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86152U - 一种有利于照顾婴儿并提高安全性的婴儿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利于照顾婴儿并提高安全性的婴儿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86152U
CN209186152U CN201821332366.9U CN201821332366U CN209186152U CN 209186152 U CN209186152 U CN 209186152U CN 201821332366 U CN201821332366 U CN 201821332366U CN 209186152 U CN209186152 U CN 2091861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the bed
infanette
cylinder
baby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323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润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33236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861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861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8615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利于照顾婴儿并提高安全性的婴儿床,包括床身、用于支撑床身的支架,所述支架由底部构件、竖向支撑构件和床身支撑构件构成,所述支架在上部与床身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支架的底部构件通过竖向支撑构件与床身支撑构件固定连接使所述支架构成“匚”型框架,从而使所述支架在一个侧边具有能够伸入大人床床身的凹口,以便能够让所述婴儿床的床身进入到大人床上方,方便大人在睡觉时也能照顾婴儿,同时大人与婴儿又能分别具有各自互不干扰的休息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有利于照顾婴儿并提高安全性的婴儿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幼儿家具,尤其涉及一种有利于照顾婴儿并提高安全性的婴儿床。
背景技术
婴儿床是指给婴幼儿使用的床,婴儿床发展至今,样式种类繁多,按材料分类有实木床、竹床、藤床以及其他混合材料制床。按结构功能分类有折叠便携床、可转换成桌椅的多功能床以及其他可摇摆的婴儿摇床、音乐催眠、声控启动等带有微控装置的自动控制婴儿床。其中,现有的婴儿摇床大多数为左右摇摆,少数婴儿摇床为上下往复摇摆。
现有的婴儿床通常可以睡到2~3岁,这段时间婴幼儿成长发育非常快。从出生到婴儿六个月大,由于通常还不能消化半流质食物,只能喝奶水/奶粉,所以,这段时期夜里通常需要给婴儿哺乳/喂饮奶粉至少一次,通称“夜奶”。在一些西方的育儿观念中,倾向于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夜奶”次数少,甚至不喂“夜奶”,中国的婴幼儿则大多数都会喂“夜奶”,特别是在1岁之内,而现在大力鼓励母乳喂养,由于母乳较稀,不能象奶粉那样调整浓稠度,婴儿入眠前即使喂饱了母乳,也一定顶不到一整夜,婴儿一定会在半夜饿醒,故半岁前的婴儿夜奶的次数通常会在2~3次左右。除了喂奶,夜间给婴儿换尿片、盖被子等照顾也不可松懈。因此,在白日辛劳了一天的大人在夜间休息时还需要频繁照顾婴儿的夜间睡眠,常常无法睡一个囫囵觉,导致许多年轻的父母晚上休息不足,一方面容易影响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还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由于大多数情况下,夜间带孩子睡觉的是母亲。恰恰婴儿六个月以前的这段时期也是母亲最为虚弱的时期,既要做产后恢复,又要无时无刻地关注孩子的状况,这使母亲非常容易疲劳,如果母亲的疲劳长时间得不到恢复的话,疲劳至极就极有可能在夜间休息时入眠太深而伤害到婴幼儿。如在半夜喂奶时乳房压迫了婴儿口鼻,或者夜间喂奶发生溢奶,呛到婴幼儿肺部,亦或者是大人入眠后无意中压着了婴幼儿,或者夜里婴儿翻身俯卧,由于初生婴儿的颈部肌肉力量不足等等,如果母亲入眠太深未能及时做出调整,就很容易致使婴儿受伤或者窒息,严重者甚至发生婴儿窒息死亡的事故。在婴幼儿六个月以后一般不再需要夜间哺乳,但婴幼儿夜间也可能睡眠姿势不对或因蹬开被子而受凉,同样离不开父母的照顾。
现在的婴儿床通常有以下三种布置方式,一是独立放置,远离大人床;二是放在大人床边并列布置;三是直接放置在大人床上。这三种布置方式,虽然可以减少一部分照顾婴幼儿的负担,但是第一种布置方式,大人在床上休息时根本照顾不到婴幼儿;第二种布置方式,大人在床上休息时需要靠近床沿才能照顾婴幼儿,对于产后容易疲劳的母亲仍然不够方便;第三种布置方式,占用了大人床的较大部分空间,给大人休息带来较多不便,并且可能因为大人的忽视压到婴儿发生事故。故以上三种布置方式的婴儿床都不能给予大人和婴儿较好的夜间休息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利于照顾婴儿并提高安全性的婴儿床,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大人在晚上休息时也能方便地照顾婴幼儿,并保证安全的婴儿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婴儿床,包括床身、用于支撑床身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由底部构件、竖向支撑构件和床身支撑构件构成,所述支架在上部与床身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支架的底部构件通过竖向支撑构件与床身支撑构件固定连接使所述支架构成“匚”型框架,从而使所述支架在一个侧边具有能够伸入大人床床身的凹口,以便能够让所述婴儿床的床身进入到大人床上方,方便大人在睡觉时也能照顾婴儿,同时大人与婴儿又能分别具有各自互不干扰的休息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架的凹口可以伸入到大人床的床身,使婴儿床的床身能位于大人床的上方,一方面,能让大人休息时不再需要非常靠近床沿或者起床才能照顾婴幼儿,而是躺在床中伸手就能做照顾婴幼儿的操作,照顾婴幼儿非常方便容易;另一方面,也使大人带着婴儿睡觉时,大人与婴儿具有各自互不干扰的休息空间,不会发生因大人睡着后不小心压到婴儿甚至导致婴儿窒息死亡的事故,有利于提高大人带婴儿睡觉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以下改进,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架可以由具有底部构件、竖向支撑构件和床身支撑构件的面板一体成型或连接而成。
或者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由条形连杆互相连接而成,条形连杆分别组成所述支架的底部构件、竖向支撑构件和床身支撑构件。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上述由连杆组成的支架框架。
或者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可以是由面板和连杆一体成型或连接成具有底部构件、竖向支撑构件和床身支撑构件的框架。
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优选的设计,底部构件包括两根平行布置的矩形长杆,两根所述矩形长杆通过位于所述支架一侧底部的底部横杆连接形成所述底部构件,两根所述矩形长杆内部均连接有底部伸缩杆,底部伸缩杆伸入大人床床底后使得婴儿床固定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进一步调节婴儿床的高度,以使婴儿床可以嵌入不同床身厚度的大人床,增加婴儿床的通用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竖向支撑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底部横杆两端的前伸缩筒和后伸缩筒,所述前伸缩筒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前伸缩筒固定高度的前伸缩筒杆,所述后伸缩筒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后伸缩筒固定高度的后伸缩筒杆。通过前伸缩筒杆和后伸缩筒杆调节婴儿床床身前后两端至合适高度后,通过销钉等将前、后伸缩筒杆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改进为一种上下往复式婴儿摇床,作为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所述床身支撑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前伸缩筒杆上的前转筒,和连接在所述后伸缩筒杆上的后转筒,
所述前转筒包括能够相对转动的前外筒和前内筒,所述前外筒固定连接在所述前伸缩筒杆上,所述前外筒上开设有前外筒通槽,所述前内筒连接有弹簧支撑构件,所述弹簧支撑构件一端穿过所述前外筒通槽连接在所述前内筒上,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婴儿床的床身的前端底部;
为使婴儿摇床上下往复运动时更加稳定,所述后转筒包括能够相对转动的后外筒和后内筒,所述后外筒固定连接在所述后伸缩筒杆上,所述后外筒上开设有后外筒通槽,所述后内筒通过穿过所述后外筒通槽的连接支架连接在所述婴儿床的床身的后端底部。在婴儿摇床上下往复运动时婴儿床的床身可以随后内筒往复摆动。
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婴儿床设置成水平状态或者倾斜状态,为便于两个状态的切换与调节,所述前内筒的端部连接有旋钮,通过旋钮转动所述前内筒至所述弹簧支撑构件为水平状态或竖直状态,所述弹簧支撑构件呈水平状态时与所述婴儿床的床身断开连接,所述婴儿床的床身前部分放置在所述前外筒上,婴儿床呈水平状态,为非摇床,当所述弹簧支撑构件呈竖直状态时与设置于婴儿床的床身前端底部的滑块连接,婴儿床呈倾斜状态,可以操纵婴儿床床身使其上下往复运动成为婴儿摇床。可以在前外筒上开定位孔,当弹簧支撑构件在水平状态或竖直状态时,通过销钉将弹簧支撑构件进行固定。
作为可实现的实施方式,所述滑块上可以开设滑槽,通过滑槽与所述弹簧支撑构件扣合,也可以将滑块或弹簧支撑构件上端设置成永磁体,使滑块与弹簧支撑构件通过磁性吸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婴儿床的床身还包括护栏。
作为护栏的优选实施方式,护栏包括护栏底框、护栏侧支撑和护栏顶框,所述护栏顶框与所述护栏底框之间通过所述护栏侧支撑固定连接。所述的护栏底框、护栏侧支撑以及护栏顶框可以为条形杆件,由条形杆连接成所述护栏的框架。
本实用新型的护栏还可以作以下改进,为了方便大人照抚婴幼儿,可以在所述护栏的相对于大人床床身的侧面设计一个开口,具体地,可将所述护栏顶框设置为一侧开口的“C”字型条形顶框,所述开口方向正对所述大人床床身。开口大小设计宜方便抱起婴儿并不会造成婴儿滑落。
为了保护婴幼儿,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护栏的周侧设置有编织物围护,所述编织物围护包括围护固定部和围护开口部,所述围护开口部设置于所述护栏顶框的开口处,并且所述围护开口部与所述围护固定部之间通过拉链或魔术贴连接。这样打开围护开口部后,照抚婴幼儿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在床身的所述护栏内放置大小合适的床垫,让婴幼儿在床垫上休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婴儿床的支架凹口设计,使支架能伸入到大人床床身中,让婴儿床的床身可以伸到大人床的床身上,一方面,能让大人在躺在床上休息时不再需要非常靠近床沿或者起床才能照顾婴幼儿,而是躺在床中伸手就能做照顾婴幼儿的操作,如替孩子掖被子,拿玩具哄孩子,摇床哄孩子,轻拍孩子入睡等等,照顾婴幼儿都非常方便容易;另一方面,是有利于避免疲惫的大人照顾婴儿时出现安全事故,如半夜需要将婴儿抱出婴儿床哺乳时,既容易抱出,又保证安全,即使一不小心没抱稳婴儿,婴儿也只是掉在床上,不会摔伤婴儿;又如,夜晚母亲/大人带婴儿睡觉,婴儿睡着的婴儿床可以紧挨着母亲/大人,犹如婴儿与母亲/大人同眠,但大人和婴儿又具有各自互不干扰的休息空间,可以有效地避免疲惫的母亲/大人入眠后因体位不当压到婴儿使之受伤甚至导致婴儿窒息而亡的事故出现也使大人带着婴儿睡觉时,不会发生因大人睡着后不小心压到婴儿甚至导致婴儿窒息死亡的事故。
2.本实用新型可以调节高度以适应不同床身厚度的大人床,还可以通过前转筒、后转筒以及弹簧支撑构件的设计,使婴儿床具有水平和倾斜两个状态;倾斜状态下可以减少婴幼儿吐奶,还能作摇床使用。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栏,在护栏顶框上设置有“C”字型开口,可以更加方便的照顾婴幼儿。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说明书附图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床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婴儿床的具体实施例一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婴儿床的具体实施例一的支架立体结构图;
图5为图4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的护栏围护开口部闭合状态下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的围护开口部打开状态下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三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底部横杆;2-后伸缩筒;2a-后伸缩筒杆;3-前伸缩筒;3a-前伸缩筒杆;4-矩形长杆;4a-底部伸缩杆;5-底部锁紧轮;6-后外筒;6a-后外筒通槽;7-后内筒;7a-连接支架;8-前外筒;8a-前外筒通槽;8b-定位孔;9-前内筒;10-旋钮;11-护栏底框;12-护栏顶框;13-护栏侧支撑;14-弹簧支撑构件;14a-弹簧支撑构件下连接件;14b-弹簧支撑构件上连接件;15-滑块;16-围护固定部;17-围护开口部;18-拉链;20-底部加强杆;30-侧加强杆;50-底部面板;60-侧面板;70-条形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的婴儿床,包括用于支撑婴儿床的床身的支架,支架在一个侧边具有能够伸入大人床床身的凹口,以便能够让所述婴儿床的床身进入到大人床上方,方便大人在睡觉时也能照顾婴儿,同时大人与婴儿又能分别具有各自互不干扰的休息空间。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支架包括底部构件、竖向支撑构件和床身支撑构件,支架与床身可拆卸式连接,底部构件通过竖向支撑构件与床身支撑构件固定连接使支架构成“匚”型框架。底部构件包括两根平行布置的矩形长杆4,还包括将两根矩形长杆4连接在一起的一根底部横杆1,两根矩形长杆4内部均连接有底部伸缩杆4a。
本实施例中作了以下改进以使婴儿床的高度可调,竖向支撑构件包括连接在底部横杆1两端的一个前伸缩筒和一个后伸缩筒,本实施例中前伸缩缩筒和后伸缩筒分别垂直连接在底部横杆1两端的两根矩形长杆4上,前伸缩筒包括用于调节前伸缩筒固定高度的前伸缩筒杆3a,后伸缩筒包括用于调节后伸缩筒固定高度的后伸缩筒杆2a。通过前伸缩筒杆3a和后伸缩筒杆2a调节婴儿床的床身支撑构件的前后两端至合适高度,然后可以通过销钉等将前、后伸缩筒杆固定。
作为优选实施例,婴儿床为一种上下往复式婴儿摇床,如图3-5所示,床身支撑构件包括连接在前伸缩筒杆3a上的前转筒和连接在后伸缩筒杆2a上的后转筒,
前转筒包括能够相对转动的前外筒8和前内筒9,前外筒8固定连接在前伸缩筒杆3a上,前外筒8上开设有前外筒通槽8a,前内筒连接有弹簧支撑构件14,弹簧支撑构件14一端穿过前外筒通槽8a连接在前内筒9上,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婴儿床的床身的前端底部;
为使婴儿床上下往复运动时更加稳定,后转筒包括能够相对转动的后外筒6和后内筒7,后外筒6固定连接在后伸缩筒杆2a上,后外筒2a上开设有后外筒通槽6a,后内筒7通过穿过后外筒通槽的连接支架7a连接在婴儿床的床身的后端底部,本实施例中连接支架7a连接在床身扩栏的护栏底框11上。
本实施例可以将婴儿床设置成水平状态或者倾斜状态,水平状态如图1和4所示,倾斜状态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两个状态的切换与调节,前内筒9的端部连接有旋钮10,通过旋钮10转动前内筒9至弹簧支撑构件14为水平状态或竖直状态,弹簧支撑构件14呈水平状态时与所述婴儿床的床身断开连接,婴儿床的床身前部分放置在所述前外筒上,婴儿床呈水平状态,作为非摇床使用,当弹簧支撑构件14呈竖直状态时与设置于婴儿床的床身前端底部的滑块15连接,婴儿床呈倾斜状态,可以操纵婴儿床床身使其上下往复运动作摇床使用。在前外筒8上开定位孔8b,当弹簧支撑构件14在水平状态或竖直状态时,通过销钉将弹簧支撑构件14进行固定。
作为弹簧支撑构件14与床身可拆卸式连接的实施方式,滑块15上可以开设滑槽,通过滑槽与弹簧支撑构件14的弹簧支撑构件上连接件14b扣合,弹簧支撑构件下连接件14a固定连接在前内筒9上。也可以将滑块15或弹簧支撑构件上端设置成永磁体,使滑块15与弹簧支撑构件14通过磁性吸附连接。本实施例中弹簧支撑构件14设有两组。
本实施例中的婴儿床的床身包括护栏。
作为护栏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护栏包括护栏底框11、护栏侧支撑13和护栏顶框12,护栏顶框12与护栏底框11之间通过护栏侧支撑13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护栏侧支撑13沿护栏顶框12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三个,护栏底框11、护栏侧支撑13和护栏顶框12均采用条形杆件。
为了方便大人在床上休息时照顾婴幼儿,将护栏顶框12设置为一侧开口的“C”字型顶框,开口方向正对所述大人床床身以方便大人在床上休息时照顾婴儿。
为了更好的保护婴幼儿,如图6和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护栏的周侧设置有编织物围护,编织物围护包围护固定部16和围护开口部17,围护开口部17设置于护栏顶框12的开口处,并且围护开口部17与所述围护固定部16之间通过拉链18连接。这样打开围护开口部17后,照抚婴幼儿更加方便。当然围护开口部17和围护固定部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如魔术贴。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支架设计,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在一根矩形长杆4上连接有两个平行的前伸缩筒3,另一根矩形长杆4上连接有两个平行的后伸缩筒2,前、后伸缩筒之间固定连接有侧加强杆30,底部构件部分的矩形长杆之间也增设了底部加强杆20。婴儿床的可靠性更强。
实施例三
本实施的婴儿床为一种非摇床,如图9所示,其支架由底部面板50、侧面板60和两根条形连杆70一体成型而成,其底部面板50作为底部构件;条形连杆70作为床身支撑构件与床身固定连接,侧面板60作为竖向支撑构件将底部面板50、条形连杆70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中条形连杆也可以由一整块面板代替。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实施例一、二中组成竖向支撑构件的的前、后伸缩筒以及组成床身支撑构件的前、后转筒由条形连杆代替,组成底部构件的底部横杆、矩形长杆由面板代替。床身支撑构件与床身固定连接。构成支架的框架可以是装配连接而成也可以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婴儿床的床身护栏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独立篮子、带有小门的栅格式栅栏围栏等结构。凡此种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做出的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有利于照顾婴儿并提高安全性的婴儿床,包括床身、用于支撑床身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由底部构件、竖向支撑构件和床身支撑构件构成,所述支架在上部与床身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支架的底部构件通过竖向支撑构件与床身支撑构件固定连接使所述支架构成“匚”型框架,从而使所述支架在一个侧边具有能够伸入大人床床身的凹口,以便能够让所述婴儿床的床身进入到大人床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利于照顾婴儿并提高安全性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一块面板或若干面板,所述支架由具有底部构件、竖向支撑构件和床身支撑构件的一块面板一体成型或若干面板连接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利于照顾婴儿并提高安全性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若干条形连杆,条形连杆互相连接并分别组成所述支架的底部构件、竖向支撑构件和床身支撑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利于照顾婴儿并提高安全性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面板和若干条形连杆,所述面板和条形连杆互相连接或一体成型为具有底部构件、竖向支撑构件和床身支撑构件的所述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有利于照顾婴儿并提高安全性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构件包括两根平行布置的矩形长杆,两根所述矩形长杆通过位于所述支架一侧底部的底部横杆连接形成所述底部构件,两根所述矩形长杆内部均连接有底部伸缩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利于照顾婴儿并提高安全性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向支撑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底部横杆两端的前伸缩筒和后伸缩筒,所述前伸缩筒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前伸缩筒固定高度的前伸缩筒杆,所述后伸缩筒包括用于调节所述后伸缩筒固定高度的后伸缩筒杆,所述前、后伸缩筒杆与所述床身支撑构件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利于照顾婴儿并提高安全性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支撑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前伸缩筒杆上的前转筒,和连接在所述后伸缩筒杆上的后转筒,
所述前转筒包括能够相对转动的前外筒和前内筒,所述前外筒固定连接在所述前伸缩筒杆上,所述前外筒上开设有前外筒通槽,所述前内筒连接有弹簧支撑构件,所述弹簧支撑构件一端穿过所述前外筒通槽连接在所述前内筒上,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婴儿床的床身的前端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利于照顾婴儿并提高安全性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内筒的端部连接有旋钮,通过旋钮转动所述前内筒至所述弹簧支撑构件为水平状态或竖直状态,所述弹簧支撑构件呈水平状态时与所述婴儿床的床身断开连接,所述婴儿床的床身前部分放置在所述前外筒上,婴儿床呈水平状态,为非摇床,当所述弹簧支撑构件呈竖直状态时与设置于婴儿床的床身前端底部的滑块连接,婴儿床呈倾斜状态,为婴儿摇床。
9.根据权利要求1-4或6-8任一所述的有利于照顾婴儿并提高安全性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包括护栏,护栏包括护栏底框、护栏侧支撑和护栏顶框,所述护栏顶框与所述护栏底框之间通过所述护栏侧支撑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利于照顾婴儿并提高安全性的婴儿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的护栏顶框为一侧开口的“C”字型条形顶框。
CN201821332366.9U 2018-08-17 2018-08-17 一种有利于照顾婴儿并提高安全性的婴儿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861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32366.9U CN209186152U (zh) 2018-08-17 2018-08-17 一种有利于照顾婴儿并提高安全性的婴儿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32366.9U CN209186152U (zh) 2018-08-17 2018-08-17 一种有利于照顾婴儿并提高安全性的婴儿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86152U true CN209186152U (zh) 2019-08-02

Family

ID=67404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3236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86152U (zh) 2018-08-17 2018-08-17 一种有利于照顾婴儿并提高安全性的婴儿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861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56866A (zh) * 2020-09-09 2020-12-11 中山市波比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婴儿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56866A (zh) * 2020-09-09 2020-12-11 中山市波比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婴儿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21635B1 (en) Body pillow with multiple configurations
US4139131A (en) Child carrier having enveloping structure and suspension strap
CN102100462B (zh) 儿童座椅衬垫和制造方法
US4976494A (en) Forward recumbent posture pod
US5172435A (en) Extend-a-bed for infants and very young children
US20070022526A1 (en) Adjustable contoured baby bathing or pet cushion
CN209186152U (zh) 一种有利于照顾婴儿并提高安全性的婴儿床
US6957455B1 (en) Safety bumper for use with a child's bed
KR101920122B1 (ko) 임산부 휴식용 간이침상
CN108926171B (zh) 一种可按婴儿体型生长调整的伸展式婴儿家庭椅
CN204169508U (zh) 婴幼儿上肢支撑件和穿戴式婴幼儿携带装置
CN210630957U (zh) 一种便于看护的医用婴儿床
CN208973098U (zh) 一种儿童餐椅
CN203153169U (zh)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婴儿托座
CN2675105Y (zh) 护理床
CN201664117U (zh) 便携式婴幼儿睡具
CN202874661U (zh) 婴儿抱抱椅
CN216293586U (zh) 一种幼儿园用多功能座椅
CN212036872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可平展为桌子的多功能婴儿床结构
CN206062699U (zh) 可拼接摇床
CN209235595U (zh) 婴儿随身躺坐托枕
US2531716A (en) Infant's garment
CN208875766U (zh) 一种适合老年人的多功能座椅
AU2013101545A4 (en) A Portable Nursing Bag
CN213849737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儿童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