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33554U -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233554U CN209233554U CN201821687880.4U CN201821687880U CN209233554U CN 209233554 U CN209233554 U CN 209233554U CN 201821687880 U CN201821687880 U CN 201821687880U CN 209233554 U CN209233554 U CN 2092335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touch panel
- plate
- contact
- electric appli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其包括常用负载端接触板、连接件和备用负载端接触板,连接件为Z字形结构,由多块金属片叠合折弯而成,连接件一端与常用负载端接触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备用负载端接触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其结构简单,装配牢固、可靠,便于装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重要场合都采用自动转换开关电器进行供电,是将负载电路从一路电源(常用)自动转换接至到另一电路(备用)的开关电器,因此对供电的连续性,可靠性有十分重要的要求,所有在紧急供电系统中产品的可靠性尤为重要。
现有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负载端常用和备用采取铜柱接触的方式,当接触面不平或者接触面有杂质时,接触的可靠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其结构简单,装配牢固、可靠,便于装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其包括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连接件13和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连接件13为Z字形结构,由多块金属片叠合折弯而成,连接件13一端与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通过第一螺钉14、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通过第二螺钉12分别与连接件13的两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13包括连接件第二板13a、连接件中间板13e和连接件第一板13c,连接件中间板13e两端分别与连接件第二板13a、连接件第一板13c折弯相连,连接件第二板13a与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固定连接,连接件第一板13c与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一端并排设有2个第一安装孔,连接件第一板13c上并排设有2个第二安装孔13d,第一螺钉14通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将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连接件第一板13c固定连接;
所述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一端设有2个第三安装孔,连接件第二板13a 上并排设有2个第四安装孔13b,第二螺钉12通过第四安装孔13b、第三安装孔将连接件第二板13a、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与连接件第二板13a的接触方式为面接触,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与连接件第一板13c的接触方式为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第二板13a与连接件中间板13e直角相连,连接件第一板13c与连接件中间板13e直角相连。
优选的,包括基座16,基座16上设有多个接触板安装槽,触头组包括转动安装在接触板安装槽内的触头支持,触头支持成柱状转动安装在接触板安装槽内,触头支持的轴向与基座16的底板垂直,触头支持的轴向的上下两端设有分别与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和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配合的常用动触桥和备用动触桥;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连接件13和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固定连接设置在接触板安装槽内,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设置在接触板安装槽底侧且与基座16固定连接,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通过连接件 13设置在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上方。
优选的,所述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均为平板结构,且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与常用动触桥配合的一端的宽度小于与连接件 13连接一端的宽度,且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与常用动触桥配合的一端的侧边设有配合斜面;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与备用动触桥配合的一端的宽度小于与连接件13连接一端的宽度,且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与备用动触桥配合的一端的侧边设有配合斜面。
优选的,包括基座16,在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上设有与接线螺钉配合的第一螺钉孔,在连接件第一板13c上还设有与第一螺钉孔对应的第二螺钉孔,接线螺钉穿过第二螺钉孔、第一螺钉孔与基座16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其常用负载端接触板、备用负载端接触板分别与连接件的两端固定连接,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而且连接件有多块金属片叠合折弯而成,保证了良好的导电性,产热低,而且具有一定柔性,在装配时,可发生适应性形变,为装配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装配在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基座上;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备用负载端接触板、第二螺钉、连接件、第一螺钉、常用负载端接触板的装配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其包括常用负载端接触板 15、连接件13和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连接件13为Z字形结构,由多块金属片叠合折弯而成,连接件13一端与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固定连接。
现有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其常用负载端接触板和备用负载端接触板多采用铜柱接触的方式,一则连接容易松动,再者铜柱的端面上容易出现不平整情况或有杂质存在,从而使得接触的可靠性降低。
本实用新型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其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分别与连接件13的两端固定连接,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而且连接件13有多块金属片叠合折弯而成,保证了良好的导电性,产热低,而且具有一定柔性,在装配时,可发生适应性形变,为装配提供便利。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包括基座16,基座16 一侧设有容纳控制单元的第一空腔,中部设有容纳转换操作机构的第二空腔,另一侧设有多组并排设置的触头组,用于不同相电源的连接;基座16 上设有多个接触板安装槽,触头组包括转动安装在接触板安装槽内的触头支持,触头支持成柱状转动安装在接触板安装槽内,触头支持的轴向与基座16的底板垂直,触头支持的轴向的上下两端设有分别与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和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配合的常用动触桥和备用动触桥;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连接件13和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固定连接设置在接触板安装槽内,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设置在接触板安装槽底侧且与基座16固定连接,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通过连接件13设置在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上方,转换操作机构通过水平设置的连杆带动多个触头支持转换切换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连接件13和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连接件13为Z字形结构,由多块金属片叠合折弯而成,其上端与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固定连接,下端与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13有多块铜片叠合折弯而成,且连接件13两端均进行热压成型。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件13为Z字形结构,由多块金属片叠合折弯而成,其两端均进行热压成型,连接件13包括连接件第二板13a、连接件中间板13e和连接件第一板13c,连接件中间板13e两端分别与连接件第二板13a、连接件第一板13c折弯相连,连接件第一板13c上并排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孔13d,连接件第二板13a上并排设有两个第四安装孔13b。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件中间板13e两端分别与连接件第一板13c、连接件第二板13a直角相连。
优选的,如图1和3所示,所述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和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均为平板结构,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一端并排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一端并排设有两个第三安装孔。
装配时,如图3所示,第一螺钉14通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13d 将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和连接件第一板13c固定连接,第二螺钉12通过第四安装孔13b、第三安装孔将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与连接件第二板13a 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与连接件第二板13a的接触方式为面接触,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与连接件第一板13c的接触方式为面接触。
在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上设有与接线螺钉配合的第一螺钉孔,在连接件第一板13c上还设有与第一螺钉孔对应的第二螺钉孔,接线螺钉穿过第二螺钉孔、第一螺钉孔与基座16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螺钉14保证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与连接件13连接的可靠性,同时具有导电作用,第二螺钉12保证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与连接件13连接的可靠性,同时具有导电性,使本实用新型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不易发生松动,而且保证了接触的良好和有效。
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与常用动触桥配合的一端的宽度小于与连接件13 连接一端的宽度,且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与常用动触桥配合的一端的侧边设有配合斜面;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与备用动触桥配合的一端的宽度小于与连接件13连接一端的宽度,且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与备用动触桥配合的一端的侧边设有配合斜面。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连接件(13)和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连接件(13)为Z字形结构,由多块金属片叠合折弯而成,连接件(13)一端与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通过第一螺钉(14)、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通过第二螺钉(12)分别与连接件(13)的两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包括连接件第二板(13a)、连接件中间板(13e)和连接件第一板(13c),连接件中间板(13e)两端分别与连接件第二板(13a)、连接件第一板(13c)折弯相连,连接件第二板(13a)与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固定连接,连接件第一板(13c)与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一端并排设有2个第一安装孔,连接件第一板(13c)上并排设有2个第二安装孔(13d),第一螺钉(14)通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将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连接件第一板(13c)固定连接;
所述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一端设有2个第三安装孔,连接件第二板(13a)上并排设有2个第四安装孔(13b),第二螺钉(12)通过第四安装孔(13b)、第三安装孔将连接件第二板(13a)、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与连接件第二板(13a)的接触方式为面接触,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与连接件第一板(13c)的接触方式为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第二板(13a)与连接件中间板(13e)直角相连,连接件第一板(13c)与连接件中间板(13e)直角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6),基座(16)上设有多个接触板安装槽,触头组包括转动安装在接触板安装槽内的触头支持,触头支持成柱状转动安装在接触板安装槽内,触头支持的轴向与基座(16)的底板垂直,触头支持的轴向的上下两端设有分别与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和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配合的常用动触桥和备用动触桥;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连接件(13)和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固定连接设置在接触板安装槽内,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设置在接触板安装槽底侧且与基座(16)固定连接,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通过连接件(13)设置在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均为平板结构,且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与常用动触桥配合的一端的宽度小于与连接件(13)连接一端的宽度,且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与常用动触桥配合的一端的侧边设有配合斜面;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与备用动触桥配合的一端的宽度小于与连接件(13)连接一端的宽度,且备用负载端接触板(11)与备用动触桥配合的一端的侧边设有配合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6),在常用负载端接触板(15)上设有与接线螺钉配合的第一螺钉孔,在连接件第一板(13c)上还设有与第一螺钉孔对应的第二螺钉孔,接线螺钉穿过第二螺钉孔、第一螺钉孔与基座(16)螺纹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87880.4U CN209233554U (zh) | 2018-10-18 | 2018-10-18 |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87880.4U CN209233554U (zh) | 2018-10-18 | 2018-10-18 |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233554U true CN209233554U (zh) | 2019-08-09 |
Family
ID=67500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687880.4U Active CN209233554U (zh) | 2018-10-18 | 2018-10-18 |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233554U (zh) |
-
2018
- 2018-10-18 CN CN201821687880.4U patent/CN20923355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864327U (zh) | 一种自动化电气开关 | |
CN103092301A (zh) | 电源供应装置及服务器机柜供电系统 | |
CN206259566U (zh) | 一种电表箱电气插接件 | |
CN209233554U (zh) |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线结构 | |
CN204991812U (zh) | 一种蓄电池热插拔装置 | |
CN109728489B (zh) | 一种办公桌用活动式插座装置 | |
CN102280756B (zh) | 旋转式电连接装置及插头、插座、插线板 | |
CN218123235U (zh) | 易于分合闸的导电板 | |
CN207967936U (zh) | 开关消弧装置 | |
CN101359798A (zh) | 连接器 | |
CN203659653U (zh) |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电源采样装置 | |
CN209375475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的主驱控制器及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 |
CN207852523U (zh) | 一种用于小型隔离开关的双通路插拔式开关模块 | |
CN203261103U (zh) | 电子产品智能充电电源板 | |
CN105280402B (zh) | 一种移动式大电流触指机构 | |
CN201112204Y (zh) | 一种小型用电器底座 | |
CN204045863U (zh) | 一种新型的电源分配板 | |
CN108122708A (zh) | 一种增强联接的插拔式小型隔离开关 | |
CN209496534U (zh) | 一种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装置 | |
CN220672992U (zh) | 一种操作简单的双电源切换装置 | |
CN204835224U (zh) | 配电单元互锁装置 | |
CN214507662U (zh) | 一种具备同期识别功能的双电源控制电路板 | |
CN214013942U (zh) | 电源机柜用供电电源双路自动切换装置 | |
CN213583619U (zh) | 一种高安全性的户外隔离开关 | |
CN209991369U (zh) | 一种具有备用接口的电脑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ssignee: Wenzhou Zhengta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0330000078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Wiring structure of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9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0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