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34164U - 一种转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34164U
CN209134164U CN201821535282.5U CN201821535282U CN209134164U CN 209134164 U CN209134164 U CN 209134164U CN 201821535282 U CN201821535282 U CN 201821535282U CN 209134164 U CN209134164 U CN 209134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pole
magnetic
shaft
lamination
bridg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3528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i D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53528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341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34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3416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子,属于电机结构技术领域,包括转轴,m个通过磁桥固设于转轴外周的第一磁极,以及n个设于转轴外周且与转轴断开的第二磁极;所述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均匀间隔设于所述转轴外周,且相邻两个第一磁极之间的第二磁极的数量相同;相邻的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之间设有永磁铁;相邻的永磁铁的极性相反;还包括用于将永磁铁和转轴固定的固定结构;所述m、n均为≥0的偶数,且m、n不同时为0;当n>0,且m>0时,所述第二磁极通过固定结构与转轴固定连接;当n=0时,所述磁桥设有镂空孔;当m=0时,所述第二磁极通过固定结构与转轴固定连接。本结构的转子,漏磁较小且机械强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转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子,属于电机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功率密度、可靠性和寿命等方面的优势,无刷直流电机(BLDC)和永磁同步电机(PMSM)在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中逐步替代有刷直流电机,成为了市场的主流。
无刷直流电机/永磁同步电机有着各种内部结构,常见的有SPM(永磁铁贴装在转子表面)、IPM(永磁铁内嵌于转子内部)和SPOKE(轮辐结构)三种。
SPM电机有着很多优势,比如说,漏磁小、制造方便、正弦性好、定位转矩和谐波转矩小等等,但是它所采用的磁铁形状复杂,浪费材料,加工成本高,造成整个电机的成本较高。
IPM电机磁铁形状非常简单,加工容易,所以整个电机的成本相对较低,而且磁阻转矩大,可以提高电机的调速比,但是它的漏磁较大,造成电极的性能有所损失。
SPOKE电机具有IPM电机磁铁形状简单,加工容易,整个电机成本低的优点。它还有着较大的磁阻转矩,可以提高电机的调速比。但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采用所谓的聚磁结构,不用昂贵的稀土磁铁,只用便宜的铁氧体磁铁就可以达到近似稀土磁铁的性能,在成本上有着巨大的优势。所以这种结构形式现在成为了业界研究的热门,越来越多的新产品采用了这种结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有的SPOKE电机也有着显著的缺点,就是漏磁较大,而且漏磁和机械强度相矛盾,要么损失电磁性能,要么降低机械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漏磁较小且机械强度高的转子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转子,包括转轴,m个通过磁桥固设于转轴外周的第一磁极,以及n个设于转轴外周且与转轴断开的第二磁极;所述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均匀间隔设于所述转轴外周,且相邻两个第一磁极之间的第二磁极的数量相同;相邻的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之间设有永磁铁;相邻的永磁铁的极性相反;还包括用于将永磁铁和转轴固定的固定结构;
所述m、n均为≥0的偶数,且m、n不同时为0;
当n>0,且m>0时,所述第二磁极通过固定结构与转轴固定连接;
当n=0时,所述磁桥设有镂空孔;
当m=0时,所述第二磁极通过固定结构与转轴固定连接。
上述的转子,通过减少磁桥的数量或者在磁桥上设置镂空孔,从而大大降低了第一磁极和/或第二磁极的磁通量通过磁桥而产生的损耗,同时又通过固定结构进行固定,从而保证了整个转子的机械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的结构相同,均为V形柱体,且横截面为扇形;所述永磁铁呈长方体形,且永磁铁的一个侧面形状与第一磁极或第二磁极的侧面形状相匹配。将永磁铁设置为长方体形,使得生产永磁铁时的废料少,从而大大提高了原材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为了简化结构,方便组装,同时也为了能够起到确保转子整体机械强度的作用,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端盖,以及与第一端盖固定连接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或第二端盖固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端盖和/或第二端盖设有与第一连接杆相配合的卡固孔;所述第一磁极和/或第二磁极设有用于第一连接杆穿过的通孔(具体的,通孔为腰圆孔,相应的第一连接杆的形状为腰圆柱体,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一连接杆与第一磁极和/或第二磁极连接后,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发生相互转动);所述第一端盖和/或第二端盖设有用于限定永磁铁的限位槽;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第一连接杆均由非导磁材料制成,如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三大类不同的结构,但均能达到上述的目的。
当n>0,且m>0时,即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同时存在,此时磁桥的数量减少,第二磁极通过固定结构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磁极、磁桥和转轴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磁极设有供第一连接杆穿过的通孔(具体的,通孔为腰圆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三种上述的一体式结构;
第一种结构是直接整体注塑成型,机械强度最高;
第二种结构由偶数个结构相同的叠片结构轴向叠压而成;所述的叠片结构包括转轴部,m/2个设于转轴部外周且与转轴部一体成形的磁桥部,以及与磁桥部外端一体成形的磁极部;所述磁桥部的厚度小于磁极部的厚度;所述磁极部的厚度与两个转轴部的厚度之和相等。
由于磁桥部的厚度小于磁极部,从而使得轴向叠压的磁极部形成的磁桥不是一体形状,中间具有多个镂空孔,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磁极的磁通量通过磁桥而产生的损耗;当然相比第一种结构,机械强度会适当降低。
此种结构下的叠片结构又可以细化为两类结构:
第一类:m=n(即一个第一磁极一个第二磁极相互间隔设置),此时磁桥部均匀间隔设于转轴部外周,轴向叠压时,相邻两个叠片结构相对设置且相互旋转360°/m。
第二类:m≠n(即两个第一磁极之间的第二磁极的个数≥2,或两个第二磁极之间的第一磁极的个数≥2),此时磁桥部不能均匀间隔设于转轴部外周,需要结合第二磁极的数量来确定磁桥部的分布情况;最终目的是要确保叠片结构轴向叠压后,在形成的转轴四周会均匀间隔分布有偶数个用于安放第二磁极的扇形间隙;且扇形间隙的夹角为相邻两个第一磁极形成的扇形间隙的夹角的两倍。
第三种结构是由叠片结构和叠片相互间隔轴向叠压而成;所述的叠片结构包括转轴部,m个均匀间隔设于转轴部外周且与转轴部一体成形的磁桥部,以及与磁桥部外端一体成形的磁极部;所述的叠片的横截面与所述的磁极部的横截面相同;所述叠片的个数为m的正整数倍。
此时的第一磁极由轴向叠压的磁极部和叠片部形成,轴向重叠设置的磁桥部形成所述磁桥,明显地,磁桥的厚度小于磁极的厚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磁极的磁通量通过磁桥而产生的损耗;当然相比第一种结构,机械强度会适当降低。
当只有一个叠片结构时,只需将相同数量的叠片分别叠压于磁极部即可,需满足一个磁极部的厚度与叠压于其的叠片的厚度之和与一个转轴部的高度相等;
当叠片结构的数量≥2时,只需在相邻两个叠片结构之间的磁极部分别叠压相同数量的叠片即可,需满足两个磁极部的厚度与叠压于该两个磁极部之间的叠片的厚度之和与两个转轴部的高度相等。
当n=0时,即只存在第一磁极,此时设置镂空孔即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两种此情况下的结构。
第一种结构是由偶数个结构相同的叠片结构轴向叠压而成;所述的叠片结构包括转轴部,m/2个均匀间隔设于转轴部外周且与转轴部一体成形的磁桥部,以及与磁桥部外端一体成形的磁极部;所述磁桥部的厚度小于磁极部的厚度;所述磁极部的厚度与两个转轴部的厚度之和相等;轴向叠压时,相邻两个叠片结构相对设置且相互旋转180°/m;
当叠片结构的数量=2时,两个转轴部轴向叠压形成所述转轴;磁极部即为所述第一磁极;磁桥部上端面到磁极部上端面之间的开口即为所述镂空孔;
当叠片结构的数量≥4时,轴向叠压的转轴部形成所述转轴;轴向叠压的磁极部形成所述第一磁极;轴向重叠设置的磁桥部形成所述磁桥;相邻两个轴向重叠设置的磁桥部之间的空腔即为所述镂空孔。
第二种结构是由叠片结构和叠片相互间隔轴向叠压而成;所述的叠片结构包括转轴部,m个均匀间隔设于转轴部外周且与转轴部一体成形的磁桥部,以及与磁桥部外端一体成形的磁极部;所述的叠片的横截面与所述的磁极部的横截面相同;所述转轴部、磁桥部和磁极部的厚度相同;所述叠片的个数为m的正整数倍;轴向叠压时,一个叠片叠放于一个磁极部;
当叠片结构的数量为1时,转轴部即为所述转轴;轴向叠压的叠片与磁极部形成所述第一磁极;磁桥部即为所述磁桥;磁桥部上端面到叠片上端面之间的开口即为所述镂空孔;需满足一个磁极部的厚度与叠压于其的叠片的厚度之和与一个转轴部的高度相等;
当叠片结构的数量≥2时,轴向叠压的转轴部形成所述转轴;轴向叠压的磁极部和叠片部形成所述第一磁极;轴向重叠设置的磁桥部形成所述磁桥;相邻两个轴向重叠设置的磁桥部之间的空腔即为所述镂空孔;此时需满足两个磁极部的厚度与叠压于该两个磁极部之间的叠片的厚度之和与两个转轴部的高度相等。
当m=0时,即只存在第二磁极,此时磁桥全部不存在,所述第二磁极设有供第一连接杆穿过的通孔;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固设于第一端盖或第二端盖的第二连接杆;所述转轴通过第二连接杆固设于第一端盖或第二端盖的中心处;第二磁极通过第一连接杆与转轴固定连接,从而保证其整体的机械强度;此种结构,与上述的几种结构相比,第二磁极的磁通量的损失是最小的,但机械强度也是最差的。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结构的转子,包括n个同圆心且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二磁极,设于相邻两个第二磁极的永磁铁,以及用于固定第二磁极和永磁铁的固定结构;相邻的永磁铁的极性相反;所述n为≥2的偶数。
上述的转子,直接不设置磁桥,杜绝了第二磁极的磁通量通过磁桥而产生的损耗,同时又通过固定结构进行固定,从而保证了整个转子的机械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磁极为V形柱体,且横截面为扇形;所述永磁铁呈长方体形,且永磁铁的一个侧面形状与第二磁极的侧面形状相匹配;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端盖,以及与第一端盖固定连接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或第二端盖固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端盖和/或第二端盖设有与第一连接杆相配合的卡固孔;所述第一磁极和/或第二磁极设有用于第一连接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端盖和/或第二端盖设有用于限定永磁铁的限位槽;所述第二磁极设有供第一连接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第一连接杆均由非导磁材料制成。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转子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一种转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一种转子的叠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一种转子的叠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一种转子的叠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一种转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一种转子的叠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一种转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一种转子的叠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一种转子的叠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一种转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子(以用于8极12槽电机的转子为例来进行介绍,当然其它极数槽数电机的转子都可以类推),包括转轴10,四个分别通过一个磁桥20固设于转轴10外周的第一磁极30,以及四个设于转轴10外周且与转轴10断开的第二磁极40;所述第一磁极30和第二磁极40均匀间隔设于所述转轴10外周,且相邻两个第一磁极30之间的第二磁极40的数量为一(即一个第一磁极30一个第二磁极40相互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一磁极30和第二磁极40之间设有永磁铁50;相邻的永磁铁50的极性相反;还包括用于将第二磁极40、永磁铁50和转轴10固定的固定结构60。
具体的,第一磁极30和第二磁极40的结构相同,均为V形柱体,且横截面为扇形;所述永磁铁50呈长方体形,且永磁铁50的一个侧面形状与第一磁极30或第二磁极40的侧面形状相匹配。将永磁铁50设置为长方体形,使得生产永磁铁50时的废料少,从而大大提高了原材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的,固定结构60包括第一端盖61,以及与第一端盖61固定连接的第二端盖62;所述第一端盖61和第二端盖62各自固设有两个第一连接杆63;所述第一端盖61和第二端盖62各自设有两个与第一连接杆63相配合的卡固孔64;所述第二磁极40设有用于第一连接杆63穿过的通孔41(具体的,通孔41为腰圆孔);所述第一端盖61和第二端盖62内侧设有用于限定永磁铁50的限位槽65;所述第一端盖61、第二端盖62和第一连接杆63均由非导磁材料制成。因为永磁铁50的上端和/或下端会有部分容置于限位槽63,因此在生产永磁铁50时,其高度略高于第一磁极30和第二磁极40的高度,同时,永磁铁50的一个侧面与第一磁极30和第二磁极40的侧面相同,这样组装完成后的转子,契合度非常好。
具体的,第一磁极30、磁桥20和转轴10为一体式结构。该一体式结构为整体注塑而成。
具体的,第二磁极40为一体式注塑而成,也可以是相同结构的磁极叠片叠压而成。
为了进一步提高转子的整体机械强度,第一端盖61和第二端盖62还各自设有两根第一连接杆63;第一磁极30还设有用于第一连接杆63穿过的通孔31。
上述的转子,通过减少磁桥20的数量,从而大大降低了第二磁极40的磁通量通过磁桥20而产生的损耗,同时又通过固定结构60进行固定,从而保证了整个转子的机械强度。
实施例2
结合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另外一种结构的转子,其结构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唯一的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一体式结构由偶数个结构相同的叠片结构a10轴向叠压而成。
具体的,叠片结构a10包括转轴部a11,两个对称设于转轴部a11外周且与转轴部a11一体成形的磁桥部a12,以及与磁桥部a12外端一体成形的磁极部a13;其中,所述磁桥部a12的厚度小于磁极部a13的厚度;所述磁极部a13的厚度与两个转轴部a11的厚度之和相等;轴向叠压时,相邻两个叠片结构a10相对设置且相互旋转90°,这样就保证了轴向叠压后,磁极部a13均匀间隔设于转轴部a11外周。
当叠片结构a10的数量=2时,两个转轴部a11轴向叠压形成所述转轴10;磁极部a13即为所述第一磁极30;磁桥部a12上端面到磁极部a13上端面之间的开口形成镂空孔a14;
当叠片结构a10的数量≥4时,轴向叠压的转轴部a11形成所述转轴10;轴向叠压的磁极部a13形成所述第一磁极30;轴向重叠设置的磁桥部a12形成所述磁桥20;相邻两个轴向重叠设置的磁桥部a12之间的空腔形成镂空孔。
与实施例1相比,由于磁桥部a12不再是一个完整整体,中间具有至少一个镂空孔,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磁极30的磁通量通过磁桥20而产生的损耗,当然机械强度会适当降低。
实施例3
结合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另外一种结构的转子,其结构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唯一的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一体式结构由叠片结构b10和叠片b20相互间隔轴向叠压而成。
具体的,叠片结构b10包括转轴部b11,8个均匀间隔设于转轴部b11外周且与转轴部b11一体成形的磁桥部b12,以及与磁桥部b12外端一体成形的磁极部b13。
叠片b20的横截面与磁极部b13的横截面相同;两个磁极部b13的厚度与1个叠片b20的厚度之和与两个转轴部b11的高度相等;所述叠片b20的个数为8的正整数倍。
本实施例中,叠片结构的数量≥2,在相邻两个叠片结构b10之间的磁极部b13分别叠压相1个叠片b20,此时两个磁极部b13的厚度与1个叠片b20的厚度之和与两个转轴部b11的高度相等。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有一个叠片结构b10,只需将相同数量的叠片b20分别叠压于磁极部b13即可,此时需满足一个磁极部b13的厚度与叠压于其的叠片b20的厚度之和与一个转轴部b11的高度相等。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磁极30由轴向叠压的磁极部b13和叠片b20形成,轴向重叠设置的磁桥部b12形成所述磁桥20,明显地,磁桥20的厚度小于第一磁极30的厚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磁极30的磁通量通过磁桥20而产生的损耗;当然机械强度会适当降低。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1~实施例3中,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的设置都是相互间隔设置(即一个第一磁极一个第二磁极相互间隔设置),但实际结构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每隔三个第一磁极再设置一个第二磁极;同理在16极电机的转子中,可以每隔一个第一磁极设置一个第二磁极,也可以每隔三个第一磁极再设置一个第二磁极,还可以每隔七个第一磁极再设置一个第二磁极。此时,若采用实施例2中的结构,则其叠片结构的磁桥部不能均匀间隔设于转轴部外周,需要结合第二磁极的数量来确定磁桥部的分布情况;最终目的是要确保叠片结构轴向叠压后,在形成的转轴四周会均匀间隔分布有偶数个用于安放第二磁极的扇形间隙;且扇形间隙的夹角为相邻两个第一磁极形成的扇形间隙的夹角的两倍。
实施例4
结合图1、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另外一种结构的转子(还是以用于8极12槽电机的转子为例来进行介绍,当然其它极数槽数电机的转子都可以类推),包括转轴c10,八个分别通过一个磁桥c20均匀间隔固设于转轴c10外周的第一磁极c30,设于相邻两个第一磁极c30之间的永磁铁c40,以及用于将永磁铁c40和转轴c10固定的固定结构c50;相邻的永磁铁c40的极性相反;磁桥c20设有镂空孔c70。
具体的,第一磁极c30为V形柱体,且横截面为扇形;所述永磁铁c40呈长方体形,且永磁铁c40的一个侧面形状与第一磁极c30的侧面形状相匹配。将永磁铁c40设置为长方体形,使得生产永磁铁c40时的废料少,从而大大提高了原材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的,固定结构c50包括第一端盖c51,以及与第一端盖c51固定连接的第二端盖c52;所述第一端盖c51和第二端盖c52各自固设有四个第一连接杆c53;所述第一端盖c51和第二端盖c52各自设有四个与第一连接杆c53相配合的卡固孔c54;所述第一磁极c30设有用于第一连接杆c54穿过的通孔c31;所述第一端盖c51和第二端盖c52内侧设有用于限定永磁铁c40的限位槽c55;所述第一端盖c51、第二端盖c52和第一连接杆c53均由非导磁材料制成。因为永磁铁c40的上端和/或下端会有部分容置于限位槽c55,因此在生产永磁铁c40时,其高度略高于第一磁极c30的高度,同时,永磁铁c40的一个侧面与第一磁极c30的侧面相同,这样组装完成后的转子,契合度非常好。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转子由偶数个结构相同的叠片结构c60轴向叠压而成。
更具体的,叠片结构c60包括转轴部c61,四个均匀间隔设于转轴部c61外周且与转轴部c61一体成形的磁桥部c62,以及与磁桥部c62外端一体成形的磁极部c63;所述磁桥部c62的厚度小于磁极部c63的厚度;所述磁极部c63设有贯穿孔,且其厚度与两个转轴部c61的厚度之和相等;轴向叠压时,相邻两个叠片结构c60相对设置且相互旋转45°;
当叠片结构c60的数量=2时,两个转轴部c61轴向叠压形成所述转轴c10;磁极部c63即为所述第一磁极c30;磁桥部c62上端面到磁极部c63上端面之间的开口即为所述镂空孔c70;
当叠片结构c60的数量≥4时,轴向叠压的转轴部c61形成所述转轴c10;轴向叠压的磁极部c63形成所述第一磁极c30;轴向重叠设置的磁桥部c62形成所述磁桥c20;相邻两个轴向重叠设置的磁桥部c62之间的空腔即为所述镂空孔c64。
上述的转子,通过在磁桥c20上设置镂空孔c70,从而大大降低了第一磁极c30的磁通量通过磁桥c20而产生的损耗,同时又通过固定结构c50进行固定,从而保证了整个转子的机械强度。
实施例5
结合图1、图8~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另外一种结构的转子(还是以用于8极12槽电机的转子为例来进行介绍,当然其它极数槽数电机的转子都可以类推),包括转轴d10,八个分别通过一个磁桥d20均匀间隔固设于转轴d10外周的第一磁极d30,设于相邻两个第一磁极d30之间的永磁铁d40,以及用于将永磁铁d40和转轴d10固定的固定结构d50;相邻的永磁铁d40的极性相反;磁桥d20设有镂空孔d80。
具体的,第一磁极d30为V形柱体,且横截面为扇形;所述永磁铁d40呈长方体形,且永磁铁d40的一个侧面形状与第一磁极d30的侧面形状相匹配。将永磁铁d40设置为长方体形,使得生产永磁铁d40时的废料少,从而大大提高了原材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的,固定结构d50包括第一端盖d51,以及与第一端盖d51固定连接的第二端盖d52;所述第一端盖d51和第二端盖d52各自固设有四个第一连接杆d53;所述第一端盖d51和第二端盖d52各自设有四个与第一连接杆d53相配合的卡固孔d54;所述第一磁极d30设有用于第一连接杆d53穿过的通孔d31;所述第一端盖d51和第二端盖d52内侧设有用于限定永磁铁d40的限位槽d55;所述第一端盖d51、第二端盖d52和第一连接杆d53均由非导磁材料制成。因为永磁铁d40的上端和/或下端会有部分容置于限位槽d55,因此在生产永磁铁d40时,其高度略高于第一磁极d30的高度,同时,永磁铁d40的一个侧面与第一磁极的d30侧面相同,这样组装完成后的转子,契合度非常好。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转子由叠片结构d60和叠片d70相互间隔轴向叠压而成;所述的叠片结构d60包括转轴部d61,八个均匀间隔设于转轴部d61外周且与转轴部d61一体成形的磁桥部d62,以及与磁桥部d62外端一体成形的磁极部d63;所述的叠片d70的横截面与所述的磁极部d63的横截面相同;所述叠片d70的个数为八的正整数倍;
本实施例中叠片结构d60的数量≥2,轴向叠压的转轴部d61形成所述转轴d10;轴向叠压的磁极部d63和叠片d70部形成所述第一磁极d30;轴向重叠设置的磁桥部d62形成所述磁桥d20;相邻两个轴向重叠设置的磁桥部d62之间的空腔即为所述镂空孔d70;此时两个磁极部d63的厚度与叠压于该两个磁极部d63之间的叠片d70的厚度之和与两个转轴部d61的高度相等。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叠片结构d60的数量也可以是1,此时转轴部d61即为所述转轴d10;轴向叠压的叠片d70与磁极部d63形成所述第一磁极d30;磁桥部d62即为所述磁桥d20;磁桥部d63上端面到叠片d70上端面之间的开口即为所述镂空孔d80;此时两个磁极部d63的厚度一个叠片d70的厚度之和与两个转轴部d61的高度相等。
上述的转子,通过在磁桥d20上设置镂空孔d80,从而大大降低了第一磁极d30的磁通量通过磁桥d20而产生的损耗,同时又通过固定结构d50进行固定,从而保证了整个转子的机械强度。与实施例4相比,本实施例提供了另外的一种结构,也能达到相似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6
结合图1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另外一种结构的转子(还是以用于8极12槽电机的转子为例来进行介绍,当然其它极数槽数电机的转子都可以类推),包括八个同圆心且均匀间隔设置的第二磁极e10,设于相邻两个第二磁极e10之间的永磁铁e20,以及用于将第二磁极e10和永磁铁e20固定的固定结构e30;相邻的永磁铁e20的极性相反。
具体的,第二磁极e10为V形柱体,且横截面为扇形;所述永磁铁e20呈长方体形,且永磁铁e20的一个侧面形状与第二磁极e10的侧面形状相匹配。将永磁铁e20设置为长方体形,使得生产永磁铁e20时的废料少,从而大大提高了原材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的,固定结构e30包括第一端盖e31,以及与第一端盖e31固定连接的第二端盖e32;所述第一端盖e31和第二端盖e32各自固设有四个第一连接杆e33;所述第一端盖e31和第二端盖e32各自设有四个与第一连接杆e33相配合的卡固孔e34;所述第二磁极e10设有用于第一连接杆e33穿过的通孔e11;所述第一端盖e31和第二端盖e32内侧设有用于限定永磁铁e20的限位槽e35;所述第一端盖e31、第二端盖e32和第一连接杆e33均由非导磁材料制成。因为永磁铁e20的上端和/或下端会有部分容置于限位槽e35,因此在生产永磁铁e20时,其高度略高于第二磁极e10的高度,同时,永磁铁e20的一个侧面与第二磁极e10的侧面相同,这样组装完成后的转子,契合度非常好。
上述的转子,完全不使用磁桥,杜绝了第二磁极e10的磁通量通过磁桥而产生的损耗,同时又通过固定结构e30进行固定,从而保证了整个转子的机械强度。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8)

1.一种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m个通过磁桥固设于转轴外周的第一磁极,以及n个设于转轴外周且与转轴断开的第二磁极;所述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均匀间隔设于所述转轴外周,且相邻两个第一磁极之间的第二磁极的数量相同;相邻的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之间设有永磁铁;相邻的永磁铁的极性相反;还包括用于将永磁铁和转轴固定的固定结构;
所述m为≥2的偶数,n为≥0的偶数;
当n>0,且m>0时,所述第二磁极通过固定结构与转轴固定连接;
当n=0时,所述磁桥设有镂空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极和第二磁极的结构相同,均为V形柱体,且横截面为扇形;所述永磁铁呈长方体形,且永磁铁的一个侧面形状与第一磁极或第二磁极的侧面形状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第一端盖,以及与第一端盖固定连接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和/或第二端盖固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端盖和/或第二端盖设有与第一连接杆相配合的卡固孔;所述第一磁极和/或第二磁极设有用于第一连接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端盖和/或第二端盖设有用于限定永磁铁的限位槽;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第一连接杆均由非导磁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当n>0,且m>0时,所述第一磁极、磁桥和转轴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磁极设有供第一连接杆穿过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结构由偶数个结构相同的叠片结构轴向叠压而成;所述的叠片结构包括转轴部,m/2个设于转轴部外周且与转轴部一体成形的磁桥部,以及与磁桥部外端一体成形的磁极部;所述磁桥部的厚度小于磁极部的厚度;所述磁极部的厚度与两个转轴部的厚度之和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结构由叠片结构和叠片相互间隔轴向叠压而成;所述的叠片结构包括转轴部,m个均匀间隔设于转轴部外周且与转轴部一体成形的磁桥部,以及与磁桥部外端一体成形的磁极部;所述的叠片的横截面与所述的磁极部的横截面相同;所述叠片的个数为m的正整数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当n=0时,由偶数个结构相同的叠片结构轴向叠压而成,且第一磁极设有供第一连接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的叠片结构包括转轴部,m/2个设于转轴部外周且与转轴部一体成形的磁桥部,以及与磁桥部外端一体成形的磁极部;所述磁桥部的厚度小于磁极部的厚度;所述磁极部设有贯穿孔,且其厚度与两个转轴部的厚度之和相等;
当叠片结构的数量=2时,两个转轴部轴向叠压形成所述转轴;磁极部即为所述第一磁极;磁桥部上端面到磁极部上端面之间的开口即为所述镂空孔;
当叠片结构的数量≥4时,轴向叠压的转轴部形成所述转轴;轴向叠压的磁极部形成所述第一磁极;轴向重叠设置的磁桥部形成所述磁桥;相邻两个轴向重叠设置的磁桥部之间的空腔即为所述镂空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当n=0时,由叠片结构和叠片相互间隔轴向叠压而成,且第一磁极设有供第一连接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的叠片结构包括转轴部,m个均匀间隔设于转轴部外周且与转轴部一体成形的磁桥部,以及与磁桥部外端一体成形的磁极部;所述的叠片的横截面与所述的磁极部的横截面相同;所述叠片的个数为m的正整数倍;
当叠片结构的数量为1时,转轴部即为所述转轴;轴向叠压的叠片与磁极部形成所述第一磁极;磁桥部即为所述磁桥;磁桥部上端面到叠片上端面之间的开口即为所述镂空孔;
当叠片结构的数量≥2时,轴向叠压的转轴部形成所述转轴;轴向叠压的磁极部和叠片部形成所述第一磁极;轴向重叠设置的磁桥部形成所述磁桥;相邻两个轴向重叠设置的磁桥部之间的空腔即为所述镂空孔。
CN201821535282.5U 2018-09-19 2018-09-19 一种转子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134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35282.5U CN209134164U (zh) 2018-09-19 2018-09-19 一种转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35282.5U CN209134164U (zh) 2018-09-19 2018-09-19 一种转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34164U true CN209134164U (zh) 2019-07-19

Family

ID=67229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35282.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134164U (zh) 2018-09-19 2018-09-19 一种转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3416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7041A (zh) * 2018-09-19 2018-12-21 吴凯 一种转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7041A (zh) * 2018-09-19 2018-12-21 吴凯 一种转子
CN109067041B (zh) * 2018-09-19 2024-05-28 深圳市武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8579B (zh) 具有聚集通量的极片的永磁体转子
CN104485762A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及永磁同步电机
CN107710567A (zh) 一种高效叠片式无铁芯发电机及其制作方法
CN107579636A (zh) 一种轴向并列式混合转子电机
CN108923553A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
CN104967270B (zh) 聚磁型无源转子横向磁通单相电机
CN108448766A (zh) 一种双层Halbach永磁电机
CN105356699B (zh) 一种车用双转子磁通切换电机
CN108923560A (zh) 一种内置式永磁电机
CN102035336A (zh) 一种无刷直流电机转子
CN107147227A (zh) 一种含非对称磁极的永磁电机转子
CN206077099U (zh) 电机及其转子结构
CN202503378U (zh) 一种三相混合励磁的磁通反向电机
CN209134164U (zh) 一种转子
CN104600946B (zh) 同步磁阻电机
CN205693465U (zh) 一种高磁阻转矩的永磁电机转子
CN103368292A (zh) 一种新型永磁电机的转子冲片结构
CN107086686B (zh) 一种内置式永磁电机转子
CN202798196U (zh) 永磁开关磁链电机
CN107681858A (zh) 一种聚磁型磁阻偏移式电机
CN109067041A (zh) 一种转子
CN207542941U (zh) 一种永磁变速电机
CN106549521A (zh) 一种高转矩密度表贴式永磁磁阻同步电机转子结构
CN216290362U (zh) 一种混合材料同步磁阻电机转子结构及同步磁阻电机
CN202524195U (zh) 旋转电机的顺极式转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30

Address after: Room 201, Building A, No. 1 Qianwan Road, Qianhai Shenzhen-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11a, 11B, office building, Qiaofu building, 57 Xinwen Road, Lianhua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518000 Room 201, building a, No.1 Qianwan 1st Road, Shenzhen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ettled in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business premises: 11a, 11B, Qiaofu building, No.57 Xinwen Road, Lianhua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i D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8a, 2 / F, A1 property, Shenzhen North Station West Plaza, Zhengyuan Middle Road, Longhua New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Wu Kai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2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