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01670U - 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01670U
CN209201670U CN201821730056.2U CN201821730056U CN209201670U CN 209201670 U CN209201670 U CN 209201670U CN 201821730056 U CN201821730056 U CN 201821730056U CN 209201670 U CN209201670 U CN 2092016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conduit
wall
inoculated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3005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垚彬
王峰
申屠晓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173005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016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016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016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用于方便半寄生植物的培养。在箱体侧壁上设有导管,在导管的底部固定有喷管;在喷管内侧设有支撑框,在支撑框的开口处固定有定位块,在定位块上设有与导管外壁滑动连接的定位孔,在支撑框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纵横设置的弹性绳,在导管下部设有限位板;在支撑框的内壁上还固定有横杆,在横杆的底部固定有立柱,在立柱的周围设有若干分隔板,每相邻的两个分隔板之间围成放置寄主植物的放置区;在箱体内壁上安装有接种支架,在接种支架上安装有垫子架,在垫子架的上设有布垫,布垫上设有布须,布垫和布须均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在接种支架上设有放大镜和夹持寄主植物的夹持机构。该装置可以方便半寄生植物的培养。

Description

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寄生植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半寄生植物很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由于半寄生植物寄主选择性强、接种效率低且生长环境条件特殊,使得半寄生植物的生长动态研究很有限。目前,关于半寄生植物生长与形态的研究普遍通过采集植株个体与组织样品的方式进行观察与测量,该方法对半寄生植物植株有损伤且不利于长期动态观察。因此急需一种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能够高效、便捷地接种半寄生植物,且可持续地动态观察半寄生植物及其寄主的生长情况与寄生动态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用于方便半寄生植物的培养。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它包括箱体,其特征是,在箱体侧壁上设有导管,导管的上端伸出箱体,导管的下端延伸到箱体底部,在导管的底部固定有C形的喷管,在喷管的顶部设有喷孔;
在所述喷管的内侧设有C形的支撑框,在支撑框的开口处固定有定位块,在定位块上设有与导管外壁滑动连接的定位孔,在支撑框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纵横设置的弹性绳,在导管下部的外壁上设有限位板;在支撑框的内壁上还固定有横杆,在横杆的底部固定有立柱,在立柱的周围设有若干分隔板且分隔板与立柱转动连接,每相邻的两个分隔板之间围成放置寄主植物的放置区;
在箱体内壁上可拆卸的安装有接种支架,在接种支架上可拆卸的安装有垫子架,在垫子架的内腔壁上设有隔板,在隔板上放置有布垫,布垫上设有布须,布垫和布须均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在垫子架的顶部设有端盖;
在接种支架上设有放大镜和夹持寄主植物的夹持机构,在箱体顶部设有箱盖,在箱盖上顶部设有太阳能电板,在箱盖底部设有若干并联设置的照明灯,在箱体侧壁上设有电池盒,在电池盒中设有蓄电池。
进一步地,在导管下部的内腔中设有单向阀,在单向阀的作用下流体只能在导管内由上而下流动。
进一步地,在立柱的侧壁上设有四个调节孔,四个调节孔分别位于不同的轴线位置上,且四个调节孔分别位于立柱的前、后、左、右四个反向上;在分隔板的侧面固定有安装块,在立柱的内腔中固定有中心轴,安装块穿过调节孔后与中心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纵向的弹性绳位于横向的弹性绳的下方,横杆位于纵向的弹性绳的上方,在立柱的顶部设有避让纵向的弹性绳的避让槽。
进一步地,所述接种支架包括顺次设置且两两之间铰接连接的固定杆、第一过渡杆、第二过渡杆、第三过渡杆、第四过渡杆和支撑杆,固定杆与箱体螺纹连接,支撑杆与垫子架螺纹连接,在固定杆与第一过渡杆之间、第一和第二过渡杆之间、第二和第三过渡杆之间、第三和第四过渡杆之间以及第四过渡杆与支撑杆之间均设有阻尼件。
进一步地,在第二过渡杆上铰接安装有第一安装杆,在第一安装杆上活动设置有活动杆,在活动杆上固定有放大镜,在第一安装杆与第二过渡杆之间设有阻尼件。
进一步地,在第三过渡杆上通过耳板铰接安装有第二安装杆,在第二安装杆与耳板之间设有阻尼件,夹持机构设置在第三过渡杆上。
进一步地,夹持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第二安装杆上的后夹持杆、与后夹持杆铰接连接的前夹持杆、设置在前夹持杆与后夹持杆之间的扭簧,在扭簧的作用下后夹持杆与前夹持杆接触。
进一步地,在前夹持杆上设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在扭簧的作用下第一夹持部与后夹持杆之间形成夹持面;在第二夹持部和后夹持杆上设有半圆孔,在扭簧的作用下第二夹持部与后夹持杆之间形成若干夹持孔,且夹持孔的孔径各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可实现半寄生植物的萌发,萌发后的半寄生植物通过夹持机构固定在位于箱体内的寄主植物上,在半寄生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导管的设置可以随时为半寄生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氧气,箱盖底部照明灯的设置,为箱体内寄主植物和半寄生植物的生长提供光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示意图;
图3为箱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箱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支撑框与立柱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导管和喷管的三维图;
图7为分隔单元的三维图;
图8为立柱的三维图;
图9为立柱的剖视图;
图10为分隔单元的俯视图;
图11为分隔板的示意图;
图12为垫子架的剖视示意图;
图13为接种支架与夹持机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14为接种支架与夹持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5为夹持机构的示意图;
图16为放置区调节示意图;
图中:1箱体,11导管,111限位板,12喷管,121喷孔,13单向阀,14电池盒,15箱盖,16太阳能电板,17导电片,18照明灯;
2支撑框,21定位块,22定位孔,23弹性绳,24横杆,25立柱,251避让槽,252调节孔,253中心轴,26安装块,27分隔板;
3接种支架,31固定杆,32第一过渡杆,33第二过渡杆,34第三过渡杆,35第四过渡杆,36支撑杆,37铰接;
4垫子架,41端盖,42挡板,43通孔,44布垫,45布须,46螺帽;
5第一安装杆,51放大镜,52活动杆,53第二安装杆;
6夹持机构,61后夹持杆,62前夹持杆,621第一夹持部,622第二夹持部,63夹持孔,64夹持面;
7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箱体1、导管11、喷管12、箱盖15、照明灯18、支撑框2、分隔单元、接种支架3、夹持机构、垫子架4和放大镜5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箱体1为圆柱体形结构,箱体为中空结构且顶部敞口,在箱体的侧壁上设有导管11,通过导管向箱体内加入营养液、鼓入空气。如图6所示,导管为“7”字形结构,在导管的底部固定有喷管12,喷管12为“C”形结构,喷管的一端与导管固定连接并连通,喷管的横截面为圆环形,在喷管顶部设有喷孔121,在导管下部的内腔中设有单向阀13,在单向阀的作用下流体(如液体、空气)只能在导管中由上而下移动,而不能由下而上移动。使用时,通过导管向箱体内假如培养液,通过气管向箱体内鼓入空气,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在箱体的顶部铰接安装有箱盖15,在箱盖的顶部设有凹槽,在凹槽内安装有太阳能电板16,在箱体侧壁上设有电池盒14,在电池盒内安装有蓄电池,太阳能电板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中。在箱盖内设有导电片17,在箱盖的底部安装有照明灯18,照明灯的正极与导电片电连接,导电片与蓄电池正极电连接,照明灯的负极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的负极电连接。这样若干照明灯组成并联电路,使用时通过照明灯为箱体内的寄主植物和寄生植物提供光照。一方面太阳能电板吸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另一方面当遇到连续阴雨天时可以通过市电为蓄电池充电。
在箱体内设有支撑框2,通过支撑框实现对箱体内寄主植物的支撑。如图5所示,支撑框2为C形结构,在支撑框的开口处设有定位块21,在定位块上设有定位孔22,定位孔与导管外壁滑动连接。在支撑框的内侧设有若干纵横交织的弹性绳23。横向和纵向的弹性绳可以分别为三根,横向的弹性绳位于纵向的弹性绳的上方。在定位块与支撑框的内壁之间设有横杆24,横杆位于纵向的弹性绳的上方。使用时,将定位孔对准导管,然后将支撑框放入箱体内。定位孔的设置,一方面在安装支撑框时对导管起到避让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支撑框在水平面内的转动。在导管下部的外壁上设有限位板111,限位板用于对支撑框的高度位置进行限位,同时对支撑框起到支撑的作用。在横杆的底部固定有立柱25,如图8、图9所示,立柱为圆柱形结构,在立柱的顶部设有避让纵向弹性绳的避让槽251,立柱为中空结构且立柱的底部敞口,在立柱的侧壁上设有四个调节孔252,四个调节孔分别设置在立柱的不同轴线位置上,且四个调节孔分别位于立柱的前、后、左、右四个侧壁上。在立柱的内腔中固定有中心轴253。如图10所示,在立柱的周围设有四个分隔板27,分隔板为长方形板,如图11所示,在分隔板的一端固定有安装块26,在安装块上设有圆孔,安装块穿过调节孔后与中心轴转动连接在一起。中心轴置于圆孔中,在中心轴与圆孔之间设有阻尼件,在阻尼件的作用下安装块与中心轴之间不可自行相对转动。分隔板、安装块和立柱构成了分隔单元。
将支撑框置于箱体内并与限位板接触后,分隔板置于喷管的内侧,每相邻的两个分隔板之间围成放置寄主植物的放置区,根据寄主植物的外形尺寸大小,如图16所示,可以调节分隔板的位置,进而调节放置区的大小。
使用时,将寄主植物放置在箱体内的放置区,并通过弹性绳形成的支撑网对寄主植物进行支撑,此时寄主植物的根、茎置于弹性绳围成的网格内。分隔板的设置,将不同放置区的寄主植物分隔开。
在寄生植物的接种前,需要将寄生植物的种子进行萌发,为方便寄生植物种子的萌发,在箱体内可拆卸的安装有接种支架3和垫子架4,如图12所示,垫子架为圆柱形的中空结构且顶部敞口,在垫子架的内壁上固定有隔板42,隔板上设有多个通孔43,在隔板的顶部铰接安装有端盖41,端盖与垫子架的顶部接触时实现对端盖的密封。在隔板上放置有布垫44,布垫具有很好的吸水性,布垫的底部连接有若干布须45,布须也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布须与布垫可以一体制造,使用时将寄生植物种子放置在布垫上,布须穿过通孔后自然垂落,在隔板下方的垫子架内加入水,为寄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提供水分,水分沿布须转移至布垫上。
如图13、图14所示,接种支架包括顺次设置且两两之间通过铰接轴铰接37连接的固定杆31、第一过渡杆32、第二过渡杆33、第三过渡杆34、第四过渡杆35和支撑杆36,在固定杆和第一过渡杆之间、第一过渡杆和第二过渡杆之间、第二过渡杆和第三过渡杆之间、第三过渡杆和第四过渡杆之间、第四过渡杆与支撑杆之间分别设有阻尼件,以避免相邻两杆件之间的随意转动。在第二过渡杆上铰接安装有第一安装杆5,第一安装杆与第二过渡杆之间设有阻尼件,避免两者之间的随意转动。在第一安装杆上活动设置有活动杆52,活动杆与第一安装杆之间可以相对转动和移动,在活动杆上固定有放大镜51;使用时根据需要转动第一安装杆、转动或移动活动杆,以使得放大镜处于合适位置。安装时,固定杆与安装孔螺纹连接,支撑杆与垫子架螺纹连接,在垫子架的外壁上设有与支撑杆螺纹连接的盲孔。
在第三过渡杆上固定有支耳7,在耳板上铰接安装有第二安装杆53,在耳板与第二安装杆之间设有阻尼件,以避免两者的随意转动。在第二安装杆上设有夹持机构6,如图13至图15所示,夹持机构包括与第二安装杆转动连接的后夹持杆61、设置在后夹持杆上的耳板7、与该耳板铰接连接的前夹持杆62、设置在前夹持杆与该耳板之间的扭簧,在扭簧的作用下后夹持杆与前夹持杆的第一、第二夹持部均接触。在前夹持杆的右端设有第一夹持部621和第二夹持部622,在扭簧的作用下第一夹持部与后夹持杆之间形成夹持面64。在后夹持杆和第二夹持部上均设有半圆孔,在扭簧的作用下后夹持杆与第二夹持部之间形成若干整圆形的夹持孔63,夹持孔的孔径大小不同。夹持面用于夹持寄主植物的叶或茎,夹持孔用于夹持寄主植物的茎或根。
接种支架与箱体之间、接种支架与垫子架之间均为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这种方式下可以便于寄生植物培养完后箱体及箱体内各部件的清理。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进行描述:
(1)、首先将寄生植物的种子放置在布垫上,在垫子架中加入水,盖上
端盖,让寄生植物种子进行萌发;
(2)、打开箱盖取下支撑框,将寄主植物放置在箱体内,然后将支撑框
放置在箱体内,通过导管向箱体内加入培养液;
(3)、待寄生植物种子萌发后,将接种支架安装在箱体内,然后将垫子架安装在接种支架上;
(4)、通过夹持机构夹持住寄主植物的根、茎或叶,使得寄生植物靠近或置于寄主植物的根、茎或叶上,这样寄生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寄生在寄主植物的根、茎或叶上;
(5)、在寄生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将导管与气泵连接,通过气泵向箱体内鼓入空气,为寄生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氧气;打开照明灯,通过照明灯为寄主植物和寄生植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光照。

Claims (9)

1.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它包括箱体,其特征是,在箱体侧壁上设有导管,导管的上端伸出箱体,导管的下端延伸到箱体底部,在导管的底部固定有C形的喷管,在喷管的顶部设有喷孔;
在所述喷管的内侧设有C形的支撑框,在支撑框的开口处固定有定位块,在定位块上设有与导管外壁滑动连接的定位孔,在支撑框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纵横设置的弹性绳,在导管下部的外壁上设有限位板;在支撑框的内壁上还固定有横杆,在横杆的底部固定有立柱,在立柱的周围设有若干分隔板且分隔板与立柱转动连接,每相邻的两个分隔板之间围成放置寄主植物的放置区;
在箱体内壁上可拆卸的安装有接种支架,在接种支架上可拆卸的安装有垫子架,在垫子架的内腔壁上设有隔板,在隔板上放置有布垫,布垫上设有布须,布垫和布须均具有吸水性,在垫子架的顶部设有端盖;
在接种支架上设有放大镜和夹持寄主植物的夹持机构,在箱体顶部设有箱盖,在箱盖上顶部设有太阳能电板,在箱盖底部设有若干并联设置的照明灯,在箱体侧壁上设有电池盒,在电池盒中设有蓄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其特征是,在导管下部的内腔中设有单向阀,在单向阀的作用下流体只能在导管内由上而下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其特征是,在立柱的侧壁上设有四个调节孔,四个调节孔分别位于不同的轴线位置上,且四个调节孔分别位于立柱的前、后、左、右四个反向上;在分隔板的侧面固定有安装块,在立柱的内腔中固定有中心轴,安装块穿过调节孔后与中心轴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其特征是,纵向的弹性绳位于横向的弹性绳的下方,横杆位于纵向的弹性绳的上方,在立柱的顶部设有避让纵向的弹性绳的避让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接种支架包括顺次设置且两两之间铰接连接的固定杆、第一过渡杆、第二过渡杆、第三过渡杆、第四过渡杆和支撑杆,固定杆与箱体螺纹连接,支撑杆与垫子架螺纹连接,在固定杆与第一过渡杆之间、第一和第二过渡杆之间、第二和第三过渡杆之间、第三和第四过渡杆之间以及第四过渡杆与支撑杆之间均设有阻尼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其特征是,在第二过渡杆上铰接安装有第一安装杆,在第一安装杆上活动设置有活动杆,在活动杆上固定有放大镜,在第一安装杆与第二过渡杆之间设有阻尼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其特征是,在第三过渡杆上通过耳板铰接安装有第二安装杆,在第二安装杆与耳板之间设有阻尼件,夹持机构设置在第三过渡杆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其特征是,夹持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第二安装杆上的后夹持杆、与后夹持杆铰接连接的前夹持杆、设置在前夹持杆与后夹持杆之间的扭簧,在扭簧的作用下后夹持杆与前夹持杆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其特征是,在前夹持杆上设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在扭簧的作用下第一夹持部与后夹持杆之间形成夹持面;在第二夹持部和后夹持杆上设有半圆孔,在扭簧的作用下第二夹持部与后夹持杆之间形成若干夹持孔,且夹持孔的孔径各不相同。
CN201821730056.2U 2018-10-24 2018-10-24 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 Active CN2092016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30056.2U CN209201670U (zh) 2018-10-24 2018-10-24 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30056.2U CN209201670U (zh) 2018-10-24 2018-10-24 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01670U true CN209201670U (zh) 2019-08-06

Family

ID=67456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30056.2U Active CN209201670U (zh) 2018-10-24 2018-10-24 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016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8235A (zh) * 2018-10-24 2019-01-25 杭州师范大学 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8235A (zh) * 2018-10-24 2019-01-25 杭州师范大学 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9258235B (zh) * 2018-10-24 2024-05-14 杭州师范大学 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01670U (zh) 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
CN109258235A (zh) 半寄生植物接种培养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9201748U (zh) 全寄生植物萌发培养箱
CN208754774U (zh) 一种草莓高架栽培装置
CN209201487U (zh) 寄生植物萌发接种一体箱
CN110876337A (zh) 一种石斛组培装置及其组培方法
CN214801118U (zh) 一种野山椒育种的培育装置
CN208549525U (zh) 一种生态循环供氧型花卉无土栽培装置
CN109618763B (zh) 寄生植物萌发接种一体装置
CN210519732U (zh) 一种用于柑橘种子育苗的培育装置
CN109430029B (zh) 全寄生植物萌发培养箱及操作方法
CN209201744U (zh) 全寄生植物生长观察箱
CN208338459U (zh) 一种高效小麦育种装置
CN207707683U (zh) 一种光照可调的固定式栽培架
CN113841548A (zh) 一种自动调节育苗条件的水稻育苗装置
CN211960492U (zh) 一种植物组培装置
CN206024781U (zh) 一种铁皮石斛组培苗培养放置架
CN212877078U (zh) 一种草莓组培育苗用组培架
CN220654205U (zh) 一种新型用于森林培育的育苗床
CN218649351U (zh) 一种嫁接用固定结构
CN208549540U (zh) 一种为芽苗菜提供养分的梯架
CN211509978U (zh) 一种植物生理生态用培育装置
CN219893976U (zh) 一种花卉种植保温装置
CN209498166U (zh) 一种塑料组培容器
CN220712258U (zh) 一种林木种子培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