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52517U - 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及其折叠框架 - Google Patents

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及其折叠框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52517U
CN209152517U CN201821428754.7U CN201821428754U CN209152517U CN 209152517 U CN209152517 U CN 209152517U CN 201821428754 U CN201821428754 U CN 201821428754U CN 209152517 U CN209152517 U CN 2091525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bearing frame
frame
leg support
hinge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2875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兴民
潘雨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42875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525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525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525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ables And Desk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al Sha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及其折叠框架,其属于家具领域。它主要包括通过铰链连接的承压框A和承压框B,承压框A和承压框B分别通过铰链轴A和铰链轴B与腿架A和腿架B铰接,承压框B远离铰链的一端的侧端面至铰链轴中心的距离H1与铰链轴中心至承压框A上表面的距离h之和等于铰链轴B中心至承压框B上表面距离与铰链轴B中心至腿架B脚底面距离之和,且铰链轴B中心至相近承压框B侧端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其至腿架B外侧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其至腿架B上端面的距离。本实用新型根据两承压框的上表面长度不同,实现等高折叠或增高折叠,使用方便,实现了多种形态的折叠方式。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折叠家具。

Description

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及其折叠框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及其折叠框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所公开的可折叠的框架或可折叠的家具,如申请号为201710888955.9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简易折叠桌,包括一对可折叠的桌架和安装于所述桌架上的桌腿,两个所述桌架之间通过铰接组件连接,其所述桌架上安装有桌板,两个所述桌板向下单向转动使两者折叠,所述桌腿转动安装在桌架上,可转动至桌板背面,折叠后体积比较小,运输存贮方便。上述折叠桌虽然能方便地展开和折叠,比较实用,但是展开后功能单一,桌面只能有一种使用面积和一种高度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及其折叠框架,其两侧承压框均可向下折叠90°,且所折叠的承压框可作为腿架使用,并根据两承压框的上表面长度不同,实现等高折叠或增高折叠,使用方便,实现了多种形态的折叠方式。
所述的折叠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包括一端通过铰链连接的承压框A和承压框 B,承压框A和承压框B通过铰链的铰链轴可相对转动0°-180°,承压框A的另一端通过铰链轴A与腿架A铰接,承压框B另一端通过铰链轴B与腿架B铰接,承压框A和承压框B分别与所铰接的腿架A和腿架B可相对转动0°-90°;承压框A上表面长度大于或等于承压框 B上表面长度;在承压框A和承压框B与所连接的腿架A和腿架B分别垂直时,承压框A和承压框B展开至水平时的高度相等;所述铰链轴设置在承压框A和承压框B的底部,承压框 B远离铰链的一端的侧端面至铰链轴中心的距离H1与铰链轴中心至承压框A上表面的距离h 之和等于铰链轴B中心至承压框B上表面距离与铰链轴B中心至腿架B脚底面距离之和,且铰链轴B中心至相近承压框B侧端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其至腿架B外侧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其至腿架B上端面的距离。从而实现对承压框B进行90°折叠时,承压框B可作为“新”的腿架进行使用,并能保证承压框A保持水平,且腿架B不论在折叠或展开状态下,均不超出在承压框B的侧端面,即实现等高折叠。
进一步地,所述承压框A和承压框B上分别设有轴套A和轴套B,铰链轴A穿过轴套A,铰链轴B穿过轴套B,铰链轴B中心至相近侧端面的距离等于其至腿架B外侧面的距离等于其至腿架B上端面的距离。
在承压框A与承压框B及其所连接的腿架完全展开时,对承压框A向下折叠90°时,保证了腿架B外侧面与腿架A脚底面平齐,为增高折叠创造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铰链轴A中心至相近侧端面的距离,等于其至腿架A外侧面的距离,等于其至腿架A上端面的距离。保证了在承压框A进行90°折叠且腿架A与承压框A垂直时,腿架A外侧面与地面完全接触,在承压框A折叠时,腿架A可做为“底座”使用。
优选地,所述承压框A与承压框B上表面长度相等,在腿架B或腿架A的侧面设有交错腿脚。此方式为等框折叠,承压框上表面长度等于承压框上远离铰链的一端的侧端面至铰链轴中心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承压框A上表面长度大于承压框B上表面长度,且承压框A与承压框B的上表面长度差D小于腿架A的厚度d;腿架B的内侧面设有交错腿脚,有效交错长度为腿架A的厚度d减去所述上表面长度差D。有效交错长度为腿架B未交错部分脚底面至交错腿脚的脚底面的距离。在完全展开情况下对承压框A向下进行折叠,实现增高折叠,腿架B未交错部分“站立”在腿架A上,使承压框B保持水平。
优选地,所述承压框A上表面长度大于承压框B上表面长度,且承压框A与承压框B的上表面长度差D大于腿架A的厚度d而小于框架本体的厚度d1;腿架A上与腿架B相对的一侧上设有垫块,垫块的厚度等于所述上表面长度差D减去腿架A的厚度d。在此增高折叠时,腿架B立在腿架A的垫块上,从而保持承压框B水平。
优选地,所述承压框A上表面长度大于承压框B上表面长度,且承压框A与承压框B的上表面长度差D大于框架本体的厚度d1;腿架A上设有可折叠的加长架。
进一步地,所述承压框A和承压框B的铰接处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板和定位钉,定位板与承压框A外侧铰接,定位钉安装于承压框B外侧,定位板上设有定位缺口,定位钉与定位缺口相配合。
所述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包括上述折叠框架,所述承压框A和承压框B上分别设有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框架的承压框A和承压框B之间设有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包括合页一,合页一底部铰接有双向挂钩,合页一的铰接轴与铰链轴同中心。合页一上可固定切换面板,其相邻面板上或其固定件上设有与双向挂钩相配合的定位钉。承压框A或承压框B 侧的切换面板是对另一侧面板的延伸,并使承压框及其所连接面板完全折叠时,上表面面积不会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本体上设有一组以上的翻板机构,所述翻板机构,翻板机构包括铰链板一和翻板支撑组件;铰链板一铰接于与框架本体固定连接的支撑杆上,翻板支撑组件包括可在180°自锁的折叠连接杆,折叠连接杆一端与框架本体铰接,折叠连接杆另一端折叠连接杆设有铰链板二;靠近铰链的铰链板一的铰接轴与铰链轴中心线重合,且其底部设有与双向挂钩配合的定位钉。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本体两端设有附助腿支撑架,附助腿支撑架包括附助腿铰接板,附助腿铰接板上固定有附助腿支撑板,附助腿铰接板分别与承压框A和承压框B的两侧边铰接,附助腿铰接板上设有限位孔一,限位孔一贯穿附助腿支撑板,承压框A和承压框B上设有与限位孔一对应的限位孔二。
所述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包括上述折叠框架,所述翻板机构的铰链板一和铰链板二上设有翻板面板,切换机构上设有与合页一相对应的切换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限定承压框A和承压框B之间的铰链轴位置及承压框与腿架的长度关系,实现了承压框的等高折叠方式和增高折叠方式;
2、通过限定承压框与腿架的铰接轴中心的位置,实现在等高折叠方式和增高折叠方式下,避免了腿架与承压框上表面、腿架与腿架间的抵触;
3、框架本体上设有可折叠的腿架、可翻转收纳的附助腿支撑架及多组翻板机构,使本实用新型通过不同的折叠方式实现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本体展开的长度,具有多种展开形态,使用方便;
4、本实用新型框架本体对折后,体积小,便于运输存贮,大大满足了生活在小面积户型的居民。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二框架本体的完全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附助腿支撑架展开270°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承压框B的折叠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翻板机构的展开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的腿架收纳时的俯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三的两侧翻板机构及附助腿支撑架展开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四、五和六的翻板机构的展开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二中单侧翻板机构的展开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二的折叠收纳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承压框A和承压框B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四腿架收纳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中M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图1中N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8为图2中V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图3中P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中,1、承压框A;2、铰链;3、承压框B;5、附助腿支撑架;6、翻板机构;7、切换机构;8、定位机构;11、侧端面;12、脚底面;13、外侧面;14、上端面;21、拉点板;22、拉点轴A;23、拉板;24、滑槽;25、拉点轴B;26、轴板;27、铰链轴;28、缺口;31、滑动槽;40、斜撑限位杆;41、斜撑板;42、腿架A;43、腿架B;44、垫块;45、交错腿脚; 46、可折叠的加长架;48、铰链轴A;49、铰链轴B;51、附助腿铰接板;52、附助腿支撑板; 53、限位孔一;54、限位孔二;55、附助腿补板;61、铰链板一;62、折叠连接杆;63、铰链板二;65、翻板面板;72、合页一;73、双向挂钩;75、切换面板;81、定位板;82、定位缺口;83、定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15所示,一种折叠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包括一端通过铰链2连接的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通过铰链2的铰链轴27可相对转动0°-180°,承压框A1的另一端通过铰链轴A48与腿架A42铰接,承压框B3另一端通过铰链轴B49与腿架B43铰接,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分别与所铰接的腿架A42和腿架B43 可相对转动0°-90°;承压框A1上表面长度大于承压框B3上表面长度;在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与所连接的腿架A42和腿架B43分别垂直,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展开至水平时其的高度一致;铰链轴27设置在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的底部,承压框B3远离铰链2的一端的侧端面11至铰链轴27中心的距离与铰链轴27中心至承压框A1上表面的距离之和等于铰链轴49中心至承压框B3上表面距离与铰链轴49中心至腿架B43脚底面12距离之和,即等于完全展开时框架本体的高度,铰链轴49中心至相近侧端面11的距离,等于其至腿架B43外侧面13的距离,等于其至腿架B43上端面14的距离。铰链轴48至相近侧端面11的距离,大于其至腿架A42外侧面13的距离,大于其至腿架A42上端面14的距离。在完全展开时,将承压框B3向下折叠90°,承压框B3做为新的腿架,仍能保持承压框A1上表面水平。
如图2、图18和图10所示,铰链2包括拉点板21和轴板26,承压框A1两侧分别设有固定连接的拉点板21,承压框B3两侧分别设有固定连接的轴板26,拉点板21下部设有拉点轴A22,轴板26下部设有拉点轴B25,拉点板21和轴板26之间设有拉板23,拉板23一端与拉点轴B25铰接,拉板23另一端设有滑槽24,拉点轴A22在滑槽24内活动,轴板26上设有轴孔,轴孔与拉点轴A22在同一水平线上,轴孔在拉点轴B25的正上方,轴孔内设有铰链轴27,铰链轴27上设有轴套固定在承压框A1上;承压框A1前后两侧的至少有一个拉板 23上设有与拉点轴A22配合的缺口28,优选承压框A1前外侧的拉板23上设有缺口28;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铰接处设有定位机构8,定位机构8包括定位板81和定位凸起83,定位板81与承压框A1外侧铰接,定位板81上设有定位缺口82,定位凸起83安装于承压框B3外侧,定位凸起83与定位缺口82相配合,从而对相垂直的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进行支撑定位;
如图1、图16和图19所示,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在铰接处设有切换机构7,所述切换机构7包括合页一72和与其底部铰接的双向挂钩73,合页一72铰链轴的中心线与铰链轴27中心线重合;与合页一72相邻的合页或铰链板下部分别设有与双向挂钩73相配合的定位钉,合页一72铰接于承压框B3的支撑板上。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侧的双向挂钩73,采用上下交错布置,并能相互钩住。
如图4所示,框架本体上两组翻板机构6,翻板机构6包括铰链板一61和翻板支撑组件,铰链板一61铰接于承压框B3的支撑板上,翻板支撑组件包括可在180°自锁的两个折叠连接杆62,两个折叠连接杆62一端铰接,下端的折叠连接杆62另一端与框架本体铰接,上端的折叠连接杆62另一端上设有铰链板二63。其中靠近铰链2的铰链板一61的铰链轴与铰链轴27中心线重合,且该铰链板一61下部设有与双向挂钩73配合的定位钉。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承压框A1与承压框B3的两侧边上设有可向外侧翻转0°-270°的附助腿支撑架5,附助腿支撑架5包括附助腿铰接板51和附助腿补板55,附助腿铰接板51上可固定有附助腿支撑板52,附助腿铰接板51分别与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的两侧边铰接,附助腿铰接板51上设有限位孔一53,限位孔一53贯穿附助腿支撑板52,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上设有与限位孔一53对应的限位孔二54,在附助腿铰接板51与承压框外侧相贴时,通过螺栓和螺母将限位孔一53和限位孔二54固定;附助腿补板55分别与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固定连接。
如图1、图13所示,承压框A1与承压框B3内侧分别设有滑动槽31,斜撑板41一端铰接在腿架上,另一端的在滑动槽31内滑动,当承压框和所铰接的腿架垂直时,斜撑板41到达滑动槽31的端部,同时承压框A1与承压框B3上固定的斜撑限位杆40的翼板落入斜撑板 41的相应缺口上,从而阻止斜撑板41在滑动槽31内移动,完成定位。
本实施例实现承压框B3的等高折叠,即承压框B3进行90°折叠后可作为腿架使用,同时承压框A1高度不变,此实施例的承压框A1不可作为腿架使用。
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包括上述折叠框架,所述翻板机构6的铰链板一61和铰链板二 63上设有翻板面板65,切换机构7上设有与合页一72相对应的切换面板75。
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铰链轴48至相近侧端面11的距离,等于其至腿架A42外侧面13的距离,等于其至腿架A42上端面14的距离;其它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中,在承压框A1与承压框B3及其所铰接的腿架完全展开时,承压框A1可向下折叠90°,且腿架B43 的外侧面13与腿架A42的脚底面12平齐,为增高折叠创造条件;所谓增高折叠,是指承压框A1上表面长度大于承压框B3上表面长度,且承压框A1与承压框B3及其所连接的腿架完全展开时,对承压框A1向下折叠90°,经处理使承压框B3保持水平的折叠方式,此折叠方式高度增加。
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包括实施例二的折叠框架,所述翻板机构6的铰链板一61和铰链板二63上设有翻板面板65,切换机构7上设有与合页一72相对应的切换面板75。
本实用新型可进行如下折叠状态下的转换:
在图1状态位置下,转动斜撑限位杆40使其翼板脱离斜撑板41的相应缺口,将腿架A42 和腿架B43向内折叠90°,将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所铰接的附助腿支撑架5转动270°,使附助腿支撑架5上设有与限位孔一53对应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的限位孔二54,通过螺栓和螺母将限位孔一53和限位孔二54固定,可形成如图2所示的矮框架。
在图1状态下,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展开角度为180°,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与其所铰接的腿架A42和腿架B43夹角均为90°,即为完全展开状态。此时,拉点轴A22位于拉板23的缺口28内,进行定位。向上掀起拉板23使滑槽24上的缺口28脱离拉点轴A22,然后向下转动承压框B3,使承压框B3与地面垂直,转动定位机构8的定位板81,使定位缺口 82进入定位凸起83,从而进行定位;将承压框B3侧的合页一72所固定的切换面板75翻动 90°,铰接在承压框B3侧的合页一72下的双向挂钩73钩住承压框A1侧的合页一72下的铰链轴,承压框A1一侧的合页一72下的双向挂钩73钩住铰链2一端的铰链板一61底部的定位钉,从而连成一个完整的桌面。腿架B43和承压框B3的夹角不论是在0°还是在90°都能保持承压框A1的稳定水平,如图3所示。
在图3状态下,将承压框B3一侧的两层翻板面板65向上转动90°,使自锁的折叠连接杆62的两连接杆在180°自锁位置,从而完成各层翻动面板65的支撑定位;此时,双向挂钩73可不在钩住相应定位钉;附助腿支撑架5可转动90°,以增加稳定性,如图4。在此状态下,每层翻板面板65均也可单独翻动。
在图1状态,转动斜撑限位杆40使其翼板脱离斜撑板41的相应缺口,斜撑板41可在滑动槽31内移动,使腿架A42和腿架B43折叠90°;将承压框A1前外侧的拉板23的缺口28 脱离拉点轴A22,使拉点轴A22可在滑槽24内移动,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折叠180°,形成完全折叠状态,如图10所示。
在图10状态下,翻动对承压框A1侧的翻板面板65,使两个折叠连接杆62在180°处自锁定位支撑,附助腿支撑架5转动90°做为支撑;两侧切换面板75和上层承压框A1侧的翻板面板65可通过两侧切换机构7连为一体,形成上层最小的桌面形式,如图9所示。在此状态下,每层翻板面板65均也可单独翻动。
实施例三:如图5和图14所示,所述承压框A1与承压框B3上表面长度相等,为避免腿架A42和腿架B43折叠时相抵触,腿架A42或腿架B43的内侧面可设有交错腿脚45;交错腿脚45作为腿架B43的一部分,不改变原框架本体的高度;其它与实施例二相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在完全折叠状态下,将附助腿支撑架5转动90°,两侧翻板面板 65同时翻转90°,形成双侧分层布置的桌面,其中各翻板面板65也可单独展开。
实施例四:如图11所示,所述承压框A1上表面长度大于承压框B3上表面长度,且承压框A1与承压框B3的上表面长度差D小于腿架A42的厚度d,腿架B43上设有交错腿脚45;交错腿脚45的有效交错长度为腿架厚度d减去上述长度差D;其它与实施例二相同。在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与其所铰接的腿架A42和腿架B43分别垂直时,承压框A1上的侧端面11 与腿架A42外侧面13平齐,腿架B43外侧面13与腿架A42脚底面12平齐。
在完全展开状态下,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角度为180°,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与其所铰接的腿架A42和腿架B43夹角为90°;如图11所示,承压框A1向下转动90°,使腿架 B43的非交错部分“站立”在水平放置的腿架A42上,转动定位机构8的定位板81,使定位缺口82进入定位凸起83,从而进行定位;将承压框A1侧的切换面板75转动90°,并与承压框B3侧切换面板75和翻板面板65连为一体。
在图11状态下,可将承压框A1所铰接的翻板面板65翻转至90°并定位,同时承压框A1所铰接的附助腿支撑架5转动90°,形成如图8的桌面形式;
实施例五:所述承压框A1上表面长度大于承压框B3上表面长度,且承压框A1与承压框 B3的上表面长度差D大于腿架A42的厚度d而小于框架本体的厚度d1;腿架A42上与腿架 B43相对的一侧上设有垫块44,垫块44的厚度等于所述上表面长度差D减去腿架A42的厚度 d;其它与实施例二相同。
在图1完全展开状态下,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角度为180°,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与其所铰接的腿架A42和腿架B43夹角为90°;如图7所示,承压框A1向下转动90°,使腿架B43“站立”在水平放置的腿架A42的垫块44上,转动定位机构8的定位板81,使定位缺口82进入定位凸起83,从而进行定位;将承压框A1侧的切换面板75转动90°,并与承压框B3侧切换面板75和翻板面板65连为一体。
在图7状态下,可将承压框A1所铰接的翻板面板65翻转至90°并定位,同时承压框A1 所铰接的附助腿支撑架5转动90°,形成如图8的桌面形式。
实施例六:所述承压框A1上表面长度大于承压框B3上表面长度,且承压框A1与承压框 B3的上表面长度差D大于框架本体的厚度d1;腿架A42上设有可折叠的加长架46;其它与实施例二相同。
如图12所示,可折叠的加长架46,铰接于腿架A42的腿脚部,截面为U型,在其与腿架A42角度为0°时,U型内壁贴在腿架A42的表面,其整体不超过腿架A42的脚底面12,当其与腿架A42垂直时,其U型内壁可贴在腿架B43外侧面13上,可折叠的加长架46和腿架B43上各设有相对应的定位孔,用螺栓穿入定位孔时即可完成定位。
在完全展开状态下,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角度为180°,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与其所铰接的腿架A42和腿架B43夹角为90°;如图12所示,承压框A1向下转动90°,展开可折叠的加长架46并使其贴在腿架B43表面,用螺栓穿入相应定位孔,使腿架B43通过可折叠的加长架46“站立”在水平放置的腿架A42上。
在图12状态下,可将承压框A1所铰接的翻板面板65翻转至90°并定位,同时承压框A1所铰接的附助腿支撑架5转动90°,形成如图8的桌面形式。
本实用新型中铰链轴B49的中心选择原理是:
在完全展开状态下进行等高折叠,其本质是保持折叠前后铰链轴27高度不变,承压框 B3上表面长度等于铰链轴27中心高度,理论上铰链轴B49的中心至腿架B43脚底面12的距离等于铰链轴27的中心高度,且铰链轴B49中心在承压框B3的端面11与下表面交汇点上为最优,但实际中铰链2有一定体积,铰链轴B49中心必然在承压框B3的侧端面11与铰链轴27之间。把经过铰链轴27中心并垂直于承压框B3上表面的平面称为中心端面,则腿架B43收纳时,腿架B43必然会超过中心端面,其超出部分的长度,可能会造成腿架与承压框上表面、腿架与腿架间的抵触。
分析如下:如图20所示,在完全展开状态下,铰链轴B49中心与铰链轴27中心的垂直距离为R1,铰链轴27中心与腿架B43的脚底面12的垂直距离为L1;腿架B43的外侧面13 与铰链轴B49中心的水平距离为R2,腿架B43的外侧面13与铰链轴27中心的水平距离为L2;等高时L1=L2,则铰链轴B49中心与铰链轴27中心的水平距离h1=L2-R2;铰链轴B49中心至脚底面12的距离h2=L1+R1,收纳时,腿架B43超过中心端面的距离是:h2- h1=L1+R1-(L2-R2)=R1+R2,因此,R1+R2值越小,腿架B43超出中心端面的数值越小,即铰链轴B49的轴套与承压框B3侧端面11和承压框B3下表面分别相切时,腿架B43超过中心端面的长度最小。同理,如腿架A42伸出承压框A1的中心端面的数值也与其R1+R2大小有关。
本实用新型在铰链2处,承压框在对腿架超出中心端面处均留有空间,腿架折叠后与同侧承压框上表面间也留有空间,满足腿架B43不抵触承压框A1上表面的条件有两个:①、满足腿架B43折叠时不抵触承压框A1上表面的要求为:铰链轴27中心至铰链轴49中心距离与铰链轴27中心至承压框A1上表面距离之和,大于铰链轴49中心至腿架B43的脚底面12最远点的距离;②、满足腿架B43折叠后,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折叠或展开,腿架B43不抵触承压框A1上表面的要求为:腿架B43超出中心端面的长度,需在以铰链轴27为中心并以此中心至承压框A1上表面的距离h为半径的圆弧以内,如脚底面12有部分超出圆弧面可切除;由于条件②范围比要求①的条件范围要小,因此取条件②为必须满足条件。在等高折叠中,腿架A42和腿架B43如有抵触可相互错位布置,各自满足条件②即可。
在实施例四的增高折叠中,由于腿架B43的有效交错长度有限定,不能像等高折叠中有较大的自由,腿架A42与腿架B43在折叠时,非交错部分有可能抵触,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除满足条件②外还要满足下列要求:③铰链轴A48中心至腿架A42的脚底面12最远点的距离与铰链轴B49中心至腿架B43脚底面12最远点的距离之和减去有效交错长度,小于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在180°位置时铰链轴A48中心至铰链轴B49中心的距离。设铰链轴B49 中心至腿架B43脚底面12最远点的距离与至腿架B43脚底面12的距离之差为Δ1,A48中心至腿架A42的脚底面12最远点的距离与至腿架A42的脚底面12距离之差为Δ2,有效交错长度为E,以上承压框B3侧分析所用符号前面加A后直接用在承压框A1侧相同位置,则下列等式成立h1=L2-R2,h2=L1+R1,L1=L2,Ah1=AL2-AR2,Ah2=L1+AR1,AL2=L2+D,E=d-D,上述条件③表达为:(h2+Δ2+Ah2+Δ1-E)<(h1+Ah1),各等式代入简化后为:(R1+R2+Δ1+AR1+AR2+Δ2)<d,即R1、R2、Δ1、AR1、AR2与Δ2之和不得超过腿架A42的厚度。
在实施例五和六的增高折叠中,由于要保持承压框B3的水平,腿架B43通过垫块44或加长架46站立在腿架A42上,三者尺寸有配合要求,除满足条件②外还要满足下列要求:④铰链轴A48中心至腿架A42的脚底面12最远点的距离与铰链轴B49中心至腿架B43脚底面12最远点的距离之和,小于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在180°位置时铰链轴A48中心至铰链轴B49中心的距离。设铰链轴B49中心至腿架B43脚底面12最远点的距离与至腿架B43脚底面的垂直距离之差为Δ1,铰链轴A48中心至腿架A42的脚底面12最远点的距离与至腿架A42 的脚底面12垂直距离之差为Δ2。以承压框B3侧为例,承压框A1侧仍延用上述符号,并在前面加A进行区别,则下列等式成立h1=L2-R2,h2=L1+R1,L1=L2,Ah1=AL2-AR2,Ah2=L1+AR1, AL2=L2+D,D为承压框A1与承压框B3的上表面长度差,上述条件④表达为:(h2+Δ2+Ah2+ Δ1)<(h1+Ah1),各等式代入简化后为:(R1+R2+Δ1+AR1+AR2+Δ2)<D,即R1、R2、Δ1、AR1、AR2与Δ2之和不得超过承压框A1与承压框B3的上表面长度差D。
通过以上分析合理选择铰链轴48和铰链轴49中心位置至关重要,加上采取腿架交错布置或切除抵触部分等措施,可有效避免腿架和框架、腿架和腿架之间的抵触。

Claims (14)

1.一种折叠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包括一端通过铰链(2)连接的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通过铰链(2)的铰链轴(27)可相对转动0°-180°,承压框A(1)的另一端通过铰链轴A(48)与腿架A(42)铰接,承压框B(3)另一端通过铰链轴B(49)与腿架B(43)铰接,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分别与所铰接的腿架A(42)和腿架B(43)可相对转动0°-90°;承压框A(1)上表面长度大于或等于承压框B(3)上表面长度;在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分别与其所铰接的腿架A(42)和腿架B(43)垂直时,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展开至水平后的高度一致;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轴(27)设置在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的底部,承压框B(3)上远离铰链(2)的一端的侧端面(11)至铰链轴(27)中心的距离H1与铰链轴(27)中心至承压框A(1)上表面的距离h之和等于铰链轴B(49)中心至承压框B(3)上表面距离与铰链轴B(49)中心至腿架B(43)脚底面(12)的距离之和,铰链轴B(49)中心至相近侧端面(11)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其至腿架B(43)外侧面(13)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其至腿架B(43)上端面(14)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轴B(49)中心至相近侧端面(11)的距离,等于其至腿架B(43)外侧面(13)的距离,等于其至腿架B(43)上端面(14)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轴A(48)中心至相近侧端面(11)的距离,等于其至腿架A(42)外侧面(13)的距离,等于其至腿架A(42)上端面(14)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框A(1)与承压框B(3)上表面长度相等,腿架B(43)或腿架A(42)的侧面设有交错腿脚(4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框A(1)上表面长度大于承压框B(3)上表面长度,且承压框A(1)与承压框B(3)的上表面长度差D小于腿架A(42)的厚度d;腿架B(43)上设有交错腿脚(45),有效交错长度为腿架A(42)的厚度d与所述上表面长度差D的差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框A(1)上表面长度大于承压框B(3)上表面长度,且承压框A(1)与承压框B(3)的上表面长度差D大于腿架A(42)的厚度d而小于框架本体的厚度d1;腿架A(42)上与腿架B(43)相对的一侧上设有垫块(44),垫块(44)的厚度等于所述上表面长度差D与腿架A(42)厚度d的差值。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框A(1)上表面长度大于承压框B(3)上表面长度,且承压框A(1)与承压框B(3)的上表面长度差D大于框架本体的厚度d1;腿架A(42)上设有可折叠的加长架(46)。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的铰接处设有定位机构(8),所述定位机构(8)包括定位板(81)和定位凸起(83),定位板(81)与承压框A(1)外侧铰接,定位凸起(83)安装于承压框B(3)外侧,定位板(81)上设有定位缺口(82),定位凸起(83)与定位缺口(82)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之间设有切换机构(7),所述切换机构(7)包括合页一(72),合页一(72)底部铰接有双向挂钩(73),合页一(72)的铰接轴与铰链轴(27)同中心。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上设有一组以上的翻板机构(6),所述翻板机构(6)包括铰链板一(61)和翻板支撑组件,所述翻板支撑组件包括可在180°自锁的折叠连接杆(62),折叠连接杆(62)一端与框架本体铰接,折叠连接杆(62)另一端设有铰链板二(63);铰链板一(61)与框架本体铰接,靠近铰链(2)的铰链板一(61)的铰接轴与铰链轴(27)中心线重合,且其底部设有与双向挂钩(73)配合的定位钉。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本体两端设有附助腿支撑架(5),附助腿支撑架(5)包括附助腿铰接板(51),附助腿铰接板(51)上固定有附助腿支撑板(52),附助腿铰接板(51)分别与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的两侧边铰接。
12.一种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框架,所述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上分别设有面板。
13.一种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框架,所述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上分别设有面板,切换机构(7)上设有与合页一(72)相对应的切换面板(75)。
14.一种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框架,所述翻板机构(6)的铰链板一(61)和铰链板二(63)上设有翻板面板(65)。
CN201821428754.7U 2018-08-31 2018-08-31 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及其折叠框架 Active CN2091525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28754.7U CN209152517U (zh) 2018-08-31 2018-08-31 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及其折叠框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28754.7U CN209152517U (zh) 2018-08-31 2018-08-31 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及其折叠框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52517U true CN209152517U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30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28754.7U Active CN209152517U (zh) 2018-08-31 2018-08-31 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及其折叠框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525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3920A (zh) * 2018-08-31 2018-11-16 潘兴民 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及其折叠框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3920A (zh) * 2018-08-31 2018-11-16 潘兴民 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及其折叠框架
CN108813920B (zh) * 2018-08-31 2023-12-08 潘兴民 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及其折叠框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49341B (zh) 一种折叠桌凳
CN102151006B (zh) 垂直升降滑动折叠框架
US6158361A (en) Foldable table frame
US6041723A (en) Portable collapsible self-assembling desk
US6039419A (en) Foldable ready-to-use entertainment stand
CN201290436Y (zh) 一种双面板中空吹塑折叠桌
US11478071B2 (en) Folding stool or folding table and folding frame thereof
US1747691A (en) Folding table
US3638249A (en) Cabinet bed
CN209152517U (zh) 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及其折叠框架
CN108813920A (zh) 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及其折叠框架
CN211242397U (zh) 一种抽拉式隐形餐桌
US3379145A (en) Folding table
CN216293323U (zh) 一种伸缩折叠桌
CN113892754A (zh) 伸缩折叠桌
CN206079559U (zh) 一种折叠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折叠支架
KR200475341Y1 (ko) 야외 테이블
WO2023193658A1 (zh) 一种折叠桌结构改进
WO2019024879A1 (zh) 一种连体折叠桌凳
CN208403841U (zh) 一种新型折叠床架
CN104665248B (zh) 一种可收拢式折叠的便携桌
CN206659423U (zh) 桌子及桌柜
KR200494455Y1 (ko) 가구용 접이식 다리의 회동억제 장치
CA2390634A1 (en) Drop-leaf table
CN201032914Y (zh) 一种组合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