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68033U - 设备 - Google Patents

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68033U
CN209168033U CN201821593535.4U CN201821593535U CN209168033U CN 209168033 U CN209168033 U CN 209168033U CN 201821593535 U CN201821593535 U CN 201821593535U CN 209168033 U CN209168033 U CN 209168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unit
mould train
emitting mould
object identifying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935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伟红
周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u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u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u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u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935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68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68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68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备,包括主体、发射模组和接收模组,所述发射模组可透过所述主体发射对象识别信号到目标对象上,所述接收模组可透过所述主体接收从目标对象反射的所述对象识别对象识别信号。本实用新型设备包括发射模组和接收模组,能够实现包括人脸识别在内的对象识别功能。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发射模组和接收模组在设备主体内部,不占用显示区域,因此本实用新型设备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体验较好的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手机、平板电脑、相机等设备,人们要求具有更多功能和时尚外观。目前,设备的发展趋势是轻薄、接近全面屏,同时具有前置摄像头自拍和人脸识别等功能。而随着设备支持的功能越来越丰富,需要设置的元件数量也越来越多,需要占据一部分显示区域的位置,影响美观和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用户体验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设备,包括主体、发射模组和接收模组,所述发射模组可透过所述主体发射对象识别信号到目标对象上,所述接收模组可透过所述主体接收从目标对象反射的所述对象识别对象识别信号。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包括显示屏,所述发射模组和接收模组透过显示屏发射和接收对象识别信号。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模组是红外光发射器,所述接收模组是红外光接收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识别信号是红外光信号,包括泛光和/或结构光。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对象识别信号是光波,电磁波,声波或超声波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对象识别信号是泛光,结构光信号或调制信号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模组和接收模组通过双目成像法获取目标对象深度信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的发射模组和接收模组可通过TOF方式获取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进而进行相应三维图像绘制或特征比对。
一种设备,包括发射模组、接收模组和主体,所述接收模组包括第一接收单元和与第一接收单元间隔设置的第二接收单元,所述发射模组用于透过所述主体发射对象识别信号,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和第二接收单元用于透过所述主体接收反射的对象识别信号。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包括显示屏,所述对象识别信号穿过所述显示屏后照射到对目标对象上并被发射,至少部分所述被反射的对象识别信号穿过所述显示屏后被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和第二接收单元接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模组包括红外光发射器,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和第二接收单元包括红外光传感器,所述对象识别信号是红外泛光和/或结构光。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板、第一电路层、第一电极层、多个发光单元、第二电极层、第二电路层和保护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模组和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第二接收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下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模组和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第二接收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内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模组和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第二接收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方的第一电极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设备顶部中间的相机模组,用于接收外部可见光并生成对应的图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装置、人体动作检测装置、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中的一种。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设备包括发射模组和接收模组,能够实现包括人脸识别在内的对象识别功能。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发射模组和接收模组设置在设备主体内部,不占用显示区域,因此本实用新型设备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设备10包括主体11、发射模组12和接收模组13。所述设备10用于对象特征识别。所述发射模组12可以透过所述主体11发射对象识别信号到目标对象上,所述接收模组13可以透过所述主体11接收从目标对象反射的所述对象识别对象识别信号。所述发射模组12和接收模组13设置在所述主体11内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1可以包括显示屏,所述发射模组12和接收模组13透过显示屏发射和接收对象识别信号。所述设备1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本实用新型其他或变更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不包括显示屏,但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外部显示器,例如所述设备可以是人体动作感应装置,特别是用于体形训练或者体感游戏的人体动作感应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对象识别信号是红外结构光信号,所述设备10可用于二维和/或三维目标对象识别,例如人脸识别。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对象识别信号可用于生成关于目标对象的二维和/或三维的识别图像并进行识别,所述设备根据识别结果产生对应操作。所述对象识别信号可以是泛光信号,结构光信号等。所述对象识别信号可以是红外波段光线,也可是其他光波,或其他电磁波信号,声波信号,超声波信号等。所述对象识别信号以及所述设备20可用于生物特征识别,例如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等。所述实施例的变更实施例中,通过发射模组12发射红外泛光信号,接收模组13接收被目标对象反射的泛光信号,运用双目成像法可以获取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并可以进行三维识别,例如人脸识别,或其他生物特征识别。一些变更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1可包括用于显示的显示模组,例如:显示屏。所述发射模组12和接收模组13设置在显示模组内部或背后。所述发射模组12透过所述显示模组发射对象识别信号到目标对象上。所述接收模组13透过所述显示模组接收从目标对象反射的所述对象识别对象识别信号。所述发射模组12和接收模组13设置在所述主体11内部。
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对象识别信号还可以是调制信号,包括脉冲调制信号或连续波调制信号,所述设备10的发射模组12和接收模组13可通过TOF(time offlight)方式获取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进而进行相应三维图像绘制或特征比对。
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对象识别信号及识别方式并不限定在上面描述实施例,任意其他不经过创造性劳动作出的更改、替换或改变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设备20包括发射模组22、接收模组23和用于收容所述发射模组22和所述接收模组23的主体21。所述主体21通常可包括用于显示的显示模组,例如:显示屏。所述接收模组23包括第一接收单元231和第二接收单元232。所述第一接收单元231和第二接收单元232之间具有一定间距。
所述发射模组22可用于透过所述主体21发射对象识别信号,所述第一接收单元231和第二接收单元232用于透过所述主体21接收反射的对象识别信号。
本实施例和变更实施例中,所述主体21可以包括显示屏211。所述对象识别信号穿过所述显示屏211后照射到对目标对象上,例如:图3所示人脸。目标对象将所述对象识别信号反射,至少部分所述反射的对象识别信号穿过所述显示屏211后被所述第一接收单元231和第二接收单元232接收。根据双目成像原理,所述第一接收单元231和第二接收单元232接收所述对象识别信号并可用于生成和目标对象对应的三维图像。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射模组22包括红外光发射器,所述第一接收单元231和第二接收单元232包括红外光传感器。所述对象识别信号是红外泛光和/或结构光。
请参阅图4,所述显示屏211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板212、第一电路层213、第一电极层214、多个发光单元215、第二电极层216、第二电路层217和保护层21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层213包括薄膜晶体管(TFT)电路层,用于控制施加到发光单元215的工作电压;所述第一电极层214包括反射阳极,所述发光单元215包括有机发光体,例如:OLED;所述第二电极层216包括半透明阴极层,所述第二电路层217包括触控电路,所述保护层218包括玻璃盖板。
所述发射模组22和所述第一接收单元231、第二接收单元232设置在所述基板212下方。所述第一接收单元231、第二接收单元232设置在所述基板212和所述基板212可以紧密贴合或者相隔一定间隙设置。
请参阅图5,一个变更实施例中,所述发射模组22和第一接收单元231、第二接收单元232设置在所述基板212上方的第一电路层213。请参阅图6,一个变更实施例中,所述发射模组22和第一接收单元231、第二接收单元232设置在所述基板112里面。
本实用新型其他或变更实施例中,所述发射模组22和第一接收单元231、第二接收单元232还可具有其他不同结构设置,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范围内。
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设备30包括相机模组34、发射模组32、接收模组33和用于收容所述相机模组34、发射模组32、接收模组33的主体31。所述相机模组34用于接收外部可见光并可生成对应的图像。所述相机模组34通常包括前置摄像头,可用来自拍图像或者视频。所述发射模组32、接收模组33设置在所述主体31内部。所述发射模组32可用于发射对象识别信号,所述对象识别信号照射到对目标对象上发生反射,至少部分所述反射的对象识别信号被所述接收模组33接收。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31包括可显示画面的显示屏,所述发射模组32、接收模组33设置在所述显示屏一侧。所述发射模组32发射对象识别信号穿过所述显示屏到达目标对象,在发生反射后穿过显示屏被所述接收模组33接收。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设备30可以连接外部显示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对象识别信号包括泛光和结构光,可用于识别对象二维和/或三维特征。所述泛光和结构光优选的可为红外波段光线。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为其他波长的光,或者电磁波或超声波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设备30大致具有立方体形状。所述主体31的显示屏是触摸控制显示屏,OLED屏,AMOLED屏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射模组32包括红外光发射器和衍射光学元件,所述红外光发射器发射红外波段光线并通过衍射光学元件形成作为对象识别信号的泛光和3D结构光图案。所述红外光发射器可以是VCSEL(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所述衍射光学元件可以是DOE(Diffraction Optical Element)。
本实施例中,所述对象识别信号可以是3D空间结构光或3D时间结构光(例如使用TOF技术)信号。
本实用新型其他或变更实施例中,所述设备3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主体31中的扬声器、麦克风等。所述设备3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装置、人体动作检测装置、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或其他具有对象识别功能的移动设备。所述相机模组34设置在所述设备30顶部中间,所述设备30具有全面屏效果。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设备包括发射模组和接收模组,能够实现包括人脸识别在内的对象识别功能。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发射模组和接收模组设置在设备主体内部,不占用显示区域,因此本实用新型设备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可能出现的“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不应理解为将实用新型限制于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特定实施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其用于对象特征识别,包括主体、发射模组和接收模组,所述主体包括显示模组,所述发射模组可透过所述显示模组发射对象识别信号到目标对象上,所述接收模组可透过所述显示模组接收从目标对象反射的所述对象识别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显示屏,所述发射模组和接收模组透过显示屏发射和接收对象识别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模组是红外光发射器,所述接收模组是红外光接收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识别信号是泛光,结构光信号或调制信号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模组和接收模组通过双目成像法获取目标对象深度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的发射模组和接收模组可通过TOF方式获取目标对象的深度信息,进而进行相应三维图像绘制或特征比对。
7.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模组、接收模组和主体,所述主体包括显示模组,所述接收模组包括第一接收单元和与第一接收单元间隔设置的第二接收单元,所述发射模组用于透过所述主体或显示模组发射对象识别信号,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和第二接收单元用于透过所述主体或显示模组接收反射的对象识别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所述对象识别信号穿过所述显示屏后照射到对目标对象上并被发射,至少部分所述被反射的对象识别信号穿过所述显示屏后被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和第二接收单元接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模组包括红外光发射器,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和第二接收单元包括红外光传感器,所述对象识别信号是红外泛光和/或结构光。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板、第一电路层、第一电极层、多个发光单元、第二电极层、第二电路层和保护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模组和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第二接收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下方;或
所述发射模组和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第二接收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内部;或
所述发射模组和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第二接收单元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方的第一电极层。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设备顶部中间的相机模组,用于接收外部可见光并生成对应的图像。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装置、人体动作检测装置、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中的一种。
CN201821593535.4U 2018-09-28 2018-09-28 设备 Active CN209168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93535.4U CN209168033U (zh) 2018-09-28 2018-09-28 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93535.4U CN209168033U (zh) 2018-09-28 2018-09-28 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68033U true CN209168033U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32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93535.4U Active CN209168033U (zh) 2018-09-28 2018-09-28 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680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6741A (zh) * 2018-09-28 2019-03-01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16741A (zh) * 2018-09-28 2019-03-01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61447B2 (en) Image generating and playing-piece-interacting assembly
CN209707866U (zh) 电子设备
CN209707863U (zh) 电子设备及其背光单元和感测模组
CN209168033U (zh) 设备
CN209167942U (zh) 设备
CN209167945U (zh) 一种设备
CN209448761U (zh) 电子设备
CN209044429U (zh) 一种设备
CN109416741A (zh) 设备
CN209170426U (zh) 一种设备
CN109273514A (zh) 电子设备
CN109753870A (zh) 电子设备
CN209447059U (zh) 电子设备
CN209448760U (zh) 电子设备
CN209330167U (zh) 一种设备
CN209707870U (zh) 电子设备及其背光单元和感测模组
CN209044428U (zh) 一种设备
CN209044430U (zh) 一种设备
CN209167944U (zh) 一种设备
CN209447455U (zh) 电子设备
CN209167939U (zh) 一种设备
CN209707869U (zh) 电子设备和背光单元
CN209707875U (zh) 电子设备和背光单元
CN209707850U (zh) 电子设备
CN109189157A (zh) 一种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