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76807U - 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76807U
CN209176807U CN201821842802.7U CN201821842802U CN209176807U CN 209176807 U CN209176807 U CN 209176807U CN 201821842802 U CN201821842802 U CN 201821842802U CN 209176807 U CN209176807 U CN 209176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ut
car body
independently
input shaft
obstacle deto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4280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庆华
张轩
陈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Shengrui Intelligent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Shengrui Intelligent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Shengrui Intelligent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Shengrui Intelligent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4280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76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76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76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该机构不仅能够利用自身随行小轮保护车体免于崎岖路面剐蹭,延长机器人使用寿命,提高机器人安全性,又能提高小车的复杂地面通过能力,同时还能主动支撑车体,提高车体质心高度,提高爬坡和越障能力,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Description

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 轮式和履带式移动机器人以其优越的运动性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两种移动机器人对路况情况比较敏感,对一些路况复杂的崎岖路,一些相对于轮子直径或者履带高度比较大的障碍物的时候,两种移动机器人也无能为力,所以提高轮式和履带式移动机器人的越障能力的具有重要意义。现村的一些辅助越障的机构结构复杂,控制困难,设计中结构控制简单的辅助越障机构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该机构不仅能够利用自身随行小轮保护车体免于崎岖路面剐蹭,延长机器人使用寿命,提高机器人安全性,又能提高小车的复杂地面通过能力,同时还能主动支撑车体,提高车体质心高度,提高爬坡和越障能力,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所述越障机构包含:固定底板、电机支座、电机减速器、电机、标准锥齿轮、左侧板、右侧板、上板、角接触球轴承、套筒、输入轴、止推轴承、凸轮随动器、支杆、随行小轮、发条弹性装置、绳索固定件、止推轴承固定片。所述侧板与上板连接组成外壳,其内部称之为支杆舱,输入轴通过套筒和轴承与固定侧板装配,两个凸轮随动器固定于输入轴上并且作用于支杆内壁,能够实现输入轴转动时由凸轮随动器压迫支杆内壁带动支杆转动,由于上板形状固定,只能使远离输入轴支杆的一端绕输入轴转动,进而支撑车体。输入轴两侧位置装有止推轴承来限制支杆的轴向位移,支杆上连接有八对随行小轮和一个绳索固定件,发条弹性装置固定在右侧板上,该发条弹性装置输入一条钢丝绳固定在绳索固定件上,能够保证支杆时刻有恢复初始位置的约束力,当支杆转动半周时,发条弹性装置通过带动钢丝绳使支杆回到支杆舱内。
优选的,所述支杆上连接有八对随行小轮和一个绳索固定件,且八对随行小轮呈现上下对称的四四分布;
优选的,当所述支杆转动半周时,发条弹性装置通过带动钢丝绳是支杆回到支杆舱内;
优选的,所述电机减速器选用普通的R系列减速机、F系列减速机、K系列减速机、S系列减速机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标准锥齿轮的齿数为Z1=22~30,且两个标准锥齿轮采用夹角90°啮合配合;
优选的,所述发条弹性装置可选用弹片或者扭力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机构能够主动支撑车体,提升车体质心高度,提高爬坡和越障能力;
2、该机构结构紧凑简单,可自形成模块化,可通过改变机构外形尺寸以适用于任何车体;
3、该机构在小幅支撑动作后,可控制输入轴沿反方向收回支杆;
4、该机构在完成辅助越障之后,在发条弹性装置作用下,是支杆沿着内壁自动收回舱内,不在需要其他机构和动力驱动来实现,简化机构,减少能量消耗;
5、该机构能够利用自身随行小轮提高崎岖路面通过能力,保护车体避免剐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去掉右侧板的右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中:1、标准锥齿轮;2、电机支座;3、电机减速器;4、固定底板;5、电机;6、左侧板;7、上板;8、发条弹性装置;9、钢丝绳;10、支杆;11、绳索固定件;12、随行小轮;13、止推轴承固定片;14、右侧板;15、凸轮随动器;16,止推轴承;17、套筒;18、输入轴;19、角接触球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包括固定底板4、电机支座2、电机减速器3、电机5、标准锥齿轮1、左侧板6、右侧板14、上板7、角接触球轴承19、套筒17、输入轴18、止推轴承16、凸轮随动器15、支杆10、随行小轮12、发条弹性装置8、绳索固定件11、止推轴承固定片13。标准锥齿轮1的齿数为Z1=22~30,且两个标准锥齿轮1采用夹角90°啮合配合。电机减速器3选用普通的R系列减速机、F系列减速机、K系列减速机、S系列减速机任意一种。
所述电机5和电机减速器3通过电机支座2与固定底板4连接,左侧板6、右侧板14与上板7连接组成外壳,其内部称之为支杆舱,输入轴18通过套筒17和角接触球轴承19与左侧板6装配,两个凸轮随动器15固定于输入轴18上并且作用于支杆10的内壁,能够实现输入轴18转动时由凸轮随动器15压迫支杆10的内壁带动支杆10转动,由于上板7形状固定,只能使远离输入轴18的支杆10的一端绕输入轴18转动,进而支撑车体。输入轴18两侧位置装有止推轴承16来限制支杆18的轴向位移,支杆10上连接有8对随行小轮12和一个绳索固定件11,发条弹性装置8固定在右侧板14上,,发条弹性装置8可选用弹片或者扭力弹簧。该发条弹性装置8输入一条钢丝绳9固定在绳索固定件11上,能够保证支杆10时刻有恢复初始位置的约束力,当支杆10转动半周时,发条弹性装置8通过带动钢丝绳9使支杆18回到支杆舱内。
当车体前进方向有且不可避免的低于质心高度障碍物时,正常情况需要很大动力来实现越障,此时应用本实用新型与车体前部可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当出现此类状态时,电机5通过电机减速器3获得足够大的扭矩,通过标准锥齿轮1将动力传递到输入轴18上,输入轴18绕逆时针转动(从前进右侧方向看),连接在输入轴18上的两个凸轮随动器15通过挤压支杆10内壁迫使支杆10绕输入轴18转动,靠近输入轴18的支杆10一端通过上边连接的随行小轮12沿着上板7形状运动,远离输入轴18的支杆10一端绕输入轴18转动接触地面支撑车体,提升前轮高度,完成越障之后,控制电机5反方向转动,使支杆10沿原路返回到支杆舱,完成辅助越障。
当车体前进方向有且不可避免的高于质心高度的障碍物时,正常情况车体的前端可以可以搭在障碍物却因满足不了越障条件而打滑或者倾覆,此时应用本实用新型于车体尾部可解决这类问题。本实用新型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当出现此类状态时,电机5通过电机减速器3获得足够大的扭矩,通过标准锥齿轮1将动力传递到输入轴18上,输入轴18绕顺时针转动(从前进右侧方向看),连接在输入轴18上的两个凸轮随动器15通过挤压支杆10内壁迫使支杆10绕输入轴18转动,靠近输入轴18的支杆10一端通过上边连接的随行小轮12沿着上板7形状运动,远离输入轴18的支杆10一端绕输入轴18转动接触地面支撑车体,提升质心高度,进而满足越障条件完成越障。此时支杆10已不能沿原路返回到支杆舱内,需要电机5继续提供动力是支杆10转动到与固定底板4平行的时候,支杆10受到固定在绳索固定件11上钢丝绳的牵引,使支杆10回到支杆舱,完成一次辅助越障动作。
当车体前进方向有且不可避免的高于质心高度的障碍物且车体前端无法搭在障碍物上时,在车体前后部分均安装有本实用新型机构通过协作亦可通过障碍物。首先利用安装在车体前端的本实用新型机构是车体前端能够搭在障碍物上,之后再通过车体尾部的本实用新型机构实现质心高度提升已达到越障的目的,具体工作流程同上,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包括两个啮合的标准锥齿轮(1)、通过固定底板(4)上六角螺钉安装的电机(5)、电机(5)输出端连接的电机减速器(3)输入端、电机减速器(3)输出端连接的其中一个标准锥齿轮(1)、电机减速器(3)固定于电机支座(2)上;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固定底板(4)上的可随着电机(5)正转越过障碍且反转自主收回的越障机构;所述越障机构还包括左侧板(6)、上板(7)、发条弹性装置(8)、钢丝绳(9)、支杆(10)、绳索固定件(11)、随行小轮(12)、止推轴承固定片(13)、右侧板(14)、两个凸轮随动器(15)、止推轴承(16)、套筒(17)、输入轴(18)、角接触球轴承(19);所述固定底板(4)上安装的左侧板(6)、右侧板(14)、上板(7)共同组成外壳的内部为支杆舱,另一个所述标准锥齿轮(1)固定连接于输入轴(18),输入轴(18)另一端连接止推轴承固定片(13),且输入轴(18)通过套筒(17)、止推轴承(16)和角接触球轴承(19)与固定侧板装配,两个所述凸轮随动器(15)固定于输入轴(18)上并且作用于支杆(10)内壁,且实现输入轴(18)转动时由凸轮随动器(15)压迫支杆(10)内壁带动支杆(10)转动;
所述支杆(10)上连接有随行小车和绳索固定件(11),绳索固定件(11)通过钢丝绳(9)固定发条弹性装置(8),且发条弹性装置(8)固定在右侧板(1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10)上连接有八对随行小轮(12)和一个绳索固定件(11),且八对随行小轮(12)呈现上下对称的四四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杆(10)转动半周时,发条弹性装置(8)通过带动钢丝绳(9)使支杆(10)回到支杆舱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减速器(3)选用普通的R系列减速机、F系列减速机、K系列减速机、S系列减速机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锥齿轮(1)的齿数为Z1=22~30,且两个标准锥齿轮(1)采用夹角90°啮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条弹性装置(8)可选用弹片或者扭力弹簧。
CN201821842802.7U 2018-11-09 2018-11-09 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 Active CN209176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42802.7U CN209176807U (zh) 2018-11-09 2018-11-09 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42802.7U CN209176807U (zh) 2018-11-09 2018-11-09 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76807U true CN209176807U (zh) 2019-07-30

Family

ID=67363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42802.7U Active CN209176807U (zh) 2018-11-09 2018-11-09 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768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0001A (zh) * 2018-11-09 2019-01-01 洛阳圣瑞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0001A (zh) * 2018-11-09 2019-01-01 洛阳圣瑞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71916U (zh) 一种轮式机器人底座机构
CN203601424U (zh) 一种行星轮机器人
CN110497892B (zh) 一种潜入式汽车搬运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CN105442885A (zh) 一种摩天轮式停车装置
CN203403383U (zh) 双向护栏清洗车
CN101439736A (zh) 全地形移动机器人
CN103863424A (zh) 能适应复杂非结构化地形的巡检机器人
CN205891045U (zh) 全向移动平台及其动力万向轮
CN204124229U (zh) 步行机器人
CN203977934U (zh) 一种载车盘车辆的对中装置
CN209176807U (zh) 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
CN102561765A (zh) 一种立体停车库
CN103818488A (zh) 用于灾难救援机器人的三角履带轮平移机构
CN104029746A (zh) 行星轮履带复合式行走机构设计
CN203864836U (zh) 行星轮履带复合式行走机构设计
CN206299340U (zh) 一种履带底盘
CN108791472A (zh) 一种电动车的全转向机构
CN205686466U (zh) 一种双驱六轮小车
CN112193316B (zh) 一种基于电机驱动的汽车四轮独立转向机构
CN104044474B (zh) 组合式太阳能翻板驱动装置及太阳能电动车
CN109110001A (zh) 一种可自主收回的辅助车体越障的机构
CN201980012U (zh) 一种可变形行走机构
CN205273578U (zh) 轮组翻转机构
CN203727173U (zh) 传动直联式前后驱折腰转向方向盘拖拉机
CN201136558Y (zh) 一种全地形移动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