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59697U - 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 - Google Patents

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59697U
CN209059697U CN201721797936.7U CN201721797936U CN209059697U CN 209059697 U CN209059697 U CN 209059697U CN 201721797936 U CN201721797936 U CN 201721797936U CN 209059697 U CN209059697 U CN 2090596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unded
warehouse
platform
land
qu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79793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世平
刘光中
谌云云
张大洋
丁绍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 Weidun (beij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di Weidun (beij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 Weidun (beij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di Weidun (beij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79793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596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596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596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包括仓体、上盖,仓体底部设置有滑行轨道,仓体前后两端设置有扶手,仓体侧壁上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上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下方设置有控制按钮,控制器内设置有输药装置,仓体内部设置有伤员放置平台。有益效果在于:克服传统后送生命支持装备体大质重,零散杂乱的缺点,通过一体化、模块化集成多参数体征监护模块、机械通气模块和液体输注模块,实现伤情监护、机械通气、液体注射等救治功能的综合集成,构建便携轻量、展收方便、可多平台加挂使用的快速转运后送生命支持系统,满足在后送途中对伤病员“连续不间断”高质量的生命支持的要求,提高了伤病员生存率。

Description

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救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军队卫勤能力建设,目前的卫生装备体系已经能够为战时卫勤保障链条提供较为完整的装备体系支撑,但对于新形势下联合搜救卫勤保障来说,传统战时卫勤保障的技术体系应用有所不同,保障链条和救治阶梯亦有所区别,由此对为联合搜救提供装备支撑的卫生装备也需更具有针对性。按照未来军事斗争准备要求及全球日益恶劣的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拟针对战争模式和战斗方式将发生极大变化,卫勤保障建设将不再拘泥于围绕成规模的战斗模式来开展,更要在敌后作战、空降作战、特种作战以及境外行动、地震、洪灾、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非战争军事行动复杂条件下,伤病员生命体征状态条件更为恶劣的情况,尽可能将紧急救治提前介入,并提供完善的途中生命支持。
由于国际恐怖活动的猖獗及全球性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我们面临着搜救对象常常处于孤立失能状态、搜救力量抵达间隔较长,缺乏自救互救能力,造成伤病员生命状态更为恶劣、脱离被困地点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手段,后送转运过程更加需要高质量的生命支持。对于伤病员来说被称为救治的“白金时间”和“黄金时间”,即创伤发生后的10分钟和1小时内。伤病员若能在这个时间段内得到有效救治会大大提高其存活率。因此,各国对现场和途中的救治装备的要求日益提高。
目前,有些国家充分利用了现代医学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陆续研制了相关一体化多功能的生命支持系统,并在自然灾害、院前急救等多种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美军:在阿富汗战场投放的M-ATV防地雷、反伏击急救车;专业重症转运装备(SMEED)、集成生命支持系统(LS-1)、创伤生命支持后送系统(LSTAT);麦道公司,适配AV-8B垂直起降战斗机GRIER 吊舱;在便携化、智能化、高效自持能力上都愈加完善。
德军:基于乌尼莫克高机动底盘的救护车;在快速后送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加拿大:Thornhill Research公司第二代MOVES(为美军海军陆战队所选用);
英军:AVPRO公司的Exint Pod人员转运吊舱,适配AH64武装直升机、AV-8B“海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等,用于特种作战队员、伤员的应急运送。
而我国目前军队的战现场救治与转运卫生装备和器材以自救互救处理和常规短途搬运为主;难于应对复杂的搜救现场处置要求。需要依托现有军队卫生装备器材体系,加强搜救现场处置与转运装备器材建设,适应搜救现场急救处置、伤病员险境脱离和生命体征稳定与维持要求。达到现有各型装甲救护车、急救车、救护直升机等装备难以抵达林地、沟壑等复杂环境;完成后送装备难以适应特战、空降、海军陆战等特种作战模式伤员救治转运需求。
如我军轮式转运后送装备:履带式装甲救护车、两栖装甲救护车、野战急救车、中型野战伤员运输车、生防急救车、高机动越野型急救车;装甲车底盘、南汽依维柯越野汽车底盘、东风猛士越野底盘等平台改装;装配除颤监护仪、急救呼吸机、输液泵、氧气瓶以及若干急救器材。大多数未装备心肺复苏器,针对转运过程中的心脏骤停难以实施有效救治;所装除颤监护仪多为半自动手动除颤型,对于施救者急救水平要求过高;所装呼吸机、复苏器依靠压缩氧气驱动,氧气消耗量极大,难以维持长时间运转;难以适应在特种作战分队、飞行员等深入敌占区域的医疗救治与转运作业。
如我军担架附加式转运后送装备:“直升机后送伤员附加装置”、“MLST-1型移动式生命支持系统”和“PLST-1型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主要配属于直升机使用,安装在相应机型的多功能地板上。整体上相对小型化但仍存在部分缺点,不能直升机吊运,也无法堆码集装,恶劣环境下难以独立使用;重心在于生命支持性转运,现场救治功能缺乏;呼吸机、复苏器依靠压缩氧气驱动,氧气消耗量极大,难以长时间工作;微型化工作不够彻底,重量、装配精度等指标不理想。
随着对搜救对象的分布和时空环境更为复杂;现场医疗救治要求更高;伤病员脱离与转运的匹配性要求更高的新形势下,我们研制的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针对相关救治与生命支持功能需求,依托已具备呼吸、循环、监护、复苏等救治装备成熟关键技术进行针对性优化。该平台设计由现场处置模块、单人转运舱两部分组成。现场处置模块为背囊形式;内装除颤、全电驱动心肺复苏、快速输液、吸引等救治设备以及包扎、止血、通气、固定等急救器材;可在车/机等交通工具难以到达的第一现场对伤员开展急救处置,适于单兵携行,可装备部队独立作战小分队和应急医疗分队,各类海军舰艇和海军医院船等。具备轻便实用、操作简单等优点。适用于战争前线、抢险救灾等多种情况下的现场急救及生命体征监测。单人转运舱由生命支持模块和转运舱模块组成,可快速组合;生命支持模块自重20Kg以内,可抬运,也能加载于车/机等交通工具内部,对伤员提供较为完善的救治与生命支持;可单独使用,模块内置多体征监护、呼吸、输血/液、加温、供氧、供电、通讯等功能组件,对伤员提供较为完善的救治与生命支持;转运舱模块内置微环境冷暖调节、照明、减振等功能组件。单人转运舱设计有直升机吊装接口和车辆集装接口;可支持直升机吊运、多台堆码集装、单人雪地拖运、两人抬运等,以实现复杂地形、气象条件下伤员的救治与连续不间断的生命支持性转运。
针对以上需求研制重要战略方向包括执行抗震、泥石流、洪灾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救援任务时,搜救对象的分布也极为分散,所处环境可能更为恶劣。军事上包括海域/沿海、边境和海外地区,空战、海空战、岛礁争夺战、机降作战、特种作战、电子对抗和网络战、导弹战等作战方式将越来越普遍,由此造成的搜救对象分布空间距离大,搜救区域气候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对于一些高原、丛林和山地等是极为不便)都是应对联合搜救要求所面临的新挑战。所以我们需要解决适合包括沟壑、山地、丛林、雪地和灾害现场等在内的多种复杂搜救环境使用的,能够与现有装备体系的各种伤病员机动后送装备相适应的陆上伤病员快速转运平台,解决伤病员现场的辅助救治、辅助脱离和途中的生命支持难题,提高伤病员的救治效能。该装备研制适用于陆上集装式、可吊运伤病员快速转运后送平台(厢、舱),具有必要的生命支持系统,能够贯穿现场、转运途中、后方医疗机构多种场合,适应担架抬运、运输车、旋翼/固定翼飞机、舰船等多种运载平台,满足作战平台与高铁等大型动员装备快速加改装需求的便携型设备,可对伤病员进行不间断的生命支持。与部队现有运输、医疗装备相适应,满足军用装备自然环境、战场环境、可靠性、标准化等指标要求。
我国目前军队的战现场救治与转运卫生装备和器材以自救互救处理和常规短途搬运为主;难于应对复杂的搜救现场处置要求。需要依托现有军队卫生装备器材体系,加强搜救现场处置与转运装备器材建设,适应搜救现场急救处置、伤病员险境脱离和生命体征稳定与维持要求。达到现有各型装甲救护车、急救车、救护直升机等装备难以抵达林地、沟壑等复杂环境;完成后送装备难以适应特战、空降、海军陆战等特种作战模式伤员救治转运需求。
我军轮式转运后送装备:大多数未装备心肺复苏器,针对转运过程中的心脏骤停难以实施有效救治;所装除颤监护仪多为半自动手动除颤型,对于施救者急救水平要求过高;所装呼吸机、复苏器依靠压缩氧气驱动,氧气消耗量极大,难以维持长时间运转;难以适应在特种作战分队、飞行员等深入敌占区域的医疗救治与转运作业。
我军担架附加式转运后送装备:整体上相对小型化但仍存在部分缺点,不能直升机吊运,也无法堆码集装,恶劣环境下难以独立使用;重心在于生命支持性转运,现场救治功能缺乏;呼吸机、复苏器依靠压缩氧气驱动,氧气消耗量极大,难以长时间工作;微型化工作不够彻底,重量、装配精度等指标不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陆上战(现)场伤病员快速转运后送提供技术手段,提高后送救治效率,减少伤病员伤亡。克服传统后送生命支持装备体大质重,零散杂乱的缺点,通过一体化、模块化集成多参数体征监护模块、机械通气模块和液体输注模块,实现伤情监护、机械通气、液体注射等救治功能的综合集成,构建便携轻量、展收方便、可多平台加挂使用的快速转运后送生命支持系统,满足在后送途中对伤病员“连续不间断”高质量的生命支持的要求,提高了伤病员生存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包括仓体、上盖,所述仓体底部设置有滑行轨道,所述仓体前后两端设置有扶手,所述仓体侧壁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下方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输药装置,所述仓体内部设置有伤员放置平台,所述伤员放置平台靠近伤员头部部位设置有机械通气面罩,所述伤员放置平台靠近伤员胸部位置设置有生理特征采集器和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上设置有心肺复苏器,所述仓体上方设置有所述上盖,所述上盖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上盖上设置有观察窗。
进一步的,所述滑行轨道共有两根,两根所述滑行轨道通过螺钉平行安装在所述仓体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扶手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仓体上,所述仓体前后两端各设置有两个所述扶手。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仓体上表面边缘,所述显示屏镶嵌在所述控制器上,所述显示屏为LED液晶屏,所述控制按钮镶嵌在所述控制器上。
进一步的,所述伤员放置平台成型在所述仓体内部,所述固定带通过链扣固定在所述伤员放置平台内侧壁上,所述心肺复苏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固定带上。
进一步的,所述生理特征采集器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生理特征采集器包括电传感器、血压传感器、血氧传感器和体温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仓体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机械通气面罩相连的制氧装置,所述机械通气面罩自带有固定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观察窗固定在所述上盖上,所述观察窗采用透明的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观察窗正对伤员的头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扣合在所述仓体上方,所述透气孔成型在所述上盖上,所述透气孔处自带有过滤装置。
上述结构中,进行救援时打开所述上盖,将伤员放置在所述伤员放置平台上,利用所述输药装置、所述心肺复苏器、所述机械通气面罩内的各种救治工具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进行伤员运输时闭合所述上盖后可以避免伤员受到二次伤害,方便进行转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克服传统后送生命支持装备体大质重,零散杂乱的缺点,通过一体化、模块化集成多参数体征监护模块、机械通气模块和液体输注模块,实现伤情监护、机械通气、液体注射等救治功能的综合集成,构建便携轻量、展收方便、可多平台加挂使用的快速转运后送生命支持系统,满足在后送途中对伤病员“连续不间断”高质量的生命支持的要求,提高了伤病员生存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的主视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的侧视结构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的俯视结构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的系统工作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扶手;2、仓体;3、控制按钮;4、滑行轨道;5、控制器;6、机械通气面罩;7、观察窗;8、心肺复苏器;9、显示屏;10、上盖;11、固定带;12、伤员放置平台;13、生理特征采集器;15、透气孔;16、输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包括仓体2、上盖10,仓体2底部设置有滑行轨道4,滑行轨道4用来在地面上滑动,方便在雪山高原等地对转运舱进行滑行拖拽,仓体2前后两端设置有扶手1,扶手1用来方便拖拽、搬运和吊装,仓体2侧壁上设置有控制器5,控制器5上设置有显示屏9,显示屏9用来显示数据,显示屏9下方设置有控制按钮3,控制按钮3用来旋转多种功能,控制器5内设置有输药装置16,输药装置16用来方便输液,仓体2内部设置有伤员放置平台12,伤员放置平台12用来放置伤员,伤员放置平台12靠近伤员头部部位设置有机械通气面罩6,机械通气面罩6用来方便呼吸,伤员放置平台12靠近伤员胸部位置设置有生理特征采集器13和固定带11,生理特征采集器13用来采集伤员的身体生理信号,固定带11上设置有心肺复苏器8,心肺复苏器8用来进行心脏复苏急救,仓体2上方设置有上盖10,上盖10上设置有透气孔15,透气孔15用来方便通风透气,上盖10上设置有观察窗7,观察窗7用来方便医务人员随时观察伤员情况。
进一步的,滑行轨道4共有两根,两根滑行轨道4通过螺钉平行安装在仓体2底部,扶手1通过螺钉固定在仓体2上,仓体2前后两端各设置有两个扶手1,控制器5通过螺钉固定在仓体2上表面边缘,显示屏9镶嵌在控制器5上,显示屏9为LED液晶屏,控制按钮3镶嵌在控制器5上,伤员放置平台12成型在仓体2内部,固定带11通过链扣固定在伤员放置平台12内侧壁上,心肺复苏器8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带11上,生理特征采集器13通过导线与控制器5电连接,生理特征采集器13包括电传感器、血压传感器、血氧传感器和体温传感器,仓体2内部设置有与机械通气面罩6相连的制氧装置,机械通气面罩6自带有固定装置,观察窗7固定在上盖10上,观察窗7采用透明的高分子材料制成,观察窗7正对伤员的头部,上盖10扣合在仓体2上方,透气孔15成型在上盖10上,透气孔15处自带有过滤装置。
上述结构中,进行救援时打开上盖10,将伤员放置在伤员放置平台12上,利用输药装置16、心肺复苏器8、机械通气面罩6内的各种救治工具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治,进行伤员运输时闭合上盖10后可以避免伤员受到二次伤害,方便进行转运。
如图4所示为系统工作原理框图,系统总共分为两个主要模块,即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和系统控制模块。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和系统该控制模块作为主要部件,均内嵌于系统装置中。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将采样到的生理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给系统控制模块。两个模块通过串口进行连接,利用串行通讯方式进行数据交互。其中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可通过导联接口外接生理信号传感器,即心电传感器、血压传感器、血氧传感器和体温传感器,传感器导联接口。生理信号采集方式如下:通过生理信号传感器连接人体相应检测部位,采集相应生理信号,并通过导联接口将生理信号数据传输到信号采集处理模块中。其中,呼吸信号基于电阻抗技术利用心电传感器进行实时测量。系统控制模块主要分为四大模块,即人机交互模块、记录模块、液体输注模块和机械通气模块。其中人机交互模块包括四个部分,LCD显示屏、报警提示灯、扬声器、按键飞梭。LCD显示屏包括屏幕,用以显示相关界面;在发生异常情况时系统控制模块会驱动扬声器和报警提示灯自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医务人员可通过按键、飞梭进行系统参数设置,按键和飞梭如图1所示。记录模块会将获取的伤员的生理监测数据存储下来。液体输注模块用来完成患者的药液和血液的自动输注。机械通气模块用来完成对患者的自动机械通气。系统控制模块会依据设置参数调节控制液体输注模块的输液频率和机械通气模块的潮气量与通气频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9)

1.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仓体、上盖,所述仓体底部设置有滑行轨道,所述仓体前后两端设置有扶手,所述仓体侧壁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下方设置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输药装置,所述仓体内部设置有伤员放置平台,所述伤员放置平台靠近伤员头部部位设置有机械通气面罩,所述伤员放置平台靠近伤员胸部位置设置有生理特征采集器和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上设置有心肺复苏器,所述仓体上方设置有所述上盖,所述上盖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上盖上设置有观察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行轨道共有两根,两根所述滑行轨道通过螺钉平行安装在所述仓体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仓体上,所述仓体前后两端各设置有两个所述扶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仓体上表面边缘,所述显示屏镶嵌在所述控制器上,所述显示屏为LED液晶屏,所述控制按钮镶嵌在所述控制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伤员放置平台成型在所述仓体内部,所述固定带通过链扣固定在所述伤员放置平台内侧壁上,所述心肺复苏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固定带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理特征采集器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生理特征采集器包括电传感器、血压传感器、血氧传感器和体温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仓体内部设置有与所述机械通气面罩相连的制氧装置,所述机械通气面罩自带有固定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固定在所述上盖上,所述观察窗采用透明的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观察窗正对伤员的头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扣合在所述仓体上方,所述透气孔成型在所述上盖上,所述透气孔处自带有过滤装置。
CN201721797936.7U 2017-12-21 2017-12-21 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 Active CN2090596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97936.7U CN209059697U (zh) 2017-12-21 2017-12-21 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797936.7U CN209059697U (zh) 2017-12-21 2017-12-21 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59697U true CN209059697U (zh) 2019-07-05

Family

ID=67087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797936.7U Active CN209059697U (zh) 2017-12-21 2017-12-21 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5969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0485A (zh) * 2020-02-03 2020-05-08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 一种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
CN115137908A (zh) * 2022-07-08 2022-10-04 中船海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输注装置
RU225657U1 (ru) * 2024-03-01 2024-05-02 Константин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Костенюк Устройство наземной доставки людей и грузов с поля и на поле боя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10485A (zh) * 2020-02-03 2020-05-08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 一种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
CN115137908A (zh) * 2022-07-08 2022-10-04 中船海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输注装置
RU225657U1 (ru) * 2024-03-01 2024-05-02 Константин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Костенюк Устройство наземной доставки людей и грузов с поля и на поле боя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54230B (zh) 一种陆上伤员后送系统
DE69734289T2 (de) Selbstständiges, transportierbares lebensunterstützungssystem
CN209059697U (zh) 陆上伤员快速后送平台
CN104473732B (zh) 一种模块化救送一体装置
RU2658466C1 (ru) Переносной и транспортируемый изолируемый роботизированный эвакуационный медицинский модуль
Borne et al. Collective air medical evacuation: the French tool
CN109263884A (zh) 一种救援多旋翼飞行器
CN109223328A (zh) 一种模块化智能医疗救护舱
CN111110485A (zh) 一种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
CN113148166B (zh) 一种无人机伤员转运吊舱
CN201701391U (zh) 一种医用急救背囊
CN209852585U (zh) 一种急救无人机
CN211705132U (zh) 一种跨平台转运生命支持舱
CN205194178U (zh) 空中医学救援操作模拟训练系统
Kolisnyk et al. The use of drone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sing telemedicine systems in emergencies
CN215205145U (zh) 一种语音无线传输和ai语音识别设备
Turner et al. Critical care air support teams and deployed intensive care
Jiang et al. Portable Life Support System: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CN201197775Y (zh) 多功能救护担架
Nagasawa et al. A report concerning collaboration between a physician-staffed helicopter (doctor helicopter) and police helicopter
CN203988001U (zh) 一种单兵移动监护数据采集装置
CN108706098A (zh) 一种含有医用氧气装置急救无人机装置
Guénot et al. Fixed wing tactical aircraft for air medical evacuation in Sahel
Mellor et al. Role 2 afloat in a type 45 destroyer: return to contingency
CN214713760U (zh) 一种手提式急救麻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