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36285U - 一种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236285U CN209236285U CN201820309725.2U CN201820309725U CN209236285U CN 209236285 U CN209236285 U CN 209236285U CN 201820309725 U CN201820309725 U CN 201820309725U CN 209236285 U CN209236285 U CN 2092362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r
- translation
- rotation
- straight
- loc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固定宽带、锁紧主线、转轴和自锁机构,自锁机构设置于转轴与固定宽带连接处,用于自动控制止血带内锁紧线长度,自锁机构包括固定于转轴上的固定轴套、设置于固定轴套内的旋转面杆、第一平移侧杆和复位弹簧以及用于套置转轴的轴套盒,轴套盒的底部固定于固定宽带,轴套盒的外侧壁上设有多个侧杆卡孔,平移侧杆自由端伸出侧杆卡孔并卡接于侧杆卡孔中。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止血带的自锁机构成功解决了止血带内锁紧线长度自动控制这一技术难题,内置有方便单手操作的旋转开关杆和平移直杆端头等控制件,使人工单手操作更加便易,此外该止血带具有包扎与止血快、人性化等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
背景技术
当人体的四肢出现大出血时,如果不能及时止血,就可能造成人员死亡。目前常见止血方式为带状物缠绕和外力加紧的止血方式,最为常见的止血工具是三角巾加旋紧棒或一次性止血绷带,即先将三角巾叠成带状并用三角巾或一次性止血绷带在出血的四肢上处缠绕;然后利用三角巾打活结,并将旋紧棒(如铅笔、筷子、竹棒等)插入活结内固定,或者通过一次性止血绷带于出血伤口处直接拧紧;最后通过锁紧伤口处直至伤口停止出血。不管是通过三角巾缠绕并旋紧棒旋紧,还是一次性止血绷带拧紧,其止血原理都是通过紧束肢体使得血管受到压缩,令血管管径缩小,进而使血管的血液受阻,从而防止血液从伤口处外流。
然而,在危险紧急的野外环境求生时,伤者往往都会陷入独自活动的状态,目前的三角巾或一次性止血绷带的止血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已有的止血带产品中(三角巾加旋紧棒或一次性止血绷带)操作不灵便,通常需要借助他人帮助或者需要用双手来完成,尤其是当上肢受伤时,根本无法独自完成对自己上肢伤口的包扎、加紧和放松等操作。二是整个止血的人工操作过程(包括三角巾或一次性止血绷带的包扎、加紧或放松)比较繁琐且复杂,不仅固定不牢靠,易松解,起不到止血作用,而且耗时长,包扎速率慢,因而止血效果往往不理想。这些问题均会造成受伤人员止血失败,最终导致伤员失血过多而休克甚至死亡。因此,目前的止血方式不适合于危险紧急的野外环境下伤员四肢大出血的快速止血抢救。
因此,发明一种便于单手操作、止血效果好和包扎快的止血带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用以解决现有止血带不能用单手操作、止血效果差和包扎速率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所述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包括一固定宽带、两条锁紧主线、一转轴和一自锁机构,所述固定宽带为一长条形的空腔带,所述空腔带首尾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固定宽带的外表面上,所述锁紧主线穿设于所述空腔带的内部,且所述锁紧主线缠绕于所述转轴的底端,所述锁紧主线的自由端伸出所述固定宽带的端部,所述锁紧主线的自由端上设置有锁钩,所述自锁机构设置于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宽带连接处,所述自锁机构包括固定轴套、旋转面杆、第一平移侧杆、复位弹簧和轴套盒,所述第一平移侧杆设置于所述旋转面杆下方,并且所述第一平移侧杆的端部与所述旋转面杆卡锁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平移侧杆的端部相抵触;所述固定轴套固定于所述转轴的外侧,所述旋转面杆、所述第一平移侧杆、所述复位弹簧均设置于所述固定轴套内;所述轴套盒为顶面开口的盒子,所述轴套盒套置于所述转轴上,所述轴套盒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固定宽带,所述轴套盒的外侧壁上环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侧杆卡孔,所述固定轴套设置于所述轴套盒内,且所述第一平移侧杆的自由端伸出所述侧杆卡孔并卡接于所述侧杆卡孔中。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转面杆包括第一旋转锁杆、旋转直杆和旋转开关杆,所述第一旋转锁杆的外端面为斜面,所述第一旋转锁杆设置于所述旋转直杆的端部,所述旋转开关杆垂直固定于所述旋转直杆上,所述旋转开关杆与所述第一旋转锁杆相垂直;所述固定轴套为一圆柱体,在所述固定轴套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旋转孔、旋转直杆槽和开关杆槽,所述第一旋转孔垂直设置于所述旋转直杆槽的端部,所述开关杆槽与所述旋转直杆槽连通,所述第一旋转锁杆、所述旋转直杆和所述旋转开关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孔、所述旋转直杆槽和所述开关杆槽内;所述第一平移侧杆包括第一平移锁杆和第一平移直杆,所述第一平移锁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平移直杆的端部,所述第一平移锁杆的外端面为斜面,且所述第一平移锁杆的斜面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平移直杆;所述固定轴套的侧面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侧杆槽和弹簧槽,所述第一侧杆槽和所述弹簧槽相连通,所述第一侧杆槽和所述弹簧槽的连接处向上与所述第一旋转孔相贯通,所述第一平移侧杆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杆槽内,且所述第一平移锁杆的斜面朝上与所述第一旋转锁杆的斜面相对,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弹簧槽内,且所述复位弹簧的端部抵触于所述第一平移锁杆;
当所述第一旋转锁杆处于竖直状态时,按压所述第一平移直杆的自由端伸出所述侧杆卡孔的端头,所述第一平移直杆在所述第一侧杆槽内由外向内定向移动,所述第一平移锁杆的斜面在所述第一旋转锁杆的斜面上迎面相对滑动,同时所述第一平移锁杆压缩所述复位弹簧,直至所述第一平移锁杆封锁于所述第一旋转锁杆的内侧,第一平移直杆完全退回至轴套盒内;当转动所述旋转直杆时,原先处于竖直状态的所述第一旋转锁杆在所述第一旋转孔内旋转至水平状态,被所述第一旋转锁杆封锁的所述第一平移锁杆得到释放,受压的所述复位弹簧伸长并推动所述第一平移锁杆复位,直至所述第一平移直杆卡接于所述侧杆卡孔中。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转开关杆垂直设置于所述旋转直杆的远离所述第一旋转锁杆的一端,所述第一旋转锁杆的斜面朝向背离所述旋转直杆;所述旋转直杆槽与所述第一侧杆槽分别设置于所述转轴的两侧,所述开关杆槽垂直设置于所述旋转直杆槽的远离所述第一旋转孔的一端。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关杆槽的外端部开设有手指槽,所述手指槽的外轮廓为半圆形,所述手指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开关杆槽的深度。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还包括一旋紧棒,所述旋紧棒水平设置于所述转轴的顶端,所述旋紧棒上设置有防滑条纹,所述防滑条纹沿所述旋紧棒的轴向方向环形均匀缠绕于所述旋紧棒外壁上。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固定宽带的正中间位置,在所述转轴两侧的所述固定宽带内两两成对穿设有多个锁紧支线,所述锁紧支线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锁紧主线上,所述锁紧支线的自由端从穿线孔穿出后暴露于所述固定宽带的外部,所述锁紧支线的自由端上设置有锁钩。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宽带的两端通过魔术贴粘连形成封闭的环形。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转开关杆垂直设置于所述旋转直杆的远离所述第一旋转锁杆的一端,所述第一旋转锁杆的斜面朝向所述旋转直杆;所述旋转直杆槽与所述第一侧杆槽均设置于所述转轴的同侧,所述开关杆槽垂直设置于所述旋转直杆槽的远离所述第一旋转孔的一端。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旋转面杆还包括第二旋转锁杆,所述第二旋转锁杆设置于所述旋转直杆的远离所述第一旋转锁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旋转锁杆的外端面为斜面,所述第二旋转锁杆的斜面朝向背离所述旋转直杆,所述第二旋转锁杆与所述第一旋转锁杆关于所述旋转直杆的中垂面对称设置于所述旋转直杆上;所述旋转开关杆设置于所述旋转直杆的中部,且所述旋转开关杆与所述第一旋转锁杆和所述第二旋转锁杆均相垂直;在所述固定轴套的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二旋转孔,所述第二旋转孔垂直设置于所述直杆槽的远离所述第一旋转孔的一端,所述第二旋转锁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孔内,所述开关杆槽垂直设置于所述直杆槽的中部;所述自锁机构还包括第二平移侧杆,所述第二平移侧杆包括第二平移锁杆和第二平移直杆,所述第二平移锁杆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平移直杆的端部,所述第二平移锁杆的外端面为斜面,且所述第二平移锁杆的斜面朝向背离所述第二平移直杆;所述固定轴套的侧面由外向内设置有第二侧杆槽,所述第二侧杆槽与所述弹簧槽相连通,且所述第二侧杆槽与所述第一侧杆槽、所述弹簧槽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侧杆槽与所述弹簧槽的连接处向上与所述第二旋转孔相贯通;所述第二平移直杆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杆槽内,且所述第二平移锁杆的斜面朝上与所述第二旋转锁杆的斜面相对;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所述第一平移锁杆和所述第二平移锁杆。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设置有自锁机构,该自锁机构由包括旋转锁杆和旋转直杆的旋转面杆、设置有平移锁杆的平移侧杆、复位弹簧和固定于固定宽带的轴套盒共同实现对转轴的锁死或可旋转的控制,自锁机构设计了旋转锁杆水平或竖直两种状态,且该两种状态的切换是通过转动旋转直杆来实现的。当旋转锁杆处于竖直状态时,伤员只需用手指按压暴露于轴套盒外壁侧杆卡孔的平移直杆端头,平移锁杆的的斜面与旋转锁杆的斜面迎面发生相对滑动,直到平移锁杆被旋转锁杆封锁住,此时转轴转动不受任何阻碍而处于可旋转状态,若转轴处于可旋转状态,伤员只需轻轻旋转转轴就可控制锁紧主线的长度而实现对伤员伤口出血区域的止血勒紧或放松;当转动旋转直杆,原先处于竖直状态的旋转锁杆在旋转孔内旋转至水平状态,被旋转锁杆封锁的平移锁杆得到释放,受压的复位弹簧伸长并推动平移锁杆复位,直至平移直杆重新卡接于侧杆卡孔中,此时的转轴转动受到固定于固定宽带的轴套盒的阻碍而处于锁死状态,若转轴处于锁死状态,除非毁坏固定宽带,否者伤员使用蛮力也不能改变锁紧主线的长度。与现有技术中的止血带最大不同之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止血带设计的自锁机构成功解决了止血带内锁紧线长度自动控制这一技术难题。
(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自锁机构中设置有控制旋转锁杆旋转的旋转开关杆和安置于开关杆的开关杆槽,并在开关杆槽的外端部开设了能容纳一个手指空间的手指槽,当伤员用手指拨动旋转开关杆,将旋转开关杆从水平状态旋转至竖直状态,就可以实现旋转锁杆由竖直状态到水平状态的切换,当旋转锁杆处于水平状态时,转轴相应处于锁死状态;当伤员拨下旋转开关杆,将旋转开关杆从竖直状态旋转至水平状态,实现旋转锁杆由水平状态到竖直状态,此时伤员只需用手指按压暴露于轴套盒外壁侧杆卡孔的平移直杆端头,当平移直杆的自由端端头完全按压至轴套盒内,转轴恢复到可旋转状态。伤员分别通过手指拨动旋转开关杆和按压平移直杆的暴露端头调节了转轴锁死状态或可旋转状态的切换,进而实现了对止血带内锁紧线长度的控制,无论是旋转开关杆,还是按压平移直杆的暴露端头,伤员只需一个手指头就可以实现,操作简单方便,是正常人单手即可操作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在解决了成功解决止血带内锁紧线长度自动控制这一技术难题的基础上,又成功实现了人工单手操作的便易性,基本上解决了目前现有止血带不能用单手操作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设置有固定宽带和锁紧主线,固定宽带可以减少止血带勒紧伤员时对伤口包扎区域的伤害,增强止血过程中伤员皮肤的舒适感。锁紧主线的长度变短,锁紧主线对伤口包扎区域的勒紧加强,止血状态相对较好;锁紧主线的长度变长,锁紧主线对伤口包扎区域的勒紧放松,止血状态相对较差,锁紧主线的长度可实现自动控制,进而可以控制伤员伤口包扎区域的止血状态控制,因此止血效果好。
(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的锁紧主线和多个锁紧支线的自由端都设置了锁钩,伤员可以根据自身体型大小和出血肢体粗细(通常人的腿部粗于上肢)确定封闭环直径,进而选择两两成对穿设的多个锁紧支线或锁紧主线的自由端的锁钩,一来提高了止血带的适用人群,无论胖瘦、上下肢都适用;二来减少了锁紧主线勒紧长度,进而提高了止血带的包扎、止血的速率,同时提高了单手操作的便易性。
(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的旋紧棒上设置的防滑条纹,方便了伤员单手旋转,不仅提高了产品的人性化,还可提高了锁紧主线长度的勒紧速率,进而提高了止血带的包扎、止血的速率,同时提高了单手操作的便易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提供的止血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止血带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提供的转轴锁死状态时自锁机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1提供的转轴可旋转状态时自锁机构俯视图。
图5为实施例1提供的转轴锁死状态时自锁机构断面图。
图6为实施例1提供的转轴可旋转状态时自锁机构断面图。
图7为实施例1提供的转轴锁死状态时自锁机构侧视图。
图8为实施例1提供的转轴可旋转状态时自锁机构侧视图。
图9为实施例2提供的止血带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提供的转轴锁死状态时自锁机构俯视图。
图11为实施例2提供的转轴可旋转状态时自锁机构俯视图。
图12为实施例2提供的转轴锁死状态时自锁机构断面图。
图13为实施例2提供的转轴可旋转状态时自锁机构断面图。
图14为实施例3提供的止血带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3提供的转轴锁死状态时自锁机构俯视图。
图16为实施例3提供的转轴可旋转状态时自锁机构俯视图。
图17为实施例3提供的转轴锁死状态时自锁机构断面图。
图18为实施例3提供的转轴可旋转状态时自锁机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下面结合图对本实施例1涉及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参考图1和图2,该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包括一固定宽带1、两条锁紧主线2、一转轴3、一自锁机构4和一旋紧棒10,固定宽带1为一长条形的空腔带,空腔带首尾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转轴3垂直设置于固定宽带1的外表面上;固定宽带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部出口,位于转轴3两侧的固定宽带1上分别设置有中部出口,锁紧主线2穿设于固定宽带1的内部,且锁紧主线2的固定端从中部出口穿出并缠绕于转轴3的底端,锁紧主线2的自由端从端部出口穿出并伸出固定宽带1的端部,锁紧主线2自由端的端部上连接有锁钩21;自锁机构4设置于转轴3与固定宽带1连接处;旋紧棒10水平设置于转轴3的顶端。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旋紧棒10上设置有防滑条纹100,防滑条纹100沿旋紧棒10的轴向方向环形均匀缠绕于旋紧棒10外壁上。防滑条纹100用于增加旋紧棒10的摩擦力,其中旋紧棒10与转轴3的连接处的防滑条纹100,有利于方便伤员单手操作旋紧棒10。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转轴3设置于固定宽带1的正中间位置,在转轴3两侧的固定宽带1上两两成对开设多个穿线孔,多个穿线孔沿固定宽带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穿线孔上穿设有锁紧支线,锁紧支线的固定端固定于锁紧主线2上,锁紧支线的自由端从穿线孔穿出后暴露于固定宽带1的外部,锁紧支线的自由端上设置有锁钩21。锁紧支线及锁钩21的设置,是为了方便胖瘦不同人群和上下肢不同肢体的使用,提高了止血带的适用人群,同时还减少了锁紧主线勒紧长度,进而提高了止血带的包扎、止血的速率,还提高了单手操作的便易性。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固定宽带1的两端分别缝合有公魔术贴(魔术贴的带有勾刺的弹性纤维面)和母魔术贴(魔术贴的细软纤维面),固定宽带1的两端通过魔术贴粘连形成封闭的环形。魔术贴的设置有利于将固定宽带1在伤员受伤肢体上绕成环形,减少操作者的单手操作工作量,提供该止血带的单手操作便易性。
参考图2至图8,该自锁机构4包括固定轴套5、旋转面杆6、第一平移侧杆7、复位弹簧8和轴套盒9。
固定轴套5为一中空圆柱体,固定轴套5的内壁固定于转轴3上,在固定轴套5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旋转孔610、旋转直杆槽620和开关杆槽630,第一旋转孔610和开关杆槽630分别垂直连通于旋转直杆槽620的两端;固定轴套5的侧面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侧杆槽701和弹簧槽80,第一侧杆槽701和弹簧槽80相连通,第一侧杆槽701和弹簧槽80的连接处向上与第一旋转孔610相贯通;旋转直杆槽620与第一侧杆槽701分别设置于转轴3的两侧。
旋转面杆6包括第一旋转锁杆61、旋转直杆62和旋转开关杆63,第一旋转锁杆61和旋转开关杆63均垂直固定于旋转直杆62的两端,第一旋转锁杆61的外端面为斜面,第一旋转锁杆61的斜面朝向背离旋转直杆62,旋转开关杆63与第一旋转锁杆61相垂直;第一旋转锁杆61、旋转直杆62和旋转开关杆63分别设置于第一旋转孔610、旋转直杆槽620和开关杆槽630内。
第一平移侧杆7包括第一平移锁杆71和第一平移直杆72,第一平移锁杆71设置于第一平移直杆72的端部,第一平移锁杆71的外端面为斜面,且第一平移锁杆71的斜面朝向背离第一平移直杆72;第一平移侧杆7设置于第一侧杆槽701内,且第一平移锁杆71的斜面朝上与第一旋转锁杆61的斜面相对。
复位弹簧8设置于弹簧槽80内,且复位弹簧8的端部抵触于第一平移锁杆71。
轴套盒9为顶面开口的圆柱形盒子,轴套盒9套置于转轴3上,且轴套盒9的底部固定于固定宽带1,轴套盒9的外侧壁上环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侧杆卡孔91,固定轴套5设置于轴套盒9内。
该自锁机构4设计有两种状态:转轴锁死状态和转轴可旋转状态,当第一旋转锁杆61处于竖直状态时,按压第一平移直杆72的自由端伸出侧杆卡孔91的端头,第一平移直杆72在第一侧杆槽701内由外向内定向移动,第一平移锁杆71的斜面在第一旋转锁杆61的斜面上迎面相对滑动,同时第一平移锁杆71压缩复位弹簧8,直至第一平移锁杆71封锁于第一旋转锁杆61的内侧,第一平移直杆72刚好完全退回至轴套盒9内,此时自锁机构4为转轴可旋转状态。当转动旋转直杆62时,原先处于竖直状态的第一旋转锁杆61在第一旋转孔610内旋转至水平状态,被第一旋转锁杆61封锁的第一平移锁杆71得到释放,受压的复位弹簧8伸长并推动第一平移锁杆71复位,直至第一平移直杆72卡接于侧杆卡孔91中,此时自锁机构4为转轴锁死状态。
作为一种优化的实施方式,开关杆槽630的外端部开设有手指槽600,手指槽600的外轮廓为半圆形,手指槽600的深度大于开关杆槽630的深度。手指槽600的几何尺寸不小于一个手指的容纳空间,可便于伤员手指下放于开关杆槽以用手指拨动旋转开关杆63,提高了止血带的人工单手操作的便易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提供一种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下面结合图对本实施例2涉及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参考图1和图9,该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包括一固定宽带1、两条锁紧主线2、一转轴3、一自锁机构4和一旋紧棒10,固定宽带1为一长条形的空腔带,空腔带首尾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转轴3垂直设置于固定宽带1的外表面上;固定宽带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部出口,位于转轴3两侧的固定宽带1上分别设置有中部出口,锁紧主线2穿设于固定宽带1的内部,且锁紧主线2的固定端从中部出口穿出并缠绕于转轴3的底端,锁紧主线2的自由端从端部出口穿出并伸出固定宽带1的端部,锁紧主线2自由端的端部上连接有锁钩21;自锁机构4设置于转轴3与固定宽带1连接处;旋紧棒10水平设置于转轴3的顶端。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旋紧棒10上设置有防滑条纹100,防滑条纹100沿旋紧棒10的轴向方向环形均匀缠绕于旋紧棒10外壁上。防滑条纹100用于增加旋紧棒10的摩擦力,其中旋紧棒10与转轴3的连接处的防滑条纹100,有利于方便伤员单手操作旋紧棒10。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转轴3设置于固定宽带1的正中间位置,在转轴3两侧的固定宽带1上两两成对开设多个穿线孔,多个穿线孔沿固定宽带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穿线孔上穿设有锁紧支线,锁紧支线的固定端固定于锁紧主线2上,锁紧支线的自由端从穿线孔穿出后暴露于固定宽带1的外部,锁紧支线的自由端上设置有锁钩21。锁紧支线及锁钩21的设置,是为了方便胖瘦不同人群和上下肢不同肢体的使用,提高了止血带的适用人群,同时还减少了锁紧主线勒紧长度,进而提高了止血带的包扎、止血的速率,还提高了单手操作的便易性。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固定宽带1的两端分别缝合有公魔术贴(魔术贴的带有勾刺的弹性纤维面)和母魔术贴(魔术贴的细软纤维面),固定宽带1的两端通过魔术贴粘连形成封闭的环形。魔术贴的设置有利于将固定宽带1在伤员受伤肢体上绕成环形,减少操作者的单手操作工作量,提供该止血带的单手操作便易性。
参考图9至图13,该自锁机构4包括固定轴套5、旋转面杆6、第一平移侧杆7、复位弹簧8和轴套盒9。
固定轴套5为一中空圆柱体,固定轴套5的内壁固定于转轴3上,在固定轴套5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旋转孔610、旋转直杆槽620和开关杆槽630,第一旋转孔610和开关杆槽630分别垂直连通于旋转直杆槽620的两端;固定轴套5的侧面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侧杆槽701和弹簧槽80,第一侧杆槽701和弹簧槽80相连通,第一侧杆槽701和弹簧槽80的连接处向上与第一旋转孔610相贯通;旋转直杆槽620与第一侧杆槽701均设置于转轴3的同侧。
旋转面杆6包括第一旋转锁杆61、旋转直杆62和旋转开关杆63,第一旋转锁杆61和旋转开关杆63均垂直固定于旋转直杆62的两端,第一旋转锁杆61的外端面为斜面,第一旋转锁杆61的斜面朝向旋转直杆62,旋转开关杆63与第一旋转锁杆61相垂直;第一旋转锁杆61、旋转直杆62和旋转开关杆63分别设置于第一旋转孔610、旋转直杆槽620和开关杆槽630内。
第一平移侧杆7包括第一平移锁杆71和第一平移直杆72,第一平移锁杆71设置于第一平移直杆72的端部,第一平移锁杆71的外端面为斜面,且第一平移锁杆71的斜面朝向背离第一平移直杆72;第一平移侧杆7设置于第一侧杆槽701内,且第一平移锁杆71的斜面朝上与第一旋转锁杆61的斜面相对。
复位弹簧8设置于弹簧槽80内,且复位弹簧8的端部抵触于第一平移锁杆71。
轴套盒9为顶面开口的圆柱形盒子,轴套盒9套置于转轴3上,且轴套盒9的底部固定于固定宽带1,轴套盒9的外侧壁上环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侧杆卡孔91,固定轴套5设置于轴套盒9内。
该自锁机构4设计有两种状态:转轴锁死状态和转轴可旋转状态,当第一旋转锁杆61处于竖直状态时,按压第一平移直杆72的自由端伸出侧杆卡孔91的端头,第一平移直杆72在第一侧杆槽701内由外向内定向移动,第一平移锁杆71的斜面在第一旋转锁杆61的斜面上迎面相对滑动,同时第一平移锁杆71压缩复位弹簧8,直至第一平移锁杆71封锁于第一旋转锁杆61的外侧,第一平移直杆72刚好完全退回至轴套盒9内,此时自锁机构4为转轴可旋转状态。当转动旋转直杆62时,原先处于竖直状态的第一旋转锁杆61在第一旋转孔610内旋转至水平状态,被第一旋转锁杆61封锁的第一平移锁杆71得到释放,受压的复位弹簧8伸长并推动第一平移锁杆71复位,直至第一平移直杆72卡接于侧杆卡孔91中,此时自锁机构4为转轴锁死状态。
作为一种优化的实施方式,开关杆槽630的外端部开设有手指槽600,手指槽600的外轮廓为半圆形,手指槽600的深度大于开关杆槽630的深度。手指槽600的几何尺寸不小于一个手指的容纳空间,可便于伤员手指下放于开关杆槽以用手指拨动旋转开关杆63,提高了止血带的人工单手操作的便易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提供一种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下面结合图对本实施例3涉及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参考图1和图14,该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包括一固定宽带1、两条锁紧主线2、一转轴3、一自锁机构4和一旋紧棒10,固定宽带1为一长条形的空腔带,空腔带首尾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转轴3垂直设置于固定宽带1的外表面上;固定宽带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部出口,位于转轴3两侧的固定宽带1上分别设置有中部出口,锁紧主线2穿设于固定宽带1的内部,且锁紧主线2的固定端从中部出口穿出并缠绕于转轴3的底端,锁紧主线2的自由端从端部出口穿出并伸出固定宽带1的端部,锁紧主线2自由端的端部上连接有锁钩21;自锁机构4设置于转轴3与固定宽带1连接处;旋紧棒10水平设置于转轴3的顶端。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旋紧棒10上设置有防滑条纹100,防滑条纹100沿旋紧棒10的轴向方向环形均匀缠绕于旋紧棒10外壁上。防滑条纹100用于增加旋紧棒10的摩擦力,其中旋紧棒10与转轴3的连接处的防滑条纹100,有利于方便伤员单手操作旋紧棒10。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转轴3设置于固定宽带1的正中间位置,在转轴3两侧的固定宽带1上两两成对开设多个穿线孔,多个穿线孔沿固定宽带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穿线孔上穿设有锁紧支线,锁紧支线的固定端固定于锁紧主线2上,锁紧支线的自由端从穿线孔穿出后暴露于固定宽带1的外部,锁紧支线的自由端上设置有锁钩21。锁紧支线及锁钩21的设置,是为了方便胖瘦不同人群和上下肢不同肢体的使用,提高了止血带的适用人群,同时还减少了锁紧主线勒紧长度,进而提高了止血带的包扎、止血的速率,还提高了单手操作的便易性。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固定宽带1的两端分别缝合有公魔术贴(魔术贴的带有勾刺的弹性纤维面)和母魔术贴(魔术贴的细软纤维面),固定宽带1的两端通过魔术贴粘连形成封闭的环形。魔术贴的设置有利于将固定宽带1在伤员受伤肢体上绕成环形,减少操作者的单手操作工作量,提供该止血带的单手操作便易性。
参考图14至图18,该自锁机构4包括固定轴套5、旋转面杆6、第一平移侧杆7、复位弹簧8、轴套盒9和第二平移侧杆11。
固定轴套5为一中空圆柱体,固定轴套5的内壁固定于转轴3上,在固定轴套5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旋转孔610、旋转直杆槽620、开关杆槽630和第二旋转孔640,第一旋转孔610和第二旋转孔640分别垂直连通于旋转直杆槽620的两端,开关杆槽630垂直连通于直杆槽620的中部;固定轴套5的侧面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侧杆槽701、弹簧槽80和第二侧杆槽702,弹簧槽8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杆槽701、第二侧杆槽702相连通,且第二侧杆槽702与第一侧杆槽701、弹簧槽80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侧杆槽701和弹簧槽80的连接处和第二侧杆槽702与弹簧槽80的连接处分别向上与第一旋转孔610和第二旋转孔640相贯通。
旋转面杆6包括第一旋转锁杆61、旋转直杆62、旋转开关杆63和第二旋转锁杆64,第一旋转锁杆61和第二旋转锁杆64均垂直固定于旋转直杆62的两个端部,第一旋转锁杆61的外端面为斜面,第一旋转锁杆61的斜面朝向背离旋转直杆62,第二旋转锁杆64的外端面为斜面,第二旋转锁杆64的斜面朝向背离旋转直杆62,第二旋转锁杆64与第一旋转锁杆61关于旋转直杆62的中垂面对称设置于旋转直杆62上;旋转开关杆63设置于旋转直杆62的中部,旋转开关杆63与第一旋转锁杆61和第二旋转锁杆64均相垂直;第一旋转锁杆61、旋转直杆62、旋转开关杆63和第二旋转锁杆64分别设置于第一旋转孔610、旋转直杆槽620、开关杆槽630和第二旋转孔640内。
第一平移侧杆7包括第一平移锁杆71和第一平移直杆72,第一平移锁杆71设置于第一平移直杆72的端部,第一平移锁杆71的外端面为斜面,且第一平移锁杆71的斜面朝向背离第一平移直杆72;第一平移侧杆7设置于第一侧杆槽701内,且第一平移锁杆71的斜面朝上与第一旋转锁杆61的斜面相对。
第二平移侧杆11包括第二平移锁杆73和第二平移直杆74,第二平移锁杆73垂直设置于第二平移直杆74的端部,第二平移锁杆73的外端面为斜面,且第二平移锁杆73的斜面朝向背离第二平移直杆74;第二平移直杆74设置于第二侧杆槽702内,且第二平移锁杆73的斜面朝上与第二旋转锁杆64的斜面相对。
复位弹簧8设置于弹簧槽80内,复位弹簧8的两端分别抵触第一平移锁杆71和第二平移锁杆73。
轴套盒9为顶面开口的圆柱形盒子,轴套盒9套置于转轴3上,且轴套盒9的底部固定于固定宽带1,轴套盒9的外侧壁上环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侧杆卡孔91,固定轴套5设置于轴套盒9内。
该自锁机构4设计有两种状态:转轴锁死状态和转轴可旋转状态,当第一旋转锁杆61和第二旋转锁杆64同时处于竖直状态时,同时按压第一平移直杆72和第二平移锁杆73的自由端伸出侧杆卡孔91的端头,第一平移直杆72和第二平移直杆74分别在第一侧杆槽701中和第二侧杆槽702中由外向内同时定向移动,第一平移锁杆71的斜面在第一旋转锁杆61的斜面上迎面相对滑动,且第一平移锁杆71压缩复位弹簧8;第二平移锁杆73的斜面在第二旋转锁杆64的斜面上迎面相对滑动,且第二平移锁杆73压缩复位弹簧8,直至第一平移锁杆71和第二平移锁杆73同时分别封锁于第一旋转锁杆61和第二旋转锁杆64的内侧,第一平移直杆72和第二平移直杆74刚好同时完全退回至轴套盒9内,此时自锁机构4为转轴可旋转状态。当转动旋转直杆62时,原先处于竖直状态的第一旋转锁杆61和第二旋转锁杆64分别在第一旋转孔610和第二旋转孔640内旋转至水平状态,被第一旋转锁杆61封锁的第一平移锁杆71和第二旋转锁杆64封锁的第二平移锁杆73同时得到释放,受压的复位弹簧8伸长并同时推动第一平移锁杆71和第二平移锁杆73复位,直至第一平移直杆72和第二平移直杆74再次同时卡接于侧杆卡孔91中,此时自锁机构4为转轴锁死状态。
作为一种优化的实施方式,开关杆槽630的外端部开设有手指槽600,手指槽600的外轮廓为半圆形,手指槽600的深度大于开关杆槽630的深度。手指槽600的几何尺寸不小于一个手指的容纳空间,可便于伤员手指下放于开关杆槽以用手指拨动旋转开关杆63,提高了止血带的人工单手操作的便易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提供一种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的使用方法,采用实施例1提供的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下面对本实施例4涉及的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描述。为了保证止血带的包扎速率和提高单手操作的便易性,使用前,先确保旋转开关杆63处于水平状态,且第一平移直杆72的自由端按压至侧杆卡孔91内,该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固定宽带1敷设于伤员肢体出血伤口的近心端,固定宽带1的两端通过魔术贴粘连环绕伤员肢体出血伤口的近心端周围;
步骤S2:锁紧主线2或锁紧支线的自由端的锁钩21相互套钩;
步骤S3:伤员操作单手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旋紧棒10,转轴3随旋紧棒10旋转;
步骤S4:锁紧主线2在转轴3的底部缠绕,同时通过固定宽带1勒紧伤员肢体出血伤口的近心端;
步骤S5:手指槽600接收到伤员操作单手的手指,手指拨动旋转开关杆63,旋转开关杆63由在开关杆槽630内的水平状态拨起至竖直状态,旋转直杆62在旋转直杆槽620内旋转,原先处于竖直状态的第一旋转锁杆61在第一旋转孔610内旋转至水平状态,被第一旋转锁杆61封锁的第一平移锁杆71得到释放,受压的复位弹簧8伸长、并推动第一平移锁杆71在第一侧杆槽701内由内向外定向移动,直至第一平移直杆72的自由端伸出侧杆卡孔91、露出端头,最后卡接于侧杆卡孔91中;
步骤S6:转轴3停止转动,转轴3处于锁死状态,锁紧主线2的长度被锁定死;
步骤S7:伤员操作单手的手指按压第一平移直杆72的自由端露出侧杆卡孔91的端头,第一平移直杆72在第一侧杆槽701中由外向内定向移动,第一平移锁杆71的斜面在第一旋转锁杆61的斜面上迎面相对滑动,同时第一平移锁杆71压缩复位弹簧8,直至第一平移锁杆71封锁于至第一旋转锁杆61的内侧,第一平移直杆72刚好完全退回至轴套盒9内;
步骤S8:转轴3的锁死状态解除,回复至可旋转状态;
步骤S9:伤员操作单手反向转动旋紧棒10,转轴3随旋紧棒10反向旋转;
步骤S10:缠紧在转轴3的底部的锁紧主线2松开,同时固定宽带1对伤员肢体出血伤口的近心端勒紧程度减轻,直到能解除相互套钩于锁紧主线2或锁紧支线的自由端的锁钩21;
步骤S11:打开固定宽带1的两端通过魔术贴,取下环绕在伤员肢体出血伤口的近心端的固定宽带1;
步骤S12:重新拨下旋转开关杆63,使之由竖直状态回复至水平状态,并按压第一平移直杆72的自由端露出侧杆卡孔91的端头,使第一平移直杆72的自由端重新完全退回至轴套盒9内。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包括一固定宽带(1)、两条锁紧主线(2)、一转轴(3),所述固定宽带(1)为一长条形的空腔带,所述空腔带首尾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所述转轴(3)设置于所述固定宽带(1)的外表面上,所述锁紧主线(2)穿设于所述空腔带的内部,且所述锁紧主线(2)缠绕于所述转轴(3)的底端,所述锁紧主线(2)的自由端伸出所述固定宽带(1)的端部,所述锁紧主线(2)的自由端上设置有锁钩(21),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轴(3)与所述固定宽带(1)连接处的自锁机构(4),所述自锁机构(4)包括固定轴套(5)、旋转面杆(6)、第一平移侧杆(7)、复位弹簧(8)和轴套盒(9),
所述第一平移侧杆(7)设置于所述旋转面杆(6)下方,并且所述第一平移侧杆(7)的端部与所述旋转面杆(6)卡锁连接,所述复位弹簧(8)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平移侧杆(7)的端部相抵触;
所述固定轴套(5)固定于所述转轴(3)上,所述旋转面杆(6)、所述第一平移侧杆(7)、所述复位弹簧(8)均设置于所述固定轴套(5)内;
所述轴套盒(9)为顶面开口的盒子,所述轴套盒(9)套置于所述转轴(3)的外侧,所述轴套盒(9)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固定宽带(1),所述轴套盒(9)的外侧壁上环向间隔设置有多个侧杆卡孔(91),所述固定轴套(5)设置于所述轴套盒(9)内,且所述第一平移侧杆(7)的自由端伸出所述侧杆卡孔(91)并卡接于所述侧杆卡孔(91)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面杆(6)包括第一旋转锁杆(61)、旋转直杆(62)和旋转开关杆(63),所述第一旋转锁杆(61)的外端面为斜面,所述第一旋转锁杆(61)设置于所述旋转直杆(62)的端部,所述旋转开关杆(63)垂直固定于所述旋转直杆(62)上,所述旋转开关杆(63)与所述第一旋转锁杆(61)相垂直;所述固定轴套(5)为一圆柱体,在所述固定轴套(5)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旋转孔(610)、旋转直杆槽(620)和开关杆槽(630),所述第一旋转孔(610)垂直设置于所述旋转直杆槽(620)的端部,所述开关杆槽(630)与所述旋转直杆槽(620)连通,所述第一旋转锁杆(61)、所述旋转直杆(62)和所述旋转开关杆(63)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孔(610)、所述旋转直杆槽(620)和所述开关杆槽(630)内;
所述第一平移侧杆(7)包括第一平移锁杆(71)和第一平移直杆(72),所述第一平移锁杆(71)设置于所述第一平移直杆(72)的端部,所述第一平移锁杆(71)的外端面为斜面,且所述第一平移锁杆(71)的斜面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平移直杆(72);所述固定轴套(5)的侧面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侧杆槽(701)和弹簧槽(80),所述第一侧杆槽(701)和所述弹簧槽(80)相连通,所述第一侧杆槽(701)和所述弹簧槽(80)的连接处向上与所述第一旋转孔(610)相贯通,所述第一平移侧杆(7)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杆槽(701)内,且所述第一平移锁杆(71)的斜面朝上与所述第一旋转锁杆(61)的斜面相对,所述复位弹簧(8)设置于所述弹簧槽(80)内,且所述复位弹簧(8)的端部抵触于所述第一平移锁杆(71);
按压所述第一平移直杆(72)自由端伸出所述侧杆卡孔(91)的端头,所述第一平移锁杆(71)的斜面与所述第一旋转锁杆(61)的斜面迎面相对滑动,直至所述第一平移锁杆(71)被所述第一旋转锁杆(61)卡锁,所述第一平移直杆(72)完全退回至所述轴套盒(9)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开关杆(63)垂直设置于所述旋转直杆(62)的远离所述第一旋转锁杆(61)的一端,所述第一旋转锁杆(61)的斜面朝向背离所述旋转直杆(62);
所述旋转直杆槽(620)与所述第一侧杆槽(701)分别设置于所述转轴(3)的两侧,所述开关杆槽(630)垂直设置于所述旋转直杆槽(620)的远离所述第一旋转孔(610)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杆槽(630)的外端部开设有手指槽(600),所述手指槽(600)的外轮廓为半圆形,所述手指槽(600)的深度大于所述开关杆槽(630)的深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还包括一旋紧棒(10),所述旋紧棒(10)水平设置于所述转轴(3)的顶端,所述旋紧棒(10)上设置有防滑条纹(100),所述防滑条纹(100)沿所述旋紧棒(10)的轴向方向环形均匀缠绕于所述旋紧棒(10)外壁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设置于所述固定宽带(1)的正中间位置,在所述转轴(3)两侧的所述固定宽带(1)内两两成对穿设有多个锁紧支线,所述锁紧支线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锁紧主线(2)上,所述锁紧支线的自由端从穿线孔穿出后暴露于所述固定宽带(1)的外部,所述锁紧支线的自由端上设置有锁钩(2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宽带(1)的两端通过魔术贴粘连形成封闭的环形。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开关杆(63)垂直设置于所述旋转直杆(62)的远离所述第一旋转锁杆(61)的一端,所述第一旋转锁杆(61)的斜面朝向所述旋转直杆(62);
所述旋转直杆槽(620)与所述第一侧杆槽(701)均设置于所述转轴(3)的同侧,所述开关杆槽(630)垂直设置于所述旋转直杆槽(620)的远离所述第一旋转孔(610)的一端。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面杆(6)还包括第二旋转锁杆(64),所述第二旋转锁杆(64)设置于所述旋转直杆(62)的远离所述第一旋转锁杆(61)的一端,所述第二旋转锁杆(64)的外端面为斜面,所述第二旋转锁杆(64)的斜面朝向背离所述旋转直杆(62),所述第二旋转锁杆(64)与所述第一旋转锁杆(61)关于所述旋转直杆(62)的中垂面对称设置于所述旋转直杆(62)上;所述旋转开关杆(63)设置于所述旋转直杆(62)的中部,且所述旋转开关杆(63)与所述第一旋转锁杆(61)和所述第二旋转锁杆(64)均相垂直;在所述固定轴套(5)的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二旋转孔(640),所述第二旋转孔(640)垂直设置于所述直杆槽(620)的远离所述第一旋转孔(610)的一端,所述第二旋转锁杆(64)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孔(640)内,所述开关杆槽(630)垂直设置于所述直杆槽(620)的中部;
所述自锁机构(4)还包括第二平移侧杆(11),所述第二平移侧杆(11)包括第二平移锁杆(73)和第二平移直杆(74),所述第二平移锁杆(73)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平移直杆(74)的端部,所述第二平移锁杆(73)的外端面为斜面,且所述第二平移锁杆(73)的斜面朝向背离所述第二平移直杆(74);所述固定轴套(5)的侧面由外向内设置有第二侧杆槽(702),所述第二侧杆槽(702)与所述弹簧槽(80)相连通,且所述第二侧杆槽(702)与所述第一侧杆槽(701)、所述弹簧槽(80)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侧杆槽(702)与所述弹簧槽(80)的连接处向上与所述第二旋转孔(640)相贯通;所述第二平移直杆(74)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杆槽(702)内,且所述第二平移锁杆(73)的斜面朝上与所述第二旋转锁杆(64)的斜面相对;
所述复位弹簧(8)的两端分别抵触所述第一平移锁杆(71)和所述第二平移锁杆(7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309725.2U CN209236285U (zh) | 2018-03-06 | 2018-03-06 | 一种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309725.2U CN209236285U (zh) | 2018-03-06 | 2018-03-06 | 一种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236285U true CN209236285U (zh) | 2019-08-13 |
Family
ID=67515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30972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36285U (zh) | 2018-03-06 | 2018-03-06 | 一种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236285U (zh) |
-
2018
- 2018-03-06 CN CN201820309725.2U patent/CN20923628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236285U (zh) | 一种便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 | |
CN110882030A (zh) | 一种调节式内科护理用压迫止血装置 | |
CN209301266U (zh) | 一种自由调节骨盆外固定架 | |
CN209826824U (zh) | 腹腔镜组织夹 | |
CN110051398A (zh) | 具有限位保护装置的双重锁闭组织夹 | |
CN212235051U (zh) | 一种用于骨科手术室的肢体固定装置 | |
CN208756091U (zh) | 宫腔镜下肌瘤抓取钳 | |
CN105662515B (zh) | 自锁式止血材料 | |
CN209847284U (zh) | 一种内科护理用压迫止血装置 | |
CN107536641B (zh) | 一种可远端操作的外科手术电凝钳 | |
CN212755780U (zh) | 一种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装置 | |
CN209252971U (zh) | 一种手术切口牵拉装置 | |
CN210447113U (zh) | 具有限位保护装置的双重锁闭组织夹 | |
CN209713116U (zh) | 转子间骨折立体复位钳 | |
CN209422252U (zh) | 肝胆外科手术后护理用腹带 | |
CN208974131U (zh) | 一种切口保护器 | |
CN212939854U (zh) | 一种急救护理用的止血器 | |
CN219374785U (zh) | 一种急诊科用快速止血器 | |
CN213552001U (zh) | 一种静脉曲张剥脱器 | |
CN217365956U (zh) | 一种半钩状皮肤外缝合镊子 | |
CN111938736B (zh) | 一种手术用结扎带线器 | |
CN205514747U (zh) | 血管按压器 | |
CN205163160U (zh) | 一种盆腔止血钳 | |
CN221331330U (zh) | 一种止血装置 | |
CN215018508U (zh) | 一种男性精索集速结扎手术用多功能手术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13 Termination date: 20200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