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05403U - 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 - Google Patents

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05403U
CN209105403U CN201822278402.4U CN201822278402U CN209105403U CN 209105403 U CN209105403 U CN 209105403U CN 201822278402 U CN201822278402 U CN 201822278402U CN 209105403 U CN209105403 U CN 209105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dio signal
output end
frequency
input terminal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7840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227840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05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05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05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包括电子分频器、功率调节器、第一发声单元和第二发声单元。电子分频器与音频信号源连接,以将由音频信号源输入的音频信号根据频率的不同分离成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通过设置能够调节第一音频信号和/或第二音频信号功率的功率调节器,实现对音频信号的中高频音和中低频音功率的分别调节或同时调节,从而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方案能够根据个体用户的差异性针对性的调节音频信号中不同频段的声音功率,改变音频播放的声响曲线,适应个体差异化的需求。同时,能够提高耳机设计的通用性,不必再针对不同音乐类型或不同的使用人群而单独设计,从而降低耳机生产厂商的成本。

Description

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
背景技术
声明:在整个说明书中,对背景技术的任何讨论绝不应被视为承认这样的技术是众所周知的,或者形成本领域公知常识的一部分。
目前双单元圈铁耳机常匹配二分频设计,耳塞里面设置的动铁和动圈两个发声单元在分频器的调动下,都是各自发挥出合适的频段。既可以拥有动铁耳塞声音密度大、解析力好和清晰度高带来的优质高频音,又能获得动圈耳机先天拥有的出色的低频表现,以及随之而来的优异氛围感。在高品质无损音乐逐渐普及的当下,圈铁耳机是目前声音素质和乐感匹配绝佳的设计,使广大消费者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回放效果,体验音韵之美。但是由于每个人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同,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耳朵的听力范围会有不同的变化。比如有人对低频比较敏感,就会觉得耳机的低频太强哄头,反之则觉得低频力度不够。同理,有的人对高频敏感就会觉得声音刺耳,反之则觉得高频力度不够。此外,不同类型的音乐在不同频率上的强度不同,而每一款圈铁耳机的分频电路和声学特性都是固定的,因而无法适应个体的多样化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调节不同声音频段强度(功率)的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
一种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包括电子分频器、功率调节器、动圈发声单元和第一发声单元;所述电子分频器与音频信号源连接,以将由音频信号源输入的音频信号根据频率的不同分离成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的音频频率均大于或等于第一分频点频率;所述第二音频信号的音频频率均小于或等于第一分频点频率;所述功率调节器串联在所述电子分频器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之间,或串联在所述电子分频器与所述音频信号源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的强度,从而调节所述第一发声单元的发声功率;所述功率调节器还串联在所述电子分频器与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之间,或串联在所述电子分频器与所述音频信号源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二音频信号的强度,从而调节所述第二发声单元的发声功率。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功率调节器串联在所述电子分频器与所述音频信号源之间是指,所述功率调节器连接在所述电子分频器的输入端,在所述功率调节器与所述电子分频器之间无其他分流电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分频器设置有高通滤波电路和低通滤波电路;所述高通滤波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音频信号,阻断所述第二音频信号;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音频信号,阻断所述第一音频信号;所述高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信号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以将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发声单元;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信号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以将所述第二音频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发声单元;所述功率调节器串联在所述高通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的强度;所述功率调节器还串联在所述低通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二音频信号的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分频器设置有高通滤波电路和低通滤波电路;所述高通滤波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音频信号,阻断所述第二音频信号;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音频信号,阻断所述第一音频信号;所述高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信号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以将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发声单元;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信号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以将所述第二音频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发声单元;所述功率调节器串联在所述高通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的强度;所述功率调节器还串联在所述低通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二音频信号的强度;所述高通滤波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发声单元的正负极;所述高通滤波电路设置有电容C1;所述电容C1串联在所述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所述低通滤波电路包括第三输入端、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入端和第四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发声单元的正负极;所述低通滤波电路设置有电容C2;所述第三输入端通过所述电容C2与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端通过所述电容C2与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入端和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率调节器设置有高音功率调节模块和低音功率调节模块;所述高音功率调节模块串联在所述高通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的强度;所述低音功率调节模块串联在所述低通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二音频信号的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率调节器设置有高音功率调节模块和低音功率调节模块;所述高音功率调节模块与所述高通滤波电路串联,以调节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的强度;所述低音功率调节模块与所述低通滤波电路串联,以调节所述第二音频信号的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音功率调节模块和所述低音功率调节模块之间相互独立。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高音功率调节模块和所述低音功率调节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是指,所述高音功率调节模块和所述低音功率调节模块对各自功率的调节是相互独立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音功率调节模块和所述低音功率调节模块之间相互关联,且功率调节方向相反。在该实施例中,所述高音功率调节模块和所述低音功率调节模块之间相互关联是指,所述高音功率调节模块对功率的调节会直接影响到所述低音功率调节模块对功率的调节。所述高音功率调节模块的功率调节方向与所述低音功率调节模块的功率调节方向相反是指,所述高音功率调节模块的功率调节变大时,所述低音功率调节模块的功率调节变小;反之,所述高音功率调节模块的功率调节变小时,所述低音功率调节模块的功率调节变大。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高音功率调节模块的功率调节的变化值大小,与所述低音功率调节模块的功率调节的变化值大小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是不等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通滤波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发声单元的正负极;所述高通滤波电路设置有电容C1;所述电容C1串联在所述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所述低通滤波电路包括第三输入端、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入端和第四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发声单元的正负极;所述低通滤波电路设置有电容C2;所述第三输入端通过所述电容C2与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端通过所述电容C2与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入端和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音功率调节模块设置有可变电阻R1;所述可变电阻R1、所述电子分频器和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串联;所述低音功率调节模块设置有可变电阻R2;所述可变电阻R2、所述电子分频器和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串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率调节器设置有滑动变阻器R0;所述滑动变阻器R0的滑片端与所述音频信号源的正极或负极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R0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高通滤波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的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容C1的电容值小于所述电容C2的电容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容C1的电容值范围为0.5uf~1.5uf。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容C2的电容值范围为35uf~55uf。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容C1的电容值为1.1uf。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容C2的电容值为47uf。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1KHz~3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1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1.5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2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3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变电阻R1的阻值为80Ω~100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变电阻R2的阻值为20Ω~40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变电阻R1的阻值为90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变电阻R2的阻值为30Ω。
上述一种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通过设置能够调节第一音频信号和/或第二音频信号功率的功率调节器,实现对音频信号的中高频音和中低频音功率的分别调节或同时调节,从而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方案能够根据个体用户的差异性针对性的调节音频信号中不同频段的声音功率,改变音频播放的声响曲线,适应个体差异化的需求。同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能够提高耳机设计的通用性,不必再针对不同音乐类型或不同的使用人群而单独设计,能够降低耳机生产厂商的成本。
根据上述内容,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
一种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包括电子分频器、功率调节器、第二发声单元、第一发声单元、第三发声单元;所述电子分频器与音频信号源连接,以将由音频信号源输入的音频信号根据频率的不同分离成第三音频信号、第四音频信号和第五音频信号;所述第三音频信号的音频频率均大于或等于第二分频点频率;所述第四音频信号的音频频率均小于或等于第二分频点频率,且大于或等于第三分频点频率;所述第五音频信号的音频频率均小于或等于第三分频点频率;所述功率调节器串联在所述电子分频器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之间,或串联在所述电子分频器与所述音频信号源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三音频信号的强度,从而调节所述第一发声单元的发声功率;所述功率调节器还串联在所述电子分频器与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之间,或串联在所述电子分频器与所述音频信号源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五音频信号的强度,从而调节所述第二发声单元的发声功率;所述功率调节器还串联在所述电子分频器与所述第三发声单元之间,或串联在所述电子分频器与所述音频信号源之间,以调节所述第四音频信号的强度,从而调节所述第三发声单元的发声功率;所述第三发声单元为动铁式扬声器或动圈式扬声器;所述第二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大于所述第三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功率调节器串联在所述电子分频器与所述音频信号源之间是指,所述功率调节器连接在所述电子分频器的输入端,在所述功率调节器与所述电子分频器之间无其他分流电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分频器设置有高通滤波电路、低通滤波电路和带通滤波电路;所述高通滤波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三音频信号,阻断所述第四音频信号和所述第五音频信号;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五音频信号,阻断所述第三音频信号和第四音频信号;所述带通滤波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四音频信号,阻断所述第三音频信号和第五音频信号;所述高通滤波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发声单元的正负极;所述高通滤波电路设置有电容C1;所述电容C1串联在所述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所述低通滤波电路包括第三输入端、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入端和第四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发声单元的正负极;所述低通滤波电路设置有电容C2;所述第三输入端通过所述电容C2与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端通过所述电容C2与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入端和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带通滤波电路包括第五输入端、第五输出端、第六输入端和第六输出端;所述第五输出端和第六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发声单元的正负极;所述带通滤波电路设置有电容C3和电容C4;所述电容C3串联在所述第六输入端和第六输出端之间;所述电容C4串联在所述第五输出端和第六输入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分频器设置有高通滤波电路、低通滤波电路和带通滤波电路;所述高通滤波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三音频信号,阻断所述第四音频信号和所述第五音频信号;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五音频信号,阻断所述第三音频信号和第四音频信号;所述带通滤波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四音频信号,阻断所述第三音频信号和第五音频信号;所述高通滤波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发声单元的正负极;所述高通滤波电路设置有电容C1;所述电容C1串联在所述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所述低通滤波电路包括第三输入端、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入端和第四输出端;所述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发声单元的正负极;所述低通滤波电路设置有电容C2;所述第三输入端通过所述电容C2与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端通过所述电容C2与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入端和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带通滤波电路包括第五输入端、第五输出端、第六输入端和第六输出端;所述第五输出端和第六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发声单元的正负极;所述带通滤波电路设置有电容C3和电感L1;所述电容C3与所述电感L1串联后,又串联在所述第六输入端和第六输出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信号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以将所述第三音频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发声单元;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信号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圈铁发声单元,以将所述第五音频信号传输至所述圈铁发声单元;所述带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信号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发声单元,以将所述第四音频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三发声单元;所述功率调节器串联在所述高通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三音频信号的强度;所述功率调节器还串联在所述低通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五音频信号的强度;所述功率调节器还串联在所述带通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之间,以调节所述第四音频信号的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率调节器设置有高音功率调节模块、低音功率调节模块和中音功率调节模块;所述高音功率调节模块串联在所述高通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三音频信号的强度;所述低音功率调节模块串联在所述低通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五音频信号的强度;所述中音功率调节模块串联在所述带通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三发声单元之间,以调节所述第四音频信号的强度;所述高音功率调节模块设置有可变电阻R1;所述可变电阻R1、所述电子分频器和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串联;所述低音功率调节模块设置有可变电阻R2;所述可变电阻R2、所述电子分频器和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串联;所述中音功率调节模块设置有可变电阻R3;所述可变电阻R3、所述电子分频器和所述第三发声单元串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容C1的电容值小于所述电容C2的电容值;所述电容C1的电容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电容C3的电容值;所述电容C3的电容值小于所述电容C2的电容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容C1的电容值范围为0.5uf~1.5uf。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容C2的电容值范围为35uf~55uf。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容C3的电容值范围为0.5uf~2uf。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容C1的电容值为1.1uf。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容C2的电容值为47uf。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容C3的电容值为1.5uf。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1KHz~3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10KHz~15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1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1.5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2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3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10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12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15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变电阻R1的阻值为80Ω~100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变电阻R2的阻值为20Ω~40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变电阻R3的阻值为70Ω~90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变电阻R1的阻值为90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变电阻R2的阻值为30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变电阻R3的阻值为80Ω。
上述一种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通过设置能够调节第一音频信号和/或第二音频信号功率的功率调节器,实现对音频信号的高频音、中频音和低频音功率的分别调节、两个组合调节或同时调节,从而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方案能够根据个体用户的差异性针对性的调节音频信号中不同频段的声音功率,改变音频播放的声响曲线,适应个体差异化的需求。同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能够提高耳机设计的通用性,不必再针对不同音乐类型或不同的使用人群而单独设计,能够降低耳机生产厂商的成本。
在上述内容中,至少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或改善了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或提供了有用的替代方案。提供的概述实施例的集合以基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技术特征的选择来预示潜在的专利权利要求,且这些概述实施例的集合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可拓展的权利要求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圈铁耳机二分频功率调节器基本电路布局框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圈铁耳机二分频功率调节器基本电路布局框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圈铁耳机二分频功率调节器功率独立调节的基本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圈铁耳机二分频功率调节器功率联动调节的基本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圈铁耳机三分频功率调节器基本电路布局框图;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圈铁耳机三分频功率调节器基本电路布局框图;
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圈铁耳机三分频功率调节器功率独立调节的基本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圈铁耳机三分频功率调节器功率独立调节的基本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电子分频器;110.高通滤波电路;120.低通滤波电路;130.带通滤波电路;200.功率调节器;210.高音功率调节模块;220.低音功率调节模块;230.中音功率调节模块;310.第一发声单元;320.第三发声单元;400.第二发声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专利文件中,下面讨论的图1-8和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原理或方法的各种实施例只用于说明,而不应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了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原理或方法可在任何适当布置的耳机或音响设备的电路中实现。参考附图,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将在下文中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将省略众所周知的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以免以不必要的细节混淆本公开的主题。而且,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定义。因此,所述术语可能会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意向或用法而不同。因此,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必须基于本文中所作的描述来理解。
一种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如图1所示,包括电子分频器100、功率调节器200、动圈发声单元和第一发声单元310。电子分频器100与音频信号源连接,以将由音频信号源输入的音频信号根据频率的不同分离成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第一音频信号的音频频率均大于或等于第一分频点频率。第二音频信号的音频频率均小于或等于第一分频点频率。功率调节器200串联在电子分频器100与第一发声单元310之间,或串联在电子分频器100与音频信号源之间,以调节第一音频信号的强度,从而调节第一发声单元310的发声功率。功率调节器200还串联在电子分频器100与第二发声单元400之间,或串联在电子分频器100与音频信号源之间,以调节第二音频信号的强度,从而调节第二发声单元400的发声功率。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功率调节器200串联在电子分频器100与音频信号源之间是指,功率调节器200连接在电子分频器100的输入端,在功率调节器200与电子分频器100之间无其他分流电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或图2所示,电子分频器100设置有高通滤波电路110和低通滤波电路120。高通滤波电路110用于通过第一音频信号,阻断第二音频信号。低通滤波电路120用于通过第二音频信号,阻断第一音频信号。高通滤波电路110的输入端连接音频信号源,输出端连接第一发声单元310,以将第一音频信号传输至第一发声单元310。低通滤波电路120的输入端连接音频信号源,输出端连接第二发声单元400,以将第二音频信号传输至第二发声单元400。功率调节器200串联在高通滤波电路110与第一发声单元310之间,以调节第一音频信号的强度。功率调节器200还串联在低通滤波电路120与第二发声单元400之间,以调节第二音频信号的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或图2所示,电子分频器100设置有高通滤波电路110和低通滤波电路120。高通滤波电路110用于通过第一音频信号,阻断第二音频信号。低通滤波电路120用于通过第二音频信号,阻断第一音频信号。高通滤波电路110的输入端连接音频信号源,输出端连接第一发声单元310,以将第一音频信号传输至第一发声单元310。低通滤波电路120的输入端连接音频信号源,输出端连接第二发声单元400,以将第二音频信号传输至第二发声单元400。功率调节器200串联在高通滤波电路110与第一发声单元310之间,以调节第一音频信号的强度。功率调节器200还串联在低通滤波电路120与第二发声单元400之间,以调节第二音频信号的强度。
如图3或图4所示,高通滤波电路110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发声单元310的正负极。高通滤波电路110设置有电容C1。电容C1串联在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低通滤波电路120包括第三输入端、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入端和第四输出端。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发声单元400的正负极。低通滤波电路120设置有电容C2。第三输入端通过电容C2与第四输出端连接。第三输出端通过电容C2与第四输出端连接。第四输入端和第四输出端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或图2所示,功率调节器200设置有高音功率调节模块210和低音功率调节模块220。高音功率调节模块210串联在高通滤波电路110与第一发声单元310之间,以调节第一音频信号的强度。低音功率调节模块220串联在低通滤波电路120与第二发声单元400之间,以调节第二音频信号的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或图2所示,功率调节器200设置有高音功率调节模块210和低音功率调节模块220。高音功率调节模块210与高通滤波电路110串联,以调节第一音频信号的强度。低音功率调节模块220与低通滤波电路120串联,以调节第二音频信号的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高音功率调节模块210和低音功率调节模块220之间相互独立。在该实施例中,高音功率调节模块210和低音功率调节模块220之间相互独立是指,高音功率调节模块210和低音功率调节模块220对各自功率的调节是相互独立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高音功率调节模块210和低音功率调节模块220之间相互关联,且功率调节方向相反。在该实施例中,高音功率调节模块210和低音功率调节模块220之间相互关联是指,高音功率调节模块210对功率的调节会直接影响到低音功率调节模块220对功率的调节。高音功率调节模块210的功率调节方向与低音功率调节模块220的功率调节方向相反是指,高音功率调节模块210的功率调节变大时,低音功率调节模块220的功率调节变小。反之,高音功率调节模块210的功率调节变小时,低音功率调节模块220的功率调节变大。值得注意的是,高音功率调节模块210的功率调节的变化值大小,与低音功率调节模块220的功率调节的变化值大小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是不等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或图4所示,高通滤波电路110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发声单元310的正负极。高通滤波电路110设置有电容C1。电容C1串联在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低通滤波电路120包括第三输入端、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入端和第四输出端。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发声单元400的正负极。低通滤波电路120设置有电容C2。第三输入端通过电容C2与第四输出端连接。第三输出端通过电容C2与第四输出端连接。第四输入端和第四输出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高音功率调节模块210设置有可变电阻R1。可变电阻R1、电子分频器100和第一发声单元310串联。低音功率调节模块220设置有可变电阻R2。可变电阻R2、电子分频器100和第二发声单元400串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功率调节器200设置有滑动变阻器R0。滑动变阻器R0的滑片端与音频信号源的正极或负极连接。滑动变阻器R0中电阻的一端与高通滤波电路11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低通滤波电路120的第四输出端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容C1的电容值小于电容C2的电容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容C1的电容值范围为0.5uf~1.5uf。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容C2的电容值范围为35uf~55uf。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容C1的电容值为1.1uf。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容C2的电容值为47uf。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1KHz~3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1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1.5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2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3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变电阻R1的阻值为80Ω~100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变电阻R2的阻值为20Ω~40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变电阻R1的阻值为90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变电阻R2的阻值为30Ω。
上述一种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通过设置能够调节第一音频信号和/或第二音频信号功率的功率调节器200,实现对音频信号的中高频音和中低频音功率的分别调节或同时调节,从而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方案能够根据个体用户的差异性针对性的调节音频信号中不同频段的声音功率,改变音频播放的声响曲线,适应个体差异化的需求。同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能够提高耳机设计的通用性,不必再针对不同音乐类型或不同的使用人群而单独设计,能够降低耳机生产厂商的成本。
根据上述内容,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200。
一种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如图5或图6所示,包括电子分频器100、功率调节器200、第二发声单元400、第一发声单元310、第三发声单元320。电子分频器100与音频信号源连接,以将由音频信号源输入的音频信号根据频率的不同分离成第三音频信号、第四音频信号和第五音频信号。第三音频信号的音频频率均大于或等于第二分频点频率。第四音频信号的音频频率均小于或等于第二分频点频率,且大于或等于第三分频点频率。第五音频信号的音频频率均小于或等于第三分频点频率。功率调节器200串联在电子分频器100与第一发声单元310之间,或串联在电子分频器100与音频信号源之间,以调节第三音频信号的强度,从而调节第一发声单元310的发声功率。功率调节器200还串联在电子分频器100与第二发声单元400之间,或串联在电子分频器100与音频信号源之间,以调节第五音频信号的强度,从而调节第二发声单元400的发声功率。功率调节器200还串联在电子分频器100与第三发声单元320之间,或串联在电子分频器100与音频信号源之间,以调节第四音频信号的强度,从而调节第三发声单元320的发声功率。第三发声单元320为动铁式扬声器或动圈式扬声器。第二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大于第三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在该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功率调节器200串联在电子分频器100与音频信号源之间是指,功率调节器200连接在电子分频器100的输入端,在功率调节器200与电子分频器100之间无其他分流电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电子分频器100设置有高通滤波电路110、低通滤波电路120和带通滤波电路130。高通滤波电路110用于通过第三音频信号,阻断第四音频信号和第五音频信号。低通滤波电路120用于通过第五音频信号,阻断第三音频信号和第四音频信号。带通滤波电路130用于通过第四音频信号,阻断第三音频信号和第五音频信号。高通滤波电路110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发声单元310的正负极。高通滤波电路110设置有电容C1。电容C1串联在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低通滤波电路120包括第三输入端、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入端和第四输出端。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发声单元400的正负极。低通滤波电路120设置有电容C2。第三输入端通过电容C2与第四输出端连接。第三输出端通过电容C2与第四输出端连接。第四输入端和第四输出端连接。带通滤波电路130包括第五输入端、第五输出端、第六输入端和第六输出端。第五输出端和第六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发声单元的正负极。带通滤波电路130设置有电容C3和电容C4。电容C3串联在第六输入端和第六输出端之间。电容C4串联在第五输出端和第六输入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电子分频器100设置有高通滤波电路110、低通滤波电路120和带通滤波电路130。高通滤波电路110用于通过第三音频信号,阻断第四音频信号和第五音频信号。低通滤波电路120用于通过第五音频信号,阻断第三音频信号和第四音频信号。带通滤波电路130用于通过第四音频信号,阻断第三音频信号和第五音频信号。高通滤波电路110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发声单元310的正负极。高通滤波电路110设置有电容C1。电容C1串联在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低通滤波电路120包括第三输入端、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入端和第四输出端。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二发声单元400的正负极。低通滤波电路120设置有电容C2。第三输入端通过电容C2与第四输出端连接。第三输出端通过电容C2与第四输出端连接。第四输入端和第四输出端连接。带通滤波电路130包括第五输入端、第五输出端、第六输入端和第六输出端。第五输出端和第六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发声单元的正负极。带通滤波电路130设置有电容C3和电感L1。电容C3与电感L1串联后,又串联在第六输入端和第六输出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高通滤波电路110的输入端连接音频信号源,输出端连接第一发声单元310,以将第三音频信号传输至第一发声单元310。低通滤波电路120的输入端连接音频信号源,输出端连接第一圈铁发声单元,以将第五音频信号传输至圈铁发声单元。带通滤波电路130的输入端连接音频信号源,输出端连接第三发声单元320,以将第四音频信号传输至第三发声单元320。功率调节器200串联在高通滤波电路110与第一发声单元310之间,以调节第三音频信号的强度。功率调节器200还串联在低通滤波电路120与第二发声单元400之间,以调节第五音频信号的强度。功率调节器200还串联在带通滤波电路130与第一发声单元之间,以调节第四音频信号的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或图8所示,功率调节器200设置有高音功率调节模块210、低音功率调节模块220和中音功率调节模块230。高音功率调节模块210串联在高通滤波电路110与第一发声单元310之间,以调节第三音频信号的强度。低音功率调节模块220串联在低通滤波电路120与第二发声单元400之间,以调节第五音频信号的强度。中音功率调节模块230串联在带通滤波电路130与第三发声单元320之间,以调节第四音频信号的强度。高音功率调节模块210设置有可变电阻R1。可变电阻R1、电子分频器100和第一发声单元310串联。低音功率调节模块220设置有可变电阻R2。可变电阻R2、电子分频器100和第二发声单元400串联。中音功率调节模块230设置有可变电阻R3。可变电阻R3、电子分频器100和第三发声单元320串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容C1的电容值小于电容C2的电容值。电容C1的电容值小于或等于电容C3的电容值。电容C3的电容值小于电容C2的电容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容C1的电容值范围为0.5uf~1.5uf。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容C2的电容值范围为35uf~55uf。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容C3的电容值范围为0.5uf~2uf。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容C1的电容值为1.1uf。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容C2的电容值为47uf。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容C3的电容值为1.5uf。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1KHz~3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10KHz~15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1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1.5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2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3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10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12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为15KHz。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变电阻R1的阻值为80Ω~100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变电阻R2的阻值为20Ω~40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变电阻R3的阻值为70Ω~90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变电阻R1的阻值为90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变电阻R2的阻值为30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变电阻R3的阻值为80Ω。
上述一种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通过设置能够调节第一音频信号和/或第二音频信号功率的功率调节器,实现对音频信号的高频音、中频音和低频音功率的分别调节、两个组合调节或同时调节,从而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方案能够根据个体用户的差异性针对性的调节音频信号中不同频段的声音功率,改变音频播放的声响曲线,适应个体差异化的需求。同时,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能够提高耳机设计的通用性,不必再针对不同音乐类型或不同的使用人群而单独设计,能够降低耳机生产厂商的成本。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分频器、功率调节器、第一发声单元和第二发声单元;
所述电子分频器与音频信号源连接,以将由音频信号源输入的音频信号根据频率的不同分离成第一音频信号和第二音频信号;
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的音频频率均大于或等于第一分频点频率;
所述第二音频信号的音频频率均小于或等于第一分频点频率;
所述功率调节器串联在所述电子分频器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之间,或串联在所述电子分频器与所述音频信号源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的强度,从而调节所述第一发声单元的发声功率;
所述功率调节器还串联在所述电子分频器与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之间,或串联在所述电子分频器与所述音频信号源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二音频信号的强度,从而调节所述第二发声单元的发声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分频器设置有高通滤波电路和低通滤波电路;
所述高通滤波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音频信号,阻断所述第二音频信号;
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音频信号,阻断所述第一音频信号;
所述高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信号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以将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一发声单元;
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信号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以将所述第二音频信号传输至所述第二发声单元;
所述功率调节器串联在所述高通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的强度;
所述功率调节器还串联在所述低通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二音频信号的强度;
所述高通滤波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
所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发声单元的正负极;
所述高通滤波电路设置有电容C1;
所述电容C1串联在所述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
所述低通滤波电路包括第三输入端、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入端和第四输出端;
所述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发声单元的正负极;
所述低通滤波电路设置有电容C2;
所述第三输入端通过所述电容C2与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三输出端通过所述电容C2与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四输入端和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调节器设置有高音功率调节模块和低音功率调节模块;
所述高音功率调节模块串联在所述高通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的强度;
所述低音功率调节模块串联在所述低通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二音频信号的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音功率调节模块和所述低音功率调节模块之间相互独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音功率调节模块和所述低音功率调节模块之间相互关联,且功率调节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调节器设置有滑动变阻器R0;
所述滑动变阻器R0的滑片端与所述音频信号源的正极或负极连接;
所述滑动变阻器R0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高通滤波电路的所述第一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的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C1的电容值小于所述电容C2的电容值。
8.一种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分频器、功率调节器、第一发声单元、第二发声单元、第三发声单元;
所述电子分频器与音频信号源连接,以将由音频信号源输入的音频信号根据频率的不同分离成第三音频信号、第四音频信号和第五音频信号;
所述第三音频信号的音频频率均大于或等于第二分频点频率;
所述第四音频信号的音频频率均小于或等于第二分频点频率,且大于或等于第三分频点频率;
所述第五音频信号的音频频率均小于或等于第三分频点频率;
所述功率调节器串联在所述电子分频器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之间,或串联在所述电子分频器与所述音频信号源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三音频信号的强度,从而调节所述第一发声单元的发声功率;
所述功率调节器还串联在所述电子分频器与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之间,或串联在所述电子分频器与所述音频信号源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五音频信号的强度,从而调节所述第二发声单元的发声功率;
所述功率调节器还串联在所述电子分频器与所述第三发声单元之间,或串联在所述电子分频器与所述音频信号源之间,以调节所述第四音频信号的强度,从而调节所述第三发声单元的发声功率;
所述第三发声单元为动铁式扬声器或动圈式扬声器;
所述第二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大于所述第三分频点频率的频率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分频器设置有高通滤波电路、低通滤波电路和带通滤波电路;
所述高通滤波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三音频信号,阻断所述第四音频信号和所述第五音频信号;
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五音频信号,阻断所述第三音频信号和第四音频信号;
所述带通滤波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四音频信号,阻断所述第三音频信号和第五音频信号;
所述高通滤波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
所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发声单元的正负极;
所述高通滤波电路设置有电容C1;
所述电容C1串联在所述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
所述低通滤波电路包括第三输入端、第三输出端、第四输入端和第四输出端;
所述第三输出端和第四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发声单元的正负极;
所述低通滤波电路设置有电容C2;
所述第三输入端通过所述电容C2与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三输出端通过所述电容C2与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四输入端和所述第四输出端连接。
所述带通滤波电路包括第五输入端、第五输出端、第六输入端和第六输出端;
所述第五输出端和第六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发声单元的正负极;
所述带通滤波电路设置有电容C3和电容C4,或者,所述带通滤波电路设置有电容C3和电感L1;
所述电容C3串联在所述第六输入端和第六输出端之间;
所述电容C4串联在所述第五输出端和第六输入端之间;
所述电容C3与所述电感L1串联后,又串联在所述第六输入端和第六输出端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调节器设置有高音功率调节模块、低音功率调节模块和中音功率调节模块;
所述高音功率调节模块串联在所述高通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三音频信号的强度;
所述低音功率调节模块串联在所述低通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之间,以调节所述第五音频信号的强度;
所述中音功率调节模块串联在所述带通滤波电路与所述第三发声单元之间,以调节所述第四音频信号的强度;
所述高音功率调节模块设置有可变电阻R1;
所述可变电阻R1、所述电子分频器和所述第一发声单元串联;
所述低音功率调节模块设置有可变电阻R2;
所述可变电阻R2、所述电子分频器和所述第二发声单元串联;
所述中音功率调节模块设置有可变电阻R3;
所述可变电阻R3、所述电子分频器和所述第三发声单元串联。
CN201822278402.4U 2018-12-31 2018-12-31 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 Active CN209105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8402.4U CN209105403U (zh) 2018-12-31 2018-12-31 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8402.4U CN209105403U (zh) 2018-12-31 2018-12-31 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05403U true CN209105403U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63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78402.4U Active CN209105403U (zh) 2018-12-31 2018-12-31 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0540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7043A (zh) * 2020-03-23 2020-07-14 苏州海卡缔听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验配耳机
WO2024045234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电路及发声器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7043A (zh) * 2020-03-23 2020-07-14 苏州海卡缔听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验配耳机
WO2024045234A1 (zh) * 2022-08-30 2024-03-07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电路及发声器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59501U (zh) 耳机
CN104969570B (zh) 具有并联分频器的相统一扬声器
CN209105403U (zh) 多单元耳机功率调节器
JP2002521902A (ja) 電気音響スピーカ用コンデンサの無いクロスオーバ・ネットワーク
CN108419175A (zh) 有源降噪电路及耳机
US20090290728A1 (en) Dynamic contoured-sound/subwoofer-synthesis audio system
US20040125964A1 (en) In-Line Audio Signal Control Apparatus
WO2005053351A1 (en) U shape vibro woofer which is wearing on shoulder
CN101150298A (zh) 静音电路
CN106231479A (zh) 圈铁耳机
CN205726309U (zh) 一种入耳式耳塞及耳机
CN207744107U (zh) 耳机分频电路
CN109257676A (zh) 一种基于音频畸变补偿技术的蓝牙耳机系统
CN204993745U (zh) 可调整音色的耳机
CN205071296U (zh) 一种音箱分频电路
WO2019015053A1 (zh) 一种可实现声音编码的入耳式耳塞及耳机
CN107509134A (zh) 一种耳机用二阶无源分频器
CN102932706A (zh) 一种内置双喇叭的耳机和其信号处理方法
CN113347529A (zh) 一种多单元喇叭数字分频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07897142U (zh) 一种新型调音线
CN209435397U (zh) 一种调音耳机
CN208015977U (zh) 一种高响应音响分频器
CN111131964A (zh) 通过开关调整的rc调音分频电路
CN203279152U (zh) 一种立体声耳机及其电路
CN205754753U (zh) 一种双动圈监听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