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70190U - 光学成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70190U
CN209070190U CN201821831867.1U CN201821831867U CN209070190U CN 209070190 U CN209070190 U CN 209070190U CN 201821831867 U CN201821831867 U CN 201821831867U CN 209070190 U CN209070190 U CN 209070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system
optical
refractive power
optica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3186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宰赫
白在铉
赵镛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70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70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7/00Control of exposure by setting shutters, diaphragms or filters, separately or conjointly
    • G03B7/08Control effected solely on the basis of the response, to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received by the camera, of a built-in light-sensitive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Gyr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光学系统,包括从物方朝向像方顺序地设置的至少六个透镜;图像传感器,被配置为将入射穿过光学系统的光转换为电信号;以及可变光阑,被构造为改变入射孔直径并且被设置为朝向光学系统的最靠近物方的透镜的物方表面,并且,4.7mm<TTL<6.00mm,其中,TTL是从最靠近物方的透镜的物方表面到图像传感器的成像面的距离,并且‑0.5<(|Ri|‑|Rj|)/(|Ri|+|Rj|)<0.5,其中,Ri是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图像传感器的透镜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Rj是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图像传感器的透镜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径。根据本公开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具有高分辨率并且可根据周围环境的亮度级调节入射到光学系统上的光量。

Description

光学成像系统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11月8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7-0148105号韩国专利申请和于2018年3月2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8-0025358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近来,便携式终端包括相机以使得视频图像的捕捉和发送以及摄影成为可能。由于安装在便携式终端中的相机的利用已经增加,因此对于用于便携式终端的相机的高分辨率和高性能的需要已经逐渐地增大。
然而,根据小型化或轻量化的便携式终端的当前趋势,在将具有高分辨率和高性能的相机包含在便携式终端中时存在限制。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近来,相机透镜已经利用比玻璃轻的塑料材料形成并且光学成像系统已经被构造为具有六个或者更多个透镜以实现高分辨率。
光学成像系统还已经被构造为具有小的f数(F no.),以即使在低的亮度级环境中仍呈现明亮的图像。
然而,当光学成像系统被构造为具有小的F no.时,虽然呈现明亮的图像,但是会由于劣化的景深而难以呈现清晰的图像。
以上信息仅作为背景信息呈现,以帮助理解本公开。关于上述信息中的任意信息是否可适用于作为关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没有做出任何确定,并且没有做出任何声明。
实用新型内容
提供本实用新型内容以按照简化的形式对所选择的构思进行介绍,并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所述构思。本实用新型内容既不意在限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意在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在具有高分辨率的同时可根据周围环境的亮度级调节入射到光学系统上的光量的光学成像系统。
在一个总体方面,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光学系统,包括从物方朝向像方顺序地设置的至少六个透镜;图像传感器,被配置为将入射穿过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转换为电信号;以及可变光阑,被构造为改变入射孔直径并且被设置为朝向所述光学系统的最靠近所述物方的透镜的物方表面,并且,4.7mm<TTL<6.00mm,其中,TTL是从最靠近所述物方的所述透镜的所述物方表面到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成像面的距离,并且-0.5<(|Ri|-|Rj|)/(|Ri|+|Rj|)<0.5,其中,Ri是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所述图像传感器的透镜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Rj是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透镜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径。
在所述光学成像系统中,|Ri/Rj|可大于0.8并且小于或等于1.2。
在所述光学成像系统中,f14可大于f,其中,f14可以是所述光学系统的设置为最靠近所述物方的四个透镜的合成焦距,f可以是所述光学系统的总焦距。
TTL/IMGHT可小于2.0,其中,IMGHT可以是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
FOV可大于或等于70°,其中,FOV可以是所述光学系统的视场角。
Nmax可大于1.64并且小于或等于1.75,其中,Nmax可以是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所述物方的透镜的折射率、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三靠近所述物方的透镜的折射率和所述光学系统的第四靠近所述物方的透镜的折射率中的最大的折射率。
所述光学系统的总焦距f可大于4.0并且小于4.5。
f/EPD_max可小于或等于1.7,其中,EPD_max可以是所述光学系统的最大入瞳直径。
f/EPD_min可大于2.0,其中,EPD_min可以是所述光学系统的最小入瞳直径。
所述至少六个透镜可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位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方表面上的拐点;以及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位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方表面上的拐点。
所述至少六个透镜可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并且所述第六透镜具有位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方表面上的拐点;以及第七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位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方表面上的拐点。
所述至少六个透镜可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七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位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方表面上的拐点;以及第八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位于所述第八透镜的像方表面上的拐点。
在另一总体方面,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光学系统,具有从物方朝向像方顺序地设置的至少六个透镜;图像传感器,被配置为将入射穿过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转换为电信号;以及可变光阑,被构造为改变入射孔直径并且被设置为朝向所述光学系统的最靠近所述物方的透镜的物方表面,其中,最靠近所述物方的所述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中,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所述物方的透镜具有呈凸出的形状的物方表面,其中,1.64<Nmax≤1.75,其中,Nmax是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所述物方的所述透镜的折射率、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三靠近所述物方的透镜的折射率和所述光学系统的第四靠近所述物方的透镜的折射率中的最大的折射率,并且-0.5<(|Ri|-|Rj|)/(|Ri|+|Rj|)<0.5,其中,Ri是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所述图像传感器的透镜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Rj是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透镜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径。
所述光学系统的最靠近所述图像传感器的透镜和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透镜均可具有位于像方表面上的拐点。
在另一总体方面,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光学系统,具有从物方朝向像方顺序地设置的至少六个透镜;图像传感器,被配置为将入射穿过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转换为电信号;以及可变光阑,被构造为将入射孔的直径从第一直径改变至第二直径,所述第二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直径,并且所述可变光阑被设置为朝向所述光学系统的最靠近所述物方的透镜的物方表面,其中,所述光学系统具有当所述入射孔具有所述第一直径时的第一焦点和第一f数(Fno.)以及当所述入射孔具有所述第二直径时的第二焦点和第二F no.,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焦点和所述第二焦点位于大体上相同的位置处。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置在所述光学系统的最靠近所述物方的第一透镜和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所述物方的第二透镜之间或者所述光学系统的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三靠近所述物方的第三透镜之间,其中,当所述入射孔具有所述第一直径时,所述光学系统可具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为所述光阑,并且当所述入射孔具有所述第二直径时,所述光学系统可具有第二孔,所述第二孔为所述可变光阑。
在所述光学系统中,(|Ri|-|Rj|)/(|Ri|+|Rj|)可大于-0.5并且小于0.5,其中,Ri可以是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所述图像传感器的透镜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Rj可以是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透镜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径。
所述第一F no.可小于1.7,并且所述第二F no.可大于2.0。
根据本公开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具有高分辨率并且可根据周围环境的亮度级调节入射到光学系统上的光量。
通过以下具体实施方式、附图和权利要求,其他特征和方面将是明显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光学成像系统的示例中可变光阑打开至最大程度的状态的示图。
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一组曲线。
图3是示出在光学成像系统的示例中可变光阑变窄的情况的示图。
图4示出了示出图3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一组曲线。
图5是示出在光学成像系统的示例中可变光阑变窄至最大程度的情况的示图。
图6是示出图5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一组曲线。
图7是示出在光学成像系统的示例中可变光阑打开至最大程度的情况的示图。
图8是示出图7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一组曲线。
图9是示出在光学成像系统的示例中可变光阑变窄的情况的示图。
图10是示出图9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一组曲线。
图11是示出在光学成像系统的示例中可变光阑变窄至最大程度的情况的示图。
图12是示出图11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一组曲线。
图13是示出在光学成像系统的示例中可变光阑打开至最大程度的情况的示图。
图14是示出图13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一组曲线。
图15是示出在光学成像系统的示例中可变光阑变窄至最大程度的情况的示图。
图16是示出图15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一组曲线。
图17是示出在光学成像系统的示例中可变光阑打开至最大程度的情况的示图。
图18是示出图17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一组曲线。
图19是示出在光学成像系统的示例中可变光阑变窄的情况的示图。
图20是示出图19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一组曲线。
图21是示出在光学成像系统的示例中可变光阑进一步变窄的情况的示图。
图22是示出图21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一组曲线。
图23是示出在光学成像系统的示例中可变光阑变窄至最大程度的情况的示图。
图24是示出图23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一组曲线。
图25是示出在光学成像系统的示例中可变光阑打开至最大程度的情况的示图。
图26是示出图25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一组曲线。
图27是示出在光学成像系统的示例中可变光阑变窄至最大程度的情况的示图。
图28是示出图27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一组曲线。
图29是示出在光学成像系统的示例中可变光阑打开至最大程度的情况的示图。
图30是示出图29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一组曲线。
图31是示出在光学成像系统的示例中可变光阑变窄至最大程度的情况的示图。
图32是示出图31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特性的一组曲线。
在所有的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同的元件。附图可不按照比例绘制,为了清楚、说明及便利起见,可夸大附图中的元件的相对尺寸、比例和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变化、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这里所描述的操作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局限于这里所阐述的示例,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现,并且将不被解释为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的说,已经提供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传达本公开的全部范围。
这里,注意的是,关于示例的术语“可”的使用(例如,关于示例可包括或实现什么)意味着存在包括或实现这样的特征的至少一个示例,但所有的示例不限于此。
在下面示出透镜的结构的示图中的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被夸大了一定的程度,以用于清楚地显示透镜的结构,例如,在示出透镜的结构的附图中呈现的球面表面或非球面表面的形状仅作为示例而被呈现,并且本公开不限于这样的形状。
本公开的一方面可提供一种根据周围环境的亮度级调节入射光量并且具有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系统。
这里所呈现的示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沿着光轴布置的多个透镜。多个透镜可沿着光轴彼此分开预定距离。透镜可被称为光学系统,例如,透镜可设置在包括其他元件的光学系统中,或者透镜可以是光学系统。
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六个或更多个透镜。
在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六个透镜的示例中,第一透镜指的是最靠近物的透镜,而第六透镜指的是最靠近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透镜。
在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七个透镜的另一示例中,第一透镜指的是最靠近物的透镜,而第七透镜指的是最靠近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透镜。
在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八个透镜的又一示例中,第一透镜指的是最靠近物的透镜,而第八透镜指的是最靠近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透镜。
每个透镜的第一表面指的是最靠近物的表面(或者物方表面),每个透镜的第二表面指的是最靠近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的表面(或者像方表面)。在这里描述的示例中,透镜的曲率半径、厚度、距离、有效孔径半径等以毫米(mm)为单位并且角以度(°)为单位。
有效孔径半径可指的是每个透镜的入射光实际穿过的一个表面(物方表面或像方表面)的半径。例如,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的有效孔径半径可指的是光轴与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的光入射到其上的端部之间的直线距离。
在对透镜的形状的描述中,透镜的一个表面凸出的含义是相应的表面的近轴区域是凸出的,透镜的一个表面凹入的含义是相应的表面的近轴区域是凹入的。因此,虽然描述了透镜的一个表面是凸出的,但是透镜的所述一个表面的边缘部分可以是凹入的。类似地,虽然描述了透镜的一个表面是凹入的,但是透镜的所述一个表面的边缘部分可以是凸出的。
近轴区域可指的是与光轴相邻并且包括光轴的狭窄区域。
在这里描述的示例中,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六个或更多个透镜。
在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六个透镜的示例中,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从物方起顺序地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
在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七个透镜的示例中,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从物方起顺序地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
在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八个透镜的示例中,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从物方起顺序地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
在这里描述的示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其他组件。
例如,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被配置为将物的入射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图像传感器。
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被构造为阻截红外光的红外截止滤波器。红外截止滤波器可设置在图像传感器和最靠近图像传感器的透镜之间。
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用于调节光量的光阑。例如,可在第一透镜的前方设置可变光阑,并且可在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设置光阑。
可变光阑可被构造为具有可变直径。例如,具有可变直径的可变光阑指的是可变光阑中的用于使入射光穿过可变光阑到达光学系统的可变直径孔。可变直径孔可具有可调节的直径。
在这里描述的示例中,包括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的所有透镜可利用塑料材料形成。然而,在所有的示例中,透镜的材料不限于塑料并且可包括其他材料(例如,玻璃、熔融二氧化硅、石英、蓝宝石等)。
示例中的多个透镜中的每个可具有至少一个非球面表面。
也就是说,每个透镜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非球面表面。这里,每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可根据式1表示。
式1
在上面的式1中,c是透镜的曲率(曲率半径R的倒数),K是圆锥常数,Y是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从透镜的非球面表面上的任意一点到光轴的距离。常数A至H和J指的是非球面表面系数。另外,Z是透镜的非球面表面上距离光轴的距离为Y的某点和与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顶点相切的切平面之间的距离。
从物方起顺序地包括在示例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可分别具有正屈光力、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负屈光力、负屈光力。
从物方起顺序地包括在示例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可分别具有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正屈光力、正屈光力、正屈光力、负屈光力。
可选地,从物方起顺序地包括在示例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可分别具有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正屈光力、正屈光力、负屈光力、负屈光力。
可选地,从物方起顺序地包括在示例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可分别具有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负屈光力。
从物方起顺序地包括在示例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可分别具有正屈光力、正屈光力、正屈光力、负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正屈光力、负屈光力。
这里描述的示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下面的条件表达式2至条件表达式11。
TTL/IMGHT<2.0 (2)
FOV≥70° (3)
1.64<Nmax≤1.75 (4)
4.7mm<TTL<6.00mm (5)
4.0mm<f<4.5mm (6)
f/EPD_max≤1.7 (7)
f/EPD_min>2.0 (8)
-0.5<(|Ri|-|Rj|)/(|Ri|+|Rj|)<0.5 (9)
0.8<|Ri/Rj|≤1.2 (10)
f14>f (11)
在上面的条件表达式2至条件表达式11中,TTL是在光轴上从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到图像传感器的成像面的距离,IMGHT是图像传感器的成像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FOV是光学成像系统的视场角,Nmax是第二透镜的折射率、第三透镜的折射率和第四透镜的折射率中的最大折射率,f是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EPD_max是最大入瞳直径,EPD_min是最小入瞳直径,f14是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合成焦距。
Ri是第二靠近图像传感器的透镜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Rj是第二靠近图像传感器的透镜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径。在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六个透镜的示例中,Ri是第五透镜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Rj是第五透镜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径。在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七个透镜的示例中,Ri是第六透镜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Rj是第六透镜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径。在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八个透镜的示例中,Ri是第七透镜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Rj是第七透镜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径。
在以上构造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多个透镜可执行像差校正功能,从而增强像差改善性能。
图1至图6是用于说明根据这里描述的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图。
图1和图2示出了在根据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可变光阑打开至预定的最大程度的状态。图3和图4示出了可变光阑变窄使得可变光阑窄于预定的最大程度的状态。图5和图6示出了可变光阑变窄至预定的最大程度(窄于示例中的图3和图4中所示的程度)的状态。
根据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包括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第六透镜160和第七透镜170,并且该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红外截止滤波器180、图像传感器190和可变光阑VST。
下面的表1至表3中示出了每个透镜的透镜特性(曲率半径、透镜的厚度、透镜之间的距离、折射率、阿贝数和有效孔径半径)。
表1
上面的表1示出了可变光阑的直径是最大的(打开至预定的最大程度)情况。
表2
上面的表2示出了可变光阑的直径小于上面的表1中的可变光阑的最大直径的情况。
表3
上面的表3示出了可变光阑的直径是最小的(变窄至预定的最大程度)的情况。
根据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设置在第一透镜110的前方的可变光阑VST。
可变光阑VST是选择性地改变入射在包括第一透镜110至第七透镜170的光学系统上的光量的装置。例如,可变光阑VST的直径可增大至使得在低的亮度级环境下入射相对高的光量(参照图1和表1)并且可变光阑VST的直径可减小至使得在高的亮度级环境下入射相对低的光量(参照图5和表3)。
根据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根据可变光阑VST的直径而改变f数(F no.)。F no.指的是指示光学系统的亮度的值。
在根据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当可变光阑VST的直径为最大(打开至预定的最大程度)时,F no.可小于1.7,并且当可变光阑VST的直径为最小(变窄至预定的最大程度)时,F no.可大于2.0。
一般地,当F no.变化时,形成焦点的位置可改变。例如,当F no.为1.5时形成焦点的位置可与当F no.为2.4时形成焦点的位置不同。
然而,在示例光学成像系统中,即使F no.发生变化,焦点仍形成在大体相同(或者,完全相同)的位置处,因此,图像质量可保持恒定。这里,如果焦点之间的差在±5μm的范围内时,则焦点可被认为是位于大体相同的位置处。
图2是示出当示例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最小的F no.时的像差特性的一组曲线。
图2的左边的曲线示出了光学成像系统的对于具有各种波长的光的纵向球面像差。
在图2的纵向球面像差曲线中,水平轴表示纵向球面像差的系数,竖直轴表示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的归一化值。
在图2的纵向球面像差曲线的竖直轴中,当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为1时,点0.25可指的是距离光轴的距离为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的25%的点,点0.75可指的是距离光轴的距离为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的75%的点。
有效孔为实际阻截光的光阑,并且在示例光学成像系统中,设置在第一透镜的前方的可变光阑VST可用作有效孔。
参照图2,当可变光阑VST打开至最大程度并且F no.具有最小值时,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如下方式构造:对于具有等于或大于546.1纳米(NM)的波长的光而言,纵向球面像差在最靠近光轴的位置处具有最大值并且在最靠近有效孔的位置处具有最小值。
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这样的方式构造:纵向球面像差在0和0.5之间的点处具有最大值并且在0.5和1.0之间的点处具有最小值。
可选地,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这样的方式构造:纵向球面像差在0.2和0.3之间的点处具有最大值并且在0.7和0.9之间的点处具有最小值。
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这样的方式构造:对于具有等于或大于546.1NM的波长的光而言,纵向球面像差在点0.25处为最大并且在点0.75处为最小。
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纵向球面像差曲线具有拐点的方式构造。
在本示例中,第一透镜110可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11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一透镜11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第二透镜120可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12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二透镜12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第一透镜110和第二透镜120可利用具有不同的光学特性的塑料材料形成。例如,第一透镜110的阿贝数和第二透镜120的阿贝数之间的差可大于30。
第三透镜130可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13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三透镜13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第四透镜140可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14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四透镜14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第五透镜150可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15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具有非常大的曲率半径。第五透镜15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第五透镜15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
第六透镜160可具有正屈光力,并且第六透镜16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具有非常大的曲率半径。第六透镜16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
至少一个拐点可形成在第六透镜16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例如,第六透镜160的第一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凸出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凹入的形状。第六透镜160的第二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凸出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凹入的形状。
第七透镜170可具有负屈光力,第七透镜17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七透镜17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至少一个拐点可形成在第七透镜17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例如,第七透镜170的第一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凸出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凹入的形状。第七透镜170的第二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凹入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凸出的形状。
第一透镜110至第七透镜170中的每个表面可具有下面的表4中所示的非球面表面系数。例如,第一透镜110至第七透镜170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两者为非球面表面。
表4
S1 S2 S3 S4 S5 S6 S7
R 1.8300896 6.2991055 8.2729295 3.5690962 3.7310590 3.7619952 2.6621690
K -1.6552217 -24.0002040 -50.6870574 4.8241626 -12.7994972 -42.8915719 -0.3530718
A 0.0116091 -0.0129476 -0.0389719 -0.0434129 -0.0082797 -0.1081493 -0.2370002
B 0.0965387 -0.0363024 -0.0310197 -0.0633982 0.1615828 0.3169587 0.5814920
C -0.3155559 0.0414684 -0.0002133 0.1513420 -0.9392688 -0.8513916 -1.6629030
D 0.6103956 -0.0431300 0.2203593 -0.3827429 2.4165689 1.2909706 3.4439451
E -0.7409635 0.0427570 -0.4423371 0.8176100 -3.9615890 -1.5485732 -5.2966339
F 0.5643710 -0.0364053 0.4475599 -1.0506755 4.1252343 1.5974902 5.6879394
G -0.2624528 0.0209420 -0.2552890 0.7674961 -2.5899193 -1.1375690 -3.8338174
H 0.0677393 -0.0066627 0.0785311 -0.2880086 0.9003932 0.4537753 1.4272539
J -0.0074222 0.0008573 -0.0102827 0.0422082 -0.1340505 -0.0754816 -0.2227640
S8 S9 S10 S11 S12 S13 S14
R 5.1499618 -1000.0000000 -1000.0000000 1000.0000000 -1000.0000000 1.6880487 1.1730407
K -4.2495116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10.8244988 -5.5973242
A -0.0247478 0.0830070 0.2627193 0.4625186 0.1464370 -0.2005729 -0.1362365
B -0.0417117 -0.8112926 -1.1387755 -1.1116904 -0.1698953 0.0526574 0.0626627
C 0.3110626 2.3021412 2.0723941 1.5912790 0.1117498 0.0102193 -0.0252880
D -1.0130564 -4.1836612 -2.4444138 -1.6061269 -0.0634561 -0.0090359 0.0075010
E 1.7589418 5.0467303 1.9176466 1.0855971 0.0287105 0.0023863 -0.0014408
F -1.8091287 -4.0494266 -0.9907477 -0.4768917 -0.0090165 -0.0003304 0.0001697
6 1.1258055 2.0724279 0.3234978 0.1297930 0.0017792 0.0000241 -0.0000112
H -0.3970271 -0.6104917 -0.0601376 -0.0197278 -0.0001964 -0.0000007 0.0000003
J 0.0613702 0.0784477 0.0048119 0.0012726 0.0000092 0.0000000 0.0000000
参照图7至图12,下面描述根据另一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
图7和图8示出了在示例光学成像系统中可变光阑打开至最大程度的情况。图9和图10示出了可变光阑变窄的状态。图11和图12示出了可变光阑变窄至最大程度的状态。
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包括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第五透镜250、第六透镜260和第七透镜270,并且该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红外截止滤波器280、图像传感器290、可变光阑VST和光阑ST。光阑ST可具有位于光阑ST中的恒定直径孔,以使入射光穿过光学系统中的光阑ST。
下面的表5至表7中示出了每个透镜的透镜特性(曲率半径、透镜的厚度、透镜之间的距离、折射率、阿贝数和有效孔径半径)。
表5
上面的表5示出了可变光阑的直径是最大的情况。
表6
上面的表6示出了可变光阑的直径小于上面的表5中的可变光阑的直径的情况。
表7
上面的表7示出了可变光阑的直径是最小的情况。
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设置在第一透镜210的前方的可变光阑VST以及设置在第二透镜220和第三透镜230之间的光阑ST。然而,光阑ST可设置在第一透镜210和第二透镜220之间。
可变光阑VST和光阑ST是选择性地改变入射在包括第一透镜210至第七透镜270的光学系统上的光量的装置。例如,可变光阑VST的直径可增大至使得在低的亮度级环境下入射相对高的光量(参照图7和表5)并且可变光阑VST的直径可减小至使得在高的亮度级环境下入射相对低的光量(参照图11和表7)。
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根据可变光阑VST的直径而改变F no.。F no.指的是指示光学系统的亮度的值。
在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当可变光阑VST的直径为最大时,F no.可小于1.7,并且当可变光阑VST的直径为最小时,F no.可大于2.0。
一般地,当F no.变化时,形成焦点的位置可改变。例如,当F no.为1.6时形成焦点的位置可与当F no.为2.1时形成焦点的位置不同。
然而,在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即使F no.发生变化,焦点仍形成在大体相同(或者,完全相同)处,并且因此,图像质量可保持恒定。
图8是示出当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最小的F no.时的像差特性的一组曲线。
图8的左边的曲线示出了光学成像系统的对于具有各种波长的光的纵向球面像差。
在图8的纵向球面像差曲线中,水平轴表示纵向球面像差的系数,竖直轴表示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的归一化值。
在图8的纵向球面像差曲线的竖直轴中,当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为1时,点0.25可指的是距离光轴的距离为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的25%的点,点0.75可指的是距离光轴的距离为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的75%的点。
有效孔为实际阻截光的光阑,并且在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可变光阑VST或光阑ST可根据可变光阑VST的直径而用作有效孔。例如,当可变光阑VST打开至最大程度时,光阑ST可用作有效孔,并且当可变光阑VST变窄至最大程度时,可变光阑VST可用作有效孔。
参照图8,当可变光阑VST打开至最大程度并且F no.具有最小值时,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这样的方式构造:对于具有等于或大于555NM的波长的光而言,纵向球面像差在最靠近光轴的位置处具有最大值并且在最靠近有效孔的位置处具有最小值。
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这样的方式构造:纵向球面像差在0和0.5之间的点处具有最大值并且在0.5和1.0之间的点处具有最小值。
可选地,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这样的方式构造:纵向球面像差在0.2和0.3之间的点处具有最大值并且在0.7和0.9之间的点处具有最小值。
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这样的方式构造:对于具有等于或大于555NM的波长的光而言,纵向球面像差在点0.25处为最大并且在点0.75处为最小。
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纵向球面像差曲线具有拐点的方式构造。
根据本示例,第一透镜210可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21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一透镜21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第二透镜220可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22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二透镜22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第一透镜210和第二透镜220可利用具有不同的光学特性的塑料材料形成。例如,第一透镜210的阿贝数和第二透镜220的阿贝数之间的差可大于30。
第三透镜230可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23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三透镜23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第四透镜240可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24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四透镜24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第五透镜250可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25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五透镜25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第六透镜260可具有负屈光力,第六透镜26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六透镜26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至少一个拐点可形成在第六透镜26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例如,第六透镜260的第一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凸出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凹入的形状。第六透镜260的第二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凹入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凸出的形状。
第七透镜270可具有负屈光力,第七透镜27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七透镜27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至少一个拐点可形成在第七透镜27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例如,第七透镜270的第一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凸出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凹入的形状。第七透镜270的第二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凹入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凸出的形状。
第一透镜210至第七透镜270中的每个表面可具有下面的表8中所示的非球面表面系数。例如,第一透镜210至第七透镜270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两者为非球面表面。
表8
S1 S2 S3 S4 S5 S6 S7
R 1.83576 4.33870 3.74393 2.52396 2.82431 4.37838 11.40332
K -0.29420 -26.42663 -46.02958 -3.83612 -7.96792 0.00000 -99.00000
A -0.00485 -0.04904 -0.06287 -0.09868 -0.03667 -0.02632 0.03839
B 0.02572 0.03370 0.03147 0.14606 0.13421 -0.03356 -0.16835
C -0.05394 -0.04307 0.04271 -0.05162 -0.44544 -0.01791 0.30850
D 0.05976 0.04756 -0.07462 -0.07986 0.81675 0.14981 -0.43574
E -0.03742 -0.03914 0.03878 0.10482 -0.88730 -0.28097 0.46111
F 0.01188 0.01792 -0.00098 -0.05746 0.48103 0.20226 -0.36123
G -0.00168 -0.00335 -0.00266 0.01707 -0.09591 -0.04838 0.17737
H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3731
J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S8 S9 S10 S11 S12 S13 514
R 78.79312 15.19595 34.22746 12.66545 12.45978 2.42446 1.48273
K -99.00000 -53.47803 -38.70698 30.85969 28.54414 -2.27042 -1.01120
A 0.04079 0.06645 0.14059 0.22784 0.09258 -0.27281 -0.26985
B -0.11937 -0.25595 -0.45158 -0.41025 -0.10243 0.10046 0.14197
C 0.07151 0.22253 0.53595 0.36835 0.03965 -0.01646 -0.06240
D 0.05196 0.02808 -0.39816 -0.23652 -0.01112 0.00105 0.01900
E -0.11331 -0.27353 0.17621 0.08963 0.00244 0.00004 -0.00366
F 0.06686 0.25967 -0.04089 -0.01736 -0.00032 -0.00001 0.00042
G -0.01318 -0.10642 0.00380 0.00134 0.00002 0.00000 -0.00003
H 0.00000 0.01665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J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0.00000
参照图13至图16,下面描述根据另一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
图13和图14示出了在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可变光阑打开至最大程度的情况。图15和图16示出了在该示例中可变光阑变窄至最大程度的状态。
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包括第一透镜310、第二透镜320、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第五透镜350、第六透镜360和第七透镜370,并且该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红外截止滤波器380、图像传感器390、可变光阑VST和光阑ST。
下面的表9和表10中示出了每个透镜的透镜特性(曲率半径、透镜的厚度、透镜之间的距离、折射率、阿贝数和有效孔径半径)。
表9
上面的表9示出了可变光阑的直径是最大的情况。
表10
上面的表10示出了可变光阑的直径是最小的情况。
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设置在第一透镜310的前方的可变光阑VST以及设置在第二透镜320和第三透镜330之间的光阑ST。然而,光阑ST可设置在第一透镜310和第二透镜320之间。
可变光阑VST和光阑ST是选择性地改变入射在包括第一透镜310至第七透镜370的光学系统上的光量的装置。例如,可变光阑VST的直径可增大至使得在低的亮度级环境下入射相对高的光量(参照图13和表9)并且可变光阑VST的直径可减小至使得在高的亮度级环境下入射相对低的光量(参照图15和表10)。
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根据可变光阑VST的直径而改变F no.。F no.指的是指示光学系统的亮度的值。
在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当可变光阑VST的直径为最大时,F no.可小于1.7,并且当可变光阑VST的直径为最小时,F no.可大于2.0。
一般地,当F no.变化时,形成焦点的位置可改变。例如,当F no.为1.5时形成焦点的位置可与当F no.为2.4时形成焦点的位置不同。
然而,在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即使F no.发生变化,焦点仍形成在大体相同(或者,完全相同)的位置处,并且因此,图像质量可保持恒定。
图14是示出当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最小的F no.时的像差特性的一组曲线。
图14的左边的曲线示出了光学成像系统的对于具有各种波长的光的纵向球面像差。
在图14的纵向球面像差曲线中,水平轴表示纵向球面像差的系数,竖直轴表示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的归一化值。
在图14的纵向球面像差曲线的竖直轴中,当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为1时,点0.25可指的是距离光轴的距离为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的25%的点,点0.75可指的是距离光轴的距离为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的75%的点。
有效孔为实际阻截光的光阑,并且在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可变光阑VST或光阑可根据可变光阑VST的直径而用作有效孔。例如,当可变光阑VST打开至最大程度时,光阑ST可用作有效孔,并且当可变光阑VST变窄至最大程度时,可变光阑VST可用作有效孔。
参照图14,当可变光阑VST打开至最大程度并且F no.具有最小值时,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这样的方式构造:对于具有等于或大于546.1NM的波长的光而言,纵向球面像差在最靠近光轴的位置处具有最大值并且在最靠近有效孔的位置处具有最小值。
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这样的方式构造:纵向球面像差在0和0.5之间的点处具有最大值并且在0.5和1.0之间的点处具有最小值。
可选地,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这样的方式构造:纵向球面像差在0.2和0.3之间的点处具有最大值并且在0.7和1.0之间的点处具有最小值。
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这样的方式构造:对于具有等于或大于546.1NM的波长的光而言,纵向球面像差在点0.25处为最大并且在点1.0处为最小。
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纵向球面像差曲线具有拐点的方式构造。
根据本示例,第一透镜310可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31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一透镜31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第二透镜320可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32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二透镜32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第一透镜310和第二透镜320可利用具有不同的光学特性的塑料材料形成。例如,第一透镜310的阿贝数和第二透镜320的阿贝数之间的差可大于30。
第三透镜330可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33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三透镜33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第四透镜340可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34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
第五透镜350可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镜35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第五透镜35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
第六透镜360可具有负屈光力,第六透镜36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六透镜36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至少一个拐点可形成在第六透镜36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例如,第六透镜360的第一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凸出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凹入的形状。第六透镜360的第二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凹入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凸出的形状。
第七透镜370可具有负屈光力,第七透镜37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七透镜37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至少一个拐点可形成在第七透镜37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例如,第七透镜370的第一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凸出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凹入的形状。第七透镜370的第二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凹入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凸出的形状。
第一透镜310至第七透镜370中的每个表面可具有下面的表11中所示的非球面表面系数。例如,第一透镜310至第七透镜370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两者为非球面表面。
表11
S1 S2 S3 S4 S5 S6 S7
R 1.841825777 9.986499769 13.514411715 3.411717931 3.710117726 3.500774311 2.600541018
K -1.462086048 -17.911336310 -86.751030400 4.714183878 -12.794964643 -29.087824787 -1.083666264
A 0.012787687 -0.014423998 -0.038677499 -0.039448598 -0.002502043 -0.120048768 -0.219525068
B 0.061325433 -0.068102706 -0.085674929 -0.045848211 0.041109312 0.394419353 0.409072538
C -0.172377517 0.144165512 0.224002318 -0.031294597 -0.081729586 -1.126101273 -1.013326450
D 0.293949461 -0.185500693 -0.221528035 0.480893077 -0.209725735 2.316987711 1.920992012
E -0.317459658 0.172633230 0.131917758 -1.188355751 0.766238723 -3.526794926 -2.622662289
F 0.216411595 -0.121328965 -0.067940911 1.541755701 -1.085565792 3.656187608 2.393083051
G -0.090331182 0.058293916 0.039089481 -1.167392869 0.788633311 -2.420793755 -1.383999360
H 0.020875572 -0.016259386 -0.015450589 0.490464599 -0.272573408 0.933238273 0.469060118
J -0.002044838 0.001935483 0.002457452 -0.087513593 0.033559898 -0.159052761 -0.071624129
S8 S9 S10 S11 S12 S13 S14
R 6.780691861 -1000.0000000 -1000.0000000 1000.0000000 -1000.0000000 1.909463283 1.255004609
K -31.366571689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8.976905994 -6.875363936
A -0.021909532 0.126158908 0.366089989 0.527121827 0.242774714 -0.216708688 -0.132917276
B -0.035226558 -0.931094568 -1.532913655 -1.377008793 -0.388154543 0.055500844 0.049273435
C 0.001749531 2.533200496 2.854923762 1.940404882 0.307591001 0.022492482 -0.009561421
D 0.090905297 -4.487991577 -3.429848311 -1.926310859 -0.167470752 -0.018664145 0.000607829
E -0.208642721 5.318798482 2.735253933 1.303888871 0.065444093 0.005573581 0.000064163
F 0.202887339 -4.223098698 -1.429525289 -0.577519294 -0.017792971 -0.000880068 -0.000005612
G -0.090783014 2.151266399 0.467377379 0.158714621 0.003141095 0.000072531 -0.000000873
H 0.012401651 -0.636085441 -0.086044114 -0.024387837 -0.000319946 -0.000002449 0.000000080
J 0.002081585 0.082886009 0.006766030 0.001593693 0.000014166 0.000000000 0.000000000
参照图17至图24,下面描述根据另一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
图17和图18示出了在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可变光阑打开至最大程度的情况。图19和图20示出了可变光阑变窄的状态。图21和图22示出了可变光阑进一步变窄的状态。图23和图24示出了可变光阑变窄至最大程度的状态。
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包括第一透镜410、第二透镜420、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第五透镜450、第六透镜460和第七透镜470,并且该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红外截止滤波器480、图像传感器490、可变光阑VST和光阑ST。
下面的表12至表15中示出了每个透镜的透镜特性(曲率半径、透镜的厚度、透镜之间的距离、折射率、阿贝数和有效孔径半径)。
表12
上面的表12示出了可变光阑的直径是最大的情况。
表13
上面的表13示出了可变光阑的直径小于上面的表12中的可变光阑的直径的情况。
表14
上面的表14示出了可变光阑的直径小于上面的表13中的可变光阑的直径的情况。
表15
上面的表15示出了可变光阑的直径是最小的情况。
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设置在第一透镜410的前方的可变光阑VST以及设置在第二透镜420和第三透镜430之间的光阑ST。然而,光阑ST可设置在第一透镜410和第二透镜420之间。
可变光阑VST和光阑ST是选择性地改变入射到包括第一透镜410至第七透镜470的光学系统上的光量的装置。例如,可变光阑VST的直径可增大至使得在低的亮度级环境下入射相对高的光量(参照图17和表12)并且可变光阑VST的直径可减小至使得在高的亮度级环境下入射相对低的光量(参照图23和表15)。
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根据可变光阑VST的直径而改变F no.。F no.指的是表示光学系统的亮度的值。
在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当可变光阑VST的直径为最大时,F no.可小于1.7,并且当可变光阑VST的直径为最小时,F no.可大于2.0。
一般地,当F no.变化时,形成焦点的位置可改变。例如,当F no.为1.5时形成焦点的位置可与当F no.为2.6时形成焦点的位置不同。
然而,在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即使F no.发生变化,焦点仍形成在大体相同(或者,完全相同)的位置处,并且因此,图像质量可保持恒定。
图18是示出当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最小的F no.时的像差特性的一组曲线。
图18的左边的曲线示出了光学成像系统的对于具有各种波长的光的纵向球面像差。
在图18的纵向球面像差曲线中,水平轴表示纵向球面像差的系数,竖直轴表示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的归一化值。
在图18的纵向球面像差曲线的竖直轴中,当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为1时,点0.25可指的是距离光轴的距离为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的25%的点,点0.75可指的是距离光轴的距离为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的75%的点。
有效孔为实际阻截光的光阑,并且在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可变光阑VST或光阑ST可根据可变光阑VST的直径而用作有效孔。例如,当可变光阑VST打开至最大程度时,光阑ST可用作有效孔,并且当可变光阑VST变窄至最大程度时,可变光阑VST可用作有效孔。
参照图18,当可变光阑VST打开至最大程度并且F no.具有最小值时,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如下方式构造:对于具有等于或大于555NM的波长的光而言,纵向球面像差在最靠近光轴的位置处具有最大值并且在最靠近有效孔的位置处具有最小值。
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这样的方式构造:纵向球面像差在0和0.5之间的点处具有最大值并且在0.5和1.0之间的点处具有最小值。
可选地,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这样的方式构造:纵向球面像差在0.2和0.3之间的点处具有最大值并且在0.7和0.9之间的点处具有最小值。
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这样的方式构造:对于具有等于或大于555NM的波长的光而言,纵向球面像差在点0.25处为最大并且在点0.75处为最小。
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纵向球面像差曲线具有拐点的方式构造。
根据本示例,第一透镜410可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41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一透镜41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第二透镜420可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42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二透镜42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第一透镜410和第二透镜420可利用具有不同的光学特性的塑料材料形成。例如,第一透镜410的阿贝数和第二透镜420的阿贝数之间的差可大于30。
第三透镜430可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43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三透镜43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第四透镜440可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44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
第五透镜450可具有负屈光力,并且第五透镜45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第五透镜45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
第六透镜460可具有正屈光力,第六透镜46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六透镜46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至少一个拐点可形成在第六透镜46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例如,第六透镜460的第一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凸出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凹入的形状。第六透镜460的第二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凹入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凸出的形状。
第七透镜470可具有负屈光力,第七透镜47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七透镜47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至少一个拐点可形成在第七透镜47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例如,第七透镜470的第一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凸出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凹入的形状。第七透镜470的第二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凹入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凸出的形状。
第一透镜410至第七透镜470中的每个表面可具有下面的表16中所示的非球面表面系数。例如,第一透镜410至第七透镜470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两者为非球面表面。
表16
S1 S2 S3 S4 S5 S6 S7
R 1.727025001 6.656619798 4.934295111 2.461913044 2.874643903 3.757542793 10.984274633
K -0.316001259 -23.399576583 -52.054678944 -2.452294363 -14.692377772 0.000000000 -21.692188230
A -0.000206429 -0.049863841 -0.089379339 -0.095117034 0.012923436 0.006858822 0.038457659
B 0.014640135 0.031140638 0.104899603 0.117910875 -0.079731761 -0.122175605 -0.121197084
C -0.034488868 -0.021470246 -0.057735512 -0.032168975 -0.092185555 -0.141617784 0.034132887
D 0.037987400 0.002436814 0.023665765 -0.038075289 0.319093460 0.527124986 0.103297876
E -0.023732705 0.003636043 -0.003488114 0.058774191 -0.495065260 -0.708221530 0.095531107
F 0.006497328 -0.001744632 0.003395651 -0.022810665 0.393519081 0.490689993 -0.379211756
G -0.000828330 0.000128581 -0.001756639 0.007395962 -0.113535832 -0.135894739 0.305542281
H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79879280
J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S8 S9 S10 S11 S12 S13 S14
R -39.516845235 -12.772963983 -89.472087188 2.272202391 2.549448528 1.723442286 1.238597896
K -99.000000000 72.843871805 99.000000000 -8.387764524 -25.993999668 -3.818806861 -0.960751624
A -0.000751588 0.030872135 0.014251157 0.005531708 0.032959879 -0.393751339 -0.420838929
B -0.071778447 -0.027822379 -0.226917689 -0.143316759 -0.067201550 0.182809652 0.249298017
C 0.073492604 -0.349578575 0.311555518 0.146165050 0.015841889 -0.045404409 -0.119351166
D 0.003082466 0.957465690 -0.278953240 -0.132726871 0.002180816 0.007361900 0.039834796
E 0.012678405 -1.332527126 0.148536875 0.070731345 -0.002007885 -0.000811583 -0.008522950
F -0.064818855 1.034982535 -0.040256965 -0.018712224 0.000404988 0.000055561 0.001107292
G 0.033244344 -0.426527606 0.004223138 0.001940659 -0.000026799 -0.000001727 -0.000079768
H 0.000000000 0.072221121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2461
J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0.000000000
参照图25至图28,下面描述根据另一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
图25和图26示出了在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可变光阑打开至最大程度的情况。图27和图28示出了可变光阑变窄至最大程度的状态。
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包括第一透镜510、第二透镜520、第三透镜530、第四透镜540、第五透镜550、第六透镜560,并且该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红外截止滤波器570、图像传感器580、可变光阑VST和光阑ST。
下面的表17和表18中示出了每个透镜的透镜特性(曲率半径、透镜的厚度、透镜之间的距离、折射率、阿贝数和有效孔径半径)。
表17
上面的表17示出了可变光阑的直径是最大的情况。
表18
上面的表18示出了可变光阑的直径是最小的情况。
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设置在第一透镜510的前方的可变光阑VST以及设置在第二透镜520和第三透镜530之间的光阑ST。然而,光阑ST可设置在第一透镜510和第二透镜520之间。
可变光阑VST和光阑ST是选择性地改变入射到包括第一透镜510至第六透镜560的光学系统上的光量的装置。例如,可变光阑VST的直径可增大至使得在低的亮度级环境下入射相对高的光量(参照图25和表17)并且可变光阑VST的直径可减小至使得在高的亮度级环境下入射相对低的光量(参照图27和表18)。
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根据可变光阑VST的直径而改变F no.。F no.指的是指示光学系统的亮度的值。
在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当可变光阑VST的直径为最大时,F no.可小于或等于1.7,并且当可变光阑VST的直径为最小时,F no.可大于2.0。
一般地,当F no.变化时,形成焦点的位置可改变。例如,当F no.为1.7时形成焦点的位置可与当F no.为2.6时形成焦点的位置不同。
然而,在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即使F no.发生变化,焦点仍形成在大体相同(或者,完全相同)的位置处,并且因此,图像质量可保持恒定。
图26是示出当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最小的F no.时的像差特性的一组曲线。
图26的左边的曲线示出了光学成像系统的对于具有各种波长的光的纵向球面像差。
在图26的纵向球面像差曲线中,水平轴表示纵向球面像差的系数,竖直轴表示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的归一化值。
在图26的纵向球面像差曲线的竖直轴中,当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为1时,点0.25可指的是距离光轴的距离为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的25%的点,点0.75可指的是距离光轴的距离为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的75%的点。
有效孔为实际阻截光的光阑,并且在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可变光阑VST或光阑ST可根据可变光阑VST的直径而用作有效孔。例如,当可变光阑VST打开至最大程度时,光阑ST可用作有效孔,并且当可变光阑VST变窄至最大程度时,可变光阑VST可用作有效孔。
参照图26,当可变光阑VST打开至最大程度并且F no.具有最小值时,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这样的方式构造:对于具有等于或大于555NM的波长的光而言,纵向球面像差在最靠近光轴的位置处具有最大值并且在最靠近有效孔的位置处具有最小值。
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这样的方式构造:纵向球面像差在0和0.5之间的点处具有最大值并且在0.5和1.0之间的点处具有最小值。
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这样的方式构造:对于具有等于或大于555NM的波长的光而言,纵向球面像差在点0.4处具有最大值并且在点0.75处具有最小值。
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纵向球面像差曲线具有拐点的方式构造。
根据本示例,第一透镜510可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51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一透镜51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第二透镜520可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52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
第三透镜530可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53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三透镜53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第四透镜540可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54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
第五透镜550可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55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五透镜55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至少一个拐点可形成在第五透镜55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例如,第五透镜550的第一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凸出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凹入的形状。第五透镜550的第二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凹入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凸出的形状。
第六透镜560可具有负屈光力,第六透镜56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六透镜56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至少一个拐点可形成在第六透镜56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例如,第六透镜560的第一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凸出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凹入的形状。第六透镜560的第二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凹入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凸出的形状。
第一透镜510至第六透镜560中的每个表面可具有下面的表19中所示的非球面表面系数。例如,第一透镜510至第六透镜560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两者为非球面表面。
表19
S1 S2 S3 S4 S5 S6
R 2.047 3.899 -2.799 -45.506 40.820 -6.167
K -1.248 -6.379 -0.038 0.143 0.025 -0.013
A -0.016 -0.071 0.012 -0.571 -0.199 0.217
B -0.013 -0.028 -0.209 1.004 0.205 -0.472
C -0.004 -0.002 0.582 -1.082 0.218 0.741
D -0.014 0.113 -0.645 0.707 -0.720 -0.700
E 0.019 -0.128 0.351 -0.250 0.656 0.362
F -0.005 0.067 -0.080 0.033 -0.214 -0.069
G 0.000 -0.015 0.000 0.000 0.000 0.000
H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J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S7 S8 S9 S10 S11 S12
R -0.111 -47.338 -1.028 -39.932 1.503 1.243
K 0.139 -0.124 -0.083 0.001 -11.103 -5.026
A -0.482 0.108 0.090 0.036 -0.254 -0.174
B 1.281 -0.239 -0.167 -0.080 0.111 0.100
C -2.097 0.454 0.146 0.056 -0.013 -0.046
D 2.022 -0.523 -0.079 -0.022 -0.008 0.015
E -1.049 0.359 0.026 0.005 0.004 -0.003
F 0.000 -0.133 0.000 0.000 -0.001 0.000
G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H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J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参照图29至图32,下面描述根据另一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
图29和图30示出了在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可变光阑打开至最大程度的情况。图31和图32示出了可变光阑变窄至最大程度的状态。
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包括第一透镜610、第二透镜620、第三透镜630、第四透镜640、第五透镜650、第六透镜660、第七透镜670和第八透镜680,并且该光学成像系统还可包括红外截止滤波器690、图像传感器700、可变光阑VST和光阑ST。
下面的表20和表21中示出了每个透镜的透镜特性(曲率半径、透镜的厚度、透镜之间的距离、折射率、阿贝数和有效孔径半径)。
表20
上面的表20示出了可变光阑的直径是最大的情况。
表21
上面的表21示出了可变光阑的直径是最小的情况。
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设置在第一透镜610的前方的可变光阑VST以及设置在第二透镜620和第三透镜630之间的光阑ST。然而,光阑ST可设置在第一透镜610和第二透镜620之间。
可变光阑VST和光阑ST是选择性地改变入射到包括第一透镜610至第八透镜680的光学系统上的光量的装置。例如,可变光阑VST的直径可增大至使得在低的亮度级环境下入射相对高的光量(参照图29和表20)并且可变光阑VST的直径可减小至使得在高的亮度级环境下入射相对低的光量(参照图31和表21)。
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根据可变光阑VST的直径而改变F no.。F no.指的是指示光学系统的亮度的值。
在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当可变光阑VST的直径为最大时,F no.可小于1.7,并且当可变光阑VST的直径为最小时,F no.可大于2.0。
一般地,当F no.变化时,形成焦点的位置可改变。例如,当F no.为1.6时形成焦点的位置可与当F no.为2.6时形成焦点的位置不同。
然而,在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即使F no.发生变化,焦点仍形成在大体相同(或者,完全相同)的位置处,并且因此,图像质量可保持恒定。
图30是示出当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具有最小的F no.时的像差特性的一组曲线。
图30的左边的曲线示出了光学成像系统的对于具有各种波长的光的纵向球面像差。
在图30的纵向球面像差曲线中,水平轴表示纵向球面像差的系数,竖直轴表示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的归一化值。
在图30的纵向球面像差曲线的竖直轴中,当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为1时,点0.25可指的是距离光轴的距离为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的25%的点,点0.75可指的是距离光轴的距离为从光轴到有效孔的距离的75%的点。
有效孔为实际阻截光的光阑,并且在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中,可变光阑VST或光阑ST可根据可变光阑VST的直径而用作有效孔。例如,当可变光阑VST打开至最大程度时,光阑ST可用作有效孔,并且当可变光阑VST变窄至最大程度时,可变光阑VST可用作有效孔。
参照图30,当可变光阑VST打开至最大程度并且F no.具有最小值时,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这样的方式构造:对于具有等于或大于546.1NM的波长的光而言,纵向球面像差在最靠近光轴的位置处具有最大值并且在最靠近有效孔的位置处具有最小值。
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这样的方式构造:纵向球面像差在0和0.5之间的点处具有最大值并且在0.5和1.0之间的点处具有最小值。
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这样的方式构造:对于具有等于或大于546.1NM的波长的光而言,纵向球面像差在点0.4处具有最大值并且在点1.0处具有最小值。
根据本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按照纵向球面像差曲线具有拐点的方式构造。
根据本示例,第一透镜610可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61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一透镜61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第二透镜620可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62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二透镜62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第三透镜630可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63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可分别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
第四透镜640可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64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四透镜64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第五透镜650可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65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五透镜65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至少一个拐点可形成在第五透镜65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例如,第五透镜650的第一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凸出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凹入的形状。第五透镜650的第二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凹入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凸出的形状。
第六透镜660可具有正屈光力,第六透镜66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第六透镜66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
第七透镜670可具有正屈光力,第七透镜67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七透镜67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至少一个拐点可形成在第七透镜67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例如,第七透镜670的第一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凸出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凹入的形状。第七透镜670的第二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凹入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凸出的形状。
第八透镜680可具有负屈光力,第八透镜680的第一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凸出的形状,第八透镜680的第二表面可在近轴区域中具有凹入的形状。
至少一个拐点可形成在第八透镜680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例如,第八透镜680的第一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凸出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凹入的形状。第八透镜680的第二表面可具有从近轴区域中的凹入的形状朝向边缘变得凸出的形状。
第一透镜610至第八透镜680中的每个表面可具有下面的表22中所示的非球面表面系数。例如,第一透镜610至第八透镜680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两者为非球面表面。
表22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R 2.020 1.897 1.908 27.333 27.796 -8.235 8.660 2.442
K -1.143 -5.090 -3.609 0.000 0.000 -85.463 38.379 -6.655
A -0.011 0.006 0.012 0.000 -0.004 0.104 0.049 0.006
B -0.017 -0.134 -0.107 0.001 0.032 -0.363 -0.300 0.008
C 0.018 0.192 0.209 0.060 -0.011 0.644 0.579 0.012
D -0.014 -0.285 -0.437 -0.317 -0.215 -0.810 -0.672 0.024
E -0.001 0.327 0.582 0.597 0.529 0.773 0.553 -0.062
F 0.007 -0.214 -0.406 -0.535 -0.542 -0.522 -0.331 0.052
6 -0.003 0.072 0.142 0.234 0.260 0.209 0.124 -0.022
H 0.000 -0.010 -0.020 -0.040 -0.048 -0.036 -0.021 0.004
J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S9 S10 S11 S12 S13 S14 S15 S16
R 7.751 7.583 -13.132 -4.728 3.037 3.065 1.742 1.161
K -99.000 -88.527 25.461 -3.044 -2.230 -40.205 -11.187 -4.591
A -0.043 -0.026 0.062 0.046 -0.004 0.077 -0.168 -0.115
B -0.027 -0.068 -0.155 -0.171 -0.070 -0.121 0.034 0.046
C -0.003 0.072 0.209 0.244 0.052 0.074 0.010 -0.013
D 0.064 -0.050 -0.202 -0.206 -0.022 -0.030 -0.006 0.003
E -0.102 0.018 0.122 0.108 0.005 0.008 0.001 0.000
F 0.082 0.002 -0.043 -0.034 -0.001 -0.001 0.000 0.000
G -0.032 -0.003 0.008 0.006 0.000 0.000 0.000 0.000
H 0.005 0.000 -0.001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J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如以上所阐述的,根据这里描述的示例,光学成像系统可具有高分辨率并且可根据周围环境的亮度级调节入射到光学系统上的光量。
虽然本公开包括具体示例,但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明显的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可对这些示例作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将仅被理解为描述性意义,而非出于限制的目的。在每个示例中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将被认为可适用于其他示例中的类似的特征或方面。如果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描述的技术,和/或如果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或通过其他组件或它们的等同物替换或增添描述的系统、架构、装置或电路中的组件,则可获得合适的结果。因此,本公开的范围并不通过具体实施方式限定而是通过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的全部变型将被解释为包括在本公开中。

Claims (19)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
光学系统,包括从物方朝向像方顺序地设置的至少六个透镜;
图像传感器,被配置为将入射穿过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转换为电信号;以及
可变光阑,被构造为改变入射孔直径并且被设置为朝向所述光学系统的最靠近所述物方的透镜的物方表面,并且,
4.7mm<TTL<6.00mm,其中,TTL是从最靠近所述物方的所述透镜的所述物方表面到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成像面的距离,并且
-0.5<(|Ri|-|Rj|)/(|Ri|+|Rj|)<0.5,其中,Ri是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所述图像传感器的透镜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Rj是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透镜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0.8<|Ri/Rj|≤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f14>f,其中,f14是所述光学系统的设置为最靠近所述物方的四个透镜的合成焦距,f是所述光学系统的总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TTL/IMGHT<2.0,其中,IMGHT是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FOV≥70°,其中,FOV是所述光学系统的视场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1.64<Nmax≤1.75,其中,Nmax是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所述物方的透镜的折射率、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三靠近所述物方的透镜的折射率和所述光学系统的第四靠近所述物方的透镜的折射率中的最大的折射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4.0mm<f<4.5mm,其中,f是所述光学系统的总焦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f/EPD_max≤1.7,其中,f是所述光学系统的总焦距,EPD_max是所述光学系统的最大入瞳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f/EPD_min>2.0,其中,f是所述光学系统的总焦距,EPD_min是所述光学系统的最小入瞳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六个透镜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位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方表面上的拐点;以及
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位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方表面上的拐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六个透镜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
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并且所述第六透镜具有位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方表面上的拐点;以及
第七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位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方表面上的拐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六个透镜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七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位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方表面上的拐点;以及
第八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和位于所述第八透镜的像方表面上的拐点。
13.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
光学系统,包括从物方朝向像方顺序地设置的至少六个透镜;
图像传感器,被配置为将入射穿过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转换为电信号;以及
可变光阑,被构造为改变入射孔直径并且被设置为朝向所述光学系统的最靠近所述物方的透镜的物方表面,
其中,最靠近所述物方的所述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其中,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所述物方的透镜具有呈凸出的形状的物方表面,
其中,1.64<Nmax≤1.75,其中,Nmax是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所述物方的所述透镜的折射率、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三靠近所述物方的透镜的折射率和所述光学系统的第四靠近所述物方的透镜的折射率中的最大的折射率,并且
其中,-0.5<(|Ri|-|Rj|)/(|Ri|+|Rj|)<0.5,其中,Ri是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所述图像传感器的透镜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Rj是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透镜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的最靠近所述图像传感器的透镜具有位于像方表面上的拐点,并且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透镜具有位于像方表面上的拐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f14>f并且0.8<|Ri/Rj|≤1.2,其中,f14是所述光学系统的设置为最靠近所述物方的四个透镜的合成焦距,f是所述光学系统的总焦距。
16.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
光学系统,包括从物方朝向像方顺序地设置的至少六个透镜;
图像传感器,被配置为将入射穿过所述光学系统的光转换为电信号;以及
可变光阑,被构造为将入射孔的直径从第一直径改变至第二直径,所述第二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直径,并且所述可变光阑被设置为朝向所述光学系统的最靠近所述物方的透镜的物方表面,
其中,所述光学系统具有当所述入射孔具有所述第一直径时的第一f数和第一焦点以及当所述入射孔具有所述第二直径时的第二f数和第二焦点,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焦点和所述第二焦点位于大体上相同的位置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置在所述光学系统的最靠近所述物方的第一透镜和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所述物方的第二透镜之间或者所述光学系统的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三靠近所述物方的第三透镜之间,
其中,当所述入射孔具有所述第一直径时,所述光学系统具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为所述光阑,并且当所述入射孔具有所述第二直径时,所述光学系统具有第二孔,所述第二孔为所述可变光阑。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0.5<(|Ri|-|Rj|)/(|Ri|+|Rj|)<0.5,其中,Ri是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所述图像传感器的透镜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径,Rj是所述光学系统的第二靠近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所述透镜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径。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f数小于1.7,并且所述第二f数大于2.0。
CN201821831867.1U 2017-11-08 2018-11-07 光学成像系统 Active CN20907019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70148105 2017-11-08
KR10-2017-0148105 2017-11-08
KR1020180025358A KR102118491B1 (ko) 2017-11-08 2018-03-02 촬상 광학계
KR10-2018-0025358 2018-03-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70190U true CN209070190U (zh) 2019-07-05

Family

ID=66672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31867.1U Active CN209070190U (zh) 2017-11-08 2018-11-07 光学成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5) KR102118491B1 (zh)
CN (1) CN209070190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2823A (zh) * 2017-11-08 2019-05-1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515183A (zh) * 2019-08-19 2019-11-29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579864A (zh) * 2019-10-29 2019-12-1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640945A (zh) * 2020-04-03 2021-11-12 康达智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
TWI757863B (zh) * 2020-09-01 2022-03-11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
CN114415343A (zh) * 2022-03-28 2022-04-29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4020893A1 (en) * 2022-07-27 2024-02-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imaging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1854B (zh) * 2019-08-19 2024-04-2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14578519A (zh) * 2019-08-21 2022-06-03 核心光电有限公司 镜头组件
CN114815137A (zh) * 2021-01-27 2022-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KR20240035164A (ko) * 2022-09-08 2024-03-1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학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장치
KR20240035163A (ko) * 2022-09-08 2024-03-1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학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35810A (ko) * 2012-09-14 2014-03-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KR101748260B1 (ko) * 2015-04-23 2017-06-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KR101829600B1 (ko) * 2015-11-23 2018-02-1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2823A (zh) * 2017-11-08 2019-05-1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515183A (zh) * 2019-08-19 2019-11-29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WO2021031241A1 (zh) * 2019-08-19 2021-02-25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515183B (zh) * 2019-08-19 2021-06-29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579864A (zh) * 2019-10-29 2019-12-17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0579864B (zh) * 2019-10-29 2024-05-1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3640945A (zh) * 2020-04-03 2021-11-12 康达智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
CN113640945B (zh) * 2020-04-03 2023-08-15 东京晨美光学电子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
TWI757863B (zh) * 2020-09-01 2022-03-11 大陸商玉晶光電(廈門)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
CN114415343A (zh) * 2022-03-28 2022-04-29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415343B (zh) * 2022-03-28 2022-08-30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4020893A1 (en) * 2022-07-27 2024-02-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imag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118491B1 (ko) 2020-06-03
KR102258605B1 (ko) 2021-06-01
KR20210063307A (ko) 2021-06-01
KR102443774B1 (ko) 2022-09-19
KR20200062153A (ko) 2020-06-03
KR102632364B1 (ko) 2024-02-02
KR20190052590A (ko) 2019-05-16
KR20220128325A (ko) 2022-09-20
KR102299259B1 (ko) 2021-09-08
KR20210113116A (ko) 2021-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70190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9752823A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6443961B (zh) 光学系统
CN208314308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06946078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107085285A (zh) 光学成像镜头
TWI452333B (zh) 影像擷取系統組
TWI642968B (zh) 光學成像鏡頭
US10527819B2 (en) Ocular optical system
CN107272153A (zh) 光学镜头
CN206946080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09044167U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06321862U (zh) 一种360°全景鱼眼镜头
US10890757B2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US10025066B1 (en) Ocular optical system
CN106802477B (zh) 摄像镜头光学成像系统
CN106814442A (zh) 光学镜头
US20180081151A1 (en) Ocular optical system
TWI690724B (zh) 光學鏡頭(五)
CN108227116A (zh) 光学成像系统
TW201930950A (zh) 鏡頭及其製造方法
CN107193108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07037198U (zh) 光学成像镜头
US10429620B2 (en) Optical imaging lens
US11940666B2 (en) Optical imaging system comprising four lenses of ++++ refractive pow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