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57756U - 楼房式动物养殖场 - Google Patents

楼房式动物养殖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57756U
CN209057756U CN201821276407.7U CN201821276407U CN209057756U CN 209057756 U CN209057756 U CN 209057756U CN 201821276407 U CN201821276407 U CN 201821276407U CN 209057756 U CN209057756 U CN 2090577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ultivation layer
breeding
cultivation
building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7640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upingshi Animal Husbandry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27640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577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577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577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ousing For Livestock And Bi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楼房式动物养殖场,包括粪便处理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实验室和楼房式的养殖舍,所述养殖舍内设置有气楼,气楼连通有若干风道。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养殖场占地面积大,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Description

楼房式动物养殖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楼房式动物养殖场。
背景技术
养殖场是养殖动物的场所,现有的养殖场多为地面养殖,养殖场内设置有若干养殖舍,养殖舍建造的较为分散,占地面积大,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集成式动物养殖场,对养殖场内的各个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提高了养殖场的集约程度,节约了土地资源。但是上述养殖场的养殖舍仍然采用了传统地面养殖方式,其养殖动物的数量有限,若要满足更多数量的动物的养殖,仍然需要耗费大量的土地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楼房式动物养殖场,以解决现有养殖场占地面积大,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楼房式动物养殖场,包括粪便处理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实验室和楼房式的养殖舍,所述养殖舍内设置有通风系统。
本方案的原理为:
养殖舍用于养殖动物,将养殖舍设置成楼房式的,减少了养殖舍的占地面积,节约了土地资源。粪便处理中心用于处理动物的粪便,客户服务中心用于接待和服务客户,实验室用于采集样本、研究开发使用。通风系统用于给养殖舍通风,使得整个养殖舍内的空气流通,同时实现养殖舍内温度的调节。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1、将养殖舍设置成楼房式的,相比现有技术中地面式的养殖场,在同一占地面积上,本实用新型的养殖舍能够养殖更多的动物,土地利用率高,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2、在养殖舍内设置通风系统,使得整个养殖舍空气流通,实现了养殖舍的通风,同时也实现了养殖舍的温度调节。
进一步,通风系统包括设置在养殖舍端部的气楼,气楼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与气楼内部隔离,气楼的顶部设有外部出风口,养殖舍设置有多层养殖层,每层养殖层底部均设置有风道,风道一端与气楼连通,风道另一端与养殖层的上部连通。外界空气从进风口进入风道,并经风道流动至养殖层内,最终流入气楼并从外部出风口流出,由此实现养殖舍的通风;将风道设置在养殖层底部,利用房舍底部冬暖夏凉的特性对风道内的风进行调温,调温后的风再进入养殖层内,由此实现对养殖层内部温度的调控,有利于动物生长。
进一步,养殖层包括底层养殖层、第一养殖层、第二养殖层、第三养殖层和第四养殖层,第一养殖层、第二养殖层、第三养殖层和第四养殖层底部均设置有支粪沟。支粪沟用于收集和输送各个养殖舍内动物产生的粪便,底层养殖层用于收集动物产生的粪便,将粪便堆积成肥,不仅能够减少粪便对环境的污染,还充分利用了粪便资源;第一养殖层、第二养殖层、第三养殖层和第四养殖层均用于养殖动物,将不同生长阶段和种类的动物放入不同的养殖舍养殖,便于对动物进行管理。
进一步,风道设置在支粪沟两侧,风道与支粪沟相隔离。将风道设置在支粪沟两侧,冬季时在风道内流动的风能够带走支粪沟中动物粪便的热量,由此对风道内的风加热,加热后的风再流入养殖层中能够对养殖层内部加热,避免动物生冷生病。
进一步,粪便处理中心设置有黑膜池和沼气罐。黑膜池用于储存动物排出的粪便及污水,粪便及污水可在其内进行发酵形成沼气,沼气罐用于储存沼气,由此实现了粪便的回收利用,节约了粪便资源。
进一步,客户服务中心设置有洗车转运房和客服中心房。洗车转运房用于对沼气车、载运动物的车辆进行清洁,避免脏车污染环境;客服中心房用于接待客户,客户被接待时,客户的车辆也可以在洗车转运房进行清洗,能够给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进一步,实验室内设置有样本分析室和采精室,采精室内设置有采精机构。实验室用于研究开发使用,通过实验分析观察监督动物的生长情况,以便更好的养殖动物;采精室用于采精公猪的精液,样本分析室用于分析采集的样本。
进一步,风道与养殖层的连通处设置有湿帘。夏天时,风道内的风穿过湿帘流入养殖层内,湿帘用于给进入养殖层内的气体降温,由此实现对养殖层的降温,避免动物生热生病。
进一步,养殖舍共七层,底层养殖层、第二养殖层和第三养殖层均为一层,第一养殖层和第四养殖层均为两层。第二养殖层和第三养殖层的使用量小于第一养殖层和第四养殖层,如此设计能够更加合理的分配养殖舍,有助于动物养殖和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养殖舍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养殖舍的截面图;
图5为养殖舍的横向剖视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客服中心房1、外部出风口10、养殖舍11、样本分析室12、采精室13、沼气罐14、黑膜池15、洗车转运房16、支粪沟17、风道18、底层养殖层20、第一养殖层21、第二养殖层22、第三养殖层23、第四养殖层24、气楼25、进风口26、内部出风口27。
图1和图2中箭头处为养殖场的入口。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楼房式动物养殖场,包括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服务中心设置有洗车转运房16和客服中心房1,洗车转运房16设置在客服中心房1下方。客服中心房1右侧设置有养殖舍11,养殖舍11右侧为实验室,实验室内设置有样本分析室12和采精室13,采精室13内设置有采精机构。养殖舍11下方设置有粪便处理中心,粪便处理中心设置有黑膜池15,黑膜池15右侧设置有沼气罐14。
结合图3可知,养殖舍11为楼房式的养殖舍11,养殖舍11共七层,结合图4可知,养殖舍11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底层养殖层20、第一养殖层21、第二养殖层22、第三养殖层23和第四养殖层24,其中,底层养殖层20、第二养殖层22和第三养殖层23均为一层,第一养殖层21和第四养殖层24均为两层。第一养殖层21、第二养殖层22、第三养殖层23和第四养殖层24底部均设置若干有支粪沟17,每个支粪沟17两侧均设置有风道18,结合图5可知,风道18右端与第一养殖层21、第二养殖层22第三养殖层23和第四养殖层24均连通,且连通处设置有湿帘,养殖舍11左端竖直设置有气楼25,支粪沟17与气楼25之间连通有内部出风口27。气楼25与所有养殖层均连通,气楼25上开设有若干向风道18内部进风的进风口26,进风口26分别与各个风道18连通,结合图3可知,气楼25顶部开设有外部出风口10,外部出风口10与第一养殖层21、第二养殖层22第三养殖层23和第四养殖层24均连通,外部出风口10处安装有风机。
实际使用时,客户服务中心用于为客户服务,客服中心房1用于接待客户,洗车转运房16用于清洗沼气车、载运动物的车辆,避免脏车污染环境,同时也可以清洗客户的车,给客户提供较好的服务。将客服中心房1和洗车转运房16设置在养殖场的入口处,一方面便于接待客户,另一方面便于脏车在进入养殖场和从养殖场出去时得到清洗,能够防止脏车将脏物带入养殖场,或从养殖场带出影响周围环境。实验室用于研究开发使用,采精室13用于采集精液样本,采集后送入样本分析室12内分析,通过对精液的分析能够观察和监督公猪的生长情况。
养殖舍11用于养殖动物,将养殖舍11设置成楼房式的,能够减少养殖舍11的占地面积,节约土地资源,第一养殖层21、第二养殖层22、第三养殖层23和第四养殖层24均用于养殖动物,将养殖舍11分成不同的房间用以养殖不同期间的动物,便于对不同期间和种类的动物进行管理和养殖。
支粪沟17用于收集和输送各个养殖层动物产生的粪便,各个养殖层内的粪便被输送至底层养殖层20中进行堆肥,一部分粪便在底层养殖层20内堆积形成肥料,另一部分粪便和养殖层内产生的污水被运输至黑膜池15内发酵形成沼气,沼气罐14用于盛装产生的沼气。相比直接排放粪便,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将粪便转化为沼气和肥料,节约了资源。将粪污处理中心设置在养殖舍11下方,便于将粪便从养殖舍11运输至黑膜池15中。
气楼25和风道18用于给养殖舍11通风,外界的风从气楼25上的进风口26进入风道18内,再沿着风道18流动至湿帘处,最终从穿过湿帘流动至养殖层内,养殖层内的浊气最终由外部出风口10处的风机从外部出风口10处抽走;支粪沟17内的浊气也由风机从内部出风口27处抽至气楼25内,最终排出养殖舍11外,由此实现养殖层的通风,使得养殖层内空气流动,能够避免细菌滋生,改善养殖环境,便于动物生长。风道18从底部贯穿每个养殖层,夏季时,风在风道18内流动时,由于养殖层底部的温度较低,风能够在风道18内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降温,当风流动至湿帘处时能够经过湿帘进一步降温,降温后的风流动至养殖层内,最终被风机抽走,如此能够带走养殖层内的热气,实现对养殖层的降温。同理,冬季时,风道18内的风能够在风道18内得到一定程度的加热,加热后的风流至养殖层内为养殖层加热,能够避免动物生冷生病。此外,风道18设置在支粪沟17两侧,风道18内的风流动时能够通过风道18与支粪沟17的侧壁带走支粪沟17中粪便的温度,由此对风道18内的风进一步加热。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实验室设置在养殖舍11下方,黑膜池15设置在养殖舍11右侧,沼气罐14设置在黑膜池15下方。本实用新型合理布置养殖场内的建筑设备,并将养殖舍11设置成楼房式的,减少了养殖场的占地面积,节约了土地资源。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9)

1.楼房式动物养殖场,其特征在于:包括粪便处理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实验室和楼房式的养殖舍,所述养殖舍内设置有通风系统;所述养殖舍设置有多层养殖层,每层养殖层底部均设置有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房式动物养殖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系统包括设置在养殖舍端部的气楼,气楼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与气楼内部隔离,气楼的顶部设有外部出风口,所述风道一端与气楼连通,风道另一端与养殖层的上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楼房式动物养殖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层包括底层养殖层、第一养殖层、第二养殖层、第三养殖层和第四养殖层,第一养殖层、第二养殖层、第三养殖层和第四养殖层底部均设置有支粪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房式动物养殖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设置在所述支粪沟两侧,风道与支粪沟相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房式动物养殖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粪便处理中心设置有黑膜池和沼气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房式动物养殖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服务中心设置有洗车转运房和客服中心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房式动物养殖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室内设置有样本分析室和采精室,采精室内设置有采精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楼房式动物养殖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与所述养殖层的连通处设置有湿帘。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楼房式动物养殖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舍共七层,所述底层养殖层、第二养殖层和第三养殖层均为一层,所述第一养殖层和第四养殖层均为两层。
CN201821276407.7U 2018-08-07 2018-08-07 楼房式动物养殖场 Active CN2090577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76407.7U CN209057756U (zh) 2018-08-07 2018-08-07 楼房式动物养殖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76407.7U CN209057756U (zh) 2018-08-07 2018-08-07 楼房式动物养殖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57756U true CN209057756U (zh) 2019-07-05

Family

ID=67090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76407.7U Active CN209057756U (zh) 2018-08-07 2018-08-07 楼房式动物养殖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577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8562B (zh) 健康养牛场以及养牛方法
CN104351071B (zh) 一种标准化生长育肥猪舍
CN102986541B (zh) 带气垫层的可控养殖发酵床的建立方法及其发酵床
CN208402802U (zh) 育肥猪舍
CN103385204A (zh) 一种基于生物发酵床的夏季生猪养殖方法
CN106417042B (zh) 具有嵌套设置出风通道和进风通道的圆楼猪舍和养猪方法
CN103070081A (zh) 牦牛牛舍
CN204047564U (zh) 适合农村蛋鸡养殖专业户的网床式圈舍
CN202873515U (zh) 地下养殖畜禽舍
CN109089892A (zh) 一种立体动物养殖方法
CN113068625B (zh) 一种用于禽畜养殖舍的通风系统
CN207589769U (zh) 楼房立体养猪系统
CN108782265A (zh) 一种楼房式动物房舍
CN209057756U (zh) 楼房式动物养殖场
CN206699063U (zh) 环保猪舍
CN205611481U (zh) 一种成年奶山羊羊舍
CN208908808U (zh) 楼房式动物房舍通风系统
CN112568128A (zh) 一种零排放的牲畜舍养殖生态环境系统
CN205794406U (zh) 温室养殖舍
CN108782268A (zh) 便于通风的楼房式动物房舍
CN203136735U (zh) 牦牛牛舍
CN205884290U (zh) 一种猪舍通风结构
CN211298032U (zh) 一种地下生物养猪环控系统
CN209914592U (zh) 一种节能保温种植养殖组合馆舍
CN207201488U (zh) 种养循环一体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28

Address after: 401120 No. 6F1, Zone 2-1, Jupi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High-tech Park, North New Area,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YUPINGSHI ANIMAL HUSBANDRY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400039 Mercu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High-tech Park, North New Area,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Yu P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