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65114U - 台灯 - Google Patents

台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65114U
CN209165114U CN201920097951.3U CN201920097951U CN209165114U CN 209165114 U CN209165114 U CN 209165114U CN 201920097951 U CN201920097951 U CN 201920097951U CN 209165114 U CN209165114 U CN 2091651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uminescence component
lamp
arm
emitt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9795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9795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651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651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651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台灯,包括灯头、灯座和灯臂,灯头包括头壳以及安装在头壳内的第一发光组件和第一导光元件,第一发光组件与第一导光元件的侧壁相对设置。第一导光元件包括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第一出光面朝向作业面,第二出光面与作业面相背设置。灯臂的一端安装有灯头,另一端安装有灯座。灯臂包括臂壳以及安装在臂壳内的第二发光组件和第二导光元件,第二发光组件与第二导光元件的端部相对设置。第二导光元件具有第三出光面,第三出光面与第一出光面的出射光线相背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台灯能够同时对灯头的上方空间和灯臂的背面空间进行照明,即能够对用户面对的整个背景进行照明,整个背景与作业面之间的亮度差较小,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用眼舒适度。

Description

台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台灯。
背景技术
台灯包括灯座、灯杆和灯头。传统的台灯的灯头内的灯体发光,光线只向下照向作业面。作业面和背景之间具有很大的亮度差,导致用户用眼的舒适度较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现有也出现了一种台灯,台灯设置有背景照明,但是背景灯的光线只打向台灯的背面、且亮度较低,从而使得作业面与背景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亮度差,用户仍然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用户用眼舒适度的台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台灯,包括:
灯头,所述灯头包括头壳以及安装在所述头壳内的第一发光组件和第一导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组件与所述第一导光元件的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光元件包括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朝向作业面,所述第二出光面与所述作业面相背设置;
灯座;
灯臂,所述灯臂的一端安装有所述灯头,另一端安装有所述灯座;所述灯臂包括臂壳以及安装在所述臂壳内的第二发光组件和第二导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组件与所述第二导光元件的端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光元件具有第三出光面,所述第三出光面与所述第一出光面的出射光线相背设置。
优选地,在上述的台灯中,所述第一导光元件为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内分布有透明的扩散粒子。
优选地,在上述的台灯中,所述第二导光元件为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内分布有透明的扩散粒子。
优选地,在上述的台灯中,所述第二发光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发光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导光元件的两端相对设置。
优选地,在上述的台灯中,所述臂壳与所述第一出光面的出射光线相背的面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三出光面朝向所述开口。
优选地,在上述的台灯中,所述第一发光组件包括环体和第一光源,所述第一光源设置在所述环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环设在所述第一导光元件的侧壁上。
优选地,在上述的台灯中,所述头壳内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环设在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的外壁上。
优选地,在上述的台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包括座壳,所述座壳上设置有显示体,所述显示体朝向所述灯头设置,所述显示体朝向所述灯头的面为操作面,所述显示体上与所述操作面相对的面为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安装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设置有触控按键。
优选地,在上述的台灯中,所述触控按键由电路板铜箔或透明的导电膜制作而成。
优选地,在上述的台灯中,所述座壳内设置有第三发光组件,所述座壳上设置有透明的圆环,所述圆环朝向所述灯头设置,所述第三发光组件与所述圆环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发光组件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台灯中,所述圆环发光部分的面积与所述圆环的面积的比值为发光比例,所述发光比例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的亮度成正比。
优选地,在上述的台灯中,所述座壳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显示体和所述圆环均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且所述圆环环设在所述显示体上。
优选地,在上述的台灯中,所述座壳内还设置有反射器,所述第三发光组件的光线经过所述反射器射向所述圆环。
优选地,在上述的台灯中,所述灯头与所述灯臂转轴枢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台灯中,所述灯座与所述灯臂转轴枢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台灯中,所述灯头通过转轴座与所述灯臂连接和/或所述灯座通过转轴座与所述灯臂连接;所述第二发光组件上开设有导向空间,所述转轴座朝向所述第二发光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空间导向配合。
优选地,在上述的台灯中,所述头壳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卡接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台灯的优点在于:第一发光组件的光线经过第一导光元件分别从第一出光面和第二出光面射出,从第一出光面射出的光线向下照亮作业面,从第二出光面射出的光线向上照亮灯头的上方空间。第二发光组件的光线经过第二导光元件从第二导光元件的第三出光面射出,照亮灯臂的背面空间。即本实用新型的台灯能够同时对灯头的上方空间和灯臂的背面空间进行照明,相对于现有的台灯,本实用新型的台灯能够对用户面对的整个背景进行照明,整个背景与作业面之间的亮度差较小,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用眼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台灯的整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台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台灯的局部分解图;
图4为图3在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导光元件与转轴座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在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第二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及标号如下:台灯100、灯头10、上壳11、上透光部111、下壳12、下透光部121、第一发光组件13、第一光源131、环体132、第一导光元件14、第一出光面141、第二出光面142、散热器15、灯臂20、臂壳21、开口211、第二发光组件22、安装板222、第二光源221、导向空间223、第二导光元件23、第三出光面231、转轴座24、导向柱241、转轴螺钉25、螺母26、灯座30、上盖31、下盖32、控制板33、第三发光组件34、第三光源341、环形板342、反射器35、配重块36、显示体37、操作面371、圆环3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台灯100,该台灯100包括灯头10、灯座30和灯臂20,灯头10包括头壳以及安装在头壳内的第一发光组件13和第一导光元件14,第一发光组件13与第一导光元件14的侧壁相对设置。第一导光元件14包括第一出光面141和第二出光面142,第一出光面141朝向作业面,第二出光面142与作业面相背设置。作业面是台灯100需要照亮的目标区域,例如,台灯100放置在桌面上后,该桌面上需要台灯100照亮的区域为作业面,用户可以在该作业面进行阅读、写作等。灯臂20的顶端安装有灯头10,底端安装有灯座30。灯臂20包括臂壳21以及安装在臂壳21内的第二发光组件22和第二导光元件23,第二发光组件22与第二导光元件23的端部相对设置。第二导光元件23具有第三出光面231,第三出光面231与第一出光面141的出射光线相背设置。
本实施例的台灯100的优点在于:第一发光组件13的光线经过第一导光元件14分别从第一出光面141和第二出光面142射出,从第一出光面141射出的光线向下照亮作业面,从第二出光面142射出的光线向上照亮灯头10的上方空间。第二发光组件22的光线经过第二导光元件23从第二导光元件23的第三出光面231射出,照亮灯臂20的背面空间。即本实施例的台灯100能够同时对灯头10的上方空间和灯臂20的背面空间进行照明,相对于现有的台灯,本实施例的台灯100能够对用户面对的整个背景进行照明,整个背景与作业面之间的亮度差较小,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用眼舒适度。
本实施例的第一导光元件14为导光板,导光板可以是激光打点导光板,激光打点导光板是在导光板的表面进行激光打点,通过各个导光点来进行光的扩散。但是由于激光打点导光板的表面具有若干导光点,导致在灯头10在开灯和关灯的时候,导光板的通透性较差,从而使得导光板的视觉效果较差。为了提高灯头10的导光板的通透性,本实施例的灯头10的导光板不采用打点的导光板,本实施例的灯头10的导光板内分布有透明的扩散粒子,通过透明的扩散粒子进行光的扩散,从而使得灯头10在开灯和关灯的时候,灯头10内的导光板的通透性更好,视觉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的第二导光元件23为导光板。优选地,为了提高灯臂20的导光板的通透性,本实施例的灯臂20的导光板不采用打点的导光板,本实施例的灯臂20的导光板内分布有透明的扩散粒子,通过透明的扩散粒子进行光的扩散,从而使得灯臂20在开灯和关灯的时候,灯臂20的导光板的通透性更好,视觉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的第二导光元件23沿着灯臂20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二导光元件23的顶端延伸至臂壳21的顶端,第二导光元件23的底端延伸至臂壳21的底端,从而使得第二导光元件23能够对更大的背景区域进行照明,提高背景照明的效果,从而能够降低背景与作业面的亮度差。
本实施例的第二发光组件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当第二发光组件22的数量为一个的时候,该第二发光组件22可以设置在灯臂20的顶端、与第二导光元件23的顶端相对。或者该第二发光组件22可以设置在灯臂20的底端、与第二导光元件23的底端相对。第二导光元件23越靠近该第二发光组件22的部分光线亮度越大,即采用一个第二发光组件22会使得光线的均匀性较差,背景照明的范围也比较小。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提高光线的均匀性以及背景照明的范围,优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二发光组件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发光组件22分别与第二导光元件23的两端相对设置。
如图1所示,灯头10的头壳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上壳11和下壳12通过卡扣卡接相连,连接以及拆卸快速方便。上壳11和下壳12均为圆盘状的结构,上壳11的中心设置有圆形的上透光部111,上透光部111可以为贯穿所述上壳11的通孔,或者上透光部111可以由透明材料制作而成。下壳12的中心设置有圆形的下透光部121,下透光部121可以为贯穿所述下壳12的通孔,或者下透光部121可以由透明材料制作而成。上透光部111和下透光部121均与第一导光元件14相对设置,用于供光线射出。
由于第一发光组件13的亮度较高,发热量较大,为了对第一发光组件13进行散热,优选地,本实施例在头壳内安装有散热器15。第一导光元件14为圆盘状结构,为了更好地与第一导光元件14配合,本实施例的第一发光组件13包括环体132和若干第一光源131,若干第一光源131分布在环体132的内壁上,第一发光组件13环设在第一导光元件14的侧壁上。为了提高散热器15的散热效果,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散热器15为环状结构,散热器15环设在第一发光组件13的外壁上、且与头壳紧密接触,散热器15可以由铝金属制作而成,散热效果好。开启台灯100后,第一光源131的热量通过散热器15传递至头壳进而散发到外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灯座30包括座壳,座壳包括圆盘状的上盖31和圆盘状的下盖32,上盖31和下盖32通过卡扣卡接相连。为了使得灯座30能稳定地放置在桌面等物体的表面,在座壳内设置有配重块36。上盖31朝向灯头10、且与下壳12相对设置。下盖32用于放置在桌面等物体的表面上。优选地,上盖31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上安装有显示体37,显示体37可以由非透明的材料制作而成,也可以由透明的材料制作而成。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显示体37由透明材料制作而成,能够增强灯座30的科技感。显示体37朝向灯头10的面为操作面371,显示体37上与操作面371相对的面为安装面,安装面位于座壳内,安装面上安装有控制板33,控制板33上设置有多个触控按键,不同的触控按键对应不同的功能,用户能够按压对应的触控按键来操控台灯100,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按压触控按键来控制第一发光组件13的开、关以及亮度,可以通过按压触控按键来控制第二发光组件22的开和关。
本实施例的触控按键可以由电路板铜箔或透明的导电膜制作而成。优选地,触控按键采用透明的导电膜制作而成,提高触控按键的科技感,也使得显示体37更加的美观。触控按键采用透明的导电膜会使得用户看不到触控按键,因此为了显示出触控按键的位置,在显示体37的外表面上标识出触控按键的位置,以方便用户找到对应的触控按键。
控制板33能够通过控制第一光源131的发光数量,进而控制第一发光组件13的亮度,用户能够通过触控按键控制第一发光组件13的亮度。由于人眼对第一发光组件13的亮度变化敏感度较低,因此,为了便于直观地观察第一发光组件13的亮度变化,优选地,本实施例在上盖31上安装透明的圆环38,相应地,在座壳内设置有第三发光组件34,第三发光组件34与述圆环38相对设置。第三发光组件34包括第三光源341和环形板342,第三光源341的数量具有若干,若干第三光源341均匀分布在环形板342上。第三光源341与控制板33电性连接。控制板33通过控制第三光源341发光的数量,进而控制圆环38发光的面积。
圆环38发光部分的面积与圆环38的面积的比值为发光比例,发光比例与第一发光组件13的亮度成正比。即圆环38发光的面积越大,表明第一发光组件13的亮度越高。当第一发光组件13的亮度为最高亮度的一半时,圆环38的一半发光,一半不发光。用户通过观察圆环38发光的面积即可直观地了解第一发光组件13的亮度,从而便于用户准确地对第一发光组件13的亮度进行调节。
优选地,为了提高第三光源341的发光效率,本实施例在座壳内还设置有反射器35,第三发光组件34的光线经过反射器35射向圆环38。
为了提高人眼观察发光比例的准确性,需要将圆环38的面积设置的较大,为了在保证圆环38具有较大面积的基础上节省空间,本实施例将显示体37和圆环38均安装在安装孔中且圆环38环设在显示体37上。
臂壳21采用不透光的材料制作而成,臂壳21的侧壁上可以开设有透光口,该透光口上可以安装有透明的保护罩或者不安装透明的保护罩。优选地,本实施例的臂壳21与第一出光面141的出射光线相背的面上设置有开口211,第三出光面231朝向开口211。本实施例的第三出光面231通过开口211露在外部,直接对灯臂20的背面进行背景照明,不仅节约了设置保护罩带来的成本,也提高了出光率,提高了背景照明的亮度,降低了台灯100背景与作业面之间的亮度差。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灯头10与灯臂20转轴枢接,从而能够调节灯头10的角度。优选地,灯座30与灯臂20转轴枢接,从而能够调节灯臂20的角度。本实施例即可以调节灯头10与灯臂20之间的夹角,也可以调节灯臂20与灯座30之间的夹角。
灯头10通过转轴座24、转轴螺钉25和螺母26与灯臂20连接,灯座30通过转轴座24、转轴螺钉25和螺母26与灯臂20连接。具体地,灯头10通过转轴螺钉25和螺母26与转轴座24可转动地连接,该转轴座24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臂壳21的顶端。灯座30通过转轴螺钉25和螺母26与转轴座24可转动地连接,该转轴座24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臂壳21的底端。
如图7所示,优选地,本实施例第二发光组件22包括安装板222和第二光源221,第二光源221的数量可以具有1个、2个、3个甚至更多,图7中显示的。每个第二光源221的数量为3个。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第二光源221的数量不易过多。第二光源221贴设在安装板222上、且与第二导光元件23的端部相对设置。安装板222上开设有导向空间223,导向空间223可以是设置在安装板222上的孔或者凹槽,图7中的导向空间223是设置在安装板222侧面上的、贯穿安装板222上、下表面的凹槽,该凹槽的端面形状可以为半圆形结构。安装板222的放置方向与臂壳2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由于臂壳21内的安装空间有限,从而使得安装板222的尺寸较小,为了能够在安装板222上设置更多的第二光源221,导向空间223的尺寸不宜过大。本实施例的导向空间223是开设在安装板222侧面上的凹槽,从而节省了导向空间223占用安装板222的空间,使得安装板222能够有足够的面积用于安装第二光源221。
如图5和图6所示,转轴座24朝向安装板222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柱241,导向柱241与导向空间223导向配合。本实施例通过导向柱241对第二发光组件22进行限位,使得第二发光组件22与灯臂20相对设置,位置不会发生偏移。其中每个转轴座24上均设置有两个导向柱241,相应地,每个安装板222上设置有两个导向空间223,两个导向空间223相对设置。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台灯(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灯头(10),所述灯头(10)包括头壳以及安装在所述头壳内的第一发光组件(13)和第一导光元件(14),所述第一发光组件(13)与所述第一导光元件(14)的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光元件(14)包括第一出光面(141)和第二出光面(142),所述第一出光面(141)朝向作业面,所述第二出光面(142)与所述作业面相背设置;
灯座(30);
灯臂(20),所述灯臂(20)的一端安装有所述灯头(10),另一端安装有所述灯座(30);所述灯臂(20)包括臂壳(21)以及安装在所述臂壳(21)内的第二发光组件(22)和第二导光元件(23),所述第二发光组件(22)与所述第二导光元件(23)的端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光元件(23)具有第三出光面(231),所述第三出光面(231)与所述第一出光面(141)的出射光线相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元件(14)为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内分布有透明的扩散粒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台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元件(23)为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内分布有透明的扩散粒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组件(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发光组件(22)分别与所述第二导光元件(23)的两端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臂壳(21)与所述第一出光面(141)的出射光线相背的面上设置有开口(211),所述第三出光面(231)朝向所述开口(21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台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13)包括环体(132)和第一光源(131),所述第一光源(131)设置在所述环体(132)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发光组件(13)环设在所述第一导光元件(14)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台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壳内设置有散热器(15),所述散热器(15)环设在所述第一发光组件(13)的外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2、4-5及7任一项所述的台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30)包括座壳,所述座壳上设置有显示体(37),所述显示体(37)朝向所述灯头(10)设置,所述显示体(37)朝向所述灯头(10)的面为操作面(371),所述显示体(37)上与所述操作面(371)相对的面为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上安装有控制板(33),所述控制板(33)上设置有触控按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台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按键由电路板铜箔或透明的导电膜制作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台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壳内设置有第三发光组件(34),所述座壳上设置有透明的圆环(38),所述圆环(38)朝向所述灯头(10)设置,所述第三发光组件(34)与所述圆环(38)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发光组件(34)与所述控制板(33)电性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台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38)发光部分的面积与所述圆环(38)的面积的比值为发光比例,所述发光比例与所述第一发光组件(13)的亮度成正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台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壳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显示体(37)和所述圆环(38)均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且所述圆环(38)环设在所述显示体(37)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台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壳内还设置有反射器(35),所述第三发光组件(34)的光线经过所述反射器(35)射向所述圆环(38)。
14.根据权利要求1-2、4-5、7及9-11任一项所述的台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10)与所述灯臂(20)转轴枢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2、4-5、7及9-11任一项所述的台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座(30)与所述灯臂(20)转轴枢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2、4-5、7及9-11任一项所述的台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头(10)通过转轴座(24)与所述灯臂(20)连接和/或所述灯座(30)通过转轴座(24)与所述灯臂(20)连接;所述第二发光组件(22)上开设有导向空间(223),所述转轴座(24)朝向所述第二发光组件(22)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柱(241);所述导向柱(241)与所述导向空间(223)导向配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2、4-5、7及9-11任一项所述的台灯(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头壳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所述上壳(11)和所述下壳(12)卡接相连。
CN201920097951.3U 2019-01-21 2019-01-21 台灯 Active CN2091651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97951.3U CN209165114U (zh) 2019-01-21 2019-01-21 台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97951.3U CN209165114U (zh) 2019-01-21 2019-01-21 台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65114U true CN209165114U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28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97951.3U Active CN209165114U (zh) 2019-01-21 2019-01-21 台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651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9006A (zh) * 2019-01-21 2019-03-29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台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9006A (zh) * 2019-01-21 2019-03-29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台灯
CN109539006B (zh) * 2019-01-21 2024-04-30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台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208473A1 (en) Lamp system and lighting apparatus
US9268079B2 (en) Candle light LED light bulbs
US9222627B2 (en) Annulus shaped luminaire
CN109058930A (zh) 一种直下式均匀发光的汽车车标灯
CN107631190A (zh) 照明装置及显示系统
CN209165114U (zh) 台灯
CN109539006A (zh) 台灯
CN103883922B (zh) 发光二极管台灯
CN208620288U (zh) 一种直下式均匀发光的汽车车标灯
JP2012099331A (ja) 照明装置
CN109812727A (zh) 控制装置、点灯装置以及照明系统
US10582581B2 (en) Light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06107913A (ja) 照光装置
EP3659401B1 (en) A light apparatus
CN207132273U (zh) 配光元件、光学元件、光源模组和照明装置
CN203162652U (zh) 一种照明灯具
CN203656646U (zh) 照明装置
CN212156847U (zh) 互动景观灯
US11815251B1 (en) Smart light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user interface capable of gesture recognition
CN210581906U (zh) 多功能展座灯具
CN213272168U (zh) 一种灯具
CN219912971U (zh) 灯头及灯具
CN217610290U (zh) 一种博物馆用的展柜
CN208349130U (zh) 一种带灯条的天花灯饰
CN212226767U (zh) 一款自然光无影台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