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47198U - 暖房仪组件及具有其的暖房仪 - Google Patents

暖房仪组件及具有其的暖房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47198U
CN209147198U CN201821739768.0U CN201821739768U CN209147198U CN 209147198 U CN209147198 U CN 209147198U CN 201821739768 U CN201821739768 U CN 201821739768U CN 209147198 U CN209147198 U CN 2091471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enhouse
greenhouse instrument
devitrified glass
heat sink
pede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397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 Jianjun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7397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471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471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471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暖房仪组件及具有其的暖房仪,所述暖房仪组件包括:微晶玻璃散热板以及电性连接所述微晶玻璃散热板的外接电源;所述微晶玻璃散热板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微晶玻璃层、导电层以及石墨烯层;其中,当所述微晶玻璃散热板通电时,其产生的远红外线的波长范围为8~10um。本实用新型的暖房仪组件及具有其的暖房仪,以辐射方式传热,不需加热空气,并产生特定波长的远红外线,提高暖房仪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暖房仪组件及具有其的暖房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暖房仪组件及具有其的暖房仪。
背景技术
在寒冷潮湿的季节,为了提升用户的感官舒适度,通常在室内增加辅助的制热设备,以提升室内的温度。
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空调、电暖气进行取暖。在实际应用中,电暖气使用随意无污染,采用该种方式进行热传导,其原理为加热空气以提升室内温度,该种方式在加热过程中,会使空气变得异常干燥,且热量不均匀导致舒适度较差;另外,其在断电后温度散失块,导致其并不能被广泛采用。采用空调进行加热,空调室内机在运转中会持续产生噪音,另外其采用向室内吹风的方式进行加热,不仅会使室内空气更加干燥,还可能会使室内扬起尘埃及过敏原,影响室内的空气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暖房仪组件及具有其的暖房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暖房仪组件,包括:微晶玻璃散热板以及电性连接所述微晶玻璃散热板的外接电源;
所述微晶玻璃散热板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微晶玻璃层、导电层以及石墨烯层;
其中,当所述微晶玻璃散热板通电时,其产生的远红外线的波长范围为8~10um。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晶玻璃层的厚度≥4mm。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层为银浆导电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晶玻璃层与所述石墨烯层均为板状,且完全重叠;
所述导电层为长条状,且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微晶玻璃层和所述石墨烯层的边缘位置之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再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暖房仪,包括:如上所述的暖房仪组件,用于支撑所述暖房仪组件的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包括:
底座,分别自底座两侧向上延伸形成且对称设置的侧边框,以及活动连接所述侧边框的顶盖;所述底座、侧边框以及顶盖形成一容置框架,所述微晶玻璃散热板设置于所述容置框架内,所述外接电源部分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暖房仪组件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微晶玻璃散热板,两组微晶玻璃散热板的石墨烯层相对设置且其之间具有一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边框以及所述顶盖至少其中之一上开设有若干对应所述间隙设置的第一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还包括:连接所述底座、侧边框以及顶盖的面板,所述面板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面板,所述面板、底座、侧边框以及顶盖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微晶玻璃散热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其中,所述面板上开设有若干长条状的第二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暖房仪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触控面板;
所述触控面板连接所述电源,以用于开启/关闭所述电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暖房仪组件、及具有其的暖房仪,以辐射方式传热,不需加热空气,并产生特定波长的远红外线,提高暖房仪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暖房仪组件中微晶玻璃散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暖房仪组件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暖房仪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应用于暖房仪的暖房仪组件,所述暖房仪组件10包括:微晶玻璃散热板11以及电性连接所述微晶玻璃散热板11的外接电源;所述微晶玻璃散热板11仅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微晶玻璃层111、导电层113以及石墨烯层115;其中,当所述微晶玻璃散热板11通电时,其产生的远红外线的波长范围为8~10um。
所述微晶玻璃是指在玻璃中加入某些成核物质,通过热处理、光照射,或化学处理等手段,在玻璃内均匀地析出大量的微小晶体,形成致密的微晶相和玻璃相的多相复合体。通过控制微晶的种类数量、尺寸大小等,可以获得透明微晶玻璃、膨胀系数为零的微晶玻璃、表面强化微晶玻璃、不同色彩或可切削微晶玻璃;所述微晶玻璃具有玻璃和陶瓷的双重特性,普通玻璃内部的原子排列是没有规则的,而微晶玻璃是由晶体组成,它的原子排列是有规律的,微晶玻璃的优势在于它的机械强度比普通玻璃大六倍多,热稳定性好,即不会因突然间温差大而炸裂,电绝缘性能好,化学稳定性强,不怕酸碱侵蚀,由于微晶玻璃的原子排列是有规律的,对光的照射有垂直的方向性,故而能使石墨烯所产生的远红外线的照射过程中能充分完成。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微晶玻璃层的厚度≥4mm。
所述导电层为银浆导电层。所述银浆导电层115具有固化温度低,粘接强度极高的特性。
所述石墨烯层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
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导电层113,并在电源接通后,促进微晶玻璃散热板11产生的远红外线的波长范围为8~10um,以使释放的远红外线与人体释放的远红外线重叠,加强温热效应,在提升环境温度的同时,达到健康照护的效果。
相应的,所述导电层113介于微晶玻璃层111与石墨烯层115之间;较佳的,微晶玻璃层111、导电层113以及石墨烯层115的结构及相互叠加的部分均可以具体设定;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微晶玻璃层111与所述石墨烯层115均为板状,且完全重叠;所述导电层113为长条状,且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微晶玻璃层111和所述石墨烯层113的边缘位置之间。例如:导电层113设置为两条,并分别布置在微晶玻璃层111和所述石墨烯层113相对边缘之间,即可以达到导电的目的,亦可以节约资源。
结合图2所示,提供一种如上所述暖房仪组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提供一厚度≥4mm的微晶玻璃;
S2、在所述微晶玻璃片上涂布导电银浆,在125℃~200℃高温下烘烤,使导电银浆附着在微晶玻璃片表面。
温度越高,其成型速度越快,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中,在200℃高温下烘烤,使导电银浆附着在微晶玻璃表面。
S3、在所述微晶玻璃片涂布导电银浆的一面涂布石墨烯浆料,并在180℃~250℃高温下烘烤以形成微晶玻璃散热板;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石墨烯浆料覆盖导电银浆以及至少覆盖部分微晶玻璃片;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中,石墨烯浆料覆盖整个微晶玻璃片;需要说明的是,涂布石墨烯浆料的厚度及面积可根据实际产品所需要通电的功率具体设定,在此不做详细赘述。
S4、对所述微晶玻璃散热板外接电源;其中,当所述外接电源通电时,所述微晶玻璃散热板产生热能而发射远红外线,远红外线的波长范围为8~10um。
本实用新型具体应用中,外接电源开启后产生电流以作用于石墨烯层,石墨烯层产生热能而发射出远红外线,并在微晶玻璃层的配合下使发射出的远红外线对人体起到照护作用。
结合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暖房仪,所述暖房仪应用如上所述的暖房仪组件10。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暖房仪100包括:如上所述的暖房仪组件10,用于支撑所述暖房仪组件的支架,以及用于控制暖房仪组件10中电源开启/关闭的触控面板30。
所述支架包括:底座21,分别自底座21两侧向上延伸形成且对称设置的侧边框23,以及活动连接所述侧边框23的顶盖25;所述底座21、侧边框23以及顶盖25形成一容置框架,所述微晶玻璃散热板10设置于所述容置框架内,所述外接电源部分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还包括:连接所述底座21、侧边框23以及顶盖25的面板27,所述面板27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面板,所述面板27、底座21、侧边框23以及顶盖25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微晶玻璃散热板11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较佳的,所述暖房仪组件10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微晶玻璃散热板11,两组微晶玻璃散热板11的石墨烯层115相对设置且其之间具有一间隙;所述侧边框23以及所述顶盖25至少其中之一上开设有若干对应所述间隙设置的第一通孔291,所述面板27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293。
所述第一通孔291和所述第二通孔293的形状及布置规则均可以具体设定,例如:通孔设置为圆孔、长条孔等形状,多个通孔均匀分布,或分布为直线型、S型、曲线形、多变型等,在此不做详细赘述。通过第一通孔291的设置,可以使容置空间内外的冷暖气流对流,以提升制热效果;面板27的设置,可以起到防护作用,当微晶玻璃散热板的热量过高时,可通过面板27阻隔微晶玻璃散热板,避免用户与其直接接触;在面板27上设置第二通孔,可以避免面板27的设置影响微晶玻璃散热板的制热效果。
较佳的,第一通孔291设置为圆孔状,第二通孔293设置为长条状。
另外,所述支架下方还可以设置滚轮,以利于暖房仪100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暖房仪还可以包括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暖房仪根据用户需求定时开启、关闭,超时自动断电,也可连接wifi等组件,进行自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暖房仪在具体应用中,当外界电源开启后,会产生电流作用于石墨烯,石墨烯层产生热能并发射出远红外线,较佳的,在微晶玻璃层的配合下使发射出的远红外线对人体起到照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暖房仪100在开启后,微晶玻璃散热板11的辐射面积更大,辐射角度可达到160°,使应用其的室内温度提升的更加均匀。
另外,根据维恩定律,人体在均温36℃时,释放的远红外线波长约9.4um;当人体接收波长相近的远红外线时,波长重叠产生共振效应,并在振动运动的过程中释放更多热能,强化人体内部的温热效应。
本实用新型在暖房仪中采用平行设置的双微晶玻璃散热板,产生波长8~10um远红外线,以与人体的波长重叠产生共振效应,进而能引发水分子活性化,提高身体的含氧量,改善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平衡身体的酸碱度,护肤美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暖房仪组件及具有其的暖房仪,以辐射方式传热,不需加热空气,能量效率高,而且空气不会干燥;也未采用出风的方式进行制热,因此不会扬起尘埃及过敏原;具有该暖房仪组件的暖房仪采用发射远红外线的方式进行制热,保证热源不发光,机体不发烫,同时提供高质量的热源。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暖房仪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晶玻璃散热板以及电性连接所述微晶玻璃散热板的外接电源;
所述微晶玻璃散热板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微晶玻璃层、导电层以及石墨烯层;
其中,当所述微晶玻璃散热板通电时,其产生的远红外线的波长范围为8~10u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房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玻璃层的厚度≥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房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为银浆导电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房仪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玻璃层与所述石墨烯层均为板状,且完全重叠;
所述导电层为长条状,且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微晶玻璃层和所述石墨烯层的边缘位置之间。
5.一种暖房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暖房仪组件,用于支撑所述暖房仪组件的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暖房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底座,分别自底座两侧向上延伸形成且对称设置的侧边框,以及活动连接所述侧边框的顶盖;所述底座、侧边框以及顶盖形成一容置框架,所述微晶玻璃散热板设置于所述容置框架内,所述外接电源部分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暖房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暖房仪组件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微晶玻璃散热板,两组微晶玻璃散热板的石墨烯层相对设置且其之间具有一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暖房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边框以及所述顶盖至少其中之一上开设有若干对应所述间隙设置的第一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暖房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连接所述底座、侧边框以及顶盖的面板,所述面板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面板,所述面板、底座、侧边框以及顶盖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微晶玻璃散热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其中,所述面板上开设有若干长条状的第二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暖房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暖房仪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触控面板;
所述触控面板连接所述电源,以用于开启/关闭所述电源。
CN201821739768.0U 2018-10-25 2018-10-25 暖房仪组件及具有其的暖房仪 Active CN2091471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39768.0U CN209147198U (zh) 2018-10-25 2018-10-25 暖房仪组件及具有其的暖房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39768.0U CN209147198U (zh) 2018-10-25 2018-10-25 暖房仪组件及具有其的暖房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47198U true CN209147198U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70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39768.0U Active CN209147198U (zh) 2018-10-25 2018-10-25 暖房仪组件及具有其的暖房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471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37593A (zh) * 2018-10-25 2019-01-18 陆建军 暖房仪组件、其制备方法及具有其的暖房仪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37593A (zh) * 2018-10-25 2019-01-18 陆建军 暖房仪组件、其制备方法及具有其的暖房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37593A (zh) 暖房仪组件、其制备方法及具有其的暖房仪
WO2009079890A1 (fr)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électrique de pièce à cristaux de carbone et rayonnement infrarouge lointain à l'échelle nanométrique
CN209147198U (zh) 暖房仪组件及具有其的暖房仪
CN105078092A (zh) 气道式碳晶卫浴镜
CN208349395U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多功能取暖器
CN208365636U (zh) 一种踢脚线式电暖器
CN109611939A (zh) 墙暖供热装置
CN209856076U (zh) 一种冷暖两用风扇灯
CN108518721A (zh) 一种新型组合式多功能取暖器
CN204629672U (zh) 远红外理疗取暖装饰画
CN108426368A (zh) 取暖器
CN208011844U (zh) 墙暖供热装置
NL2024534B1 (en) A heating panel
CN204513920U (zh) 一种太阳能药材烘干室
CN203880821U (zh) 一种远红外线取暖器
CN204483879U (zh) 盖板、煲盖及电饭煲
CN208059019U (zh) 一种一拖一分区取暖器
CN204133108U (zh) 一种远红外线定向辐射加热器
CN202149526U (zh) 四面排热风电暖炉
CN110906423A (zh) 一种带加湿功能的取暖器
CN2632542Y (zh) 远红外定向辐射电热板
CN201772541U (zh) 安全节能箱式控温取暖器
CN216431879U (zh) 速热顶式取暖器以及取暖系统
CN2649988Y (zh) 一种远红外保温采暖板
CN201043800Y (zh) 取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13

Address after: 215000 Jiayuan, 26 Blocks 103, Shanhe Jiayuan, Zhiying Street, Suzhou New District, Jiangsu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Hebei Hongmao Daily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Lu Jianjun

Address before: 215000 Jiayuan, 26 Blocks 103, Shanhe Jiayuan, Zhiying Street, Suzhou New District,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u Jianj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6

Address after: 215000 103, building 26, shanhejiayuan, Zhiying street, New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u Jianjun

Address before: 215000 103, building 26, shanhejiayuan, Zhiying street, New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u Jianjun

Patentee before: Hebei Hongmao Daily Electrical Applianc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