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37212U - 防压疮体位垫 - Google Patents

防压疮体位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37212U
CN209137212U CN201821163677.7U CN201821163677U CN209137212U CN 209137212 U CN209137212 U CN 209137212U CN 201821163677 U CN201821163677 U CN 201821163677U CN 209137212 U CN209137212 U CN 209137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pressure sore
posture pad
sore prevention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636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彩萍
刘雅慧
李卉青
韩晓彤
李聚霞
赵建琴
夏宁宁
董梅
石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BenQ Hospi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BenQ Hospi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BenQ Hospi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BenQ Hospit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37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3721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压疮体位垫,用于骶骨部的减压,该防压疮体位垫包括:第一充气气囊,该第一充气气囊包括至少一条第一充气管,该第一充气管设有第一充气阀;第二充气气囊,紧贴环绕于该第一充气气囊外侧设置,该第二充气气囊包括至少一条第二充气管,该第二充气管设有第二充气阀;其中,该第一充气管及该第二充气管均与外部气泵连接。该防压疮体位垫能够根据患者体型选择第一充气气囊或第二充气气囊的使用以调节其尺寸大小,避免患者因为体型偏重无法在手术中使用防压疮体位垫导致压疮的形成。通过充气阀控制单元及计时单元在术中对上述两气囊定时充放气,在术中无需取放体位垫,减少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保证了术中的无菌环境。

Description

防压疮体位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压疮体位垫。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手术的发展,手术时间相应延长,外科手术在八小时以上的时有发生,长时间术中处于同一体位使患者皮肤压疮的发生率大大增加。术中压疮发生最主要的因素是压力,且与压力大小及持续时间有关。有文献报道压力持续超过二小时就可能发生不可逆损伤。因此,减少局部长时间受压是预防术中压疮最基本的措施。对于仰卧位手术患者,其术中压疮的好发部位为骶尾部。
目前压疮圈为单独独立体,当患者体重过大时,压疮圈尺码偏小时则会被压坏,仍达不到预防压疮的目的。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防压疮体位垫,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压疮体位垫,其能够在用户体型偏重时对其规格进行调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压疮体位垫,用于骶骨部的减压,该防压疮体位垫包括:
第一充气气囊,该第一充气气囊包括第一充气管,该第一充气管设有第一充气阀;
第二充气气囊,紧贴环绕于该第一充气气囊外侧设置,该第二充气气囊包括第二充气管,该第二充气管设有第二充气阀;
其中,该第一充气管及该第二充气管分别与外部气泵连接。
较佳的,防压疮体位垫还包括:
充气控制单元,电连接于该第一充气阀、该第二充气阀及该外部气泵,用于控制该第一充气阀及该第二充气阀的开闭;
计时单元,电连接于该充气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该第一充气气囊及该第二充气气囊的充气和/或放气的间隔时间。
较佳的,该防压疮体位垫还包括:
至少一条第一放气管,设置于第一充气气囊,该第一放气管设有第一放气阀;
至少一条第二放气管,设置于第二充气气囊,该第二放气管设有第二放气阀。
较佳的,该第一充气阀、该第二充气阀、该第一放气阀及该第二放气阀均为单向电磁阀。
较佳的,该第一充气阀与该第二充气阀为双向电磁阀,以使该第一充气气囊及该第二充气气囊可通过该第一充气阀及该第二充气阀完成充气或放气。
较佳的,该第一充气气囊配置设有第一气压监测装置,该第二充气气囊配置设有第二气压监测装置,用于实时监测该第一充气气囊及该第二充气气囊的充气气压。
较佳的,该第一充气气囊及该第二充气气囊为U型结构。
较佳的,该防压疮体位垫还包括固定带结构,该固定带结构用于将该防压疮体位垫固定于医疗床。
较佳的,该防压疮体位垫与人体接触的一面设有凝胶层。
较佳的,该防压疮体位垫还包括压力传感单元,该压力传感单元电连接于该充气阀控制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防压疮体位垫不但能够根据患者体型选择第一充气气囊或第二充气气囊的使用以调节其尺寸大小,避免患者因为体型偏重无法在手术中使用防压疮体位垫导致压疮的形成。且本申请中的第一充气气囊及第二充气气囊均可通过充气阀控制单元及计时单元在术中对上述气囊定时充放气,在术中无需取放体位垫,减少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保证了术中的无菌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防压疮体位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防压疮体位垫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
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防压疮体位垫10,用于骶骨部的减压,上述防压疮体位垫10包括:第一充气气囊100、紧贴环绕于第一充气气囊100外侧设置的第二充气气囊200。上述第一充气气囊100包括至少一条第一充气管,上述第一充气管设有第一充气阀101;上述第二充气气囊200包括至少一条第二充气管,上述第二充气管设有第二充气阀201;其中,第一充气管及第二充气管均与外部气泵20连接。
上述防压疮体位垫10设有第一充气气囊100及第二充气气囊200,第二充气气囊200设置于第一充气气囊100的外侧,且上述第一充气气囊100与第二充气气囊200固定设置,通过设置两个独立控制气压且呈内外结构的充气气囊,在使用者/患者体重正常或较轻时,仅对上述第一充气气囊100进行充气即可使用,在使用者/患者体重偏重,体型相对宽大时,对上述第二充气气囊200进行充气使用,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当患者体型偏大时导致上述体位垫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充气气囊100及第二充气气囊200呈U型立体结构,以便于贴合人体,使骶骨部悬空以减轻局部所受压力。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充气气囊100及第二充气气囊200以PVC(Polyvinylchloride,聚氯乙烯)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耐压性、回弹性,避免长期使用上述防压疮体位垫10导致气囊变形或无法回弹。
可选地,上述第一充气气囊100及第二充气气囊还可以是圆形结构或其他形状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其在充气时能使人体骶骨部悬空的目的即可。上述第一充气气囊100、第二充气气囊200还可以是橡胶、纤维复合材料、人造皮等材料制成,只要能够保证其在充气状态下具有一定的耐压性及回弹性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充气气囊100设有至少一条第一充气管,充气管与外部气泵20连接以对充气气囊充/放气,上述第二充气气囊200设有至少一条第二充气管,充气管与外部气泵20连接以对充气气囊充/放气。上述第一充气管配置有第一充气阀101,上述第二充气管配置有第二充气阀201。上述第一充气管及第二充气管为PVC材料制成,其具备质量轻、耐压性高的特性。
进一步地,当上述第一充气管及第二充气管为两条及以上时,其对气囊的充/放气的速率更快。
可选地,上述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还可以是橡胶、纤维复合材料、人造皮等材料制成,只要能够保证其质量轻且在充气状态下具有一定的耐压性即可。
请参见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充气阀101及第二充气阀201为电磁双向阀,其电磁双向阀既可实现充气,也可实现放气。
请参见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充气阀101及第二充气阀201为电磁单向阀,仅用于外部气泵20对上述第一、第二充气气囊200进行充气。可以理解的是,当上述第一充气阀101及第二充气阀201均为电磁单向阀时,上述第一充气气囊100与第二充气气囊200则对应设有第一放气管及第二放气管,上述第一放气管设置于第一充气气囊100且配置有第一放气阀102,上述第二放气管设置于第二充气气囊200且配置有第二放气阀202。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放气阀102与上述第二放气阀202电连接于上述充气阀控制单元401,以使充气阀控制单元401对其进行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防压疮体位垫10还包括充气阀控制单元401以对上述第一充气阀101及第二充气阀201进行控制,通过控制第一充气阀101及第二充气阀201两个阀门的开闭以达到控制第一充气气囊100及第二充气气囊200内的充气气压的目的。上述防压疮体位垫10还包括计时单元402,用于控制第一充气气囊100及第二充气气囊200的充、放气的间隔频率。
进一步的,上述计时单元402可以用于设置充气频率、充气的时长、放气时长,如:可以设置每两小时为一个充/放气周期,充、放气时长为五分钟。
具体地,上述充气阀控制单元401为一控制面板,用于控制上述第一充气阀101、第二充气阀201、第一放气阀102及第二放气阀202的开闭,其还能够设置第一充气气囊100及第二充气气囊200内的气压数值、充气频率、充气时长、放气时长等数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充气阀控制单元401对上述第一充气气囊100及第二充气气囊200进行单独控制。上述计时单元402为一计时器,且与上述充气阀控制单元401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充气气囊100配置设有第一气压监测装置110,第二充气气囊200配置设有第二气压监测装置210,用于实时监测第一充气气囊100及第二充气气囊200的充气气压。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气压检测装置及第二气压检测装置电性连接于上述充气阀控制单元401,以使上述充气阀控制单元401接收其气囊内部气压值数据,并根据其气压值数据控制第一充气阀101、第二充气阀201、第一放气阀102及第二放气阀202的开闭。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充气阀控制单元401将上述充气气囊的充气周期设置为两个小时,充、放气时长设置为五分钟。在设置完成后,由上述计时单元402开始计时,当到达充气时间(两个小时)后,上述计时单元402将信号电传至上述充气阀控制单元401,充气阀控制单元401控制上述第一充气阀101或第二充气阀201开启,在预先设置好的充气时长(五分钟)内将上述第一充气气囊100或第二充气气囊200内的气压充到设置好的压力值。控制充、放气时长可减轻患者在充、放气时的不适感,避免因为气囊的气压升高或降低导致患者骶尾部的骤升骤降。在上述第一或第二充气气囊200的气压达到预设气压值后,上述充气阀控制单元401收到电信号并关闭上述第一或第二充气阀201。此时计时单元402根据充/放气周期(两个小时)开始计时。计时结束后,当上述第一、第二充气阀201为电磁双向阀时,开启上述第一充气阀101或第二充气阀201并在预先设置好的放气时间(五分钟)内将第一或第二充气气囊200内的气体排出;当上述第一、第二充气阀201为电磁单向阀时,开启上述第一放气阀102或第二放气阀202并在预先设置好的放气时间(五分钟)内将第一或第二充气气囊200内的气体排出。此时骶骨部受到压力,而在气囊充气时受力的部位得到放松。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充/放气周期(两小时)的条件下重复上述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充气阀控制单元401中可以对其充气气囊的气压数值、充气频率、充气时长、放气时长的数值可按照患者的身体情况、手术持续时间等条件按需多次改变以应对不同的应用场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第一充气气囊100及第二充气气囊200内气压的实时控制,在上述第一充气管设有第一调节阀103,在上述第二充气管设有第二调节阀203,上述第一调节阀103设有第一手动旋钮,上述第二调节阀203设有第二手动旋钮,以便于第一、第二调节阀203通过手动旋钮实时调节上述第一及第二充气气囊200的内部气压。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调节阀103、第一手动旋钮、第二调节阀203以及第二手动旋钮电性连接于上述充气阀控制单元401,以使在手动调节气压时候第一充气阀101及第二充气阀201同步于上述第一调节阀103及第二调节阀203的开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防压疮体位垫10还设有压力传感单元403,上述压力传感单元403电连接于上述充气阀控制单元401,压力传感单元403在上述体位垫受到压力后对其受到的局部压力大小进行监测,并将其信号电传至上述充气阀控制单元401,由充气阀控制单元401判断对第一充气气囊100或是第二充气气囊200进行充气。
进一步地,上述局部压力阈值可以通过上述充气阀控制单元401进行修改,其数值可以是20kg、30kg,或是其他数值,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防压疮体位垫10设有用于固定防压疮体位垫10的固定带结构300,用于将上述防压疮体位垫10固定于医疗床,上述固定带结构300设置于第一充气气囊100及第二充气气囊200U型结构的开口端。
进一步地,上述固定带结构300包括两条医用魔术贴,分别设置于上述防压疮体位垫10的开口端的两处底部。例如,固定带结构300的下表面为魔术贴子面,床单上的对应位置设置魔术贴母面,通过将固定带结构300上的魔术贴子面黏附于床单上的魔术贴母面实现其固定。
可选地,上述固定带结构300也可以是其它材料制成,只要能够实现将上述防压疮体位垫10固定于手术床、护理床等医疗床体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防压疮体位垫10与人体接触的一面设有凝胶层,用于患者能够获得舒适的触感,以及减震抗压。
可选地,上述凝胶层也可以是其他用于减震抗压的材料层,只要能够达到相同的目的即可。也可以在防压疮体位垫的两面均设置该凝胶层,在此不做限制。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防压疮体位垫10不但能够根据患者体型选择第一充气气囊100或第二充气气囊200的使用以调节其尺寸大小,避免患者因为体型偏重无法在手术中使用防压疮体位垫10导致压疮的形成。且本申请中的第一充气气囊100及第二充气气囊200均可通过充气阀控制单元401及计时单元402在术中对上述气囊定时充放气,在术中无需取放体位垫,减少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保证了术中的无菌环境。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压疮体位垫,用于骶骨部的减压,其特征在于,该防压疮体位垫包括:
第一充气气囊,该第一充气气囊包括第一充气管,该第一充气管设有第一充气阀;
第二充气气囊,紧贴环绕于该第一充气气囊外侧设置,该第二充气气囊包括第二充气管,该第二充气管设有第二充气阀;
其中,该第一充气管及该第二充气管分别与外部气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疮体位垫,其特征在于,该防压疮体位垫还包括:
充气控制单元,电连接于该第一充气阀、该第二充气阀及该外部气泵,用于控制该第一充气阀及该第二充气阀的开闭;
计时单元,电连接于该充气阀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该第一充气气囊及该第二充气气囊的充气和/或放气的间隔时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疮体位垫,其特征在于,该防压疮体位垫还包括:
至少一条第一放气管,设置于第一充气气囊,该第一放气管设有第一放气阀;
至少一条第二放气管,设置于第二充气气囊,该第二放气管设有第二放气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压疮体位垫,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充气阀、该第二充气阀、该第一放气阀及该第二放气阀均为单向电磁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疮体位垫,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充气阀与该第二充气阀为双向电磁阀,以使该第一充气气囊及该第二充气气囊可通过该第一充气阀及该第二充气阀完成充气或放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疮体位垫,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充气气囊配置设有第一气压监测装置,该第二充气气囊配置设有第二气压监测装置,用于实时监测该第一充气气囊及该第二充气气囊的充气气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疮体位垫,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充气气囊及该第二充气气囊为U型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疮体位垫,其特征在于,该防压疮体位垫还包括固定带结构,该固定带结构用于将该防压疮体位垫固定于医疗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疮体位垫,其特征在于,该防压疮体位垫与人体接触的一面设有凝胶层。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压疮体位垫,其特征在于,该防压疮体位垫还包括压力传感单元,该压力传感单元电连接于该充气阀控制单元。
CN201821163677.7U 2018-07-10 2018-07-20 防压疮体位垫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3721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942173 2018-07-10
CN201821094217 2018-07-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37212U true CN209137212U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64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6367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37212U (zh) 2018-07-10 2018-07-20 防压疮体位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372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5022A (zh) * 2019-08-05 2019-12-17 吴小强 一种变形调姿垫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75022A (zh) * 2019-08-05 2019-12-17 吴小强 一种变形调姿垫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06077B (zh) 一种自动翻身气囊护理床垫
JP4856095B2 (ja) 生体力学リハビリテーションマッサージ用自動マッサージ治療装置および使用方法
BRPI0620954A2 (pt) aparelho de faixa gástrica de auto-regulação para ajustar o tamanho do estoma e sistema de faixa gástrica de auto-regulação
CN109770619A (zh) 一种软硬可调节智能床垫
CN209137212U (zh) 防压疮体位垫
CN205994619U (zh) 一种防止打鼾的枕头
CN209253331U (zh) 恒压胸壁加压绷带
US20040015109A1 (en) Breast compressing device
CN204863350U (zh) 用于紧急救助的腰带式腹主动脉压迫止血装置
CN111053396A (zh) 软硬可调床椅垫及其调节方法
CN110179513A (zh) 颈静脉穿刺后穿刺点按压装置
CN204542666U (zh) 一种新型骶尾部防压疮垫
CN209474936U (zh) 一种新型充气枕
CN207220963U (zh) 一种自动翻身气囊护理床垫
CN109771181B (zh) 一种用于防褥疮的水循环式床垫及工作方法
CN210521203U (zh) 一种起搏器术后固定装置
CN209075218U (zh) 气垫床控制系统及气垫床
CN208426275U (zh) 一种脊柱术后防护装置
CN208435883U (zh) 一种下肢外展中立面固定装置
CN207323612U (zh) 分区理疗床垫控制系统
CN207605092U (zh) 一种气压调节控制装置、充气泵及电动防褥疮床垫
CN216985031U (zh) 一种可冷敷的调节式压迫止血带
CN219440225U (zh) 一种拉链式输液输血加温仪
CN110236912A (zh) 一种防止卧床老年病人下肢肌肉萎缩按摩装置
CN217286855U (zh) 一种具有监测功能的导尿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