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54455U - 一种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心肺复苏仪及医疗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心肺复苏仪及医疗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54455U
CN209154455U CN201821818228.1U CN201821818228U CN209154455U CN 209154455 U CN209154455 U CN 209154455U CN 201821818228 U CN201821818228 U CN 201821818228U CN 209154455 U CN209154455 U CN 209154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bandage
cpr
patient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182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美秀
杨基春
李迎新
黄河
高宇
赵旭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lu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lu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lu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lu Medical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182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54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54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544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心肺复苏仪及医疗架。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与按压绑带,控制系统通过按压绑带固定在患者背部,按压绑带位于患者胸前位置;控制系统包括拉力装置和控制装置,按压绑带与拉力装置连接,控制装置控制拉力装置向按压绑带施加拉力;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拉力装置和控制装置,按压绑带与拉力装置连接,控制装置控制拉力装置向按压绑带施加拉力,使得按压频率与拉伸力可调节。进一步地,医疗架可以使得用于心肺复苏按压系统的部件布置在患者身下,方便户外使用,并且使得患者的使用效果更佳。进一步地,包括心肺复苏按压系统的心肺复苏仪,方便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心肺复苏仪及医疗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肺复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心肺复苏仪及医疗架。
背景技术
心脏骤停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处理结合全部三种处理:气道呼吸、血液循环和胸部按压,统称为“心肺复苏(CPR)”。
另外,现有的CPR设备往往包括心肺复苏仪、吸引器、氧气供应系统等,且需配备训练有素的专业医生。这些设备体积大、质量大、且需要外部动力和调整维护。因此导致心肺复苏术往往只能在设施完备的急诊科、ICU进行,使患者丧失了最佳的抢救时机。进一步地,现有的CPR技术中,已经出现了电动式便携心肺复苏装置,虽然方便搬运,但其机械结构往往布置在患者胸部之上,这种方式在非工作状态会给患者胸部造成较大压力,且对于患者在转运过程中背部支撑不足,此外机械结构还占用了宝贵的诊断空间,使得使用效果不佳。气动式方法由于气体压力难以精确控制,导致按压压力、按压深度和按压频率等参数存在一定误差,且气瓶本身具有的高压也会在转运过程中产生安全隐患问题。另外,现有便携心肺复苏设备往往采用通用式设计,即对于成人与儿童,体胖与体瘦患者采用同样的装置;而患者胸腔体积、骨骼强度、胸前脂肪厚度均会对按压效果造成影响。
因此,急需一种操作、携带方便、效果较佳、患者使用起来舒适度较佳的CPR设备,从而代替人类救援者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准确、标准、连续的CPR操作。该设备可以保证患者在接受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治疗之前,其血液可被输送至心脏、大脑和其他生命器官,维持其生命,对于公共卫生体系具有巨大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心肺复苏仪及医疗架,解决现有技术中CPR设备往往操作不便、使用效果不佳,并且患者使用舒适度不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与按压绑带,在使用状态下,控制系统通过按压绑带固定在患者背部,按压绑带位于患者胸前位置;
控制系统包括拉力装置和控制装置,按压绑带与拉力装置连接,控制装置控制拉力装置向按压绑带施加拉力。
进一步地,拉力装置包括拉力施加单元和拉力检测单元,按压绑带通过拉力检测单元与拉力施加单元连接;
控制系统还包括压力检测装置,压力检测装置设置在控制系统的壳体表面、患者胸部在控制系统上的投影对应的位置;
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患者对压力检测装置的压力大小,和/或患者对压力检测装置的压力的改变频率。
进一步地,按压绑带成对设置,且设置在患者胸部两侧的对应位置,各按压绑带的一端与拉力装置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绑带连接件,成对设置的按压绑带之间通过绑带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按压绑带由至少两个气囊构成,各气囊之间互相连通;
控制系统还包括充气装置,充气装置与气囊连通;气囊与充气装置连接处还设置有气阀,控制装置与气阀连接以控制气阀的开闭。
进一步地,绑带连接件包括魔术贴或卡接件或磁吸件;绑带连接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位;按压绑带与患者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缓冲件。
进一步地,控制装置还用于:
当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力小于预设的压力阈值时,控制充气装置向气囊充气;和/或
当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力达到压力阈值时,控制充气装置停止向气囊充气。
进一步地,控制系统还包括按压绑带调整装置,按压绑带通过按压绑带调整装置位置可调;
按压绑带调整装置包括导向件和驱动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件驱动导向件。
进一步地,控制系统还包括提醒装置、头部固定装置和供电装置中的至少一个;
提醒装置用于对心肺复苏系统的工作状态信息进行提示;
头部固定装置设置在控制系统的壳体表面与患者头部对应的位置,用于固定患者头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适用于心肺复苏按压系统的医疗架,包括上述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心肺复苏按压系统设置在医疗架上、患者胸部投影相对的位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心肺复苏仪,包括上述的心肺复苏按压系统,还包括心肺复苏通气系统和主控系统,主控系统与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和心肺复苏通气系统连接,控制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和心肺复苏通气系统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与按压绑带,在使用状态下,控制系统通过按压绑带固定在患者背部,按压绑带位于患者胸前位置;控制系统包括拉力装置和控制装置,按压绑带与拉力装置连接,控制装置控制拉力装置向按压绑带施加拉力。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按压绑带固定在患者背部,按压绑带位于患者胸前位置,从而可以根据患者胸腔宽度进行调节,保证了按压的效果;控制系统包括拉力装置和控制装置,按压绑带与拉力装置连接,控制装置控制拉力装置向按压绑带施加拉力,使得按压频率与拉伸力可调节,保证了按压效果,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并且控制系统为预设系统,操作者无需经过专业急救训练,仅需根据简单几个步骤,根据指示按下操作按钮,即可实施自动、连续CPR操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适用于心肺复苏按压系统的医疗架,包括上述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心肺复苏按压系统设置在医疗架上、患者胸部投影相对的位置。与现有技术比较,通过提供一种适用于心肺复苏按压系统的医疗架,使得全部用于心肺复苏按压系统的部件布置在患者身下,除按压力外,设备自身对患者胸部施加的外部力量很小,使得患者的使用效果更佳。另外,系统体积小、重量轻、集成化,可单人携带、搬运不仅适用于第一现场、搬运途中、院内急救等,也可与各种紧要的急救器械集成为一体,便于推广使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心肺复苏仪,包括上述的心肺复苏按压系统,还包括心肺复苏通气系统和主控系统,主控系统与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和心肺复苏通气系统连接,控制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和心肺复苏通气系统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使得使用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心肺复苏按压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适用于心肺复苏按压系统的医疗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控制系统;10、控制装置;2、按压绑带;21、拉力装置;211、拉力施加单元;212、拉力检测单元;11、压力检测装置;20、气囊;201、充气装置;202、气阀;23、按压绑带调整装置;24、绑带连接件;25、缓冲件;231、导向件;230、导向轮;232、导轨;233、丝杆;234、连接板;123、驱动件;3、提醒装置;4、头部固定装置;5、供电装置;6、医疗架;7、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CPR设备操作不方便、效果不佳、患者使用起来舒适度不佳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与按压绑带,在使用状态下,控制系统通过按压绑带固定在患者背部,按压绑带位于患者胸前位置;控制系统包括拉力装置和控制装置,按压绑带与拉力装置连接,控制装置控制拉力装置向按压绑带施加拉力。
请参见图1和图2,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心肺复苏按压系统11,包括控制系统1与按压绑带2,在使用状态下,控制系统1通过按压绑带2固定在患者背部,按压绑带2位于患者胸前位置;控制系统1包括拉力装置21和控制装置10,按压绑带2与拉力装置21连接,控制装置10控制拉力装置21向按压绑带2施加拉力。控制系统1通过按压绑带2固定在患者背部,按压绑带2位于患者胸前位置,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用于心肺复苏的机械结构往往布置在患者胸部之上,这种方式在非工作状态会给患者胸部造成较大压力,且对于患者在转运过程中背部支撑不足,此外机械结构还占用了宝贵的诊断空间,使得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1包括拉力装置21和控制装置10,按压绑带2与拉力装置21连接,控制装置10控制拉力装置21向按压绑带2施加拉力,具体的,拉力装置21与按压绑带2连接,用于对按压绑带2施加拉紧压力,进一步地,控制装置10控制拉力装置21对于按压绑带2的压力,从而实现按压绑带2的拉力可控,以适应不同体形的患者,使患者的舒适度更高。具体的,当按压绑带2适用于固定患者的场景时,按压绑带2主要对患者进行一个固定,拉力装置21通过预设的固定患者所需要的拉力值使得按压绑带2处于预紧状态,从而实现对患者的固定;当按压绑带2不仅适用于固定患者的场景时,而且需要对患者给与一定的按压力时,拉力装置21通过预设的固定患者所需要的拉力值使得按压绑带2处于预紧状态,并且控制装置10控制拉力装置21向按压绑带2施加按压力,按压频率通常为30次或者15次,当然也可以不仅限于本实施例给出的按压频率,具体的施加压力的大小和频率根据实际需要来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见图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拉力装置21包括拉力施加单元211和拉力检测单元212,按压绑带2通过拉力检测单元212与拉力施加单元211连接。拉力施加单元211的作用是拉紧按压绑带2,并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给与按压绑带2一定力量与频率的拉力输出,从而驱动按压绑带2完成对患者胸部的心肺复苏动作。拉力施加单元211的核心是电磁式拉力器,每侧平行布置2只(通常每只电磁式拉力器最大拉力15KG,但在特定情况下,电磁式拉力器的拉力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电磁式拉力器由电磁线圈和磁芯构成,电磁线圈通电后,磁芯在磁力作用下运动,完成拉力的输出。电磁式拉力器属于间歇式运动机构,通电时磁芯运动完成拉力输出,断电时磁芯在复位弹簧作用下返回初始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拉力检测单元212,具体的可以是拉力传感器,用于测定按压绑带2的拉紧力度,保证按压绑带2的拉紧效果。
需要理解的是,拉力传感器的具体的型号和数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需要理解的是,通常在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时,需对患者胸部施加约45-90kg的力,从而使胸骨的按压达到5-6cm的推荐深度,因此,拉力施加单元211的作用在于对患者胸部施加约45-90kg的力,从而使胸骨的按压达到5-6cm的推荐深度。
请参见图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1还包括压力检测装置11,压力检测装置11设置在控制系统1的壳体表面、患者胸部在控制系统1上的投影对应的位置;压力检测装置11用于检测患者对压力检测装置11的压力大小,和/或患者对压力检测装置11的压力的改变频率。具体的,压力检测装置11布置在控制系统1的壳体表面、患者胸部在控制系统1上的投影对应的位置。该装置的作用是反馈患者对压力检测装置11的压力大小,和/或患者对压力检测装置11的压力的改变频率,防止按压不到位或按压过度造成患者的肋骨骨折。
此外,可以在整个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工作前,检测患者是否处于正确位置。即若患者未处于正确位置,压力检测装置11检测到的压力值会小于预设的压力值的最低值。需要理解的是,压力检测装置11的核心是压力传感器阵列,具体的型号和数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见图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按压绑带2成对设置,且设置在患者胸部两侧的对应位置,各按压绑带2的一端与拉力装置21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绑带连接件24,成对设置的按压绑带2之间通过绑带连接件24连接。
需要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成对设置的按压绑带2设置在患者胸部两侧的对应位置,即分为上下两侧,上下两侧绑带之间通过绑带连接件24连接,上下两侧的按压绑带2一端与拉力装置21连接,拉力装置21包括拉力施加单元211和拉力检测单元212,按压绑带2通过拉力检测单元212与拉力施加单元211连接。拉力施加单元211的作用是拉紧按压绑带2,并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给与按压绑带2一定力量与频率的拉力输出,从而驱动按压绑带2完成对患者胸部的心肺复苏动作。
请参见图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按压绑带2由至少两个气囊20构成,各气囊20之间互相连通;还包括充气装置201,充气装置201与气囊20连通。具体的,按压绑带2具体的是气囊绑带,左侧和右侧成对设置的气囊绑带之间是连通的。在使用时,通过充气装置201向左右气囊20内充气,气囊20充气后其径向尺寸变大,轴向尺寸缩短,从而拉紧按压绑带2,实现按压绑带2的预紧。并且按压绑带2的预紧力由患者身下的压力检测装置11进行测量,达到标准后,充气装置201停止工作。气囊20的数目具体的可以是2个、4个、6个、8个、12个或者更多,本实施例给出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气囊20的数目总共为8个,使得正常体形的患者舒适度较高。对于气囊20的具体数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0控制充气装置201向气囊20充气,和控制气囊20放气。在使用时,控制装置10控制充气装置201向气囊20充气,气囊20充气后其径向尺寸变大,轴向尺寸缩短,从而拉紧按压绑带2,实现按压绑带2的预紧。并且按压绑带2的预紧力由患者身下的压力检测装置11进行测量,达到标准后,充气装置201停止工作。当使用完毕后,控制装置10控制充气装置201向气囊20放气,而后实现按压绑带2与患者解除预紧,完成固定操作。
请参见图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绑带连接件24包括魔术贴或卡接件或磁吸件;绑带连接件24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位。成对设置的按压绑带2通过魔术贴或卡接件或磁吸件连接,绑带连接件24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位,通过调整绑带连接件24的连接部位,按压绑带2可以适应不同体形的患者。具体的,两个连接位之间通过绑带连接件24实现成对的按压绑带2的连接,即两个连接位之间既可以通过魔术贴实现成对的按压绑带2的连接;也可以通过卡接件实现成对的按压绑带2的连接,卡接件具体的可以是卡扣或包括凸起的销头和与销头相匹配的销孔;还可以通过磁吸件实现成对的按压绑带2的连接,即成对设置的按压绑带2之间通过磁性相吸进而连接在一起的。
请参见图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与患者接触的按压绑带2一侧设置有缓冲件25。为使得患者在受到按压时,按压绑带2上设置的绑带连接件24不会对患者造成不适感,可以在与患者接触的按压绑带2一侧设置有缓冲件25,缓冲件25具体的可以是硅胶材质的,也可以是其他材质,使得患者的使用感更好。具体的缓冲件25的结构和材质,视情况而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0还用于当压力检测装置11检测到的压力小于预设的压力阈值时,控制充气装置向气囊充气;和/或当压力检测装置11检测到的压力达到预设的压力阈值时,控制充气装置201停止向气囊20充气。
具体的,在实际操作中,当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力小于预设的压力阈值时,控制装置10控制充气装置201向气囊20充气,气囊20充气后其径向尺寸变大,轴向尺寸缩短,从而拉紧按压绑带2,实现按压绑带2的预紧,并且按压绑带2的预紧力由患者身下的压力检测装置11进行测量;或者当压力检测装置11检测到的压力达到预设的压力阈值时,控制装置10控制充气装置201停止向气囊20充气;或者当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压力小于预设的压力阈值时,控制充气装置向气囊充气,而当压力检测装置11检测到的压力达到预设的压力阈值时,控制充气装置201停止向气囊20充气。
请参见图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气囊20与充气装置201连接处还设置有气阀202,控制装置10与气阀202连接以控制气阀202的开闭。在使用时,控制装置10控制充气装置201向气囊20充气,气囊20充气后其径向尺寸变大,轴向尺寸缩短,从而拉紧按压绑带2,实现按压绑带2的预紧,并且按压绑带2的预紧力由患者身下的压力检测装置11进行测量,当压力检测装置11检测到的压力达到预设的压力阈值时,由于气囊20与充气装置201连接处设置有气阀202,控制装置与气阀202连接,从而实现控制装置10通过控制气阀202的关闭来控制充气装置201停止向气囊20充气。
请参见图1和图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1还包括按压绑带调整装置23,按压绑带2通过按压绑带调整装置23位置可调。为了实现绑带可以适应不同体形的患者,从而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系统1还包括按压绑带调整装置23,按压绑带2可以通过按压绑带调整装置23的位置可调来实现绑带的长度可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按压绑带调整装置23包括导向件231和驱动件123,控制装置10控制驱动件123驱动导向件231。按压绑带调整装置23的作用是根据患者身体尺寸调整左右2根绑带的位置,以实现拉力的准确高效输出。按压绑带2调整装置包括驱动件123,驱动件123具体的可以是步进电机;导向件231具体的可以是导轨232、丝杆233、导向轮230。在实际使用中,可通过驱动件123驱动导向件231的丝杆233在导轨232和导向轮230的支撑下沿着某一方向运动,实现调紧绑带或者调松绑带,以满足实际需要。
具体的,实现调紧绑带或者调松绑带的方式是通过对导向轮230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调节2根按压绑带2间的距离来实现的。需要理解的是,导向轮232和丝杆233之间通过连接板234连接,从而丝杆233在驱动件123的驱动下在导轨232上滑动,通过连接板234带动导向轮230沿着某一方向运动,实现调紧绑带或者调松绑带,以满足实际需要。
请参见图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1还包括提醒装置3,提醒装置3用于对心肺复苏按压系统的工作状态信息进行提示。具体的,控制系统1的提醒装置3,可以按照30:2(或15:2)方式,进行语音提醒。具体的,在进行心肺复苏时,控制系统1用于心肺复苏按压系统的工作状态,提醒装置3用于对心肺复苏按压系统的工作状态信息进行提示。即在实际操作中,一般进行30次或者15次的心脏按压后,再进行两次通气,反复交替进行,来完成心肺复苏的救治操作。具体的,在进行按压时(按压30次或者15次的过程中,为使得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可以按照30:2(或15:2)方式进行工作,可以设置提醒装置3,使得整个心肺复苏按压系统严格按照30:2(或15:2)方式进行工作,避免疏漏或误差。
需要理解的是,还可以包括头部固定装置4,请参见图1和图2,头部固定装置4设置在控制系统1的壳体7表面与患者头部对应的位置,用于固定患者头部。具体的,头部固定装置4布置在心肺复苏装置表面,患者头部位置。该装置作用是固定患者头部,保证其在心肺复苏的按压过程中不会造成损伤。需要理解的是,头部固定装置4具体的可以是支架、还可以是绑带,绑带的材质具体可以是橡胶材质,也可以是尼龙材质,还可以是其他材质;头部固定装置4的固定方式具体可以是粘接固定,也可以是磁吸式与搭扣式固定,其皆可以具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见图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控制系统1还包括供电装置5。具体的,供电装置5可以是电池组,或者发电电机,也可以是其他可以提供电力支持的装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进一步地,供电装置5负责心肺复苏按压系统的电力供应,可为整个心肺复苏按压系统提供30分钟的能源输出,其核心为18650型动力电池,可满足高电流输出,且可以通过控制器实现电量自检、充电等功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包括控制系统与按压绑带,在使用状态下,控制系统通过按压绑带固定在患者背部,按压绑带位于患者胸前位置;控制系统包括拉力装置和控制装置,按压绑带与拉力装置连接,控制装置控制拉力装置向按压绑带施加拉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心肺复苏按压系统,通过设置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按压绑带固定在患者背部,按压绑带位于患者胸前位置,从而可以根据患者胸腔宽度进行调节,保证了按压的效果;进一步地,控制系统包括拉力装置和控制装置,按压绑带与拉力装置连接,控制装置控制拉力装置向按压绑带施加拉力,使得按压频率与拉伸力可调节,保证了按压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并且控制系统为预设系统,操作者无需经过专业急救训练,仅需根据简单几个步骤,并根据指示按下操作按钮,即可实施自动、连续CPR操作。
实施例二: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式便携心肺复苏方法虽然方便搬运,但其机械结构往往布置在患者胸部之上,这种方式在非工作状态会给患者胸部造成较大压力,且对于患者在转运过程中背部支撑不足,此外机械结构还占用了宝贵的诊断空间,使得携带不便、且患者使用舒适度不高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心肺复苏按压系统的医疗架,包括实施例一的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心肺复苏按压系统设置在医疗架上、患者胸部投影相对的位置。
请参见图2,具体的,本实施例给出的适用于心肺复苏按压系统的医疗架6,具体的可以是担架,也可以是医疗床,通过将实施例一的心肺复苏按压系统设置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医疗架6上,实现对患者施行现场和后送途中的不间断自动胸廓按压心肺复苏。实施例一提供的心肺复苏按压系统所有主动工作部件布置在患者身下,除按压力外,设备自身对患者胸部施加的外部力量很小使得患者的使用效果更佳。另外,系统体积小、重量轻、集成化,可单人携带、搬运不仅适用于第一现场、搬运途中、院内急救等,也可与各种紧要的急救器械集成为一体,便于推广使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心肺复苏按压系统的医疗架,包括实施例一的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心肺复苏按压系统设置在医疗架上、患者胸部投影相对的位置。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适用于实施例一的心肺复苏按压系统的医疗架,使得全部用于心肺复苏按压系统的部件布置在患者身下,除按压力外,设备自身对患者胸部施加的外部力量很小,使得患者的使用效果更佳。另外,系统体积小、重量轻、集成化,可单人携带、搬运不仅适用于第一现场、搬运途中、院内急救等,也可与各种紧要的急救器械集成为一体,便于推广使用。
实施例三: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心肺复苏仪(未给出示意图),用于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使用更方便。主要包括上述的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和医疗架6,还包括心肺复苏通气系统和主控系统(图中均未示出),主控系统与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和心肺复苏通气系统连接,控制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和心肺复苏通气系统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在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时,心肺复苏按压系统用于控制患者在进行心肺复苏时的胸部按压操作;而主控系统统一控制心肺复苏按压系统与心肺复苏通气系统交替循环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保证进行30次或者15次的心脏按压后,再进行两次通气,反复交替进行,来完成心肺复苏的救治操作,使得使用效果更佳。需要理解的是,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心肺复苏通气系统和主控系统之间均通过电路相互连接。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系统与按压绑带,在使用状态下,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所述按压绑带固定在患者背部,所述按压绑带位于患者胸前位置;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拉力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按压绑带与所述拉力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拉力装置向所述按压绑带施加拉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装置包括拉力施加单元和拉力检测单元,所述按压绑带通过所述拉力检测单元与所述拉力施加单元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控制系统的壳体表面、患者胸部在所述控制系统上的投影对应的位置;
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患者对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的压力大小,和/或患者对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的压力的改变频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绑带成对设置,且设置在患者胸部两侧的对应位置,各所述按压绑带的一端与所述拉力装置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绑带连接件,成对设置的所述按压绑带之间通过所述绑带连接件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绑带由至少两个气囊构成,各所述气囊之间互相连通;
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气囊与所述充气装置连接处还设置有气阀,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气阀连接以控制所述气阀的开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其特征在于,绑带连接件包括魔术贴或卡接件或磁吸件;所述绑带连接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位;所述按压绑带与患者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缓冲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
当所述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所述压力小于预设的压力阈值时,控制所述充气装置向所述气囊充气;和/或
当所述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所述压力达到所述压力阈值时,控制所述充气装置停止向所述气囊充气。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按压绑带调整装置,所述按压绑带通过所述按压绑带调整装置位置可调;
所述按压绑带调整装置包括导向件和驱动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导向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提醒装置、头部固定装置和供电装置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提醒装置用于对所述心肺复苏系统的工作状态信息进行提示;
所述头部固定装置设置在所述控制系统的壳体表面与患者头部对应的位置,用于固定患者头部。
9.一种适用于心肺复苏按压系统的医疗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心肺复苏按压系统,所述心肺复苏系统设置在所述医疗架上、患者胸部投影相对的位置。
10.一种心肺复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心肺复苏按压系统,还包括心肺复苏通气系统和主控系统,所述主控系统与所述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和心肺复苏通气系统连接,控制所述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和心肺复苏通气系统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CN201821818228.1U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心肺复苏仪及医疗架 Active CN209154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18228.1U CN209154455U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心肺复苏仪及医疗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18228.1U CN209154455U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心肺复苏仪及医疗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54455U true CN209154455U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36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18228.1U Active CN209154455U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心肺复苏仪及医疗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544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9839A (zh) * 2018-11-06 2019-01-15 振鹭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心肺复苏仪及医疗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9839A (zh) * 2018-11-06 2019-01-15 振鹭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心肺复苏仪及医疗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93378A1 (en) CPR Gurney
US20050085799A1 (en) Emergency medical kit, respiratory pump, and face mask particularly useful therein
EP1833450B1 (en) An automated massage therapy device for biomechanical rehabilitation massage and method for use
US8092404B2 (en) Chest compression apparatus for cardiac arrest
US9155678B2 (en) Apparatu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or
US1167906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increase survival with favorabl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fter cardiac arrest
US20100198118A1 (en) Augmenting force-delivery in belt-type ECM devices
CN104822408A (zh) 具有辅助按压的自动呼吸机
US7435233B2 (en) Apparatus for mechanically ventilating a patient
US7637922B2 (en) Calf compression devices
KR20110115994A (ko) 응급구호 보조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응급구호방법
CN201572307U (zh) 可携带式cpr心肺复苏器
CN214312323U (zh) 一种多机互联群体化心肺复苏急救考核模型
CN209154455U (zh) 一种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心肺复苏仪及医疗架
CN202875768U (zh) 一种带呼吸系统的便携式电动心肺复苏机
CN109199839A (zh) 一种心肺复苏按压系统、心肺复苏仪及医疗架
CN208511485U (zh) 一种cpr辅助器
CN109288640A (zh) 一种医疗用绑带系统、心肺复苏仪及医疗床
CN209662090U (zh) 一种医疗用绑带系统、心肺复苏仪及医疗床
CN201356780Y (zh) 一种小型化便携式心肺复苏辅助装置
WO2007012227A1 (en) An asphyxia rescuring apparatus
CN205360247U (zh) 一种智能心肺复苏器系统
CN221008456U (zh) 一种心肺复苏培训假人
CN105726289A (zh) 一种智能心肺复苏器系统
CN210472398U (zh) 一种产科术后用按摩护理绷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