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53074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53074U
CN209153074U CN201821556863.7U CN201821556863U CN209153074U CN 209153074 U CN209153074 U CN 209153074U CN 201821556863 U CN201821556863 U CN 201821556863U CN 209153074 U CN209153074 U CN 2091530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body
positioning region
cooking apparatus
heat insulating
insula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568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瞿义
王本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568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530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530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530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包括:外壳;底座,底座设置在外壳上,底座上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隔热元件,隔热元件包括杆本体和设置在杆本体上的定位部,其中,定位部伸入安装孔并旋转预设角度后,定位部能够与安装板的下表面止挡配合。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隔热元件与底座的安装方式繁琐,不利于电压力锅的加工生产效率提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隔热元件和底座的安装方式的改进。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作为一种家用电器,以其使用方便、快捷烹饪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为了避免电压力锅的保温罩上的热量向锅体的底座传递,保温罩与底座之间通常设置有隔热元件,隔热元件凸出地安装在底座上并与保温罩接触,为了防止隔热元件不会朝向保温罩的一侧窜动,隔热元件安装到底座上后,通常需要底座对隔热元件产生限位作用,因此,现有的隔热元件的安装方式由底座的底部安装,使得隔热元件的部分由底座穿出后与保温罩接触,这种隔热元件的安装方式繁琐,不利于电压力锅的加工生产效率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隔热元件与底座的安装方式繁琐,不利于电压力锅的加工生产效率提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锅体包括:外壳;底座,底座设置在外壳上,底座上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隔热元件,隔热元件包括杆本体和设置在杆本体上的定位部,其中,定位部伸入安装孔并旋转预设角度后,定位部能够与安装板的下表面止挡配合。
进一步地,定位部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凸耳结构。
进一步地,杆本体呈圆柱状,多个凸耳结构绕杆本体的周向等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凸耳结构为扇形板。
进一步地,定位部为沿杆本体的径向平面延伸并绕杆本体的周向连续设置的环板。
进一步地,定位部和杆本体的正投影呈椭圆形或多边形。
进一步地,定位部和杆本体在杆本体的径向平面内形成正投影,正投影的形状与安装孔的形状适配相同。
进一步地,锅体还包括保温罩,定位部设置在杆本体的第一端,杆本体的第二端作为与保温罩接触的隔热支撑端。
进一步地,隔热元件还包括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与定位部相间隔地设置在杆本体上,支撑平台用于与安装板的上表面止挡配合。
进一步地,底座上具有朝向外壳内凸出设置的安装柱,安装柱具有安装腔,安装板设置在安装腔内并位于安装腔的顶端,隔热元件具有装配孔,烹饪器具还包括紧固件,紧固件的第一端位于安装腔内并与隔热元件抵接,紧固件的第二端穿过装配孔后与保温罩紧固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对隔热元件的结构进行优化,由于隔热元件包括杆本体和设置在杆本体上的定位部,其中,定位部用于与底座的安装板之间装配,定位部伸入安装孔并旋转预设角度后,定位部能够与安装板的下表面止挡配合。
这样,操作人员在将隔热元件安装在底座上时,只需要先调整定位部与安装孔的位置,使得定位部能够通过安装孔,待定位部穿过安装孔后,旋转杆本体,以使定位部随之旋转而相对于安装孔发生位置变化,达到定位部与安装板的下表面止挡配合的效果;可见,利用本申请的结构改进的隔热元件,大大地提高了隔热元件与底座之间的装配便易程度,提升了电压力锅的加工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锅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锅体的隔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隔热元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锅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锅体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锅体;10、外壳;100、安装板;110、安装孔;20、底座;21、安装柱;211、安装腔;30、保温罩;40、隔热元件;41、杆本体;42、支撑平台;43、定位部;431、凸耳结构;44、接触板;45、装配孔;50、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电压力锅的隔热元件与底座的安装方式繁琐,不利于电压力锅的加工生产效率提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烹饪器具包括电压力锅或电饭煲,但不局限于两者,本申请的图示实施例以电压力锅为例。
如图1至图6所示,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锅体1包括外壳10、底座20和隔热元件40,底座20设置在外壳10上,底座20上设置有安装板100,安装板100上开设有安装孔110,隔热元件40包括杆本体41和设置在杆本体41上的定位部43,其中,定位部43伸入安装孔110并旋转预设角度后,定位部43能够与安装板100的下表面止挡配合。
通过对隔热元件40的结构进行优化,由于隔热元件40包括杆本体41和设置在杆本体41上的定位部43,其中,定位部43用于与底座20的安装板100之间装配,定位部43伸入安装孔110并旋转预设角度后,定位部43能够与安装板100的下表面止挡配合。
这样,如图4和图6所示,操作人员在将隔热元件40安装在底座20上时,只需要先调整定位部43与安装孔110的位置,即调整定位部43与安装孔110相对应,使得定位部43能够通过安装孔110,待定位部43穿过安装孔110后,旋转杆本体41,以使定位部43随之旋转而相对于安装孔110发生位置变化,达到定位部43与安装板100的下表面止挡配合的效果;可见,利用本申请的结构改进的隔热元件40,大大地提高了隔热元件40与底座20之间的装配便易程度,提升了电压力锅的加工生产效率。
可选地,定位部43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凸耳结构431。这种结构形式的隔热元件40便于加工制造,有利于降低隔热元件40的整体加工制造成本,且凸耳结构431具有与安装板100的下表面可靠卡合的特点。
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定位部43包括两个凸耳结构431,两个凸耳结构431对称设置在杆本体41上,这种结构的隔热元件40的重心位于其几何中心处,结构平衡,当隔热元件40装配到底座20上后,在隔热元件40受力过程中,隔热元件40上的力会均匀传递至安装板100,从而确保隔热元件40与安装板100之间的装配稳定性。
如图2、图3和和图4所示,杆本体41呈圆柱状,呈圆柱状的杆本体41便于加工制造,且便于在杆本体41上设置凸耳结构431;多个凸耳结构431绕杆本体41的周向等间隔设置。同样确保了安装板100的与隔热元件40止挡配合的表面上受力点绕安装孔110的周向均匀分布,提升安装板100对隔热元件40的限位稳定性。
如图3和图4所示,可选地,凸耳结构431为扇形板。且凸耳结构431的截面积沿远离杆本体41的方向逐渐增大,这种凸耳结构431能够确保与安装板100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从而确保了两者接触时,安装板100能够起到对隔热元件40可靠的限位作用。
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个未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定位部43为沿杆本体41的径向平面延伸并绕杆本体41的周向连续设置的环板。这种结构形式的定位部43能够确保其与安装板100的接触面绕安装孔110的周向连续,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定位部43与安装板100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安装板100与隔热元件40的接触稳定性,提升了安装板100对隔热元件40的限位效果。
可选地,定位部43和杆本体41的正投影呈椭圆形或多边形。这样增加了隔热元件40的结构形式的多样性,在对隔热元件40进行加工制造时,可以选择性地加工出不同形状结构的隔热元件40,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烹饪器具。
当然,作为本申请优选的实施例,定位部43和杆本体41在杆本体41的径向平面内形成正投影,正投影的形状与安装孔110的形状适配相同。这样,安装孔110能够可靠地避让开隔热元件40,允许定位部43通过,待通过安装孔110的定位部43旋转一定角度(优选为90度)后,定位部43便被安装板100有效地限位,定位部43无法再退出安装孔110。
如图1和图2所示,锅体1还包括保温罩30,定位部43设置在杆本体41的第一端,杆本体41的第二端作为与保温罩30接触的隔热支撑端。也就是说,本申请的隔热元件40能够有效地阻断保温罩30向底座20传递的热量,且隔热元件40与保温罩30接触,避免了隔热元件40发生晃动,提升了烹饪器具结构元件的装配紧凑性。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隔热元件40还包括支撑平台42,支撑平台42与定位部43相间隔地设置在杆本体41上,支撑平台42用于与安装板100的上表面止挡配合。通过对隔热元件40的结构进行优化,有效地改善了隔热元件40与底座20和保温罩30的连接处的受力状况,避免了三者之间出现局部应力集中,确保了三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具体而言,隔热元件40包括杆本体41和设置在杆本体41上的支撑平台42,杆本体41的第一端位于安装板100的安装孔110内,支撑平台42与安装板100的上表面支撑配合;这样,支撑平台42的设置,使得其支撑在安装板100的上表面,不仅起到了对隔热元件40远离保温罩30一侧运动的限位作用,而且还有效地增加了隔热元件40与安装板100的接触面积,当烹饪器具受外力作用时,隔热元件40的受力能够稳定地通过支撑平台42和安装板100向底座20传递扩散,从而避免了隔热元件40或保温罩30受到过大的应力集中而损坏,大大提升了烹饪器具的产品性能。
如图2和图3所示,杆本体41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与保温罩30接触的接触板44,接触板44的朝向保温罩30的表面作为隔热支撑端,接触板44沿杆本体41的径向平面延伸并绕杆本体41的周向连续设置。接触板44的设置有利于增加隔热元件40与保温罩30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隔热元件40受到压强多大损坏,且有利于隔热元件40阻隔保温罩30上的热量传递。
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底座20上具有朝向外壳10内凸出设置的安装柱21,安装柱21具有安装腔211,安装板100设置在安装腔211内并位于安装腔211的顶端,隔热元件40具有装配孔45,烹饪器具还包括紧固件50,紧固件50的第一端位于安装腔211内并与隔热元件40抵接,紧固件50的第二端穿过装配孔45后与保温罩30紧固连接。这种结构形式的底座20适配于烹饪器具的整体结构,也就是安装柱21与安装板100便于一体成型加工制造,紧固件50的设置有效地提升了保温罩30与底座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所述锅体(1)包括:
外壳(10);
底座(20),所述底座(20)设置在所述外壳(10)上,所述底座(20)上设置有安装板(100),所述安装板(100)上开设有安装孔(110);
隔热元件(40),所述隔热元件(40)包括杆本体(41)和设置在所述杆本体(41)上的定位部(43),其中,所述定位部(43)伸入所述安装孔(110)并旋转预设角度后,所述定位部(43)能够与所述安装板(100)的下表面止挡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43)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凸耳结构(4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杆本体(41)呈圆柱状,多个所述凸耳结构(431)绕所述杆本体(41)的周向等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耳结构(431)为扇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43)为沿所述杆本体(41)的径向平面延伸并绕所述杆本体(41)的周向连续设置的环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43)和所述杆本体(41)的正投影呈椭圆形或多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43)和所述杆本体(41)在所述杆本体(41)的径向平面内形成正投影,所述正投影的形状与所述安装孔(110)的形状适配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还包括保温罩(30),所述定位部(43)设置在所述杆本体(41)的第一端,所述杆本体(41)的第二端作为与所述保温罩(30)接触的隔热支撑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元件(40)还包括支撑平台(42),所述支撑平台(42)与所述定位部(43)相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杆本体(41)上,所述支撑平台(42)用于与所述安装板(100)的上表面止挡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0)上具有朝向所述外壳(10)内凸出设置的安装柱(21),所述安装柱(21)具有安装腔(211),所述安装板(10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211)内并位于所述安装腔(211)的顶端,所述隔热元件(40)具有装配孔(45),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紧固件(50),所述紧固件(50)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安装腔(211)内并与所述隔热元件(40)抵接,所述紧固件(50)的第二端穿过所述装配孔(45)后与所述保温罩(30)紧固连接。
CN201821556863.7U 2018-09-21 2018-09-21 烹饪器具 Active CN2091530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56863.7U CN209153074U (zh) 2018-09-21 2018-09-21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56863.7U CN209153074U (zh) 2018-09-21 2018-09-21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53074U true CN209153074U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31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56863.7U Active CN209153074U (zh) 2018-09-21 2018-09-21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530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19643B2 (en) Ceiling fan assembly
WO2014052466A1 (en) Ball and socket joint for device enclosure
CN209153074U (zh) 烹饪器具
CN209153122U (zh) 烹饪器具
CN208243466U (zh) 烹饪器具
CN209153244U (zh) 烹饪器具
CN206123656U (zh) 一种增稳云台
CN208709515U (zh) 烹饪器具
CN210408066U (zh) 提手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6062945U (zh) 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CN211408635U (zh) 锅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8957718U (zh) 烹饪器具
CN208876107U (zh) 电水壶
CN208957653U (zh) 烹饪器具
CN208709600U (zh) 烹饪器具
CN204597333U (zh) 一种低压抽出式配电柜抽屉用免焊接门铰链
CN209661368U (zh) 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5979042U (zh) 一种增稳云台
CN208941681U (zh) 煲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8709434U (zh) 烹饪器具
CN211632776U (zh) 一种烹饪设备
CN211432239U (zh) 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CN214595439U (zh)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8709554U (zh) 烹饪器具
CN208957708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