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01667U - 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01667U
CN209101667U CN201821593014.9U CN201821593014U CN209101667U CN 209101667 U CN209101667 U CN 209101667U CN 201821593014 U CN201821593014 U CN 201821593014U CN 209101667 U CN209101667 U CN 2091016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tangular box
cooling equipment
double refrigeration
refrigeration
types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930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明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utai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utai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utai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utai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930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016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016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0166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压缩机通过管道分别与蒸发器和冷凝器连通,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通过毛细管连通,所述隔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为制冷腔和制热腔,所述制冷腔的内部竖直黏贴有半导体制冷板,左右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板为上下交错设置,所述引风机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道分别与制冷腔和制热腔连通,所述制冷腔和制热腔分别通过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与第四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引风机的进气管的进气口处安装有过滤装置;该双制冷式冷却设备,通过空气压缩制冷原理和半导体制冷板的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制冷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
背景技术
制冷即致冷,又称冷冻,将物体温度降低到或维持在自然环境温度以下。实现制冷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天然冷却,一是人工制冷。天然冷却利用天然冰或深井水冷却物体,但其制冷量(即从被冷却物体取走的热量)和可能达到的制冷温度往往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天然冷却是一传热过程。人工制冷是利用制冷设备加入能量,使热量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转移的一种属于热力学过程的单元操作。
现如今制冷式冷却设备应用十分广泛,但传统的一般是单制冷式冷却设备,冷却效率低,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从左至右通过支架依次固定安装有引风机、第一矩形箱,所述第一矩形箱的中部横向密封焊接有隔板,所述第一矩形箱的左侧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压缩机,所述第一矩形箱的左侧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压缩机通过管道分别与蒸发器和冷凝器连通,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通过毛细管连通,所述隔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为制冷腔和制热腔,所述制冷腔的内部竖直黏贴有半导体制冷板,左右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板为上下交错设置,所述引风机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道分别与制冷腔和制热腔连通,所述制冷腔和制热腔分别通过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与第四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引风机的进气管的进气口处安装有过滤装置。
优选的,所述半导体制冷板至少等距设有五个。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二矩形箱,所述第二矩形箱通过支架固定放置在底板的上端面的左侧,所述第二矩形箱的内部竖直安装有过滤网层,所述第二矩形箱的左侧壁的中部开设有进气孔,所述第二矩形箱的内部右侧与进气管的左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层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和活性炭过滤网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的网孔大小在五至九毫米之间,所述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的网孔大小在二至四毫米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矩形箱的顶部设有可拆卸的顶盖。
优选的,所述顶盖的底部和第二矩形箱的内部内壁均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和活性炭过滤网层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插接在上下两侧的卡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顶盖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均一体成型有插接杆,所述第二矩形箱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杆插入插接孔的内部,所述插接杆的底部开设有环形切口。
优选的,所述顶盖的顶部安装有圆环。
优选的,所述圆环的底部焊接有螺纹杆,所述顶盖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杆安装在螺纹孔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双制冷式冷却设备,通过空气压缩制冷原理和半导体制冷板的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制冷效果;
2.冷凝剂在冷凝器中高压常温的液体流入蒸发器中,在此过程中,冷凝剂发出大量的热,提高了制热腔内部的温度,由于蒸发器的管径较大,制冷剂的压力突然变小,使其迅速蒸发吸收制冷腔内部的热量,直至完全气化流入压缩机中,如此反复对空气进行降温,与半导体制冷板制冷的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制冷效果;
3.由于左右两个半导体制冷板为上下交错设置,大大提高了空气在制冷腔内部的移动路程,提高了空气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切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切面图中的A部放大图。
图中:1底板、2引风机、3矩形箱、31隔板、32压缩机、33蒸发器、34冷凝器、35制冷腔、36制热腔、4半导体制冷板、5第一管道、6第二管道、7第三管道、8第四管道、9第一控制阀、10第二控制阀、11第二矩形箱、111进气孔、12过滤网层、121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122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123活性炭过滤网层、13培养皿本体、14顶盖、15卡槽、16插接杆、17插接孔、18环形切口、19圆环、20螺纹杆、21螺纹孔、22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不同附图中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前”、“后”、“内”、“外”、“端”、“部”、“段”、“宽度”、“厚度”、“区”等等及类似用语仅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本实用新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方从左至右通过支架依次固定安装有引风机2、第一矩形箱3,所述第一矩形箱3的中部横向密封焊接有隔板31,所述第一矩形箱3的左侧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压缩机32,所述第一矩形箱3的左侧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蒸发器33和冷凝器34,所述压缩机32通过管道分别与蒸发器33和冷凝器34连通,所述蒸发器33和冷凝器34之间通过毛细管连通,所述隔板31的上方和下方分别为制冷腔35和制热腔36,所述制冷腔35的内部竖直黏贴有半导体制冷板4,左右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板4为上下交错设置,所述引风机2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道5分别与制冷腔35和制热腔36连通,所述制冷腔35和制热腔36分别通过第二管道6和第三管道7与第四管道8连通,所述第二管道6和第三管道7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控制阀9和第二控制阀10,所述引风机2的进气管22的进气口处安装有过滤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半导体制冷板4至少等距设有五个,多个半导体制冷板4进一步提高了制冷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二矩形箱11,所述第二矩形箱11通过支架固定放置在底板1的上端面的左侧,所述第二矩形箱11的内部竖直安装有过滤网层12,所述第二矩形箱11的左侧壁的中部开设有进气孔111,所述第二矩形箱11的内部右侧与进气管22的左端连通,通过过滤网层12的过滤作用,提高了空气的洁净度。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层12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121、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122和活性炭过滤网层123,通过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121、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122和活性炭过滤网层123的层层过滤,过滤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121的网孔大小在五至九毫米之间,所述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122的网孔大小在二至四毫米之间,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121和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122的网孔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矩形箱11的顶部设有可拆卸的顶盖14,通过拆卸顶盖14,方便将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121、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122和活性炭过滤网层123拿出,进行清理或更换。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14的底部和第二矩形箱11的内部内壁均开设有卡槽15,所述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121、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122和活性炭过滤网层12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插接在上下两侧的卡槽15的内部,提高了对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121、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122和活性炭过滤网层123的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14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均一体成型有插接杆16,所述第二矩形箱11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插接孔17,所述插接杆16插入插接孔17的内部,所述插接杆16的底部开设有环形切口18,插接杆16插入插接孔17的内部提高了顶盖14和第二矩形箱11之间的限位,插接杆16的底部开设有环形切口18,方便插接杆16插入插接孔17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顶盖14的顶部安装有圆环19,通过圆环19拉起顶盖14。
进一步地,所述圆环19的底部焊接有螺纹杆20,所述顶盖14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21,所述螺纹杆20安装在螺纹孔21的内部,方便圆环19的安装。
工作原理:控制压缩机32和引风机2启动,对半导体制冷板4进行通电,将冷凝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之后压入冷凝器34中,冷凝剂在冷凝器34中高压常温的液体流入蒸发器33中,在此过程中,冷凝剂发出大量的热,提高了制热腔36内部的温度,由于蒸发器34的管径较大,制冷剂的压力突然变小,使其迅速蒸发吸收制冷腔35内部的热量,直至完全气化流入压缩机32中,如此反复对空气进行降温,与半导体制冷板4制冷的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制冷效果,打开第一控制阀9,关闭第二控制阀10输送冷气,当温度过低时,关闭第一控制阀9,开启第二控制阀10输送热气;由于左右两个半导体制冷板4为上下交错设置,大大提高了空气在制冷腔35内部的移动路程,提高了空气的冷却效率。
因此该双制冷式冷却设备,通过空气压缩制冷原理和半导体制冷板4的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制冷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方从左至右通过支架依次固定安装有引风机(2)、第一矩形箱(3),所述第一矩形箱(3)的中部横向密封焊接有隔板(31),所述第一矩形箱(3)的左侧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压缩机(32),所述第一矩形箱(3)的左侧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蒸发器(33)和冷凝器(34),所述压缩机(32)通过管道分别与蒸发器(33)和冷凝器(34)连通,所述蒸发器(33)和冷凝器(34)之间通过毛细管连通,所述隔板(31)的上方和下方分别为制冷腔(35)和制热腔(36),所述制冷腔(35)的内部竖直黏贴有半导体制冷板(4),左右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板(4)为上下交错设置,所述引风机(2)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道(5)分别与制冷腔(35)和制热腔(36)连通,所述制冷腔(35)和制热腔(36)分别通过第二管道(6)和第三管道(7)与第四管道(8)连通,所述第二管道(6)和第三管道(7)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控制阀(9)和第二控制阀(10),所述引风机(2)的进气管(22)的进气口处安装有过滤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板(4)至少等距设有五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二矩形箱(11),所述第二矩形箱(11)通过支架固定放置在底板(1)的上端面的左侧,所述第二矩形箱(11)的内部竖直安装有过滤网层(12),所述第二矩形箱(11)的左侧壁的中部开设有进气孔(111),所述第二矩形箱(11)的内部右侧与进气管(22)的左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层(12)从左至右依次包括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121)、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122)和活性炭过滤网层(1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121)的网孔大小在五至九毫米之间,所述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122)的网孔大小在二至四毫米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矩形箱(11)的顶部设有可拆卸的顶盖(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4)的底部和第二矩形箱(11)的内部内壁均开设有卡槽(15),所述第一不锈钢过滤网层(121)、第二不锈钢过滤网层(122)和活性炭过滤网层(12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插接在上下两侧的卡槽(15)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4)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均一体成型有插接杆(16),所述第二矩形箱(11)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插接孔(17),所述插接杆(16)插入插接孔(17)的内部,所述插接杆(16)的底部开设有环形切口(1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4)的顶部安装有圆环(1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19)的底部焊接有螺纹杆(20),所述顶盖(14)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21),所述螺纹杆(20)安装在螺纹孔(21)的内部。
CN201821593014.9U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016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93014.9U CN209101667U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93014.9U CN209101667U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01667U true CN209101667U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53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9301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01667U (zh) 2018-09-28 2018-09-28 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016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41250U (zh) 一种机房节能循环系统
CN202927982U (zh) 一种空调系统
CN102052803B (zh) 集成冷凝满液式蒸发器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2472595A (zh) 中间热交换器以及使用该中间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热水供给系统
CN204313545U (zh) 一种具有气液分离和冷却功能的贮液器
CN101482321B (zh) 超低温热泵热水器
KR101175777B1 (ko) 오일회수용 열교환판이 구비된 냉매증발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압축식냉동기
CN104236147A (zh) 冷水机组
CN102466376A (zh) 螺杆式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8832629U (zh) 一种低温冷水机组
CN209101667U (zh) 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
CN109269221A (zh) 一种双制冷式冷却设备
CN206113408U (zh) 一种可化霜的空气源热泵机组
CN210242068U (zh) 一种带喷射的气液分离换热的制冷或热泵系统
CN104567124A (zh) 冷凝装置
CN203454440U (zh) 冷水机组
CN105937820A (zh)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蒸汽压缩循环系统
CN201885488U (zh) 螺杆式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K177591B1 (da) Kølesystem og metode til olieudskilning
CN202109704U (zh) 一种集成冷凝满液式蒸发器装置
CN102022825A (zh) 食品级余热回收热泵热水机组
CN201314724Y (zh) 无温升耦合式内热化霜节能制冷系统
CN104913575A (zh) 一种节能冷柜
CN110388710A (zh) 浸没板式蓄冰系统
CN205481504U (zh) 多联家用空调热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9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