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56767U - 避雷装置 - Google Patents

避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56767U
CN209056767U CN201822091532.7U CN201822091532U CN209056767U CN 209056767 U CN209056767 U CN 209056767U CN 201822091532 U CN201822091532 U CN 201822091532U CN 209056767 U CN209056767 U CN 209056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ning
support rod
shaft tower
receptor portion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9153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小亮
邝振星
杨芳
潘岐泽
曾穗明
邱升
康刚
康善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yuan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Qingyu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yuan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Qingyu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yuan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Qingyu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yuan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9153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56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56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567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避雷装置,涉及配电线路雷电防护的技术领域,包括雷电接收部、支撑杆、安装支架和接地网,支撑杆设置于杆塔的一侧,且支撑杆通过安装支架与杆塔连接,雷电接收部设置于支撑杆远离地面的一端,雷电接收部与支撑杆连接;接地网埋设于地表内,雷电接收部与接地网电连接,以将雷电流引入到地表;通过支撑杆设置于杆塔的一侧,雷电接收部与支撑杆的顶端连接,雷电接收部与埋设于地表内的接地网电连接,杆塔周围内的雷电通过雷电接收部引入到接地网内,缓解了现有配电线路避雷装置的永久避雷效果差,且安装及维护困难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避雷装置具有永久性的避雷能力,且便于安装和维护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避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线路雷电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避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能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同时也对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配电线路作为一种直接为广大电力用户分配电能的网络,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尤其受到重视;据电网的故障数据显示,在配电线路运行出现的跳闸次数中,由于雷击而引起的概率高达70%-80%,尤其在土壤电阻率高、雷雨天气多发地区,雷电引起的配电线路故障率更高;上述故障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一种高效的配电线路避雷装置对降低雷击跳闸率,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以及减少配电设备的损坏率和确保国家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有重要意义。
现有技术中配电线路的避雷措施一般为在配电网络中加装避雷器或避雷器,以及沿输电线路设置架空避雷线;避雷器或避雷器是一种可以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高瞬态过电压危害,并限制续流时间或续流幅值的一种装置,一定程度下可保护电气设备不受损坏;架空避雷线是伴随电缆布置的一种防护线,架空避雷线与接地装置连接,可配电线路因雷击故障。
但是,避雷器使用寿命短,被雷电击穿后容易形成永久接地,后期维护工程量大;架空避雷线的设置整体成本高,对空暴露,影响高空其它作业环境。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雷装置,以缓解了现有配电线路避雷装置的永久避雷效果差,且安装及维护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避雷装置,包括雷电接收部、支撑杆、安装支架和接地网;
支撑杆设置于杆塔的一侧,且支撑杆通过安装支架与杆塔连接,雷电接收部设置于支撑杆远离地面的一端,雷电接收部与支撑杆连接;
接地网埋设于地表内,雷电接收部与接地网电连接,以将雷电流引入到地表。
进一步的,安装支架包括横梁和角梁;
横梁设置于支撑杆和杆塔之间,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和杆塔连接;
角梁的一端与横梁连接,角梁的另一端与杆塔连接,角梁用于支撑横梁。
进一步的,避雷装置还包括雷电流测量装置;
雷电流测量装置设置于杆塔上,且雷电流测量装置与雷电接收部电连接,雷电流测量装置用于测量雷电流大小。
进一步的,避雷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和警报装置;
控制装置和警报装置均设置于杆塔上,雷电流测量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与警报装置电连接,雷电流测量装置将测得的雷电流信号传递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内预设有雷电流的阈值,对应控制警报装置的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的,避雷装置还包括信号发射装置;
信号发射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信号发射装置用于将雷电流测量装置测得的雷电流传递至远程控制端。
进一步的,避雷装置还包括氧化锌避雷器;
氧化锌避雷器设置于杆塔上,氧化锌避雷器分别与控制装置和雷电流测量装置电连接,氧化锌避雷器用于避免控制装置和雷电流测量所在回路受到雷电流影响。
进一步的,雷电接收部设置为多个避雷针;
多个避雷针的一端均与支撑杆远离杆塔的一端连接,且多个避雷针之间均设置有夹角。
进一步的,横梁设置为多个,多个横梁均设置于支撑杆和杆塔之间。
进一步的,横梁和角梁均通过紧固件与杆塔连接;
紧固件设置为抱箍。
进一步的,雷电接收部和支撑杆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电镀层。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避雷装置,包括雷电接收部、支撑杆、安装支架和接地网;支撑杆设置于杆塔的一侧,且支撑杆通过安装支架与杆塔连接,雷电接收部设置于支撑杆远离地面的一端,雷电接收部与支撑杆连接;接地网埋设于地表内,雷电接收部与接地网电连接,以将雷电流引入到地表;通过支撑杆设置于杆塔的一侧,支撑杆通过安装支架与杆塔连接,雷电接收部与支撑杆的顶端连接,雷电接收部与埋设于地表内的接地网电连接,杆塔周围内的雷电通过雷电接收部引入到接地网内,缓解了现有配电线路避雷装置的永久避雷效果差,且安装及维护困难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避雷装置具有永久性的避雷能力,且便于安装和维护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避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避雷装置带有雷电流测量装置和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避雷装置带有杆塔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避雷装置中的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雷电接收部;110-避雷针;200-支撑杆;210-连接部;300-接地网;400-安装支架;410-横梁;420-角梁;430-紧固件;431-固定部;432-紧固螺栓;500-雷电流测量装置;600-控制装置;610-信号发射装置;620-警报装置;700-氧化锌避雷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避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避雷装置带有雷电流测量装置和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避雷装置带有杆塔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避雷装置中的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避雷装置,包括雷电接收部100、支撑杆200、安装支架400和接地网300;支撑杆200设置于杆塔的一侧,且支撑杆200通过安装支架400与杆塔连接,雷电接收部100设置于支撑杆200远离地面的一端,雷电接收部100与支撑杆200连接;接地网300埋设于地表内,雷电接收部100与接地网300电连接,以将雷电流引入到地表。
具体的,支撑杆200设置于杆塔的一侧,支撑杆200通过安装支架400与杆塔连接,雷电接收部100设置于支撑杆200的顶部,接地网300设置为埋设于地表内一定深度的多个金属接地极或者由导体与接地极相互连接组成的网状结构;较佳的,在支撑杆200远离雷电接收部100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210,连接部210通过导线与接地网300连接,连接部210可设置为连接板;其中,支撑杆200可设置为金属圆管,雷电接收部100可焊接在金属圆管的顶端,当支撑杆200为导体时雷电接收部100与连接部210之间可不设置导线,当支撑杆200设置为非导体时,雷电接收部100通过导线与连接部210连接,以实现雷电接收部100与接地网300之间的电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避雷装置,包括雷电接收部100、支撑杆200、安装支架400和接地网300;支撑杆200设置于杆塔的一侧,且支撑杆200通过安装支架400与杆塔连接,雷电接收部100设置于支撑杆200远离地面的一端,雷电接收部100与支撑杆200连接;接地网300埋设于地表内,雷电接收部100与接地网300电连接,以将雷电流引入到地表;通过支撑杆200设置于杆塔的一侧,支撑杆200通过安装支架400与杆塔连接,雷电接收部100与支撑杆200的顶端连接,雷电接收部100与埋设于地表内的接地网300电连接,杆塔周围内的雷电通过雷电接收部100引入到接地网300内,缓解了现有配电线路避雷装置的永久避雷效果差,且安装及维护困难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避雷装置具有永久性的避雷能力,且便于安装和维护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避雷装置安装支架400包括横梁410和角梁420;横梁410设置于支撑杆200和杆塔之间,横梁410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200和杆塔连接;角梁420的一端与横梁410连接,角梁420的另一端与杆塔连接,角梁420用于支撑横梁410,其中,横梁410设置为多个,多个横梁410均设置于支撑杆200和杆塔之间。
具体的,横梁410和角梁420由圆钢或方钢制作而成,横梁410设置于支撑杆200和杆塔之间,横梁410的两端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支撑杆200连接,角梁420的一端与横梁410连接,角梁420的另一端与杆塔连接,角梁420用于支撑横梁410,且横梁410、角梁420和支撑杆200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增加了安装支架400对支撑杆200的支撑稳定性。
进一步的,避雷装置还包括雷电流测量装置500;雷电流测量装置500设置于杆塔上,且雷电流测量装置500与雷电接收部100电连接,雷电流测量装置500用于测量雷电流大小。
具体的,雷电流测量装置500设置为雷电流记录仪,雷电流记录仪设置于杆塔上,雷电流记录仪通过导线与雷电接收部100电连接,雷电流记录仪可对雷电作用在雷电接收部100上的电流大小进行实时监测,可为雷电防护及雷击事故分析提供极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避雷装置,通过横梁410设置于支撑杆200和杆塔之间,角梁420的一端与横梁410连接,角梁420的另一端与杆塔连接,实现了将支撑杆200稳固的与杆塔连接;雷电流测量装置500设置于杆塔上,且雷电流测量装置500与雷电接收部100电连接,可实现对作用在雷电接收部100上的电流大小进行实时监测。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避雷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600和警报装置620;控制装置600和警报装置620均设置于杆塔上,雷电流测量装置500与控制装置600电连接,控制装置600与警报装置620电连接,雷电流测量装置500将测得的雷电流信号传递至控制装置600,控制装置600内预设有雷电流的阈值,对应控制警报装置620的开启和关闭。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控制装置600可设置为单片机和控制电路中的任意一种,较佳的,控制装置600设置为控制电路;警报装置620设置为扬声器或者蜂鸣器,控制装置600和警报装置620均设置在杆塔上,控制装置600通过信号线与警报装置620连接,雷电流测量装置500通过信号线与控制装置600连接,雷电流测量装置500将测得的雷电流信号传递至控制装置600中,控制装置600内设置有雷电流的控制范围,当雷电流的大小超出上述控制范围时,控制装置600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进一步的,避雷装置还包括信号发射装置610;信号发射装置610与控制装置600电连接,信号发射装置610用于将雷电流测量装置500测得的雷电流传递至远程控制端。
具体的,信号发射装置610设置为无线电发射器,信号发生装置与控制装置600通过信号线连接,信号发射装置610可集成在控制装置600内;远程控制端可设置为手机、计算机的移动或者固定终端,远程控制端内设置有信号接收装置,信号发射装置610可将雷电流测量装置500测得的雷电流大小等信息传递至远程控制端,使得工作人员可实现远程对雷电流大小进行监控。
进一步的,避雷装置还包括氧化锌避雷器700;氧化锌避雷器700设置于杆塔上,氧化锌避雷器700分别与控制装置600和雷电流测量装置500电连接,氧化锌避雷器700用于避免控制装置600和雷电流测量所在回路受到雷电流影响。
具体的,氧化锌避雷器700是避雷器的一种,其利用氧化锌良好的非线性伏安特性,使在正常工作电压时流过避雷器的电流极小(微安或毫安级),当过电压作用时,电阻急剧下降,泄放过电压的能量,以达到保护电气设备的效果;氧化锌避雷器700通过导线分别与控制装置600和雷电流测量装置500连接,以达到对控制装置600和雷电流测量所在回路保护的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避雷装置,通过雷电流测量装置500与控制装置600电连接,控制装置600与警报装置620电连接,信号发射装置610与控制装置600电连接,实现了可对雷电流大小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氧化锌避雷器700分别与控制装置600和雷电流测量装置500电连接,氧化锌避雷器700可有效避免控制装置600和雷电流测量装置500所在回路受到雷电影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避雷装置中的雷电接收部100设置为多个避雷针110;多个避雷针110的一端均与支撑杆200远离杆塔的一端连接,且多个避雷针110之间均设置有夹角。
具体的,避雷针110设置为多个,且多个避雷针110均设置为尖部较细的金属杆,多个避雷针110均焊接在支撑杆200的顶端,多个避雷针110自与支撑杆200的连接处向支撑杆200的上部空间发散,且多个避雷针110之间以及避雷针110与支撑杆200所在直线之间均设置有夹角。
进一步的,横梁410和角梁420均通过紧固件430与杆塔连接;紧固件430设置为抱箍。
具体的,横梁410和角梁420均通过抱箍与杆塔连接,抱箍包括固定部431和紧固螺栓432,其中,固定部431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固定部431与横梁410或者角梁420连接,杆塔被夹设于两个固定部431之间,两个固定部431通过紧固螺栓432连接。
进一步的,雷电接收部100和支撑杆200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电镀层。
具体的,电镀层设置为镀锌,雷电接收部100和支撑杆200以及本实施例提供的避雷装置所有的金属构件的外表面均通过热镀锌处理,以提高金属构件在户外的防腐蚀能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避雷装置,通过雷电接收部100设置为多个避雷针110,多个避雷针110可增强引雷效果,以对杆塔周围较大范围的区域形成防护;紧固件430设置为抱箍,可实现将支撑杆200与杆塔的稳固连接,且方便拆装;雷电接收部100和支撑杆200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电镀层,有效提高了本实施例提供的避雷装置在户外的抗腐蚀能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避雷装置,用于杆塔,其特征在于,包括:雷电接收部、支撑杆、安装支架和接地网;
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杆塔的一侧,且所述支撑杆通过安装支架与所述杆塔连接,所述雷电接收部设置于所述支撑杆远离地面的一端,所述雷电接收部与所述支撑杆连接;
所述接地网埋设于地表内,所述雷电接收部与所述接地网电连接,以将雷电流引入到地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横梁和角梁;
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杆塔之间,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杆塔连接;
所述角梁的一端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角梁的另一端与所述杆塔连接,所述角梁用于支撑所述横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雷电流测量装置;
所述雷电流测量装置设置于所述杆塔上,且所述雷电流测量装置与所述雷电接收部电连接,所述雷电流测量装置用于测量雷电流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和警报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警报装置均设置于所述杆塔上,所述雷电流测量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警报装置电连接,所述雷电流测量装置将测得的雷电流信号传递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内预设有雷电流的阈值,对应控制所述警报装置的开启和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号发射装置;
所述信号发射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信号发射装置用于将所述雷电流测量装置测得的雷电流传递至远程控制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氧化锌避雷器;
所述氧化锌避雷器设置于所述杆塔上,所述氧化锌避雷器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雷电流测量装置电连接,所述氧化锌避雷器用于避免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雷电流测量所在回路受到雷电流影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电接收部设置为多个避雷针;
多个所述避雷针的一端均与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杆塔的一端连接,且多个所述避雷针之间均设置有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横梁均设置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杆塔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和所述角梁均通过紧固件与杆塔连接;
所述紧固件设置为抱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电接收部和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电镀层。
CN201822091532.7U 2018-12-12 2018-12-12 避雷装置 Active CN209056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91532.7U CN209056767U (zh) 2018-12-12 2018-12-12 避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91532.7U CN209056767U (zh) 2018-12-12 2018-12-12 避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56767U true CN209056767U (zh) 2019-07-02

Family

ID=67054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91532.7U Active CN209056767U (zh) 2018-12-12 2018-12-12 避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567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57651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的电力接地桩
CN106374343A (zh) 旋转雷达天线的避雷装置
CN204497393U (zh) 一种导电防腐型接地装置
CN209056767U (zh) 避雷装置
CN105443324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机舱罩防雷系统设计方法及防雷系统
CN207992369U (zh) 一种配电网架空线路故障检测装置
CN210074736U (zh) 一种小型基站的防雷装置
CN204290193U (zh) 一种电缆保护器
CN205265113U (zh) 一种变电站接地系统
CN205646747U (zh) 一种±800千伏直流线路避雷器安装装置
CN211151055U (zh) 一种防直击雷设备
CN209981724U (zh) 一种电力设备避雷装置
CN207530308U (zh) 一种边坡锚索监测系统的避雷系统
CN217335027U (zh) 一种适应于中压配电线路全保护的防雷装置
CN206685544U (zh) 一种配电网安全防护接地装置
CN202004400U (zh) 电缆终端杆塔布置结构
CN104864953A (zh) 电子衡器防雷击方法
CN218242556U (zh) 一种户外充电桩雨棚防雷结构
CN110401045B (zh) 一种线路防地电位反击专用接地装置
CN216436166U (zh) 一种过电流可视化接地装置
CN206742660U (zh) 一种具有电流泄露检测功能的避雷针
CN216121795U (zh) 一种用于多功能智能杆的雷电过电压防护装置
CN2802798Y (zh) 输电线路型防雷电反击网式空气间隙避雷器
CN212105328U (zh) 一种带避雷功能的电线杆
CN202872308U (zh) 一种输电线路防雷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