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50297U - 一种双极化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极化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50297U
CN209150297U CN201920017361.5U CN201920017361U CN209150297U CN 209150297 U CN209150297 U CN 209150297U CN 201920017361 U CN201920017361 U CN 201920017361U CN 209150297 U CN209150297 U CN 2091502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
branch
slot
dual polarized
polarized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1736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康平
林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l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l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l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lo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1736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502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502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502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极化天线,包括底座、馈电组件和四个的折合振子,所述折合振子上设有缝隙天线单元,所述缝隙天线单元的形状为T形,所述缝隙天线单元包括辐射分支和馈电分支,所述馈电分支的一端与所述辐射分支的中部连通,相邻两个的所述缝隙天线单元的馈电分支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馈电分支包括第一馈电缝隙和第二馈电缝隙,所述第一馈电缝隙的宽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馈电缝隙的宽度值;所述馈电组件靠近所述馈电分支远离辐射分支的一端设置,所述馈电组件包括第一馈电件和第二馈电件,所述第一馈电件垂直于所述第二馈电件设置。所述双极化天线可形成±45°极化,且辐射性能好。

Description

一种双极化天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极化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基站天线的指标要求越来越高,天线朝小型化、集成化、宽带化、低成本化和通用化方向已成为趋势。尤其在站址资源有限和多制式共存的情况下,1695~2690MHz超宽频天线(相对带宽45.4%)显得尤为重要,备受运营商的关注。
基站天线的电性能主要取决于辐射单元的性能,如辐射单元的增益、半功率波束宽度、前后比、交叉极化比、阻抗特性以及隔离度等。目前基站天线高频辐射单元通常采用半波振子,但是半波振子增益和效率相对较低。由于半波振子为开路辐射形式,辐射电流在巴伦的抑制下也不能完全实现平衡馈电,存在前后比和交叉极化比偏差等缺陷。因此,需要改变基本的辐射形式来改善其辐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极化天线,其辐射性能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极化天线,包括底座、馈电组件和四个的折合振子,所述折合振子和馈电组件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折合振子上设有缝隙天线单元,所述缝隙天线单元的形状为T形,所述缝隙天线单元包括辐射分支和馈电分支,所述馈电分支的一端与所述辐射分支的中部连通,相邻两个的所述缝隙天线单元的馈电分支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馈电分支包括第一馈电缝隙和第二馈电缝隙,所述第一馈电缝隙的宽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馈电缝隙的宽度值;所述馈电组件靠近所述馈电分支远离辐射分支的一端设置,所述馈电组件包括第一馈电件和第二馈电件,所述第一馈电件垂直于所述第二馈电件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辐射分支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辐射缝隙、第二辐射缝隙和第三辐射缝隙,所述第一辐射缝隙和第三辐射缝隙相对于所述第二辐射缝隙对称设置,所述馈电分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辐射缝隙的中部连通,所述第一辐射缝隙远离第二辐射缝隙的一端向靠近所述馈电分支的一侧弯折设置,且所述第一辐射缝隙与第二辐射缝隙之间的夹角为120~140°。
进一步的,相对设置的两个缝隙天线单元的第二辐射缝隙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双极化天线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的0.5~0.6倍。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的所述折合振子之间设有多边形的孔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馈电缝隙靠近所述辐射分支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折合振子上还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且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均位于所述折合振子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双极化天线一体压铸成型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邻两个的缝隙天线单元的馈电分支的中心线的夹角为90°,相互正交的一组折合振子叠加辐射形成±45°极化;馈电分支由两种不同宽度的馈电缝隙组成,便于调整馈电传输路径,有利于调节输入阻抗。本实用新型的双极化天线,其辐射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极化天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极化天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极化天线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极化天线的仰视图。
标号说明:
1、底座;2、馈电组件;21、第一馈电件;22、第二馈电件;3、折合振子;31、第一馈电缝隙;32、第二馈电缝隙;33、第一辐射缝隙;34、第二辐射缝隙;35、第三辐射缝隙;36、第一凸台;37、第二凸台;4、孔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相邻两个的缝隙天线单元的馈电分支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馈电分支包括宽度值不同的第一馈电缝隙和第二馈电缝隙,可形成±45°极化,辐射性能好。
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双极化天线,包括底座1、馈电组件2和四个的折合振子3,所述折合振子3和馈电组件2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折合振子3上设有缝隙天线单元,所述缝隙天线单元的形状为T形,所述缝隙天线单元包括辐射分支和馈电分支,所述馈电分支的一端与所述辐射分支的中部连通,相邻两个的所述缝隙天线单元的馈电分支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馈电分支包括第一馈电缝隙31和第二馈电缝隙32,所述第一馈电缝隙31的宽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馈电缝隙32的宽度值;所述馈电组件2靠近所述馈电分支远离辐射分支的一端设置,所述馈电组件2包括第一馈电件21和第二馈电件22,所述第一馈电件21垂直于所述第二馈电件22设置。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相邻两个的缝隙天线单元的馈电分支的中心线的夹角为90°,相互正交的一组折合振子叠加辐射形成±45°极化;馈电分支由两种不同宽度的馈电缝隙组成,便于调整馈电传输路径,有利于调节输入阻抗。本实用新型的双极化天线,其辐射性能好。
进一步的,所述辐射分支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辐射缝隙33、第二辐射缝隙34和第三辐射缝隙35,所述第一辐射缝隙33和第三辐射缝隙35相对于所述第二辐射缝隙34对称设置,所述馈电分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辐射缝隙34的中部连通,所述第一辐射缝隙33远离第二辐射缝隙34的一端向靠近所述馈电分支的一侧弯折设置,且所述第一辐射缝隙33与第二辐射缝隙34之间的夹角为120~140°。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幅射缝隙与馈电分支相互垂直设置,第一辐射缝隙和第三辐射缝隙远离第二辐射缝隙的一端向靠近所述馈电分支的一侧弯折设置,有利于延长电流路径且减小折合振子的体积,通过改变夹角大小和缝隙宽度可以实现不同的天线性能。
进一步的,相对设置的两个缝隙天线单元的第二辐射缝隙34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双极化天线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的0.5~0.6倍。
由上述描述可知,相对设置的两个缝隙天线单元的第二辐射缝隙相互平行,其距离可以根据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相邻两个的所述折合振子3之间设有多边形的孔结构4。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多边形的孔结构可以增加电流路径,增加带宽,且可减轻折合振子的重量,孔结构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馈电缝隙31靠近所述辐射分支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折合振子3上还设有第一凸台36和第二凸台37,且所述第一凸台36和第二凸台37均位于所述折合振子3靠近所述底座1的一侧面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折合振子上设置凸台可以延长电流路径,增加带宽。
进一步的,所述双极化天线一体压铸成型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双极化天线一体压铸成型,其一致性好。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双极化天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座1、馈电组件2和四个的折合振子3,所述折合振子3和馈电组件2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双极化天线一体压铸成型设置。相邻两个的所述折合振子3之间设有多边形的孔结构4,孔结构4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所述折合振子3上设有缝隙天线单元,所述缝隙天线单元的形状为T形,所述缝隙天线单元包括辐射分支和馈电分支,所述馈电分支的一端与所述辐射分支的中部连通,馈电分支与辐射分支连通处的夹角为90°,相邻两个的所述缝隙天线单元的馈电分支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馈电分支包括第一馈电缝隙31和第二馈电缝隙32,所述第一馈电缝隙31的宽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馈电缝隙32的宽度值,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馈电缝隙31靠近所述辐射分支设置,第一馈电缝隙31和第二馈电缝隙32的具体宽度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所述辐射分支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辐射缝隙33、第二辐射缝隙34和第三辐射缝隙35,所述第一辐射缝隙33和第三辐射缝隙35相对于所述第二辐射缝隙34对称设置,所述馈电分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辐射缝隙34的中部连通,所述第一辐射缝隙33远离第二辐射缝隙34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辐射缝隙35远离第二辐射缝隙34的一端向靠近所述馈电分支的一侧弯折设置,且所述第一辐射缝隙33与第二辐射缝隙34之间的夹角以及所述第三辐射缝隙35与第二辐射缝隙34之间的夹角均为120~140°。本实施例中,相对设置的两个缝隙天线单元的第二辐射缝隙34相互平行设置,且两个第二幅射缝隙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双极化天线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的0.5~0.6倍。所述馈电组件2靠近所述馈电分支远离辐射分支的一端设置,所述馈电组件2包括第一馈电件21和第二馈电件22,所述第一馈电件21垂直于所述第二馈电件22设置。相邻两个折合振子3之间进行耦合馈电,两个正交的折合振子3叠加辐射形成±45°极化,设置两个馈电件可以减少焊接点,提高无源互调合格率。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折合振子3上还设有第一凸台36和第二凸台37,且所述第一凸台36和第二凸台37均位于所述折合振子3靠近所述底座1的一侧面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极化天线,可形成±45°极化,天线辐射性能好,且一致性好,偏于批量化生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双极化天线,包括底座、馈电组件和四个的折合振子,所述折合振子和馈电组件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折合振子上设有缝隙天线单元,所述缝隙天线单元的形状为T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天线单元包括辐射分支和馈电分支,所述馈电分支的一端与所述辐射分支的中部连通,相邻两个的所述缝隙天线单元的馈电分支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馈电分支包括第一馈电缝隙和第二馈电缝隙,所述第一馈电缝隙的宽度值大于所述第二馈电缝隙的宽度值;所述馈电组件靠近所述馈电分支远离辐射分支的一端设置,所述馈电组件包括第一馈电件和第二馈电件,所述第一馈电件垂直于所述第二馈电件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分支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辐射缝隙、第二辐射缝隙和第三辐射缝隙,所述第一辐射缝隙和第三辐射缝隙相对于所述第二辐射缝隙对称设置,所述馈电分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辐射缝隙的中部连通,所述第一辐射缝隙远离第二辐射缝隙的一端向靠近所述馈电分支的一侧弯折设置,且所述第一辐射缝隙与第二辐射缝隙之间的夹角为120~1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的两个缝隙天线单元的第二辐射缝隙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双极化天线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的0.5~0.6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的所述折合振子之间设有多边形的孔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缝隙靠近所述辐射分支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合振子上还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且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均位于所述折合振子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化天线一体压铸成型设置。
CN201920017361.5U 2019-01-03 2019-01-03 一种双极化天线 Active CN2091502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17361.5U CN209150297U (zh) 2019-01-03 2019-01-03 一种双极化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17361.5U CN209150297U (zh) 2019-01-03 2019-01-03 一种双极化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50297U true CN209150297U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91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17361.5U Active CN209150297U (zh) 2019-01-03 2019-01-03 一种双极化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5029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8003A (zh) * 2019-10-24 2020-02-07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Lte基站天线系统
CN112397883A (zh) * 2020-10-19 2021-02-23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低频组合辐射单元及天线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8003A (zh) * 2019-10-24 2020-02-07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Lte基站天线系统
CN112397883A (zh) * 2020-10-19 2021-02-23 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低频组合辐射单元及天线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280377A1 (en) Broadband Dual-Band Base Station Antenna Array With High Out-Of-Band Isolation
US10819042B2 (en) Broadband low-profile dual-linearly polarized antenna for a OneLTE two-in-one platform
CN106207444B (zh) 双极化高增益及宽带互补天线
CN107069197A (zh) 一种十六分之一波长超低剖面双极化振子单元及基站天线
CN104134856B (zh) 一种双极化宽频天线振子单元以及宽频双极化天线
CN101707292B (zh) 一种宽频双极化天线
CN204029994U (zh) 双极化复合型振子基站天线
CN104882677B (zh) 具有高共模抑制比的差分缝隙mimo天线
CN209119327U (zh) 一种基站的天线振子
CN209150297U (zh) 一种双极化天线
CN206639920U (zh) 电磁偶极子天线
CN109509963B (zh) 一种陷波双极化基站天线
CN104681977A (zh) 一种多频段闭合金属环天线及设备
CN208045699U (zh) 一种宽带多极化重构缝隙天线
CN106207495A (zh) 双极化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CN217934211U (zh) 一种碗状双极化超宽带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EP3454414A1 (en) Broadband low-profile dual-linearly polarized antenna for a onelte two-in-one platform
CN107611570A (zh) 一种基站阵列天线和基站射频设备
CN201430216Y (zh) 一种宽频双极化天线
CN109286075A (zh) 差分馈电的平面倒f型天线
CN104064867B (zh) 多频段辐射单元及移动通信天线
CN107994322A (zh) 超宽频带双极化辐射单元
CN204118242U (zh) 宽带双极化辐射单元及阵列天线
CN207852938U (zh) 天线、辐射单元组件及其加载件
CN207611860U (zh) 一种超宽频带双极化辐射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