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69076U - 一种耐冲刷的gh型浮头列管式石墨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冲刷的gh型浮头列管式石墨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69076U
CN209069076U CN201821521855.9U CN201821521855U CN209069076U CN 209069076 U CN209069076 U CN 209069076U CN 201821521855 U CN201821521855 U CN 201821521855U CN 209069076 U CN209069076 U CN 209069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shell
resistance
erosion
graphit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2185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福华
钦培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Fuhua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Fuhua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Fuhua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Fuhua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2185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69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69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69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冲刷的GH型浮头列管式石墨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石墨换热块,壳体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引流管,引流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引流喷头,壳体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杆,滑杆的表面套设有滑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壳体、石墨换热块、固定板、第二弹簧、引流喷头、引流管、支撑杆、出料管、第一弹簧、滑杆、滑块、折流挡板、耐冲刷板、进料管、固定螺栓、浮头、控制阀和散热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石墨换热器在使用时,由于不具备耐冲刷的特性,导致现有的石墨换热器在使用时易碎裂的问题,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降低了石墨换热器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耐冲刷的GH型浮头列管式石墨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冲刷的GH型浮头列管式石墨换热器。
背景技术
石墨换热器是传热组件用石墨制成的换热器,制造换热器的石墨应具有不透性,常用浸渍类不透性石墨和压型不透性石墨,石墨换热器按其结构可分为块孔式﹑管壳式和板式3种类型,块孔式,由若干个带孔的块状石墨组件组装而成;管壳式,管壳式换热器在石墨换热器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结构又分为固定式和浮头式两种;板式,板式换热器用石墨板粘结制成,此外,还有沉浸式﹑喷淋式和套管式等。
石墨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物料中含有颗粒,如物料中的结晶、机械性杂质,这些结晶(杂质)会对石墨换热块表面产生冲刷作用,由于石墨换热器自身材料特性,表面硬度较低,易脆裂,抗弯和抗拉强度低,导致现有的石墨换热器在使用时不具备耐冲刷功能,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降低了石墨换热器的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冲刷的GH型浮头列管式石墨换热器,具备耐冲刷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石墨换热器在使用时不具备耐冲刷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具备耐冲刷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冲刷的GH型浮头列管式石墨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石墨换热块,所述壳体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引流喷头,所述壳体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表面套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滑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折流挡板,所述折流挡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耐冲刷板,所述耐冲刷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外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外侧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浮头,所述浮头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浮头的内腔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所述散热板的顶部连通有进料管。
优选的,所述出料管的底部依次贯穿浮头内腔的底部与壳体的顶部并延伸至壳体内腔的顶部与引流管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管的顶部贯穿浮头内腔的顶部并延伸至浮头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壳体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表面设置有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的底部设有防滑纹。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冲刷的GH型浮头列管式石墨换热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壳体、石墨换热块、固定板、第二弹簧、引流喷头、引流管、支撑杆、出料管、第一弹簧、滑杆、滑块、折流挡板、耐冲刷板、进料管、固定螺栓、浮头、控制阀、出料口、支撑底板和散热板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石墨换热器在使用时,由于不具备耐冲刷的特性,导致现有的石墨换热器在使用时易碎裂的问题,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降低了石墨换热器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折流挡板,避免了流体直接对石墨换热块的冲击,降低了石墨换热块受到的冲撞,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支撑底板,提高了壳体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避免了因缺乏固定装置,导致壳体在使用时出现不稳的现象,通过设置控制阀,可以有效的控制流体的流速,避免了流体通过出料口直接流出,影响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浮头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石墨换热块、3固定板、4第二弹簧、5引流喷头、6引流管、7支撑杆、8出料管、9第一弹簧、10滑杆、11滑块、12折流挡板、13耐冲刷板、14进料管、15固定螺栓、16浮头、17控制阀、18出料口、19支撑底板、20散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耐冲刷的GH型浮头列管式石墨换热器,包括壳体1,壳体1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料口18,出料口18的表面设置有控制阀17,通过设置控制阀17,可以有效的控制流体的流速,避免了流体通过出料口18直接流出,影响换热效率,壳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石墨换热块2,壳体1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支撑杆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引流管6,引流管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引流喷头5,壳体1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杆10,滑杆10的表面套设有滑块11,滑块11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9,滑块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折流挡板12,通过设置折流挡板12,避免了流体直接对石墨换热块2的冲击,降低了石墨换热块2受到的冲撞,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折流挡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耐冲刷板13,耐冲刷板1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固定板3外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4,第二弹簧4的外侧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浮头16,浮头16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螺栓15,浮头16的内腔设置有散热板20,散热板20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8,出料管8的底部依次贯穿浮头16内腔的底部与壳体1的顶部并延伸至壳体1内腔的顶部与引流管6固定连接,散热板20的顶部连通有进料管14,进料管14的顶部贯穿浮头16内腔的顶部并延伸至浮头16的顶部,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19,支撑底板19的底部设有防滑纹,通过设置支撑底板19,提高了壳体1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避免了因缺乏固定装置,导致壳体1在使用时出现不稳的现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壳体1、石墨换热块2、固定板3、第二弹簧4、引流喷头5、引流管6、支撑杆7、出料管8、第一弹簧9、滑杆10、滑块11、折流挡板12、耐冲刷板13、进料管14、固定螺栓15、浮头16、控制阀17、出料口18、支撑底板19和散热板20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石墨换热器在使用时,由于不具备耐冲刷的特性,导致现有的石墨换热器在使用时易碎裂的问题,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降低了石墨换热器的实用性。
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进料管14将物料投入,物料经过进料管14通过散热板20达到初次散热,然后经过出料管8进入引流管6,通过设置引流喷头5,降低了物料流出的速度,不仅提高了散热效率,而且避免了物料直接作用在石墨换热块2的表面,对石墨换热块2造成的冲撞,通过引流喷头5,物料落在折流挡板12的表面,然后落入耐冲刷板13,通过滑块11、滑杆10、第一弹簧9、固定板3和第二弹簧4的配合使用时,使物料在耐冲刷板13的内腔经过缓冲之后,可以缓慢的流入石墨换热块2的表面,从而可以有效的降低对石墨换热块2的冲击作用,从而可达到现有的石墨换热器在使用时具备耐冲刷的作用。
综上所述,该耐冲刷的GH型浮头列管式石墨换热器,通过设置壳体1、石墨换热块2、固定板3、第二弹簧4、引流喷头5、引流管6、支撑杆7、出料管8、第一弹簧9、滑杆10、滑块11、折流挡板12、耐冲刷板13、进料管14、固定螺栓15、浮头16、控制阀17、出料口18、支撑底板19和散热板20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石墨换热器在使用时不具备耐冲刷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耐冲刷的GH型浮头列管式石墨换热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石墨换热块(2),所述壳体(1)内腔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引流管(6),所述引流管(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引流喷头(5),所述壳体(1)内壁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杆(10),所述滑杆(10)的表面套设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9),所述滑块(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折流挡板(12),所述折流挡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耐冲刷板(13),所述耐冲刷板(1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外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4),所述第二弹簧(4)的外侧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浮头(16),所述浮头(16)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螺栓(15),所述浮头(16)的内腔设置有散热板(20),所述散热板(20)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8),所述散热板(20)的顶部连通有进料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冲刷的GH型浮头列管式石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8)的底部依次贯穿浮头(16)内腔的底部与壳体(1)的顶部并延伸至壳体(1)内腔的顶部与引流管(6)固定连接,所述进料管(14)的顶部贯穿浮头(16)内腔的顶部并延伸至浮头(16)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冲刷的GH型浮头列管式石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料口(18),所述出料口(18)的表面设置有控制阀(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冲刷的GH型浮头列管式石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底板(19),所述支撑底板(19)的底部设有防滑纹。
CN201821521855.9U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耐冲刷的gh型浮头列管式石墨换热器 Active CN209069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21855.9U CN209069076U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耐冲刷的gh型浮头列管式石墨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21855.9U CN209069076U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耐冲刷的gh型浮头列管式石墨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69076U true CN209069076U (zh) 2019-07-05

Family

ID=67092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21855.9U Active CN209069076U (zh) 2018-09-18 2018-09-18 一种耐冲刷的gh型浮头列管式石墨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690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230084A1 (en) Tube-fin type heat exchange unit with high pressure resistance
CN207963578U (zh) 翅片板式换热器
CN103063058A (zh) 一种新型卧式冷却器
CN108592665A (zh) 翅片板式换热器
CN211346406U (zh) 冷却塔
CN209069076U (zh) 一种耐冲刷的gh型浮头列管式石墨换热器
CN105222622A (zh) 一种石墨换热器
CN205918499U (zh) 一种抗震性能好的汽车散热器
CN211823974U (zh) 一种列管式换热器
CN210400083U (zh) 冷却充分的热交换器
CN208245626U (zh) 一种冲压模具冷却装置
CN105241282A (zh) 一种复合石墨换热器
CN202420220U (zh) 螺旋折流板波纹管冷凝器
CN101419004A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方法及其换热器
CN104728215A (zh) 一种高散热性的热交换器
CN204202250U (zh) 带分流引气的管式蒸发器
CN105952731A (zh) 一种液压系统的冷却水循环装置
CN203501848U (zh) 一种翅片式换热器
CN203248249U (zh) 汽车水箱
CN201739134U (zh) 空压机冷却器
CN214892846U (zh) 一种新型板翅式换热器
CN204963609U (zh) 一种多效石墨换热器
CN204963625U (zh) 一种高效石墨换热器
CN212407152U (zh) 紧凑型节能伺服动力单元
CN216645015U (zh) 一种高效换热的换热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