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03016U - 一种头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头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03016U
CN209103016U CN201822203985.4U CN201822203985U CN209103016U CN 209103016 U CN209103016 U CN 209103016U CN 201822203985 U CN201822203985 U CN 201822203985U CN 209103016 U CN209103016 U CN 209103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body
module
helmet
wearer
helmet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0398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红宣
杨华
黄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ght Wind Taiwan (shanghai) Mdt Info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ight Wind Taiwan (shanghai)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ght Wind Taiwan (shanghai) Mdt Infotech Ltd filed Critical Bright Wind Taiwan (shanghai) Mdt Info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0398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030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03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030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头戴设备,包括支撑架体,所述支撑架体包括环形本体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环形本体两端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环形本体具有与佩戴者头部匹配的弧形,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别架设在所述佩戴者的两侧耳部,所述第一端部远离所述环形本体的端部设置有摄像模块,所述第二端部上设置有电池。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头戴设备,能够提高头戴设备的佩戴舒适性和头戴设备中摄像模块的摄像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头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设备。
背景技术
在工厂作业、警员执法、视频监控等各种场合中,均会涉及到采用视频采集设备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作用进行监测。如,对工厂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控,以规范工人的操作,确保工人的工作质量;对警务人员的执法过程进行监控,确保警务人员合法执法;对酒店服务人员的工作过程进行监控,确保各项服务合理到位等。
现有的视频采集设备通常包括监控摄像头、手机、录像机、警务通等,该类视频采集设备,除了安装在固定位置外,其他均通过用户手持的方式进行视频采集。固定式的视频采集设备,没有以相关人员的第一视角进行视频采集,且存在监控死角,由于安装位置一般较高,难以获取局部清晰的拍摄画面;手持式的视频采集设备,使操作人员难以解放双手执行本职工作,影响操作人员的工作执行,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穿戴式智能设备逐渐发展并应用到各个场景中。头戴式设备作为穿戴式设备的一种,其通常佩戴于用户的头部,承载有视听、照明、摄像等装置,具有视频采集的功能,因而也可以作为监控设备使用。但目前头戴式设备因搭载各种单元,一般比较厚重,具有用户佩戴舒适性差,用户体验低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戴设备,提高用户的佩戴舒适性,满足用户的视频采集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头戴设备,包括支撑架体,所述支撑架体包括环形本体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环形本体两端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环形本体具有与佩戴者头部匹配的弧形,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别架设在所述佩戴者的两侧耳部,所述第一端部远离所述环形本体的端部设置有摄像模块,所述第二端部上设置有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环形本体采用第一弧形结构过渡连接,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环形本体采用第二弧形结构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弧形结构和所述第二弧形结构分别架设在所述佩戴者的两侧耳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和/或所述第二端部沿垂直于所述环形本体延伸方向的尺寸为15~5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环形本体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本体包括芯部和包覆在所述芯部外表面的装饰表层,所述芯部由记忆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体上设置有耳机、麦克风和/或存储卡;
所述耳机、麦克风和/或存储卡与所述支撑架体内的电路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为入耳式耳机,所述耳机的耳机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体上设置有外接接口和/或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蓝牙模块、WiFi模块、红外通信模块、3G模块、4G模块和/或5G模块,所述外接接口包括USB接口、TF接口和/或SD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体上设置有功能按键,所述功能按键包括开关机键、录像键、拍照键和/或蓝牙控制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部设置有显示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戴设备,在第一端部设置有摄像模块,在第二端部上设置电池,与其它元器件相比,电池的重量通常较大,采用电池去平衡第一端部处的重量,一方面方便电池的放置,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各搭载模块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重量分散和平衡,使第一端部处和第二端部处设置成基本平衡,有利于使佩戴者两侧耳部所承载的重量保持平衡,从而使头戴设备佩戴更加稳定,防止一侧重量过大造成的头戴设备偏移或佩戴不稳,或防止头戴设备环形本体处质量过大,造成头戴设备佩戴后后部下坠、前部翘起等问题,从而造成摄像模块的摄像位置不稳定或对焦不准确的情况出现,提高摄像模块的摄像稳定性和对焦准确性,从而提高摄像模块的摄像品质,同时有利于以用户第一视角去采集眼前场景;同时,由于佩戴者两侧耳部的承载情况基本相同,提高了佩戴者的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
1-环形本体;2-第一端部;3-第二端部;4-摄像模块;5-功能按键;6-耳机;7-耳机线;8-阻尼转轴;9-第一弧形结构;10-第二弧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戴设备,用于佩戴者佩戴在头部,以实现视频拍摄、移动通讯、远程辅助、巡检、目标识别(例如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功能。头戴设备包括支撑架体和搭载在支撑架体上摄像模块4、无线通信模块、电池模块、控制模块等各种电子模块,以实现头戴设备的多功能使用。
支撑架体用于将头戴设备佩戴在用户头部,且支撑架体为后戴式结构,其包括环形本体1和分别设置在环形本体1两端的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环形本体1具有与佩戴者头部匹配的弧形,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分别架设在佩戴者两侧耳部,且第一端部2远离环形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摄像模块4,第二端部3上设置有电池。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端部2设置有摄像模块,在第二端部3上设置电池,与其它元器件相比,电池的重量通常较大,采用电池去平衡第一端部2处的重量,一方面方便电池的放置,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各搭载模块在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的重量分散和平衡,使第一端部2处和第二端部3处设置成基本平衡,有利于使佩戴者两侧耳部所承载的重量保持平衡,从而使头戴设备佩戴更加稳定,防止一侧重量过大造成的头戴设备偏移或佩戴不稳,或防止头戴设备环形本体1处质量过大,造成头戴设备佩戴后后部下坠、前部翘起等问题,从而造成摄像模块4的摄像位置不稳定或对焦不准确的情况出现,提高摄像模块4的摄像稳定性和对焦准确性,从而提高摄像模块4的摄像品质,同时有利于以用户第一视角去采集眼前场景;同时,由于佩戴者两侧耳部的承载情况基本相同,提高了佩戴者的使用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环形本体1为中空结构,一方面能够减轻环形本体1的重量,防止头戴设备因环形本体1的重量而佩戴不稳,另一方面有利于为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之间的电连接提供走线空间,防止头戴设备的导线外露,提高头戴设备的外观美观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2与环形本体1采用第一弧形结构9过渡连接,第二端部3与环形本体1的采用第二弧形结构10过渡连接,且第一弧形结构9和第二弧形结构10位于支撑架体朝向耳部的一侧,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基本位于佩戴者耳部前侧,使第一端部2与第一弧形结构9以及第二端部3与第二弧形结构10分别组成形成挂接在佩戴者耳部的挂接结构,使头戴设备能够更好地佩戴在佩戴者头部,增加头戴设备在佩戴者耳部的架设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的长度方向沿环形本体1延伸方向向外延伸,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的宽度方向为垂直于环形本体1的延伸方向,即沿环形本体1朝向佩戴者耳部向下延伸。优先地,第一端部2向佩戴者前面延伸,防止佩戴者的头发或其他人体特征对摄像模块4的拍摄光路造成遮挡。优选地,第一端部2需延伸至佩戴者眼部附近或略伸出佩戴者眼部对应范围,以在防止遮挡的同时,避免第一端部2过长导致对佩戴者的视线造成遮挡,同时有利于更准确的拍摄用户的第一视角场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2的延伸宽度范围为15-55mm,且优选为15-25mm,使第一端部2与耳部(或耳朵附件面部)接触,提高佩戴稳定性的同时,减小第一端部2的体积和重量,提高头戴设备的美观性和佩戴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优先地,第二端部3的延伸长度范围为15-50mm,防止第二端部3凸出佩戴者眼部附近而对佩戴者视线造成遮挡。优先地,第二端部3的延伸宽度范围为15-55mm,优选为20-40mm,增大第二端部3与佩戴者耳部(或耳朵附件面部)的接触范围,提高头戴设备的佩戴稳定性。
第一端部2与环形本体1转动连接,以调整第一端部2相对环形本体1的朝向,从而调整摄像模块4的摄像视场,使摄像模块4的拍摄实现全场景覆盖,提升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2与环形本体1采用阻尼转轴8转动连接,使佩戴者佩戴头戴设备时,第一端部2能够向上或向下转动,改变摄像模块4的拍摄视场。在本实施例中,阻尼转轴8为现有较为成熟的产品,本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万向球、关节轴承等结构实现第一端部2和环形本体1的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2相对环形本体1的转动范围为0~80°,且向上转动的范围为0~40°,向下转动的范围为0~40°。在其他实施中,转动范围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具体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2上设置有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包括蓝牙模块、WiFi模块、红外通信模块、3G模块、4G模块或5G模块的一种或多种,通过设置无线通信模块,摄像模块4拍摄的视频或相片可以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上传到服务器或其他设备,且无线通信模块还能实现佩戴者之间或佩戴者与其它用户的信息传输与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体上还设置有功能按键5,功能按键5包括开关机键、录像键、照相键和/或蓝牙控制键等。各功能按键5优选均设置在第一端部2上,也可以是部分设置在第一端部2上,部分设置在第二端部3上,且功能按键5优选设置在第一端部2或第二端部3的上侧,方便佩戴者对按键进行操作。本实施例对各功能按键5在第一端部2或第二端部3或环形本体1上的布置位置不限。且功能按键5可以为按压式按键,也可以是触屏式按键。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体上还设置有各类外接接口,包括USB接口、TF接口、SD接口中的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存储功能,同时能够实现头戴设备与外界设备的连接,扩展头戴设备的功能,且实现对头戴设备的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2上还设置有电路板,各类接口、各功能按键5、无线通信模块、电池及摄像模块4均与电路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均具有容置腔,电路板、通信模块、电池及摄像模块4等各类电子元件均设置在对应的容置腔中,且第一端部2中电子元件与第二端部3中电子元件的连接导线穿设在环形本体1的空心腔体中,有利于提高头戴设备的美观性和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体上还设置有麦克风,麦克风与电路板连接,用于采集佩戴者或佩戴者所处环境的声音。本实施例对麦克风的数量及安装位置不限,优选的,麦克风靠近佩戴者脸部的位置设置,有利于对佩戴者声音的采集。
支撑架体上还设置有耳机6,耳机6与电路板连接,用于播放声音。在本实施例中,耳机6为入耳式耳机,且第一端部2和第二端部3上均设置有一个耳机6,每个耳机6均通过耳机线7连接电路板。采用入耳式耳机6,提高耳机6使用的便利性,减少外部噪声的影响,减小耳机6设置对支撑架体的结构要求,简化头戴设备的结构设置。
但本实施例不对耳机6的数量、位置和类型进行限定,耳机6还可以仅在第一端部2或第二端部3设置,耳机6的类型还可以为骨传导耳机或其他类型的耳机。耳机6优选靠近佩戴者耳部设置,提高头戴设备的美观性以及有利于佩戴者听清声音。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体上还设置有语音识别模块,语音识别模块与电路板连接,用于识别佩戴者的语音信息,提高头戴设备的操作便利性。语音识别模块优选设置在第一端部2靠近佩戴者脸部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体上还设置有显示模块,显示模块与电路板连接,用于显示摄像模块拍摄的照片或影像信息,或者以增强现实的方式显示,将虚拟的信息叠加显示在真实的实景中,用于为用户提供更多信息,且显示模块优选设置在第一端部上靠近人眼的一侧。显示模块可以为液晶显示屏,也可以为触控显示屏。
在本实施例中,环形本体1包括芯部和包覆在芯部外表面的装饰表层。芯部由记忆材料制成,能够根据用户的头型,形成适用于用户头型的形状。记忆材料优选为钛合金、SUS316等记忆合金材料。装饰表层采用亲肤材质制成,如TPU、Rubber或TR90材质等,提高佩戴者的佩戴舒适性,且优选采用TPU材质。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体,所述支撑架体包括环形本体(1)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环形本体(1)两端的第一端部(2)及第二端部(3),所述环形本体(1)具有与佩戴者头部匹配的弧形,所述第一端部(2)和所述第二端部(3)分别架设在所述佩戴者的两侧耳部,所述第一端部(2)远离所述环形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摄像模块(4),所述第二端部(3)上设置有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2)与所述环形本体(1)采用第一弧形结构(9)过渡连接,所述第二端部(3)和所述环形本体(1)采用第二弧形结构(10)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弧形结构(9)和所述第二弧形结构(10)分别架设在所述佩戴者的两侧耳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2)和/或所述第二端部沿垂直于所述环形本体(1)延伸方向的尺寸为15~5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2)与所述环形本体(1)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本体(1)包括芯部和包覆在所述芯部外表面的装饰表层,所述芯部由记忆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体上设置有耳机(6)、麦克风和/或存储卡;
所述耳机(6)、麦克风、存储卡与所述支撑架体内的电路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为入耳式耳机,所述耳机(6)的耳机线(7)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体上设置有外接接口和/或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包括蓝牙模块、WiFi模块、红外通信模块、3G模块、4G模块和/或5G模块,所述外接接口包括USB接口、TF接口和/或SD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体上设置有功能按键(5),所述功能按键(5)包括开关机键、录像键、拍照键和/或蓝牙控制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2)设置有显示模块。
CN201822203985.4U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头戴设备 Active CN2091030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03985.4U CN209103016U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头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03985.4U CN209103016U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头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03016U true CN209103016U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63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03985.4U Active CN209103016U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头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030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1398A (zh) * 2021-05-12 2021-08-17 江苏海洋大学 一种发带式超高清运动全景vr摄像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1398A (zh) * 2021-05-12 2021-08-17 江苏海洋大学 一种发带式超高清运动全景vr摄像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11603A1 (en) Eyewear supporting distributed and embedded electronic components
WO2019153650A1 (zh) 显示设备
CN104350412B (zh) 具有输入和输出结构的可佩戴装置
US11644693B2 (en) Wearable audio system supporting enhanced hearing support
US20210254816A1 (en) Head-mounted illumination devices
CN108646409A (zh) 带有输入和输出结构的可佩戴装置
CN105676456A (zh) 模块化头戴式电子设备
WO2019001575A1 (zh) 可穿戴显示器
CN205620609U (zh) 模块化头戴式电子设备
US10075624B2 (en) Wearable portable camera
CN105607263A (zh) 头戴式电子设备
CN205620608U (zh) 头戴式电子设备
CN210181299U (zh) 一种穿戴眼镜
WO2015180217A1 (zh) 通讯帽子
CN209103016U (zh) 一种头戴设备
CN106842565A (zh) 一种分离式可穿戴智能视觉增强设备
CN206301084U (zh) 一种可左右眼换用的ar智能眼镜
CN205983392U (zh) 可穿戴式智能系统
CN105249587A (zh) 一种智能骑行头盔
CN203986289U (zh) 一种带分体棱镜的通讯帽子
CN214097971U (zh) 一种基于无线蓝牙传输协议的ar眼镜系统
CN110456502A (zh) 分体式ar设备和ar显示系统
CN207181825U (zh) 可标识拍摄方向的可穿戴智能设备
CN208188478U (zh) 分体式ar设备和ar显示系统
CN106502032B (zh) 可佩戴投影装置、系统及头部投影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10 7th Floor, No. 1, Lane 5005, Shenjiang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HISCEN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1 / 503-505, 570 shengxia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3

Patentee before: HISCEN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