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34568U - 一种绿色生态施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生态施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34568U
CN209234568U CN201822081316.4U CN201822081316U CN209234568U CN 209234568 U CN209234568 U CN 209234568U CN 201822081316 U CN201822081316 U CN 201822081316U CN 209234568 U CN209234568 U CN 209234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fertilizer
fermentation
fertilizer
liquefaction
delivery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8131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绿林
刘正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Zhongxian Old Fores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Zhongxian Old Fores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Zhongxian Old Fores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Zhongxian Old Fores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8131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34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34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34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0Fertilizers of biological origin, e.g. guano or fertilizers made from animal corpses

Landscapes

  • Fertiliz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色生态施肥系统,包括:发酵液化池,液肥输送管以及施肥开关;其中,发酵液化池包括顶层的发酵液化室和底层的液肥存储池,发酵液化室用于生鲜有机肥的发酵、液化,液肥存储池用于发酵完成的液态肥的存储,液肥输送管与发酵液化池底层的液肥存储池固定连通,液肥输送管设置有多个分支且在每个分支处开设有液肥出口,液肥出口用于直接为植物根部输送肥料,通过将发酵液化池设置为两层,其中顶层的发酵液化室,底层为液肥存储池,从而使得生鲜有机肥能直接在发酵液化室内部进行发酵、液化,能有效的对生物酶等活性物质进行保留,且在发酵过程中培养了益生菌,大大的提高有机肥的肥效及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生态施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施肥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绿色生态施肥系统。
背景技术
施肥,是指将肥料施于土壤中或喷洒在植物上,提供植物所需养分,并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农业技术措施。施肥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培肥地力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合理和科学施肥是保障农产品安全和维护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施肥的主要依据是土壤肥力水平、作物类型、目标产量、气候环境以及肥料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肥料,估算所需要肥料用量,并确定施肥时间和施肥方式。依据施肥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基肥和追肥,依据施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撒施、冲施、穴施、条施…等。就肥料的性质而言,现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化肥,很少或不施有机肥,致土壤板结硬化酸化、增施富含大量有益物质,包括:多种有机酸、肽类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营养元素有机肥。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因而也急需一种有机肥施用设施,为有机肥部分直至完全取代化肥创造技术基础、制造技术设备。
现有技术中绿色生态施肥存在以下不足:
1、现有的施肥设备不能直接施用(生鲜)有机肥,影响有机肥的正常、大量实施,而传统施肥方式人工成本太高、不适应规模农业生产。
2、施肥的肥料营养元素不能直接(及时)补充到植物根部,影响植物根部营养的正常吸收,肥料利用率低,进而造成生态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生态施肥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生态施肥系统,包括:发酵液化池,液肥输送管以及施肥开关,所述发酵液化池包括顶层的发酵液化室和底层的液肥存储池,所述发酵液化室用于生鲜有机肥的发酵、液化,所述液肥存储池用于发酵完成的液态肥的存储;
所述液肥输送管与发酵液化池底层的液肥存储池固定连通,所述液肥输送管设置有多个分支且在每个分支处开设有液肥出口,所述液肥出口延伸至植物根须生长的土壤深层,用于直接为植物根部输送肥料。
优选的,所述排渣口固定在发酵液化池的底端,用于对所述发酵液化池内部发酵产生渣料的排出。
优选的,所述液肥输送管的分支处分别固定连通有管口节点,所述管口节点用于将肥料分开进行实施。
优选的,所述液肥输送管的管口处分别固定内设置有管口过滤帽,所述管口过滤帽用于对液肥输送管内部的肥料进行过滤作用,避免液肥输送管内部出现堵塞现象。
优选的,所述发酵液化池的侧端固定设置有便于对发酵液化池内部液肥容量进行观察的液位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发酵液化池设置为两层,其中顶层的发酵液化室,底层为液肥存储池,从而使得生鲜有机肥能直接在发酵液化室内部进行发酵、液化,能有效的对生物酶等活性物质进行保留,且在发酵过程中培养了益生菌,大大的提高有机肥的肥效及利用率;
2、通过带有多个分支的液肥输送管将液态肥进行输送,且在液肥输送端的端部开设有液肥出口,为植物根部输送肥料液肥,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沟施、窝施和撒施造成的养份流失,便于施肥设施对生鲜有机肥的实施,提高了生态施肥系统的植被养分的吸收;
3、液肥出口延伸至植物根须生长的土壤深层,当植物缺素时,把需要补充的元素加到发酵液化池中能直接输送制植物根部,提高了有机肥的吸收效率,提高了肥效;
4、该系统的使用,不再每次施肥都重复的进行挖沟和覆土的施肥作业,大大节省了施肥用工成本;
5、有机肥液化后,通过输送管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须土壤深层,避免肥料流失保住了肥效、更保护了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理结构框架图。
图中:1-发酵液化池;2-发酵液化室;3-液肥存储池;4-排渣口;5-液肥输送管;6-施肥开关;7-管口节点;8-管口过滤帽;9-液肥出口;10-液位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绿色生态施肥系统,包括:发酵液化池1,液肥输送管5以及施肥开关6;
其中,所述发酵液化池1包括顶层的发酵液化室2和底层的液肥存储池3,所述发酵液化室2用于生鲜有机肥的发酵、液化,所述液肥存储池3用于发酵完成的液态肥的存储;
所述液肥输送管5与发酵液化池1底层的液肥存储池3固定连通,所述液肥输送管5设置有多个分支且在每个分支处开设有液肥出口9,所述液肥出口9延伸至植物根须生长的土壤深层,用于直接为植物根部输送肥料。
还包括,排渣口4,所述排渣口4固定在发酵液化池1的底端,用于对所述发酵液化池1内部发酵产生渣料的排出。
所述液肥输送管5的分支处分别固定连通有管口节点7,管口节点7用于连接液肥输送管的各个分支,用于将肥料分开进行实施。
所述液肥输送管5的管口处分别固定内设置有管口过滤帽8,所述管口过滤帽8用于对液肥输送管5内部的肥料进行过滤作用,避免液肥输送管5内部出现堵塞现象。
所述发酵液化池1的侧端固定设置有便于对发酵液化池1内部液肥容量进行观察的液位管10。
综上,使用时,将液肥输送管5预埋在植被生长的根系层中,根据不同植被的根系养分吸收选择合适的深度,在发酵液化池1内部的发酵液化室2内部添加牲畜家禽产生的粪便进行发酵,同时将植被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添加在发酵液化室2的内部,在液肥存储池3的内部挤有液肥后根据植物生长需要打开施肥开关6进行施肥,施肥结束后关闭施肥开关6即可,简单高效,便于推广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绿色生态施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液化池(1)、液肥输送管(5)以及施肥开关(6),所述发酵液化池(1)包括顶层的发酵液化室(2)和底层的液肥存储池(3),所述发酵液化室(2)用于生鲜有机肥的发酵、液化,所述液肥存储池(3)用于发酵完成的液态肥的存储,所述液肥输送管(5)与发酵液化池(1)底层的液肥存储池(3)固定连通,所述液肥输送管(5)设置有多个分支且在每个分支处开设有液肥出口(9),所述液肥出口(9)延伸至植物根须生长的土壤深层,用于直接为植物根部输送肥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生态施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液化池(1)的底端固定有排渣口(4),所述排渣口(4)用于对所述发酵液化池(1)内部发酵产生渣料的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生态施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肥输送管(5)的分支处分别固定连通有管口节点(7),所述管口节点(7)用于将肥料分开进行实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生态施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肥输送管(5)的管口处分别固定内设置有管口过滤帽(8),所述管口过滤帽(8)用于对液肥输送管(5)内部的肥料进行过滤作用,避免液肥输送管(5)内部出现堵塞现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生态施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液化池(1)的侧端固定设置有便于对发酵液化池(1)内部液肥容量进行观察的液位管(10)。
CN201822081316.4U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绿色生态施肥系统 Active CN209234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1316.4U CN209234568U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绿色生态施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1316.4U CN209234568U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绿色生态施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34568U true CN209234568U (zh) 2019-08-13

Family

ID=67532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81316.4U Active CN209234568U (zh) 2018-12-12 2018-12-12 一种绿色生态施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345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9014A (zh) * 2018-12-12 2019-02-15 重庆市忠县老树林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生态施肥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9014A (zh) * 2018-12-12 2019-02-15 重庆市忠县老树林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生态施肥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3050B (zh) 一种瓜果蔬菜的无土栽培方法
CN102771338A (zh) 一种油茶苗栽培基质
CN103621386A (zh) 一种蔬菜无土栽培基质及其应用
CN106233908A (zh) 一种苹果水肥一体化施肥方法
CN104045402B (zh) 一种含桐油的油茶专用复混肥
CN110122023B (zh) 蚯蚓结合食用菌渣生物转化奶牛养殖粪浆废液并复配增效肥的方法
CN103804047A (zh) 一种红阳猕猴桃专用肥及施肥方法
CN102030581A (zh) 新型多功能生物有机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69500A (zh) 一种猪-沼-菜三位一体式生态循环种养方法
CN106258141A (zh) 一种芒果水肥一体化施肥方法
CN104355863A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08391A (zh) 设施番茄种植管理方法
CN109329014A (zh) 一种绿色生态施肥系统
CN102246648A (zh) 沼液在高产冬小麦栽培中的施用方法
CN106171228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方案
CN104860741A (zh) 一种大豆防虫害营养复混肥及其制作方法
CN209234568U (zh) 一种绿色生态施肥系统
CN107188727A (zh) 一种设施番茄多效沼液肥的配方及施用方法
CN110178588A (zh) 用于农作物栽培种肥一体化营养体土壤预埋辅助体
CN103828635B (zh) 一种利用沙培方式种植牧草以消纳养猪场沼液的方法
CN103430680A (zh) 一种蔬菜栽培中利用沼肥施肥的方法
CN204079818U (zh) 一种玉米秸秆原位整株堆集腐熟结构
CN108658692A (zh) 一种花卉有机复合肥料
CN105315105A (zh) 一种膏状生物冲施有机肥
CN106134872A (zh) 一种用于水稻旱育秧种植技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