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23136U - 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23136U
CN209123136U CN201821786496.XU CN201821786496U CN209123136U CN 209123136 U CN209123136 U CN 209123136U CN 201821786496 U CN201821786496 U CN 201821786496U CN 209123136 U CN209123136 U CN 209123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t
rod
slide
pipe
pipe ex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864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莉筠
陈月梅
张清
冯胜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Tumour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Tumour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Tumour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Tumour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217864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23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23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2313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领域,具体公开了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包括滑动连接在检测床底部的滑动固定机构,滑动固定机构包括用于固定后装腔内置管的调节式固定组件,调节式固定组件可沿检测床长度方向移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后装腔内置管固定装置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固定不稳和增加了待检测者的心理负担的问题。

Description

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领域,具体涉及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腔内置管是目前医疗检查中的常用设备,通过在腔内置管上涂抹药物或辅助检测设备,将腔内置管置于患者体内达到治疗和检测的目的。腔内置管分为前装腔内置管和后装腔内置管,而用于妇科检测中的腔内置管通常以后装腔内置管为主,将后装腔内置管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检测床的床尾处,并通过固定装置实现后装腔内置管在检测过程中的外部固定。
但是现有的后装腔内置管的固定装置通常是用纱布绷带简单的将后装腔内置管固定在检测床床尾的栏杆上,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待检测者手握纱布绷带以实现后装腔内置管的外部辅助固定。这种固定方式不仅存在固定不稳的问题,而且需要待检测者参与固定过程,增加了待检测者的心理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后装腔内置管固定装置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固定不稳和增加待检测者的心理负担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包括滑动连接在检测床底部的滑动固定机构,滑动固定机构包括用于固定后装腔内置管的调节式固定组件,调节式固定组件可沿检测床长度方向移动。
本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方案中滑动固定机构中的调节式固定组件用于固定并调节后装腔内置管的位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待检测者手握纱布固定后装腔内置管位置来说,本技术方案可在保证固定效果的同时减小待检测者的心理负担,提高待检测者的检测体验度;由于调节式固定组件可沿检测床长度方向移动,使用时可将调节式固定组件相对检测床拉出,对后装腔内置管进行固定;使用结束后可将调节式固定组件推至检测床的下部,节省了调节式固定组件占用的空间,避免调节式固定组件在未使用时受到往来人员的刮碰。
进一步,检测床的底部沿检测床的长度方向上固接有滑杆,滑杆外滑动套设有第一滑套,调节式固定组件包括固接在第一滑套底部的支撑杆,支撑杆上活动套设有可沿支撑杆轴向移动的第一滑座,第一滑座与支撑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固定件,第一滑座上活动连接有可沿第一滑座竖向移动的调节杆,调节杆的顶端固接有夹持单元。
滑杆用于给调节式固定组件提供滑动的轨道,保证调节式固定组件滑动稳定,第一滑套用于支撑调节式固定组件,通过将第一滑套沿支撑杆轴向移动可实现调节式固定组件相对检测床的推入和拉出,操作方便;第一滑座用于支撑调节杆,使调节杆相对第一滑座轴向移动,如此,实现了夹持单元的轴向移动,方便与后装腔内置管高度的调节。
进一步,第一固定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滑座上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可与支撑杆相抵的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远离螺纹孔的一端固接有第一转盘,第一螺纹杆的轴线垂直于支撑杆的轴线。
在第一滑座相对支撑杆移动结束后,转动第一螺纹杆,使第一螺纹杆在转动的同时相对第一滑座移动,进而在抵紧支撑杆外壁的同时将第一滑座夹持固定,保证后装腔内置管在使用过程中位置固定,减小患者在检测过程中的痛苦,第一转盘可方便操作人员旋转第一螺杆。
进一步,第一滑座靠近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固接有U形板,U形板的两侧壁均设有通孔,调节杆活动连接在U形板的两侧壁之间。
U形板两侧壁之间的空间用于容纳调节杆,使得调节杆相对U形板移动,进行位置的调节;此外,转动第一螺纹杆时,螺纹杆在固定第一滑座的同时还起到紧固调节杆的作用,实现调节杆位置的固定,一举两得。
进一步,夹持单元包括固接在调节杆顶端的容纳槽,容纳槽内活动连接有万向球,万向球上固接有夹持板,夹持板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固接有与夹持板位置正对的配合板,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固接有第二转盘。
容纳槽用于容纳万向球,转动第二螺纹杆,使得第二螺纹杆相对夹持板转动的同时相对夹持板移动,进而带动配合板相对夹持板移动,使得夹持板与配合板配合将后装腔内置管夹持固定,第二转盘可方便操作人员转动第二螺纹杆,此外,由于夹持板是通过万向球与容纳槽进行固定的,夹持板可相对容纳槽移动,方便操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随时调整后装腔内置管的位置。
进一步,夹持板上设有可与后装腔内置管外壁相贴合的弧形槽。
弧形槽可使夹持板与后装腔内置管外壁紧密贴合,增加夹持板对后装腔内置管夹持的稳定性。
进一步,检测床床尾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固定机构,转动固定机构包括固接在检测床床尾的连接座,连接座上螺纹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上固接有第二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的结构与调节式固定组件结构相同。
当滑动固定机构出现损坏时,可使用转动固定机构作为备用对后装腔内置管进行外部固定,连接座为转动固定机构的安装提供安装位,使用时,转动杆相对连接座转动,对第二固定组件位置进行调节;使用结束后,再次转动转动杆,使得第二固定组件随转动杆转动到检测床的一侧,节省第二固定组件占用的空间,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刮碰。
进一步,滑杆远离检测床的一端固接有限位块。
滑杆端部的限位块用于限定第一滑套的滑动路径,避免第一滑道因滑动过度而从滑杆上脱落,保证设备的稳定连接。
进一步,第一滑套的侧壁固接有连杆,连杆的轴线垂直于支撑杆的轴线,检测床的侧边固接有用于固定连杆位置的限位板。
连杆用于移动第一滑套,使第一滑套相对滑杆滑动,连杆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在检测床的一侧即可实现第一滑套的移动,无需到检测床下进行操作,操作方便,限位板用于限定移动后的连杆的位置,进而限定调节式固定组件的位置,保证调节式固定组件使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限位板上沿限位板的长度方向设有条形孔和若干限位槽。
条形孔为连杆的移动提供路径,限位槽在连杆移动就位后用于限定连杆的位置,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滑座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滑动固定机构的右视图;
图4为图1中A1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限位板的右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检测床1、滑杆2、第一滑套3、支撑杆4、第一滑座5、调节杆6、第一螺纹杆7、第一转盘8、U形板9、容纳槽10、万向球11、夹持板12、第二螺纹杆13、配合板14、第二转盘15、连接座16、转动杆17、限位块18、连杆19、限位板 20、条形孔21、限位槽22。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包括滑动连接在检测床1底部的滑动固定机构和转动连接在检测床1床尾左端部的转动固定机构。
结合图2、图3所示,检测床1的底部沿检测床1的长度方向上固接有滑杆2,滑杆2远离检测床1的一端固接有限位块18,滑杆2外滑动套设有第一滑套3。滑动固定机构包括用于固定后装腔内置管的调节式固定组件,调节式固定组件可沿检测床1长度方向移动。调节式固定组件包括固接在第一滑套3底部的L形的支撑杆4,L形的支撑杆4包括竖杆和与竖杆固接的横杆,横杆上活动套设有可沿横杆轴向移动的第一滑座5,第一滑座5与横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滑座5上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可与支撑杆4的横杆相抵的第一螺纹杆7,第一螺纹杆7的轴线垂直于支撑杆4的横杆的轴线,且第一螺纹杆7远离螺纹孔的一端固接有第一转盘8;第一滑座5靠近第一螺纹杆7的一端固接有U形板9,U形板9的两侧壁均设有用于容纳第一螺纹杆7的通孔,U形板9的两侧壁之间活动连接有可相对U形板9竖向滑动的调节杆6。
调节杆6的顶端固接有夹持单元,结合图4所示,夹持单元包括固接在调节杆6顶端的容纳槽10,容纳槽10内活动连接有万向球11,万向球11上固接有夹持板12,夹持板12 上设有可与后装腔内置管外壁相贴合的弧形槽,夹持板12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3,第二螺纹杆13的一端固接有与夹持板12位置正对的配合板14,第二螺纹杆13的另一端固接有第二转盘15。
转动固定机构包括固接在检测床1床尾的连接座16,连接座16上螺纹连接有转动杆17,转动杆17上固接有第二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的结构与调节式固定组件结构相同。
第一滑套3的侧壁固接有连杆19,连杆19的轴线垂直于支撑杆4的轴线,检测床1的侧边固接有用于固定连杆19位置的限位板20,结合图5所示,限位板20上沿限位板20的长度方向设有条形孔21和八个限位槽22。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初始状态下滑动固定机构位于检测床1的底部,使用时,患者平躺在检测床1上,且患者的双腿朝向床尾分开,患者的臀部位于检测床1的中线位置。如图3 所示,操作人员手握连杆19将连杆19沿限位板20的条形孔21从右向左拉动,连杆19从右向左移动带动第一滑套3及与第一滑套3固接的支撑杆4向左移动,直至支撑杆4与第一滑套3位于检测床1床尾的外侧(左侧),此时停止拉动连杆19,并将连杆19卡在相应的限位槽22内,对连杆19的位置进行固定,而后,操作人员反向转动第一螺纹杆7,使得第一螺纹杆7在转动的同时相对第一滑座5移动,使得第一螺纹杆7向远离支撑杆4的一侧移动呈未抵紧支撑杆4的状态,此时,将第一滑座5相对支撑杆4滑动到需要的位置,同时将调节杆6沿第一滑座5侧部的U形板9竖向移动到与患者相适应的高度,而后正向旋转第一螺纹杆7,使得第一螺纹杆7相对第一滑座5移动并与支撑杆4外壁相抵,将第一滑座5的位置固定,同时,第一螺纹杆7在旋转过程中还会挤压U形板9,使调节杆6在位置调节后被固定在U形板9内。
然后取后装腔内置管,结合图4所示,将后装腔内置管置于调节杆6顶部的夹持板12 与配合板14之间,而后转动第二螺纹杆13,第二螺纹杆13在转动的同时相对夹持板12向右移动,第二螺纹杆13带动配合板14向右移动,使得配合板14与夹持板12配合对后装腔内置管夹紧固定,夹持板12表面的弧形槽可保证夹持板12与后装腔内置管外壁紧密贴合,增强对后装腔内置管夹持的稳定性。由于夹持板12是通过万向球11与容纳槽10进行固定的,夹持板12可相对容纳槽10移动,操作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阴部检测的时候,可根据实际需要使得万向球11相对容纳槽10转动,从而达到调节后装腔内置管位置的目的,操作方便。
当滑动固定机构出现损坏时,可使用转动固定机构作为备用对后装腔内置管进行外部固定,连接座16为转动固定机构的安装提供安装位,使用时将转动杆17相对连接座16向右转动,使得转动固定机构的第二固定组件移动到检测床1床尾的中部,第二固定组件固定后装腔内置管的过程与调节式固定组件固定后装腔内置管的过程相同。本技术方案实现了检测时后装腔内置管的外部固定,且无需患者手动参与固定过程,不仅固定效果好,而且减小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0)

1.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连接在检测床底部的滑动固定机构,所述滑动固定机构包括用于固定后装腔内置管的调节式固定组件,所述调节式固定组件可沿检测床长度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床的底部沿检测床的长度方向上固接有滑杆,滑杆外滑动套设有第一滑套,所述调节式固定组件包括固接在第一滑套底部的支撑杆,支撑杆上活动套设有可沿支撑杆轴向移动的第一滑座,第一滑座与支撑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固定件,第一滑座上活动连接有可沿第一滑座竖向移动的调节杆,调节杆的顶端固接有夹持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滑座上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可与支撑杆相抵的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远离螺纹孔的一端固接有第一转盘,第一螺纹杆的轴线垂直于支撑杆的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座靠近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固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的两侧壁均设有通孔,所述调节杆活动连接在U形板的两侧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包括固接在调节杆顶端的容纳槽,容纳槽内活动连接有万向球,万向球上固接有夹持板,夹持板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固接有与夹持板位置正对的配合板,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固接有第二转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上设有可与后装腔内置管外壁相贴合的弧形槽。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床床尾一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固定机构,所述转动固定机构包括固接在检测床床尾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螺纹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上固接有第二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的结构与调节式固定组件结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远离检测床的一端固接有限位块。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套的侧壁固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轴线垂直于支撑杆的轴线,检测床的侧边固接有用于固定连杆位置的限位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上沿限位板的长度方向设有条形孔和若干限位槽。
CN201821786496.XU 2018-10-31 2018-10-31 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23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86496.XU CN209123136U (zh) 2018-10-31 2018-10-31 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86496.XU CN209123136U (zh) 2018-10-31 2018-10-31 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23136U true CN209123136U (zh) 2019-07-19

Family

ID=67233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8649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23136U (zh) 2018-10-31 2018-10-31 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231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20545A (zh) * 2021-07-20 2021-10-22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一种神经介入用脑血管穿刺固定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20545A (zh) * 2021-07-20 2021-10-22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一种神经介入用脑血管穿刺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23136U (zh) 后装腔内置管外固定装置
CN105748238A (zh) 一种多功能手术台
CN202086594U (zh) 穿刺针支架
CN215307867U (zh) 一种泌尿外科临床固定器
CN208405178U (zh) 一种快捷安装旋转收纳式医用病床支架
CN211674482U (zh) 一种ct穿刺的辅助定位装置
CN110169813B (zh) 一种肝病穿刺定位架
CN210205567U (zh) 一种胃肠外科用直肠固定牵出辅助装置
CN203370066U (zh) 快速夹持与释放机构
CN107736930B (zh) 一种骨科器械
CN208942413U (zh) 一种脊柱手术体表定位器
CN215459104U (zh) 一种老年髋部骨折康复定位器
CN110037790A (zh) 一种高频肿瘤治疗仪
CN215079416U (zh) 一种进针角度可调的阴道b超探头穿刺架
CN219681264U (zh)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用防脱落管夹
CN208799284U (zh) 一种超声引导消融的持针装置
CN213312499U (zh) 超声引导下上肢肉毒素注射用支架
CN214966842U (zh) 一种骨科牵引架
CN216455153U (zh) 腹股沟疝术后用的止血压迫装置
CN219630275U (zh) 一种可调节的引流管固定夹
CN215652906U (zh) 一种吸脂针手柄的把手结构
CN213217495U (zh) 一种ct穿刺定位仪
CN219147811U (zh) 一种肺穿刺定位器
CN218280096U (zh) 一种促进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修复的定位针灸套
CN208942223U (zh) 一种改进的外科手术用头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9

Termination date: 202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