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89740U - 一种鱼钩 - Google Patents
一种鱼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089740U CN209089740U CN201821825435.XU CN201821825435U CN209089740U CN 209089740 U CN209089740 U CN 209089740U CN 201821825435 U CN201821825435 U CN 201821825435U CN 209089740 U CN209089740 U CN 2090897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ok
- neck
- bill
- fish
- sp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钩,包括:第一弹簧圈;第一钩柄,其一端与第一弹簧圈的一端连接;第一钩尖,设置在第一钩柄的另一端;第二钩柄,其一端与第一弹簧圈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钩柄和第一钩柄在第一弹簧圈上形成第一夹角;第二钩尖,设置在第二钩柄的另一端;第二弹簧圈,设有第二收容孔,其中第一钩柄穿设在第二收容孔内,使得第二弹簧圈可移动设置在第一钩柄中;其中,第一钩柄和第二钩柄所形成的第一夹角为锐角,且第二钩柄的长度比第一钩柄的长度短,以使得第二钩柄的另一端可插设在第二弹簧圈的第二收容孔内。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鱼钩能够快速钩住鱼,且钩住鱼稳定,使得鱼无法脱钩,钓中鱼的概率高,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鱼钩。
背景技术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钓鱼爱好者群体也不断增加,因此对渔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世界各地钓鱼爱好者很多,但还是用的传承了上千年的钓鱼方式,即用普通钓鱼钩挂上诱饵,然后钓鱼。
但是,传统的鱼钩无法有效钩住鱼,使得鱼容易脱钩,钓中鱼的概率低,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鱼钩,能够快速钩住鱼,且钩住鱼稳定,使得鱼无法脱钩,钓中鱼的概率高,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鱼钩,包括:第一弹簧圈;第一钩柄,其一端与第一弹簧圈的一端连接;第一钩尖,设置在第一钩柄的另一端;第二钩柄,其一端与第一弹簧圈的另一端连接,其中第二钩柄和第一钩柄在第一弹簧圈上形成第一夹角;第二钩尖,设置在第二钩柄的另一端;第二弹簧圈,设有第二收容孔,其中第一钩柄穿设在第二收容孔内,使得第二弹簧圈可移动设置在第一钩柄中;其中,第一钩柄和第二钩柄所形成的第一夹角为锐角,且第二钩柄的长度比第一钩柄的长度短,以使得第二钩柄的另一端可插设在第二弹簧圈的第二收容孔内。
其中,第一弹簧圈、第一钩柄、第一钩尖、第二钩柄和第二钩尖一体成型。
其中,第一弹簧圈、第一钩柄、第一钩尖、第二钩柄、第二钩尖和第二弹簧圈由不锈钢材料构成。
其中,第一钩柄和第二钩柄所形成的第一夹角的角度范围为30-60度。
其中,第一钩尖设置在第一钩柄的另一端远离第二钩柄的一侧,其中第一钩尖朝靠近第一弹簧圈方向延伸且与第一钩柄形成第二夹角。
其中,第二夹角为锐角,且第一钩尖远离第一钩尖和第一钩柄的连接处的一端的顶部与第一钩柄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弹簧圈的第二收容孔的内径。
其中,第二钩尖包括沿靠近第一弹簧圈的方向延伸且与第二钩柄平行设置的第一延伸杆以及设置在第一延伸杆远离第一延伸杆和第二钩柄的连接处的一端的第二延伸杆,其中第二延伸杆与第二钩柄形成第三夹角。
其中,第三夹角为锐角,且第二延伸杆设置在第一延伸杆的一端远离第一钩柄的一侧。
其中,第二弹簧圈的一端和另一端两者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至少一触发杆。
其中,第二弹簧圈处于第一钩柄的另一端的顶部时,第二弹簧圈远离第一弹簧圈的一端与第一弹簧圈的距离大于第二钩柄的长度,且第二弹簧圈靠近第一弹簧圈的另一端与第一弹簧圈的距离小于第二钩柄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鱼钩包括:第一弹簧圈;第一钩柄,其一端与第一弹簧圈的一端连接;第一钩尖,设置在第一钩柄的另一端;第二钩柄,其一端与第一弹簧圈的另一端连接,其中第二钩柄和第一钩柄在第一弹簧圈上形成第一夹角;第二钩尖,设置在第二钩柄的另一端;第二弹簧圈,设有第二收容孔,其中第一钩柄穿设在第二收容孔内,使得第二弹簧圈可移动设置在第一钩柄中;其中,第一钩柄和第二钩柄所形成的第一夹角为锐角,且第二钩柄的长度比第一钩柄的长度短,以使得第二钩柄的另一端可插设在第二弹簧圈的第二收容孔内。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鱼钩能够快速钩住鱼,且钩住鱼稳定,使得鱼无法脱钩,钓中鱼的概率高,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鱼钩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鱼钩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图1是本实用新型鱼钩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鱼钩的第二结构示意图。该鱼钩包括第一弹簧圈10、第一钩柄11、第一钩尖111、第二钩柄12、第二钩尖和第二弹簧圈1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簧圈10、第一钩柄11、第一钩尖111、第二钩柄12和第二钩尖一体成型。
优选地,第一弹簧圈10、第一钩柄11、第一钩尖111、第二钩柄12、第二钩尖和第二弹簧圈13由不锈钢材料构成。
第一钩柄11的一端与第一弹簧圈10的一端连接。
第一钩尖111设置在第一钩柄11的另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钩尖111设置在第一钩柄11的另一端远离第二钩柄12的一侧,以通过第一钩尖111钩住鱼。优选地,第一钩尖111朝靠近第一弹簧圈10方向延伸,且第一钩尖111与第一钩柄11形成第二夹角b,以使得能够通过第一钩尖111稳定钩住鱼。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角b为锐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角b的角度范围为30-60度。优选地,第二夹角b的角度为45度。
第二钩柄12的一端与第一弹簧圈10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钩柄12和第一钩柄11在第一弹簧圈10上形成第一夹角a。优选地,第一钩柄11和第二钩柄12所形成的第一夹角a为锐角,使得第一钩柄11和第二钩柄12之间存在在弹力。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钩柄11和第二钩柄12所形成的第一夹角a的角度范围为30-60度。优选地,第一钩柄11和第二钩柄12所形成的第一夹角a的角度为45度。
第二钩尖设置在第二钩柄12的另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钩尖包括沿靠近第一弹簧圈10的方向延伸且与第二钩柄12平行设置的第一延伸杆121以及设置在第一延伸杆121远离第一延伸杆121和第二钩柄12的连接处的一端的第二延伸杆122,其中第二延伸杆122与第二钩柄12形成第三夹角c。
优选地,第三夹角c为锐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夹角c的角度范围为30-60度。优选地,第三夹角c的角度为45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延伸杆122设置在第一延伸杆121的一端远离第一钩柄11的一侧,以使得能够通过第二延伸杆122稳定钩住鱼。
第二弹簧圈13设有第二收容孔,其中第一钩柄11穿设在第二收容孔内,使得第二弹簧圈13可移动设置在第一钩柄11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钩尖111远离第一钩尖111和第一钩柄11的连接处的一端的顶部与第一钩柄11的垂直距离大于第二弹簧圈13的第二收容孔的内径,使得第二弹簧圈13无法从第一钩柄11中脱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钩柄12的长度比第一钩柄11的长度短,以使得第二钩柄12的另一端可插设在第二弹簧圈13的第二收容孔内。应理解,第一延伸杆121与第二钩柄12平行设置,因此可将第一延伸杆121与第二钩柄12插设在第二弹簧圈13的第二收容孔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簧圈13处于第一钩柄11的另一端的顶部时,第二弹簧圈13远离第一弹簧圈10的一端与第一弹簧圈10的距离大于第二钩柄12的长度,且第二弹簧圈13靠近第一弹簧圈10的另一端与第一弹簧圈10的距离小于第二钩柄12的长度,使得第二钩柄12的另一端可插设在第二弹簧圈13的第二收容孔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簧圈13的一端和另一端两者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至少一触发杆131,使得鱼触碰到触发杆131时,使第二钩柄12的另一端快速从第二弹簧圈13的第二收容孔内弹开。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鱼钩处于钓鱼状态时,将第二钩柄12的另一端可插设在第二弹簧圈13的第二收容孔内时,此时第二弹簧圈12可卡置第二钩柄12的另一端,第一钩柄11和第二钩柄12所形成的第一夹角的角度变小(即第一钩柄11的另一端的顶部和第二钩柄12的另一端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变小),使得第一钩柄11和/或第二钩柄12储存能量,当有鱼咬到第二弹簧圈13触碰到触发杆131时,则第二钩柄12的另一端快速从第二弹簧圈13的第二收容孔内弹开,此时第一钩柄11的另一端和第二钩柄12的另一端之间快速弹开,使得第一钩柄11和第二钩柄12所形成的第一夹角的角度变大(第一钩柄11的另一端的顶部和第二钩柄12的另一端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变大),则此时鱼钩处于爆炸展开状态,使得第一钩尖111和第二延伸杆122卡在鱼口内,此时鱼无法脱钩,从而稳定钩住鱼。
应理解,本实施例通过第一钩尖111和第二延伸杆122互相卡置在鱼口内,而第一钩尖111朝远离第二延伸杆122方向设置,第二延伸杆122朝远离第一钩尖111方向设置,使得能够有效钩住鱼,使得鱼不容易脱钩。
应理解,第一钩尖111的数量可以有多个,即第一钩尖111的数量越多,第一钩尖111钩住的稳定性越高,而第二延伸杆122的数量可以有多个,即第二延伸杆122的数量越多,第二延伸杆122钩住的稳定性越高。
应理解,第一延伸杆121越长,第二钩柄12的另一端从第二弹簧圈13的第二收容孔弹开的灵敏性越低,而第一延伸杆121越短,第二钩柄12的另一端从第二弹簧圈13的第二收容孔弹开的灵敏性越高。进一步的,第一延伸杆121也可以与第二钩柄12形成第四夹角,而第四夹角的角度越大,第二钩柄12的另一端从第二弹簧圈13的第二收容孔弹开的灵敏性越高。优选地,第四夹角的角度范围为0-30度。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鱼钩包括:第一弹簧圈;第一钩柄,其一端与第一弹簧圈的一端连接;第一钩尖,设置在第一钩柄的另一端;第二钩柄,其一端与第一弹簧圈的另一端连接,其中第二钩柄和第一钩柄在第一弹簧圈上形成第一夹角;第二钩尖,设置在第二钩柄的另一端;第二弹簧圈,设有第二收容孔,其中第一钩柄穿设在第二收容孔内,使得第二弹簧圈可移动设置在第一钩柄中;其中,第一钩柄和第二钩柄所形成的第一夹角为锐角,且第二钩柄的长度比第一钩柄的长度短,以使得第二钩柄的另一端可插设在第二弹簧圈的第二收容孔内。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鱼钩能够快速钩住鱼,且钩住鱼稳定,使得鱼无法脱钩,钓中鱼的概率高,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鱼钩,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弹簧圈;
第一钩柄,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圈的一端连接;
第一钩尖,设置在所述第一钩柄的另一端;
第二钩柄,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圈的另一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钩柄和所述第一钩柄在所述第一弹簧圈上形成第一夹角;
第二钩尖,设置在所述第二钩柄的另一端;
第二弹簧圈,设有第二收容孔,其中所述第一钩柄穿设在所述第二收容孔内,使得所述第二弹簧圈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钩柄中;
其中,所述第一钩柄和所述第二钩柄所形成的第一夹角为锐角,且所述第二钩柄的长度比所述第一钩柄的长度短,以使得所述第二钩柄的另一端可插设在所述第二弹簧圈的第二收容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圈、所述第一钩柄、所述第一钩尖、所述第二钩柄和所述第二钩尖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圈、所述第一钩柄、所述第一钩尖、所述第二钩柄、所述第二钩尖和所述第二弹簧圈由不锈钢材料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钩柄和所述第二钩柄所形成的第一夹角的角度范围为30-6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钩尖设置在所述第一钩柄的另一端远离所述第二钩柄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钩尖朝靠近所述第一弹簧圈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钩柄形成第二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角为锐角,且所述第一钩尖远离所述第一钩尖和所述第一钩柄的连接处的一端的顶部与所述第一钩柄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弹簧圈的第二收容孔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钩尖包括沿靠近所述第一弹簧圈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二钩柄平行设置的第一延伸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杆远离所述第一延伸杆和所述第二钩柄的连接处的一端的第二延伸杆,其中所述第二延伸杆与所述第二钩柄形成第三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夹角为锐角,且所述第二延伸杆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杆的一端远离所述第一钩柄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圈的一端和另一端两者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至少一触发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圈处于所述第一钩柄的另一端的顶部时,所述第二弹簧圈远离所述第一弹簧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圈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钩柄的长度,且所述第二弹簧圈靠近所述第一弹簧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圈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钩柄的长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25435.XU CN209089740U (zh) | 2018-11-06 | 2018-11-06 | 一种鱼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25435.XU CN209089740U (zh) | 2018-11-06 | 2018-11-06 | 一种鱼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089740U true CN209089740U (zh) | 2019-07-12 |
Family
ID=67158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825435.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89740U (zh) | 2018-11-06 | 2018-11-06 | 一种鱼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089740U (zh) |
-
2018
- 2018-11-06 CN CN201821825435.XU patent/CN20908974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865694U (zh) | 一种扩张式弹簧双钩鱼钩 | |
CN209089740U (zh) | 一种鱼钩 | |
CN210248050U (zh) | 一种不会跑鱼的防脱鱼钩 | |
CN204014811U (zh) | 一种高钓率自动弹簧鱼钩 | |
CN202406854U (zh) | 高效自动钓鱼装置 | |
US8359782B1 (en) | Fishing lure device | |
CN202760035U (zh) | 一种鱼钩弹钓装置 | |
CN203827900U (zh) | 一种反向激发鱼钩 | |
CN208657724U (zh) | 一种钩端与鱼钩平面带有顷角的鱼钩 | |
CN205005756U (zh) | 自动内爆鱼钩 | |
CN110122439A (zh) | 一种不会跑鱼的防脱鱼钩 | |
CN203167848U (zh) | 一种鱼钩 | |
CN204362792U (zh) | 弹簧自动支架 | |
CN209527615U (zh) | 一种三尖双耳鱼钩 | |
CN206808474U (zh) | 一种新型鱼钩 | |
CN104904684A (zh) | 自动内爆鱼钩 | |
CN105379690A (zh) | 一种扩张式鱼钩 | |
CN210610763U (zh) | 一种防脱钩的自动弹簧鱼钩 | |
CN209121037U (zh) | 一种碰挂吐挂拉环触发撑提强力小钩 | |
CN205511750U (zh) | 一种自动弹簧钓鱼钩 | |
CN209089741U (zh) | 一种新型钓鱼钩 | |
CN209449508U (zh) | 一种钓鱼自动提钩坠 | |
CN204518938U (zh) | 钓鱼用打窝割草清枝伸缩器 | |
CN206043169U (zh) | 一种便捷式高效扭簧自动鱼钩 | |
CN203709086U (zh) | 一种锥形设计钩柄的鱼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2 Termination date: 2020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