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16845U -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16845U
CN209216845U CN201920205391.9U CN201920205391U CN209216845U CN 209216845 U CN209216845 U CN 209216845U CN 201920205391 U CN201920205391 U CN 201920205391U CN 209216845 U CN209216845 U CN 2092168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
elastic slice
key
keying body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0539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0539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168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168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168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其按键结构包括包括支架、按键本体、弹片、按键杆和防水圈;按键本体设置在支架上;弹片的一端位于按键本体的上方,弹片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按键杆的一端为按压部,按键杆的另一端为触发部;当按压按键杆的按压部时,按键杆的触发部抵设于弹片位于按键本体上方的一端,使弹片朝向按键本体移动,并按压按键本体;防水圈套设于按键杆的外壁。在按键杆与按键本体之间增加弹片结构,可有效补偿防水圈阻尼产生的副作用,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按键结构不仅具有防水功能,而且可增加按键结构的手感反馈,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
随着电子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尤其是电子产品的防水功能日益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问题。而电子产品的防水性在设计过程中,其按键的防水设计尤为重要。目前,市场上各大类手表的按键结构的防水设计一般采用在按键杆上设置硅胶防水圈,通过按键杆与硅胶防水圈的过盈配合,再在按键杆上加上常规的硅胶帽结构来实现防水。此种结构虽然能达到防水目的,但是由于硅胶防水圈的阻尼作用会造成按键手感不佳,并且内部若对硅胶帽充分限位,则硅胶帽易损坏,若对硅胶帽不充分固定,剧烈的振动易造成硅胶帽错位,使按键最终丧失按键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通过设置弹片结构,使得按键结构在实现防水功能的同时,可增加按键结构的手感反馈,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按键结构,包括支架、按键本体、弹片、按键杆和防水圈;所述按键本体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弹片的一端位于所述按键本体的上方,所述弹片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按键杆的一端为按压部,所述按键杆的另一端为触发部;
当按压所述按键杆的按压部时,所述按键杆的触发部抵设于所述弹片位于所述按键本体上方的一端,使所述弹片朝向所述按键本体移动,并按压所述按键本体;
所述防水圈套设于所述按键杆的外壁。
本技术方案中,在按键杆与按键本体之间增加弹片结构,可有效补偿防水圈阻尼产生的副作用,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按键结构不仅具有防水功能,而且可增加按键结构的手感反馈,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弹片位于所述按键本体的上方的一端突出设有突出部;
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弹片进行限位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突出部的下方。
本技术方案中,当按压按键杆,使按键杆向下移动时,按键杆与弹片接触,按键杆的移动带动弹片向下移动,当弹片向下移动使弹片上的突出部与支架上的限位部接触时,支架上的限位部可阻挡弹片继续向下移动,通过支架上的限位部和弹片上的突出部的配合实现对弹片的位移进行限位,不仅可对按键本体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可防止按压按键杆时因用力过度而造成弹片错位的问题。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突出部包括连接部和水平部;
所述水平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弹片位于所述按键本体的上方的一端连接;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水平部连接的一端距离所述按键本体的高度低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
本技术方案中,突出部的连接部倾斜设置,使突出部的水平部靠近限位部设置,以缩短限位部的长度,简化按键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按键杆的外壁上沿所述按键杆的圆周方向设有凹槽;
所述防水圈设置于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过盈配合。
本技术方案中,在按键杆上设置防水圈,并通过防水圈与凹槽的过盈配合,以实现按键结构的防水功能。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卡环;
所述按键杆的外壁上沿所述按键杆的圆周方向设有卡槽;
所述卡环位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卡环包括内环和外环,所述卡环的内环卡设在所述卡槽的底壁上,所述卡环的外环突出所述按键杆的外壁设置。
本技术方案中,在按键杆上设置卡环,卡槽的宽度大于卡环的高度,使卡环可在卡槽内移动,卡环用于固定在安装按键结构的壳体上,通过卡环对按键杆进行限位,防止按键杆脱离壳体外。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按键本体上,并位于所述弹片与所述按键本体之间。
本技术方案中,在弹片与按键本体之间设置垫片,可防止弹片与按键本体之间的间距过大,使弹片与按键本体容易接触到,以便于对按键本体进行按压。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按键帽,所述按键帽套设在所述按键杆的按压部上。
本技术方案中,按键杆上设置按键帽可方便用户按压按键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按键结构,所述按键结构包括包括支架、按键本体、弹片、按键杆和防水圈;
所述壳体上设有按键安装孔;
所述按键杆设置于所述按键安装孔内;
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按键本体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弹片的一端位于所述按键本体的上方,所述弹片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按键杆的一端为按压部,所述按键杆的另一端为触发部;
当按压所述按键杆的按压部时,所述按键杆的触发部抵设于所述弹片位于所述按键本体上方的一端,使所述弹片朝向所述按键本体移动,并按压所述按键本体;
所述防水圈套设于所述按键杆的外壁。
本技术方案中,在按键杆与按键本体之间增加弹片结构,可有效补偿防水圈阻尼产生的副作用,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按键结构不仅具有防水功能,而且可增加按键结构的手感反馈,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弹片位于所述按键本体的上方的一端突出设有突出部;
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弹片进行限位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突出部的下方。
本技术方案中,当按压按键杆,使按键杆向下移动时,按键杆与弹片接触,按键杆的移动带动弹片向下移动,当弹片向下移动使弹片上的突出部与支架上的限位部接触时,支架上的限位部可阻挡弹片继续向下移动,通过支架上的限位部和弹片上的突出部的配合实现对弹片的位移进行限位,不仅可对按键本体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可防止按压按键杆时因用力过度而造成弹片错位的问题。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突出部包括连接部和水平部;
所述水平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弹片位于所述按键本体的上方的一端连接;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水平部连接的一端距离所述按键本体的高度低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
本技术方案中,突出部的连接部倾斜设置,使突出部的水平部靠近限位部设置,以缩短限位部的长度,简化按键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能够带来的有益效果为:防水圈套设于按键杆的外壁上主要起到防水作用,但在按压按键杆,使按键杆与按键本体接触时,会出现由防水圈阻尼产生的反作用力,最终造成按键手感不佳;本实用新型中,在按键杆与按键本体之间增加弹片结构,可有效补偿防水圈阻尼产生的副作用,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按键结构不仅具有防水功能,而且可增加按键结构的手感反馈,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的弹片、按键本体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的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与壳体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支架;11、限位部;2、按键本体;3、弹片;31、突出部;311、连接部;312、水平部;4、按键杆;41、按压部;42、触发部;43、凹槽;44、卡槽;5、防水圈;6、卡环;7、垫片;8、按键帽;9、壳体;91、按键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5所示,一种按键结构,包括支架1、按键本体2、弹片3、按键杆4和防水圈5;按键本体2设置在支架1上;弹片3的一端位于按键本体2的上方,弹片3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架1上;按键杆4的一端为按压部41,按键杆4的另一端为触发部42;当按压按键杆4的按压部41时,按键杆4的触发部42抵设于弹片3位于按键本体2上方的一端,使弹片3朝向按键本体2移动,并按压按键本体2;防水圈5套设于按键杆4的外壁。支架1固定在安装按键结构的壳体内,按键本体2安装在支架1上,弹片3的一端固定在支架1上,弹片3的另一端悬空设置且位于按键本体2的上方,按键杆4的触发部42位于弹片3的上方,当按压按键杆4的按压部41时,按键杆4的触发部42向下移动与弹片3位于按键本体2上方的一端接触,并带动弹片3向下移动按压按键本体2,使按键本体2内部电路导通以实现按键功能,按键杆4的按压部41上的外力消失时,在弹片3的作用下使按键杆4恢复原位。
防水圈5套设于按键杆4的外壁上主要起到防水作用,但在按压按键杆4,使按键杆4与按键本体2接触时,会出现由防水圈5阻尼产生的反作用力,最终造成按键手感不佳;本实施例中,在按键杆4与按键本体2之间增加弹片3结构,可有效补偿防水圈5阻尼产生的副作用,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按键结构不仅具有防水功能,而且可增加按键结构的手感反馈,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弹片3位于按键本体2的上方的一端突出设有突出部31;支架1上设有用于对弹片3进行限位的限位部11,限位部11位于突出部31的下方。当按压按键杆4,使按键杆4向下移动时,按键杆4与弹片3接触,按键杆4的移动带动弹片3向下移动,当弹片3向下移动使弹片3上的突出部31与支架1上的限位部11接触时,支架1上的限位部11可阻挡弹片3继续向下移动,通过支架1上的限位部11和弹片3上的突出部31的配合实现对弹片3的位移进行限位,不仅可对按键本体2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还可防止按压按键杆4时因用力过度而造成弹片3错位的问题。
优选地,突出部31包括连接部311和水平部312;水平部312通过连接部311与弹片3位于按键本体2的上方的一端连接;连接部311与水平部312连接的一端距离按键本体2的高度低于连接部311的另一端。突出部31的连接部311倾斜设置,使突出部31的水平部312靠近限位部11设置,以缩短限位部11的长度,简化按键结构。
在实施例三中,如图1-6所示,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按键杆4的外壁上沿按键杆4的圆周方向设有凹槽43;防水圈5设置于凹槽43内,并与凹槽43过盈配合。通过防水圈5与凹槽43的过盈配合,以实现按键结构的防水功能。
优选地,按键结构还包括卡环6;按键杆4的外壁上沿按键杆4的圆周方向设有卡槽44;卡环6位于卡槽44内,卡环6包括内环和外环,卡环6的内环卡设在卡槽44的底壁上,卡环6的外环突出按键杆4的外壁设置。在按键杆4上设置卡环6,卡槽44的宽度大于卡环6的高度,使卡环6可在卡槽44内移动,卡环6用于固定在安装按键结构的壳体上,通过卡环6对按键杆4进行限位,防止按键杆4脱离壳体外。
优选地,按键结构还包括垫片7,垫片7设置在按键本体2上,并位于弹片3与按键本体2之间。设置垫片7,可防止弹片3与按键本体2之间的间距过大,使弹片3与按键本体2容易接触到,以便于弹片3对按键本体2进行按压。
优选地,还包括按键帽8,按键帽8套设在按键杆4的按压部41上。按键杆4上设置按键帽8可方便用户按压按键杆4。
在实施例四中,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7所示,包括壳体9和按键结构,按键结构包括包括支架1、按键本体2、弹片3、按键杆4和防水圈5;壳体9上设有按键安装孔91;按键杆4设置于按键安装孔91内;支架1固定在壳体9内;按键本体2设置在支架1上;弹片3的一端位于按键本体2的上方,弹片3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架1上;按键杆4的一端为按压部41,按键杆4的另一端为触发部42;当按压按键杆4的按压部41时,按键杆4的触发部42抵设于弹片3位于按键本体2上方的一端,使弹片3朝向按键本体2移动,并按压按键本体2;防水圈5套设于按键杆4的外壁。
支架1固定在安装按键结构的壳体9内,按键本体2安装在支架1上,弹片3的一端固定在支架1上,弹片3的另一端悬空设置且位于按键本体2的上方,按键杆4的触发部42位于弹片3的上方,当按压按键杆4的按压部41时,按键杆4的触发部42向下移动与弹片3位于按键本体2上方的一端接触,并带动弹片3向下移动按压按键本体2,使按键本体2内部电路导通以实现按键功能,按键杆4的按压部41上的外力消失时,在弹片3的作用下使按键杆4恢复原位。
防水圈5套设于按键杆4的外壁上主要起到防水作用,但在按压按键杆4,使按键杆4与按键本体2接触时,会出现由防水圈5阻尼产生的反作用力,最终造成按键手感不佳;本实施例中,在按键杆4与按键本体2之间增加弹片3结构,可有效补偿防水圈5阻尼产生的副作用,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按键结构不仅具有防水功能,而且可增加按键结构的手感反馈,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实施例五中,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弹片3位于按键本体2的上方的一端突出设有突出部31;支架1上设有用于对弹片3进行限位的限位部11,限位部11位于突出部31的下方。当按压按键杆4,使按键杆4向下移动时,按键杆4与弹片3接触,按键杆4的移动带动弹片3向下移动,当弹片3向下移动使弹片3上的突出部31与支架1上的限位部11接触时,支架1上的限位部11可阻挡弹片3继续向下移动,通过支架1上的限位部11和弹片3上的突出部31的配合实现对弹片3的位移进行限位,不仅可对按键本体2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可防止按压按键杆4时因用力过度而造成弹片3错位的问题。
优选地,突出部31包括连接部311和水平部312;水平部312通过连接部311与弹片3位于按键本体2的上方的一端连接;连接部311与水平部312连接的一端距离按键本体2的高度低于连接部311的另一端。突出部31的连接部311倾斜设置,使突出部31的水平部312靠近限位部11设置,以缩短限位部11的长度,简化按键结构。
在实施例六中,在实施例四或实施例五的基础上,按键杆4的外壁上沿按键杆4的圆周方向设有凹槽43;防水圈5设置于凹槽43内,并与凹槽43过盈配合。通过防水圈5与凹槽43的过盈配合,以实现按键结构的防水功能。
优选地,按键结构还包括卡环6;按键杆4的外壁上沿按键杆4的圆周方向设有卡槽44;卡环6位于卡槽44内,卡环6包括内环和外环,卡环6的内环卡设在卡槽44的底壁上,卡环6的外环突出按键杆4的外壁设置。在按键杆4上设置卡环6,卡槽44的宽度大于卡环6的高度,使卡环6可在卡槽44内移动,卡环6用于固定在安装按键结构的壳体9上,通过卡环6对按键杆4进行限位,防止按键杆4脱离壳体9外。
优选地,按键结构还包括垫片7,垫片7设置在按键本体2上,并位于弹片3与按键本体2之间。设置垫片7,可防止弹片3与按键本体2之间的间距过大,使弹片3与按键本体2容易接触到。
优选地,还包括按键帽8,按键帽8套设在按键杆4的按压部41上。按键杆4上设置按键帽8可方便用户按压按键杆4。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按键本体、弹片、按键杆和防水圈;
所述按键本体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弹片的一端位于所述按键本体的上方,所述弹片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按键杆的一端为按压部,所述按键杆的另一端为触发部;
当按压所述按键杆的按压部时,所述按键杆的触发部抵设于所述弹片位于所述按键本体上方的一端,使所述弹片朝向所述按键本体移动,并按压所述按键本体;
所述防水圈套设于所述按键杆的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片位于所述按键本体的上方的一端突出设有突出部;
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弹片进行限位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突出部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包括连接部和水平部;
所述水平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弹片位于所述按键本体的上方的一端连接;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水平部连接的一端距离所述按键本体的高度低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杆的外壁上沿所述按键杆的圆周方向设有凹槽;
所述防水圈设置于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环;
所述按键杆的外壁上沿所述按键杆的圆周方向设有卡槽;
所述卡环位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卡环包括内环和外环,所述卡环的内环卡设在所述卡槽的底壁上,所述卡环的外环突出所述按键杆的外壁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按键本体上,并位于所述弹片与所述按键本体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按键帽,所述按键帽套设在所述按键杆的按压部上。
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结构包括支架、按键本体、弹片、按键杆和防水圈;
所述壳体上设有按键安装孔;
所述按键杆设置于所述按键安装孔内;
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按键本体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弹片的一端位于所述按键本体的上方,所述弹片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按键杆的一端为按压部,所述按键杆的另一端为触发部;
当按压所述按键杆的按压部时,所述按键杆的触发部抵设于所述弹片位于所述按键本体上方的一端,使所述弹片朝向所述按键本体移动,并按压所述按键本体;
所述防水圈套设于所述按键杆的外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片位于所述按键本体的上方的一端突出设有突出部;
所述支架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弹片进行限位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突出部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包括连接部和水平部;
所述水平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弹片位于所述按键本体的上方的一端连接;
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水平部连接的一端距离所述按键本体的高度低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
CN201920205391.9U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092168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05391.9U CN209216845U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05391.9U CN209216845U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16845U true CN209216845U (zh) 2019-08-06

Family

ID=67467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05391.9U Active CN209216845U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168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31846U (zh) 一种防水侧按键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防水手机
CN209216845U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6039155U (zh) 一种手表按键的防水结构
KR20180080151A (ko) 탈착식 물리키 및 이를 이용한 단말기
CN103780240B (zh) 一种整体覆盖层按键
CN205723258U (zh) 一种防水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3456349U (zh) 一种按键结构
CN201387830Y (zh) 防静电按键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CN207883566U (zh) 一种方向盘开关用防误碰装置
CN203415465U (zh) 方向盘开关
CN212967466U (zh) 一种按键及交互平板
CN206179737U (zh) 一种大面积大行程的微动开关结构
CN204905128U (zh) 一种防水的连体按键
CN212461467U (zh) 一种按键及可穿戴设备
CN205487853U (zh) 一种轻触开关的封装结构
CN201549401U (zh) 防尘防水按键
CN201167348Y (zh) 一种固定手机侧键的结构
CN210378832U (zh) 电子设备和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
CN210120069U (zh) 开关结构和方向盘
CN201616846U (zh) 电话机按键结构
CN203607290U (zh) 按键开关防水结构
CN215344681U (zh) 一种游戏用手机壳
CN111430167A (zh) 电子设备
CN201584331U (zh) 一种按键结构
KR101255263B1 (ko) 눌림 촉감을 개선한 키보드용 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