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48978U - 全电介质材料的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 - Google Patents

全电介质材料的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48978U
CN209148978U CN201821638646.2U CN201821638646U CN209148978U CN 209148978 U CN209148978 U CN 209148978U CN 201821638646 U CN201821638646 U CN 201821638646U CN 209148978 U CN209148978 U CN 2091489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no
pillar
vortex beams
multichannel
vort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3864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冠海
欧凯
郁菲茏
赵增月
陈金
陈效双
陆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ical Phys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ical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ical Phys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ical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82163864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489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489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489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全电介质材料的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包括衬底、介质纳米柱阵列。这些介质纳米柱按照特定的方式排布在衬底上;本专利通过选择合适的纳米柱周期与纳米柱的尺寸(长﹑宽﹑高),通过引入几何相位,调节纳米柱绕其中心轴的旋转角度,从而实现对透过光束的波前相位进行全相位操控。将透镜和涡旋相位板的功能集成到一块介质纳米柱阵列器件上,实现对涡旋光束的聚焦,在设定的焦平面上产生“甜甜圈式”的能量密度分布。基于全息原理,在一个器件上实现了涡旋光束的多路产生。本专利大大提升了涡旋光产生器件的效率,降低器件的尺寸,提高了器件的可集成性。

Description

全电介质材料的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光束整形及空间光场调控技术,具体指一种全电介质材料的高效率高数值孔径的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容量的爆发式增长对信道传输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涡旋光束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在提高信道传输容量方面存在着令人看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在过去的几年中基于涡旋光束轨道角动量的研究无论是在光子学或者射频通信领域都备受关注。
角动量是电磁波的一种内禀的物理属性,由自旋角动量(SAM)和轨道角动量(OAM)组成。圆偏振光束携带有自旋角动量很早就被理论与实验所证实。 1992年艾伦等发现可用一个方位相位项exp(ilθ)描述由带有的轨道角动量的光子组成的光束,其中l可以取任意整数。轨道角动量来源于相位波前的螺旋性质,螺旋型的相位分布意味着光的线动量有一个方位分量。从此之后,涡旋光束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热点。与自旋角动量相比,轨道角动量对数据传输更有用。其中l是OAM的模数,也称为拓扑电荷数,可以是任意大的整数,θ为波面上坐标的方位角(θ=atan(x/y))。因此在涡旋光束的相位波前中心存在相位奇点,导致涡旋光束在与传播轴垂直的方向具有甜甜圈式的密度轮廓分布。与电磁波的偏振状态只提供有限的通道相比,OAM可以有无限多的彼此正交的本征态(也称为OAM模),从而可以提供更多的信道来增加通信传输容量。
传统的产生涡旋光束的方法有螺旋相位片﹑柱透镜﹑空间光调制器﹑叉形全息光栅等。然而由于这些传统的器件尺寸很大,光路系统复杂,因此很难被集成到光子集成电路中去,大大阻碍了涡旋光束在光子集成电路中的应用。因此,寻找一种易集成的﹑简单快捷的﹑能量分辨率高的涡旋光束产生器件已迫在眉睫。
目前,由周期或非周期亚波长厚度纳米柱阵列组成的二维超构材料(即二维超表面)由于其在对光束的偏振态﹑振幅﹑波前相位灵活有效的调控能力以及现代纳米加工的技术的巨大突破而备受关注。人们已经基于二维超表面调控光束波前的技术制备出了集中涡旋光束产生器件,器件具有10%~45%的产生效率。另外,基于金属纳米孔天线阵列对光束的振幅和相位同时调控,从而达到抑制高次衍射阶,提高涡旋光束的能量分辨率,减小噪声的目的,制备出了多路涡旋光束产生器件,然而由于金属的欧姆损耗及反射辐射损耗比较高,导致涡旋产生器的效率很低(约15%)。因此,基于全电介质材料的极低损耗特性,并将透镜的聚焦功能和涡旋相位片的功能集成到一块器件上,实现对涡旋光束的聚焦,不仅可以得到较高的涡旋光束产生效率,而且极大提高了焦平面上涡旋光束的能量分辨率,几乎没有高阶衍射的噪声干扰。
发明内容
本专利主要针对传统涡旋光产生器件的体积大﹑光路系统复杂﹑难于集成到光子电路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电介质材料的多路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基于全电介质材料的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结构,包括衬底2、介质纳米柱阵列1。在所述的衬底2上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依次生长介质纳米柱阵列2。
所述衬底2的材料为二氧化硅、氮化硅、宝石片、锗或氟化镁。所述介质纳米柱阵列1的材料是二氧化钛、硅、锗、氮化镓或硫化锌。通过选择合适的介质纳米柱周期,纳米柱尺寸。在保证较高的透过率以及偏振转化效率的前提下。调整纳米柱的旋转角度实现对透射光束波前的全相位调控。纳米柱高度范围为500nm~2000nm,周期范围为300nm~1800nm,纳米柱的长和宽的范围均为70nm~1500nm。为了达到对涡旋光束的聚焦以及实现多通道复用功能,依据全息原理和等光程原理,该介质纳米柱阵列必须补偿的相位差Φm(x,y,0)满足:
其中(x,y)是衬底上介质纳米柱的中心坐标,θ是其对应的方位角。j为虚数单位,i代表第i个通道,n代表通道的数目,li代表第i个通道的涡旋光束的拓扑电荷数。(xi,yi,fi)代表第i个通道的波束被聚焦的焦点位置,f为焦距。
纳米柱的旋转角度依据几何相位理论,满足下式:
本专利提供一种基于全电介质材料的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衬底2上,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子束蒸发或磁控溅射方法生长出介质薄膜,形成500nm~2000nm厚度的介质层1;
2)通过电子束光刻、纳米压印或紫外光刻等图形发生的方法在介质薄膜上形成按照上述方程排布的介质纳米柱阵列图案;
3)通过干法刻蚀或湿法刻蚀方法对暴露出来的介质层进行刻蚀,形成介质纳米柱阵列即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可将入射的圆偏振光束转化成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每个通道的涡旋光束携带任意设定的拓扑电荷数,每路涡旋光束被聚焦到设定的焦平面上,透射率达到80%以上。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专利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案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专利一种基于全电介质材料的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中入射光通过介质纳米柱阵列后的透射谱、反射谱、吸收谱;
图3为本专利中入射光通过介质纳米柱阵列后的偏振转化效率﹑透过率;
图4为本专利中入射光通过介质纳米柱阵列后,透射光束的相位改变及透过率与介质纳米柱旋转角度的关系;
附图中标号为:
1为衬底;
2为介质纳米柱阵列。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为本专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4所示,在保证单元器件具有较高的透过率和偏振转换效率的前提下,通过引入几何相位,渐变地调节介质纳米柱绕其中心轴的旋转角度,从而实现对透过光束的波前相位进行0~2π的全相位操控。通过将透镜和一般涡旋相位板的功能集成到一块超表面器件上,实现对涡旋光束的聚焦,在设定的焦平面上产生甜甜圈式的能量密度分布。介质纳米柱阵列1生长在介质衬底2上。如图2为本专利中入射光通过介质纳米柱阵列后的透射谱、反射谱、吸收谱;图3为本专利中入射光通过介质纳米柱阵列后的偏振转化效率﹑透过率;图4为本专利中入射光通过介质纳米柱阵列后,透射光束的相位以及透过率与介质纳米柱旋转角度的关系;
实施例1
见图1,一种基于全电介质材料的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的产生器,包括衬底2、介质纳米柱阵列1。
ZnS纳米柱阵列生长在SiO2衬底上;纳米柱高度为550nm,长度为290nm,宽度70nm,纳米柱周期为320nm;为了达到对涡旋光束的聚焦以及实现多路复用功能,依据全息原理和等光程原理,该介质纳米柱阵列必须补偿的相位差Φm(x,y,0)满足:
其中(x,y)是衬底上介质纳米柱的中心坐标,θ是其对应的方位角,j为虚数单位,i代表第i个通道,n代表通道的数目,li代表第i个通道的涡旋光束的拓扑电荷数。(xi,yi,fi)代表第i个通道的波束被聚焦的焦点位置,f为焦距。作为展示取l1=-1,l2=-2,l3=1,l4=2,l5=0五路涡旋光束,分别对应焦点坐 (0,-30*tan15°,30),(0,30*tan15°,30),(30*tan15°,0,30),(-30*tan15°,0,30),(0,0,0),其中长度单位为微米。
纳米柱的旋转角度依据几何相位理论,满足下式:
本专利提供一种基于全电介质材料的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SiO2衬底上,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子束蒸发或磁控溅射方法生长出介质薄膜,形成550nm厚的ZnS介质层;
2)通过电子束光刻、纳米压印或紫外光刻等图形发生的方法在介质薄膜上形成按照上述方程排布的介质纳米柱阵列图案;
3)通过干法刻蚀或湿法刻蚀方法对暴露出来的介质层进行刻蚀,形成介质纳米柱阵列即多路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
实施例2
见图1,一种基于全电介质材料的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的产生器,包括衬底2、介质纳米柱阵列1。
Si纳米柱阵列生长在SiO2衬底上;Si纳米柱高度为800nm,长度为400nm,宽度120nm,纳米柱周期为500nm;为了达到对涡旋光束的聚焦以及实现多路复用功能,依据全息原理和等光程原理,该介质纳米柱阵列必须补偿的相位差Φm(x,y,0)满足:
其中(x,y)是衬底上介质纳米柱的中心坐标,θ是其对应的方位角。j为虚数单位,i代表第i个通道,n代表通道的数目,li代表第i个通道的涡旋光束的拓扑电荷数。(xi,yi,fi)代表第i个通道的波束被聚焦的焦点位置,f为焦距。作为展示取l1=-1,l2=-2,l3=1,l4=2四路涡旋光束,分别对应焦点坐(0,-30*tan15°,30), (0,30*tan15°,30),(30*tan15°,0,30),(-30*tan15°,0,30),其中长度单位为微米。
纳米柱的旋转角度依据几何相位理论,满足下式:
本专利提供一种基于全电介质材料的多路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SiO2衬底上,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子束蒸发或磁控溅射方法生长出介质薄膜,形成800nm厚的Si介质层;
2)通过电子束光刻、纳米压印或紫外光刻等图形发生的方法在介质薄膜上形成按照上述方程排布的介质纳米柱阵列图案;
3)通过干法刻蚀或湿法刻蚀方法对暴露出来的介质层进行刻蚀,形成介质纳米柱阵列即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
实施例3
见图1,一种基于全电介质材料的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的产生器,包括衬底2、介质纳米柱阵列1。
Si纳米柱阵列生长在MgF2衬底上;Si纳米柱高度为1500nm,长度为400nm,宽度100nm,纳米柱周期为800nm;为了达到对涡旋光束的聚焦以及实现多路复用功能,依据全息原理和等光程原理,该介质纳米柱阵列必须补偿的相位差Φm(x,y,0)满足:
其中(x,y)是衬底上介质纳米柱的中心坐标,θ是其对应的方位角。j为虚数单位,i代表第i个通道,n代表通道的数目,li代表第i个通道的涡旋光束的拓扑电荷数。(xi,yi,fi)代表第i个通道的波束被聚焦的焦点位置,f为焦距。作为展示取l1=-1,l2=-2,l3=1,l4=2四路涡旋光束,分别对应焦点坐(0,-30*tan15°,30), (0,30*tan15°,30),(30*tan15°,0,30),(-30*tan15°,0,30),其中长度单位为微米。
纳米柱的旋转角度依据几何相位理论,满足下式:
本专利提供一种基于全电介质材料的多路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SiO2衬底上,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子束蒸发或磁控溅射方法生长出介质薄膜,形成1500nm厚的Si介质层;
2)通过电子束光刻、纳米压印或紫外光刻等图形发生的方法在介质薄膜上形成按照上述方程排布的介质纳米柱阵列图案;
3)通过干法刻蚀或湿法刻蚀方法对暴露出来的介质层进行刻蚀,形成介质纳米柱阵列即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
实施例4
见图1,一种基于全电介质材料的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的产生器,包括衬底2、介质纳米柱阵列1。
Si纳米柱阵列生长在MgF2衬底上;Si纳米柱高度为2000nm,长度为 1500nm,宽度350nm,纳米柱周期为1800nm;为了达到对涡旋光束的聚焦以及实现多路复用功能,依据全息原理和等光程原理,该介质纳米柱阵列必须补偿的相位差Φm(x,y,0)满足:
其中(x,y)是衬底上介质纳米柱的中心坐标,θ是其对应的方位角。j为虚数单位,i代表第i个通道,n代表通道的数目,li代表第i个通道的涡旋光束的拓扑电荷数。(xi,yi,fi)代表第i个通道的波束被聚焦的焦点位置,f为焦距。作为展示取l1=-1,l2=-2,l3=1,l4=2四路涡旋光束,分别对应焦点坐(0,-30*tan15°,30), (0,30*tan15°,30),(30*tan15°,0,30),(-30*tan15°,0,30),其中长度单位为微米。
纳米柱的旋转角度依据几何相位理论,满足下式:
本专利提供一种基于全电介质材料的多路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MgF2衬底上,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电子束蒸发或磁控溅射方法生长出介质薄膜,形成2000nm厚的Si介质层;
2)通过电子束光刻、纳米压印或紫外光刻等图形发生的方法在介质薄膜上形成按照上述方程排布的介质纳米柱阵列图案;
3)通过干法刻蚀或湿法刻蚀方法对暴露出来的介质层进行刻蚀,形成介质纳米柱阵列即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

Claims (1)

1.一种全电介质材料的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包括衬底(2)、电介质纳米柱阵列(1),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的结构为:在所述的衬底(2)上生长电介质纳米柱阵列(1);
所述衬底(2)的材料是二氧化硅、氮化硅、宝石片、锗或氟化镁;
所述电介质纳米柱阵列(1)的材料是二氧化钛、硅、锗、氮化镓或硫化锌,纳米柱高度为500nm~2000nm,纳米柱的周期,即相邻纳米柱的间距,为300nm~1800nm,纳米柱的长和宽的为70nm~1500nm,纳米柱的旋转为0~π弧度。
CN201821638646.2U 2018-10-10 2018-10-10 全电介质材料的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 Active CN2091489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38646.2U CN209148978U (zh) 2018-10-10 2018-10-10 全电介质材料的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38646.2U CN209148978U (zh) 2018-10-10 2018-10-10 全电介质材料的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48978U true CN209148978U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68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38646.2U Active CN209148978U (zh) 2018-10-10 2018-10-10 全电介质材料的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4897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0870A (zh) * 2018-10-10 2018-12-28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全电介质材料的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及制备方法
CN111293421A (zh) * 2020-02-14 2020-06-1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汇聚功能的偏馈式涡旋波发生器
CN111338090A (zh) * 2020-04-09 2020-06-26 浙江科技学院 基于全介质超表面材料的艾里光束产生器
CN113671612A (zh) * 2021-08-25 2021-11-19 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表面光学元件及设计方法、结构光投影模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0870A (zh) * 2018-10-10 2018-12-28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全电介质材料的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及制备方法
CN111293421A (zh) * 2020-02-14 2020-06-16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汇聚功能的偏馈式涡旋波发生器
CN111338090A (zh) * 2020-04-09 2020-06-26 浙江科技学院 基于全介质超表面材料的艾里光束产生器
CN113671612A (zh) * 2021-08-25 2021-11-19 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表面光学元件及设计方法、结构光投影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48978U (zh) 全电介质材料的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
CN105807598B (zh) 应用于傅里叶彩色全息的硅纳米砖阵列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Naveed et al. Optical spin-symmetry breaking for high-efficiency directional helicity-multiplexed metaholograms
JP2018517925A (ja) 広帯域電磁波の位相調節の方法及び超表面サブ波長構成
Hsiao et al.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of metasurfaces
Wen et al. Geometric metasurfaces for ultrathin optical devices
CN105629364B (zh) 一种波长选择型超表面器件
CN104656170B (zh) 一种宽波段光全吸收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96464B (zh) 一种实现超宽带光吸收的方法以及一种复合微结构
CN108213718B (zh) 一种飞秒激光调控GemSbnTek晶态纳米结构几何形态方法
Larsen et al. The fabr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plasmonic chiral structures by dynamic shadowing growth
CN107121715B (zh) 一种基于耦合米氏共振的超表面完全吸收体及其制备方法
Li et al. Active all-dielectric bifocal metalens assisted by germanium antimony telluride
CN109901251A (zh) 一种基于多层石墨烯的双焦点与长焦深超透镜
CN106990547A (zh) 海豚形元胞圆阵列超表面
CN105629462A (zh) 一种采用超构表面实现中红外频段隐身的方法
WO2023216472A1 (zh) 通过引入附加相位调控变焦超透镜焦距范围的方法
CN114236817A (zh) 一种基于涡旋光束轨道角动量的多焦点超表面的设计方法
CN103376485A (zh) 一种采用镀膜技术制作光栅的方法
CN103132084B (zh) 一种高折射率半导体表面减反钝化复合结构的制备方法
CN111273383B (zh) 一种实现石墨烯对圆偏振光高效率吸收的方法及吸波装置
CN103869386B (zh) 一种利用多缺陷光子晶体微腔产生矢量光束的装置
CN109100870A (zh) 全电介质材料的多通道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及制备方法
Liu et al. Single-sized phase-change metasurfaces for dynamic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and encryption
Deng et al. Metasurface holograph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