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97420U - 一种主缆除湿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缆除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97420U
CN209197420U CN201821406721.2U CN201821406721U CN209197420U CN 209197420 U CN209197420 U CN 209197420U CN 201821406721 U CN201821406721 U CN 201821406721U CN 209197420 U CN209197420 U CN 209197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push
towing rope
gas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dehumid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0672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超
郭友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Kelande Dehumidification Equipment Co.,Ltd.
WETK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L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L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L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0672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97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97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974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缆除湿系统,用于缆索承重桥上,所述主缆除湿系统包括用于产生干燥气体的除湿装置、用于设置在主缆上以用于将所述除湿装置产生之干燥气体导入所述主缆内的进气组件和用于设置在桥塔上以将所述主缆内朝向所述桥塔所在侧流动之气体排至索鞍之鞍室的排气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缆除湿系统,其能够将主缆内部之从进气组件到桥塔的钢丝之间的水分带走并维持干燥环境,大大提高了主缆结构的耐久性。

Description

一种主缆除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缆索承重桥的除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缆除湿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代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体系中,主缆是全桥的承力结构且几乎不可更换,被称为缆索承重桥的生命线。因此,保护主缆不受外界自然环境的侵蚀显得十分重要。然而现有的主缆除湿系统通过进气夹和两个分别设于进气夹两侧排气夹控制主缆内部气体的流入与排出,进气夹和排气夹均设于主缆上,这样,会导致位于一排气夹与桥塔之间的主缆部分以及位于另一排气夹与锚碇之间的主缆部分无法进行除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缆除湿系统,其能够将主缆内部之从进气组件到桥塔的钢丝之间的水分带走并维持干燥环境,大大提高了主缆结构的耐久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主缆除湿系统,用于缆索承重桥上,所述主缆除湿系统包括用于产生干燥气体的除湿装置、用于设置在主缆上以用于将所述除湿装置产生之干燥气体导入所述主缆内的进气组件和用于设置在桥塔上以将所述主缆内朝向所述桥塔所在侧流动之气体排至索鞍之鞍室的排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主缆除湿系统包括设于主缆内且位于主缆之朝向锚碇一侧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除湿装置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内设有与所述除湿装置信号连接的第二温湿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以外部轮廓相同的形式从一端朝向另一端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包括一端与鞍室连通并设于所述索鞍之鞍槽内的导气罩和与所述导气罩另一端连接的导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罩以外部轮廓逐渐减小的形式从所述导气罩之背离所述导气管的一端朝向所述导气管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管以外部轮廓相同的形式从一端朝向另一端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管之远离所述导气罩的一端设有硅胶内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导气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组件包括一端与主缆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除湿装置连接的进气管和设于所述进气管上用于控制所述进气管开关的进气夹。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主缆除湿系统包括用于设置在桥塔上以将主缆内朝向桥塔所在侧流动之气体排出的排气管,这样,经进气组件进入主缆内的部分气体能够经排气管排至鞍室,因而能够将主缆内部之从进气组件与主缆的连接处部位到桥塔的钢丝之间的水分带走并维持干燥环境,延长了气体在主缆内的流动距离,因而增加了主缆的除湿范围,有效避免了水分对主缆内钢丝的腐蚀,大大提高了主缆结构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缆除湿系统用于缆索承重桥上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主缆除湿系统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主缆除湿系统的另一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排气管一实施例在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排气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主缆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中:10、桥塔;20、主缆;21、保护套;22、第二延伸部;30、除湿装置;40、进气组件;41、进气管;50、排气管;51、导气罩;52、导气管;53、硅胶内芯;60、锚碇;70、第一温湿度传感器;80、第二温湿度传感器;90、索鞍;91、鞍座;911、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请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缆除湿系统,用于缆索承重桥上,主缆除湿系统包括用于产生干燥气体的除湿装置30、用于设置在主缆20上以用于将除湿装置30产生之干燥气体导入主缆内的进气组件40和用于设置在桥塔 10上以将通气道内朝向桥塔10所在侧流动之气体排出的排气管50。上述主缆除湿系统包括用于设置在桥塔10上以将通气道内朝向桥塔10所在侧流动之气体排出的排气管50,这样,经进气组件40进入主缆内的部分气体能够经排气管 50排至鞍室,因而能够将主缆内部之从进气组件40与主缆的连接处部位到桥塔 10的钢丝之间的水分带走并维持干燥环境,延长了气体在主缆20内的流动距离,因而增加了主缆20的除湿范围,有效避免了水分对主缆20内钢丝的腐蚀,大大提高了主缆20结构的耐久性。
可以理解的,缆索承重桥包括桥塔10、主缆20、具有锚室以用于锚固主缆20端部并用于将主缆20内背对桥塔10所在侧流动之气体排出的锚碇60和具有鞍室以用于将主缆20内朝向桥塔10所在侧流动之气体排出的索鞍90,主缆20 的中间部分支撑在桥塔10上,经进气组件40进入主缆内的另一部分气体能够流动至锚碇60的锚室内,主缆20内朝向桥塔10所在侧流动的气体经排气管52 排至鞍室,主缆内背离桥塔10所在侧流动的气体排至锚室,因而能够将主缆20 内部之从进气组件40与主缆20连接处部位到锚碇60的钢丝之间以及主缆20 内部之从进气组件40与主缆的连接处部位到桥塔10的钢丝之间的水分带走,维持干燥环境,延长了气体在主缆20内的流动距离,增加了主缆20的除湿范围,实现了主缆20内部的全部除湿,有效避免了水分对主缆20内钢丝的腐蚀,大大提高了主缆20结构的耐久性。
可以理解的,主缆20包括主缆芯体(图未示)和套设于主缆芯体外部的保护套21,保护套21与主缆芯体之间配合形成气体流通的通道,主缆芯体包括延伸于保护壳之一端外且穿设于鞍室内的第一延伸部(图未示)和延伸于保护壳之另一端外且穿设于锚碇上的第二延伸部22。主缆20内设有与除湿装置30信号连接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70,第一温湿度传感器70位于主缆20之朝向锚碇 60的一侧,第一温湿度传感器70的设置能够实时监测主缆内的气体在进入锚室之前的温湿度。排气管50内设有与除湿装置30信号连接的第二温湿度传感器 80,以实时监测排气管52的出气端的温湿度。监测到温湿度值稳定,则表示主缆除湿系统工作正常;当除湿装置30长期工作、温湿度范围达不到控制要求时,则提醒管理处需要人为干预。
索鞍90包括鞍座91。在一实施例中,鞍座91包括具有鞍槽的鞍座本体(图未示)和与鞍座本体连接以用于盖设鞍槽的鞍盖(图未示),排气管50安装在鞍盖上。鞍盖上设有法兰接口,排气管52通过法兰安装在法兰接口上。排气管 50以外部轮廓相同的形式从一端朝向另一端延伸。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鞍座91上设有鞍槽911,排气管50 包括一端与鞍室连通并设于鞍槽911内的导气罩51和与导气罩51另一端连接的导气管52。导气罩51以外部轮廓逐渐减小的形式从鞍槽之槽底朝向导气管 52延伸。主缆20之位于桥塔上的部位除了导气罩51盖设的部位,其他部位的连接处均密封连接。所述导气管52以外部轮廓相同的形式从一端朝向另一端延伸。第二温湿度传感器80设于导气管内。优选地,导气管52之远离导气罩51 的一端设有用于隔绝外部环境的硅胶内芯53,硅胶内芯53胶接于导气管52之靠近排气口的一端,排气管50内的气体能通过硅胶内芯53而排出,硅胶内芯 53的设置能够避免外部环境中的水等物质进入排气管50内而影响主缆除湿系统除湿效果的问题。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气组件40包括一端与主缆20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除湿装置30连接的进气管41和设于所述进气管41上用于控制所述进气管41 开关的进气夹(图未示)。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主缆除湿系统,用于缆索承重桥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缆除湿系统包括用于产生干燥气体的除湿装置、用于设置在主缆上以用于将所述除湿装置产生之干燥气体导入所述主缆内的进气组件和用于设置在桥塔上以将所述主缆内朝向所述桥塔所在侧流动之气体排至索鞍之鞍室的排气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缆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缆除湿系统包括设于主缆内且位于主缆之朝向锚碇一侧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除湿装置信号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缆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内设有与所述除湿装置信号连接的第二温湿度传感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缆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以外部轮廓相同的形式从一端朝向另一端延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缆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包括一端与鞍室连通并设于所述索鞍之鞍槽内的导气罩和与所述导气罩另一端连接的导气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缆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罩以外部轮廓逐渐减小的形式从所述导气罩之背离所述导气管的一端朝向所述导气管延伸。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缆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以外部轮廓相同的形式从一端朝向另一端延伸。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缆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之远离所述导气罩的一端设有硅胶内芯。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缆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导气管内。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主缆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组件包括一端与主缆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除湿装置连接的进气管和设于所述进气管上用于控制所述进气管开关的进气夹。
CN201821406721.2U 2018-08-28 2018-08-28 一种主缆除湿系统 Active CN209197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06721.2U CN209197420U (zh) 2018-08-28 2018-08-28 一种主缆除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06721.2U CN209197420U (zh) 2018-08-28 2018-08-28 一种主缆除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97420U true CN209197420U (zh) 2019-08-02

Family

ID=67405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06721.2U Active CN209197420U (zh) 2018-08-28 2018-08-28 一种主缆除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974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8346A (zh) * 2021-09-13 2021-12-21 上海浦江缆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除湿系统的斜拉索辅助机构及除湿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8346A (zh) * 2021-09-13 2021-12-21 上海浦江缆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除湿系统的斜拉索辅助机构及除湿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95310U (zh) 利用固有索夹进排气的悬索桥主缆除湿系统
CN209197420U (zh) 一种主缆除湿系统
CN206380397U (zh) 一种用于温棚智能控温控湿装置
CN110080106B (zh) 一种管道法预制平行钢丝吊索
CN108448183B (zh) 一种高防护的新能源电池
CN104632267A (zh) 一种自动净化长隧道内空气的设置方法
CN108589530A (zh) 干空气除湿的进气管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CN207110357U (zh) 一种超高层住宅的油烟排放系统
CN208917711U (zh) 一种带惰性气体养护的悬索桥主缆防腐体系
CN205986073U (zh) 地下电缆线除湿系统
CN207452720U (zh) 一种新型斜拉索
CN211983285U (zh) 一种蜂箱结构
CN211372626U (zh) 一种房间用除湿器
CN108824231A (zh) 一种带惰性气体养护的悬索桥主缆防腐体系及其养护防腐方式实施方法
CN205669251U (zh) 电缆沟自动通风排水装置
CN207196758U (zh) 应用于沙漠的四恒建筑加压气流内循环系统
CN209907568U (zh) 一种别墅地下室防潮结构
CN206280196U (zh) 一种海上型风力发电机组机舱增压除湿装置
CN206686896U (zh) 冬季自动化节能型保温鸡舍
CN202452634U (zh) 房屋防火通风系统
CN206847016U (zh) 一种自动排放积水的中央空调送风管90°弯头
CN205279329U (zh) 一种风道结构及采用其的加湿器
CN206055948U (zh) 一种建筑器械保存用循环干燥装置
CN205859892U (zh) 新型led太阳能路灯低压控制充电装置
CN209944591U (zh) 一种地下室防潮除湿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22

Address after: Room 1008, Tianli Central Business Plaza,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ETKING Co.,Ltd.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Kelande Dehumidification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08, Tianli Central Business Plaza,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ETK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