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62773U - 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62773U
CN209162773U CN201821947314.2U CN201821947314U CN209162773U CN 209162773 U CN209162773 U CN 209162773U CN 201821947314 U CN201821947314 U CN 201821947314U CN 209162773 U CN209162773 U CN 2091627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wer anchor
anchor firmware
dam
top board
ba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4731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94731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627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627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627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包括水坝基础、钢闸门、主锚固件、主锚固件上压板和主气囊;所述主锚固件一端锚固于水坝基础内,所述主锚固件另一端位于水坝基础外;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通过所述主锚固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水坝基础上;所述钢闸门一端与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铰接,另一端活动设置;所述主气囊底部与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连接,所述主气囊上端与所述钢闸门接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气动钢闸坝节能环保,不会造成水质污染,且能够有效保证钢闸门与水坝基础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闸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水坝升降控制一般都是通过液压进行控制,如液压升降坝,其能够有效地调节水面的高度,且现有的液压升降坝的安全性能逐渐得到提升,但其存在以下问题,液压升降坝一般通过液压油进行系统升降控制,其存在安装、使用、维修和拆卸过程中液压油泄漏的问题,从而造成水质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不会造成水质污染的智能气动钢闸坝。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包括水坝基础、钢闸门、主锚固件、主锚固件上压板和主气囊;
所述主锚固件一端锚固于水坝基础内,所述主锚固件另一端位于水坝基础外;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通过所述主锚固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水坝基础上;
所述钢闸门一端与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铰接,另一端活动设置;所述主气囊底部与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连接,所述主气囊上端与所述钢闸门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还包括主锚固件下压板、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
所述主锚固件下压板预置在水坝基础内,且其上表面与水坝基础的上表面平齐;所述第一螺母预置在水坝基础内,且其顶部与主锚固件下压板的下表面接触;所述主锚固件为主锚固件螺栓;所述主锚固螺栓一端穿过所述主锚固件下压板,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
所述主气囊底部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位于主锚固件上压板和主锚固件下压板之间,所述第一凸台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主锚固件螺栓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主锚固件上压板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还包括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三螺母;
所述第一紧固螺栓一端预置在水坝基础内,且位于所述主锚固件下压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凸台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紧固螺栓另一端依次穿过主锚固件下压板、第二通孔和主锚固件上压板与所述第三螺母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钢闸门一端通过铰接件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铰接;
所述铰接件包括U型板、连接板和转动轴;
所述U型板开口朝向主锚固件上压板,且设置在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上,所述U型板具有第三通孔,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第三通孔可旋转连接;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连接板垂直连接,所述连接板与钢闸门的下表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还包括支撑柱和内六角螺钉;
所述支撑柱顶部设有与所述转动轴相适配的凹槽,所述支撑柱底部与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且通过所述凹槽与转动轴的侧壁连接;所述内六角螺钉穿过U型板与支撑柱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还包括止水带;
所述止水带包括水平部和与水平部倾斜连接的弹性部;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水平部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水平部的下表面与所述主锚固件下压板的上表面连接;
所述弹性部通过螺栓或螺钉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水坝基础包括第一台阶面、第一垂直面、第二台阶面、第二垂直面和第三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垂直面上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台阶面一端与所述第一垂直面下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台阶面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垂直面上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三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垂直面下端垂直连接;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台阶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还包括副锚固件、副锚固件上压板和副气囊;
所述副锚固件一端锚固于水坝基础内;所述副锚固件另一端穿过第三台阶面,且位于第三台阶面外;
所述副气囊底部与所述副锚固件上压板连接,所述副气囊上端与所述主气囊抵触。
进一步的,所述主气囊和副气囊上均设有用于充排气的气嘴。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还包括支撑件和支撑锚固件;
所述支撑锚固件一端锚固于水坝基础内,另一端与位于水坝基础外的支撑件下端连接;所述支撑件上端与钢闸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主锚固件一端锚固于水坝基础内,主锚固件另一端位于水坝基础外;主锚固件上压板通过主锚固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水坝基础上;钢闸门一端与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铰接,主气囊底部与主锚固件上压板连接,主气囊上端与所述钢闸门接触。本实用新型的钢闸门一端与主锚固件上压板铰接,另一端活动设置,通过对主气囊充放气能够实现钢闸门绕主锚固件上压板的一端旋转,从而实现水坝内水面高度的调节,无需液压油进行升降控制,故不存在液压油泄漏的问题,节能环保,且主锚固件的一端锚固于水坝基础内,能够分别保证钢闸门和主气囊通过主锚固件与水坝基础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标号说明:
1、水坝基础;2、钢闸门;3、主锚固件;4、主锚固件上压板;5、主气囊;6、主锚固件下压板;7、第一螺母;8、第二螺母;9、第一紧固螺栓;10、第三螺母;11、气嘴;12、内六角螺钉;13、止水带;14、副锚固件;15、副锚固件上压板;16、副气囊;17、支撑件;18、支撑锚固件;19、副锚固件下压板;20、第四螺母;21、第五螺母;22、第六螺母;23、第二紧固螺栓;
24、第一凸台;25、U型板;26、连接板;27、转动轴;28、支撑柱;
29、第二凸台;30、第一台阶面;31、第二台阶面;32、第三台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主锚固件一端锚固于水坝基础内,所述主锚固件另一端与位于水坝基础外的主锚固件上压板连接;钢闸门一端与主锚固件上压板铰接,主气囊底部与主锚固件上压板连接,所述主气囊上端与所述钢闸门接触。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包括水坝基础、钢闸门、主锚固件、主锚固件上压板和主气囊;
所述主锚固件一端锚固于水坝基础内,所述主锚固件另一端位于水坝基础外;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通过所述主锚固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水坝基础上;
所述钢闸门一端与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铰接,另一端活动设置;所述主气囊底部与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连接,所述主气囊上端与所述钢闸门接触。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主锚固件一端锚固于水坝基础内,主锚固件另一端位于水坝基础外;主锚固件上压板通过主锚固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水坝基础上;钢闸门一端与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铰接,主气囊底部与主锚固件上压板连接,主气囊上端与所述钢闸门接触。本实用新型的钢闸门一端与主锚固件上压板铰接,另一端活动设置,通过对主气囊充放气能够实现钢闸门绕主锚固件上压板的一端旋转,从而实现水坝内水面高度的调节,无需液压油进行升降控制,故不存在液压油泄漏的问题,节能环保,且主锚固件的一端锚固于水坝基础内,能够分别保证钢闸门和主气囊通过主锚固件与水坝基础之间的连接强度。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需要加快主气囊放气的速度,可以增加反向抽气系统,加速降低水坝水面的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还包括主锚固件下压板、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
所述主锚固件下压板预置在水坝基础内,且其上表面与水坝基础的上表面平齐;所述第一螺母预置在水坝基础内,且其顶部与主锚固件下压板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第一螺母位于主锚固件下压板的下方;所述主锚固件为主锚固件螺栓;所述主锚固螺栓一端穿过所述主锚固件下压板,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
所述主气囊底部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位于主锚固件上压板和主锚固件下压板之间,所述第一凸台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主锚固件螺栓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主锚固件上压板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连接,以实现所述主气囊底部与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连接。所述第二螺母的底部与主锚固件上压板的顶部接触。
上述主锚固件螺栓穿过主锚固件上压板和主锚固件下压板,应当理解为主锚固件上压板和主锚固件下压板分别设有让主锚固件螺栓穿过的通孔。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有效保证主锚固件上压板与水坝基础之间连接有可靠性与稳定性,从而使所述主气囊可靠稳定地与水坝基础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还包括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三螺母;
所述第一紧固螺栓一端预置在水坝基础内,且位于所述主锚固件下压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凸台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紧固螺栓另一端依次穿过主锚固件下压板、第二通孔和主锚固件上压板与所述第三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三螺母的底部与主锚固件上压板的顶部接触。
上述第一紧固螺栓穿过主锚固件上压板和主锚固件下压板,应当理解为主锚固件上压板和主锚固件下压板分别设有让第一紧固螺栓穿过的通孔。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上述连接方式,能够进一步保证主气囊与水坝基础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钢闸门一端通过铰接件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铰接;
所述铰接件包括U型板、连接板和转动轴;
所述U型板开口朝向主锚固件上压板,且设置在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上,所述U型板具有第三通孔,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第三通孔可旋转连接;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连接板垂直连接,所述连接板与钢闸门的下表面连接;所述转动轴的轴线平行于水坝基础。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对主气囊进行充放气,能够使钢闸门通过转动轴在第三通孔内旋转连接,从而实现钢闸门另一端高度的调节,即可实现水坝内水位的调节。
上述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第三通孔可旋转连接,具体的实现方式为转动轴的侧壁与第三通孔接触,同时第三通孔略大于转动轴的尺寸,即转动轴与第三通孔过盈配合连接,从而实现转动轴相对于第三通孔可旋转连接,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旋转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还包括支撑柱和内六角螺钉;
所述支撑柱顶部设有与所述转动轴相适配的凹槽,所述支撑柱底部与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且通过所述凹槽与转动轴的侧壁连接;所述内六角螺钉穿过U型板与支撑柱螺纹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能够提高U型板与主锚固件上压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上述的内六角螺钉,能够调节转动轴与第三通孔之间连接的缝隙大小,从而保证转动轴相对于第三通孔能够有效地进行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还包括止水带;
所述止水带包括水平部和与水平部倾斜连接的弹性部;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水平部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水平部的下表面与所述主锚固件下压板的上表面连接;且水平部与主锚固件上压板和主锚固件下压板的连接处分别设有止水胶,从而提高水平部与主锚固件上压板和主锚固件下压板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所述弹性部通过螺栓或螺钉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止水带能够进一步保证钢闸门与水坝基础连接的可靠性,通过止水带与连接板之间是通过弹性部进行连接,并不影响钢闸门的旋转,若卡死时,通过拆卸弹性部与连接板之间连接的螺栓或螺钉即可。同时上述的止水带既起到了防漏水的作用,也起到了防止杂物进入转动部位造成卡坝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水坝基础包括第一台阶面、第一垂直面、第二台阶面、第二垂直面和第三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垂直面上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台阶面一端与所述第一垂直面下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台阶面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垂直面上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三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垂直面下端垂直连接;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台阶面上。
实际水流的流向为从第一台阶面、流向第二台阶面、再经过第三台阶面。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置方式,使得第一台阶面、第二台阶面和第三台阶面之间平行设置,同时要求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第一距离值,所述第一距离值为钢闸门的厚度、连接板的厚度和支撑柱的高度之和,即可实现当钢闸门旋转至水平方向时,能够使水坝内淤泥流出水坝内,从而解决了由于水坝长期挡水,使水坝内的河床的高度上升的问题,有利于定期清理水坝内的淤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还包括副锚固件、副锚固件上压板和副气囊;
所述副锚固件一端锚固于水坝基础内;所述副锚固件另一端穿过第三台阶面,且位于第三台阶面外;
所述副气囊底部与所述副锚固件上压板连接,所述副气囊上端与所述主气囊抵触。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将副气囊设置在第三台阶面,而第三台阶面低于第二台阶面,从而使副气囊能够有效支撑主气囊。
进一步的,所述主气囊和副气囊上均设有用于充排气的气嘴。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还包括支撑件和支撑锚固件;
所述支撑锚固件一端锚固于水坝基础内,另一端与位于水坝基础外的支撑件下端连接;所述支撑件上端与钢闸门另一端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支撑件能够使钢闸门稳定在同一高度上,且上述的支撑件可为支撑板,主气囊和副气囊均位于支撑板和钢闸门之间,能够起到保护主气囊和副气囊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还包括第七螺母,上述支撑锚固件为支撑锚固螺栓,其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三凸台,所述第三凸台上设有第六通孔;所述支撑锚固螺栓另一端穿过所述第六通孔,与第七螺母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板上端与钢闸门另一端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当转动钢闸门时,必需先拆卸下支撑板与钢闸门连接的螺钉或螺栓。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包括水坝基础1、钢闸门2、主锚固件3、主锚固件上压板4、主气囊5、主锚固件下压板6、第一螺母7和第二螺母8、第一紧固螺栓9、第三螺母10、支撑柱28、内六角螺钉12、止水带13、副锚固件14、副锚固件上压板15、副气囊16、支撑件17、支撑锚固件18、副锚固件下压板19、第四螺母20、第五螺母21、第六螺母22和第二紧固螺栓23;
所述主锚固件3一端锚固于水坝基础1内,所述主锚固件3另一端位于水坝基础1外;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4通过所述主锚固件3的另一端固定于水坝基础1上;
所述钢闸门2一端通过铰接件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4铰接,另一端活动设置;所述主气囊5底部与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4连接,所述主气囊5上端与所述钢闸门2接触;所述主锚固件下压板6预置在水坝基础1内,且其上表面与水坝基础1的上表面平齐,即与第二台阶面31平齐;所述第一螺母7预置在水坝基础1内,且其顶部与主锚固件下压板6的下表面接触;所述主锚固件3为主锚固件3螺栓;所述主锚固螺栓一端穿过所述主锚固件下压板6,与所述第一螺母7螺纹连接;所述主气囊5底部设有第一凸台24,所述第一凸台24位于主锚固件上压板4和主锚固件下压板6之间,所述第一凸台24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主锚固件3螺栓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主锚固件上压板4与所述第二螺母8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紧固螺栓9一端预置在水坝基础1内,且位于所述主锚固件下压板6的下方;所述第一凸台24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紧固螺栓9另一端依次穿过主锚固件下压板6、第二通孔和主锚固件3上压板与所述第三螺母10螺纹连接;
所述铰接件包括U型板25、连接板26和转动轴27;所述U型板25开口朝向主锚固件上压板4,且设置在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4上,所述U型板25具有第三通孔,所述转动轴27与所述第三通孔可旋转连接;所述转动轴27与所述连接板26垂直连接,所述连接板26与钢闸门2的下表面连接;
所述支撑柱28顶部设有与所述转动轴27相适配的凹槽,所述支撑柱28底部与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28顶部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且通过所述凹槽与转动轴27的侧壁连接;所述内六角螺钉12穿过U型板25与支撑柱28螺纹连接;
所述止水带13包括水平部和与水平部倾斜连接的弹性部;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4的下表面与所述水平部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水平部的下表面与所述主锚固件下压板6的上表面连接;所述弹性部通过螺栓或螺钉与所述连接板26固定连接;
所述水坝基础1包括第一台阶面30、第一垂直面、第二台阶面31、第二垂直面和第三台阶面32;所述第一台阶面30与所述第一垂直面上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台阶面31一端与所述第一垂直面下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台阶面31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垂直面上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三台阶面32与所述第二垂直面下端垂直连接;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4设置在所述第二台阶面31上;
所述副锚固件14一端锚固于水坝基础1内;所述副锚固件14另一端穿过第三台阶面32,且位于第三台阶面32外;所述副气囊16底部与所述副锚固件上压板15连接,所述副气囊16上端与所述主气囊5抵触;
所述副锚固件下压板19预置在水坝基础1内,且其上表面与水坝基础1的上表面平齐,即与第三台阶面32平齐;所述第四螺母20预置在水坝基础1内,且其顶部与副锚固件下压板19的下表面接触;所述副锚固件14为副锚固件14螺栓;所述副锚固螺栓一端穿过所述副锚固件下压板19,与所述第四螺母20螺纹连接;
所述副气囊16底部设有第二凸台29,所述第二凸台29位于副锚固件上压板15和副锚固件下压板19之间,所述第二凸台29设有第四通孔;所述通孔锚固件螺栓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四通孔和副锚固件上压板15与所述第五螺母21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紧固螺栓23一端预置在水坝基础1内,且位于所述副锚固件下压板19的下方;所述第二凸台29上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二紧固螺栓23另一端依次副锚固件下压板19、第五通孔和副锚固件14上压板与所述第六螺母22螺纹连接。
所述主气囊5和副气囊16上均设有用于充排气的气嘴11;
所述支撑锚固件18一端锚固于水坝基础1内,另一端与位于水坝基础1外的支撑件17下端连接;所述支撑件17上端与钢闸门2另一端连接;所述止水带13的材料为橡胶,即水平部和弹性部的材料均为橡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主锚固件一端锚固于水坝基础内,主锚固件另一端位于水坝基础外;主锚固件上压板通过主锚固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水坝基础上;钢闸门一端与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铰接,主气囊底部与主锚固件上压板连接,主气囊上端与所述钢闸门接触。本实用新型的钢闸门一端与主锚固件上压板铰接,另一端活动设置,通过对主气囊充放气能够实现钢闸门绕主锚固件上压板的一端旋转,从而实现水坝内水面高度的调节,无需液压油进行升降控制,故不存在液压油泄漏的问题,节能环保,且主锚固件的一端锚固于水坝基础内,能够分别保证钢闸门和主气囊通过主锚固件与水坝基础之间的连接强度。且第一台阶面、第二台阶面和第三台阶面之间平行设置,同时要求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第一距离值,所述第一距离值为钢闸门的厚度、连接板的厚度和支撑柱的高度之和,即可实现当钢闸门旋转至水平方向时,能够使水坝内淤泥流出水坝内,从而解决了由于水坝长期挡水,使水坝内的河床的高度上升的问题,有利于定期清理水坝内的淤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坝基础、钢闸门、主锚固件、主锚固件上压板和主气囊;
所述主锚固件一端锚固于水坝基础内,所述主锚固件另一端位于水坝基础外;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通过所述主锚固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水坝基础上;
所述钢闸门一端与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铰接,另一端活动设置;所述主气囊底部与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连接,所述主气囊上端与所述钢闸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锚固件下压板、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
所述主锚固件下压板预置在水坝基础内,且其上表面与水坝基础的上表面平齐;所述第一螺母预置在水坝基础内,且其顶部与主锚固件下压板的下表面接触;所述主锚固件为主锚固件螺栓;所述主锚固螺栓一端穿过所述主锚固件下压板,与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
所述主气囊底部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位于主锚固件上压板和主锚固件下压板之间,所述第一凸台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主锚固件螺栓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主锚固件上压板与所述第二螺母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三螺母;
所述第一紧固螺栓一端预置在水坝基础内,且位于所述主锚固件下压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凸台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紧固螺栓另一端依次穿过主锚固件下压板、第二通孔和主锚固件上压板与所述第三螺母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闸门一端通过铰接件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铰接;
所述铰接件包括U型板、连接板和转动轴;
所述U型板开口朝向主锚固件上压板,且设置在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上,所述U型板具有第三通孔,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第三通孔可旋转连接;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连接板垂直连接,所述连接板与钢闸门的下表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柱和内六角螺钉;
所述支撑柱顶部设有与所述转动轴相适配的凹槽,所述支撑柱底部与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位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且通过所述凹槽与转动轴的侧壁连接;所述内六角螺钉穿过U型板与支撑柱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水带;
所述止水带包括水平部和与水平部倾斜连接的弹性部;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水平部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水平部的下表面与所述主锚固件下压板的上表面连接;
所述弹性部通过螺栓或螺钉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坝基础包括第一台阶面、第一垂直面、第二台阶面、第二垂直面和第三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第一垂直面上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台阶面一端与所述第一垂直面下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台阶面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垂直面上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三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垂直面下端垂直连接;所述主锚固件上压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台阶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锚固件、副锚固件上压板和副气囊;
所述副锚固件一端锚固于水坝基础内;所述副锚固件另一端穿过第三台阶面,且位于第三台阶面外;
所述副气囊底部与所述副锚固件上压板连接,所述副气囊上端与所述主气囊抵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囊和副气囊上均设有用于充排气的气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和支撑锚固件;
所述支撑锚固件一端锚固于水坝基础内,另一端与位于水坝基础外的支撑件下端连接;所述支撑件上端与钢闸门另一端连接。
CN201821947314.2U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 Active CN2091627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47314.2U CN209162773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47314.2U CN209162773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62773U true CN209162773U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40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47314.2U Active CN209162773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627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62773U (zh) 一种智能气动钢闸坝
CN102995611A (zh) 液控翻转钢坝闸门
CN214033618U (zh) 一种水闸
CN106223272B (zh) 一种浮体闸门装置
CN209722895U (zh) 一种液压挡水闸门结构
CN207537959U (zh) 一种橡胶坝坝体
CN210342091U (zh) 一种免弹簧的地上消防栓
CN206359955U (zh) 电动防洪挡板
CN108246528A (zh) 设置升降维修平台的旋风除尘器
CN108179729A (zh) 一种新型橡胶坝坝体
CN208793676U (zh) 斜压型多重密封闸阀
CN203834435U (zh) 便于控制的底孔放水闸门
CN208594566U (zh) 基坑内部降水管井的钢套管的封堵装置
CN207109760U (zh) 一种升降闸门
CN208457214U (zh) Pe高效节水阀
CN206283450U (zh) 光伏组件的安装装置
CN107893434B (zh) 一种道路安全井
CN205636674U (zh) 无卡阻底轴式钢闸门
CN213271022U (zh) 一种给水栓的密封结构
CN203834433U (zh) 底孔放水闸门的可调式高效密封装置
CN218421582U (zh) 一种新型离线喷吹脉冲除尘器提升阀
CN212056328U (zh) 一种转动哈夫节
CN219062538U (zh) 新型拍门结构
CN215505552U (zh) 一种双塔精馏装置
CN215931813U (zh) 一种检测环境空气污染的监测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