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31733U - 一种感应组件和智能插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感应组件和智能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31733U
CN209231733U CN201920095065.7U CN201920095065U CN209231733U CN 209231733 U CN209231733 U CN 209231733U CN 201920095065 U CN201920095065 U CN 201920095065U CN 209231733 U CN209231733 U CN 2092317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inductive component
control unit
utility
described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950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长庚
周致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 Chun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 Chun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 Chun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 Chun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950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317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317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31733U/zh
Priority to US16/826,388 priority patent/US11600958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01N33/0009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 G01N33/0073Control unit therefor
    • G01N33/0075Control unit therefor for multiple spatially distributed sensors, e.g.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3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s, e.g. to a wal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8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with built-in sens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91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with built-in signal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17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76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 e.g. to a wall
    • H01R24/7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with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 e.g. to a wall with additional earth or shield conta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感应组件,包括感应单元、警示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感应单元、所述警示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感应单元采集所处环境下的环境数据,且将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中处理分析;所述控制单元发出控制信号;所述警示单元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插座中增加无线通信与指示灯单元,提供感应与互动功能,让使用更便捷,设备更智能,且提高用电器接入智能插座中使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感应组件和智能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感应组件和智能插座。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包括空调、电视和冰箱等大功率高能耗的大型家用电器已经得到普及,每个家庭或企业的用电量也在不断的攀升,然而现有的插座产品仅用于保证供电的功能,并不具备能够远程接通或切断电路使用电器工作或关闭的功能,使得插座产品功能性单一,无法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功能支持,不能够将大型家用电器使用效益最大化,还会出现过度用电导致浪费和安全隐患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插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感应组件,能够采集环境数据并根据数据比对发出相应的警示,同时控制与其连接用电器的闭合和断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感应组件,包括感应单元、警示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感应单元、所述警示单元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感应单元采集所处环境下的环境数据,且将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中处理分析;所述控制单元发出控制信号;所述警示单元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执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应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的开关单元,且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闭合或断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应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处理分析采集的环境数据后发出控制信号至所述开关单元,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闭合或断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应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的无线传输单元,所述无线传输单元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与用户的智能终端通信连接,且所述通信还包括所述无线传输单元向所述控制单元进行的数据传输和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无线传输单元进行的数据传输。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应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接收所述智能终端传送的信号,对应发出控制信号至所述开关单元,远程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闭合或断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应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开关单元接入用户的用电设备回路中,通过所述开关单元的闭合或断开来控制所述用电设备回路的闭合或断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应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警示单元包括指示灯单元,所述指示灯单元的灯光颜色和/或亮度随着采集环境数据的变化而相应变化或由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设定相应变化。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感应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警示单元还包括扬声器单元,所述扬声器单元根据采集环境数据的变化或根据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设定,发出相应的警示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插座,包括上述感应组件,能够将用电器接入该智能插座中,提高插座使用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插座包括感应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具有安装槽,所述感应组件嵌入所述安装槽内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插座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槽包括围绕构成限位空间的上限位板、侧限位面和底限位面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底面且向上延伸的底支撑板;所述底支撑板低于所述侧限位面的高度,所述感应组件嵌入所述限位空间内其底部与所述底支撑板抵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插座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侧限位面上还设置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感应组件上具有的凹陷部相对应抵触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插座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若干所述底支撑板彼此间距构成卡位槽,导电铜片设置于所述卡位槽内,所述导电铜片通过导电板与电源单元连通,所述电源单元与所述感应组件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插座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座上还设置灯罩,所述灯罩对应罩于所述指示灯单元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插座中增加无线通信与指示灯单元,提供感应与互动功能,让使用更便捷,设备更智能,且提高用电器接入智能插座中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所述感应组件的整体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所述感应组件中包括无线传输单元和开关单元的整体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所述智能插座中底座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所述智能插座中底座另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所述智能插座中底座背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所述智能插座中电源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所述智能插座的中盖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所述智能插座的中盖合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所述智能插座中面板和防尘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所述智能插座的装配完成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所述智能插座中开关单元接入线路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的“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同样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或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的示意,示意出了本实施例一种感应组件100的整体原理结构示意图,为了实现对设备组件所处环境下各类数据的感应监控,并发生相对的响应警示。本实例中感应组件100包括感应单元101、警示单元102和控制单元103;其中感应单元101采集所处环境下的各项数据,此处环境数据包括温湿度、声音或光线等;感应采集后将数据发送至控制单元103中处理分析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由警示单元102接收控制单元103发出的控制信号并执行,警示单元102被控制单元103控制作出响应动作,通过对监控数据与预设数据间的对比,包括常规状态下的显示动作、异常状态下的警示动作提醒,用于提醒正常或者危险,从而能够提供健康的环境和提高安全性。当然感应组件100还应当包括提供元件运行所需的能源,因此感应组件100内可以设置电源单元与各元件连接,用于提供电能。
进一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感应单元101可以采用多类传感器构成传感器组,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够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通常根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例如本实施例采用温湿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或一氧化碳传感器,分别进行环境的温湿度、声音、光线以及一氧化碳进行监控和检测,给用户提供健康安全的环境。不难理解的是,感应单元101采用多类传感器构成传感器组,但其各类传感器的组合方式不局限,为了节省成本及避免元件浪费,感应组件100能够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的实际需求来设置组合,例如对于仅需要检测光线或温度的场景下,此时感应单元101的传感器组由温度传感器和光线传感器构成,对于仅需要一氧化碳检测的场景下,传感器组仅有一氧化碳传感器构成等,以此类推。
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03为中央处理器,是一块集成电路部件,负责程序的流程管理,更是指挥控制中心,包括运算逻辑部件、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和操作控制器等,控制部件主要是负责对指令译码,并且发出为完成每条指令所要执行的各个操作的控制信号,发给相应的部件,从而控制这些部件按指令的要求进行动作,对协调有序工作极为重要。以及具有数据处理功能,指的是对数据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或进行其他的信息处理,根据数据分析完成相对应的指令控制。例如: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03可以采用MCU,即微控制单元,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或者单片机,是把中央处理器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内存、计数器、USB、A/D转换、UART、PLC、DMA等周边接口,甚至为了减小占用空间,将LCD驱动电路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诸如手机、PC外围、遥控器,至汽车电子、工业上的步进马达、机器手臂的控制等,都可见到微控制单元的身影,感应单元101和警示单元102均通过线路连接的方式与微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警示单元102用于执行控制单元103发送的控制信号,包括指示灯单元102a,例如:采用警示灯发出警示灯光,包括灯颜色、亮度的不同组合,当用户看到灯光亮起、颜色变化或者光强度变化时,以灯光指示的方式提醒用户环境数据是否异常,并且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设定预设值,通过检测值与预设值的比对,判断是否进行亮灯提示或者颜色变化或者光强度变化,十分灵活,使其更加适应不同需求的用户。
同样的,本实施例中警示单元102包括扬声器单元102b,扬声器单元102b能够发出警示声音,其与灯光警示相结合,可以设置模式为进行光、音的同步提示或独立提示。从而当用户可能未注意到灯光时,由扬声器单元发出警示音,进一步提高健康、安全性,用户可以根据喜好在智能终端上设定感应组件100的警示声,例如包括1-Policecar、2–Accident、3–Countdown、4–Ghost、5-Sniperrifle、6–Battle、7-Airraid、8–Bark等多种音效,同时控制单元103的监控部分检测到异常状态时,可以通过将报警短信经短信平台和短信猫,利用移动网络发送到指定智能终端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单元103分别连接感应单元101和警示单元102形成设备组件,且连接方式可以是为线路板连接或用导线连接,线路板连接指的是将设备元件通过表面封装工艺组装在线路板上构成回路的电路板,当然还必然包括电路中必要的各种其他辅助元件和电源元件,可参照现有技术中电路板的实现方式,此处不做详述。
本实施例中还为了实现对感应组件100的远程控制及保护,远程控制指的是能够通过通信的方式将感应组件100与外接的用户智能终端设备建立连接,实现终端设备远程控制感应组件100;保护指的是在感应组件100传感器检测到异常时,切断感应组件100所作用的电路回路。因此本实例中感应组件100提出还包括无线传输单元104和开关单元105。具体的,无线传输单元104与控制单元103连接,且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与用户的智能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参照上述对于电路板的说明,不难理解,为了减少设备的占用空间,无线传输单元104可以和控制单元103设置于同一块印制的电路板中,且通过电路板上印刷的线路进行连接。例如:通过Wi-Fi、蓝牙传输模式,经由HTTP、MQTT等协议与用户智能设备连接,如连接手机、平板或电脑。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控制单元103出厂提供的预置模式,用户设定的预设值为提醒界限值,将其输入至控制单元103中存储,控制单元103接收分析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值后,与用户设定的预设值比对,该部分的实现本实施例采用的是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因此能够判断是否进行警示,当用户不在感应组件100附近时,以警示声提示,且用户可根据喜好在智能终端上设定警示声的不同音效。例如用户可通过终端智能设备(手机、平板等)改变设定值;如预置湿度高于60%亮灯提示,用户可自行改变设定为80%、90%或更高。当提示灯亮起后,除了感应数值回复正常后关灯,用户当得知状态后也可以通过智能终端通过发送指令至控制单元103中,由控制单元103直接发出动作指令,主动关闭提示灯,那么对于警示声音的开启或关闭也可以经过终端,用户进行主动的干预控制。
进一步的,保护的实现是通过开关单元105接入感应组件100,与控制单元103连接后,实现感应组件100对开关单元105的闭合和关断控制,同时将开关单元105接入要作用的回路中,通过开关单元105的闭合和关断来控制回路的关断。例如本实施例可以是开关单元105可以是断路器或控制继电器接入用电设备的回路中,断开外部接入的设备供电回路,即切断用电器的正常工作。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因此本实施例的控制原理为:用户通过远程设备发送信号至控制单元103内,控制单元103接收信号分析处理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此处的控制信号会发送至开关单元105中,控制开关单元105的关断,即控制断路器的开关,从而是实现对感应组件100回路的远程控制。
当然本实施例中还需要说明的是,断路器接入感应组件100中且与控制单元103连接,不难发现的是,控制单元103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指的是通过智能终端直接控制开关单元105的开断;且智能体现为还可以根据传感器检测环境数据的异常情况,当检测数据异常时,超过或小于或正好处于用户的预设数据,同时控制单元103也可以根据用户智能终端的指示直接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断路器的关断,从而实现保护电路。
实施例2
参照图3~10的示意,示意出了一种智能插座,该智能插座包括第一个实施例中的感应组件100,本实施例中将感应组件100应用于智能插座中,将感应组件100内部分元件通过表面封装工艺组装在线路板上形成能够安装于智能插座中的PCBA板,该PCBA板上包括分布的感应单元101、控制单元103、无线传输单元104和扬声器单元102b,即线路板上分布有元件为传感器、MCU控制芯片、无线传输模块以及扬声器,上述各元件通过线路板印刷的线路彼此连通。例如本实施例中将MCU控制芯片和无线传输模块共同印制与于同一线路板上,传感器设置于线路板的上方部位,扬声器设置于传感器的下方,传感器和扬声器由于元件体积较大,均凸出于线路板的上方;而开关单元105则通过导线外接的方式连接至PCBA板上。从而本实施例能够通过合理的元件位置布设,实现将感应组件100以最小占用空间的方式安装于智能插座中,节约生产的成本。
进一步的,将感应组件100与插座结合,能够在插座使用过程中,提供环境感应与远程控制功能,让插座的使用更加安全健康,让使用更便捷,设备更智能。具体的,该智能插座还包括底座200,底座200具有安装槽201,感应组件100嵌入安装槽201内限位。本实施例中如一般插座内设置的凹槽,安装槽201具有四个侧壁槽面和一个底面,即方形凹槽,其包括围绕构成限位空间S的上限位板201a、侧限位面201b和底限位面201c,上限位板201a与安装槽201的上方侧壁抵触,侧限位面201b为安装槽201的两个左右侧壁,底限位面201c为槽的下方侧壁,同时底支撑板201d设置于安装槽201的槽底面且向上延伸,用于支撑PCBA板,且底支撑板201d低于侧限位面201b的高度构成高度差,该高度差不小于PCBA板的厚度,因此当PCBA板嵌入限位空间S内时,其底部与底支撑板201d抵触,PCBA板的上方与上限位板201a抵触,PCBA板的下方与底限位面201c相抵触,实现PCBA板在限位空间S内的限位。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化,在侧限位面201b上还设置凸起部201b-1,凸起部201b-1与PCBA板上具有的凹陷部相对应抵触限位,不但能够满足后期对底座200进行封盖时,两侧所需的螺栓孔大小的要求,还能够对PCBA板做进一步的限位,使其安装限位更加的稳定。
进一步的,参照图4~5中的示意,作为一个插座其应该具有的基本功能,不难理解的是,还包括导电铜片202和设置于底座200背面的市电接口206,以及PCBA板需要正常工作的能源,因此还包括电源单元204,导电铜片202通过导电板203与电源单元204连通,电源单元204与感应组件100连通。具体的,若干底支撑板201d彼此间距构成卡位槽201d-1,该卡位槽201d-1根据导电铜片202的规格、形状轮廓进行对应设置,例如采用三孔或二孔插座规格下的导电铜片202,而本实施例中以三孔插座的导电铜片202为例进行说明。因此导电铜片202设置于卡位槽201d-1内,并通过底座200上设置的市电接口206与市电导线连接,该市电接口206包括正、负极和接地口,埋设于建筑内的市电导线通过与市电接口206连通接入插座200内。
本实施例中为了合理布局以达到减少插座的实际体积大小,节约空间的考虑。具体的,通过增设导电板203,分别连接导电铜片202和电源单元204,实现二者的连通。电源单元204和开关单元105位于导电板203上,且电源单元204位于PCBA板和导电板203之间,而开关单元105则位于PCBA板的右侧缺口处,该缺口与右侧侧限位面201b配合将开关单元105安装于安装槽201内并限位。
市电为220V市电,电子元件为小电流元件,无法直接供电,因此埋设于墙内的市电导线通过设置于底座200背面的市电接口206接入插座内与导电铜片202连接,导电铜片202经导电板203的导电作用将电压导送至电源单元204中,再经过电源单元204转化为5V或12V的电流给PCBA板供电,实现PCBA板上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且PCBA线路板与断路器或控制继电器连接,并将断路器接入市电导线与市电插口206连接的导线中,通过控制断路器的开关来切断二者相连接的导线,因此市电导线无法向市电插口206供电,即导电铜片202无电流,因此与导电铜片202接触的用电设备处于开路状态,实现对用电设备的开断控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无线传输单元104与控制单元103设置于同一块线路板上,即PCBA板,扬声器单元102b和感应单元101凸出设置于线路板上表面,分别位于下方和上方;而指示灯单元102a为灯条,实际也为电路板,设置于上限位板201a的上方,通过导线与PCBA板连接。
与灯条相对应的是,底座200的上端还设置灯罩安装槽207,用于安装灯罩205,实现灯罩205罩于指示灯单元102a上,指示灯单元102a发出灯光通过照射灯罩203,参照现有技术中灯罩的设计原理,能够使指示灯光线更加均匀柔和,从而具有更佳的视觉效果。
本实施例中安装槽201的结构可以是底座一体式的注塑成型,也可以是图5中的示意,采用槽盒201g可拆卸的方式,例如槽盒201g的侧端设置有卡钩201f,而底座200上对应设置的卡口201h,卡钩201f对应嵌入卡口201h中,能够实现将槽盒201g与底座200之间拆卸,便于内元器件的更换。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智能插座还包括感应组件100安装于底座200中后的封盖,该智能插座还包括盖合于底座200用于安装槽201的封盖,该中盖300还包括安全门301、传感器通口302、扬声器通口303以及插座孔304。具体的,安全门301处设置供用电器插入的插座孔304,且插座孔304为二孔和三孔插孔的结合,且中盖300盖合于底座200上时,通过卡扣结构将其扣紧,扬声器单元102b对应穿过扬声器通口303露出,感应单元101对应穿过传感器通口303后露出。此处需要解释的是,安全门30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存在的插座安全门实现,墙壁插座面板的插孔内部都带有安全保护盖,使用时插上插头,保护盖会自动反起,拔掉插头保护盖会自动封闭插座的插孔,实现保护的作用,此处不做详述。
参照图9~10的示意,本实施例中插座本体200还包括面板400和防护板500,面板400盖合于中盖300上,防护板500盖合于面板400上。具体的,面板400设置与插座孔304对应连通的外插孔401,用电器依次穿过外插孔401和插座孔304与导电铜片202连通,以及设置与传感器通口303对应的传感器进气孔402、与扬声器通口303对应的喇叭口403。防护板500进一步设置防护孔501,盖合时与传感器进气孔402、喇叭口403相对应,实现对与传感器进气孔402、喇叭口403的防尘保护。
参照图11的示意,示意出了开关单元105在智能插座中的线路接入原理。本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感应组件100上设置的开关单元105即断路器或控制继电器能够切断接入插座中的用电设备,对于其在插座电路中的线路连接原理。具体的,埋设于墙内的市电导线通过设置于底座200背面的市电接口206接入插座内与导电铜片202连接,用电设备可以直接通过外插孔401插入导电铜片202实现通电使用。且市电为220V市电,先经过电源单元转化为5V或12V的电流给PCBA板供电,实现PCBA板上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PCBA线路板与断路器或控制继电器连接,并将断路器接入市电导线与市电接口206连接的导线中,但PCBA线路板与电源连接后的电路与市电导线和市电插口206连接的电路之间属于并联关系,因此当市电导线和市电插口206开路时并不影响给PCBA板的正常供电。因此通过控制断路器的开关来切断二者相连接的导线,因此用电设备处于开路状态,实现对用电设备的开断控制。
参照图12的示意,示意出了本实施例中PCBA板上各元件的布设连接的电路图,图中包括SoC整合芯片,其是将MCU(即控制单元103)和WiFi(即无线传输单元104)整合在芯片线路里;与SoC芯片连接的感应单元101、指示灯单元102a、扬声器单元102b以及开关单元105,即是传感器、灯条、扬声器和断路器与SoC芯片线连接的电路图示意。且由于SoC芯片没有天线功能,因此需要外加天线增强接收能力,如图中示意的WIFI天线的电路示意。
例如本实施例中:
UART串口转Wi-Fi智能硬件包括,UART0(U0RXD)目前可以用来收发用户自己的数据包;UART1(U1TXD)可以用于打印信息。
传感器使用的接口为I2C接口,通信方式通过寻址方式确定从机设备(每个从机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识别)。该传感器产品通过I2C接口将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发送至控制单元103,控制单元103通过无线传输把收集到的数据上传到服务器上。手机在连接外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APP从服务器上获取数据信息。
智能LED灯使用的是PWM接口,包括3-5个PWM接口分别对红色、蓝色、绿色(黄、白)LED灯进行控制,其中PWM占空比最小可以达到1/214。能够控制信号的宽度。
智能插座使用的是普通的GPIO接口。通过GPIO接口进行高低电平控制以及继电器的断开和闭合控制达到智能控制插座的开关的功能。该应用主要由3部分模组组成:220V转5V或12V电源模组、WiFi模组以及继电器控制模组。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针对不同场景下安装不同的传感器,由用户选择产品,例如厨房用插座(内置烟感传感器),浴室用插座(内置CO传感器),其余如场景应用说明,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购买。
具有判断数据的能力,分析数据的好坏,其指的是与传感器预设值的比较来确定数据的好坏,从而发出警示光或声音。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插座,包括如下的应用场景:
a.厨房场景(燃感+智能彩灯)(建议外接设备:电饭锅、微波炉等)
天然气具有无色无味的特性,为了使人们在家里天然气泄露时那个能够很快的分辨出来,一般家用的天然气里面都会添加一些特殊的物质,一旦发生泄露,就会伴随着一股刺鼻的气味,一旦问多了便会出现恶心、头晕的感觉;本实用新型利用内置燃感,快速感知燃气泄露,并以不同灯光颜色于以警示。
严重泄露轻微泄露
b.浴室场景(CO感+智能彩灯)(建议外接设备:热水器、吹风机、除雾镜等)
冬季浴室是最容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空间,由于天气寒冷,不少人在洗浴时往往闭门关窗。这对于采用燃气热水器洗浴的家庭来说,就存在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利用内置CO感,当浓度超标时,伴随不同颜色,提醒洗浴者注意。
c.客厅场景(音感+智能彩灯)(建议外接设备:电视、DVD等客厅影音设备)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住宅区的噪音,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应低于45分贝,若超过这个标准,便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长期噪声污染可以引起耳鸣严重可以导致耳聋,另外容易引起人烦躁不安等症状。本实用新型内置音感,在环境噪音过大时,透过适当的灯光,适时的提醒注意环境噪音
d.卧室场景(温湿度感+智能彩灯)(建议外接设备:除湿机、床头灯、空调等)
人体比较适宜的相对湿度为:夏季室温25℃时,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比较舒适;冬季室温18℃时,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本实用新型内置温湿度传感器,在温湿度异常时,以适当的灯光提醒您,常保睡眠舒适环境
寒冷潮湿
e.书房场景(光感+智能采灯)(建议外接设备:台灯等电脑周边设备)
黑暗中阅读会造成眼疲劳,若持续这种状态,将会对眼睛造成损害,本实用新型内置光感,在环境亮度不足时,适时予以提醒。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3)

1.一种感应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单元(101)、警示单元(102)和控制单元(103);
所述感应单元(101)、所述警示单元(102)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103)连接;所述感应单元(101)采集所处环境下的环境数据,且将数据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103)中处理分析;所述控制单元(103)发出控制信号;所述警示单元(102)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执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组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关单元(105),所述开关单元(105)与所述控制单元(103)相连接,且所述控制单元(103)控制所述开关单元(105)的闭合或断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103)通过处理分析采集的环境数据后发出控制信号至所述开关单元(105),控制所述开关单元(105)的闭合或断开。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感应组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单元(103)连接的无线传输单元(104),所述无线传输单元(104)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与用户的智能终端通信连接,且所述通信还包括所述无线传输单元(104)向所述控制单元(103)进行的数据传输和所述控制单元(103)向所述无线传输单元(104)进行的数据传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103)通过接收所述智能终端传送的信号,对应发出控制信号至所述开关单元(105),远程控制所述开关单元(105)的闭合或断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105)接入用户的用电设备回路中,通过所述开关单元(105)的闭合或断开来控制所述用电设备回路的闭合或断开。
7.如权利要求5或6任一所述的感应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单元(102)包括指示灯单元(102a),所述指示灯单元(102a)的灯光颜色和/或亮度随着采集环境数据的变化而相应变化或由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设定相应变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应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单元(102)还包括扬声器单元(102b),所述扬声器单元(102b)根据采集环境数据的变化或根据所述智能终端的用户设定,发出相应的警示声。
9.一种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组件(100),还包括,底座(200),所述底座(200)具有安装槽(201),所述感应组件(100)嵌入所述安装槽(201)内限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01)包括围绕构成限位空间(S)的上限位板(201a)、侧限位面(201b)和底限位面(201c)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槽(201)底面且向上延伸的底支撑板(201d);
所述底支撑板(201d)低于所述侧限位面(201b)的高度,所述感应组件(100)嵌入所述限位空间(S)内其底部与所述底支撑板(201d)抵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限位面(201b)上还设置凸起部(201b-1),所述凸起部(201b-1)与所述感应组件(100)上具有的凹陷部相对应抵触限位。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底支撑板(201d)彼此间距构成卡位槽(201d-1),导电铜片(202)设置于所述卡位槽(201d-1)内,所述导电铜片(202)通过导电板(203)与电源单元(204)连通,所述电源单元(204)与所述感应组件(100)连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0)上还设置灯罩(205),所述灯罩(205)对应罩于指示灯单元(102a)的上方。
CN201920095065.7U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感应组件和智能插座 Active CN2092317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95065.7U CN209231733U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感应组件和智能插座
US16/826,388 US11600958B2 (en) 2019-01-21 2020-03-23 Sensing component and intelligent socke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95065.7U CN209231733U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感应组件和智能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31733U true CN209231733U (zh) 2019-08-09

Family

ID=67510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95065.7U Active CN209231733U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感应组件和智能插座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600958B2 (zh)
CN (1) CN20923173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365186U (zh) * 2020-06-23 2021-01-15 厦门天力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换组合的组合式电子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2081A (en) * 1988-10-11 1989-10-03 Pass & Seymour, Inc. Duplex electrical receptacle with voltage surge suppression
US6199264B1 (en) * 1994-10-24 2001-03-13 Pass & Seymour, Inc. Method of assembling a ground fault interrupter wiring device
US5485356A (en) * 1994-11-14 1996-01-16 Nguyen; Duc H. Receptacle power indicator
US6423900B1 (en) * 1998-02-17 2002-07-23 Technical Systems Corp. Active cover plate for an electrical outlet
US6552888B2 (en) * 2001-01-22 2003-04-22 Pedro J. Weinberger Safety electrical outlet with logic control circuit
US7780470B2 (en) * 2003-10-07 2010-08-24 Pass & Seymour, Inc. Plug tail lighting switch and control system
US9112321B2 (en) * 2010-12-30 2015-08-18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 Illuminated receptacle
US10644461B2 (en) * 2011-08-01 2020-05-05 Snaprays Llc Modified electrical devices
US20150022337A1 (en) * 2013-07-16 2015-01-22 Leeo,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US9460645B2 (en) * 2013-08-12 2016-10-04 Zachary Leonid Braunstein Apparatus intelligent illuminated sign, methods of configuration and controls
US9577389B2 (en) * 2014-03-07 2017-02-21 International Safety Holding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ular shock proof electrical outlets
US10910776B2 (en) * 2015-09-24 2021-02-02 Brainwave Research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electrical receptacles for integrated power control, communication and monitoring
CA3088887C (en) * 2018-01-09 2022-11-29 Lutron Technology Company Llc Device for powering a modular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35532A1 (en) 2020-07-23
US11600958B2 (en) 2023-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92538B (zh) 用于构建主动消防体系及智慧建筑的智能终端和智能终端系统
CN108845595B (zh) 一种带网关功能的分体式温控装置及其方法
CN108063349A (zh) 智能插座及智能插座控制系统
CN106025726A (zh) 一种智能插座
CN209231733U (zh) 一种感应组件和智能插座
CN210606068U (zh) 一种安全报警智能网关
CN206460285U (zh) 一种室内低功耗智能控制器
CN209693124U (zh) 智能照明控制装置及智能照明系统
CN207799369U (zh) 智能开关及智能开关控制系统
CN106154953A (zh) 一种室内环境的智能控制系统
CN109149284A (zh) 一种可远程控制通断状态的智能插座及使用方法
CN216146537U (zh) 智能视频运维终端
CN108054936A (zh) 一种智能家居产品组件
CN201773332U (zh) 湿度遥感控制器
CN205750402U (zh) 一种智能插座控制器
CN205846368U (zh) 一种智能插座
CN205318122U (zh) 基于wifi的智能家居系统
CN209946649U (zh) 一种用于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电器设备
CN209592431U (zh) 智慧型便携式多功能插座柱
CN110514956B (zh) 一种可远程监控的家用智能配电安全系统
CN207677643U (zh) 一种智能家居产品组件
CN209517590U (zh) 基于NB-IoT的智能路灯控制器
CN108966426A (zh) 智能家庭照明系统和方法
CN109361097A (zh) 一种插座以及智能家电控制系统
CN108695951A (zh) 一种智能低功耗电池供电的窗帘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