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51857U - 输送系统及其组装式输送管 - Google Patents

输送系统及其组装式输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51857U
CN209151857U CN201822018363.4U CN201822018363U CN209151857U CN 209151857 U CN209151857 U CN 209151857U CN 201822018363 U CN201822018363 U CN 201822018363U CN 209151857 U CN209151857 U CN 2091518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assembly type
type delivery
end portion
delivery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183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浩
杨洵
杨子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20183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518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518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518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输送系统及其组装式输送管,所述输送系统,适用于将流体输送至环境,所述输送系统包含供应单元、多条输出管路,以及输送单元。所述供应单元适用于供应用于输送至所述环境的流体。所述输出管路位于所述环境内,每一输出管路包括多个组装式输送管,以及多个渗透管,所述输出管路的每一组装式输送管的公端部穿设卡固于相邻的组装式输送管的母端部,每一渗透管上形成有多个渗透孔,每一渗透管具有位于相反端的两个连接端部,所述连接端部分别组装连接于所述输出管路的相邻的两个组装式输送管的连接管体。所述输送单元连接于所述供应单元与所述输出管路之间。

Description

输送系统及其组装式输送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组装式输送管的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用于以水灌溉一土壤的灌溉系统,所述灌溉系统具有一蓄水池、一埋设于所述土壤内的输出单元,以及一连通于所述蓄水池与所述输出单元之间的输送管路,所述输出单元具有多条彼此间隔地并排的分流管,在埋设所述分流管过程中,是将多条塑胶管件切割成适当尺寸后,以粘着剂将多个套管固定连接于所述切割后的塑胶管件之间,以构成所述分流管,然而在上述埋设过程中,塑胶管件切割时所产生的塑胶细屑与粘着剂容易污染所述土壤,进而影响到所述土壤后续所耕种的作物。
再者,上述套管具有一朝上设置的连接管部而使整体概呈倒T字形,所述输出单元还具有多条管壁上形成有孔隙的渗透管,每一渗透管是呈拱型地连接于两分流管的相邻的连接管部之间,以使所述输出单元内的水可以通过压力而自所述渗透管的孔隙渗透至所述土壤。然而,由于所述分流管之间埋设时其埋设高度可能不一致,使所述分流管内的水压不相同,而导致两端分别连接于高度不同的分流管的渗透管在渗出的水量上产生两端不均匀的状况。也就是说,所述渗透管较低的一端水压较高,渗出量较大,所述渗透管较低的一端水压较低,渗出量较小或无法渗出,如此一来将产生所述土壤灌溉程度不均的问题。并且由于上述套管在设置时需使其连接管部朝向上方,但是在所述粘着剂干燥前并无法将套管与切割后的塑胶管件完全固定,因此所述套管容易在所述粘着剂干燥固定前发生倾斜或倾倒的状况,增加施工作业上的难度。除此之外,当长期使用后,所述分流管的套管或切割后的塑胶管件可能因管路淤塞而有部分需进行更换时,必须更换整条分流管,十分不方便。
另外,现有一种土壤杀菌方法,用于针对一土壤进行杀菌,所述方法是先以一铁罩罩设于所述土壤上,再以一连通于所述铁罩的内部空间的蒸汽供应装置提供蒸汽至位于所述铁罩与所述土壤之间的所述内部空间,以使蒸汽能够自土壤上方扩散至土壤内部,以通过蒸汽的温度对土壤进行杀菌作业。然而,此种方式一般最多仅能使蒸汽深入土壤表面以下约十公分处,而使杀菌效果因此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其中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改善背景技术中至少一缺点的组装式输送管,以及具有所述组装式输送管的输送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式输送管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包括主管体、至少一连接管体,以及支撑单元,所述主管体沿长度方向延伸且具有在所述长度方向的相反端上的公端部以及母端部,所述公端部的外径与所述母端部的内径相对应,所述连接管体与所述主管体相连通地形成于所述主管体,且所述连接管体是自所述主管体的顶部沿着高度方向向上延伸而成,所述支撑单元沿着宽度方向延伸地形成于所述主管体的底部,所述支撑单元具有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主管体的底部侧缘齐平的支撑面。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支撑单元具有两个各自具有所述支撑面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是沿所述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地形成于所述主管体。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每一支撑结构具有两个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列的支撑凸肋,所述支撑凸肋呈板状且板面方向朝向所述长度方向,每一支撑凸肋具有与所述主管体的底部侧缘齐平的所述支撑面。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组装式输送管包括两个连接管体,所述连接管体沿所述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地形成于所述主管体的所述母端部的顶部。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支撑单元是形成于所述主管体的母端部,且所述支撑单元的支撑面与所述母端部的底部侧缘齐平。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公端部的外侧面环绕地形成有至少一个环形凹槽,所述组装式输送管还包括至少一设于所述环形凹槽且具有弹性的弹性环形件,且所述弹性环形件突伸出所述公端部的外侧面。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母端部的内侧面邻靠末缘处形成有定位卡槽,所述公端部的外侧面的相应位置形成有与所述定位卡槽对应配合的定位凸块。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母端部的外侧面与所述定位卡槽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指示图案。
本实用新型的输送系统在一些实施态样中,适用于将流体输送至环境,所述输送系统包含供应单元、多条输出管路,以及输送单元。所述供应单元适用于供应用于输送至所述环境的流体。所述输出管路位于所述环境内,每一输出管路包括多个如上述的组装式输送管,以及多个渗透管,所述输出管路的每一组装式输送管的公端部穿设卡固于相邻的组装式输送管的母端部,每一渗透管上形成有多个渗透孔,每一渗透管具有位于相反端的两个连接端部,所述连接端部分别组装连接于所述输出管路的相邻的两个组装式输送管的连接管体。所述输送单元连接于所述供应单元与所述输出管路之间,以输送所述流体至所述输出管路。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流体包括灌溉液体,所述供应单元包括用于提供所述灌溉液体至所述输出管路的供液装置。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环境为土壤,所述灌溉液体中含有多种增加所述土壤的土壤肥力的微生物。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流体包括蒸汽,所述供应单元包括用于提供所述蒸汽至所述输出管路的蒸汽供应装置。
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蒸汽的温度范围在摄氏60至80度之间。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功效:通过所述组装式输送管的公端部与母端部的对应配合,使所述组装式输送管能够头尾相接地快速组装,避免切割与粘接所产生的物质污染土壤,并且使以所述组装式输送管与所述渗透管组装而成的所述输出管路能够局部地进行拆装与更换。另外,通过所述组装式输送管的支撑单元,避免所述组装式输送管在埋设过程中倾倒,以利于所述输出管路的埋设作业。此外,通过所述连接管体两端分别组装连接于同一条输出管路的相邻的两个组装式输送管,以使所述连接管体两端的流体压力一致,避免所述连接管体两端渗出的流体流量不均匀。再者,通过所述输送系统的蒸汽供应装置提供蒸汽至所述输出管路,能使所述蒸汽通过渗透管直接渗透至土壤内部,以对土壤进行杀菌。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之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输送系统的一实施例的一示意图;
图2是所述实施例的一局部立体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输出管路与输送单元的局部;
图3是图1的一局部示意图;
图4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所述实施例之输出管路的组合式输送管;
图5是图4以另一视角观看的一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4的一后视示意图;
图7是以所述实施例执行的一灌溉方法的一流程方块图;以及
图8是以所述实施例执行的一土壤杀菌方法的一流程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输送系统的一实施例,适用于将流体输送至一环境,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境为土壤,本实施例是应用于栽培种植于所述土壤的作物,更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中是应用于一温室4以栽培作物。所述温室4包含一机房41、一邻近所述机房41且围绕界定一栽培区421的透光帷幕结构42,以及多条位于所述栽培区421且由所述土壤所堆叠的长条型土畦43,所述长条型土畦 43沿一长度方向D1延伸且彼此相间隔地排列,且用于栽培作物。所述输送系统部分设于所述机房41内,部分设于所述栽培区421内。所述输送系统包含一供应单元1、多条输出管路2、以及一输送单元3。
所述供应单元1适用于供应用于输送至所述土壤的流体,所述供应单元1包括一供液装置11,以及一蒸汽供应装置12。所述供液装置11用于提供一灌溉液体至所述输出管路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灌溉液体为水,所述供液装置11具有一蓄水池111、一营养液池112、一连通于蓄水池111与所述营养液池112之间的连通管路113,以及一设于所述连通管路113的调节阀114。所述蓄水池111设置于所述机房41的顶部,以使所述蓄水池111内的水具有足够的位能,以提供水于灌溉时所需的动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池111的设置高度约为距离地面2米,但不以此为限制。其设置高度可依照所需灌溉的土地面积以及水量等因素而作调整。另外。所述供液装置11还具有一设于所述蓄水池111顶部的透明盖板115,以避免杂质进入所述蓄水池111且使阳光能够穿透所述透明盖板115以照射所述蓄水池 111内的水。所述营养液池112设置于所述机房41的顶部邻近于所述蓄水池111处且设置高度高于所述蓄水池111,所述营养液池112内装有一营养液,所述营养液含有帮助植物生长的非金属元素(例如氮、磷、钾等)、金属元素(例如钙、镁、铁等),以及多种增加所述土壤的土壤肥力的微生物。所述连通管路113用于通过所述营养液池112与所述蓄水池111的高度差将所述营养液输送至所述蓄水池111,所述调节阀114用于控制流入所述蓄水池111的所述营养液的流量,以使提供至所述输出管路2的水中含有多种增加所述土壤的土壤肥力的微生物以及帮助植物生长的元素。所述蒸汽供应装置12设置于所述机房41内的底部处,且用于提供一蒸汽至所述输出管路2,所述蒸汽的温度范围在摄氏60至80度之间。
配合参阅图3至图6,所述输出管路2分别沿所述长度方向D1 延伸地埋设于所述长条型土畦43中,每一输出管路2包括多个组装式输送管21、多个渗透管22、两个封闭件23,以及一泄流阀件24,且所述组装式输送管21依序头尾相连接以构成位于两相反端的一进流端25以及一出流端26。每一组装式输送管21包括一主管体211、两个连接管体212、一支撑单元213,以及两个弹性环形件214。所述主管体211沿所述长度方向D1延伸且具有在所述长度方向D1的相反端上的一公端部211a以及一母端部211b,所述公端部211a的外径与所述母端部211b的内径相对应,所述输出管路2的每一组装式输送管21的公端部211a穿设卡固于相邻的组装式输送管21的母端部 211b,且所述公端部211a的外侧面环绕地形成有两个分别供所述弹性环形件214设置的环形凹槽211c,所述弹性环形件214具有弹性且突伸出所述公端部211a的外侧面,以使所述组装式输送管21的公端部211a穿设卡固于另一组装式输送管21的母端部211b时,所述公端部211a与所述母端部211b之间的间隙能够被受到所述母端部211b 挤压的所述弹性环形件214所密封,以使所述组装式输送管21之间达到气密及液密的需求。通过所述组装式输送管21的公端部211a与母端部211b的对应配合,使所述组装式输送管21能够头尾相接地快速组装,避免以往制作所述输出管路2时,切割与粘接所产生的物质污染土壤,并且使以所述组装式输送管21组装而成的所述输出管路2 能够于后续局部地进行拆装与更换。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管体211的所述母端部211b的管壁厚度大于所述主管体211其他部分的管壁厚度,另外,所述主管体211的内壁面呈光滑状,借此能够避免微生物堆积于所述主管体211的内壁面而阻塞所述主管体 211。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母端部211b的内侧面邻靠末缘处形成有一定位卡槽211d,所述母端部211b的外侧面与所述定位卡槽 211d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呈箭头状的指示图案211e,所述公端部211a的外侧面的相应位置形成有一与所述定位卡槽211d对应配合的定位凸块211f。每一组装式输送管21的公端部211a穿设固定于另一组装式输送管21的母端部211b时,所述公端部211a上的定位凸块211f是对应卡合于所述母端部211b的定位卡槽211d,通过所述定位卡槽211d与所述定位凸块211f的对应配合关系能够防止所述组装式输送管21在组装时的径向方向歪斜,且通过所述指示图案211e能够清楚地得知位于所述母端部211b的内侧面的定位卡槽211d的位置,以增加所述组装式输送管21在组装上的便利性。
所述连接管体212与所述主管体211相连通地形成于所述主管体 211,且所述连接管体212是自所述主管体的所述母端部211b的顶部沿着一高度方向D2向上延伸而成,且所述连接管体212是沿所述长度方向D1间隔地排列,并且每一连接管体212的外表面是呈锯齿状。所述支撑单元213沿着一宽度方向D3延伸地形成于所述主管体211 的母端部211b的底部,所述支撑单元213具有两个沿所述长度方向 D1间隔排列地形成于所述主管体211的支撑结构213a,每一支撑结构213a具有两个沿所述宽度方向D3排列的支撑凸肋213b,所述支撑凸肋213b呈板状且板面方向朝向所述长度方向D1,每一支撑凸肋213b具有一与所述主管体211的母端部211b的底部侧缘齐平的支撑面213c。通过所述支撑凸肋213b的所述支撑面213c提供的支撑力,能使所述组装式输送管21在埋设于所述长条型土畦43的过程中不易倾倒,并维持所述连接管体212朝向上方,以利于所述输出管路2的埋设作业。
每一渗透管22上形成有多个渗透孔221,每一渗透管22具有位于相反端的两个连接端部222,所述连接端部222分别组装连接于所述输出管路2的相邻的两个组装式输送管21的两个相邻的连接管体 212。通过所述连接管体212两端分别组装连接于同一条输出管路2 的相邻的两个组装式输送管21,由于所述的同一条输出管路2的两个相邻的组装式输送管21大致高度相同且互相连通,以使所述连接管体212两端的流体压力一致,进而避免所述连接管体212两端渗出的流体流量不均匀。所述封闭件23盖设于所述组装式输送管21的未与渗透管22组装的连接管体212,以防止流体通过所述连接管体212 直接外泄。此外,通过外表面呈锯齿状的连接管体212,能加强渗透管22、封闭件23与连接管体212彼此之间的固持力。每一输出管路 2的泄流阀件24设于所述出流端26,且设置于位于所述出流端26的组装式输送管21的母端部211b,所述泄流阀件24可被控制地于一使所述出流端26封闭的关闭状态与一使所述出流端26开放的开启状态之间转换。当所述输出管路2需要清洗时,可将所述泄流阀件24转为开启状态,使流体自所述进流端25进入并且自所述出流端26流出,借此以清洗所述输出管路2。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输送系统应用的环境不限于土壤中,所述输送系统还可应用于地面上或是水中,当应用于不同环境下,所述渗透管22的渗透孔221的大小需作不同的调整,例如当应用于地面上时,所述渗透管22的渗透孔221的大小需小于应用于如本实施中埋设于地下的输送系统的渗透管22的渗透孔221的大小,而当应用于水面下时,所述渗透管22的渗透孔221的大小则需再进一步地缩小。换句话说,所述输出管路2的组装式输送管21与渗透管22不仅能应用于如本实施例的农业范畴,其应用亦可扩及于生技资材、环保、养殖等领域,不以本实施例作为限制。
所述输送单元3连接于所述供应单元1与所述输出管路2之间,以输送前述的水(灌溉液体)或蒸汽至所述输出管路2。所述输送单元3 包括一连通于所述蓄水池111与所述输出管路2的进流端25的第一管段31、一连通于所述蒸汽供应装置12与所述第一管段31之间的第二管段32、一设置于所述第一管段31且介于所述蓄水池111与所述第一管段31与所述第二管段32的连接处的灌溉控制阀33、一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32的蒸汽控制阀34,以及多个设置于所述第一管段31 的邻靠所述输出管路2的多个末端处且分别对应于所述输出管路2的进流端25的分流控制阀35。所述灌溉控制阀33能被操作地控制所述蓄水池111的水是否经由所述输送单元3流向所述输出管路2,所述蒸汽控制阀34能被操作地控制所述蒸汽供应装置12的提供的蒸汽是否经由所述输送单元3流向所述输出管路2,另外,关闭分流控制阀 35即可停止通过所述输送单元3输出流体至对应的输出管路2。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应单元1还包括一连通于所述第一管段31的顶部的进气管13,所述进气管13具有一位于顶部且高于所述蓄水池 111内的可储存最高水面的进气口131,以防止所述蓄水池111的水自所述进气口131流出。通过所述进气口131以使外界空气能够因为所述第一管段31的水流所造成的压降而被吸入至所述第一管段31,以提高所述第一管段31内流动的水的含氧量。
参阅图1与图7,本实施例的一种以上述输送系统所执行的灌溉方法的步骤说明如下。
步骤S11,使所述供应单元1提供的一流体经由所述输送单元3 输送至所述输出管路2。在本实施例中,执行本步骤S11时,是开启所述灌溉控制阀33且关闭所述蒸汽控制阀34,以使所述蓄水池111 的水通过重力向下流动,并且经由所述第一管段31流向所述输出管路2,以使水充满所述输出管路2的组装式输送管21与渗透管22。
步骤S12,使所述输出管路2内的所述流体的压力大于所述土壤内的压力,以使所述流体自所述输出管路2的渗透管22的渗透孔221 渗透至所述土壤内。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重力使内部充满水的所述输出管路2的水压大于所述长条型土畦43的土壤的压力,以使水自所述渗透管22的渗透孔221向外渗出,以使水被长条型土畦43的土壤所吸收,进而达成灌溉目的。可以推知的是,所述流体在另一变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气体,不以此为限制。
参阅图1与图8,本实施例的一种以上述输送系统所执行的土壤杀菌方法的步骤说明如下。
步骤S21,所述供应单元1提供一蒸汽,所述蒸汽的温度范围于摄氏60至80度之间,所述蒸汽经由所述输送单元3输送至所述输出管路2。在本实施例中,执行本步骤S21时,是开启蒸汽控制阀34 且关闭所述灌溉控制阀33,以使所述蒸汽供应装置12的提供的所述蒸汽经由所述第二管段32与所述第一管段31邻靠所述输出管路2的部分流向所述输出管路2,以使所述蒸汽充满所述输出管路2的组装式输送管21与渗透管22。
步骤S22,使所述输出管路2内的所述蒸汽的压力大于所述土壤内的压力,以使所述蒸汽自所述输出管路2的渗透管22的渗透孔221 渗透至所述土壤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汽充满所述输出管路2后,所述输出管路2内的所述蒸汽的压力逐渐增大,以使所述输出管路2 内的所述蒸汽的压力大于所述长条型土畦43的土壤的压力,进而使所述蒸汽自所述渗透管22的渗透孔221向外渗出并使蒸汽被长条型土畦43的土壤所吸收,以通过蒸汽的温度消灭土壤中不利于作物生长的细菌、病毒,以及害虫,进而达成杀菌目的。并且,通过此种使蒸汽通过渗透管22直接渗透至土壤内部的方式,能改善以往使蒸汽自土壤表面渗入土壤的方式中,所产生蒸汽到达土壤内部的深度不足而使杀菌效果不佳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组装式输送管21的公端部211a 与母端部211b的对应配合,使所述组装式输送管21能够头尾相接地快速组装,避免切割与粘接所产生的物质污染土壤,并且使以所述组装式输送管21与所述渗透管22组装而成的所述输出管路2能够局部地进行拆装与更换。另外,通过所述组装式输送管21的支撑单元213,避免所述组装式输送管21在埋设过程中倾倒,以利于所述输出管路2 的埋设作业。此外,通过所述连接管体212两端分别组装连接于同一条输出管路2的相邻的两个组装式输送管21,以使所述连接管体212 两端的流体压力一致,避免所述连接管体212两端渗出的流体流量不均匀。再者,通过所述输送系统的蒸汽供应装置12提供蒸汽至所述输出管路2,能使所述蒸汽通过渗透管22直接渗透至土壤内部,以对土壤进行杀菌。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组装式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式输送管包括主管体、至少一连接管体,以及支撑单元,所述主管体沿长度方向延伸且具有在所述长度方向的相反端上的公端部以及母端部,所述公端部的外径与所述母端部的内径相对应,所述连接管体与所述主管体相连通地形成于所述主管体,且所述连接管体是自所述主管体的顶部沿着高度方向向上延伸而成,所述支撑单元沿着宽度方向延伸地形成于所述主管体的底部,所述支撑单元具有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主管体的底部侧缘齐平的支撑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具有两个各自具有所述支撑面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是沿所述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地形成于所述主管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式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每一支撑结构具有两个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列的支撑凸肋,所述支撑凸肋呈板状且板面方向朝向所述长度方向,每一支撑凸肋具有与所述主管体的底部侧缘齐平的所述支撑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式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式输送管包括两个连接管体,所述连接管体沿所述长度方向间隔排列地形成于所述主管体的所述母端部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组装式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是形成于所述主管体的母端部,且所述支撑单元的支撑面与所述母端部的底部侧缘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组装式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部的外侧面环绕地形成有至少一个环形凹槽,所述组装式输送管还包括至少一设于所述环形凹槽且具有弹性的弹性环形件,且所述弹性环形件突伸出所述公端部的外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组装式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部的内侧面邻靠末缘处形成有定位卡槽,所述公端部的外侧面的相应位置形成有与所述定位卡槽对应配合的定位凸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装式输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部的外侧面与所述定位卡槽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指示图案。
9.一种输送系统,适用于将流体输送至环境;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包含:
供应单元,适用于供应用于输送至所述环境的流体;
多条输出管路,位于所述环境内每一输出管路包括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组装式输送管,以及多个渗透管,所述输出管路的每一组装式输送管的公端部穿设卡固于相邻的组装式输送管的母端部,每一渗透管上形成有多个渗透孔,每一渗透管具有位于相反端的两个连接端部,所述连接端部分别组装连接于所述输出管路的相邻的两个组装式输送管的连接管体;以及
输送单元,连接于所述供应单元与所述输出管路之间,以输送所述流体至所述输出管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包括灌溉液体,所述供应单元包括用于提供所述灌溉液体至所述输出管路的供液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为土壤,所述灌溉液体中含有多种增加所述土壤的土壤肥力的微生物。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包括蒸汽,所述供应单元包括用于提供所述蒸汽至所述输出管路的蒸汽供应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的温度范围在摄氏60至80度之间。
CN201822018363.4U 2018-11-27 2018-11-27 输送系统及其组装式输送管 Active CN2091518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18363.4U CN209151857U (zh) 2018-11-27 2018-11-27 输送系统及其组装式输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18363.4U CN209151857U (zh) 2018-11-27 2018-11-27 输送系统及其组装式输送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51857U true CN209151857U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41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18363.4U Active CN209151857U (zh) 2018-11-27 2018-11-27 输送系统及其组装式输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518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3530A (zh) * 2018-11-27 2020-06-02 杨浩 土壤杀菌方法、灌溉方法及其输送系统与组装式输送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3530A (zh) * 2018-11-27 2020-06-02 杨浩 土壤杀菌方法、灌溉方法及其输送系统与组装式输送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81437B2 (en) Irrig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moting deep root growth of a plant
CN105684858A (zh) 一种立体式植物栽培系统
CN109601336A (zh) 节能环保立体式地下渗灌器
CN209151857U (zh) 输送系统及其组装式输送管
US20150373934A1 (en) Irrig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moting deep root growth of a plant
TWM577232U (zh) Assembled conveying pipe, conveying system having the assembled conveying pipe
TWI672991B (zh) 組裝式輸送管、具有該組裝式輸送管的輸送系統以及灌溉方法與土壤殺菌方法
CN112655347B (zh) 一种土培植物根系生长环境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4811347U (zh) 一种市政园林用灌溉装置的输出装置
CN204146126U (zh) 一种农用灌溉装置
CN209527400U (zh) 节能环保立体式地下渗灌器
CN111213530A (zh) 土壤杀菌方法、灌溉方法及其输送系统与组装式输送管
CN207201631U (zh) 一种立体式铁皮石斛栽培装置
CN101785418A (zh) 植物栽培浇水装置
TWM484905U (zh) 負壓式自動進氣地下灌漑裝置
CN210827688U (zh) 一种用于山林的抽水蓄水系统
CN211267855U (zh) 一种幼苗灌溉培育设备
CN213246144U (zh) 一种植物灌溉的管道系统
CN214126191U (zh) 一种园林植物养护装置
CN203912771U (zh) 田园浇灌系统
CN209995061U (zh) 一种水稻生长智能节水控制装置
KR102371765B1 (ko) 식물 포트의 적층 설치 구조체의 무한궤도 체인 구동 방식의 자동 식물 재배 장치
CN218999109U (zh) 一种灌溉林带渗水管
TWI705757B (zh) 垂直地下灌溉系統
CN217407336U (zh) 一种水培植物栽培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