)分别由透明的硬质塑料材质制成,所述医用蠕动泵管(6)的两端分别套装在第一连接管柱(11)和第二连接管柱(81)的外部并通过绑紧组件(7)将医用蠕动泵管(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管柱(11)和第二连接管柱(81)捆绑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用输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蠕动泵管(6)包括中空的泵管管体(61)以及位于泵管管体(61)两端的管状的第一套接部(62)和第二套接部(63),所述第一套接部(62)和第二套接部(63)均与泵管管体(61)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套接部(62)和第二套接部(63)的内孔直径比泵管管体(61)的内孔直径大,所述第一套接部(62)的内孔的直径尺寸与第一连接管柱(11)的外圈直径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二套接部(63)的内孔的尺寸与第二连接管柱(81)的外圈直径尺寸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泵用输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接部(62)与泵管管体(61)之间设置有锥形的导流段(6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泵用输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接部(63)的内部设置有伸入到第二连接管柱(81)内部的导流管(6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泵用输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631)伸入到第二连接管柱(81)内部的一端外圈直径逐渐变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泵用输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绑紧组件(7)包括固定在第一套接部(62)或第二套接部(63)上的座体(71),所述座体(71)与第一套接部(62)或第二套接部(63)相贴合的表面为座体(71)的底端表面,所述座体(71)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座体(71)相对的侧壁的方形孔(711),所述方形孔(711)的开口朝向第一套接部(62)或第二套接部(63)的圆周方向,所述座体(71)的外侧沿着方形孔(711)的开口方向延伸有绑紧带(73),所述绑紧带(73)绕过第一套接部(62)或第二套接部(63)并穿过座体(71)上的方形孔(711),所述绑紧带(73)通过卡接结构卡接固定在方形孔(711)的内部从而将第一套接部(62)绑紧固定在第一连接管柱(11)上或将第二套接部(63)绑紧固定在第二连接管柱(81)上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泵用输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包括位于方形孔(711)内部底端的弹性卡齿(72),所述卡齿(72)向方形孔(711)的其中一侧开口方向倾斜,所述卡齿(72)的自由端与方形孔(711)的顶端壁板之间留有间隔,所述绑紧带(73)的延伸方向与卡齿(72)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绑紧带(73)的厚度比卡齿(72)与方形孔(711)顶端壁板之间的间隔距离大,所述绑紧带(73)朝向第一套接部(62)或第二套接部(63)方向转动并从座体(71)上的方形孔(711)中穿过,所述绑紧带(73)朝向第一套接部(62)或第二套接部(63)的一侧表面沿绑紧带(73)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与绑紧带(73)一体成型的卡棱(731),所述卡棱(731)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且直角三角形的斜面在绑紧带(73)穿过方形孔(711)时位于迎向卡齿(72)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泵用输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绑紧带(73)的边缘处均设置有圆弧倒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泵用输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柱(11)和第二连接管柱(81)的外部壁板上相对绑紧带(73)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环状的第一嵌槽(111)和第二嵌槽(811),所述第一嵌槽(111)和第二嵌槽(811)的宽度大于绑紧带(73)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泵用输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柱(11)和进液管(1)相连的一端以及第二连接管柱(81)和出液管(8)相连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凸缘(112)和第二定位凸缘(812)。
CN201821192682.0U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泵用输液管 Active CN209237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92682.0U CN209237030U (zh)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泵用输液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92682.0U CN209237030U (zh)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泵用输液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37030U true CN209237030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15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92682.0U Active CN209237030U (zh)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泵用输液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370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09663U (zh) 自排气防气泡输液器
CN102573980A (zh) 一体式脉管输送系统
CN209237030U (zh) 一种泵用输液管
CN209809178U (zh) 医用输液管路
CN211410636U (zh) 一种耳挂式鼻腔给药装置
CN203263916U (zh) 一次性输液器用滴壶组件
JP2000014745A (ja) 点滴筒
CN213076638U (zh) 一种新型营养液输注器械
CN212880405U (zh) 一种便携式无菌输液器
CN221013947U (zh) 一种鼻胃肠管件
CN217697481U (zh) 一种防气泡三通注射件
CN110420364A (zh) 防滴空输液器
CN217339592U (zh) 一次性使用多通道静脉套件
CN104587569B (zh) 一种新型防气泡输液器
CN219049589U (zh) 一种鼻肠管吸冲装置
CN211535940U (zh) 一种简便输液器
CN219230989U (zh) 一种防回流式输液导管
CN218248001U (zh) 一种中药保留灌肠装置
CN215938337U (zh) 一种医疗肠胃科用营养管
CN211094059U (zh) 一种多孔中心静脉导管及穿刺包
CN208989713U (zh) 一种鼻饲装置
CN218501093U (zh) 一种定位式体外输液导管止流装置
CN209237029U (zh) 泵用输液管
CN215018565U (zh) 一种腹腔穿刺引流装置
CN220877408U (zh) 一种导管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