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04207U - 一种封闭式引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封闭式引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04207U
CN209204207U CN201821246074.3U CN201821246074U CN209204207U CN 209204207 U CN209204207 U CN 209204207U CN 201821246074 U CN201821246074 U CN 201821246074U CN 209204207 U CN209204207 U CN 209204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capsula interna
tube
external capsule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4607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仁芳
张生义
左顺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ongjiang Central Hospital (songjiang Branch Hospital First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ongjiang Central Hospital (songjiang Branch Hospital First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ongjiang Central Hospital (songjiang Branch Hospital First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ongjiang Central Hospital (songjiang Branch Hospital First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124607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04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04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042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封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外囊、内囊、引流管和排流管,外囊和内囊通过设置在内囊上的开口连通,引流管的一端与内囊连通,另一端伸出外囊,引流管内设置有用于供气体或液体单向流入内囊的第一单向阀;排流管的一端与内囊连通,另一端伸出外囊与外界环境连通,排流管内设置有用于供气体或液体单向流出内囊的第二单向阀,外囊为具有弹性的封闭囊,挤压外囊可在外囊和内囊内形成负压,以便进行引流,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引流装置集排气、集液功能于一体,省去了密封瓶和多根导管的连接,从而结构更简单,更便于操作和携带,从而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且适用于急救现场及野外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封闭式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封闭式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封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患者体内病患处,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病患处的积液,使得病患处重新恢复机能。以胸腔的封闭式引流为例,将引流管一端放入患者胸腔,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胸腔内的气体或积液,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胸腔封闭式引流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引流,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有的胸腔引流装置由1个、2个、3个或更多数量的密封瓶组成(见附图1~3),利用导管连通各密封瓶和胸腔进行引流,但其连接结构复杂、体积大,不便于携带,从而不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同时不能适用于急救现场及野外环境,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方案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封闭式引流装置,以解决引流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大、携带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封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外囊、内囊、引流管和排流管,其中,
所述外囊为具有弹性的封闭囊;
所述内囊设置在所述外囊的内部,所述内囊上开设有与所述外囊的内腔连通的开口;
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内囊连通,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囊,所述引流管内设置有用于供气体或液体单向流入所述内囊的第一单向阀;
所述排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内囊连通,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囊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排流管内设置有用于供气体或液体单向流出所述内囊的第二单向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与所述内囊连通的引流容器,用于收集所述引流管引出的液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流容器包括引流袋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引流袋和所述内囊,所述引流袋可拆除更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内囊的底部连接,所述引流管和所述排流管均连接于所述内囊的中上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开设于所述内囊的顶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引流管与所述内囊的连接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排流管和所述内囊的连接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囊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限压阀,所述限压阀在所述外囊内部负压过大时打开,以便外界气体进入所述外囊的内部对负压进行调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囊与人体贴靠的一面为弧形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囊的外部还设置有挂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提供了一种封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外囊、内囊、引流管和排流管,外囊和内囊通过设置在内囊上的开口连通,引流管的一端与内囊连通,另一端伸出外囊,引流管内设置有用于供气体或液体单向流入内囊的第一单向阀;排流管的一端与内囊连通,另一端伸出外囊与外界环境连通,排流管内设置有用于供气体或液体单向流出内囊的第二单向阀外囊为具有弹性的封闭囊,挤压外囊可在外囊和内囊内形成负压,以便进行引流,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引流装置集排气、集液功能于一体,省去了密封瓶和多根导管的连接,从而结构更简单,更便于操作和携带,从而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且适用于急救现场及野外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由1个瓶组成的封闭式引流装置;
图2为现有技术中由2个瓶组成的封闭式引流装置;
图3为现有技术中由3个瓶组成的封闭式引流装置;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引流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现有的封闭式引流装置通常由1个瓶、2个瓶、3个瓶或更多数量的瓶组成,其中常见的1个瓶、2个瓶或3个瓶组成的封闭式引流装置。图1~3分别依次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由1个瓶、2个瓶和3个瓶组成的封闭式引流装置,以下均以封闭式引流装置用于胸腔封闭式引流治疗为例进行原理和结构说明,对于1个瓶的引流装置10,参考图1,该封闭式引流装置引流时,水封瓶11的引流管12必须插入水中(一般是2cm),通过排气管13排气,插入过深不利于排气,因为插得越深压力越大,那么患者内的气体出来就越困难。随着水封瓶11内引流液的积聚,液面会上升,相对而言引流管12在水里的深度就越深,气体漏出变得困难,妨碍了肺的扩张,所以操作时需要随时调整导管插入的深度或去除瓶内的液体,引流操作较为繁琐和麻烦。对于2个瓶的引流装置20,参考图2,2个瓶分别为收集液体瓶21和水封瓶22,即使引流液体较多,也只是停留在收集液体瓶21里,不会影响水封瓶22的功能,所以无需随时调整水封瓶22插管的深度。但2个瓶的引流装置20不设置有限压瓶,当患者经过1周的闭式引流肺仍无明显复张时,需要采用负压持续吸引治疗,负压吸引需要有一个“限制压力”的瓶,否则可能导致负压过大而造成肺部损伤,图2所示的2个瓶的封闭式音量装置20不具备该功能。而对于3个瓶的引流装置,参考图3,3个瓶的引流装置30将收集瓶31、水封瓶32、限压瓶33集于一身,收集瓶31、水封瓶32与图2所示的2个瓶的封闭式引流装置同理,而限压瓶33的设置,可实现负压吸引,当不需要负压吸引时,限压瓶无需连接负压,直接接通大气压便可。当需要负压吸引,可将限压瓶的吸引口与负压吸引装置相连,同时要在限压瓶内倒入水来限压,通常使限压管的深度为8-12cm。如果吸引机形成的负压过大,则空气由压力调节管进入限压瓶,保持了压力的安全恒定,因此胸腔所承受的吸引负压不会超过设置值,可避免过大的负压吸引对肺的损伤。目前图3所示的3个瓶的引流装置应用较为广泛。
上述的封闭式引流装置,1个瓶的引流装置10操作麻烦并且功能单一,2个瓶的引流装置20操作简单但不能实现负压调节,3个瓶的引流装置30虽然操作简单功能能齐全,但连接结构复杂,并且上述的封闭式引流装置均存在连接结构复杂、体积大,不便于携带的问题,从而不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同时不能适用于急救现场及野外环境。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引流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以下以该封闭式引流装置用于胸腔封闭式引流的治疗为例进行原理和结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外囊1、内囊2、引流管3、排流管4和引流容器5,其中:
外囊1和内囊2为具有弹性的封闭囊,内囊2设置在外囊1的内部,形成双层弹力气囊结构,内囊2上开设有与外囊1连通的开口2a,内囊2通过该开口2a于外囊1连通;
引流管3的一端与内囊2连通,另一端伸出外囊1,用于连接胸腔,引流管3内设置有用于供气体或液体单向流入内囊2的第一单向阀6,在第一单向阀6的作用下,气体或液体能够通过引流管3流入内囊2中,而不能反向流动;
排流管4的一端与内囊2连通,另一端伸出外囊1与外界环境连通,排流管4内设置有用于供气体或液体单向流出内囊2的第二单向阀7,在第二单向阀7的作用下,内囊2中的气体或液体能够通过排流管4流到外界环境,而不能反向流动;
引流容器5与内囊2连通,用于收集引流管3引出的液体。
操作时,挤压外囊1可使外囊1内部形成负压,内囊2与外囊1连通,同理内囊2内部也形成负压,促进胸腔中的气体和/或液体排出到内囊2中;从胸腔中排出的气体到达内囊2中,并通过排流管4排出到外界环境;从胸腔中排出的液体进入内囊2中,并流入引流容器5中进行收集,第一单向阀6的作用使得气体或液体不能从内囊2回流到胸腔内,因此机架外囊1时气体均从排流管4排出到外界环境,而不能从引流管3进入胸腔;第二单向阀7的作用使得外界气体不能进入内囊2中,以便维持内囊2的负压,以便对胸腔进行引流。该封闭式引流装置集排气、集液功能于一体,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方案相比,省去了密封瓶和多根导管的连接,从而结构更简单,更便于操作和携带,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且适用于急救现场及野外环境。
具体地,引流容器5包括引流袋51和连接管52,连接管52连通引流袋51和内囊2,引流袋51可拆除更换,避免引流袋51内收集的液体过多而回流至内囊2中而影响引流操作。内囊2与外囊1连通的开口2a开设于内囊2的顶部,引流管3、排流管4与内囊2的连接处高于连接管52与内囊2的连接处,从而使得引流管3引出的液体能够自动流入内囊。具体地,连接管52与内囊2的底部连接,引流管3和排流管4均连接于内囊2的中上部,从而引流管3中流入内囊2的液体由于自重向下流动,从而通过连接管52流入引流袋51中进行收集,不会滞留在内囊2中,保证引流效果。
第一单向阀6设置在引流管3与内囊2的连接处,避免气体或液体回流至引流管3内,第二单向阀7设置在排流管4和内囊2的连接处,挤压外囊1时可尽量多地将内囊2中的气体排出,减少气体在管道中的残留而影响内囊2中的负压大小,有利于高效引流。
外囊1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限压阀8,限压阀8在外囊1内部负压过大时可自动打开,以便外界气体进入外囊1的内部对负压进行调节,避免外囊1和内囊2中的负压过大而损伤胸腔。
外囊1与人体贴靠的一面为弧形面,携带时,弧形面可较好地贴靠患者躯体,也可将外囊1整体设置为弧形球囊,可贴合患者躯体,便于固定,防止过大的晃动。外囊1的外部还设置有挂接装置,该挂接装置为固定环9,外囊1的上部两侧分别设置一个该固定环9,可连接挂接带(图未示出),从而挂接在患者身上,便于患者携带该引流装置下床活动。
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引流装置除了可用于胸腔闭式引流以治疗血胸、气胸、脓胸等疾病,还可用于人体其他需要引流的体腔,以排除其中的气体和/或积液。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封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囊、内囊、引流管和排流管,其中,
所述外囊为具有弹性的封闭囊;
所述内囊设置在所述外囊的内部,所述内囊上开设有与所述外囊的内腔连通的开口;
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内囊连通,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囊,所述引流管内设置有用于供气体或液体单向流入所述内囊的第一单向阀;
所述排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内囊连通,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囊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排流管内设置有用于供气体或液体单向流出所述内囊的第二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内囊连通的引流容器,用于收集所述引流管引出的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容器包括引流袋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引流袋和所述内囊,所述引流袋可拆除更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所述排流管与所述内囊的连接处高于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内囊的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开设于所述内囊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引流管与所述内囊的连接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排流管和所述内囊的连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囊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限压阀,所述限压阀在所述外囊内部负压过大时打开,以便外界气体进入所述外囊的内部对负压进行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囊与人体贴靠的一面为弧形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囊的外部还设置有挂接装置。
CN201821246074.3U 2018-08-03 2018-08-03 一种封闭式引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04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46074.3U CN209204207U (zh) 2018-08-03 2018-08-03 一种封闭式引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46074.3U CN209204207U (zh) 2018-08-03 2018-08-03 一种封闭式引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04207U true CN209204207U (zh) 2019-08-06

Family

ID=67452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4607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04207U (zh) 2018-08-03 2018-08-03 一种封闭式引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042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0944A (zh) * 2018-08-03 2018-12-18 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人民医院松江分院) 一种封闭式引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0944A (zh) * 2018-08-03 2018-12-18 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人民医院松江分院) 一种封闭式引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52812U (zh) 带气囊可胸内固定的多功能胸腔引流管
CN209204207U (zh) 一种封闭式引流装置
CN109010944A (zh) 一种封闭式引流装置
CN206120816U (zh) 一种胸外科用引流装置
CN211327235U (zh) 一种icu重症监护室用护理吸痰装置
CN208823566U (zh) 一种无菌防逆的心脏外科用引流装置
CN209475235U (zh) 手动吸痰器以及用于该吸痰器的固定装置
CN109793978A (zh) 一种具有测压及负压稳流功能的左心引流管
CN208405728U (zh) 一种贴合宫颈的球囊
CN215230805U (zh) 乳腺癌三头双负压引流装置
CN109331262A (zh) 一种心胸外科闭式护理引流装置
CN213251745U (zh) 一种内冲洗负压引流管
CN216294849U (zh) 一种可引流和冲洗的医用装置
CN208678008U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专用电动引流器
CN207221064U (zh) 一种外科医疗腹腔用引流器
CN207186862U (zh) 一种便携式新型胸外科胸腔引流装置
CN108888811A (zh)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CN110975023A (zh) 一种内科护理吸痰装置
CN206526315U (zh) 一种乳腺癌术后负压引流装置
CN216358727U (zh) 一种胸腔引流冲洗吸引装置
CN209092310U (zh)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CN209695906U (zh) 负压引流管报警器
CN208823746U (zh) 一种医用导尿管
CN215915849U (zh) 便于倾倒引流液的负压吸引器
CN213312154U (zh) 一种肝胆手术用引流冲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