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18106U - 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18106U
CN209118106U CN201822016032.7U CN201822016032U CN209118106U CN 209118106 U CN209118106 U CN 209118106U CN 201822016032 U CN201822016032 U CN 201822016032U CN 209118106 U CN209118106 U CN 2091181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ontrol module
connect
power supply
direct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1603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雅红
李育刚
苏雅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Kehua Hengsheng Co Ltd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Kehua Hengsheng Co Ltd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Kehua Hengsheng Co Ltd, Zhangzhou Ke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Kehua Hengshe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1603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181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181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181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驱动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在接收到外部控制器发送的脉冲信号或直流信号时导通,向外部继电器发送第一驱动信号;直流信号隔离模块,用于接收到脉冲信号时向第二控制模块发送导通信号,或接收到直流信号时向第二控制模块发送断开信号;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导通信号向供电模块发送供电信号,或根据断开信号断开;供电模块,用于根据供电信号向继电器提供第一电压,或在第二控制模块断开时,向外部继电器提供第二电压。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不同信号控制继电器开通状态,继电器开通时间不受RC电路的限制,同时可以利用不同电压开通继电器,减少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Description

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驱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继电器开通的设计方法是通过控制器输出的两种状态(例如高电平和低电平)信号进行开通或断开,输出高电平开通继电器,在RC(Resistor-Capacitance,电阻-电容)电路中的电容充满电之后断开,向回路中放电维持继电器的开通,即继电器开通的时间是通过电路中的RC电路来设置,针对不同开通时间的需求,只能通过置换RC电路,使得继电器的控制电路适应性不强;另外,使用大电压持续为继电器供电,也比较浪费电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控制电路中继电器的开通时间受RC电路限制,且利用大电压持续为继电器供电造成电能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直流信号隔离模块和供电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适于与外部控制器和外部继电器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外部控制器发送的脉冲信号或直流信号时导通,向所述外部继电器发送使得所述外部继电器开通的第一驱动信号;
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适于与外部控制器连接,还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脉冲信号时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发送导通信号,或在接收到所述直流信号时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发送断开信号;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适于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导通信号向所述供电模块发送供电信号,或根据所述断开信号断开;
所述供电模块,适于与所述外部继电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供电信号向所述外部继电器提供第一电压,或在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断开时,向所述外部继电器提供第二电压。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一场效应管;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外部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外部继电器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
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外部控制器连接,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三电阻、第三电容和第二场效应管;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输出端、三极管和隔离单元;
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外部电源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外部电源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外部继电器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隔离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隔离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另一种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直流信号隔离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供电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适于与外部控制器和外部继电器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外部控制器发送的直流信号时导通,并向所述外部继电器发送使所述外部继电器导通的第一驱动信号;
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适于与外部控制器连接,还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外部控制器发送的脉冲信号时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发送导通信号,或在接收所述直流信号时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发送断开信号;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适于与所述外部继电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导通信号向所述外部继电器发送使所述外部继电器导通的第二驱动信号,或根据所述断开信号断开;
所述供电模块,适于与所述外部继电器连接,用于向所述外部继电器供电。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和三极管;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外部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外部继电器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
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外部控制器连接,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三电阻、第三电容和第一场效应管;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外部继电器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继电器,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外部继电器连接的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脉冲控制电路,或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外部继电器连接的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脉冲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控制模块接收到外部控制器发送的脉冲信号或直流信号时导通,向外部继电器发送第一驱动信号,然后直流信号隔离模块在接收到脉冲信号时向第二控制模块发送导通信号,或在接收到直流信号时向第二控制模块发送断开信号,即由不同信号控制继电器的开通和断开,以及开通时间,不需要改变RC电路中RC的参数;第二控制模块根据导通信号向供电模块发送供电信号,或根据断开信号断开,然后供电模块根据供电信号向继电器提供第一电压,或在第二控制模块断开时,向外部继电器提供第二电压,即可以利用不同电压开通继电器,可以减少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脉冲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脉冲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驱动脉冲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驱动脉冲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脉冲控制电路控制外部继电器开通的信号流向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脉冲控制电路控制外部继电器持续导通的信号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100、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第二控制模块300和供电模块400。
其中,第一控制模块100适于与外部控制器和外部继电器连接;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适于与外部控制器连接,还与第二控制模块300连接;第二控制模块300与供电模块400连接;供电模块400适于与外部继电器连接。
第一控制模块100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外部控制器发送的脉冲信号或直流信号时导通,向外部继电器发送使外部继电器开通的第一驱动信号。
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脉冲信号时向第二控制模块300发送导通信号,或在接收到所述直流信号时向第二控制模块300发送断开信号。
第二控制模块300用于根据所述导通信号向供电模块400发送供电信号,或根据所述断开信号断开。
供电模块400用于根据所述供电信号向外部继电器提供第一电压,或在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断开时,向外部继电器提供第二电压。
具体应用中,上述驱动脉冲控制电路与外部控制器连接,例如外部控制器为发送驱动信号的单片机等,接收外部控制器的低电平信号、脉冲信号和直流信号(高电平信号),外部控制器通过输出不同的信号可以精准控制外部继电器导通的时间,如需改变继电器导通时间,只需外部控制器设置输出直流信号(高电平信号)的时间,不需要调整上述驱动脉冲控制电路中RC的参数。
上述驱动脉冲控制电路接收外部控制器发送的低电平信号时,外部继电器断开;在外部控制器向第一控制模块100发送脉冲信号时,第一控制模块100根据脉冲信号导通并向外部继电器发送使外部继电器导通的第一驱动信号,同时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向第二控制模块300发送导通信号,第二控制模块300根据导通信号向供电模块400发送供电信号,供电模块400根据所述供电信号向继电器提供第一电压,外部继电器开通。
在外部控制器向第一控制模块100发送直流信号(高电平信号)时,第一控制模块100导通并向外部继电器发送使外部继电器导通的第一驱动信号,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根据直流信号向第二控制模块300发送断开信号,第二控制模块300根据断开信号断开,供电模块400在第二控制模块300断开时,向外部继电器提供第二电压,外部继电器持续开通,开通时间与接收所述直流信号的时间有关,与RC电路无关。
上述驱动脉冲控制电路中,第一控制模块100接收到外部控制器发送的脉冲信号或直流信号时导通,向外部继电器发送第一驱动信号,然后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在接收到脉冲信号时向第二控制模块300发送导通信号,或在接收到直流信号时向第二控制模块发送断开信号,即由不同信号控制外部继电器的开通和断开,以及开通时间,不需要改变RC电路中RC的参数;第二控制模块300根据导通信号向供电模块400发送供电信号,或根据断开信号断开,然后供电模块400根据供电信号向外部继电器提供第一电压,或在第二控制模块300断开时,向外部继电器提供第二电压,即可以利用不同电压开通外部继电器,可以减少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第一控制模块100可以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和第一场效应管Q1。
第一控制模块100的输入端用于与外部控制器连接,第一控制模块100的输出端用于与外部继电器K连接。
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控制模块100的输入端和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和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
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第一控制模块10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接0V电压。本实施例中,第一场效应管Q1可以为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
另外,第一控制模块100还可以包括电阻R6。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通过电阻R6与第一控制模块100的输入端连接,电阻R6防止第一控制模块100接收信号时过压,保护第一场效应管Q1。
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可以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二电阻R2和第二电容C2。
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的输入端与外部控制器连接,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模块300连接。
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的输出端连接。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脉冲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二极管D6和二极管D7。
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的输出端通过二极管D6与第二控制模块300连接。具体的,二极管D6的阳极与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6的阴极与第二控制模块300的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7的阳极接0V电压,二极管D7的阴极与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的输出端连接。本实施例中,二极管D7和二极管D6可以为1N4148W型号的二极管,但不限于此。
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第二控制模块300可以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三电阻R3、第三电容C3和第二场效应管Q2。
第二控制模块300的输入端与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控制模块300的输出端与供电模块400连接。
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控制模块300的输入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和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
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第二控制模块30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0V电压。本实施例中,第二场效应管Q2可以为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
另外,所述驱动脉冲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电阻R8。第二控制模块300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8与供电模块400连接。
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如2,供电模块400可以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输出端、三极管Q3和隔离单元410。
供电模块400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外部电源(例如VCC为12V的外部电源)连接,供电模块400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外部电源(VCC为7V的外部电源)连接,供电模块400的第三输入端与第二控制模块300连接,供电模块400的输出端与外部继电器K连接。
三极管Q3的基极与供电模块400的第三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供电模块40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供电模块400的输出端连接。本实施例中,三极管Q3可以为PNP型三极管。
隔离单元410的输入端与供电模块40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隔离单元410的输出端与供电模块400的输出端连接。
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隔离单元410可以为二极管D4。二极管D4的阳极与供电模块40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与供电模块400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4可以为HS2MA型号的二极管,但不限于此。
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脉冲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二极管D5。二极管D5并联在外部继电器K的两端,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一控制模块100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5的阴极与供电模块400的输出端连接。本实施例中,二极管D5可以为HS2MA型号的二极管,但不限于此。
下面结合图2,对上述驱动脉冲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进行具体描述:
外部控制器可以向本实施例的驱动脉冲控制电路输出不同的驱动信号,通过本实施例的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开通继电器。驱动信号可以包括低电平信号、脉冲信号和直流信号(高电平信号)。
外部控制器输出低电平信号时,驱动脉冲控制电路控制外部继电器K关断。
外部控制器输出脉冲信号时,第二控制模块300中的第二场效应管Q2导通,供电模块400中的三极管Q3导通,第一控制模块100中的第一场效应管Q1导通,供电模块400用12V电压(第一电压)为继电器供电,外部继电器K开通。
外部控制器输出直流信号(高电平信号)时,第二控制模块300中的第二场效应管Q2关断,供电模块400中的三极管Q3关断,第一控制模块100中的第一场效应管Q1导通,供电模块400利用7V电压(第二电压)为继电器供电,继电器保持在导通状态,即继电器持续导通,导通时间由直流信号(高电平信号)决定,不由RC电路决定。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100接收到外部控制器发送的脉冲信号或直流信号时导通,向外部继电器发送第一驱动信号,然后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在接收到脉冲信号时向第二控制模块300发送导通信号,或在接收到直流信号时向第二控制模块300发送断开信号,即由不同信号控制继电器的开通和断开,以及开通时间,不需要改变RC电路中RC的参数;第二控制模块300根据导通信号向供电模块400发送供电信号,或根据断开信号断开,然后供电模块400根据供电信号向继电器提供第一电压,或在第二控制模块300断开时,向外部继电器提供第二电压,即可以利用不同电压开通继电器,可以减少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实施例二
参见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100、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第二控制模块300和供电模块400。
其中,第一控制模块100适于与外部控制器和外部继电器连接;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适于与外部控制器连接,还与第二控制模块300连接;第二控制模块300适于与外部继电器连接;供电模块400适于与外部继电器连接。
第一控制模块100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外部控制器发送的直流信号时导通,并向外部继电器发送使外部继电器开通的第一驱动信号。
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外部控制器发送的脉冲信号时向第二控制模块300发送导通信号,或在接收所述直流信号时向第二控制模块300发送断开信号。
第二控制模块300用于根据所述导通信号向外部继电器发送使外部继电器开通的第二驱动信号,或根据所述断开信号断开。
供电模块400用于向外部继电器供电。
具体应用中,驱动脉冲控制电路接收外部控制器(例如发送驱动信号的单片机等)的低电平信号、脉冲信号和直流信号(高电平信号)。驱动脉冲控制电路接收低电平信号时,控制外部继电器断开;驱动脉冲控制电路接收脉冲信号时,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接收脉冲信号并向第二控制模块300发送导通信号,第二控制模块300根据导通信号向外部继电器发送第二驱动信号,供电模块400为外部继电器供电,外部继电器开通。
第一控制模块100接收直流信号时导通并向外部继电器发送第一驱动信号,同时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接收直流信号并向第二控制模块300发送断开信号,第二控制模块300根据断开信号断开,供电模块400为外部继电器供电,外部继电器持续开通,开通时间与接收所述直流信号的时间有关,与RC电路无关。
上述驱动脉冲控制电路中,外部控制器发送的脉冲信号时,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和第二控制模块300控制外部继电器开通,外部控制器发送的直流信号时,第一控制模块100控制外部继电器持续开通,即由不同信号控制外部继电器的开通和断开,以及开通时间,开通时间不受RC电路限制,使得电路适应性强。
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第一控制模块包括100:输入端、输出端、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和三极管Q1。
第一控制模块100的输入端与外部控制器连接,第一控制模块100的输出端与外部继电器K连接。
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控制模块100的输入端和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和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
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一控制模块100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0V电压。本实施例中,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
另外,第一控制模块100还包括:电阻R6和电阻R7。
外部控制器通过电阻R6与第一控制模块100的输入端连接,电阻R6防止第一控制模块100接收信号时过压,保护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7与第一控制模块100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7用于稳定三极管Q1的集电极输出的信号。
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二电阻R2和第二电容C2。
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的输入端与外部控制器连接,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模块300连接。
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的输出端连接。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脉冲控制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
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的输出端通过二极管D2与第二控制模块300连接。
具体的,二极管D2的阳极与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第二控制模块300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接0V电压,二极管D3的阴极与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可以为1N4148W型号的二极管。
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第二控制模块300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三电阻R3、第三电容C3和第一场效应管Q2。
第二控制模块300的输入端与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连接,第二控制模块300的输出端与外部继电器K连接。
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控制模块300的输入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第一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和第一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
第一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第二控制模块300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0V电压。本实施例中,第一场效应管Q2可以为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
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脉冲控制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1并联在外部继电器K的两端,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二控制模块300的输出端或第一控制模块100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供电模块400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1可以为HS2MA型号的二极管。
下面结合图5,对上述驱动脉冲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进行具体描述:
外部控制器可以向本实施例的驱动脉冲控制电路输出不同的驱动信号,通过本实施例的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开通继电器。驱动信号可以包括低电平信号、脉冲信号和直流信号(高电平信号)。
外部控制器输出低电平信号时,驱动脉冲控制电路控制继电器关断。
外部控制器输出脉冲信号时,给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的第二电容C2和第二控制模块300的第三电容C3充电,第一场效应管Q2导通,供电模块400为继电器供电,继电器开通。
参见图6,外部控制器输出直流信号(高电平信号)时,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的第二电容C2放电后断开,第二控制模块300的第三电容C3放电后使第一场效应管Q2断开,第一控制模块100中的三极管Q1导通,供电模块400为继电器供电,继电器保持在导通状态,即继电器持续导通,导通时间由直流信号(高电平信号)决定,不由RC电路决定。
上述驱动脉冲控制电路中,外部控制器发送的脉冲信号时,直流信号隔离模块200和第二控制模块300控制继电器开通,外部控制器发送的直流信号时,第一控制模块100控制继电器持续开通,即由不同信号控制继电器的开通和断开,以及开通时间,开通时间不受RC电路限制,使得电路适应性强。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继电器,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外部继电器连接的如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种驱动脉冲控制电路,也具有上述任一种所述的驱动脉冲控制电路的有益效果。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直流信号隔离模块和供电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适于与外部控制器和外部继电器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外部控制器发送的脉冲信号或直流信号时导通,向所述外部继电器发送使所述外部继电器开通的第一驱动信号;
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适于与外部控制器连接,还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脉冲信号时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发送导通信号,或在接收到所述直流信号时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发送断开信号;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导通信号向所述供电模块发送供电信号,或根据所述断开信号断开;
所述供电模块,适于与所述外部继电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供电信号向所述外部继电器提供第一电压,或在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断开时,向所述外部继电器提供第二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一场效应管;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外部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外部继电器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
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外部控制器连接,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三电阻、第三电容和第二场效应管;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输出端、三极管和隔离单元;
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外部电源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第二外部电源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三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外部继电器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隔离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隔离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6.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直流信号隔离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供电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适于与外部控制器和外部继电器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外部控制器发送的直流信号时导通,并向所述外部继电器发送使所述外部继电器导通的第一驱动信号;
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适于与外部控制器连接,还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外部控制器发送的脉冲信号时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发送导通信号,或在接收所述直流信号时向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发送断开信号;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适于与所述外部继电器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导通信号向所述外部继电器发送使所述外部继电器开通的第二驱动信号,或根据所述断开信号断开;
所述供电模块,适于与所述外部继电器连接,用于向所述外部继电器供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和三极管;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外部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外部继电器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
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外部控制器连接,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9.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三电阻、第三电容和第一场效应管;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直流信号隔离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外部继电器连接;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10.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外部继电器连接的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脉冲控制电路,或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外部继电器连接的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脉冲控制电路。
CN201822016032.7U 2018-12-03 2018-12-03 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 Active CN2091181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16032.7U CN209118106U (zh) 2018-12-03 2018-12-03 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16032.7U CN209118106U (zh) 2018-12-03 2018-12-03 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18106U true CN209118106U (zh) 2019-07-16

Family

ID=67207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16032.7U Active CN209118106U (zh) 2018-12-03 2018-12-03 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181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74534A (zh) 一种充电唤醒电路
CN104596049B (zh) 电流环通信电路和空调器
CN109287056A (zh) 一种单火线电子开关
CN103354193B (zh) 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及控制继电器的方法
CN104868369A (zh) 一种海底观测网接驳盒联网装置
CN107171560B (zh) 一种开关控制电路
CN209118106U (zh) 驱动脉冲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
CN209545432U (zh) 自启动电路和不间断电源
CN107482937A (zh) 一种桥式整流器
CN101872998A (zh)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
CN208369198U (zh) 一种负载保护电路及电机
CN109639120A (zh) 智能功率模块的驱动互锁电路及智能功率模块
CN109038800A (zh) 车载通讯装置的电源系统、车载通讯装置及电源控制方法
CN209593094U (zh) 一种不同电源系统的自动切换电路
CN209693116U (zh) 一种单火线电子开关
CN101626201A (zh) 开关电源电路
CN209030069U (zh) 一种多路输出电源
CN209571809U (zh) 继电器多电源供电切换电路和供电系统
CN107505878A (zh) 一种控制电路
CN207426980U (zh) 一种开关控制电路
CN207502953U (zh) 电源时序控制电路
CN109245492A (zh) 一种多路输出电源
CN205193723U (zh) 一种硬盘分时上电系统
CN204241867U (zh) 一种上下电控制装置
CN207150612U (zh) Pse电源输入控制硬件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