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14438U - 一种斜底槛布置方法建立的导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斜底槛布置方法建立的导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14438U
CN209114438U CN201821463847.3U CN201821463847U CN209114438U CN 209114438 U CN209114438 U CN 209114438U CN 201821463847 U CN201821463847 U CN 201821463847U CN 209114438 U CN209114438 U CN 2091144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bend
wedged bottom
bottom sill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6384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牧振伟
李凡琦
贾萍阳
李琳
赵涛
谭义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146384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144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144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1443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斜底槛布置方法建立的导流装置,包括弯道进口直段、弯道段和出口调整段,弯道段内设置斜底槛,斜底槛布置角度选取18‑28°,弯道段内侧为凸岸,弯道段外侧为凹岸,弯道宽度与弯道曲率半径之比为0.25‑0.45之间,适应单宽流量12‑15m3/s的水面。本实用新型改善了宽浅弯段溢洪道,大流量引水渠道流态,很好地降低了水面横比降,改善弯道水面流态,减少了水面振动和水花飞溅的情况,使得两边的建筑体能够更加稳定的存在,延长了使用寿命,在水利导流结构设计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斜底槛布置方法建立的导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说,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弯道消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溢洪道是水库等水利建筑物的防洪设备,多筑在水坝的一侧,像一个大槽,当水库里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水就从溢洪道向下游流出,防止水坝被毁坏。包括:进水渠、控制段、泄槽、出水渠。
弯段溢洪道是水利工程中常见的溢洪道形态,水流进入弯道后,由于受到离心力作用,在整个断面内形成封闭状态的横向环流,并在纵向水流的冲击下形成顺主流方向呈螺旋状向前运动的复杂水流。现有的弯道消能导流措施多采用导流栅、斜底坎、丁坝、悬栅等辅助消能工,试图在设定距离内调整、控制弯道流态及横向环流的产生。
传统针对改善弯道水流流态方面常采用导流墩、导流栅、丁坝、悬栅等辅助工程措施,多适用于宽深比较小的弯道,不兼备导流和消能两种功能,对于宽深比较大的弯道,布置导流墩、导流栅等传统的导流措施不仅无法很好地降低水面横比降,改善弯道水面流态,而且弯道水面结构紊乱,特别是布置导流栅导流墩的位置,出现水流飞溅的现象,但实际工程中宽浅弯段溢洪道、大流量引水渠道等在我国西部地区比较常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弯道消能导流措施多适用于宽深比较小的弯道,不兼备导流和消能两种功能,对于宽深比较大的弯道,布置导流墩、导流栅等传统的导流措施不仅无法很好地降低水面横比降,改善弯道水面流态,弯道水面结构紊乱,特别是布置导流栅导流墩的位置,出现水流飞溅的现象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斜底槛布置方法建立的导流装置,通过合理设置凹岸凸岸高度,弯道段合理布置斜底槛,溢洪道水面流态得到较大改善,导流墩联合斜底槛辅助消能工后的水面结构形态得到极大改善,在弯道水流横向分布上得到了很好的分配,下游段折冲波也得到很好的改善,在水利建设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斜底槛布置方法建立的导流装置,装置包括弯道进口直段、弯道段和出口调整段,弯道进口直段、弯道段和出口调整段依次连接设置,弯道段内设置斜底槛,斜底槛与弯道段中心线角度为18-28°,弯道段宽度与弯道段曲率半径之比为0.25-0.45之间,单宽流量12-15m3/s。
本实用新型中,凹岸处斜底槛高度和凸岸斜底槛高度相等,斜底槛高度与水深之比在0.15-0.25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凹岸处斜底槛高度为凸岸斜底槛高度的2倍,斜底槛高度与水深之比在凸岸为0.15-0.2,斜底槛高度与水深之比在凹岸为0.2-0.25。
本实用新型中,弯道进口直段靠近弯道段的一端设置若干组第一导流墩,出口调整段靠近弯道段的一端设置若干组第二导流墩。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流墩和第二导流墩呈梭型,第一导流墩和第二导流墩截面呈半柳叶型且高度与水深之比为0.15。
本实用新型中,斜底槛与凸岸边壁留有0.5-1.0m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中,斜底槛截面呈直角梯形。
本实用新型中,斜底槛截面两侧呈内凹弧面。
本实用新型中,斜底槛靠近弯道凹面底面大于斜底槛靠近凸岸底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斜底槛布置方法,由于其设计简单,适用范围广泛且工程成本较低等优点,改善了宽浅弯段溢洪道泄流时流态,很好地降低了水面横比降,减少了水面振动和水花飞溅的情况,使得两边的建筑体能够更加稳定的存在,延长了使用寿命,在水利导流结构设计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斜底槛布置方法及建立的导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斜底槛截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斜底槛截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导流墩和第二导流墩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流进入弯道的流动规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布置斜底槛后横断面内各微元所分布的水流动量。
图1-4中,1-弯道进口直段、2-凸岸、3-出口调整段、4-凹岸、5-斜底槛、6-斜底槛靠近弯道凹面底面、7-斜底槛靠近凸岸底面、8-第一导流墩、9-第二导流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6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观察说明书附图5发现水流进入弯道的流动规律,在不考虑边壁折冲水流的影响下,水流进入弯道后,主流仍是沿直线前进,直到水流到达弯道边壁位置时,水流受到凹岸边壁的顶托作用,使水流强制改变流动方向,因此,在研究弯道水流形态的过程中,我们应考虑如何优化斜底槛的布置形式使水流在进入弯道后,主流方向仍能够顺应弯道的弯曲度一致变化,根据上述理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斜底槛布置方法,并利用该斜底槛布置方法获得了导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斜底槛布置方法建立的导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弯道进口直段1、弯道段和出口调整段3,弯道进口直段1、弯道段和出口调整段3依次连接设置,弯道段内设置斜底槛5,斜底槛5与弯道段中心线角度为18-28°,弯道段宽度与弯道段曲率半径之比为0.25-0.45之间,弯道段单宽流量12-15m3/s。
本实用新型中,凹岸4处斜底槛5高度和凸岸2处斜底槛5高度相等,斜底槛5高度与水深之比在0.15-0.25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凹岸4处斜底槛5高度为凸岸2斜底槛5高度的2倍,斜底槛5高度与水深之比在凸岸2为0.15-0.2,斜底槛5高度与水深之比在凹岸4为0.2-0.25。
本实用新型中,弯道进口直段1靠近弯道段的一端设置若干组第一导流墩8,出口调整段3靠近弯道段的一端设置若干组第二导流墩9。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流墩8和第二导流墩9呈梭型,第一导流墩8和第二导流墩9截面呈半柳叶型且高度与水深之比为0.15。
本实用新型中,斜底槛5与凸岸2边壁留有0.5-1.0m的距离,用以在枯水期排水,不至于在斜底槛5上游出现积水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中,斜底槛5截面呈直角梯形。
本实用新型中,斜底槛5截面两侧呈内凹弧面。
建立本实用新型导流装置的一种斜底槛布置方法,所述的布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测量弯道宽度与弯道曲率半径之比和单宽流量;
(2)将斜底槛从弯道进口所在断面顺中轴线开始在整个弯道内依次布置,斜底槛主要布置在弯道段并紧贴床面,按照斜底槛的中心位置沿中轴线依次布置,布置角度为斜底槛中心位置所在断面与斜底槛之间的夹角;
(3)将弯道横断面等分为X1X2……Xn,布置斜底槛后,斜底槛的消能导流作用使得横断面内各微元所分布的水流动量相等,如说明书附图6所示,即满足:
式中:ρ为液体密度;h为测点处水深;v为测点处瞬时流速,通过上式计算各微元体动量,根据横向动量梯度的变化规律,调节斜底槛的布置参数;
(4)斜底槛布置参数调整后,重新进行水流动量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进一步调整斜底槛布置参数;
(5)重复第(4)步,直至斜底槛布置参数对应横断面动量分布均匀。
用本实用新型的斜底槛布置方法和传统方法布置的底槛和导流墩,传统方法布置底槛时在凸岸和凹岸均匀设置底槛,底槛前后设置圆柱或者长条形导流墩,本实用新型对比试验采用的是长条形导流墩。
水面波浪 弯道段最大绝对动水压力差
本实用新型装置 微小 8889Pa
传统 31111Pa
本实用新型的斜底槛布置方法,弯道床面动水压力分布基本均匀,较传统布置最大断面压差相比,床面绝对动水压力差降低85.7%,在传统方法布置的导流墩中水面波动较大,波浪明显,水面波纹结构紊乱,飞溅明显,但是本实用新型导流装置水面平静,对水流的干扰减低,使得水流产生的振动、冲刷降到最低,在水利消能工设计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如上所述,即可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斜底槛布置方法建立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弯道进口直段、弯道段和出口调整段,弯道进口直段、弯道段和出口调整段依次连接设置,弯道段内设置斜底槛,斜底槛与弯道段中心线角度为18-28°弯道段宽度与弯道段曲率之比为0.25-0.45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底槛布置方法建立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道进口直段靠近弯道段的一端设置若干组第一导流墩,出口调整段靠近弯道段的一端设置若干组第二导流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底槛布置方法建立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底槛截面呈直角梯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底槛布置方法建立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底槛截面两侧呈内凹弧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底槛布置方法建立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墩和第二导流墩呈梭型,第一导流墩和第二导流墩截面呈半柳叶型且高度与水深之比为0.15。
CN201821463847.3U 2018-09-07 2018-09-07 一种斜底槛布置方法建立的导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144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63847.3U CN209114438U (zh) 2018-09-07 2018-09-07 一种斜底槛布置方法建立的导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63847.3U CN209114438U (zh) 2018-09-07 2018-09-07 一种斜底槛布置方法建立的导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14438U true CN209114438U (zh) 2019-07-16

Family

ID=67198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6384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14438U (zh) 2018-09-07 2018-09-07 一种斜底槛布置方法建立的导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144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8154A (zh) * 2018-09-07 2018-12-28 新疆农业大学 一种斜底槛布置方法及建立的导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8154A (zh) * 2018-09-07 2018-12-28 新疆农业大学 一种斜底槛布置方法及建立的导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3674B (zh) 感潮河段支流口门引水枢纽流态改善方法
CN112281770B (zh) 采用底孔与表孔联合泄洪消能的泄洪结构
CN209114438U (zh) 一种斜底槛布置方法建立的导流装置
CN110904919B (zh) 一种治理小型河道断头浜的装置
CN106120673A (zh) 适用于高弗劳德数下的转弯溢洪道
CN101864754A (zh) 用于溢洪道或泄洪洞出口的挑流斜鼻坎
CN101736718B (zh) 一种反向斜切挑坎
CN206428676U (zh) 溢洪道进水渠导流装置
CN109098154A (zh) 一种斜底槛布置方法及建立的导流装置
CN205100180U (zh) 一种溢洪道泄槽段弯道结构
CN209114453U (zh) 一种用于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组合式结构
CN116377974A (zh) 一种导流洞出口竖井消能结构
CN203411959U (zh) 多级阶梯型跌坎组合消能工结构
CN207062905U (zh) 涵洞式鱼道
CN201502050U (zh) 一种品字型均流防涡装置
CN206928256U (zh) 溢流坝挑流消能设施
CN111733780B (zh) 适用于泄洪隧洞急流弯道的流态控制结构及控制方法
CN209603031U (zh) 一种应用于窄缝挑坎的贴角试验装置
CN101532285B (zh) 一种品字型均流防涡方法和装置
CN109778772B (zh) 一种改善侧向进水泵站进水池流态的联合导流装置
CN109629534A (zh) 一种布置在弯曲河道的底流消能工
CN203174568U (zh) 一种混凝土坝的生态流量管布置型式
CN108560480B (zh) 一种变曲率明渠弯道
CN108385603B (zh) 掺气水流窄缝消能工水力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11931276B (zh) 一种快速优选跌坎消力池体型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